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1 介質(zhì)不同,傳熱系數(shù)各不相同我們公司的經(jīng)驗是: 1、汽水換熱:過熱部分為8001000W/m2. 飽和部分是按照公式 K=2093+786V(V 是管內(nèi)流速)含污垢系數(shù)0.0003。 水水換熱為:K=767(1+V1+V2)(V1 是管內(nèi)流速,V2 水殼程流速)含污垢系數(shù)0.0003 實際運行還少有保守。有余量約 10% 冷流體 熱流體 總傳熱系數(shù) K,W/(m2.) 水 水 8501700 水 氣體 17280 水 有機溶劑 280850 水 輕油 340910 水 重油 60280 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 115340 水 水蒸氣冷凝 14204250 氣體 水蒸氣冷凝 30300 水 低
2、沸點烴類冷凝 4551140 水沸騰 水蒸氣冷凝 20004250 輕油沸騰 水蒸氣冷凝 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質(zhì)會有不同的傳熱系數(shù)。K 值通常在 2 8002200W/m2范圍內(nèi)。 列管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不宜選太高,一般在 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shù)(水水)通常在 10002000W/m2范圍內(nèi)。 板式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shù)(水(汽)水)通常在 30005000W/m2范圍內(nèi)。 1 流體流徑的選擇 哪一種流體流經(jīng)換熱器的管程,哪一種流體流經(jīng)殼程,下列各點可供選擇時參考(以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為例) (1) 不潔凈和易結(jié)垢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以便于清洗管子。
3、(2) 腐蝕性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以免殼體和管子同時受腐蝕,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檢修。 (3) 壓強高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以免殼體受壓。 (4) 飽和蒸氣宜走管間,以便于及時排除冷凝液,且蒸氣較潔凈,冷凝傳熱系數(shù)與流速關(guān)系不大。 (5) 被冷卻的流體宜走管間,可利用外殼向外的散熱作用,以增強冷卻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對流傳熱系數(shù)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因管程流通面積常小于殼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體或流量較小的流體,宜走管間,因流體在有折流擋板的殼程流動時,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斷改變,在低 Re(Re100)下即可達到湍流,以提高對流傳熱系數(shù)。 在選擇流體流徑時,上述各點
4、常不能同時兼顧,應視具體情況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慮流體的壓強、防腐蝕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對流傳熱系數(shù)和壓強降,以便作出較恰當?shù)倪x擇。 2. 流體流速的選擇 增加流體在換熱器中的流速,將加大對流傳熱系數(shù),減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積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熱阻,使總傳熱系數(shù)增大,從而可減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體阻力增大,動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適宜的流速要通過經(jīng)濟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選擇流速時,還需考慮結(jié)構(gòu)上的要求。例如,選擇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數(shù)目減少,對一定的傳熱面積,不得不采用較長的管子或增加程數(shù)。管子太長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長都有一定的標準;單程變?yōu)槎喑淌蛊骄鶞囟炔钕陆怠?/p>
5、這些也是選擇流速時應予考慮的問題。 3. 流體兩端溫度的確定 若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的溫度都由工藝條件所規(guī)定,就不存在確定流體兩端溫度的問題。若其中一個流體僅已知進口溫度,則出口溫度應由設計者來確定。例如用冷水冷卻某熱流體,冷水的進口溫度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臍鉁貤l件作出估計,而換熱器出口的冷水溫度,便需要根據(jù)經(jīng)濟衡算來決定。為了節(jié)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溫度提高些,但傳熱面積就需要加大;為了減小傳熱面積,則要增加水量。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來說,設計時可采取冷卻水兩端溫差為 510。缺 4 水地區(qū)選用較大的溫度差,水源豐富地區(qū)選用較小的溫度差。 4. 管子的規(guī)格和排列方法 選擇管徑時,應盡可能使流速高些,
6、但一般不應超過前面介紹的流速范圍。易結(jié)垢、粘度較大的液體宜采用較大的管徑。我國目前試用的列管式換熱器系列標準中僅有252.5mm 及 192mm 兩種規(guī)格的管子。 管長的選擇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為原則。長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彎曲。一般出廠的標準鋼管長為 6m,則合理的換熱器管長應為 1.5、2、3 或 6m。系列標準中也采用這四種管長。此外,管長和殼徑應相適應,一般取 L/D 為 46(對直徑小的換熱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錯列等,如第五節(jié)中圖 425 所示。等邊三角形排列的優(yōu)點有:管板的強度高;流體走短路的機會少,且管外流體擾動較大,
7、因而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高;相同的殼徑內(nèi)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優(yōu)點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適用于殼程流體易產(chǎn)生污垢的場合;但其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正三角排列時為低。正方形錯列排列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即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直列排列的)可以適當?shù)靥岣摺?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間距 (指相鄰兩根管子的中心距),隨管子與管板的連接方法不同而異。通常,脹管法取 t=(1.31.5)do,且相鄰兩管外壁間距不應小于 6mm,即 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殼程數(shù)的確定 當流體的流量較小或傳熱面積較大而需管數(shù)很多時,有時會使管內(nèi)流速較低,因而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小。為 4 水地區(qū)選用較大的溫度差,
8、水源豐富地區(qū)選用較小的溫度差。 4. 管子的規(guī)格和排列方法 選擇管徑時,應盡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應超過前面介紹的流速范圍。易結(jié)垢、粘度較大的液體宜采用較大的管徑。我國目前試用的列管式換熱器系列標準中僅有252.5mm 及 192mm 兩種規(guī)格的管子。 管長的選擇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為原則。長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彎曲。一般出廠的標準鋼管長為 6m,則合理的換熱器管長應為 1.5、2、3 或 6m。系列標準中也采用這四種管長。此外,管長和殼徑應相適應,一般取 L/D 為 46(對直徑小的換熱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錯列等,如第五節(jié)中圖
9、425 所示。等邊三角形排列的優(yōu)點有:管板的強度高;流體走短路的機會少,且管外流體擾動較大,因而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高;相同的殼徑內(nèi)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優(yōu)點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適用于殼程流體易產(chǎn)生污垢的場合;但其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正三角排列時為低。正方形錯列排列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即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直列排列的)可以適當?shù)靥岣摺?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間距 (指相鄰兩根管子的中心距),隨管子與管板的連接方法不同而異。通常,脹管法取 t=(1.31.5)do,且相鄰兩管外壁間距不應小于 6mm,即 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殼程數(shù)的確定 當流體的流量較小或傳熱面積較大
10、而需管數(shù)很多時,有時會使管內(nèi)流速較低,因而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小。為了提高管內(nèi)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數(shù)過多,導致管程流體阻力加大,增加動力費用;同時多程會使平均溫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積減少,設計時應考慮這些問題。列管式換熱器的系列標準中管程數(shù)有 1、2、4 和 6 程等四種。采用多程時,通常應使每程的管子數(shù)大致相等。 管程數(shù) m 可按下式計算,即: (4-121) 式中 u管程內(nèi)流體的適宜速度, m/s; u管程內(nèi)流體的實際速度, m/s。 當殼方流體流速太低時,也可以采用殼方多程。如殼體內(nèi)安裝一塊與管束平行的隔板,流體在殼體內(nèi)流經(jīng)兩次,稱為兩殼程,但由于縱向隔板在制造、安裝
11、和檢修等方面都有困難,故一般不采用殼方多程的換熱器,而是將幾個換熱器串聯(lián)使用,以代替殼方多程。例如當需二殼程時,則將總管數(shù)等分為兩部分,分別安裝在兩個內(nèi)徑相等而直徑較小的外殼中,然后把這兩個換熱器串聯(lián)使用,如圖所示。 6. 折流擋板 安裝折流擋板的目的,是為了加大殼程流體的速度,使湍動程度加劇以提高殼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 第五節(jié)的圖 426 已示出各種擋板的形式。最常用的為圓缺形擋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約為外殼內(nèi)徑的 1040,一般取 2025,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傳熱。 兩相鄰擋板的距離(板間距)h 為外殼內(nèi)徑 D 的(0.21)倍。系列標準中采用的 h 值為:固定管板式的有 150、300 和 60
12、0mm 三種;浮頭式的有 150、200、300、480和 600mm 五種。板間距過小,不便于制造和檢修,阻力也較大。板間距過大,流體就難于垂直地流過管束,使對流傳熱系數(shù)下降。 擋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間距對流體流動的影響如圖 3-42 所示。 7. 外殼直徑的確定 換熱器殼體的內(nèi)徑應等于或稍大于(對浮頭式換熱器而言)管板的直徑。根據(jù)計算出的實際管數(shù)、管徑、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圖法確定殼體的內(nèi)徑。但是,當管數(shù)較多又要反復計算時,作圖法太麻煩費時,一般在初步設計時,可先分別選定兩流體的流速,然后計算所需的管程和殼程的流通截面積,于系列標準中查出外殼的直徑。待全部設計完成后,仍應用作
13、圖法畫出管子排列圖。為了使管子排列均勻,防止流體走短路,可以適當增減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設計中也可用下式計算殼體的內(nèi)徑,即: (4-122) 式中 D殼體內(nèi)徑, m; t管中心距, m;nc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數(shù); b管束中心線上最外層管的中心至殼體內(nèi)壁的距離, 一般取 b=(11.5)do。 nc 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計算。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時: (4-123) 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時: (4-124) 式中 n 為換熱器的總管數(shù)。 按計算得到的殼徑應圓整到標準尺寸,見表 4-15。 8主要構(gòu)件 封頭 封頭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用于直徑小的殼體(一般小于 400mm),圓形用于大直徑 的殼體。 緩
14、沖擋板 為防止殼程流體進入換熱器時對管束的沖擊,可在進料管口裝設緩沖擋板。 導流筒 殼程流體的進、出口和管板間必存在有一段流體不能流動的空間(死角),為了提 高傳熱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設導流筒,使流體進、出殼程時必然經(jīng)過這個空間。 放氣孔、排液孔 換熱器的殼體上常安有放氣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氣體和冷凝液等。 接管尺寸 換熱器中流體進、出口的接管直徑按下式計算,即: 式中 Vs-流體的體積流量, /s; 8 u -接管中流體的流速, m/s。 流速 u 的經(jīng)驗值為: 對液體 u=1.52 m/s 對蒸汽 u=2050 m/s 對氣體 u=(1520)p/ (p 為壓強,單位為 atm ; 為氣
15、體密度,單位為 kg/ ) 9 材料選用 列管換熱器的材料應根據(jù)操作壓強、溫度及流體的腐蝕性等來選用。在高溫下一般材料的機械性能及耐腐蝕性能要下降。同時具有耐熱性、高強度及耐腐蝕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屬材料有碳鋼、不銹鋼、低合金鋼、銅和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銹鋼和有色金屬雖然抗腐蝕性能好,但價格高且較稀缺,應盡量少用。 10 流體流動阻力(壓強降)的計算 (1) 管程流體阻力 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對于多程換熱器,其總阻力 pi 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彎阻力及進、出口阻力之和。一般進、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計,故管程總阻力的計算式為: (4-125) 式中
16、 p1、p2-分別為直管及回彎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壓強降,N/ ; Ft-結(jié)垢校正因數(shù),無因次,對于 252.5mm 的管子, 9 取為 1.4,對 192mm 的管子,取為 1.5; Np-管程數(shù); Ns-串聯(lián)的殼程數(shù)。 上式中直管壓強降 p1 可按第一章中介紹的公式計算;回彎管的壓強降 p2 由下面的經(jīng)驗公式估算,即: (4-126) (2) 殼程流體阻力 現(xiàn)已提出的殼程流體阻力的計算公式雖然較多,但是由于流體的流動狀況比較復雜,使所得的結(jié)果相差很多。 下面介紹埃索法計算殼程壓強 po 的公式,即: (4-127) 式中 p1-流體橫過管束的壓強降,N/ ; p2-流體通過折流板缺口的壓強
17、降,N/ ; Fs -殼程壓強降的結(jié)垢校正因數(shù),無因次,對液體可取 1.15,對氣體或可凝蒸氣 可取 1.0 而 (4-128) (4-129) 式中 F-管子排列方法對壓強降的校正因數(shù),對正三角形排列 F=0.5,對正方形斜轉(zhuǎn) 45為 0.4,正方形排列為 0.3; fo-殼程流體的摩擦系數(shù),當 Reo500 時, nC-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子數(shù); NB-折流板數(shù);h -折流板間距,m; uo-按殼程流通截面積 Ao 計算的流速,而 。 一般來說,液體流經(jīng)換熱器的壓強降為 0.11atm,氣體的為 0.010.1atm。設計時,換熱器的工藝尺寸應在壓強降與傳熱面積之間予以權(quán)衡,使既能滿足工藝要
18、求,又經(jīng)濟合理。 三、 列管式換熱器的選用和設計計算步驟 1 試算并初選設備規(guī)格 (1) 確定流體在換熱器中的流動途徑。 (2) 根據(jù)傳熱任務計算熱負荷 Q。 (3) 確定流體在換熱器兩端的溫度,選擇列管式換熱器的型式;計算定性溫度,并確定在定性 溫度下流體的性質(zhì)。 (4) 計算平均溫度差,并根據(jù)溫度校正系數(shù)不應小于 0.8 的原則,決定殼程數(shù)。 (5) 依據(jù)總傳熱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值范圍,或按生產(chǎn)實際情況,選定總傳熱系數(shù) K 選值。 (6) 由總傳熱速率方程 QKStm,初步算出傳熱面積 S,并確定換熱器的基本尺寸(如d、L、n 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標準選擇設備規(guī)格。 2 計算管、殼程
19、壓強降 根據(jù)初定的設備規(guī)格,計算管、殼程流體的流速和壓強降。檢查計算結(jié)果是否合理或滿足工 藝要求。若壓強降不符合要求,要調(diào)整流速,再確定管程數(shù)或折流板間距,或選擇另一規(guī)格的設備,重新計算壓強降直至滿足要求為止。 11 3 核算總傳熱系數(shù) 計算管、殼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 i 和 o,確定污垢熱阻 Rsi和 Rso,再計算總傳熱系數(shù) K,比較 K 得初始值和計算值,若 K/K1.151.25,則初選的設備合適。否則需另設 K 選值,重復以上計算步驟 。 通常,進行換熱器的選擇或設計時,應在滿足傳熱要求的前提下,再考慮其他各項的問題。它們之間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例如,若設計的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shù)較大,將導致流
20、體通過換熱器的壓強降(阻力)增大,相應地增加了動力費用;若增加換熱器的表面積,可能使總傳熱系數(shù)和壓強降降低,但卻又要受到安裝換熱器所能允許的尺寸的限制,且換熱器的造價也提高了。 此外,其它因素(如加熱和冷卻介質(zhì)的用量,換熱器的檢修和操作)也不可忽視??傊?,設計者應綜合分析考慮上述諸因素,給予細心的判斷,以便作出一個適宜的設計。 第二章 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第一節(jié) 推薦的設計程序 一、工藝設計 1、作出流程簡圖。 2、按生產(chǎn)任務計算換熱器的換熱量 Q。 3、選定載熱體,求出載熱體的流量。 4、確定冷、熱流體的流動途徑。 12 5、計算定性溫度,確定流體的物性數(shù)據(jù)(密度、比熱、導熱系數(shù)等) 。 6、
21、初算平均傳熱溫度差。 7、按經(jīng)驗或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選取或估算值,初算出所需傳熱面積。 8、根據(jù)初算的換熱面積進行換熱器的尺寸初步設計。包括管徑、管長、管子數(shù)、管程數(shù)、管子排列方式、殼體內(nèi)徑(需進行圓整)等。 9、核算。 10、校核平均溫度差 D 。 11、校核傳熱量,要求有 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殼程壓力降的計算。 二、機械設計 1、殼體直徑的決定和殼體壁厚的計算。 2、換熱器封頭選擇。 3、換熱器法蘭選擇。 4、管板尺寸確定。 5、管子拉脫力計算。 6、折流板的選擇與計算。 7、溫差應力的計算。 8、接管、接管法蘭選擇及開孔補強等。 9、繪制主要零部件圖。 三、編制計算結(jié)果匯總表 四、繪制換
22、熱器裝配圖 13 五、提出技術(shù)要求 六、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二節(jié) 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 一、換熱終溫的確定 換熱終溫對換熱器的傳熱效率和傳熱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在逆流換熱時,當流體出口終溫與熱流體入口初溫接近時,熱利用率高,但傳熱強度最小,需要的傳熱面積最大。 為合理確定介質(zhì)溫度和換熱終溫,可參考以下數(shù)據(jù): 1、熱端溫差(大溫差)不小于20。 2、冷端溫差(小溫差)不小于 5。 3、在冷卻器或冷凝器中,冷卻劑的初溫應高于被冷卻流體的凝固點;對于含有不凝氣體的冷凝,冷卻劑的終溫要求低于被冷凝氣體的露點以下 5。 二、平均溫差的計算 設計時初算平均溫差 Dt,均將換熱過程先看做逆流過程計算。 1、對
23、于逆流或并流換熱過程,其平均溫差可按式(21)進行計算: (21) 式中, 、 分別為大端溫差與小端溫差。當 時,可用算術(shù)平均值 。 2、對于錯流或折流的換熱過程,若無相變化,則要進行溫差校正,即用公式(22)進行計算。 (22) 14 式中 是按逆流計算的平均溫差,校正系數(shù) 可根據(jù)換熱器不同情況由化工原理教材有關(guān)插圖查出。一般要求 0.8,否則應改用多殼程或者將多臺換熱器串聯(lián)使用。 三、傳熱總系數(shù)的確定 計算值的基準面積,習慣上常用管子的外表面積 。當設計對象的基準條件(設備型式、雷諾準數(shù) Re、流體物性等)與某已知值的生產(chǎn)設備相同或相近時,則可采用已知設備值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作為自己設計的值。表
24、21 為常見列管式換熱器值的大致范圍。由表 21 選取大致值, 表 2-1 列管式換熱器中的總傳熱系數(shù) K 的經(jīng)驗值 冷流體 熱流體 總傳熱系數(shù) W/m2. 水水 850-1700 水氣體 17-280 水有機溶劑 280-850 水輕油 340-910水重油 60-280 有機溶劑有機溶劑 115-340 水水蒸汽冷凝 1420-4250 氣體水蒸汽冷凝 30-300 水低沸點烴類冷凝 455-1140 水沸騰水蒸蒸汽冷凝 2000-4250 輕油沸騰水蒸汽 455-1020 用式(23)進行值核算。 (23) 式中:a給熱系數(shù),W/m2.; R污垢熱阻,m2.W; 管壁厚度,mm; 管壁導
25、熱系數(shù),W/m.; 下標、分別表示管內(nèi)、管外和平均。 時近似按平壁計算,即: 在用式(23)計算值時,污垢熱阻 、 通常采用經(jīng)驗值,常用的污垢熱阻大致范圍可查化工原理相關(guān)內(nèi)容。 式中的給熱系數(shù) a,在列管式換熱器設計中常采用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值公式計算給熱系數(shù) a,工程上常用的一些計算 a 的經(jīng)驗關(guān)聯(lián)式在化工原理已作了介紹,設計時從中選用。 四、傳熱面積 A 的確定 工程上常將列管式換熱器中管束所有管子的外表面積之和視為傳熱面積,由式(24)和式(25)進行計算。 (24) (25) 式中: 基于外表面 的傳熱系數(shù),W/m2. 管子外徑,; L每根管子的有效長度,; n管子的總數(shù) 管子的有效長度是指管
26、子的實際長度減去管板、擋板所占據(jù)的部分。管子總數(shù)是指圓整后的管子數(shù)減去拉桿數(shù)。 五、主要工藝尺寸的確定 當確定了傳熱面積 后,設計工作進入換熱器尺寸初步設計階段,包括以下內(nèi)容: 1、管子的選用。 選用較小直徑的管子,可以提高流體的對流給熱系數(shù),并使單位體積設備中的傳熱面積增大,設備較緊湊,單位傳熱面積的金屬耗量少,但制造麻煩,小管子易結(jié)垢,不易清洗,可用于較清潔流體。大管徑的管子用于粘性較大或易結(jié)垢的流體。 我國列管式換熱器常采用無縫鋼管,規(guī)格為外徑壁厚,常用的換熱管的規(guī)格:192,252.5,383。 管子的選擇要考慮清洗工作的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同時還應考慮管長與管徑的配合。國內(nèi)管材生產(chǎn)規(guī)
27、格,長度一般為:1.5,2,2.5,3,4.5,5,6,7.5,9,12等。換熱器的換熱管長度與殼徑之比一般在610,對于立式換熱器,其比值以 46 為宜。 殼程和殼程壓力降,流體在換熱器內(nèi)的壓降大小主要決定于系統(tǒng)的運行壓力,而系統(tǒng)的運行壓力是靠輸送設備提供的。換熱器內(nèi)流體阻力損失(壓力降)越大,要求輸送設備的功率就越大,能耗就越高。對于無相變的換熱,流體流速越高,換熱強度越大,可使換熱面積減小,設備緊湊,制作費低,而且有利于抑制污垢的生成,但流速過高,也有不利的一面,壓力降增大,泵功率增加,對傳熱管的沖蝕加劇。因此,在換熱器的設計中有個適宜流速的選取和合理壓力降的控制問題。 一般經(jīng)驗,對于液
28、體,在壓力降控制在 0.010.1MPa 之間,對于氣體,控制在0.0010.01MPa 之間。 表 22 列出了換熱器不同操作條件壓力下合理壓降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供設計參考。 表 22 列管換熱器合理壓降的選取 18 換 熱 器 操作情況 負壓運行 低壓運行 中壓運行 (包括用泵輸送液體) 較高壓運行 P0.17 操作壓力 (MPa 絕壓) P=00.1 P=0.10.17 P0.171.1 P=1.13.1 P=3.18.2 合理壓降(MPa) DPP/10 DP/2 DP=0.035 =0.0350.18 =0.070.25 19 2、管子總數(shù) n 的確定。 對于已定的傳熱面積,當選定管徑和管
29、長后便可求所需管子數(shù),由式 (26)進行計算。 (26) 式中 傳熱面積, ; 管子外徑,m; L每根管子的有效長度,m; 計算所得的管子 n 進行圓整 3、管程數(shù) m 的確定。 根據(jù)管子數(shù) n 可算出流體在管內(nèi)的流速 ,由式(27)計算。 (27) 式中 vs管程流體體積流量, 管子內(nèi)徑, m; n管子數(shù)。 若流速 與要求的適宜流速相比甚小時,便需采用多管程,管程數(shù)可按式(28)進行計算。 u (28) 式中 用管子數(shù) n 求出的管內(nèi)流速,; u要求的適宜流速,; 式(28)中的適宜流速 u 要根據(jù)列管換熱器中常用的流速范圍進行選定,參見化工原理相關(guān)內(nèi)容,一般要求在湍流下工作(高粘度流體除外
30、) ,與此相對應的 Re 值,對液體為 5103,氣體則為 - 。 分程時,應使每程的管子數(shù)大致相等,生產(chǎn)中常用的管程數(shù)為 1、2、4、6、四種。 4、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間距的確定。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原則是:管子在整個換熱器的截面上均勻分布,排列緊湊,結(jié)構(gòu)設計合理,方便制造并適合流體的特性。其排列方式通常為等邊三角形與正方形兩種,也有采用同心圓排列法和組合排列法。 在一些多程的列管換熱器中,一般在程內(nèi)為正三角形排列,但程與程之間常用正方形排列,這對于隔板的安裝是很有利的,此時,整個管板上的排列稱為組合排列。 對于多管程的換熱器,分程的縱向隔板占據(jù)了管板上的一部分面積,實際排管數(shù)比理論要少,設
31、計時實際的管數(shù)應通過管板布置圖而得。 在排列管子時,應先決定好管間距。決定管間距時應先考慮管板的強度和清理管子外表時所需的方法,其大小還與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式有關(guān)。大量的實踐證明,最小管間距的經(jīng)驗值為: 焊接法 脹接法 ,一般取(1.31.5) 管束最外層管子中心距殼體內(nèi)表面距離不小于 。 5、殼體的計算。 列管換熱器殼體的內(nèi)徑應等于或稍大于(對于浮頭式換熱器)管板的直徑,可由式(29)進行計算。 Dia(b1)2L (29) 式中 Di殼體內(nèi)徑,mm; a管間距,mm; b最外層六邊形對角線上的管子數(shù); L最外層管子中心到殼體內(nèi)壁的距離,一般取 L=(11.5) ,mm;若對管子分程則 D
32、if2L f 值的確定方法:可查表求取,也可用作圖法。當已知管子數(shù)n 和管間距 a 后開始按正三角形排列,直至排好根為止,再統(tǒng)計對角線上的管數(shù)。 計算出的殼徑 Di 要圓整到容器的標準尺寸系列內(nèi)。 第三節(jié) 列管式換熱器機械設計 在化工企業(yè)中列管式換熱器的類型很多,如板式,套管式,蝸殼式,列管式。其中列管式換熱器雖在熱效率、緊湊性、金屬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板式換熱器,但它卻具有結(jié)構(gòu)堅固、可靠程度高、適應性強、材料范圍廣等特點,因此成為石油、化工生產(chǎn)中,尤其是高溫、高壓和大型換熱器的主要結(jié)構(gòu)形式。 列管式換熱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換熱器、浮頭式換熱器、填函式換熱器和 U 型管式換熱器,而其中固定管板式換
33、熱器由于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因此應用最普遍。 列管式換熱器機械設計包括:1、殼體直徑的決定和殼體壁厚的計算。 2、換熱器封頭選擇。 3、壓力容器法蘭選擇。 4、管板尺寸確定。 5、管子拉脫力的計算。 6、折流板的選擇與計算。 7、溫差應力的計算。 8、接管、接管法蘭選擇及開孔補強等。 9 繪制主要零部件圖和裝配圖。 下面分述如下: 一、殼體直徑的決定和殼體壁厚的計算。 1、已知條件:由工藝設計知管程和殼程介質(zhì)種類、溫度、壓力、殼與壁溫差、以及換熱面積。 2、計算 (1)管子數(shù) n: 列管換熱器常用無縫鋼管,規(guī)格如下: 碳鋼 f192 f252.5 f323 f383 不銹鋼 f192 f252
34、f322 f382.5 管子材質(zhì)的選擇依據(jù)是介質(zhì)種類,如果介質(zhì)無腐蝕,可選碳鋼,而介質(zhì)有腐蝕則選擇不繡鋼。管長規(guī)格有1500,2000,2500,3000,4500,5000,6000,7500,9000,12000mm。 n=A/(pdmL),其中 A換熱面積(m2); L換熱管長度mm; dm管子的平均直徑 mm。 由于在列管式換熱器中要安裝 4 根或 6 根拉桿。所以實際換熱管子數(shù)為n-4(6)根。 (2)管子排列方式,管間距確定。 管子排列方式一般在程內(nèi)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程與程之間采用正方形排列。管間距根據(jù)最小管間距選擇。 最小管間距 管子外徑(mm) 14 19 25 32 38
35、 45 57 最小管間距(mm) 16 25 32 40 48 57 70 (3)換熱器殼體直徑的確定 殼體直徑計算公式:當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時為 Di=a(b-1)+2L 式中 Di換熱器內(nèi)徑; a管間距; b正三角形對角線上的管子數(shù); L最外層管子的中心到殼壁邊緣的距離。 若對管子進行分程則 Di=f+2L 式中 f殼體同一內(nèi)直徑兩端管子中心距 mm; Di、L 同上。 計算出 Di 后還要圓整到公稱直徑系列中。 (4)換熱器殼體壁厚的計算 計算壁厚為 S=PDi/(2tP) 25 式中 P設計壓力,MPa;當 P0.6 MPa 時,取 P=0.6 MPa; Di殼體內(nèi)徑,mm; 焊縫系數(shù),
36、根據(jù)焊縫情況選取 =0.85-1.0; t殼體材質(zhì)在設計溫度時的許用應力,MPa。 材質(zhì)選取原則同管子的選取原則一樣。 計算出 S后還要根據(jù)鋼板厚度負偏差表選取鋼板厚度負偏差 C1;根據(jù)腐蝕情況選取腐蝕裕量C2,C2=KaB 其中 Ka 為腐蝕速度(mm/a),B 為容器的設計壽命。 當材料的腐蝕速度為 0.050.1mm/a 時,單面腐蝕取 C2=12mm,雙面腐蝕取 C2=24mm。 當材料的腐蝕速度小于或等于 0.05mm/a 時,單面腐蝕取 C2=1mm,雙面腐蝕取 C2=2mm。 對于不銹鋼,當介質(zhì)的腐蝕性極微時可取 C2=0。 最后將 S+C1+C2 圓整到鋼板厚度系列中去,所以總
37、厚度 Sn=S+C1+C1+C, C圓整值。 二、換熱器封頭選擇 各種封頭型式均可選用,但應用最多的是標準橢圓形封頭,目前已有標準系列。使用時可查 JB-1154-73 標準。見附錄 1。 三、容器法蘭的選擇 1、材質(zhì):根據(jù)容器接觸介質(zhì)和溫度、壓力條件確定。 26 2、法蘭類型:可供選擇的容器法蘭有三種,即甲型平焊法蘭、乙型平焊法蘭和長頸對焊法蘭。其標準號為 JB4700470792,見附錄 2。 四、管板尺寸確定 選用固定式換熱器管板,并兼作法蘭。推薦采用鋼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換熱器結(jié)構(gòu)設計手冊中有關(guān)內(nèi)容。 見附錄 3。 五、拉脫力計算 拉脫力的定義是管子每平方米脹接周邊上所受到的力。對于管子與管板是焊接聯(lián)接的接頭,實驗表明,接頭的強度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某鎮(zhèn)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發(fā)展項目承包合同書
- 2025工程合同終止的主要原因分析
- 工程簽訂勞動合同協(xié)議
- logo保密合同協(xié)議
- 建筑基地安全合同協(xié)議
- 專利咨詢服務合同協(xié)議
- 上海窗簾加盟合同協(xié)議
- 7萬元快遞轉(zhuǎn)讓合同協(xié)議
- 高溫水箱維修合同協(xié)議
- 工程顧問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簡介(131張)課件
- 餐飲商戶三關(guān)一閉檢查表
- 【iSlidePPT作品】埃隆-馬斯克人物生平PPT課件
- COOK培養(yǎng)箱主要特點參數(shù)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院最新版)
- 四肢骨折的固定搬運課件
- (高清正版)T_CAGHP 055—2019 滑坡崩塌防治削方減載工程設計規(guī)范(試行)
- 預制箱梁回彈強度偏低及原因報告
- 有效提升投訴客戶滿意度QC小組成果材料
- F5負載均衡運維配置手冊V10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計算支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