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兵車行教學實錄 兵車行教學實錄1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憂傷和痛苦中度過的。唐玄宗 天寶五載(746年)來到京城長安后,政治上屢屢受挫,經濟條件也日益惡化。這使得杜甫對現(xiàn)實黑暗的認識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詩風也跟著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這期間,他寫了很多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兵車行是第一篇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記錄了統(tǒng)治者的開邊政策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學習兵車行,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研究杜甫詩歌章法嚴密、整齊之中又有變化的特點上,以利于學生今后自讀杜詩。資料顯示屏杜甫是我國文學最偉大的政治詩人。關心社會時事,關心國家大計,在詩人說來是一種不可阻止的、自覺的要求。詩,在杜甫的手
2、里,不僅是抒發(fā)感情、摹寫物象的工具,而且也是干預時事、指責國政乃至評論軍事策略的手段。(中國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403頁)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 )即事名篇,無復倚傍。(元稹)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 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
3、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行是樂曲的意思,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錄自唐詩鑒賞辭典詩體詩律詞語簡釋,上海辭書出版社1519頁)教學設計abc設計a導語 設計: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詩句至今還依然索繞在我們的腦海中 ,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寫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寫過不少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今天,我們來讀他在天寶年間目睹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的凄慘景象而寫的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車行。教學設計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二、簡
4、介背景,出示杜甫在長安十年所寫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關詩句,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這首詩。三、誦讀教師范讀(也可聽藝術家朗誦錄音)。學生試讀、齊讀,在此基礎上練習背誦,有表情地誦讀。誦讀點撥(1)把握基調: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旨在揭露當時的統(tǒng)治者連年發(fā)動開邊戰(zhàn)爭,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詩人的情緒是怨憤的,這是全詩的基調。(2)誦讀指導:第一段寫親人送別出征的戰(zhàn)士,朗讀時聲音應沉重些。段尾,詩人的怨憤之情初現(xiàn),應用升調讀。第二段,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敘事的總綱,須重讀。以下皆用 行人的口氣讀,要注意區(qū)分敘事句和抒情句的語氣。第三段先寫秦兵家庭的困難,朗讀時 速度不宜快。長者句用較柔和的聲調,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勢,
5、至租稅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絕,聲調凄楚。結尾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君不見應重讀,古來 句道盡戰(zhàn)場慘景,集中表達行人和詩人的怨憤,要緩緩讀出,無人收三字乃血淚鑄成,尤應重讀。四、鑒賞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研討這首詩的章法,找出詩中的警策句,賞析名句,品味語言表達的特點。落實課后練習二、三的要求。明確:章法嚴密。形式上采用古稱一頭兩腳體的結構方式。從整體看,節(jié)奏整齊又略有變化;各段皆自有起結,析之則三,合則為一。內容上,一是前后呼應,二是層層遞進。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通過高度的藝術性表現(xiàn)出來。重墨鋪染。大氛圍的粗略勾勒和具體動作的細致刻畫相結合,描繪了一個悲愴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場面
6、。詩的開篇展現(xiàn)出一幅出征圖,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可以想見出征士兵之多,只待一聲令下就要出發(fā)。接著展現(xiàn)出震人心弦的送別圖。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的渭水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蕩。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個走字刻畫出眷屬們在親人出征時追奔呼號和那一剎那的生離死別的情景。牽衣頓足攔道哭,連續(xù)四個動作,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得細膩入微,令人觸目驚心。江淹別賦說: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詩人的重墨鋪染,給讀者視覺聽覺以強烈感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千
7、萬家庭因征戰(zhàn)而妻離子散的悲劇。巧妙構思。詩人通過設問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滿腔悲切和哀怨的傾訴。前文的凄慘場面是詩人親眼所見,下面的悲切自訴是詩人親耳所聞,增強了詩的真實感。點行頻是全詩的詩眼,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征夫犧牲、土地荒蕪的根源。接著,由征夫之口,從三個方面控訴了戰(zhàn)爭造成的巨大災難。最后,又以哀怨的語調,描述了古戰(zhàn)場上的悲慘現(xiàn)實。其情其景與開頭悲愴場面相呼應,詩人那飽滿酣暢的激情得到盡情抒發(fā),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得以淋漓盡致的揭露。善用口語。這首詩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選用了樂府體裁,運用了俗語口語,加上民歌中常見的頂針修辭格,讀來清新自然,明白如話,造成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設計
8、b比較閱讀比較兵車行和李白古風其十九兩首詩在藝術風格上有什么不同。研究性閱讀杜甫在長安十年,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窮困,使他的創(chuàng)作視野從個人轉向了全社會,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日益鮮明。結合兵車行的學習,研讀杜甫同時期寫的前出塞麗人行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詩,體會杜詩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提示:前出塞寫天寶末年歌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麗人行作于天寶十二載春,諷刺了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五言詩的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十月、十一月間。這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
9、反。杜甫途經驪山時,唐玄宗與楊貴妃正游玩,而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傳誦千古的名句,揭露了貧富的懸殊。設計c閱讀訓練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幾個問題。古風其三十四 李白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渡瀘及五日,將赴云南征。怯卒非戰(zhàn)士,炎方難遠行。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給這首詩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大意。詩
10、中有三幅色調不同的畫面,說說它們各自渲染了怎樣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跟杜甫的兵車行反映的是同一歷史事件,也表達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反對不義戰(zhàn)爭的愿望,但這兩首詩的內容和風格卻有顯著的不同,試就下面兩個方面將二者作一點比較。(1)揭露現(xiàn)實的廣度和深度:(2)表現(xiàn)技巧:參考答案第一層(開頭四句)邊城軍情緊急,派人飛馬傳遞文書,要求增兵。第二層( 白日以下四句)京城里卻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層(借問至豈全生)先寫征兵緣由,次敘應征戰(zhàn)士告別親人時的慘狀,后寫出征云南無異送死。第四層(最后兩句)詩人提出修文德以消滅戰(zhàn)爭的主張。說明:如將第一、二層合并或將第三層再分為三小層,也可以。
11、三幅畫面是:羽檄飛馳,喧呼救邊;京城安定,四海清平;戰(zhàn)士出征,親人送 行,日月無光。詩人借此諷刺了當權者只顧自己享樂、不顧人民死活的做法,表達了同情人民疾苦、反對開邊戰(zhàn)爭的立場。(1)杜甫的詩通過征失的訴說,揭露了開邊戰(zhàn)爭給農村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并控訴了 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人民的罪行,這些都是李白詩中所沒有的,可見杜詩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過了李詩。(2)李白善于運用夸張和想象,其中明顯地表現(xiàn)了他的個性色彩,例如以群鳥夜鳴來烘托人們因救邊而發(fā)出的喧聲;用天象來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十分看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他寫人民的疾苦都很具體。兵車行教學實錄2一、教材地位及學情分析。新課標要求學生精
12、讀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的習慣。而且,唐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的瑰寶,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成就。誦讀唐詩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因為其審美上的理解難度使歌越來越成為少數(shù)人的藝術。尤其是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在喧囂浮躁的文化背景下,誦讀鑒賞唐詩確實需要教師興趣的激發(fā)。本學期第四單元精選了唐代兩大創(chuàng)作高峰李白和杜甫的幾篇作品,我希望以此為契機激發(fā)學生研讀唐詩的興趣?!靶小笔菢犯枨囊环N體裁。杜甫的兵車行沒有沿用古題,而是緣事而發(fā),即事名篇,自創(chuàng)新題,運用樂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兵車行是杜詩名篇,為
13、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在藝術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敘事之中。有的學生說本能的不喜歡這個總是郁悶的老詩人,總覺得讀他的詩缺少激情,不想讀李白那么酣暢淋漓。基于學生的情況,我覺得應該補充作者的背景知識,從時代背景,個人性格,人生經歷幾個角度,使學生對杜甫初步了解,期望建立起學生對杜甫的尊重和敬仰,從作者出發(fā)激起學生的讀詩興趣。在*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他的詩歌使學生能夠觸摸到這位這位懷著深廣的憂憤的詩人,體會他的濃厚的憂國憂民的感情。在這篇*的教學中,基于以上原因我比較詳細的介紹了作者,在處理寫作背景時,我就弱化了,只是給
14、了學生一個時代的前提,畢竟理解*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但是關于安史之亂,學生歷史課已經講的很詳細了,他們能夠基本把握當時的背景。這樣既避免了教學的重復,又節(jié)約了寶貴的課時,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詩歌鑒賞本身。同時,為了保護學生出初讀課文的自我體驗,我準備把對于背景的介紹放在朗讀課文之后,給出時代背景之后,再讀課文,讓學生談談體會,引導學生學會在時代背景下分析作品。學習詩歌要能夠鑒賞詩歌,在這篇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第二個教學重點就是把握鑒賞要點。二、教學重點難點及實施過程。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
15、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兵車行正是詩人標志著詩人沉郁頓挫詩風形成的作品。因而在這篇*中,我把體會詩人深切的憂國憂民的感情作為了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希望通過朗讀,特別是配樂朗讀來引導學生去觸摸詩人的內心世界,在實踐中把握“沉郁”。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的
16、詩歌富于音樂美,在體會中把握“頓挫”。初步體會了詩人的情感和創(chuàng)作風格以后,接下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賞讀詩歌。本詩開頭和結尾各是一副畫面,“慘別圖”和“鬼哭圖”。首先讓學生描述詩句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這樣設問,能夠做到把形象具體化,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觀察近幾年的高考題,這樣的設問也越來越多。用兩幅圖來連綴全篇,追根究原,就是*的中間部分。理清了*的基本脈絡之后是鑒賞詩歌的重點句。我選擇了兩句作例子,帶領同學賞析?!叭r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這是對前兩句“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所作的形象說明,讀罷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長發(fā),15歲開始用頭巾束發(fā)。如今,一個剛到束發(fā)
17、年齡還不怎么會束發(fā)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遠離父母的北方去“防河”,這是何等可憐啊!所以,連里正也動了心,替他束發(fā)。人過40,頭發(fā)漸白,又剛從前線回來,理當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線去。 “或從“與”便至”,“去時”與“歸來”,說的是服役時間過長,占去人的大半生,怨恨之意頓生,統(tǒng)治者的殘酷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熬灰姖h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農業(yè)生產極度荒廢,函谷關以東大片農田荒廢,人煙稀少,千村萬落長滿荊棘和杞柳,“禾生垅畝無東西”,生活無著,民不聊生。神州大地到處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十分荒涼。請學生分小組討論,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進行鑒賞,然后發(fā)言交流。三、教具準備1.多媒
18、體課件2.朗讀配樂四、教學預期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讓“詩圣”杜甫走進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同學學習唐詩的興趣,真正愿意讀詩,背詩,喜歡詩。更希望他們把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堂之外,認識到語文不僅僅看成是考試科目,更是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把語文學習變成自覺自愿的求知。兵車行教學實錄3上課。師: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兵車行。早上要大家預習了,現(xiàn)在提問,哪位同學能簡要地介紹一下杜甫?生甲: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和李白齊名。初中時期我們學了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有春望。師:還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石豪吏,等等。你能把你說的兩首詩中的名句背下來嗎?生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
19、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師:背得很好!(鼓掌)哪位同學說說,這兩首詩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生乙:春望是五言律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古體詩。師:律詩也叫近體詩,興起于隋唐時期,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一半叫“絕句”,“絕”就是斷的意思。律詩八句,絕句四句,都講求嚴格的格律,而不僅僅是壓韻。而古體詩則沒有句數(shù)的限制,一般較長,只求壓韻就行了。生丙:律詩和古體詩,除了形式不同,內容上有沒有不同呢?師:這倒是個問題。我想主要還是形式的不同吧,一個“體”字,就表明了這一點。至于內容
20、嘛,律詩側重于寫景,古體詩側重于敘事這是我的看法。我們今天學習的兵車行,就是一首古體詩,它就是側重于敘事的。它敘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生?。核v的是唐王朝窮兵黷武,強征士兵上前線的故事。師: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請你按照我的提示,把你剛才的答案補充一下。生?。禾菩谔鞂毮觊g,唐王朝窮兵黷武。為了和吐蕃繼續(xù)作戰(zhàn),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離死別的慘痛后果。師:補充得很好,言簡意賅。我再補充一句,就是唐王朝和吐蕃作戰(zhàn)是處于劣勢的,勝少敗多,損失慘重。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著回來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就有了咸陽橋邊生離死別,哭聲震天的凄
21、慘景象。請同學們把描寫這一凄慘景象的第一段齊讀一遍。師:讀的語速要慢一點,感情沉郁,節(jié)奏抑揚頓挫,要把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體現(xiàn)出來。請同學們聽我讀:車轔轔.師: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怎樣理解,哪位同學能說說?生戊:杜甫的詩寫得好,無人能比,所以稱他是詩中的“圣人”。師:就像孔子是“文圣”,關羽是“武圣”,杜甫也就是“詩圣”,對嗎?生戊:可能是吧,我是猜的。師:猜得很好,我以前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猜錯了。后人稱他為“詩圣”,并不是單指他的詩寫得好,而是指他的詩秉承了圣人之道。生戊:圣人之道就是孔孟之道嗎?師:對,聰明??鬃铀枷氲暮诵氖且粋€“仁”字,孟子又進一步提出了“仁政”的主張。孟子有
22、一句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卑选懊瘛狈旁谑孜?,是一種民本主義的理想。杜甫作為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對于唐王朝發(fā)動的對外戰(zhàn)爭,沒有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歌功頌德,而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說話,“為民請命”,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本主義思想。生甲:尊崇孔孟之道的詩人很多,為什么單單他被稱為“詩圣”呢?師:首先當然是因為他的影響最大,是詩壇的領袖人物;其次嘛,他的一生都堅守孔孟之道,雖九死而猶不悔。不像其他詩人,一遇到挫折就消極避世,棄儒從道了。李白就是個典型,大家看看李白的經歷,就知道了。李白被后人稱作什么?生丙:“詩仙”,李白自稱“謫仙人”。師:是啊??墒侵挥械兰也庞猩裣芍f,大家說對嗎?生丙:可
23、他的詩的確是有一股“仙氣”啊。師:那是他的風格,豪放飄逸。但這種風格的形成又與他的思想有關,李白的思想很雜,不像杜甫那么單純。師: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請同學們把第二段齊讀一遍,注意讀出杜甫的風格來。師:有一個“行”字,是多音字,在詩歌中已經出現(xiàn)了三次。標題中大家讀“xing”,“行人”讀“xing”,“點行頻”也讀“xing”,正確嗎?生己:標題讀“xing”,可以肯定,因為琵琶行也讀“xing”,它是一種詩歌體裁。“行人”讀“xing”也沒有問題,就是“點行”不知道該怎么讀。師: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意義。點行,是“按戶籍名冊強征服役”的意思,與軍隊有關。以前我們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老師講到魯智
24、深是“行伍”出生,“行伍”就讀“hang”。所以“點行頻”應該讀“hang”,大家明白了嗎?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舊上海有一家店鋪開張,招牌上只有三個字,“行行行”,來恭賀的商界朋友不知道該怎么念,大家說怎么念啊?生庚:xing(形) xing(性) hang師:對,非常聰明!是從書上看來的吧?大家只要經常讀書,廣泛涉獵,就會碰到許多這樣的好故事。生乙:老師,“去時里正與裹頭”,里正為什么要給他們裹頭啊?送行時還有他們的父母,為什么要里正給他們裹頭呢?師:問得好!我想,這可能是古人的一種習俗。就像今天農村的孩子參軍,鄉(xiāng)長給他們帶大紅花一樣,還要敲鑼打鼓歡送呢。書上說是因為他們年紀小,只有十五歲,
25、自己不會裹頭;書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叭r里正與裹頭”,實際上以樂景寫哀,讀起來更為傷感。師:請同學們把第三段齊讀一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杜甫為什么又被稱為“詩史”?生辛:杜甫的許多詩反映的是歷史,所以被稱為“詩史”。師:有道理。有沒有不同意見?生壬:杜甫的詩不是反映歷史,而是反映現(xiàn)實。李白是浪漫主義,杜甫是現(xiàn)實主義。師:好,更確切了。還有沒有補充的?生辛:就這首詩,涉及到了“武皇”,“漢家”,不是歷史嗎?師:對,是歷史??刹豢梢赃@樣說,作者是拿歷史來觀照現(xiàn)實,強調悲劇的延續(xù)性?好,繼續(xù)討論。生丙:杜甫的詩不但反映現(xiàn)實,而且立足于社會的底層,反映唐王朝由盛轉衰過程中老百姓慘痛的現(xiàn)實。師:好
26、,更深刻了!作者是怎樣思考這一現(xiàn)實的?生丙:作者分析了造成老百姓苦難的原因,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師: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來?生丙:“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這句詩點明了老百姓苦難的原因。對戰(zhàn)爭的厭惡,體現(xiàn)在第三段。師:第三段,哪句詩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戊:最后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師:是啊,一級恐怖。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說慘不慘?這采用的是什么表現(xiàn)手法?生戊:夸張?師:想一想孔雀東南飛的結尾?生戊: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師:對!但兩者又有區(qū)別:孔雀東南飛的結尾是一條光明的尾巴,而兵車行是一條黑暗的尾巴。生庚:“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
27、隨百草”,這一句好象是名句。師:是啊,不但是名句,而且是千古名句。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F(xiàn)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呢?戰(zhàn)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好死不如賴活著。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師:請同學們把全詩齊讀一遍。下課!兵車行教學實錄4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1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2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了解統(tǒng)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3在比較閱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
28、。(二)內容選?。号c詩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詩歌體裁;擴展知識面的李白的古風其十九。(三)過程安排:1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Ш忘c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ji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著讀出這種感情。3在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兵車行和古風其十九。(四)方法、手段:1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3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象,進行角色
29、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fā)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二、教學實施(一)導入:介紹杜甫,導入新課1學生介紹杜甫(主要是舉例所學的名篇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2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于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說是征討南詔,多取后一說。資治通鑒載:“天寶十載四月,劍
30、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釋題“行”的讀音xng?!靶小保糯姼璧囊环N體裁。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二)學生初讀全詩,初步感知1要求看閱讀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內容,準備老師的提問2提問(1)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明確: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
31、黷武,為了和南詔繼續(xù)作戰(zhàn),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離死別的畫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詩句來描述?明確:詩歌的第一段(三)分析詩歌第一段1學生齊讀,正音“耶”、“干”,釋義“耶娘”、“妻子”、“干”。“耶”通“爺”,父親?!案伞弊x“gn”,沖。“妻子”,妻子和子女。2問:“耶娘妻子”相送時為什么會“牽衣頓足攔道哭”?明確: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離死別。3老師追問:這一點可以從后面的哪些詩句得到印證?明確:“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4問:“塵埃不見咸陽橋”一句中的“不見”可否理解成咸
32、陽橋特別衛(wèi)生、一塵不染呢?明確:不對,應該說明了當時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親人之多,揚起的塵埃淹沒了咸陽橋。5要求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一送別場面。(四)分析詩歌第二段1指名讀,由學生評價。2問:“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一句中的“道旁過者”、“行人”可能指何人?“點行頻”何以見得?在詩中有沒有具體的描述?明確:道旁過者杜甫行人征人點行頻“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3“點行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確:“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庭流血成海水?!?問:“武皇”指何人?上述詩句說明了什么?明確: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達了對以唐玄宗為代表的唐皇朝統(tǒng)治者“開邊”政策的指
33、責。(五)分析詩歌第三段1讓學生齊讀后說說這一段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老師補充: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說慘不慘?2問:對于這樣的慘相,役夫是否“敢申恨”?明確:不敢,敢怒不敢言。老師追問:最終有沒有“申恨”?明確:有。不敢申恨可最終還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難和恐懼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3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明確: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F(xiàn)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tǒng)觀
34、念的轉變呢?戰(zhàn)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六)擴展學習:試將兵車行跟李白古風其十九相比較,說說二者藝術風格有什么不同??蓮乃枷雰热莺退囆g特色方面進行比較。兵車行教學實錄5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1.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2.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了解統(tǒng)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3.在比較閱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二)內容選?。号c詩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詩歌體裁;擴展知識面的李白的古風其十九。(三)過程安排:
35、1.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Ш忘c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ji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著讀出這種感情。3.在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兵車行和古風其十九。(四)方法、手段:1.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3.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fā)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
36、理解。二、教學實施(一)導入:介紹杜甫,導入新課1.學生介紹杜甫(主要是舉例所學的名篇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2.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于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說是征討南詔,多取后一說。資治通鑒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
37、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3.釋題“行”的讀音xng。“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二)學生初讀全詩,初步感知1.要求看閱讀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內容,準備老師的提問2.提問(1)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明確: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黷武,為了和南詔繼續(xù)作戰(zhàn),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離死別的畫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詩句來描述?明確:詩歌的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施工合同轉讓協(xié)議
- 砂礫購銷合同
- 房地產項目顧問服務合同
- 售貨機銷售合同協(xié)議
- 醫(yī)藥研發(fā)服務合同
- 第12課《自定主題活動三:制作方便面盒滑翔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浙教版
- Unit 6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六安職業(yè)技術學院《獸醫(yī)流行病學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城市經濟職業(yè)學院《化學合成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固定翼飛機的結構和飛行原理
- 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經濟開發(fā)區(q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 DB23T 2656-2020樺樹液采集技術規(guī)程
- 2023年蘇州職業(yè)大學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中國故事英文版哪吒英文二篇
- 2023年中智集團及下屬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B/T 8888-2003重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的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 GB/T 32685-2016工業(yè)用精對苯二甲酸(PTA)
- GB/T 21872-2008鑄造自硬呋喃樹脂用磺酸固化劑
- 酒店業(yè)主代表崗位職責標準(8篇)
- 上海市中小學生語文學業(yè)質量綠色指標測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