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紅細胞增多癥22例實驗室及臨床分析_第1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22例實驗室及臨床分析_第2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22例實驗室及臨床分析_第3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22例實驗室及臨床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例實驗室及臨床分析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polycythemiavera, PV)為發(fā)病率較低,原發(fā)于造血干/祖細胞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其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且又以中老年人高發(fā),且起病緩慢,常因原發(fā)病癥狀不典型而造成誤診、漏診?,F(xiàn)將本院近幾年住院收治的22例PV患者從實驗室和臨床兩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PV患者22例, 男15例, 女7例, 男女為2141,年齡3373歲不等, 平均55歲。全部患者的診斷及療效判定依據(jù)文獻標準1。 12 方法 將現(xiàn)有病例從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特點,治療方法及預后幾個方面進行回顧性總結(jié)分析。 2 結(jié)果

2、 21 臨床癥狀與體征 211 臨床癥狀 絕大多數(shù)患者起病較隱匿, 癥狀不典型, 發(fā)病最長者10年后才確診。本病初期常以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疲乏無力等癥狀, 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則出現(xiàn)顏面和四肢末端呈櫻桃紅色, 肝脾腫大, 出血傾向、血栓形成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癥狀。22例患者中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紫紅18例(818%);頭痛、頭昏、肢體麻木13例(590%);肢端疼痛、畏寒11例(500%);乏力、胸悶、氣短5例(227%);皮膚瘙癢 3例(136%);9例(409%)發(fā)生血栓栓塞,栓塞部位在腦動脈4例,冠狀動脈3例,其他部位血栓動脈2例;發(fā)生出血3例(136%),其中牙齦滲血1例,鼻出血1例,眼底

3、出血1例。 212 體征 脾腫大15例(682%),肝腫大7例(318%),高血壓13例(591%)。 22 實驗室檢查 221 血液常規(guī)檢查 血紅蛋白(Hb)173256 g/ L,紅細胞(RBC)(589109)×1012/ L,紅細胞壓積(HCT)058085,白細胞(WBC)(103287)×109/L,血小板(PLT)(4081436)×109/L;三系血細胞均增高10例(454 %), Hb增高伴WBC增高15例(682 %),Hb增高伴PLT增高3例(136%),單純Hb增高者16例(727%),WBC增高者17例(773%),PLT增高者11例(5

4、00%)。涂片瑞氏染色鏡檢:成熟紅細胞大小略不等, 色素充盈飽滿,可見擠壓、重疊、堆積現(xiàn)象,并可見淚滴樣變化及橢圓形紅細胞;粒系可見部分細胞中有顆粒及空泡變化;血小板聚集多見。 222 骨髓檢查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者1例(45%), 明顯活躍者10例(454%),增生活躍者11例(500%);多數(shù)粒、紅、巨三系造血細胞均增生,尤以紅系增生為甚。紅系比例高于正常者12例(545%),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可見巨大雙核細胞,成熟紅細胞大小略不等,色素充盈飽滿,可見擠壓、重疊現(xiàn)象。巨核細胞58445個/全片,PLT有聚集出現(xiàn)情況。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ALP)積分和陽性率高于正常18例(818%)。 2

5、23 骨髓活檢 4例患者做骨髓活檢,三系造血細胞增生3例,骨髓纖維組織增生1例。 224 心電圖 22例患者入院均做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14例有異常改變(636%),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例、陳舊性心梗2例、心律不齊2例,左室高電壓10例。 225 頭顱CT 共做12例頭顱CT, 其中腔隙性腦梗死4例,腦萎縮1例,7例正常。 3 治療 31 治療 筆者采用羥基脲加放血聯(lián)合治療方法:入院時如果Hb>200 g/L 則先進行放血治療, 每次200300 mL, 每周12次。待Hb<180 g/L,開始服用羥基脲3040 mg/(kg•d),分2次服用,待Hb

6、降至正常高限,改為維持量1020 mg/kg,1次/d 。對其中9例伴有栓塞的患者于放血和化療同時根據(jù)病情酌情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或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擴容、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以更加有效的預防心和腦梗死的發(fā)生及梗死范圍的擴大。根據(jù)國內(nèi)療效評價標準,治療22例,達到臨床緩解者15例(682%),好轉(zhuǎn)4例(182%),高血壓者同時給予降壓治療。 4 討論 文獻報道PV發(fā)病年齡為5060歲,本資料顯示PV發(fā)病平均年齡為 55歲, 與文獻報道相似2。 本組資料表明 ,PV 患者盡管全部有HB和RBC增多,但近2/3 患者同時伴有白細胞或血小板增多;骨髓多呈三系血細胞增生;2/3 患者脾臟

7、腫大。 PV 的主要表現(xiàn)為高粘滯血癥及其引起的栓塞,有文獻報道PV合并血栓的概率為18%61% 3, 筆者資料顯示為409%,與文獻報道相似。PV的血液學特點決定其易并發(fā)血栓性疾病,栓塞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全血細胞明顯增多者 ,應在放血和抑制骨髓造血的同時及早給予預防栓塞治療。但也有許多作者認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為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高達56%78%4。 PV治療的關(guān)鍵是高粘滯血癥的處理, 與一般高粘滯血癥的治療不同, 單純擴容、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等治療效果不理想, 必須采取靜脈放血及骨髓抑制療法。靜脈放血既能在短期內(nèi)迅速有效地減少血細胞總量, 降低HCT,稀釋血液

8、,降低血液粘滯度的作用, 又能避免血容量增多,降低心臟負荷,同時改善循環(huán), 增加腦供氧, 從而阻止梗死范圍的擴大, 因此能很好地改善局灶腦損害癥狀。另外,PV 的高粘滯血癥使外周血循環(huán)阻力增大,增加心臟負荷,誘發(fā)和加重心功能障礙。因此,應用有心臟毒性的化療藥治療如高三尖杉酯堿治療PV時,尤其合并心肌梗死時,應注意對心臟毒副作用,避免加重心臟損害。且血液稀釋治療時,液體輸注速度不要過快。本組治療采用羥基脲加放血聯(lián)合治療,酌情給于擴容、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方法,基本上達到上述治療目的,總有效率達到 864%,與文獻報道相似。 本病屬骨髓增殖性疾病, 只要及時診斷并進行規(guī)范有效治療,患者預后相對良

9、好。但由于本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初次就診科室復雜,可以就診到臨床各科,再加上各科醫(yī)生對該病認知上的缺陷,往往作一些其他的與診斷該病關(guān)系不大的相關(guān)檢查,而忽視了血液常規(guī)檢查。即使作了血液常規(guī)檢查,也由于對該病認知上的缺陷而認為是繼發(fā)性原因所致,不予考慮PV,造成大部分病例誤診,延誤最佳的治療機會。而等到真正確診為 PV再進行正規(guī)治療的患者已經(jīng)合并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加強對該病的認識,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正確治療是本病預后的關(guān)鍵。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1998:141-142. 2 張大龍,趙國忠,陳文杰,等.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120例臨床研究.臨床血液學雜志, 1999,12(6):262-2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