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_第1頁
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_第2頁
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_第3頁
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_第4頁
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百名博士中醫(yī)臨證精華-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用藥體會【精品文檔】黃芪的炮制3658農民網瀏覽次數(shù):1568 上傳時間:2007-5-15 9:22:53 技術種類:中藥藥材是指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的炮制。 (1)黃芪的現(xiàn)代炮制方法 凈制: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 切制: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 A.蜜制: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加入凈黃芪片拌勻,燜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到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100千克黃芪,用煉蜜25千克。 B.炒制:取黃芪片置鍋內,用文火至黃色具焦斑或深黃色。 C.米制:取米置鍋內炒黃,倒入凈黃芪片拌炒至棕黃色,取出,篩去米,放

2、涼。每100千克黃芪,用米20千克。 酒制:取黃芪,加米酒拌勻,放1小時后炒之。每100千克黃芪,用米酒12.4千克。 鹽制:取黃芪片用鹽水拌勻,潤透至鹽水盡時,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500克黃芪,用食鹽9克,水適量。 鹽、麩制:取麥麩炒熱后,加入黃芪炒熱,篩去麥麩,加鹽水噴勻,用微火烘干。每500克黃芪,用食鹽186克,水與麥麩適量。 (2)黃芪的古代炮制方法 黃芪在古代處方中的用名:黃芪、綿黃芪、生黃芪、嫩黃芪、制黃芪、丸制黃芪。 炮制方法 A.凈制:先須去頭上皺皮,洗凈,去蘆頭,去苗,刮皮。 B.切制:薄切,洗凈,截成3-4厘米的段,捶破,細切,或以刀劈開揭薄。 a.蒸制:先須

3、去頭上皺皮,蒸熟后焙干。 (a)蜜炙:先須掰開,涂密炙微赤色,切薄切,焙干,方入藥用。 (b)蜜炒:搗碎,用密湯拌,慢火炒,然后微焙。 (c)蜜蒸:去蘆,截成3-4厘米的段,捶扁,以蜜水浸潤濕,盛在瓦器內,蓋于飯甑上,蒸3次,取出,焙干,粉碎。 (d)蜜酒煮:去蘆頭,細銼,焙干,為細末,入白密1匙,好酒1升,煮成糊。 (a)鹽焙制:洗凈,打破,手撕成絲,以鹽少許和水揉,然后焙干。 (b)鹽浸:撕開,鹽湯浸1夜。 (c)鹽蒸:剔除蟲蛀者,切成6-7厘米長,拍扁,以冷鹽湯濕潤,盛在瓦器內,蓋甑,上蒸3次,焙干,研細粉用。 (d)鹽炒:鹽水拌炒。 (a)酒煮:細切,用米酒浸,夏季7日,冬季14日。

4、(b)酒炒:酒拌炒。 (c)酒浸:酒浸1夜。 e.炒制:略炙炒。 f.姜汗制:姜汁炙。 g.米泔制:米泔拌炒。 h.酒制黃芪:一是每50克黃芪用桂皮5克煎湯,用碗盛,飯上蒸熟;每500克黃芪用防風50克,先將防風用水煎沸,漉去防風之渣,泡黃芪30分鐘,濕透,以火炒干,再炮透再炒干,以汁干為度,再用北五味15克煎湯一大碗,再泡,半干半濕復炒之,火焙干用之。二是第55克黃芪用川芎50克,酒煎收入,去川芎。三是取黃芪1000克,洗凈,切片,烘干,第一次用木通100克煎水泡1夜,曬干;第二次用升麻50克;第三次用牡丹皮120克,照前;第四次用北沙參165克,照前;第五次用玉竹230克,照前;第六次用制

5、附子50克,照前;第七次用五味100克,照前;第八次用防風100克,照前;第九次用蜜糖150克拌炒,制完蒸過,7日可服。每10克黃芪用水1杯,飯上蒸好,臨時對酒少許服,渣再煎服。仁海中西醫(yī)論壇 中國健商 05*6孫偉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59年3月出生。先后師從于著名中醫(yī)腎病學家鄒燕勤教授、著名腎臟病專家黎磊石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腎臟病學家黑川清教授(國際腎臟病學會主席)等。先后任江蘇省中醫(yī)院醫(yī)務處副處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血瘀證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華東地區(qū)中醫(yī)腎病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孫偉醫(yī)師從事臨床醫(yī)療、科研、教學工作近20年,在中西醫(yī)腎臟病學方面有一定的造詣,特別在運

6、用補腎健脾、清化濕瘀理論治療腎炎蛋白尿、血尿方面以及運用補腎健脾、和絡泄?jié)崂碚撝委熉阅I功能衰竭方面尤為擅長。對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尿酸性腎病、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結石等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經驗。現(xiàn)在主要從事應用中醫(yī)藥治療IgA腎病為主的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和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的臨床研究以及應用免疫病理學技術研究中醫(yī)藥治療腎臟疾病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近年來,在探索慢性腎病的治療及改善慢性腎病長期預后的研究方面成績顯著。一、同類藥物選用 1.別直參、紅參:同屬五加科人參根,性平,味甘,微苦,同具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回陽固脫功能。別直參作用強,多用于腎衰危重搶救之際;紅參略遜于別直參,慢性腎炎、

7、腎衰以腎元虧虛者用之?,F(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均能保護心肌,增強心肌收縮功能,升壓,抗休克,增強造血功能,調節(jié)免疫功能。 2.潞黨參、太子參:均有補益脾胃氣陰作用。潞黨參性平,味甘,微苦,偏溫補,側重于培補脾腎之氣,并兼有養(yǎng)血作用,用于慢性腎炎肺脾腎三臟氣虛、血虛者?,F(xiàn)代研究認為:黨參能增加紅血球及血色素,促進小腸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并能增強機體抗寒能力及抗衰老作用。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有補氣生津、健脾養(yǎng)胃作用,用于腎炎具有氣陰兩虛癥狀或兼有心氣虧虛者?,F(xiàn)代研究認為太子參具強壯、生津、升白、促淋巴細胞增殖作用。 3.白炒參、生曬參:為人參不同的加工,采集后直接洗凈曬干或烘干者稱“生曬

8、參”;經沸水浸燙后,浸入糖汁中,取出曬干者,稱“白炒參”,又名“糖參”。二者均有補氣生津、養(yǎng)陰清熱功能,用于慢性腎炎、腎衰早期肺脾腎三臟氣陰兩虛較重者,其力弱于西洋參,強于太子參。 4.南沙參、北沙參:兩藥均有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功能。南沙參尚有止咳祛痰作用,用于急、慢性腎炎,腎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余邪猶未清除、肺氣已虛、咳嗽痰黃者;北沙參養(yǎng)陰生津功能強于南沙參,故肺腎陰虛、咽干口燥者尤佳,臨床常用于代西洋參。現(xiàn)代研究認為南、北沙參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前者還有強心、祛痰之功,后者還具解熱鎮(zhèn)痛之效。 5.生黃芪、炙黃芪:生黃芪達表固表;炙黃芪甘溫補氣,用于表虛自汗。水腫用生黃芪或黃芪皮,配防風、白術固

9、衛(wèi)實表,常為預防感冒的主要方劑;配防己、茯苓、澤瀉益氣利水,是治療水腫的常用方。炙黃芪補氣升陽是脾胃腎之要藥,故腎病兼有脾胃氣虛或以蛋白尿為主者均以此為君藥,常與潞黨參同用,治療各類腎病具有氣虛者?,F(xiàn)代研究認為黃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具保腎利尿之功,并有類激素樣作用,對腎炎蛋白尿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黃芪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機制為促進患體的蛋白質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濃度,從而改善其臨床表現(xiàn)。 6.蒼術、白術:兩藥性能相同,均具有祛濕健脾作用。蒼術辛苦溫燥,既能內化濕濁,又能外祛風濕,為治濕要藥。白術甘苦,性溫,重在益氣健脾、補益脾胃,并有化濕利水作用。用于腎炎水腫以生蒼術為宜,苔厚膩脾運

10、不健者宜選制蒼術,苔薄膩則用炒白術。 7.生薏仁、炒薏仁:薏苡仁甘、淡,微苦,功能利濕、健脾、舒筋、排膿,而利濕健脾尤是其長,其性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是一味清補利濕之品。生薏仁滲濕利水,用于腎炎水腫;炒薏仁健脾止瀉,用于腎炎脾虛、大便不實或溏泄者。 8.茯苓、茯苓皮、豬苓:三者性味甘、淡,性平,同具有利水滲濕功能。茯苓為利水滲濕常用藥,其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其健脾之功,亦是其利濕之結果。茯苓皮為茯苓菌核的外皮,性味同茯苓,其利水消腫優(yōu)于茯苓,而茯苓健脾勝于茯苓皮,豬苓滲利者作用較茯苓強,但無健脾、補脾功能。現(xiàn)代研究認為茯苓、茯苓皮、豬苓均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他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腎

11、小管對水、電解質的重吸收。 9.川桂枝、肉桂:二者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肉桂用樹皮,桂枝用嫩枝,均為辛甘溫熱之品。桂枝走表,溫通經脈,發(fā)汗利水,用于風寒引起的腎炎水腫、尿少者,常與麻黃、浮萍、防風及四苓配伍,加強發(fā)汗解肌利水作用。肉桂溫補腎陽,以腎病陽虛水腫為宜,常與附子同用,以加強溫陽利水功能,但不宜久用。現(xiàn)代研究認為肉桂可以擴張外周血管、降壓,并有抗補體作用。 10.鮮生地、生地黃、熟地黃:地黃一物,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有三種之別:新鮮者稱鮮生地;烘干則叫生地黃,又叫干地黃,簡稱生地;生地黃蒸熟后稱熟地黃,簡稱熟地。鮮生地長于清熱涼血生津,由于條件所限,臨床較少運用;干地黃長于涼血滋陰;熟地

12、則性由涼轉溫,質更粘膩,長于補血滋陰。鮮生地、生地黃甘寒清熱、養(yǎng)陰生津,用于急慢性腎炎肺腎陰虛、虛火內盛而有血尿、咽痛者。熟地黃微溫,以養(yǎng)血補腎益精為主,多用于慢性腎炎腎精虧虛者?,F(xiàn)代研究二者均有滋補作用,而生地還有利尿、止血、免疫抑制、對抗激素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熟地則在抗氧化、延緩衰老、耐缺氧、保護肝腎、降血壓等方面有優(yōu)勢。 11.生大黃、制大黃:大黃苦寒,具清熱瀉火,瀉下活血功能,用于急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結石、腎功能不全表現(xiàn)為濕熱、熱毒、血瘀為主者。大黃因其制法不同,有生、制、酒、炭之分。生大黃清熱瀉火、瀉下力強,以大便干結為宜;酒大黃,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火邪上炎之癥;制

13、大黃瀉下力減弱,活血作用較好,若熱毒深蘊營血、齒鼻衄血者則用制大黃或大黃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12.車前子、車前草:兩者為車前或平車前的成熟種子、全草,性味甘寒,均有利水通淋功能,臨床常用于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尿少不暢者。車前草清熱解毒作用強,尿少灼熱淋痛者多用。現(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均有抗炎、利尿作用,臨床還常用于腎性高血壓患者。2、 常用藥物配伍 1.黃芪、淮山藥:黃芪味甘,性微溫,益氣補肺,利水消腫;山藥性味甘平,補脾胃,益肺腎。兩者相伍,補脾益腎,為腎病治療的常用藥物,用于腎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降血糖、尿糖作用。 2.杜仲、川斷、狗脊:三味均為補腎要藥,性味甘溫,具補肝腎,強筋骨之效,用于

14、腎病以腎虛腰痛為主者,多同時配伍溫補腎陽和滋養(yǎng)腎陰藥?,F(xiàn)代研究認為三者均可提高免疫功能,抗菌止血,杜仲還有利尿作用。 3.巴戟天、肉蓯蓉:巴戟天辛、甘、溫,功能補腎壯陽,強筋骨;肉蓯蓉甘溫,補腎壯陽。二者合用,溫補腎陽,潤而不燥,常用于慢性腎炎、腎衰屬腎陽虛者。但肉蓯蓉有潤腸通便功能,以大便干結為宜。 4.仙茅、仙靈脾:二者均具補腎壯陽、強筋骨作用。仙茅辛、熱,有小毒,還可祛寒濕;仙靈脾辛、甘,溫,具有祛風濕之功。二者只可用于慢性腎炎腎陽不振、命門火衰而致腰酸冷痛、足膝無力、陽痿遺精及伴有陽虛見證的高血壓病,若無虛則不用。因為本草綱目明確其“性熱,補三焦命門之藥也,惟陽弱精寒,稟賦虛怯者宜之。

15、若體壯陽火熾盛者,服之反能動火?!爆F(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能增強免疫功能,抗衰老,并是協(xié)助撤除激素的要藥。 5.蒲公英、紫花地?。壕咔鍩峤舛局?,蒲公英還有清利濕熱的作用,對于濕熱黃疸、淋證有較好的功效;紫花地丁尚有涼血功能。二者合用,常用于急慢性腎炎熱毒偏盛,有咽痛、肌膚瘡瘍濕疹者?,F(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都能抗病原微生物,增加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免疫復合物的清除。其中蒲公英還有利尿作用。 6.苦參、土茯苓:苦參苦寒,清熱燥濕、利水殺蟲,常用于濕熱之癥,是皮膚病常用藥;土茯苓甘淡,具有解毒、除濕之功。二者合用,常用于因皮膚感染而引起的急慢性腎炎,以皮膚搔癢、化膿為主癥,亦用于治療急性尿路感染、小便熱澀

16、刺痛者。然苦參性寒,久服可致腰重,乃苦寒利濕太過傷腎所致。本草匯言云:苦參祛風瀉火,燥濕去蟲之藥也蓋此藥味苦氣腥,陰燥之物,穢惡難服,惟腎氣實而濕火勝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陽不足,乃年高之人,胃氣虛弱,非所宜也?!?7.昆布、海藻:二者均咸寒,有消痰軟堅、利水消腫功效。用于痰濕引起腎炎水腫以頭部腫脹為甚者,多與祛風降氣利水劑同用?,F(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都有提高增強免疫功能、抗凝、降壓的作用,海藻還有止血作用,并能充當血漿代用品,較大劑量海藻有比較明顯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8.薺菜花、白茅根:薺菜花性平,味甘,具清熱利水止血作用;白茅根性寒,味苦,具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常用于腎炎熱甚而以血尿為主者。

17、薺菜花入肝,有降壓作用;白茅根入肺,有清肺止咳功能,故腎性高血壓者選用薺菜花,兼有肺熱者選用白茅根。二者還有利尿、止血、降壓功能。 9.知母、黃柏:知母性寒,味甘、苦,具清熱瀉火、滋陰生津潤燥之功;黃柏苦寒,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二者合用,滋陰降火,用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腎結核之尿頻灼痛、血尿者,也可用于陰虛陽亢頭昏痛、潮紅、盜汗等癥。現(xiàn)代研究認為二者均能抗炎殺菌,對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并且能降血糖。知母還有較強的抗皮質激素作用,對于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病人激素的撤減有很大的幫助。黃柏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10.玄參、麥冬:玄參性寒,味苦、甘、咸,具清熱涼血、解毒滋陰、利咽作用;麥冬性寒,味甘、

18、微苦,具養(yǎng)陰清火、生津之功,二者合用,清熱解毒、滋養(yǎng)肺腎,治療腎炎屬肺腎陰虛者,癥見咽燥紅痛、皮膚瘡瘍等。現(xiàn)代研究證明玄參、麥冬均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 11.荔枝草、白花蛇舌草:荔枝草性寒,味甘、澀,具清熱利水之功;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甘,有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常配合用于治療尿路感染及腎病兼有濕熱、皮膚瘡癤者。現(xiàn)代研究證明二者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12.六月雪、玉米須:兩藥均具有利尿消腫降壓作用,多用于腎炎水腫或尿少、腎性高血壓。六月雪尚有泄?jié)峤∑⒅篂a功能,故用于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玉米須除利尿外,尚有消蛋白尿作用,多與黃芪、菟絲子配伍。 13.益母草、澤蘭、路路通: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而辛

19、,入心肝二經血分,是婦科經產諸證常用之品。本經言其“功專行血”,且有“行血而不傷新血”之特點,故有“益母”之稱。利水消腫是其又一功效。近代用其治療急慢性腎炎,尤其對急性腎炎,利水消腫作用較著。澤蘭微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作用,常用于治療浮腫、腹水,又因其活血之功,故血瘀氣滯而見水腫者尤宜。路路通苦、辛,平,有祛風止痛、利水通經作用,常配伍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三者常配伍用于腎炎水腫、蛋白尿,具有血瘀證候或病延日久者。 14.茅根、蘆根:白茅根甘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蘆根甘寒,有清熱生津止嘔之功。二者常合用于急、慢性腎炎熱在肺胃之證,癥見口渴舌紅

20、、尿少而熱者。白茅根涼血止血力強,血尿者每多用之;蘆根清熱生津力量尤甚,還常與石膏、麥冬、天花粉等配伍用于消渴病證?,F(xiàn)代研究認為蘆根能使血壓短暫下降,并能降低血糖。山萸肉治脫證效勝參芪學習張錫純經驗之心得 Post By:2007-8-26 19:40:46張錫純先生(18601933)是我國近代一位著名中醫(yī)學家,他一生腳踏實地、勤于實踐,救死扶傷,堪為大醫(yī)。先生治學嚴謹,集畢生醫(yī)療實踐之經驗,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內容精湛豐富,在學術上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對臨床具有極高的價值。其中對脫證的治療別出心裁,效果卓著,令人折服。筆者認真研讀,受益匪淺。中醫(yī)學所述脫證,系病情發(fā)展,陰陽氣血嚴重耗損,不相順

21、接,甚而即將離決之時的綜合表現(xiàn),可表現(xiàn)出神識不清、汗出、肢冷、目開口合、手撒尿遺、脈微欲絕等神氣虛脫的嚴重癥候,屬臨床危急重癥。中醫(yī)臨床,自古每每以參附、獨參之屬予以搶救,而張錫純于豐富臨證之余,細心體味,悟出重用山萸肉治脫之法,可謂獨辟蹊徑,頗多成功。張錫純先生對于脫證的認識首先從肝論治。說:“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又肝與膽臟腑相依,膽為少陽,有病主寒熱往來,肝為厥陰,虛極亦為寒熱往來,為有寒熱,故多出汗?!薄耙蛉酥K腑,惟肝主疏泄,人之元氣將脫者,但因肝臟疏泄太過”。基于張錫純先生的這些認識,故在治療脫證時,主張以斂肝補肝為法則。認為“

22、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因得木氣最厚,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痛,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他酸斂之藥,是以本經謂其逐寒濕痹也”,他說:“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薄坝蕹踉嚦龃怂幹芰?,以為一已之創(chuàng)見,及詳觀神農本經山茱萸原主寒熱,其所主之寒熱,即肝經虛極之寒熱往來也,特從前涉獵觀之,忽不加察,且益嘆本經之精當,實非后世本草能及也”。通過山萸肉治療脫證屢屢應用及顯著效果,張錫純先生得出結論,“萸肉救脫之功,較參、術、芪更勝?!薄熬让撝κ队趨④我病保⒄f“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

23、能斂之”、“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為第一”,并慨嘆山萸肉為“救脫之圣藥”,其“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議矣,”可見張氏于臨床脫證治療時對山萸肉的無比厚愛和推崇。張錫純先生的這些結論,不是主觀臆斷,空泛之談,而是來之于“臨床數(shù)十年屢次實踐中”,“因屢次重用之,以挽回人命于傾刻之間也”。觀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其治脫醫(yī)案可謂不勝枚舉。如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霍亂門中曾載治療霍亂暴脫證一病例。“劉氏婦,年近四旬,得霍亂暴脫證”,“病因:受妊五六個月,時為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覺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家人急延張氏診視,“證候:適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

24、大革,殮服已備,著于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愚曰:此系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視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shù)?!薄霸\斷:此證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復流產,則氣血暴脫,故仍可用藥挽救,夫暴脫之證,其所脫者元氣也。凡元氣之上脫必由于肝,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間”,“處方:凈杭萸肉2兩、野臺參1兩、生懷山藥l兩,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雖開就而藥房相隔數(shù)里,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翁玉珍是愚表兄,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

25、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靶Ч簩⑺幮煨旃嘞拢汈庀⑸源?,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了。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惟在喉間,細聽可辨。須臾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自能服藥。俾分三次溫服下,精神頓復,可自動轉”。此例“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證,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可知“山萸肉救脫之功,實遠勝人參”。張錫純用山萸肉治療脫證,不只主張用山萸肉,且其于救脫之時常常重用,每每用至二兩以上。如張錫純先生所言,“得一救脫之圣藥,即山萸肉一味大劑煎服也?!痹谶x藥上注明生用且干凈去核者,“用時務須將核去凈”,因“其核與肉之性相反

26、”,“用藥房酒浸蒸黑用之,其斂肝固氣之力頓減矣,”可見張氏對山萸肉的認識和運用可謂了如指掌,何等精心!綜上,張錫純先生運用山萸肉治療脫證的經驗,皆來自于實踐,切合于實際,豐富和發(fā)展了中醫(yī)在急救方面的學術內容,對后世也有較高的借鑒價值。筆者業(yè)醫(yī)來,特別是近幾年,在基層門診的機會多一些,曾遇幾例危重癥患者在即將出現(xiàn)氣脫證時,師學張錫純重用山萸肉之法,頗有效果。今天,在國家大力提倡繼承國粹”、“振興中醫(yī)”的今天,我們當進一步整理、繼承、發(fā)揚醫(yī)學先賢的寶貴經驗,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力爭使祖國醫(yī)學大放光彩。固澀藥轉帖 Post By:2007-8-21 14:48:48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于治療各

27、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本類藥物大多性味酸澀,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適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久咳虛喘,以及崩漏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證候?;撟C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而收斂固澀屬于治標應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導致滑脫諸證的病機,故臨床上常與補益藥同用,以期標本兼顧。還應根據(jù)具體的證候和病機,有選擇的配伍應用。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分別以補氣方藥或養(yǎng)陰方藥同用;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帶下,應與補脾固腎方藥同用;腎虛遺精,遺尿應配補腎藥;屬肝腎虛的崩漏出血,當配

28、以補肝腎,固沖任的方藥;久嗽不止,應配以補肺益腎、止咳化痰之方藥。凡屬外感邪實者,應當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虛極欲脫之證亦非收斂藥所能湊效,治當求本。一、固澀藥(一) 五味子本經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主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地,入藥生用,蒸用或密炙用。別名:北五味子、遼五味。處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藥用部分;成熟果實。性味:酸、甘、溫。歸經:入肺、心、腎經。功能;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收斂固澀。主治與應用:1用于氣虛津傷所致的體倦汗多,氣短心悸、口干等證,以及氣虛喘咳。如生脈散,以之與人參、麥冬配伍,用于氣津兩傷,汗多體倦,虛喘久咳、短氣痰少,以及氣

29、陰不足,心悸脈虛等證。2既能補益肺腎,又能斂肺氣而止喘咳,故除適用于肺虛喘咳外,還適用于肺腎不足之喘咳。常與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氣丸。3用于體虛自汗、盜汗、遺精、尿頻、久泄不止等滑脫不固的證候,本品有收斂固澀之功。臨床應用時,須分別配伍適當?shù)乃幬?。如治虛汗證,常與柏子仁、牡蠣配用;治療遺精、尿頻,常與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療久瀉不止,常與補骨脂,肉豆寇配用。用量:39克。使用注意:本品酸澀收斂,凡表邪未解,內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初發(fā)均不宜用。參考資料:含五味子素、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維生素C、脂肪油、揮發(fā)油、糖類、樹脂等。北五味子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并使之趨于平衡,故

30、能提高工作效能減輕疲勞。能調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呼吸有興奮作用。又能調節(jié)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以及興奮子宮、降低血壓。五味子乙素四種成分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動物谷丙轉氨酸升高,并對肝細胞有一定保護作用。臨床上常以之作丸,散劑,用于無黃疸型及遷延性慢性肝炎。(二) 金櫻子蜀本草為薔薇科常綠攀緣灌木植物金櫻子的成熟果實。產于廣東、四川、云南、湖北、貴州等地。入藥擦去刺、剝去核,曬干備用。別名:刺梨子、糖罐子、燈籠果、野石榴。處方用名:金櫻子。藥用部分:成熟果實。性味:酸、澀、平。歸經:腎、膀胱、大腸經。功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主治與應用:1本品有固精縮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引起遺精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證,可與芡實同用。也可單用熬膏,持續(xù)服用?;蚺淙胼私z子,桑螵蛸之類。2能固腸止瀉,可用于脾虛久瀉,常與黨參、白術、山藥、茯苓等同用。此外,金櫻子對脾腎不足的白帶證,也可用上述配伍方法,有止帶功效。用量:618克。參考資料:本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但能使腸的分泌減少。故有止瀉作用。據(jù)報導,用10金櫻子濃煎液內服,治療輕度子宮脫垂有一定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