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腦出血_第1頁
病例5--腦出血_第2頁
病例5--腦出血_第3頁
病例5--腦出血_第4頁
病例5--腦出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病例5-腦出血一、簡要病史:患者祁某,男性,39歲家庭情況:育有一子一女職業(yè):農民飲食:普食經濟情況:城鎮(zhèn)醫(yī)保,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既往史 既往高血壓病史5年,否認輸血史,否認糖尿病肝炎、結核等傳染史, 否認手術外傷史,否認輸血史,否認藥物過敏家族史:否認家族性遺傳病史。入院原因:主因入院前3小時無明顯誘因突發(fā)頭痛,頭暈,伴右側肢體活動不利,惡心嘔吐,為非噴射性咖啡色胃內容物,入院前2小時意識障礙,來我院急診行頭顱CT檢查后以“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破入腦室”收入我科住院治療,平車送入為進一步診治于2017年1月22日22:49收住我科住院治療,平車送入診斷: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原發(fā)性高血壓3級、應激

2、性潰瘍病情摘要:(一)一般檢查T:36.5 P:80次/分 R:20次/分 Bp:200/140mmHg 患者一般情況: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良好,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頸軟,胸壁無壓痛,心肺聽診正常,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羅音,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未及,腸鳴音4-6次/分,脊柱四肢無畸形。(二)神經系統(tǒng)體征患者深昏迷狀態(tài)、雙眼球居中位,雙側瞳孔左:右=2::2mm,光反應遲鈍(+),頸亢(+),痛刺激左側肢體屈曲,肌力2級,右側肢體肌不動,肌力0級,雙側雙側巴氏征(+)檢查及化驗:入院后完善術前準備,急查血常規(guī)、大血生化、凝血四項,肝炎標記物

3、、HIV抗體、梅毒抗體、血型鑒定、心電圖,備皮、留置尿管等。治療:入院入院后給予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氧氣吸入、靜脈予脫水、降壓藥物,同時予術前準備,完善術前各項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癥,術前30分鐘肌注阿托品0.5mg,魯米那0.2g,于23:05由護士護送去手術室全麻下行顱內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雙側腦室鉆孔引流術+氣管切開術,(術后昏迷狀態(tài),頭部接三根引流管分別是腦室、血腫腔及皮瓣下引流管)于6:30手術結束轉入Icu進一步給予呼吸、生命支持術后第八天(1.30)患者家屬要求轉回我科,科住院會診后轉回我科繼續(xù)治療,患者昏迷狀態(tài);氣管切開狀態(tài),雙瞳孔不等大,左:右=2:3mm,光反應(+),頸

4、亢(+),痛刺激左側肢體定位,右側肢體伸直,雙側巴氏征(+)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音,頭部傷口無菌敷料覆蓋,腦室引流管2根,引流通暢,予脫水、降壓、健腦、保護胃黏膜、促醒、化痰、抗感染等對癥治療。術后第九天(1.31)患者引流管已留置9天。閉管24小時,患者無明顯不適,在無菌條件下拔除腦室外引流管,確認管端完整,傷口換藥,無菌輔料覆蓋并固定。繼續(xù)予降顱壓、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術后第十二天(2.3)患者神志恍惚,雙瞳孔等大等圓,左:右=3:3mm,光反應(+),氣管切開狀態(tài),請耳鼻喉科醫(yī)生會診更換金屬氣管套管,痰培養(yǎng)回報:肺炎克雷菌,對頭孢他啶敏感,予頭孢他啶抗感染治療,予床旁隔離

5、。術后第十六天(2.7)患者神志恍惚,氣管切開狀態(tài),頭部傷口換藥,間斷拆線術后第十九天(2.10)患者神志恍惚,氣管切開狀態(tài),頭顱CT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及腦室內腦血腫明顯吸收、胸部CT示兩肺高密度影明顯吸收,試堵氣管套管。術后第十九天(2.10)患者神志恍惚,氣管套管試堵中,無喘憋,拔除氣管套管,封閉氣管切開傷口,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術后第35天(2.26)患者神志清楚,感覺性失語,雙瞳孔等大等圓,左:右=3:3mm,光反應(+),左側肢體從囑活動,右側肢體痛刺激屈曲,雙側雙側巴氏征(+),繼續(xù)之前治療。轉歸:術后第52天患者神志清楚,不語,精神差,雙眼球居中位,雙瞳孔等大等圓,左:右=3:3mm

6、,光反應(+),左側肢體肌力5級,右側肢體肌力1級,雙側雙側巴氏征(+),頭部傷口、氣管期開處傷口甲級愈合,自動出院。二、問題:(一)根據出血部位,腦出血分哪幾型?1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2 腦葉出血3 腦干出血4 小腦出血5 腦室出血(二)什么是基底節(jié)腦出血?殼核和丘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兩個最常見部位。典型可見三偏體征(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現(xiàn)意識障礙,也可穿破腦組織進入腦室(三)基底節(jié)出血癥狀及體征有哪些?基底節(jié)出血又可以細分為:殼核出血,丘腦出血,尾狀核頭出血等。殼核出血:基底節(jié)區(qū)的殼核是較為常見的出血部位,約占50%60%,主要有豆紋動脈外側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內

7、囊,主要表現(xiàn)為(三偏)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偏盲等丘腦出血:臨床上常見的有情緒低落、淡漠等,還可出現(xiàn)癡呆、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出血量較大亦可短時間內危急生命 尾狀核頭出血:較少見。(4) 簡述意識障礙分級?意識障礙分嗜睡、昏睡、淺昏迷、深昏迷(1)嗜睡:為意識障礙的早期表現(xiàn),患者持續(xù)的 處于睡眠狀態(tài),但能被重復的刺激所喚醒,。并能回答一些簡單的提問,一旦刺激停止,患者又入睡。(2)昏睡:患者需要極強的刺激才能喚醒,患者對痛刺激仍然有逃避反應,但已無語言反應,僅發(fā)出咕噥聲或說出一些毫不相干的字、詞。刺激停止時,患者又立刻沉睡。(3)淺昏迷:淺昏迷患者不能被外界喚醒,但對光反射和角膜反射仍然存在,

8、壓眶使患者有逃避反應。(4)深昏迷:患者無任何自主反應,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壓眶反射均消失(五)何謂顱內壓增高?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1、顱內高壓:是指顱內容物對顱腔所產生的壓力,正常成人平臥位的顱內壓力位0.7-2.0kpa,顱內壓持續(xù)超過2.0kpa(200mmH20)時稱顱內高壓。2、臨床表現(xiàn):(1)頭痛:頭痛常為持續(xù)性,伴有陣發(fā)性加劇,夜間、清晨較重,咳嗽或打噴嚏、用力、彎腰、低頭時加重。(2)嘔吐:是因迷走神經核團或迷走神經根受刺激所引起,典型表現(xiàn)為與飲食無關的噴射性嘔吐。(3)視乳頭水腫:系因顱內高壓引起眼底靜脈回流受阻之故,可出現(xiàn)視力減退或失明。(4)其他癥狀:意識障礙、外展神經麻痹、

9、癲癇發(fā)作、血壓升高、呼吸深慢、脈搏緩慢。兒童常有頭圍增大、顱縫分離、頭皮靜脈怒張、前囟門隆起、張力增高等。亦可有體溫升(六)簡述肌力分級?0級:完全癱瘓。 1級:肌肉可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肢體能在床面上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 3級:肢體能抵抗重力離開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肢體能作抗阻力動作,但未達到正常。 5級:正常肌力。 (七)腦室外引流如何護理?1、正確設置引流高度。管路標識清楚,腦室外引流管應置于(患者平臥位以耳屏為基線,側臥位以正中矢狀線為基線 )高出腦室平面10-15cm,以維持正常的顱內壓。2、 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打折、受壓、脫落,做好安全護理,

10、防止引流管脫出,妥善固定,加床檔,躁動患者適當約束四肢,嚴格交接班。3、 觀察并記錄引流的顏色、性狀、量。若短期內引出大量血性腦脊液,提示腦室內出血,引流液呈毛玻璃狀或有絮狀物說明有感染存在,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緊急處理4、嚴格無菌操作,傷口敷料被血液、滲出液污染時應及時更換無菌紗布。5、早期禁忌引流過快,必要時適當掛高引流袋,以免導致低顱壓性頭痛、嘔吐,同時顱內壓較高情況下驟然減壓可導致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甚至發(fā)生腦疝。6、防止引流過量,24小時總引流量不超過500毫升7、不可上提或抬高引流袋,搬移病人或拔管時應夾閉引流管,以免管內液體逆流引起顱內感染。8、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

11、9、及時拔管,術后3-4日拔管,一般不超過一周。拔管前夾閉引流管24-48小時,觀察病人有無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若有立即報告醫(yī)生開放引流管,無可拔除引流管。(八)氣管切開患者觀察要點有哪些?(1)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SpO2變化,特別是氣管切開術后三天的患者應重點加強巡視,床旁應備氣管切開包。(2) 觀察氣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狀。(3) 觀察缺氧癥狀有無改善(4) 嚴密監(jiān)測有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出血、氣胸、縱隔氣腫、皮下氣腫等。(九)氣管切開患者吸痰注意事項有哪些?(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及時吸痰,每次吸痰時均需更換吸痰管,應先吸氣管內再吸口鼻處,最后吸囊上分

12、泌物。(2)嚴格掌握兩個沖洗灌的使用方法,避免二者混用,無菌沖洗灌每4h更換一次,吸痰后沖洗灌應保持清潔狀態(tài),24h更換一次,防止感染。(3)吸痰管外徑應氣管插管內徑的1/2,患兒吸痰時,吸痰管宜細,吸力要小。(4)插入吸痰管時不可有負壓,以免引起呼吸道粘膜損傷。(5)吸痰壓力成人維持在0.02-0.04MPa,嬰幼兒應在0.008-0.013MPa,即(6)每次吸痰時間15s,最多不超過3次,停2-3min后再重復吸。(7)吸引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飽和度,如患者憋氣、劇烈咳嗽時,應立即拔除吸痰管,以防窒息。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濃度,前防患者缺氧,后防肺不張。(8)貯液瓶內痰液不得超過2

13、/3,應及時傾(十)耐藥菌患者管理措施有哪些?1、立即下“床旁隔離”醫(yī)囑。2、隔離病人:(1)有條件住單間;無條件同類患者住一起,避免與有開放傷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住在一起。(2)床間距大于1.1米。(3)減少人員進出。(4)床頭懸掛隔離標識及快速手消毒凝膠、病歷夾子粘貼耐藥菌標識3、切斷傳播途徑(1)加強手衛(wèi)生的管理。(2)嚴格無菌技術操作。(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4)做好個人防護:有可能造成污染時注意穿隔離衣、戴手套及護目鏡等。(5)注意患者周圍壞境及物表的消毒。(6)做好醫(yī)療廢物的管理。(7)臨床癥狀好轉、治愈或標本檢測陰性解除隔離。(8)做好家屬宣教工作。(9)做好患者終末消毒工作。4、保護易感人群。(十一)如何預防腦出血的復發(fā)?1、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