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1.2《故都的秋》課文精講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高中語文1.2《故都的秋》課文精講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高中語文1.2《故都的秋》課文精講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高中語文1.2《故都的秋》課文精講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高中語文1.2《故都的秋》課文精講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故都的秋 ( 課文精講)【思考導學】1 文題故都的秋 ,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如老舍的散文想北平 。 語文讀本(三) 文章重點寫北國的秋味,為什么不叫北國之秋?為什么多次提到南國之秋?答案: “故都” 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 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 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 “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北平” “北國”只能點明描寫的地點,卻表達不出以上深沉的意蘊。北國秋具有“清” “靜” “悲涼”的特點,而南國秋則具有“慢” “潤” “淡”的特點。作者多次提到南國之秋都是為了烘托對比北國秋的特色,以南國秋天“草木凋得慢,

2、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來烘托故都秋色的味道醇厚、濃郁。以南國秋的“色彩不濃,回味不永”來烘托北國秋的色彩濃重( 棗子紅透、牽牛花的藍白之色) 、天之高遠( 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使人處于其中,回味雋永。2 故都秋的景物應是豐富多彩的,為什么只選取了幾處平常景物來寫呢?以什么為順序和線索組織成文呢?答案:這是由作者的思想所決定的。清代學者王國維有“一切景語皆情語”之說,點明了作家筆下的景和物都是依附著一定情感的,而這情感又多是作家本身的情感歷程的再現(xiàn),文中的秋花、秋雨、秋光、秋聲等這些景物的清閑、幽遠、幽靜、落寞、衰弱、蕭條,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實色彩,實際是北國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

3、自然界的“客觀色彩”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的自然融合。在故都,火一般的紅葉,明鏡似的昆明湖水,都顯示著“秋”的韻味,但因為作者身處的時代,在作家的內(nèi)心投下了深遠的憂慮和孤獨者冷落之感的陰影,作者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自然就籠上一層主觀感情色彩。在寫作順序上,既不是以時間為序,也不是以空間為序,應該說是無序的,這正是散文形散特點的體現(xiàn)。作者所寫的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很自然,沒什么不妥。這是因為這些景物都具有“清、靜、悲涼”的共同點,都“皆著我之色彩” ( 王國維語 ) ,籠上了一層濃郁深遠的憂慮和冷落之情。作者正是依據(jù)這“緣情寫景”的手法,把這些景

4、物組織在一起的,而這“情”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3 在“秋雨圖”中,作者特意加上了“都市閑人”的對話,其用意何在?答案:在一層秋雨過后,兩個都市閑人就從故都的秋景中走出來了,眉目已被忽略,但卻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從他們那“咬著煙管”的舉止里,那“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中,我們不難品出一個“閑”字來,那是一份閑適、一份瀟灑,而從那簡短的對話中,便開始了感情和心緒的交流。一個“唉,天可真涼了”另一個“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從彼此的嘆答中,使我們感覺到他們已陶醉在彼此說話的腔調(diào)和韻味中,陶醉在這種腔調(diào)所喚起的有一定社會內(nèi)容的落寞和感傷中,陶醉在彼此感情契合的雨后之秋的涼意之中。作者正是用這樣 的京

5、腔京調(diào)的社會人物來豐富自然的風物,用這“落寞和感傷”的京味來烘托“清、靜、悲 涼”的北國秋味。4 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是在頌秋還是悲秋?答案:此題學生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 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強而議論成分較多的抒情散文,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感的眷戀、對故都的向往,作者熱忱地愛故都,愛故都的人民,愛故都的秋天,結尾有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 “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睙霟岬母星槿绮ɡ颂咸系娜f里江河奔涌而出,這是何等的眷戀,何等的激情。但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與哀婉,因此整篇文章或議論、或抒情、或描寫,都展示著一種感傷、憂郁而又

6、清靜、閑適的情緒,使全文呈現(xiàn)出一種憂傷的、悲涼的基調(diào),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竞献饔懻摗磕阕钕矚g作者寫的哪一幅秋景?為什么?答案:此題其實是考查文學鑒賞能力。能說得出喜歡作者描繪的哪幅秋景,就是把握了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 “披文以入情。本文寫作的主要特點是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卮鹆诉@個問題也就基本掌握了本文的寫作特點。作者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在他內(nèi)心投下了憂慮和冷落的陰影,他追求“清” “靜” ,并籠罩著淡淡的“悲涼” 。正因為這樣,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自然也就蒙上了一層主觀感情色彩。文章不寫富有“暖色”的香山紅葉,也不寫游人如織的頤和園,

7、而寫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 “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但是, “故都的秋” ,又并沒有因為作家的主觀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牽?;?,那槐樹的落蕊,那秋蟬的殘聲,那秋風秋雨,還有那棗子樹,那么逼真,那么清晰!作者只用了數(shù)筆略作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物” “我”之間完美地交融和統(tǒng)一,顯示了作家卓越的藝術才華。它既是對北平之秋的客觀描繪,又是作者當時心情的折光和反射。文中無論哪一幅秋景,只要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便都可品味出無窮妙趣。如“秋晨圖”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

8、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喇叭似的牽?;ǎ?朝榮 ) 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景物寫得非常細致,如“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像喇叭似的牽牛花( 朝榮 ) 的藍朵” ;也寫了觀景、賞景的心態(tài)、動作,如“細數(shù)” “靜對” ,透露出悠閑、愜意。這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秋晨生活場景,在“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下,在那秋晨的光影里,作者可以泡一碗濃茶,細數(shù)葉縫間篩下來的光縷的數(shù)目,或靜觀破壁腰上的牽?;?,顯然,這流露出作者的一份愜意,一份沉醉,這是一種文化人悠靜恬適的審美心理。與“皇城人?!毕啾?,于“一椽破屋

9、”獨居,顯然又具有一種隱士之風,而這隱逸中難免有“孤單”感覺,作者能夠自己細細品味這“孤單”的感覺,便是一種最美的“創(chuàng)造” ,是一種對社會的潔身自好,靜對秋光、秋花,是一種孤芳自賞,而“賞”到的這“十分的秋意” ,也不過 是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傷交織的情懷的著落點。又如“落蕊圖”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ㄤ仢M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寫觸覺感受。寫觸覺,更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無人可與交流,便只有與自然相交

10、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約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對于秋之落葉,在杜甫筆下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壯闊景觀,是“秋風掃落葉”的荒涼情景,而在郁達夫筆下,則是靜得連人的耳鼻都無從把握,只有通過“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才感覺出“鋪得滿地”的落蕊的存在,讀之仿佛有親臨其境之感,使人不由得感到景之細膩景之真切,而此景中正是作者一種微妙的難以名狀的情愫的真實寫照,是作者沉醉其中所深藏的孤獨、落寞和感傷情懷的自然流露?!狙芯啃詫W習】請依據(jù)下列材料,自選角度,自行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一、關于作者、背景作者:郁達夫(18961945) ,名文,字達夫。浙江富陽縣人。創(chuàng)造社的重要成員之一,現(xiàn)代著名作家,詩人

11、。 1896 年,郁達夫誕生在富陽這個富春江畔的古老小城中。據(jù)說他家藏四萬卷書,郁達夫在少年時期就全部翻讀過了,打下了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在大學期間,他又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使其又增加了豐富的外國文學素養(yǎng)。郁達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說、散文、詩詞、文論等諸多領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暢達而熱情坦蕩的鮮明風格。這一風格也體現(xiàn)在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風格卻很統(tǒng)一,正如郁達夫自己所說的: “悲懷傷感,決不是一個人的固有私情,照托爾斯泰的藝術論看來,則感情的渲染傳統(tǒng),卻是藝術作品的主要功用之一。 ”在散文中“總要把熱情滲入,不能不達到忘情忘我

12、的境地” 。他的散文帶有鮮明的自敘性質(zhì),發(fā)出的是帶有強烈個性的自己的聲音,篇篇洋溢著回腸蕩氣的詩的調(diào)子,充滿了內(nèi)熱的、濃郁的、清新的情韻,熱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現(xiàn)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里的苦悶心境,展現(xiàn)出一幅幅感傷、憂郁而又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背景:從 1921 年 9 月至 1933 年 3 月,郁達夫曾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進行創(chuàng)作。 1933 年 4 月,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水之間, 思想苦悶, 創(chuàng)作枯淡, 而這篇散文寫于 1934 年, 作者正處于苦悶時期。二、歷代關于秋的詩文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

13、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王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唐杜甫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秋瑾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元馬致遠漢宮秋秋花滲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清曹雪芹紅樓夢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三、 故都的秋的畫面美和音樂美( 黃清華 )1934 年 7 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 ,并 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作者在對北平秋的“

14、色” “味” “意境”和“姿態(tài)”的描繪中,寄寓了眷戀故都自然風物的情愫和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流露出一種沉靜、寡淡的心境。語言清新淡遠,蘊含著色彩感和韻律美,體現(xiàn)了郁達夫散文的獨特個性和美學價值。由主觀感受和客觀描繪的統(tǒng)一而形成的和諧的色彩感和畫面美,是故都的秋的第一 個特色。色彩,作為美學上的概念,具有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不帶有自身的某種色彩,我們不妨稱它為客觀色彩;客觀存在反映到人的意念上來,它的色彩便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稱它為主觀色彩。這兩種色彩在郁達夫的筆下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清”

15、 “靜” “悲涼” ,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之上的總投影,它構成了文章的基調(diào)和底色。讀者也許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頌秋,為什么一開始就在讀者感情上涂上一層悲涼的色彩呢?是不是違反了生活的邏輯?不,這種清、靜、悲涼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著力表現(xiàn)的東西,因為這色彩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表現(xiàn)。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是說人的情感隨外物變化而變化,春景使人暢懷,暮秋令人感傷。具有這種感情色彩的語句, 故都的秋中,還有很多: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

16、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如果說用“細膩”來形容“灰土上留下來的” “掃帚的絲紋”還勉強有點客觀性的話,那“清閑” “落寞”則完全是主觀的、意念上的了。一片飄零的槐葉能打動情意,幾聲秋蟲的哀鳴更足以牽動心魄,這種深遠的憂思和孤獨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達夫當時的心境。由于在客觀事物的描繪中融進了作家的情緒,自然要覺得落寞和悲涼,和故都北平一樣,作者的感情上也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秋意。在評論古人悲秋時,文章寫道: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 蕭索的感觸來的。將上述富有主觀色彩的詞語匯集起來:

17、清、清閑恬靜安謐,這是故都秋的“清” ;細膩、幽遠幽靜深邃,這是秋的“深沉” ;落寞、衰弱、蕭條蕭條凄涼,這是秋的“悲涼” 。郁達夫用他的情感繪畫出了一幅細膩深沉的主觀意境圖,它構成了文章的骨架。讀者可在對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態(tài)的體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優(yōu)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注意創(chuàng)造詩一般的意境,但大多在對客觀生活的描繪中完成,郁達夫卻注重從主觀感受上來展示北平秋的特色,恐怕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如果把以上的主觀色彩稱為“理智的思索” ,需要借助讀者的文學素養(yǎng)和一定的鑒賞能力才可完成的話,那么,也可以把故都的秋對客觀色彩的描繪稱為“自然的再現(xiàn)” ,它直接訴諸讀者的感官。這篇散文,對于自然

18、風物,既沒有濃妝艷抹的涂飾,也沒有對色彩層次的刻意雕琢,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稍事點染,便把自然力賦于北平秋天的種種神韻和盤托出給了它的讀者,既映襯出秋的底色,又和諧著文間的基調(diào)。你看: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 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說到了牽?;ǎ乙詾橐运{色或白色者為佳, 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這是一幅巨大的畫面,帶有立體的美感。碧綠遼闊的天空作了畫的背景;地面上,五顏六色的牽?;ㄋC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與地之間,間或出現(xiàn)一兩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馴鴿,點綴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間,顯得疏密得體,濃淡相宜,可與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

19、碗,舉頭望碧空,俯身擷牽牛,耳邊不時傳來馴鴿的飛聲,畫面有靜有動,繪聲繪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藍天白花之中。這種清淡中略帶一點“野味”的情調(diào),體現(xiàn)出故都秋的質(zhì)樸美和原始美。從表面看,作者只是信筆而至的點綴,其實作者對色彩的選配是頗具匠心的。這幅畫面選用的大多是些“冷色” ,如青、藍、灰、白等等,以此來顯示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改用紅、黃、橙等“熱色” ,就破壞了主觀色彩的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沖淡了故都秋特有的風味和精神。它是作家審美觀點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映。再看對棗樹的描寫: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這節(jié)

20、是以棗子顏色的變化,來寫季節(jié)特征的,是從動的角度來描繪色彩的。讀者可依靠文中色彩的細微變化展開想象,從而認識事物。很顯然,前面的畫面是由空間的若干色點來組成的。棗子由淡綠到微黃再到紅完 , 無疑是一條線上的色彩, 宛如物理學上的光譜圖 , 輕度的差異都能分辨出來。若不是對事物觀察得細致,感觸得入微,是難以如此準確表現(xiàn)出來的。故都的秋像一塊晶瑩的玻璃,還透射出了一些不曾著色的顏色,請看: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最好,還要在牽?;ǖ祝涕L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上面幾句,并沒有直接表現(xiàn)色彩的詞句,但由于作者將一些具

21、有某種色彩的特征性事物展示給了讀者,讀者可以根據(jù)作品的藝術境界,加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給事物“補”上它的色彩( 客觀或主觀的 ) 。不是嗎,透過上面的敘述,人們會在腦海里呈現(xiàn)出金燦燦的陽光和枯黃的小草的形象;看到沙塵灰土的飛揚,讀者也會和作者一樣,生出“朔風動勁草,邊馬有歸心”的冷落荒涼的悲感。文章的內(nèi)容也在不斷地向內(nèi)部開拓,逐漸顯示出它的深度。再如“廿四橋的明月”“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也同樣具有這種特征。韻律感和音樂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韻律本是詩歌的專門術語,這里借以揭示這篇散文的詩意美。關于散文的自然韻律,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里,作過明確的闡述

22、。他說: “在散文里,那種王漁洋所說的神韻,若不以音律的死律而講,專指廣義的自然韻律卻也可以有;因為四季的來復,陰陽的配合無一不合于自然的韻律的?!边@就是說 , 自然萬物的運動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著某種規(guī)律和節(jié)奏, 這便是一種自然的韻律 , 作為描繪自然風物的散文,自然是可以具備這一美學特征的。郁達夫?qū)懝识嫉那飼r, 正是為“良友”圖書公司編選散文二集的前夕,因而這篇作品是較好地體現(xiàn)著這種藝術主張的。先看作品對秋雨的描寫: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再看對槐樹的描寫: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 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讀了這兩段,誰不覺得作者在寫詩?在娓娓的敘述之中,創(chuàng)造了無窮的詩意。首先作者選擇的事物,具有詩意,其中有動 ( 涼風、落雨、云逝) 有靜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