中國型糖尿病膳食指南_第1頁
中國型糖尿病膳食指南_第2頁
中國型糖尿病膳食指南_第3頁
中國型糖尿病膳食指南_第4頁
中國型糖尿病膳食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核心推薦 推薦一:合理飲食,吃動平衡,控制血糖 推薦二: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數主食 推薦三: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推薦四: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類適量,限制加工肉類攝入 推薦五: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推薦六: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推薦七: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推薦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 2 合理飲食,吃動平衡,控制血糖 科學飲食,規(guī)律運動,培養(yǎng)良好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體重,預防肥胖和消瘦 監(jiān)測血糖,合理用藥,預防低血糖發(fā)生 3 科學飲食 影響血糖控制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可自我調控的因素均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如飲食

2、、運動、作息、情緒等 科學飲食是所有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調整飲食結 構,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并達到平穩(wěn)控糖、降低血糖波動、預防糖 尿病并發(fā)癥的目的 4 科學飲食 除了能量的控制還應注意: 1.選用復合糖類:碳水化合物占45-60%,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 2.控制脂肪攝入:脂肪占20-30%,飽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PUFA)均應小于10%,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提供10%15%,膽固 醇攝入量不超過300mg/d;每周不超過4個雞蛋 3.選用優(yōu)質蛋白:蛋白質占15-20%,一般情況下蛋白質攝入量需0.

3、8g/(kgd) 有植物蛋白、乳清蛋白等 4.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D3、B1、B2、E、Mg、Zn等 5.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推薦攝入量為25-30g/d,或10-14g/1000kacl 5 規(guī)律運動 規(guī)律運動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顯著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甘 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不同時間運動對餐后血糖影響不同,餐后散步對降低餐后血糖更有效 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或強度易造成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心絞痛發(fā)作、猝 死等)、代謝紊亂以及骨關節(jié)韌帶損傷 運動方案的調整應遵循由少至多、由輕至重、由疏至密等原則調整適合自己的 運動方案

4、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應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 3次,每次不少于 20 min 6 保持健康體重 吃動平衡是指能量的攝入與能量的消耗保持平衡狀態(tài) 吃動平衡既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因素,也是調節(jié)和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能量的攝入大于能量的消耗,短期可能導致血糖的升高,長久則會引起超重和 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血糖更加難以控制。反之,能量的攝入小于能量的 消耗,則會導致體重下降甚至消瘦及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 7 監(jiān)測血糖,合理用藥 當飲食治療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采用藥物治療或調整藥物治療 方案 合理營養(yǎng)治療有助于減少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 結局 實施血糖監(jiān)測可以更

5、好的掌控患者自身的血糖變化,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對飲 食、運動以及合理用藥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并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改善 患者治療狀況 8 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數主食 主食定量,按需攝入 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提倡選擇低 GI 主食 9 主食定量,按需攝入 主食攝入量因人而異,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生理狀況、營養(yǎng)狀況、體力活動強度、 血糖控制水平、胰島功能以及用藥情況等因素,在營養(yǎng)醫(yī)師/營養(yǎng)師的專業(yè)指導 下,進行個體化設計,制定定量的飲食治療方案 10 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全谷物是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方式處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 粒所具

6、有的胚乳、胚芽、麩皮等組成及其他天然營養(yǎng)成分的谷物 雜豆類是富含淀粉的豆類食物,指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除大豆以 外的豆類 全谷物和雜豆類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 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及 較低的血糖指數 11 用50g或100g燕麥分別代替部分谷物主食可顯著降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 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HbA1c、甘油三酯、膽固醇以及體重 每日攝入2餐糯糙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 HbA1c和甘油三脂水 平, 并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有利于控制體重 12 單獨或隨餐攝入雜豆類可降低膳食GI,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增加飽腹感,減 少食物攝入量,從而有助于改善中長期血糖

7、控制和體重控制 與單純攝入白米飯相比,分別用斑豆、黑豆或紅腰豆替換三分之一的白米飯后, 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與等能量等膳食結構的高谷物纖維組相比,低GI雜豆組(211g/d雜豆類)可 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及冠心病發(fā)病風險 13 提倡選擇低 GI 主食 高 GI 的食物或膳食,進入胃腸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 而低 GI 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后峰值低, 下降速度慢,可減少餐后血糖波動,有助于血糖控制。 將攝入碳水化合物的“質”和“量”結合起來,所提出的 GL 值更能客觀反映 一餐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 14 多吃蔬菜,水

8、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 每日蔬菜攝入量 500g 左右,深色蔬菜占 1/2 以上 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 GI 水果為宜 15 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 不同種類、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的營養(yǎng)特點不同,綠色葉菜、黃色蔬菜、十字花 科蔬菜和漿果類水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包括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 維生素E等;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多酚類(如類黃酮等)、硫化物等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的重要發(fā)病機制,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營養(yǎng)素 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蔬菜、水果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呈負相關。蔬菜能量密度低, 膳食纖維含量高,礦物質

9、含量豐富。增加蔬菜攝入量可以降低膳食的血糖指數, 后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呈顯著正相關,膳食血糖指數越高,患者血糖 控制水平也越差 注意蔬菜烹調方式的選擇,避免烹調油攝入過量 16 每日蔬菜攝入量 500g 左右,深色蔬菜占 1/2 以上 在平衡膳食中,隨著每日蔬菜攝入總量的增加,HbA1c 水平呈現降低的趨勢。 蔬菜攝入量200g/d 的糖尿病患者的 HbA1c、血清甘油三酯以及腰圍均顯著 低于攝入量低于 100g/d 的患者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隨著綠色蔬菜攝入量的增加,患者的 HbA1c 水平也呈下降 趨勢,每日綠色蔬菜攝入量70g 的糖尿病患者的 HbA1c 顯著低于每日綠色 蔬菜

10、攝入量小于 50g 的患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年人每日蔬菜攝入量為 300 500g,其中 1/2 應為黃綠色等深色蔬菜, 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蔬菜攝入量不應 低于健康成年人, 每日蔬菜攝入量不宜低于 500g 17 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 GI 水果為宜 低 GI 水果攝入與糖尿病患者 HbA1c 水平呈顯著負相關 每天食用兩個中等大小的低熱量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 糖和 HbA1c 水平。這可能與水果中富含抗氧化營養(yǎng)素有關 注意合理安排食用水果的時間,可選擇兩餐中間或者運動前、后吃水果,每次 食用水果的數量不易過多 18 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類適量,

11、限制加工肉類攝入 常吃魚、禽,適量吃畜肉,減少肥肉攝入 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 每天不超過一只雞蛋 19 常吃魚、禽,適量吃畜肉,減少肥肉攝入 長期高蛋白飲食尤其是高動物蛋白飲食可增加 2 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不同類型動物蛋白對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影響作用不同 畜肉,尤其是肥瘦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紅肉攝入量與未來體重增加風險呈 正相關。紅肉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可能部分通過體重增加和肥胖來 解釋,而禽肉類攝入與 2 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之間未見顯著相關。 在一定范圍內減少紅肉的攝入,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 關于魚類攝入與糖尿病關系研究尚無一致結論,脂肪含量較高魚類的攝入與 2

12、 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呈負相關 20 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 雖然未經加工和加工的畜肉類含有相似數量的飽和脂肪,但加工肉類中的其他 成分,特別是食鹽和亞硝酸鹽,可能是加工紅肉與更高的糖尿病風險相關的原 因 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經常用于加工肉的保存,并且可以通過與胺類化合物在胃中 或在食品中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亞硝胺。亞硝胺可損傷實驗動物胰島細胞,血 液中亞硝酸鹽濃度與內皮功能障礙和胰島素反應受損有關 研究顯示,過多攝入加工肉類(包括加工畜禽肉類),可增加 2 型糖尿病發(fā)病 風險。 觀察性研究顯示,食物來源及飲用水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含量與兒童 1 型糖尿 病的發(fā)生有關。另外,高鹽攝入也是 2 型

13、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21 每天不超過一只雞蛋 蛋類是膳食中優(yōu)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富含卵磷脂、膽堿、甜菜堿、硫醇、類 胡蘿卜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所含微量營養(yǎng)素主要集中在蛋黃中 Meta 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吃一個雞蛋與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無關 每天吃 12 個雞蛋對 2 型糖尿病患者膽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 及 血糖水平沒有顯著影響;但與從不吃雞蛋或每周少于一只雞蛋者相比,每天超 過 1 個雞蛋會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 22 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重視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 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 23 每日 300 ml 液態(tài)奶或相當量奶制品 蛋白質是牛

14、奶中含量最豐富的營養(yǎng)素,與其他動物來源蛋白質不同,牛奶及其 制品可降低 2 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酸奶經過發(fā)酵,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干預研究顯示,與普通酸奶相比,每 天補充強化益生菌的酸奶 300g,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總膽 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 選擇酸奶時應選擇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24 重視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 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40%,屬于優(yōu)質蛋白,其脂肪以不飽和脂 肪酸為主,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鈣、鐵等,還含有大豆異黃酮、 大豆低聚糖、大豆卵磷脂等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 上海女性健康研究結果顯示,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與中年女性2

15、型糖尿病發(fā)病 風險呈負相關。 Meta分析結果顯示每日豆制品攝入量占蛋白質攝入總量35%以上,2型糖尿病 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及空腹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每日攝入20g以上大豆 及其制品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水平顯著下降, HDL-C水平顯著升高 25 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 堅果營養(yǎng)豐富,脂肪含量高,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還含有植物固醇、精氨酸、 膳食纖維及鉀、鈣、鎂等礦物質,適合作為零食加餐食用 研究顯示,在攝入白面包的同時搭配混合堅果(開心果、扁桃仁、核桃等六種 堅果等比例混合)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反應。與等能量對照組相 比,每日膳食中包含5056

16、g堅果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 平、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冠心病發(fā)病風險 隨機交叉對照研究顯示,每日飲食中加入扁桃仁,用以替代20%的膳食總能量 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及LDL-C水平 。用扁桃仁代替等能量的 黃油,可降低餐后血糖且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 26 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 足量飲用白開水,也可適量飲用淡茶或咖啡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27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 烹調油攝入過多會導致膳食總能量過高,從而引起超重及肥胖,對血糖、血脂、 血壓等代謝指標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選擇少油的烹調方式,每日烹 調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17、 30g 以內。 高鹽飲食增加糖尿病發(fā)病風險,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降低食鹽用量,食鹽用量每 日不宜超過 6g。注意限制醬油、雞精、味精、咸菜、咸肉、醬菜等含鹽量較 高的調味品或食物的攝入 28 足量飲用白開水,也可適量飲用淡茶或咖啡 推薦飲用白開水,也可以選擇淡茶與咖啡 研究證實飲茶和咖啡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 飲茶有利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糖尿病 視網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飲用茶和咖啡對 2 型糖尿病患者也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包括降低空腹血糖、糖 化血清蛋白、減少糖尿病患者的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 29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酒精會增加口服磺脲類藥物

18、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風險。對于藥物治療的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酒精可能會掩蓋低血糖癥狀,促進酮體生成 過量飲酒還會增加肝損傷、痛風、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發(fā)生的風險 30 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定時定量進餐,餐次安排視病情而定 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調整進餐順序,養(yǎng)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31 定時定量進餐,餐次安排視病情而定 定時定量進餐,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尋找自身餐后血糖變化規(guī)律,以及餐后血糖 與飲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醫(yī)生對糖尿病患者的藥物劑量進行調整 在等能量等膳食結構的前提下,少量多餐能夠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 糖的波動,有助于預防餐后高血糖及餐間

19、低血糖的發(fā)生 在限制飲食能量的前提下,與一日六餐相比,一日兩餐更能顯著降低肥胖 2 型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C 肽、胰高血糖素水平及體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餐次安排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運動情況、飲食習慣等 因素進行個體化的安排 32 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大米的餐后血糖反應與咀嚼次數呈正相關,與進餐時間呈負相關。咀嚼次數會 影響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指數,與咀嚼 15 次相比,咀嚼 30 次所測得 的大米的血糖指數更高 攝入同樣食物,細嚼慢咽(一口飯咀嚼 40 下與咀嚼 15 下相比)會促進富含 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吸收,餐后血糖在 15 min 之內快速升高,但是隨后血 糖趨于平穩(wěn),

20、與咀嚼 15 下沒有顯著性差異 觀察研究顯示,進食速度與體重指數、腰圍增加呈正相關,細嚼慢咽,減慢進 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綜合考慮,建議糖尿病患者減慢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33 調整進餐順序,養(yǎng)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與傳統(tǒng)的食物交換份法相比,改變進餐順序是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利于糖 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的方法 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進行的干預研究顯示與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g/d)/葷菜 的進餐順序相比,先吃蔬菜/葷菜后吃主食,其餐后血糖、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 進一步研究顯示,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動。長期 堅持,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

21、顯著降低。因此改變進餐 順序,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長期血糖控 制 34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監(jiān)測血糖,預防低血糖發(fā)生 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 3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 管理行為水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糖的控制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需重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 理,使患者能夠將自我管理行為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2000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指出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括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 遵醫(yī)囑用藥、監(jiān)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預防和處理六方面的自

22、我管理行 為 36 定期監(jiān)測血糖,預防低血糖發(fā)生 根據需要有目的地進行血糖監(jiān)測,可以幫助了解飲食、運動和藥物對血糖的影 響,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 血糖監(jiān)測也可及時發(fā)現高血糖及低血糖,長期高血糖及血糖波動增加糖尿病微 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的風險,也可造成-細胞功能的進一步下降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注意預防低血糖發(fā)生,低血糖可導致不適甚至致 命,要注重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 37 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 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的實施應包括: 個體化膳食和營養(yǎng)狀況評估 個體化營養(yǎng)咨詢、營養(yǎng)處方的制定 適度的咨詢-隨訪頻率等 研究顯示,若有專職營養(yǎng)(醫(yī))師提供每年 412 次的隨訪觀察,可使糖尿病 患者

23、的 HbA1c 獲得 12 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顯著改善。除能有效改善臨床結局 外,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以健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繼續(xù)享受喜 愛的食物。 如果需要應用藥物降低血糖, 亦應與飲食和運動習慣相互配合 38 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 不同種類、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的營養(yǎng)特點不同,綠色葉菜、黃色蔬菜、十字花 科蔬菜和漿果類水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包括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 維生素E等;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多酚類(如類黃酮等)、硫化物等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的重要發(fā)病機制,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營養(yǎng)素 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蔬菜、水果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

24、c水平呈負相關。蔬菜能量密度低, 膳食纖維含量高,礦物質含量豐富。增加蔬菜攝入量可以降低膳食的血糖指數, 后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呈顯著正相關,膳食血糖指數越高,患者血糖 控制水平也越差 注意蔬菜烹調方式的選擇,避免烹調油攝入過量 39 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 GI 水果為宜 低 GI 水果攝入與糖尿病患者 HbA1c 水平呈顯著負相關 每天食用兩個中等大小的低熱量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 糖和 HbA1c 水平。這可能與水果中富含抗氧化營養(yǎng)素有關 注意合理安排食用水果的時間,可選擇兩餐中間或者運動前、后吃水果,每次 食用水果的數量不易過多 40 每日 300 ml 液態(tài)奶或相當量奶制品 蛋白質是牛奶中含量最豐富的營養(yǎng)素,與其他動物來源蛋白質不同,牛奶及其 制品可降低 2 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酸奶經過發(fā)酵,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