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學練習題 1月16日_第1頁
測量學練習題 1月16日_第2頁
測量學練習題 1月16日_第3頁
測量學練習題 1月16日_第4頁
測量學練習題 1月16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緒論 第三章 角度測量第四章 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 第五章 測量誤差理論 第二章 水準測量 第十章 建筑施工測量 第九章 地籍測量 第八章 地形圖的應用 第七章 地形圖的測繪 第六章 控制測量 第一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B N = int (L/6)+1 L0 = 6N-3 某點的經(jīng)度為1180000,則該點( ) A 位于6帶第20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20 B 位于6帶第20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17 C 位于6帶第19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17 D 位于6帶第19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20 難度系數(shù) B 我國85高程基準的基準面比56黃海系基準面高0.029m, 這是因為( ) A

2、85高程基準的基準面為大地水準面,而56黃海系基 準面為假定水準面; B 56黃海系的基準面為大地水準面,而85高程基準的基 準面為假定水準面; C 兩者的基準面均為大地水準面,但兩者的驗潮時間 不同; D 兩者的基準面均為假定水準面,而且兩者的假定水 準面不同。 難度系數(shù) B C C N = int (L - 130)/3) + 1 L0 = 3N 某點的經(jīng)度為1180000,則該點( ) A 位于3帶第40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20 B 位于3帶第39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20 C 位于3帶第39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17 D 位于3帶第40帶,其中央子午線為117 難度系數(shù) B A 下列敘述中

3、,正確的說法是( ) A 水準面有無窮個,假定水準面也有無窮個; B 水準面為有限個,假定水準面也為有限個; C 水準面為有限個,大地水準面也為有限個; D 水準面有無窮個,大地水準面也有無窮個; 難度系數(shù) B C測量工作的程序一般為( ) A 從局部到整體,即先控制后碎部 B 從局部到整體,即先碎部后控制 C 從整體到局部,即先控制后碎部 D 從整體到局部,即先碎部后控制 難度系數(shù) C D 某點位于39帶,其高斯自然坐標為x=1283562m, y = -59382m,則其北京坐標為( ) A X=1783562m Y=4459382m B X=391783562m Y=3806188m C

4、 X=391283562m Y=3959382m D X=1283562m Y=39440618m 難度系數(shù) B C建立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正確方法是( ) A 以測區(qū)東南角某點為坐標原點,東西方向為X軸,東為 正,南北方向為Y軸,北為正; B 以測區(qū)東南角某點為坐標原點,東西方向為Y軸,東為 正,南北方向為X軸,北為正; C 以測區(qū)西南角某點為坐標原點,東西方向為Y軸,東為 正,南北方向為X軸,北為正; D 以測區(qū)西南角某點為坐標原點,東西方向為X軸,東為 正,南北方向為Y軸,北為正; 難度系數(shù) B 多選題 C E 某點的高度為海拔500m,其含義是( ) A 該點的高程為500m B 該點

5、的相對高程為500m C 該點的絕對高程為500m D 該點至假定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為500m E 該點至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為500m 難度系數(shù) B A B高程的基準面一般為( ) A 大地水準面 B 某一指定的假定水準面 C 地球橢球面 D 高斯平面 E 某一指定的水平面 難度系數(shù) B B D下列描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所謂測定,是將圖上的建筑物用儀器在實地標定其位置; B 所謂測設,是將圖上的建筑物用儀器在實地標定其位置; C 所謂測設,是指用儀器進行測量,把地面的地物和地貌縮繪 成地形圖; D 所謂測定,俗稱為測圖;所謂測設,俗稱為放樣; E 所謂測定,俗稱為放樣;所謂測設,俗稱

6、為測圖; 難度系數(shù) B ACE下列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水準面是一個處處與重力線方向垂直的連續(xù)曲面; B 水準面是一個規(guī)則的曲面; C 靜止的水面就是一個水準面; D 水準面實際上就是一個水平面; E 同一水準面上各點的高程均相同; 難度系數(shù) B A C下列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水準面有無窮個,假定水準面也有無窮個; B 水準面為有限個,假定水準面也為有限個; C 水準面有無窮個,而大地水準面為有限個; D 水準面為有限個,大地水準面也為有限個; E 水準面有無窮個,大地水準面也有無窮個; 難度系數(shù) B 難度系數(shù) A 下面關(guān)于高斯投影的描述中,正確的描述是( ) A 高斯投

7、影是將大地水準面上的點按保角投影方法投 影至橢圓柱(平面)上; B 高斯投影是將地球橢球上的點按保角投影方法投影 至橢圓柱(平面)上; C 所有子午線經(jīng)高斯投影后均變成了直線; D 赤道經(jīng)高斯投影后變成了直線; E 高斯平面坐標取赤道的投影線為x軸,取中央子午線 的投影線為y軸。 B D B C E測量的基本工作包括( ) A 安置儀器 B 測高程 C 測距離 D 測導線 E 測角度 難度系數(shù) C DE下列關(guān)于高差hAB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高差hAB與高程起算面有關(guān); B hAB= HA-HB,并且 hAB= - hBA; C 當hAB0時,說明A點比B點高; D 高差hAB與高

8、程起算面無關(guān); E hAB=- hBA 難度系數(shù) B 難度系數(shù) A 已知地面某點A在地方高程系下的高程為H1,在56黃海 系下的高程為H2,并且 H2 H1,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說法是 ( ) A 56黃海系基準面在地方高程系基準面之下; B 85高程基準的基準面在56黃海系基準面之上; C 85高程基準的基準面在地方高程系基準面之下; D 85高程基準的基準面為大地水準面,而56黃海系及 地方高程系的基準面均為假定基準面; E 85高程基準及56黃海系的基準面均為大地水準面。 ABE 第二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當A、B兩點之間需增加轉(zhuǎn)點時,則( ) A 轉(zhuǎn)點應選擇在兩測點的對稱中心處,并

9、應計算其高程; B 轉(zhuǎn)點應選擇在兩測點的對稱中心處,但可不計算其高程; C 轉(zhuǎn)點的選擇可以是任意的,但應計算其高程; D 轉(zhuǎn)點應選擇在土質(zhì)較硬并便于觀測的地方,不必計算其 高程; D 難度系數(shù) B B水準測量時,要使用尺墊的測點是 ( ) A 所有測點 B 轉(zhuǎn)點 C 末知高程點 D 已知高程點 難度系數(shù) C C 視差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目鏡的目標成像與物鏡的目標成像不一致; B 目鏡的目標成像與十字絲板的平面不一致; C 物鏡的目標成像與十字絲板的平面不一致; D 物鏡的目標成像與調(diào)焦鏡的目標成像不一致;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水準儀構(gòu)造的描述中,正確的描述是( ) A 水準儀由望遠鏡

10、、管水準器、圓水準器組成; B 水準儀的中絲用于測高差,上、下絲主要用于測距離; C 圓水準器的主要作用是使水準儀精確水平; D 管水準器的主要作用是使水準儀粗略水平; B 難度系數(shù) C 下列等級的水準儀中,精度最高的水準儀是( ) A DS05 B DS1 C DS3 D DS10 A 難度系數(shù) C 某倒像水準儀的讀數(shù)如下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 ) 16 A 1.597m B 1.653m C 1.547m D 1.603m D 難度系數(shù) C 水準儀各軸線應滿足一系列條件,其主要條件是( ) A 園水準器軸應平行于水準儀的豎軸; B 十字絲橫絲應垂直于水準儀的豎軸; C 十字絲豎絲應平行于水準儀

11、的豎軸; D 水準管軸應平行于視準軸。 D 難度系數(shù) B 視準軸是指( ) A 物鏡光心與目鏡光心的連線 B 物鏡光心與十字絲交點的連線 C 目鏡光心與調(diào)焦鏡光心的連線 D 目鏡光心與十字絲交點的連線 B 難度系數(shù) C 多選題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一測站的高差為前視讀數(shù)減去后視讀數(shù); B 一測站的高差為后視讀數(shù)減去前視讀數(shù); C 測點越高,則其水準讀數(shù)越大; D 測點越高,則其水準讀數(shù)越??; E 一測站計算高程的方法有儀高法和視線高法; BDE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一測站水準測量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當一測站有多個前視點時,一般采用高差法; B 當一測站有多個前視

12、點時,一般采用儀高法; C 儀高法的計算步驟為先計算高差,后計算高程; D 儀高法的計算步驟為先計算視線高,后計算高程; E 高差法的計算步驟為先計算高差,后計算高程; BDE 難度系數(shù) B 水準管軸是指( ) A 通過水準管零點所作的切線; B 通過水準管零點所作的法線; C 通過水準管刻劃對稱中心所作的切線; D 通過水準管刻劃對稱中心所作的法線; E 通過水準管頂點所作的法線; A C 難度系數(shù) C 下列關(guān)于水準儀構(gòu)造的描述中,正確的描述是( ) A 水準儀基座的作用是支承儀器和連接三腳架; B 普通水準尺的最小刻劃一般為mm; C 圓水準器的作用主要是使水準儀粗略水平; D 管水準器的

13、作用主要是使水準儀粗略水平; E 普通水準尺的最小刻劃一般為cm; A C E 難度系數(shù) C 安置水準儀時,圓水準氣泡的位置如右圖中黑點所示,為了 使氣泡快速 居中,可選擇的正確操作有( ) A 旋低腳螺旋1 B 旋高腳螺旋1 C 同時旋高腳螺旋3和腳螺旋2 D 同時旋低腳螺旋3和腳螺旋2 E 旋高腳螺旋3,同時旋低腳螺旋2 1 2 3 A C 難度系數(shù) B 圖根水準測量時,其高差閉合差的容許值f容為( ) A 按水準路線長度計算時, f容=12L ,其中L以m為 單位; B 按水準路線長度計算時, f容=12L ,其中L以km 為單位; C 按水準路線長度計算時, f容=40L , ,其中L

14、以 km為單位; D 按測站數(shù)計算時, f容=40n ; E 按測站數(shù)計算時, f容=12n ; C E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水準內(nèi)業(yè)計算的描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閉合水準的高差閉合差等于各測段高差之和; B 各測段改正數(shù)等于每測站改正數(shù)乘該測段的測站數(shù); C 各測段改正數(shù)之和等于高差閉合差 D 各測段改正后高差之和等于高差閉合差 E 各測段改正后高差之和等于負的高差閉合差 A B 難度系數(shù) B 水準測量時,包括哪些基本操作(不能重復) ( ) A 粗平 B 對中 C 精平后讀數(shù) D 調(diào)焦與照準 E 讀數(shù) A C D 難度系數(shù) C 第三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C下列關(guān)于經(jīng)緯儀構(gòu)造

15、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是( ) A 經(jīng)緯儀大體上由照準部、水準管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B 經(jīng)緯儀大體上由望遠鏡、水準管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C 經(jīng)緯儀大體上由照準部、水平度盤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D 經(jīng)緯儀大體上由照準部、望遠鏡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難度系數(shù) C D 觀測某水平角時,若盤左先瞄準目標A讀數(shù)為00000, 再逆時針旋轉(zhuǎn)30瞄準目標B,這時經(jīng)緯儀水平度盤讀數(shù)應為 多少?盤右觀測時應怎樣旋轉(zhuǎn)儀器( ) A 30 逆時針旋轉(zhuǎn)儀器 B 30 順時針旋轉(zhuǎn)儀器 C 330 逆時針旋轉(zhuǎn)儀器 D 330 順時針旋轉(zhuǎn)儀器 難度系數(shù) B D 180/n 某水平角總共需觀測6測回,則第5測回觀測時,其度 盤讀數(shù)

16、應配置在( ) A 30 B 60 C 90 D 120 難度系數(shù) C C 水平角AOB共需觀測4測回。在第3測回觀測時,盤左 觀測過程中水準管的氣泡是居中的,但在盤右觀測完B目標 后,發(fā)現(xiàn)水準管氣泡偏離中心已超過1格,這時正確的做法是 ( ) A 重新整平對中儀器,然后繼續(xù)觀測A目標; B 重新整平對中儀器,然后重新觀測下半測回; C 重新整平對中儀器,然后重新觀測第3測回; D 重新整平對中儀器, 然后重新所有測回; 難度系數(shù) B C 右圖為某經(jīng)緯儀的讀數(shù)窗, 其水平度盤及豎直度盤讀數(shù)應 記錄為( ) A 水平度盤為 1033 6 豎直度盤為 90 06 10 B 水平度盤為 103310

17、 豎直度盤為 90 06 06 C 水平度盤為 103306 豎直度盤為 90 06 06 D 水平度盤為 103306 豎直度盤為 90 06 05 HZ V 90 10 0 1 2 3 4 5 6 0 1 2 3 4 5 6 難度系數(shù) B A 下列關(guān)于豎直角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是( ) A 豎直角是指觀測線與水平線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的夾角; B 當觀測線在水平線下方時,豎直角為正; C 豎直角均為正; D 豎直角的角值(即絕對值)應在0180之間; 難度系數(shù) B B 豎直角測量中,若儀器存在豎盤指標差,正確的結(jié)論是( ) A 對盤左及盤右觀測值和一測回觀測值都有影響; B 對盤左及盤右觀測值有

18、影響;但不影響一測回觀測值; C 只對盤左觀測值和一測回觀測值有影響; D 只對盤右觀測值和一測回觀測值有影響; 難度系數(shù) B D 某經(jīng)緯儀在盤左位置時,望遠鏡水平時的讀數(shù)為270, 當物鏡由下向上轉(zhuǎn)動時,豎盤讀數(shù)由小變大,則該儀器的 豎直角計算式為 ( ) A 左=90-L 右=R-270 B 左=270-L 右=R-90 C 左= L -90 右=270-R D 左= L -270 右= 90 -R 難度系數(shù) B D電子經(jīng)緯儀與光學經(jīng)緯儀的根本區(qū)別是( ) A 兩者外形不同; B 兩者的觀測方法不同; C 兩者的大體構(gòu)造不同; D 兩者的讀數(shù)系統(tǒng)不同. 難度系數(shù) C D觀測水平角時,對中誤

19、差對水平角的影響為( ) A 與測站至觀測目標的水平距離成正比,而與偏心角成反比; B 與測站至觀測目標的水平距離成反比,而與偏心角成正比; C 與測站至觀測目標的水平距離成正比,而與偏心距成反比; D 與測站至觀測目標的水平距離成反比;而與偏心距成正比; 難度系數(shù) B 多選題 C D 水平角測量中,一測回觀測時,若=左-右超限,導致 超限的主要誤差可能是( ) A 視準軸誤差 B 橫軸誤差 C 豎軸誤差 D 讀數(shù)錯誤 E 對中誤差 難度系數(shù) B B C E 根據(jù)水平角和豎直角測量原理,經(jīng)緯儀在測角時應滿足的條件有 ( ) A 照準部左右轉(zhuǎn)動時,望遠鏡視準軸所劃的面應是一個水平面; B 望遠鏡

20、上下轉(zhuǎn)動時,其視準軸所劃的面應是一個豎直面; C 測量水平角時,水平度盤中心應與測站點位于同一鉛垂線上; D 測量豎直角時,豎直度盤中心應與測站點位于同一鉛垂線上; E 測量水平角時,水平度盤應處于水平狀態(tài);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經(jīng)緯儀構(gòu)造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望遠鏡、水準管都屬于照準部部分; B 照準部、水準管都屬于望遠鏡部分; C 豎直度盤屬于水平度盤部分; D 豎盤裝置的構(gòu)成包括豎直度盤、指標水準管等; E 豎盤裝置屬于照準部部分; A C D 難度系數(shù) B B E 下列關(guān)于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水平度盤的刻劃,分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注記兩種,

21、而豎直度盤只有順時針方向注記一種; B 豎直度盤的刻劃,分順時針注記和逆時針方向注記兩 種,而水平度盤只有順時針注記一種; C 水平度盤的刻劃,分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注記兩種, 而豎直度盤的刻劃注記方向則不一定; D 水平角觀測時,水平度盤隨照準部一起轉(zhuǎn)動; E 豎直角觀測時,豎直度盤隨望遠鏡一起轉(zhuǎn)動; 難度系數(shù) B 水平角測量中,一測回采用盤左盤右觀測取平均數(shù)可消 除的誤差有( ) A 視準軸誤差 B 橫軸誤差 C 豎軸誤差 D 讀數(shù)誤差 E 對中誤差 A B 難度系數(shù) C 水平角測量時,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 A 整平 B 對中 C 讀數(shù) D 配置度盤 E 調(diào)整指標水準管氣泡 ABCD 難度

22、系數(shù) C ABCE豎直角測量時,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 A 整平 B 對中 C 讀數(shù) D 配置度盤 E 調(diào)整指標水準管氣泡 難度系數(shù) C C D E下列關(guān)于豎直角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有( ) A 豎直角是指觀測目標上、下兩點的觀測線在同一豎直 面內(nèi)的夾角; B 當觀測線在水平線下方時,豎直角為正; C 當觀測線在水平線下方時,豎直角為負; D 豎直角的角值(即絕對值)應在090之間; E 豎直角是指觀測線與水平線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的夾角; 難度系數(shù) B A D E下列數(shù)據(jù)中,可以作為豎盤始讀數(shù)的有( ) A 0 B 45 C 135 D 180 E 270 難度系數(shù) C ABD 下列有關(guān)對中誤差

23、影響水平角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有( ) A 其影響與所測水平角的大小無關(guān); B 其影響與測站至觀測目標的水平距離成反比, C 其影響與偏心角成反比; D 其影響與偏心距成正比, E 其影響與偏心角成正比; 難度系數(shù) B B D E經(jīng)緯儀的三軸誤差指的是( ) A 度盤刻劃誤差 B 橫軸誤差 C 水準管軸誤差 D 豎軸誤差 E 視準軸誤差 難度系數(shù) C 第四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某測距儀的標稱精度為5mm+3ppm,若用該測距儀測量2 公里的距離,其中誤差應為( ) A 5 B 8 C 11 D 13 C 難度系數(shù) C 下述關(guān)于距離測量方法的說法中,正確的說法為( ) A 鋼尺量距的方法比

24、較簡單,其量距精度也最低; B 在水準測量時,可用視距測量方法測量儀器至測 尺點之間的距離; C 視距測量方法的量距精度一般高于鋼尺量距方法; D 視距測量方法只能在視線水平時才能測得儀器至 測點間的水平距離。 B 難度系數(shù) B 當視線水平時,視距測量的公式為 D=Kl+C,其中( ) A K為乘常數(shù),取值為100,C為加常數(shù),取值為0; B l 為視距間隔,其值為中絲讀數(shù)與上絲讀數(shù)或與 下絲讀數(shù)之差; C K為乘常數(shù),取值為0,C為加常數(shù),取值為100; D K為加常數(shù),取值為100,C為乘常數(shù),取值為0; A 難度系數(shù) B 當視線傾斜時,視距測量的公式為( ) A D=Kl cos h =

25、 Dtg + i v; B D=Kl cos h = Dtg + v i; C D=Kl cos2 h = Dtg + i v; D D=Kl cos2 h = Dtg + v i; C 難度系數(shù) B 關(guān)于測距儀測距方法,正確的說法是( ) A 相位式測距儀通常是用幾種不同頻率的信號同步測量 同一段距離,并綜合其測量結(jié)果得到測量值; B 測距儀的測距誤差與所測距離的關(guān)系為線性比例關(guān)系; C 測距儀的測距誤差為常量,與所測距離無關(guān); D 測距儀的測尺分為精尺和粗尺,其中最長的測尺稱為 精尺。 A 難度系數(shù) B 某段距離往返測的平均距離為100m,往返測互差為 0.020m,其相對誤差為( ) A

26、 0.020m B 0.0002m C 2/10000 D 1/5000 D 難度系數(shù) C B 一條直線的坐標方位角是指 ( ) A 由坐標縱軸正方向按逆時針方向量到該直線所得 到的夾角; B 由坐標縱軸正方向按順時針方向量到該直線所得 到的夾角; C 由該直線按順時針方向量到坐標縱軸正方向所得 到的夾角; D 由該直線按逆時針方向量到坐標縱軸正方向所得到 的夾角; 難度系數(shù) B 已知XAB0, YAB0, 并且象限角 R=561330,則該 邊的方位角為( ) A 561330 B 1235630 C 2361330 D 3035630 難度系數(shù) C D 如下圖所示,已知BA及,則CB為(

27、) A B C A CB= BA+ +180 B CB= BA- +180 C CB= BA+ D CB= BA- 難度系數(shù) B A BC= AB+ +180= BA+ CB= BC+180 = BA+ +180 C如下圖所示,已知AB及,則CB為( ) A CB= BA+ +180 B CB= BA- +180 C CB= BA+ D CB= BA- 難度系數(shù) B A B C BC= BA+ +180 CB= BC+180 = BA+ D如圖所示,下列計算公式中,正確的計算公式有( ) A CB= AB+ 1 BD= AB- 2+180 B CB= AB+1+180 BD= AB- 2 C

28、CB = AB- 1+180 BD= AB+2 D CB = AB- 1 BD= AB+ 2+180 難度系數(shù) A A B C D 1 2 前= 后 +180 多選題 直線定向中,在我國可以作為標準方向的有( ) A 真子午線方向 B 磁子午線方向 C 緯線方向 D 坐標橫軸方向 E 坐標縱軸方向 A B E 難度系數(shù) C A C D E 1 2 3 4 5 2 3 4 推算方向 根據(jù)上圖所示的測角和方位角推算方向,正確的說法是 ( ) A 按方位角推算方向,2和4為左角; B 若已知23,則34= 23+ 3+180; C 若已知12,則32= 12+ 2; D 若已知43,則45= 43+

29、 4; E 若已知32,則43= 32- 3+180; 難度系數(shù) A 若某邊的量距精度要求不低于1/3000,則可采用的測距方 法有( ) A 視距測量 B 測距儀測量 C 鋼尺丈量 D 皮尺丈量 E 衛(wèi)星測量 B C E 難度系數(shù) C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GPS定位系統(tǒng)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GPS定位系統(tǒng)共有21顆衛(wèi)星; B GPS衛(wèi)星的飛行高度為20200m; C GPS的地面監(jiān)控部分共有1個主控站; D GPS定位系統(tǒng)包括空間衛(wèi)星部分、地面監(jiān)控部分 和主控站部分; E 地球上任何地點在任何時間都至少可觀測到4顆 GPS衛(wèi)星。 C E 如圖所示,下列計算公式中,正確的計算公式

30、有( ) A CB= AB+ +180 B AB= CB- C BC= AB+ +180 D BA= BC- E BC= AB+ -180 難度系數(shù) B A B C 前= 后 +180 BCDE BC如下圖所示,已知AB及1和 2 ,則正確的答案有( ) A BC= AB+1+180 BD= AB+ 2+180 B BC= AB- 1 +180 BD= AB+ 2+180 C BC = AB- 1 -180 BD= AB+2-180 D BC = AB- 1 BD= AB+ 2 E BC = AB+ 1 BD= AB- 2 難度系數(shù) B A B C D 1 2 如圖所示,下列計算公式中,正確的

31、計算公式有( ) A BC= AB+ 1 +180 BD= AB-2+180 B CB= AB-1 BD= AB+ 2 +180 C BC = AB-1-180 DB= AB+2 D BC = BA+1 BD= BA- 2-180 E CB = BA- 1 +180 DB = BA+ 2-180 難度系數(shù) A A B C D 1 2 前= 后 +180 B C D 第五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下列因素中,不包含在觀測條件中是( ) A 儀器誤差 B 觀測者的誤差 C 測量誤差 C 外界條件的變化 難度系數(shù) B C 若觀測量的真值為X,觀測值為li(i=1,2,n),其算術(shù) 平均值為L,則描

32、述觀測值的(真)誤差的正確表達式是 ( ) A 觀測值的(真)誤差為 i= li -X; B 觀測值的(真)誤差為 i = X-L; C 觀測值的(真)誤差為 i = L-X; D 觀測值的(真)誤差為 i= li -X; 難度系數(shù) B A 已知A= B+C ,mB=3mm,mC= 4mm,則A的中誤 差和容許誤差為( ) A mA= 5mm mA容= 10mm ; B mA= 5mm mA容= 5mm ; C mA= 7mm mA容= 14mm ; D mA= 7mm mA容= 7mm ; 難度系數(shù) B A L1、L2、L3為一組等精度觀測值,其誤差分別為-7mm, -2mm, +7mm,則

33、它們的精度為( ) A L1、L2、L3的精度相同; B L1最高、L3最低; C L3最高、L1最低; D L2最高、L1與L3相同 。 難度系數(shù) B A 難度系數(shù) A 如圖所示,為了按已知的AB求得DE, 計劃觀測水平角 1、 2、3共計6個測回。為了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條件下,盡量提高 DE的精度,共設計了以下4種觀測方案。若水平角每測回的中誤 差為m,則最優(yōu)的觀測方案是( ) A B C D AB DE 1 2 E3 方案A : 2和3各觀測1測回,1觀測4測回; 方案B: 1和3各觀測1測回,2觀測4測回; 方案C: 1和2各觀測1測回,3觀測4測回; 方案D: 1、 2和3各觀測2測回

34、; D DE= AB+ +180 m2DE= m12+ m22+ m32 ( mi2 = m2/ni ) 方案A: m12=m2/4,m22= m32= m2 方案B: m22=m2/4,m12= m32= m2 方案C: m32=m2/4,m12= m22= m2 方案D: m12=m22= m32= m2/2 9 m2DE= 4 m2 3 m2DE= 2 m2 多選題 難度系數(shù) C 測量誤差的分類包括( ) A 偶然誤差 B 粗差 C 儀器誤差 D 系統(tǒng)誤差 D 對中誤差 A B D 偶然誤差具有一系列統(tǒng)計特性,其中包括( ) A 絕對值較小的誤差少,絕對值較大的誤差多; B 正誤差的個數(shù)

35、與負誤差的個數(shù)大致相同; C 在有限個觀測值中,誤差的大小沒有限值; D 隨著觀測值的增多,誤差的算術(shù)平均值越來越接近 于0; E 誤差的分布具有對稱性。 難度系數(shù) B B D E 下列關(guān)于精度及等精度觀測的描述中,正確的描述有 ( ) A 精度是指在一組觀測值中,其誤差分布的密集與 離散的程度; B 用誤差的直方圖描述精度時,直方圖的峰值越大, 則精度越低; C 用中誤差描述精度時,中誤差越大,精度越低; D 在一組等精度觀測值中,每個觀測值的(真)誤 差是相同的; E 在觀測條件大致相同的條件下觀測得到的一組觀 測值為等精度觀測值。 難度系數(shù) A A C E 下列關(guān)于精度指標的描述中,正確

36、的描述有( ) A 中誤差是衡量精度的常用指標,中誤差赿大,其精 度越低; B 相對誤差主要用于衡量距離和高差的測量精度; C 相對誤差一般用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有時也小數(shù)的形 式表示; D 容許誤差通常是用來確定觀測誤差的限值; E 容許誤差一般是平均誤差的23倍。 難度系數(shù) A A D 觀測值L1、L2為同一組等精度觀測值,其含義是( ) A L1、L2的真誤差相等 B L1、L2的改正數(shù)相等 C L1、L2的中誤差相等 D L1、L2的觀測條件基本相同 E L1、L2服從同一種誤差分布 難度系數(shù) A C D E 第六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下列測量方法中,不能用于建立平面控制網(wǎng)的方法是(

37、 ) A 三角測量 B 導線測量 C 衛(wèi)星測量 D 視距測量 難度系數(shù) c D 關(guān)于導線內(nèi)業(yè)計算的計算方法,不正確的說法是( ) A 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等于多邊形所有內(nèi)角之和; B 附合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等于終邊方位角的計算值 減去其已知值; C 閉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等于各邊坐標增量之和; D 閉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等于各邊坐標增量之和 減去其已知值。 難度系數(shù) B A 難度系數(shù) B 下列關(guān)于角度交會測量的敘述中, 正確的說法是( ) A 只在未知點設站的方法稱為側(cè)方交會; B 只在已知點設站的方法稱為前方交會; C 在部分已知點和未知點設站的方法稱為后方交會; D 后方交會中,當已知

38、點都在同一圓上時,該圓稱 為危險圓。 B 某圖根級導線在內(nèi)業(yè)計算時,發(fā)現(xiàn)導線的方位角閉合 差符合要求,經(jīng)方位角閉合差分配后坐標閉合差fx=-1.14m, fy=+0.12m, 導線總長為330.54m, 初步分析為某條邊長量錯了 1m, 試根據(jù)各邊的方位角確定最有可能量錯的邊為( ) A 12=451325 B 23=1212443 C 34=1793222 D 41=3274548 難度系數(shù) B C 導線測量時,方位角閉合差及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的 限差分別為( ) A 30n 及 1/3000 B 30n 及 1/2000 C 60n 及 1/2000 D 60n 及 1/3000 難度系數(shù)

39、 B C 多選題 下列關(guān)于控制點的說法中,正確的說法是( ) A 我國控制網(wǎng)的布網(wǎng)原則是:多級布網(wǎng),逐級控制; B 國家控制網(wǎng)的最高等級為一級網(wǎng); C 直接供地形測圖使用的控制點稱為圖根點; D 國家控制點分為I、II、III、IV等; E 工程測量中,在全測區(qū)范圍內(nèi)建立的控制網(wǎng)稱為 首級控制網(wǎng)。 難度系數(shù) B A C D E 在導線測量中,衡量導線的精度指標是( ) A 角度(方位角)閉合差; B X坐標增量閉合差; C Y坐標增量閉合差; D 導線全長閉合差; E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難度系數(shù) B A E 難度系數(shù) A 關(guān)于導線的內(nèi)業(yè)計算,正確的說法是( ) A 當附合導線的測角全部為右

40、角時,角度改正數(shù)的 符號與方位閉合差的符號相同; B 當附合導線的測角全部為左角時,角度改正數(shù)的 計算方法與閉合導線角度改正數(shù)的計算方法相同; C 無論是閉合導線還是附合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 的分配方法都是按比例進行分配; D 閉合導線的改正后角度之和應為0; E 當附合導線的測角全部為右角時,其角度改正數(shù)之 和等于方位角的閉合差。 A B C E 第七章 單選題 多選題 單選題 按比例尺的精度來確定測圖比例尺時,若比例尺的精 度為0.2m時,測圖比例尺應為( ) A 1:5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 難度系數(shù) B C m比=0.1 mm M M= m比/ 0.1=200/0.1=2000 關(guān)于地形圖的比例尺,正確的說法是( ) A 1:5000的地形圖是小比例尺的地形圖; B 1: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