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本欄目內(nèi)容,在學(xué)生用書中以獨立形式分冊裝訂!)讀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回答13題。1圖中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是()a bc d2表示的近地面氣壓帶名稱為()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3表示的近地面風的名稱是()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c盛行西風 d極地東風解析:結(jié)合圖示三圈環(huán)流的高度的差異,處為下沉氣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屬于中高緯環(huán)流,氣流上升,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屬于中緯環(huán)流圈中的近地面風帶,近地面氣流從副熱帶高壓吹向副極地低壓,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風帶。答案:1.b2.c3.c讀地球近地面主要風帶示意圖,

2、回答45題。4表示北半球西風帶的是()a bc d5下圖為三圈環(huán)流的局部圖,圖中甲、乙兩風帶分別對應(yīng)的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甲,乙解析:根據(jù)緯度位置和風向判斷,四個近地面風帶分別是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其中屬于北半球的風帶是,屬于南半球的是。甲、乙兩風帶屬于南半球,分別是信風帶和西風帶。答案:4.b5.b讀0°經(jīng)線的部分大氣環(huán)流剖面示意圖,回答68題。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與相比,氣流控制區(qū)的降水量最少b氣流上升的原因相同c風帶的風向為東南風d氣壓帶與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7圖中y地有“霧都”之稱,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終年受西風的控制

3、,氣候溫暖濕潤,空氣中水汽充足,容易凝結(jié)成霧b近海有寒流流經(jīng),導(dǎo)致沿岸空氣遇冷凝結(jié)成霧c城市污染嚴重,空氣凝結(jié)核豐富,容易導(dǎo)致水汽凝結(jié)成霧d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形成的水汽凝結(jié)核多8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曾用氫氣球攜帶燃燒彈襲擊美國,給美國許多地區(qū)造成森林大火,氫氣球借助的是()a東南信風 b西風c極地東風 d西南季風解析:第6題,處為副熱帶高氣壓帶,處為西風帶,受兩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第7題,倫敦之所以多霧,從自然角度來講主要是由于其終年受濕潤的西風控制,空氣中水汽相當豐富,容易凝結(jié)成霧。第8題,由美國和日本的相對位置可知,日本借助的是西風。答案:6.d7.a8.b讀某月某條

4、經(jīng)線上部分氣壓帶、風帶和氣流的相互關(guān)系示意圖,回答911題。9圖中氣壓帶或風帶的氣流運動方向和性質(zhì)分別為()a下沉干燥 b上升濕潤c由高緯流向低緯干燥 d由低緯流向高緯濕潤10圖示季節(ji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亞洲低壓強盛 b上海盛行西北風c東南信風帶位置偏北 d印度半島高溫多雨11受之間的氣壓帶或風帶影響的地區(qū)不可能有()a東非高原 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 d馬達加斯加島解析:第9題,根據(jù)所在的緯度,判斷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高氣壓帶氣流下沉,空氣干燥。第10題,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南移,應(yīng)該是北半球冬季,該季節(jié)亞洲高壓強盛,上海盛行西北季風,氣壓帶、風帶位置皆偏南,印度半島在東北季風控制下低溫

5、少雨。第11題,之間為東南信風帶,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受東北信風帶的影響。答案:9.a10.b11.c12下圖的上部是全球降水量隨緯度變化的一般情況,下部表示大氣的運動狀況,讀圖回答(1)(4)題。(1)從氣壓帶看,是_帶,是_帶。(2)從近地面風帶看,是_帶,是_帶。(3)氣壓帶、風帶是隨_的移動而移動的,圖示氣壓帶、風帶位置大約在_(北半球節(jié)氣)前后。(4)從世界降水帶看,處屬于_帶,但對大陸_岸而言,因受_風與臺風影響,降水也較豐富。解析:本題前3個小題是考查地球上的氣壓帶、風帶,應(yīng)該用所學(xué)的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作為解題的基本圖形。當我們把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擺放的位置稍做調(diào)整(如下圖)

6、,思路就會豁然開朗。比較兩圖發(fā)現(xiàn),考題的圖形除把圓形(球形)的地面“拉直”成水平的地面外,其他與教材的圖形完全一樣,這樣就能輕輕松松解出前3個小題。第(4)題,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降水稀少,則降水帶為副熱帶少雨帶;但是在中緯大陸東岸,由于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季風環(huán)流替代了三圈環(huán)流,則來自海洋的夏季風、臺風帶來較豐沛的降水。答案:(1)副極地低氣壓副熱帶高氣壓(2)東南信風中緯西風(3)太陽直射點冬至(4)副熱帶少雨東夏季13讀下圖,回答問題。(1)該圖表示北半球_季時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的理由是_。(2)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_,原因是_。(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為什么c氣流與

7、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氣流相對上升的地區(qū)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氣流相對下沉的地區(qū)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解析:第(1)題,從圖示看,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氣壓帶已越過赤道至南半球??梢耘袛啻藭r為北半球冬季。第(2)題,從a、b兩地的氣流狀況來看,b地從高緯流向低緯,水汽不易凝結(jié),a地從低緯流向高緯,水汽因降溫而容易凝結(jié)。所以,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豐富。第(3)題,c氣流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至緯度60°附近時與來自極地的寒冷氣流相遇,因暖輕而爬升。第(4)題,從圖示看,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qū)主要有赤道地區(qū)和南北緯

8、60°附近地區(qū),氣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兩地多陰雨天氣。盛行下沉氣流的地區(qū)主要是極地和南北緯30°附近地區(qū),兩地氣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答案:(1)冬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南移(2)豐富a地(西風帶)氣流由低緯流向高緯,運動中空氣冷卻,有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降水的產(chǎn)生;而b地(信風帶)氣流由高緯流向低緯,氣溫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和降水(3)副熱帶高氣壓帶。c氣流較暖輕,遇到來自高緯度的冷而重的d氣流,被迫抬升。(4)南北緯60°赤道地區(qū)低多陰雨天氣南北緯30°極地高多晴朗天氣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