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學復習總結_第1頁
口腔影像學復習總結_第2頁
口腔影像學復習總結_第3頁
口腔影像學復習總結_第4頁
口腔影像學復習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任課科目 ORAL &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及正常圖象 第一節(jié) 口內片( intraoral film and the normal signs) 一 根尖片( radiciform film )1 適應征:牙體,牙周及根尖病變2 正常表現(xiàn)(1) 牙體結構( dental structure) enamel 高密度 dentin 較高密度 cementum pulp cavity 增齡性變化;生理病理性變化 繼發(fā)牙本質;髓石; 髓腔及其變化。(2) 牙周結構( periodontal structure) 牙齦(gum)

2、:不顯影 牙槽骨( alveolar process) 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高密度,連續(xù)性好 骨密質 頜骨外周 骨松質 骨小梁結構。上頜呈顆粒狀;下頜呈網狀 注意:牙槽嵴頂,前牙為,后牙為梯形;牙槽嵴頂 距牙頸的距離約為1伽。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 : 0.15-0,38 mm(3) 其他頜骨解剖 切牙孔,腭中縫,鼻腔及鼻中隔,上頜竇,顴突,喙突,上頜 結 節(jié),翼鉤;頦棘,營養(yǎng)管,頦孔,外斜線,下頜管( 3)牙胚及乳牙 頜骨內,外周有致密的圓型線狀影,不同時期牙胚影,牙根發(fā) 育未完善時呈喇叭口樣,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二 牙合翼片( Bitewing film )1

3、適應征:鄰面齲, 髓石,充填物邊緣情況及早期牙槽突的變化。2 表現(xiàn):上下牙冠幾牙槽嵴頂形態(tài)。三 牙合片( Occlusal film)(一) 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xillary1 適應征:上頜前部骨質,前牙區(qū)病變2 表現(xiàn) : 上前牙,上前牙牙槽骨 其他結構撲:腭中縫,鼻腔,上頜竇(二) occlusal film of posterior maxillary1 適應征:上頜后牙及牙槽突骨質2 表現(xiàn):后牙牙體 牙槽突 其他結構:上頜竇,鼻腔(三) 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ndibular1 適應征:下頜前牙,前牙區(qū)骨質病變2 表

4、現(xiàn): 下前牙,營養(yǎng)管,頦棘,下頜下緣 (四 ) Transection occlusal film of mandibular1 適應征:下頜埋伏牙,口底異物,頜下腺導管結石,骨折移位,下頜 骨膨脹性病變。2 表現(xiàn):下頜體 下頜牙斷面 頦棘, 舌及口底軟組織影 (五 ) Transection 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xillary at incision position 上頜前部阻生牙的定位第二節(jié) 口外片及正常表現(xiàn) (Extrabuccal film and the normal x-ray manifestation) 一華氏位片(waters posit

5、ion film)1 indication 上頜竇病變:骨折及腫瘤顴骨病變 顴弓病變 眼眶區(qū)病變2 normal manifestation上頜竇 頜間間隙及顴骨下緣與上頜竇外側壁外的連續(xù)性 顴骨及顴弓眼眶外側壁及下壁二 顴弓位片( zygomatic arch position film )1 indication顴骨,顴弓占位性病變及外傷2 normal manifestation顴骨顴弓呈弓型三 下頜骨升枝切線位1 indication 升枝膨出性病變,增生及破壞性病變2 normal manifestation 頜間間隙清晰 升枝內外側整齊,連續(xù)性好四 顳下頜關節(jié)側斜位片( schul

6、ler position )1 indication髁突骨折、關節(jié)脫位、關節(jié)先天畸形 髁突腫瘤、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2 normal manifestation關節(jié)間隙:上間隙 較寬;前間隙 最窄;下間隙 較窄 髁突:橢園形,密度高,表面連續(xù)整齊 開口位時,髁突位于關節(jié)結節(jié)下方或前下方 關節(jié)結節(jié),關節(jié)凹:關節(jié)結節(jié)高度:7mm,斜堵54 關節(jié)凹表面致密,連續(xù)五、上下頜第三磨牙口外攝片1 in dicatio n 張口受限患者2 no rmal mani festati on 同側位片六、上頜前部埋伏牙定位片(根尖片水平移位投照定位法) 及上頜前部切牙橫斷牙合片是確定上頜埋伏牙的有利片位。定位片投照

7、方法:先拍平片,并確定參照牙,然后改變水平角度(一般 為15度)拍片。閱 片:以參照牙為準,埋伏牙移位程度大者,說明其位于唇 側,埋伏牙移位程度小者,說明其位于腭側 第三節(jié)體層攝影檢查、曲面體層片(pan tomography1 in dicati on上頜體層下頜體層全口牙攝影上頜骨折下頜骨折牙周病上頜骨腫瘤下頜腫瘤齲病牙斷根與上頜竇的關系炎癥乳恒牙交替關節(jié)強直牙根形成情況下頜骨形態(tài)變異阻生牙相關阻力2 no rmal man ifestatio n髁突,關節(jié)間隙: 升枝后緣,下頜體下緣;下頜管,頦孔; 下頜牙體及牙周結構清楚;上頜竇低密度影, 竇底形態(tài) 上頜牙體及牙周結構清楚上頜結節(jié),喙突

8、及頜間間隙清楚第四節(jié)普通造影檢查 第五節(jié)數(shù)字減影造影術第六節(jié) 普通造影檢查 CT、MRI、ULTRA SONIC(自學)CT、 MRI、ULTRA SONIC(自學)牙及牙周疾病X-ray diag no sis of den tai and period on tai disease 第一節(jié)齲病(caries )1、淺齲(superficial caries ) 位于牙釉質或牙骨質 常用牙合翼片檢查鄰面淺齲 圓弧形、低密度、邊緣欠光滑2、 中齲(in termedicate caries)位于牙本質淺層 口大,圓弧形低密度影; 髓腔內有繼發(fā)性牙本質形成3、深齲(deep caries )位于

9、牙本質深層,或以與髓腔相連巨大齲洞,低密度影 齲洞與髓腔密切相關4、繼發(fā)齲(secondary caries ) 位于充填物或嵌體的四周充填物或嵌體的周維有線性或不規(guī)則低密度影第二節(jié) 牙髓病(disease of pulp )、臨床上牙髓病攝X片的目的及意義1 了解牙髓鈣化及牙內吸收情況2 了解髓腔(根管)及根尖孔發(fā)育情況,以利于確定治療方案。3 了解牙隱裂,鄰面齲,畸形中央尖等病因引起的牙髓病,以利于治療。二、牙髓鈣化性變(pulp calcification1局限性鈣化髓石(pulp stone )位于髓腔(室),圓形,高密影或針形2彌散性鈣化一一髓腔閉鎖(鈣化) 無髓腔結構或髓腔完全消失

10、三、 牙內吸收(dental internal absorption)1髓腔影擴大,且無明顯髓腔形態(tài)。2根管不規(guī)則增寬(根折時根管規(guī)則性增寬)3伴有根尖病變(如根尖組織不同程度吸收)第三節(jié)根尖組織疾病(disease of periapical tissue )一、 急性根尖周炎(acute periperiod on titis)1、急性漿液期一一無明顯改變2、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fā)作根尖周不規(guī)則低密度影二、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 on titis )1、慢性根尖膿腫(chronic periapical absocess )低密度影,邊界不清,無骨白線,外周可

11、伴有骨質增生。2、根尖肉芽腫(periapical granuloma )根尖周低密度影,圓或橢圓,周界清,無骨白線。3、 根尖囊腫(peri apical cyste)根尖周低密度影,圓或橢圓,邊界青且規(guī)則,骨白線明顯(伴感染時, 白線消失)三、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 ostitis )根尖區(qū)骨小梁增粗,密度增加,骨髓腔消失。根尖牙周膜增寬。四、牙骨質增生(hypercementosis牙根粗大、密度增加;牙周膜間隙變窄,有時消失。五、牙骨質(cementoma早期病變:根尖牙骨質破壞,導致低密度影。 中期病變:部分牙骨質或球形牙骨質小體形成,導致低密度影及鈣化影。 成熟期病變:高

12、密度鈣化團影,周邊有線性投透射影;牙周膜間隙及骨硬 板清楚。第四節(jié) 牙周病(disease of period on tal tissue)、牙周病的共同特點1、X片位選擇牙合翼片位:用以觀察早期牙周炎牙槽脊骨質吸收情況。 根尖片:用以觀察牙槽骨的整體吸收情況。采用平行長焦距投照法較 好。曲面體層片:觀察上下牙槽骨的吸收情況。2、X線片在牙周病診斷和治療中的地位和作用 觀察牙槽骨吸收類型水平吸收:如成人單純性牙周炎。上部牙槽脊吸收缺失。 垂直吸收:牙齒一側或一面的牙槽骨垂直向不均勻吸收,呈楔 形、角形、弧形。混合型吸收:以上兩種皆有。如青少年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程度輕度:吸收達根長的1/3中度:

13、吸收達根長的2/3重度:吸收大于根長的2/3了解牙周病的發(fā)展趨勢活動期:牙槽骨吸收為主。骨硬板不清,骨紋理紊亂且稀疏。牙 周間隙增寬,可伴有根吸收。 靜止期:骨質吸收的邊緣整齊,光滑。骨皮質密度增強。骨紋理增加、增粗。牙周間隙變窄。結合臨床了解骨內袋類型二、成人牙周炎1、單純性成人牙周炎:骨水平吸收吸收程度達1/3 1/2骨皮質變化不明顯古松質上部吸收快牙周膜間隙變化不明顯2、復合型成人牙周炎:復合型骨吸收吸收程度達1/3 3/3 骨皮質吸收古松質紊亂、密度減低 牙周膜間隙增寬;或消失 齦下石明顯三、青少年牙周炎全口或多數(shù)牙的牙周組織改變:變性壞死、吸收牙槽脊變化:垂直吸收為主的混合性吸收,且

14、程度大骨皮質密度減低、模糊不清 骨松質疏松,密度減低 牙周膜間隙增寬或消失 局限型者,上述改變僅局限于個別牙第五節(jié) 牙體損傷(den tai trauma )一、牙外傷1、牙脫位完全性脫位:牙周膜間隙增寬;或牙缺失嵌入性牙脫位:牙周膜間隙消失,伴有牙槽突骨折2、牙折冠折:牙冠區(qū)不同方向的線性低密度影,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 根折:根部低密度線性影,牙骨質連續(xù)性中斷 冠根折:線性低密度影貫穿牙冠及牙根二、楔狀缺損(wedge-form defect )三角形低密度影。用以了解楔狀缺損與髓腔的關系。第六節(jié)牙根折裂多為縱裂;根管變寬甚至牙根分離;伴根尖吸收及牙槽突吸收第七節(jié) 牙齒發(fā)育異常(tooth dys

15、plasia )一、牙體形態(tài)異常1畸形中央尖早期:圓錐形牙尖及髓角。晚期:圓錐形牙尖及髓角 繼發(fā)性牙本質形成 根尖低密度影(牙根發(fā)育不全)2、畸形舌側窩、舌側尖、牙中牙3、融合牙牙冠融合:牙冠影融合在一起,牙根分開 壓根融合:牙根影融合在一起,牙冠分開 冠根融合:牙冠牙根影融合在一起一一巨大牙4、牙根異常:了解牙根的數(shù)目和形態(tài)二、牙齒結構異常1牙釉質發(fā)育不全釉質層變薄釉質密度減弱,或缺損鄰接點消失其余牙體及牙周組織正常2、乳光牙本質牙本質密度減低釉質剝脫、牙冠短小、牙周間隙增寬髓腔變窄或閉塞三、牙齒數(shù)目異常1多生牙:數(shù)目增加,錐形,且小2、先天性缺失:相應解剖區(qū)無牙結構;牙數(shù)目減少四、阻生牙(

16、impacted teeth )拍片目的1確定阻生牙的位置,必要時拍定位片2、確定組生牙的方向3、組生牙的健康狀況4、阻生牙形態(tài)(包括根的數(shù)目及形態(tài))5、與鄰牙的關系及鄰牙的健康狀況6、骨組織的情況第6章頜面骨炎癥講稿概述概念: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學因素所引起的頜面骨炎癥的總稱。臨床上所稱的骨髓炎包括骨髓、密質骨、骨膜等頜骨骨組織的炎癥。第一節(jié)化膿性頜骨骨髓炎Odon toge nic supp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Including Odontogenic cent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andOdontogenic periphe

17、ral supp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一、中央性頜骨骨髓炎Odon toge nic cen t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由病原牙根尖或根周組織感染未能得到及時而合理治療,炎癥由頜骨內向周圍擴散,再累及密質骨和骨膜。局限為局限性骨髓炎,彌散者為彌散性骨髓炎。 下頜骨較上頜骨多見且嚴重,原因:解剖、血運。病因與病理:Etiolog y&Cli nical course.Odon toge nic infections; compo und fractures of jaws; Local traumatic injuries;Hemato

18、ge nous in fectio n.病原經牙髓、牙周到達根尖及根尖周,引起骨質破壞,形成根周膿腫。1膿腫穿破舌側骨板后潰破,形成局限性炎癥。2、膿液穿破骨髓腔導致彌散性骨髓炎,骨膜及骨髓血運中斷引起骨膜炎及骨 組織壞死。進入慢性期后,死骨分離。小塊死骨從竇道排除,大塊死骨被纖維包 裹。以后新骨逐漸形成。臨床表現(xiàn):急性期1. 臨床上以牙源性感染最為多見,多伴有牙痛史。2 多數(shù)牙松動、叩痛及伸長感。3 下頜骨中央性骨髓炎可有下唇麻木。4. 常伴有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等體征。5全身發(fā)熱,寒戰(zhàn),食欲不振,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多孩白細胞左移。慢性期1 臨床上多有急性炎性感染反復發(fā)作史。2多數(shù)疾管存在,長期

19、溢膿??商郊按植诠敲婊蛴坞x死骨,部分病例可有 死骨排出。3. 如有大塊死骨或大量死骨形成, 在下頜骨可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并出現(xiàn)咬 會錯亂與面部畸形。4. 全身營養(yǎng)不良,可產生貧血。影象學表現(xiàn):片位選擇:下頜骨:下頜骨側位片/曲面體層片上頜骨:牙合片/華氏位片表現(xiàn):起病后02周:骨質脫鈣少,X線片上無明顯改變。彌散破壞期:越近病源牙骨質破壞越嚴重,病變的邊界不清。1、骨小梁模糊/2、骨質彌散性點狀、斑狀、片狀破壞3、骨膜反應。當骨內的膿液穿破密質骨至骨膜下則將骨膜掀起,并刺激骨膜內層,成骨細胞開使活動而出現(xiàn)骨膜性新生骨,故 X線片上可見 密質骨外有密度高的線條狀影像,此即線狀骨膜反應,常出現(xiàn)于頜骨

20、 內炎癥破壞骨質最嚴重部位相對應的密質骨外。病變局限期特點:骨質破壞邊緣與正常骨質分界1、炎癥周界逐漸清楚,骨質破壞區(qū)域內尚無可見的死骨形成;2、周界逐漸清楚的骨質破壞區(qū)內有大小不等、數(shù)量不同的未 /已經分 離的死骨形成。探X片上死骨的密度較高,原因為:1、骨壞死后易被擠壓成角密實的骨塊,2、死骨周圍的肉芽組織密度較低,對比鮮明。新骨形成期:病灶明顯局限,邊界清楚,且病灶周圍的骨小梁變粗,數(shù)目增多而形 成致密影象。若有死骨可見分離和移位。痊愈期:骨質破壞區(qū)域已被修復,修復后的區(qū)域骨小梁變粗,數(shù)目增多,排列 與正常骨紋理不同,較致密。下頜骨的外形可有明顯的改變,其原因為:1、由于骨質破壞,死骨形

21、成,脫落,致骨缺損;2、廣泛的骨質破壞一大塊死骨形成一病理性骨折一骨折錯位愈合3、病變區(qū)新骨過度增生。上頜骨骨髓炎骨質破壞大多比較局限,但可波及上頜竇。鑒別診斷:中央性骨髓炎骨肉瘤病源牙有,以其為中心無骨破壞晚期邊界清楚,周圍密度高破壞區(qū)邊緣模糊,??梢姼呙芏鹊牧龉强捎兴拦切纬尚纬桑瑹o死骨。骨膜反應線狀骨膜反應放射狀瘤骨或袖口狀骨膜反應(Codmar三角)二、牙源性邊緣性頜骨骨髓炎Odon toge nic peripheral supp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概念:由病源牙首先引起頜周間隙感染進而侵犯骨膜, 密質骨乃至骨髓的過程。 病因與病理:病灶牙(多為下頜

22、第三磨牙冠周炎)-病原牙引起頜周軟組織炎癥,抵達下頜骨表面,滲出物刺激骨膜,引起骨膜下 成骨。大量的膿液積聚,也可使局部骨膜溶解破壞,呈凹陷缺損,甚至進入骨髓 腔。臨床表現(xiàn):1、多見于青少年,牙疼病史2、多見于腮腺咬肌區(qū),頜周腫脹,炎癥侵潤張口受限及局部壓痛,經久不愈 的痿管,粗糙的骨面,3、全身癥狀一般不明顯。X線表現(xiàn):片位選擇:下頜升支側位片、升支切線位片、下頜體橫斷頜片。平片表現(xiàn):特點:骨質增生多,骨質破壞少。下頜升支側位片:彌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也可見局限性骨質破壞灶。 升支切線位片:密質骨外有成堆的骨質增生,邊緣一般較整齊,且升支 外側骨密質無明顯破壞。線狀骨膜反應。發(fā)生于頜骨體部

23、的病變,可見密質骨表面有輪廓光滑不同程度隆起的密 度增高影像。骨膜成骨與密質骨有密度較底的線條狀影像,隨新骨繼續(xù)形成可 見黑白相間的層狀骨膜成骨。一般無死骨形成。少數(shù)病例有少量死骨形成。CT橫斷片能更清楚地顯示骨膜下成骨及升支外側密質骨頜松質骨有無 明顯的病理改變。鑒別診斷:邊緣性骨髓炎骨肉瘤病源牙有,以其為中心無骨破壞一般無密質骨破壞、密質骨廣泛破壞,破壞區(qū)邊緣模糊,常骨膜成骨外緣光整,可見高密度的瘤骨形成,外緣不光整,少有死骨形成放射狀瘤骨可穿入軟組織,無死骨。骨膜反應線狀骨膜反應,袖口狀骨膜反應可呈層狀(Codmar三角)嬰幼兒骨髓炎Infan tile osteomyelitis of

24、 jaws【診斷】1. 常為經臍帶或皮膚的血源性感染,也可因分娩時母親陰道內的細菌或化膿 性乳腺炎乳汁中的細菌經患兒顏面皮膚或口腔粘膜的微小裂口直接侵入。個別 為繼發(fā)于淚囊、鼻淚管或化膿性中耳炎的感染。2. 急性期常表現(xiàn)為膿毒敗血癥的全身癥狀和眶周蜂窩組織炎的局部癥狀。3. 膿腫形成后,可自行潰破,形成痿管而轉為慢性。在慢性期,小塊死骨或 壞死牙胚可自痿管排出。由于恒牙胚和頜骨受損,可影響發(fā)育,導致牙頜畸形。 患兒有低熱、消瘦、貧血、發(fā)育不良等全身癥狀。4. X線攝片 在急性期可無陽性發(fā)現(xiàn),發(fā)病2-3周后可顯示骨吸收的陰影和死 骨形成。片位選擇:根據(jù)不同的部位和范圍拍攝根尖片、牙合片、華特氏位

25、片。影像學表現(xiàn):早期X線片對本病診斷幫助不大,因嬰幼兒頜骨鈣化程度低,骨 質較疏松加之頜骨內又有許多不同程度鈣化的牙胚。因此,早期早期X線片上觀 察骨質并不病變比較困難。晚期可見骨質破壞及死骨形成。牙源性上頜竇炎牙源性上頜竇炎是由于牙病引起的上頜竇炎上頜第一、二磨牙、雙尖牙的根尖炎癥擴散;拔牙斷根掏根時斷根被推入 上頜竇;不適當?shù)厣伟窝绖?chuàng)傷;器械穿入上頜竇等均可引起。臨床表現(xiàn):急性期:起病急,鼻塞、分泌物多、上頜區(qū)疼痛,局部腫脹、頭痛、患牙 松動、叩痛相應的齦頰溝變淺。慢性期:多由急性期過度而來。有膿涕、鼻堵、頭痛、記憶減退、嗅覺遲鈍、呼氣有臭味。常用片位:根尖片,華特氏位片。影像學表現(xiàn):根

26、尖片:病源牙根尖周圍骨質破壞,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像消失,或見牙 槽窩與上頜竇底相通,或竇內有斷根殘留。華特氏位片:上頜竇密度彌漫性增高或氣腔明顯縮小, 周圍可見環(huán)繞竇壁的帶 狀肥厚黏膜影像。竇壁骨皮質線清晰,偶有局部吸收。竇內常見液平面或積液。放射性骨髓炎【診斷】l 有接受大劑量放射治療史。病程發(fā)展緩慢,往往在放射治療后數(shù)月或若干年 后才出現(xiàn)癥狀。出現(xiàn)癥狀前常有拔牙、牙槽區(qū)外傷或感染史。2好發(fā)于上、下頜骨。發(fā)作時常有患區(qū)劇痛。壞死發(fā)生于下頜骨時常伴有張口 受限或牙關緊閉。3死骨與正常骨界限不清,分離緩慢。繼發(fā)感染疾管形成后可長期溢膿,經久 不愈。4 全身呈慢性消耗性衰竭,常表現(xiàn)為消瘦與貧血

27、?!绢A防】1. 放療1-2周前,清除口內病灶。全口潔治;拔除無法治愈的患牙,拆除口內 金屬修復體,用非金屬材料充填患齲牙。2 選擇合適的放射源和照射方式,正確掌握照射劑量,加強非照射區(qū)的防護。 注意營養(yǎng),提高患者的抵抗力。3 放療結束后,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一年內勿配戴可摘義齒; (三年內)盡可 能避免拔牙和其他口內手術;定期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牙體和牙周病損 .頜面骨結核 病理 臨床 多發(fā)于上頜骨和顴骨,多數(shù)存在其它部位的結核,體內其它臟器的結核,或口腔內結 核桿菌經口腔創(chuàng)口進入頜骨,產生結核性肉芽,并逐漸融合, 骨質逐步被破壞,為結核性肉 芽組織和液化后形成冷膿腫所代替。臨床表現(xiàn):口腔局部潰

28、瘍緩慢發(fā)展,疼痛,無自愈傾向。邊緣不齊,有倒凹,底不平、 深,有灰色肉芽狀小結節(jié)突起, 破壞牙槽骨時使牙松動脫落。 原發(fā)結核灶多發(fā)于下頜角和顴 頜縫, 早期為痛性腫塊, 繼續(xù)發(fā)展成冷膿腫, 膿液穿出后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局部形成瘢 痕性攣縮。 影像學表現(xiàn) 片位選擇:上頜骨用牙合片或華氏位片,下頜用下頜骨側位片或全景片。 1由口腔粘膜進入者,可見局部骨質破壞,可有小死骨形成,由拔牙創(chuàng)感染者,拔牙 創(chuàng)經久不愈,周圍骨質稀疏,邊緣不清,伴化膿性感染者,可見骨質增生。2侵犯下頜的病變, X 片上可見頜骨內有密度減低區(qū),以骨破壞為主,無骨質增生, 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 則骨質破壞的邊緣可有骨質增生, 較大的病

29、灶可見膜性新骨沉著, 及死骨形 態(tài),但死骨多細小。3顴頜縫處的結核灶,多侵犯顴頜縫的下半部分,破壞區(qū)界線尚清,周圍無新生骨, 中心可見小死骨,有時有鄰近破壞區(qū)骨質膨脹,嚴重時致病理性骨折及上頜竇炎癥。放線菌病 病理 臨床 放線菌經過口腔創(chuàng)口進入頜面部位,然后形成多數(shù)膿腫,互相連通,其特征是膿液或 肉芽組織中出現(xiàn)菌體及菌絲形成“硫磺顆?!倍酁榍鄩涯辏骂M骨后部多發(fā),病變發(fā)展慢,病程長,病變區(qū)軟組織可呈彌散性木板 樣硬度浸潤塊。 可致不同程度的開口受限。病灶軟化形成膿腫后, 局部呈鮮紅,潰破后形成 瘺管。 影像學表現(xiàn) 選擇片位:下頜者用下頜骨側位或全景片,上頜者用牙合片及華特氏位片 頜骨的主要 X

30、 線表現(xiàn)改變是骨質破壞,及周圍的骨質呈反應性增生,由于破壞與增生 的程度不同,表現(xiàn)不一。病損多累及骨膜,引起骨膜成骨,而致骨質明顯增厚、寬、膨隆畸 形。骨內因膿腫或肉芽腫而使其間有大小不等、數(shù)目不同的骨質破壞或竇道影。有機磷中毒X線表現(xiàn):多選擇下頜骨側位片,全景片 雙側牙槽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硬化。輕者髓腔變窄,重者整個牙槽突及部分下頜 體骨質的骨紋理增粗紊亂, 骨髓腔不清, 甚至呈毛玻璃狀。 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頜骨病損主要表現(xiàn)骨質稀疏,并呈蟲蝕樣觀,與正常骨無界線,其間有砂粒狀或條索 狀密度增高影。砷中毒X線表現(xiàn):多為局部牙槽突破壞,密度降低,根尖周可有較大的密度減低區(qū), 邊界

31、清楚,可有死骨形成。第12章介入放射學一、 概念: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放射學領域在 70年代 以來發(fā)展的一項新技術,是在醫(yī)學影像的監(jiān)視和引導下,通過各種穿刺和導管技 術,運用影像診斷學和臨床治療學的基本原理,進行診斷和治療各系統(tǒng)疾病的一 門學科。包括診斷和治療。二、優(yōu)點微創(chuàng),定位準確,療效好,見效快,并發(fā)癥少,可重復性強,操作簡便,及費用低等特點。三、分類血管介入放射學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學四、介入放射學在口腔頜面部的臨床應用A.血管介入放射學亦稱介入性血管造影學(Interventional angiography ),是指在診斷性血管造 影的同時,

32、自導管向血管管腔內注射藥物或某些物質或施行某種措施, 以達治療 目的。常用血管介入技術有三種。(一) 控制出血栓塞治療可以控制體內多種原因引起的出血。1.外傷性出血 身體各部閉合性和貫通貫性外傷出血均可應用。栓塞可達根治和為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的目的。2腫瘤出血 身體各部位腫瘤出血可行栓塞治療,完全而有效。3.潰瘍出血,止血成功率在96%(二) 治療血管性疾病 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痿以及動脈瘤等可用栓塞治療,例 如注射栓塞物質頜骨中心性血管瘤的主要動脈。對中樞社經系統(tǒng)的病變治療價值 更大。動靜脈畸形多用IBCA動靜脈痿和動脈瘤用可脫球囊。(三) 治療腫瘤 栓塞治療腫瘤的目的有手術前栓塞與姑息治療兩種。1

33、. 手術前栓塞手術前栓塞腫瘤供血動脈和腫瘤血管, 可以阻斷腫瘤血供,使腫 瘤縮小,減少手術時出血。且使腫瘤同鄰近組織分界清楚,利于徹底切除。腫瘤 血供阻斷,回流靜脈中若有瘤栓,手術時可避免腫瘤缺血壞死,對機體起抗原刺 激作用,有可能改善機體的免疫能力。目前認為,腎癌手術前應進行栓塞,其他 腫瘤如腦膜瘤也適于術前栓塞。2. 姑息治療 對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為緩解癥狀,減少痛若,可用栓塞治療。其中部分病例栓塞后由于腫瘤縮小,患者情況改善,由不能手術而轉變成能手術 切除。在姑息治療的患者中,也可采用放射性微粒作為栓塞物,注入腫瘤血管內, 可起內放射作用。栓塞物栓塞物種類很多。按性質可分為對機體無活作

34、用的物質、自體物質和放射性微粒。 按使血管閉塞時間的長短分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按在身體內能否被吸收又分 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兩種。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栓塞物。1. 顆粒(1) 自體物質:血塊、肌肉、脂肪、硬膜(2) 可吸收物質:明膠海綿、氧化纖維素(3) 不吸收物質:聚乙烯醇、各種質地的小球2. 液體(1) 可吸收物質:無水乙醇(2)不吸收物質:IBCA、硅酮3. 機械性栓子:螺圈、可脫球囊4. 放射性微粒:載藥微囊(球)5. 電凝(一)自體血塊 是目前唯一的短期栓塞物,閉塞血管時間一般為 2448小時。 由于體內纖溶作用, 血栓阻塞血管后多在幾小時就開始溶解。 血塊的優(yōu)點是取材 方便,無抗原性

35、,不需消毒,易經導管注入,多用于控制較小動脈出血。(二)明膠海綿( gelfoam ) 系術止血劑,注入血管內造成繼發(fā)性血栓形成。 閉塞血管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 明膠海綿可消毒, 無抗原性, 可按需要制成不同 大小的顆?;蛐l,易得,價廉,廣泛應用于栓塞中、小血管,如栓塞腫瘤、血 管性疾病和控制出血等。氧化纖維素的作用類似于明膠海綿。(三)聚乙烯醇 商品名為 ivalon ,是合成材料,閉塞時間長,不被吸收。干燥 ivalon 吸濕后膨脹,利用這一特性可閉塞較大血管;例如用于堵塞開放的動脈 導管。市售 ivalon 多為一定大小的顆粒。 ivalon 的磨擦系數(shù)大,投送不如明膠 海綿順利。(四

36、)異丁基 2氰丙烯酸鹽 (isobutyl-2-cyanoacrylate,IBCA )系組織粘合劑。為液體,遇離子性物質,如血液和離子型造影劑后很快聚合固化,可長期閉 塞血管。常用于動靜脈畸形、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等。加入適量碘油、碘苯酯后延 緩聚合時間,并使之不透 X 線。與此同類制劑為正丁基2 氰丙烯酸鹽( N-butyl-2-cyanoacrylate,NBCA ),聚合時間較長,有利于技術操作,近來已 逐漸替代IBCA用于臨床。(五)螺圈( coil )也稱不銹鋼圈、彈簧圈,為機械性栓子,可用于大、中小動 脈,永久閉塞血管,對機體無活性作用(圖 611)。圖 611 栓塞物螺圈(六)可脫

37、球囊( detachable balloon )球囊在送到欲栓塞的血管后,用非離子 型造影劑或硅酮等物質使之膨脹, 阻塞血管, 將膨脹的球囊同導管分離, 球囊留 在血管內??擅撉蚰抑饕糜陂]塞顱內動脈瘤和海綿竇動靜脈瘺等。(七)其他 放射性微粒主要用于栓塞腫瘤作內放療用。載藥微囊或微球既能栓 塞小血管,又能緩慢釋放化療藥物。另外,多種質地的小球,如硅橡膠小球、瓷 球等均可用于閉塞血管。電凝方法也可造成血管閉塞。二、栓塞物運送導管將栓塞物推注到栓塞部位所用導管有以下三種。(一)血管造影導管即一般用于診斷性血管造影的導管,依病變部位和不同血管可選用不同類型的導管。 自體血塊、 明膠海綿、 氧化纖維

38、素用此類導管即 可注入。(圖 2)(二)球囊導管導管前端有一球囊置入血管內,充脹球囊, 阻斷血流后, 注入栓塞物,可避免栓塞物返流入正常血管造成誤栓。(圖 3 )(三)帶漏口的球囊導管 主要用于顱內血管和使用IBCA進行栓塞時。球囊頂端 有一小孔,用IBCA充脹球囊時,由于囊內壓增高,漏孔開放,IBCA經小孔流出 球囊,阻塞血管的遠側,IBCA聚合固化閉塞血管。三、插管及栓塞技術采用 Seldinger 技術經皮穿剌插管法, 可以股動脈、 頸動脈、 腋動脈或肱動 脈以及股靜脈等插管。先行診斷性血管造影,在明確病變部位、性質,及病變血 管結構、血液動力學改變之后,將導管盡量接近病變部位,緩慢推注

39、栓塞物,在 栓塞過程中應不斷監(jiān)視導管的位置和栓塞后病變的變化。 栓塞結束后要行造影復 查,觀察栓塞效果。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60 年代開始應用于動脈, 使狹窄的血管擴張, 70 年代研制雙腔氣囊導管成功后, 得到廣泛應用,多用于髂、股、腘動脈及腎動脈。PTA多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血管,其機理是粥樣斑塊受壓,內膜和中 層撕裂、伸展,使管腔增寬。其他原因的血管狹窄,如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先天性 血管狹窄,有時也可用PTA治療。B、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學(一)經皮穿刺活檢、引流( Percutaneous needle

40、 biopsy,PNB )使用細針(2223號,外徑0.60.7mm經皮直接穿刺身體各部位病變區(qū),由 于針頭有特殊裝置, 便于取出病變的活檢標本。 也可用細針直接抽吸病變的組織 碎塊,再作活檢。為保證針刺安全到達待查病變處,須用電視熒屏、CT B超、及有關造影檢查,以便指引穿刺方向。五、栓塞治療的反應與并發(fā)癥 器官動脈栓塞后,由于組織缺血,可引起疼痛、發(fā)熱,還可有惡心、嘔吐、 反射性腸郁張或麻 痹 性腸梗 阻 等。這 些反應,有 人稱之 為栓塞后綜 合征( 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一般在 1 周內逐漸減輕、消失。在選擇應證、 仔細操作的情況下, 栓塞治療的并發(fā)癥

41、發(fā)生率不高, 但可出現(xiàn) 嚴重并發(fā)癥,如栓塞物誤入正常血管,可造成正常器官的缺血、梗塞或壞疽等。 栓塞后器官缺血, 抵抗力下降, 或栓塞物被污染而發(fā)生感染, 如脾栓塞后可出現(xiàn) 脾膿腫等。1正常曲面體層片的 X 線表現(xiàn)。2頜骨囊腫的 X 線表現(xiàn)(1) 殘余囊腫:在拔牙后的牙槽窩下方頜骨內出現(xiàn)圓形囊性密度減低影像。(2) 含牙囊腫:囊腔內可含有發(fā)育不同階段的牙,牙冠朝向囊腔,囊暈通常連于牙冠 與牙根交界處。單房多見。(3) 牙源性角化囊腫:單房多見,也可為多房。多房者分房人小相近。常沿頜骨長軸生長,膨脹不明顯。如有膨脹,常向舌側??捎醒栏???蔀槎喟l(fā)性。術后易復發(fā)。多發(fā)角化囊腫同時伴有皮膚基底細胞

42、痣或癌及其他異常者,稱為多發(fā)性基底細胞痣綜合征。(4) 面裂囊腫:鼻腭囊腫位于頜骨中線,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間:上頜正中囊腫位于 切牙管后方、腭中縫的任何部位:球狀上頜囊腫位于上頜側切牙與切牙之間。3 成釉細胞瘤的X線表現(xiàn): 成釉細胞瘤表現(xiàn)多樣化,可分為四型:多房型:分房大小相差懸殊,房呈圓形或橢圓形密度減低影,分隔清晰銳利。骨質膨脹,以向頰舌側為甚。腫瘤可含牙或不含牙,鄰牙可被腫瘤推壓而移位,也可被侵蝕呈鋸齒狀或截斷狀。腫瘤部分邊緣增生硬化。腫瘤可向牙根之間的牙槽骨生長或突入其間。蜂窩型:呈基本相 同的小分隔,間隔粗糙。單房型:呈單房狀密度減低影像。局部惡性征型:頜骨膨脹 不明顯,牙槽側密質骨

43、消失。4其他牙源性腫瘤(1) 牙源性腺樣瘤:以單房多見,密質骨膨脹不明顯,其內可見多數(shù)鈣化小點呈粟粒狀。(2) 牙源性鈣化囊腫:頜骨內顯示單房或多房密度減低區(qū),瘤體內可見鈣化點、鈣化灶或 不規(guī)則的鈣化團塊。(3) 牙源性鈣化上皮瘤:頜骨內示單房、多房或不規(guī)則的骨破壞,其中含有大小不等的鈣 化團塊。(4) 牙源性粘液瘤:顯示為多房密度減低影,分隔細而不規(guī)則,房室形態(tài)為長方形、三角 形或方形。(5) 牙源性纖維瘤:為多房密度減低區(qū),分隔較直,房室多為方形。5牙瘤 混合性牙瘤可見頜骨膨脹,有一團相當于牙齒硬組織密度的影像,無法分出牙 齒形態(tài),與正常骨之間有包膜。組合性牙瘤表現(xiàn)為多數(shù)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定

44、的小牙堆積在 一起。6頜骨非牙源性腫瘤及瘤樣病變(1) 骨化纖維瘤:如纖維成分多,則為密度低的影像。隨著腫瘤內骨化成分增多,密度逐 漸增高,骨樣組織和骨小梁可組成不規(guī)則的鈣化團塊。(2) 骨瘤:海綿型較多見,為圓形或半圓形的骨性突起,腫瘤的密質有骨與正常密質骨相 連續(xù)。另一種為致密型,腫瘤邊緣光滑,其內部結構均勻致密。3) 頜骨中央性血管瘤:骨髓腔間隙增多,多數(shù)骨小梁消失,呈不規(guī)則的多房性密度減低 區(qū),骨皮質可變薄。如為下頜骨中央性蔓狀血管瘤,則可見下頜孔明顯擴大呈喇叭口狀, 下頜管亦明顯擴大 。7頜骨惡性腫瘤的 X 線表現(xiàn)(1) 頜骨癌:頜骨內蟲蝕狀骨質破壞區(qū),病變向牙槽側擴展時可使牙周膜破

45、壞。病變繼續(xù) 進展可侵犯密質骨。(2) 骨肉瘤:成骨型者病變區(qū)骨質增生,其中以腫瘤性新骨形成為主,形態(tài)可均勻性密度增高,也可呈絮狀、團塊狀,伴有骨膜反應及瘤骨形成。溶骨型者病變區(qū)可為斑片狀、蟲 蝕狀,也可為大片溶骨型破壞,骨膜反應及瘤骨形成均不明顯?;旌闲蚗 線表現(xiàn)則為成骨及溶骨改變相結合。瘤骨形成為成骨型骨肉瘤重要標志之一,可表現(xiàn)為斑片狀或日光放射狀。(3) 軟骨肉瘤:骨破壞在 X 線片上表現(xiàn)為密度減低區(qū),邊界不清晰,因有鈣化及骨化,在 瘤體中可見斑點狀密度增高區(qū)。(4) 纖維肉瘤: X 線為溶骨型改變, 骨質破壞不規(guī)則, 骨缺損邊緣不清, 有些有新骨形成。(5) 骨髓瘤: X 線表現(xiàn)主要是

46、溶骨性破壞及骨質疏松。 溶骨性破壞常呈多發(fā)性穿鑿狀缺損, 邊緣清晰,周圍無硬化現(xiàn)象。下頜骨及顱骨病灶多為典型改變。(6) 頜骨轉移性惡性腫瘤:溶骨性主要表現(xiàn)為骨質破壞呈蟲蝕狀,邊緣不規(guī)則,無硬化及 骨膜反應。成骨型者常呈斑點狀和團塊狀密度增高影像,有時骨膜下有大量新骨形成。8頜面部軟組織惡性腫瘤:(1) 牙齦癌:早期顯示為牙槽突吸收,易誤診為牙周炎。下頜者自牙槽突向下破壞,呈扇 形骨質破壞區(qū),邊緣蟲蝕狀。上頜者較晚期可見彌散性骨質破壞,上頜竇可受累。(2) 上頜竇癌:竇腔密度增高,竇壁骨質破壞,邊緣不規(guī)則。(3) 頜面部其他惡性腫瘤:口底癌、舌癌、頰癌等腫瘤隨病變的擴展可自頜骨側面侵犯骨 組織

47、,晚期可引起彌散性骨質破壞。教學步驟 :具體內容及時間安排一、引言:1介紹 X 片在頜面骨骨折診斷中的作用52骨折的基本 X 線表現(xiàn)53骨折 X 片的閱片要點54骨折愈合的基本過程及 X 片表現(xiàn)10 二牙槽突骨折X 片的選用及基本 X 片表現(xiàn)5 三下頜骨骨折X 片的選用及基本 X 片表現(xiàn)15 四上頜骨骨折X 片的選用及基本 X 片表現(xiàn)15 五顴骨、顴骨弓骨折X 片的選用及基本 X 片表現(xiàn)15 六鼻骨骨折X 片的選用及基本 X 片表現(xiàn)3 七頜面部骨折患者 CT 及三維重建片的閱讀指導10(結束語)10”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目的和要求】 1掌握(1) 顳下頜關節(jié)常用檢查方法及正常圖象1) 許勒位片2)

48、髁狀突經咽側位片3) 關節(jié)正、側位體層片4) 關節(jié)造影片 ( 包括許勒位片及側位體層閉、開口位片和止位體層片)(2)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 X 線診斷 、1) 許勒位片及髁狀突經咽側位片 X 線異常表現(xiàn):關節(jié)間隙變化及髁狀突、關節(jié)窩的骨質 變化。2) 顳下頜關節(jié)造影異常表現(xiàn):盤附著松弛、盤移位(包括:可復性盤前移位、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等 ) 、上下腔交通。3)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鑒別要點。(3) 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的 X 線診斷 (臨床表現(xiàn)及 X 線表現(xiàn) )。2熟悉 頜間瘢痕攣縮 (臨床表現(xiàn)及 X 線表現(xiàn) )。3了解(1) 矯正許勒位片、關節(jié)側位體層片臨床應用。(2) 顳下頜關節(jié)造影其他

49、異常 X 線表現(xiàn)。 教學內容】1顳下頜關節(jié)常用檢查方法及正常圖象(1) 許勒位片(2) 髁狀突經咽側位片(3 ) 關節(jié)正、側位體層片(4) 關節(jié)造影片2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 X 線診斷(1) 許勒位片及髁狀突經咽側位片 X 線異常表現(xiàn)。(2) 顳下頜關節(jié)造影異常表現(xiàn)。(3)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鑒別要點。3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的 X 線診斷 ( 骨性強直、纖維性強直 ) 4頜間瘢痕攣縮的 X 線表現(xiàn)【教學用品】教學用放大觀片燈、正常顳下頜關節(jié)上腔及下腔造影片、正常許勒位及 經咽側位片、正常顳下頜關節(jié)正側位體層片、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教學片?!窘虒W步驟】1正常顳下頜關節(jié)造影圖像(1) 正常關節(jié)上

50、腔造影圖像:在關節(jié)上腔造影側位體層閉口位片上可見關節(jié)上腔充以致密 的造影劑影,顯示為“ S”形態(tài),前后隱窩造影劑分布均勻。關節(jié)盤后帶恰位于髁狀突橫 嵴之上。側位體層開口位片示于大開口位時,髁狀突位于關節(jié)結節(jié)頂下方或稍前,前上隱 窩造影劑基本消失,關節(jié)盤中帶恰對髁狀突橫嵴部。許勒位閉口片示造影劑亦為“S”形, 為上腔外部造影劑的影像。上腔中部和內部的造影劑節(jié)呈半月形遮蓋部分髁狀突。關節(jié)盤 后帶位于髁狀突橫嵴之上。后前位體層片示造影劑呈圓弧形,內側造影劑多于外側。(2) 正常關節(jié)下腔造影圖像:在關節(jié)下腔造影側位體層閉口位片上可見髁狀突表面為造影 劑覆蓋;關節(jié)窩底與造影劑上緣之間的間隙主要為關節(jié)盤和

51、關節(jié)上腔所占據(jù)。開口時,造 影劑白前下隱窩同到后下隱窩。2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 X 線表現(xiàn)(1) 關節(jié)間隙改變。(2) 髁狀突運動度的改變。(3) 兩側關節(jié)形態(tài)發(fā)育不對稱:包括關節(jié)結節(jié)高度、斜度、關節(jié)窩深度、寬度及髁狀突大 小及形態(tài)。(4) 骨質改變:髁狀突硬化、前斜面模糊不清、廣泛破壞、囊樣變、骨質增生、磨平變短 及關節(jié)結節(jié)、關節(jié)窩硬化。(5) 關節(jié)盤及其他軟組織改變 1)上、下腔交通:將造影劑注入上腔或下腔時,關節(jié)上下腔同時顯影。2) 關節(jié)盤移位a.可復性盤前移位:在關節(jié)造影側位體層或許勒位閉口位片上,關節(jié)盤后帶位于髁狀突 橫嵴的前面;在開口位片上顯示正常的造影圖像。b 不可復性盤前移位:在

52、關節(jié)造影側位體層或許勒位閉口何片上,關節(jié)盤明顯移位于髁 狀突前斜面的前方;在開口能片上關節(jié)盤仍位于髁狀突的前方,并常可見關節(jié)盤變形,類 似一腫塊壓迫造影劑的影像。c.關節(jié)盤外移位:在關節(jié)上腔造影許勒位片上,外部造影劑所形成的“S”形影像明顯受壓變薄。d 關節(jié)盤內移位:在關節(jié)上腔造影許勒位片上,外部造影劑所形成的“S”形影像過度充盈、增寬。e.關竹盤旋轉移位:在關節(jié)上腔造影許勒位片上的“S”形造影劑前部明顯聚集而后部明顯變薄。3) 關節(jié)盤附著松弛:顳前或顳后、下頜前或下頜后附著延伸變長。4) 關節(jié)囊撕裂:造影劑白關節(jié)囊后部溢出并向下流注。3.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鑒別診斷(1)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

53、變初期可無陽性 X 線征。在病變活動期,關節(jié)內有滲液時,關節(jié) 間隙增寬。隨病變進展,可出現(xiàn)骨質疏松,繼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骨質破壞。(2) 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輕者可無異常 X 線改變。如關節(jié)腔有滲液及積血時,關節(jié)間隙增寬。 伴有髁狀突囊內骨折時,可見骨折線。(3) 化膿性關節(jié)炎:早期可無異常骨質改變。關節(jié)腔積液時,關節(jié)間隙可增寬。病變進展,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破壞。嚴重者可導致關節(jié)強直。(4) 其他1) 髁狀突骨瘤及骨軟骨瘤:許勒位常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窩空虛,髁狀突脫出。髁狀突經咽側位及 關節(jié)側位體層片常可顯示髁狀突上有明確的骨性新生物,與髁狀突相連。骨軟骨瘤邊緣多 不規(guī)則。2) 顳下領關節(jié)惡性腫瘤:以轉移瘤較

54、為多見。早期無明顯陽性X性征象,在中、晚期則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窩、關節(jié)結節(jié)和(或)髁狀突、下頜升支可廣泛骨質破壞。4. 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的X線表現(xiàn)(1) 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纖維性強直時可見關節(jié)間隙模糊不清且密度增高,關節(jié)骨性結構可有不同程度破壞。骨性強直則表現(xiàn)為關節(jié)正常骨結構形態(tài)完全消失,而由一個致密的團塊所代替。兒童期發(fā)病可影響頜骨發(fā)育而形成頜骨畸形;X線片可見小頜畸形,角前切跡加深,喙突伸長。(2) 頜間瘢痕攣縮:關節(jié)骨性結構及關節(jié)間隙無重要異常影像。頜間瘢痕有骨化者,在顴 骨后前位片上可見頜間間隙變狹窄,其中有密度增高的骨化影像。第9章系統(tǒng)病在口腔及顱頜面骨的表現(xiàn)講稿Mani festati on

55、of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in systematic disease主要內容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癥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白血病(Leucocythmia )糖尿病(Diabetes )一、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癥(Lan gerha 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1、分類(Classification)可分三類嗜伊紅肉芽腫(Eosinophilic granuloma EG ), 又稱局限性 LCH漢-許-克病(Hand-Schuller-Chritean disease HSCD ),又稱慢性彌漫性 LCH累-賽病(Letterer-Siwe disease LSD ),又稱急性彌漫性 LCH2、臨床表現(xiàn)(Clinical Picture ):見下表2LCH的臨床表現(xiàn)分類年齡性別受累骨組織受累臟器典型癥狀全身癥狀預后EG 5-10y男顱頜肋脊鎖骨盆等無受累骨局部無好HSCD 2-6y男顱頜肋脊鎖骨盆等肝脾肺皮膚三聯(lián)征輕中淋巴結LS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