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價值訴求.doc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1.gif)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價值訴求.doc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2.gif)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價值訴求.doc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ca9f88b8-49af-4a39-aa36-f53752f94c7d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價值訴求摘要:由于歷史文化因子和現實逼迫,高職院校教育具有功利性趨向,導致高職學生學習目的的功利性。歷史上思想家對“有用”“無用”知識的爭辯為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供思想的支持。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經驗,強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價值訴求的認知。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文素質;人格本位一、高職院校教育功利化傾向“功利”一詞,漢語大詞典有一條解釋是“眼前的功效和利益”。而在古文中,目前所查到的古籍中首次出現這個詞是管子,“有不合于令之所謂者,雖有功利,則謂之專制,罪死不赦”1。在莊子天地里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2之說。蘇軾曾言“自頃功利之臣,言政而不及化,言
2、利而不及義”3。朱熹也指陳道:“江西之學只是禪,浙學卻專是功利;禪學后來學者摸索一下,無可摸索,自會轉去。若功利,則學者習之便可見效,此意甚可憂。”4以上諸多有關“功利”的看法,多含貶義,即著重于眼前的或實際的效果和利益。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的行為最后都要指歸到行為所導致的結果,而衡量、評價行為的更多的也恰恰是以結果來論定的。這也是“功利”的邏輯必然。質言之,“功利”的不足之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短視,只看重眼前而罔顧長遠或絕少考慮長遠??鬃永в陉惒?,子路、子貢、顏回各有不同反應。從弟子角度出發(fā),子路和子貢很難認同孔子的偉大與眼前的困窘并存的處境。因此,在孔子依然“講誦弦歌不衰”時,子路“慍見”,
3、子貢“色作”??鬃咏o弟子做思想工作,說“君子固窮”、“予一以貫之”5來教育弟子。這里就是孔子的義利觀的最直接體現,那就是作為君子不會、也不應該在乎眼前的得失和榮辱的。這也是孔子認為自身的成就與當前的困窘不是矛盾的,也就是說孔子的學識的廣博、人格的偉大并不必然帶來生活上的富足、官職上的高升。在中國歷史上,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就是主張重義輕利,而管子、墨子、韓非子則注重貴義尚利或重利輕義。所以在儒家思想濃厚的古代,功利主義思想是得不到充分發(fā)展和認同的。但是,功利主義思想“重視物質利益,注意生產實踐,肯定了物質財富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強調道德與物質利益的一致性,反對不務實際的空談”6,對社
4、會的發(fā)展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無從回避的。如果秦國沒有法家近乎偏執(zhí)的“事功”精神,也談不上“六國畢,四海一”。至于近代以降,隨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幾至亡國滅種的境地,思想家們才開始反思古代功利主義思想,進而引進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功用,而不再把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也開始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尤其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儒家思想歷來就是強調“入世”、“經世致用”、“治國平天下”。這種思想上的暗合,使得高等教育得以蓬勃發(fā)展。時至今日,作為較低層次高等教育的高職教育功利性更是表現尤為明顯:從教育目標看,高職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從教育結果看,要保證學生順利就業(yè);從教育過程看
5、,要讓學生學到一技之長。這就會導致學生在“為何學”、“學什么”、“怎么學”等一系列問題上走上功利主義歧途。高職教育面向社會、服務社會,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這種“以社會為本位的培養(yǎng)模式占據優(yōu)勢地位,而以個人與知識為本位的培養(yǎng)理念為人所忽視”7現象愈演愈烈會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就是一個“工具人”。教育應當是引導大學生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是要大學生把教育當作一個能夠達到“功成名就”的工具,或者說絕不是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追逐名利的工具。大學生一旦成為計算和追逐欲望的工具,就喪失了人之為人的內在價值和品行,也就喪失了人的尊嚴,最多也就成了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所說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知道如何取舍專業(yè)和課
6、程、如何規(guī)避學校制度和紀律。這才是高職教育值得擔憂的地方。凡是與就業(yè)關系不大的專業(yè)、課程,不是被砍,就是門可羅雀、少人問津。而在這些課堂上,大學生就成了玩手機的“低頭一族”。最后,高職院校就可能變成了蔡元培先生所說的“養(yǎng)成資格之所”、“販賣知識之所”8,或者是“職業(yè)培訓班”了??疾旖逃l(fā)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識技能,形成思想品德,發(fā)展智力和體力,成為為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服務的人。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決定了教育的工具性要求,從而也體現了教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這種功利性不能擠壓或取代教育的本質目的。高
7、職教育的功利性傾向尤為突出,存在的問題也尤為嚴重,這既影響了所培養(yǎng)出來的技能人才的社會適應性能力,也影響到技能人才的后續(xù)發(fā)展能力。從筆者的從教經歷來看,通過普通高考錄取的學生與職高對口招錄的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起步原點差異。職高的學生本來就是在中考中遜于普招的學生而進入職高的,所以這是知識能力的落差造成的。二是課程比重及考核要求差異。職高的課程更偏重專業(yè)和職業(yè),強調動手和實操,而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課程較少。相反普通高中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素質認知、學習和反饋就大不相同,所以呈現出的結果自然涇渭分明。在青少年時代,
8、從某種意義上說,缺乏規(guī)范化、系統化的人文素質學習對今后的影響會更大。二、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無用之辯(一)評判標準的主體性。如果以功利的標準評判,可以把東西分為“有用”和“無用”。當然這是基于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而言的。而主體的這個“需要”又會受制于其知識、眼界、心胸等諸多因素。例如,在毛主席17歲時其父親“本來打算送他到湘潭縣城一家米店當學徒”。因為他父親認為,種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祿,只要算得幾筆數,記得幾筆賬,寫得幾句來往信札,就得了。而毛主席想繼續(xù)求學的愿望更迫切,就先后請八舅文玉清、堂叔毛麓鐘和表哥王季范勸說父親,其父聽后“覺得兒子進洋學堂也許是件有利的好事,就同意了”9。所以主體識見
9、的高低決定了其需要的高低,進而“有用”“無用”的判斷也就有云泥之別。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10,即是說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那些看似無用的事與物,實際上卻有更大用處。因此,我們在考察“有用”“無用”時不能圖眼前功利,更要慮及將來。(二)評判標準的時代性?!翱柞V藏書,陳余危之。鮒曰:吾為無用之學,知吾者為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嗚呼!能為無用之學,以廣其心而游于亂世,非圣人之徒而能若是乎?”11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談孔子的八世孫孔鮒調侃自己的藏書乃無用之學時,非常感慨只有圣人之徒才能有如此心胸如此見識。其實,無用之學的慨嘆,固非圣人所愿,而是船山先生借圣人之口啟示后世
10、學者做學問要心胸開闊、眼界高遠,否則無法成就學問。故而,主體的評判只能囿于時代局限和知識藩籬,而不能隨時代變遷而有所更改,做大學問也就成了“刻舟求劍”了。(三)評判標準的目的性。王國維在為國學叢刊作序說:“今之言學者,有新舊之爭,有中西之爭,有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之爭。余正告于天下曰: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即學焉而未嘗知學者也。”12國維先生指斥學問分有用無用之分,其意即學問應當是包納中西、新舊,而不能以當時需要而定論學問之有用或無用,否則就是自植藩籬、作繭自縛,對做學問而言乃是大忌。20世紀初,章太炎批評康、梁等人“學以干祿”,認為“學以求是,不以致用”,
11、“學者將以實事求是,有用與否,固不暇計。學者在辨名實,知情偽,雖致用不足尚,雖無用不足卑?!?3梁啟超后來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承認了章太炎的批評,他反省道:“有為、啟超皆抱啟蒙期致用的觀念,借經術為文飾其政論,頗失為經學而治經學之本意,故其業(yè)不昌。”14“而一切所謂新學家者,其所以失敗,更有一種根原,曰不以學問為目的而以為手段。殊不知凡學問之為物,實應離致用之意味而獨立生存,真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5正是康梁太過急功近利,以新學為揭橥,謀求“通經致用”,罷斥旁學。所以章太炎才批評這種思想不是做學問的正道。他主張學問能經世致用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值得為博取名利而趨之若鶩,即使所做學問
12、不能致用也無須自卑,因為學者做學問關鍵在于辨析概念與實在的關系,通曉事情的真?zhèn)?。因而,梁啟超后來反思過去的不足,指出做學問不能為“致用”所牽制,要有獨立的思想和姿態(tài),不為謀利,不為計功。由此可知,關于“有用”“無用”評判標準的三重屬性,決定了我們現在的高職教育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在取舍何謂有用無用時,不能偏于一隅,要以整體性思維系統性地把握。當代高職學生當中存在著重理工輕人文、人文素質偏低,重功利輕理想、精神追求匱乏的現象,他們在高職的學習有自我化、功利化、短期化的價值取向。這不僅會妨礙了他們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也會導致了他們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困難。所以我們認為人文科學的作用在于優(yōu)化人的心理與人格、關
13、切人的生存與價值,增進人的自由與幸福,表現在關懷人生現實、促進人的發(fā)展和指導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通過教育和學習等途徑,轉化為人的心理素質、價值觀念、人格修養(yǎng)和文化成果。而人文科學能為社會提供正確的價值和意義體系,提供正確的人文導向,從而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人文教育,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因此,通過人文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把人文知識經過環(huán)境、教育、實踐等途徑內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內在之物”,其外顯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養(yǎng)、思維方式、言談舉止和行為方式等,從而促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信念、遠大的理想、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4、,最終能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堅韌不拔的意志、科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助力他們形成扎實、廣博、合理的人文知識結構以及一定層次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水平,能夠較強地獲取外在信息,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為踏上社會奠定知識、能力、素養(yǎng)等各方面的堅實基礎。三、西方國家人文素質教育的啟示國外許多國家的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都有各自特色的高職教育,這些國家高職教育發(fā)達,但并不是一味強化職業(yè)教育,而是在注重職業(yè)教育的同時,也把人文素質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確保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平衡和全面。首先是德國的“
15、雙元制”模式,學生既是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又是企業(yè)的學徒。它不同于一般的大學教育,大學教育重視理論學習,是學科體系,而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雙元制”是由企業(yè)和相應的職業(yè)技術學校共同完成的職業(yè)教育。在“雙元制”教學中,學生分別在企業(yè)和學校接受教育。30%40%的課程在企業(yè)中進行,60%70%的課程在學校進行。“雙元制”把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yè)精神的教育和養(yǎng)成結合起來,更注重實踐效果和內化于精神。我國目前在高職院校試點的“現代學徒制”就是受其影響的。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企業(yè)里學到最新的技術,畢業(yè)即可持證上崗。學生動手的實踐操作能力大大加強;另一方面學生還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的理論
16、知識,包括人文素質方面的,兩者缺一不可。其次是美國、加拿大“cBe”模式,即是兩年制的初級高等教育,它提供兩年大學一般課程教育,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產生于二次大戰(zhàn)后,其核心是從職業(yè)崗位的需要出發(fā),確定能力目標。通過學校聘請行業(yè)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yè)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yè)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yǎng)目標。然后,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后考核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該模式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一是為與“四年制”本科院校銜接,二是力求把人文學科與專業(yè)職業(yè)學科相互滲透和融合,以實現學生在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擁有人文知識,從而更好地
17、適應社會。再次是英國的“Btec”模式,將學術傳統和現實工作中所需的主要技能的開發(fā)和評估結合在一起。完成Btec課程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職業(yè)和個人生涯中,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職業(yè)技能。Btec課程在以職業(yè)教育和培訓的理念為基礎的同時,注重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評估技能,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為他們日后的職業(yè)和個人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他諸如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外高職教育也是各有千秋,但都是比較重視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其研究與實踐探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第一,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這體現在課程課時開設的比例和數量上。與之相比,國內的高職院校大多重視專業(yè)課程,不斷擠壓人文類課程,這種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學校主事者認為只有專業(yè)才是學生的謀生手段,而國外的兼顧專業(yè)和人文素質教育的做法是國內高職教育界值得學習的。第二,更新高等職業(yè)教育理念。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工具人”,而是“社會人”。只有在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才能高質量完成高職教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高職課程設置必須在滿足職業(yè)需要的同時,重視人的綜合素質的培育和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全銅水槽落水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音頻電療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窗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電腦花織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無紡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掛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奧運熒光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全自動圓角切斷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便攜式酒精檢測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T/C染色線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考物理復習備考策略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小報:人工智能科技科學小報手抄報電子小報word小報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全面介紹現貨中遠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檢
- 孫權勸學教案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企業(yè)生產現場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第10課時 練習課 蘇教版(共11張PPT)
- 電梯口包邊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我是獨特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