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_第1頁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_第2頁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_第3頁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_第4頁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T0501 2005 水泥取樣方法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 本方法規(guī)定了水泥取樣的工具、部位、數(shù)量及步驟等。 本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 鹽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種水泥。引用標準:GB 175-1999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 1344 1999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GB 129581999復合硅酸鹽水泥GB 136931992道路硅酸鹽水泥2 儀器設備袋裝水泥取樣器。散裝水泥取樣器。3 取樣步驟3.1 取樣數(shù)量應符合各相應水

2、泥標準的規(guī)定。3.2 分割樣3.2.1 袋裝水泥:毎 1/10 編號從一袋中取至少 6kg。3.2.2 散裝水泥:每 1/10編號在 5min 內(nèi)取至少 6kg。3.3 袋裝水泥取樣器:隨機選擇 20 個以上不同的部位,將取樣管 插入水泥適當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氣孔,小心抽出取樣管。將所取樣 品放入潔凈、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3.4 散裝水泥取樣器:通過轉動取樣內(nèi)管控制開關,在適當位置插入水泥定深度,關閉后小心抽出。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干燥、不 易受污染的容器中。4 樣品制備4.1 樣品縮分樣品縮分可采用二分器, 一次或多次將樣品縮分到標準要求的規(guī)4.2 試驗樣及封存樣將每一編號所取水泥混合

3、樣通過 0.9mm 方孔篩,均分為試驗樣 和封存樣。4.3 分割樣每一編號所取10個分割樣應分別通過0.9mm方孔篩,不得混雜。5 樣品的包裝與貯存5.1 樣品取得后應存放在密封的金屬容器中, 加封條。容器應潔凈、 干燥、防潮、密閉、不易破損、不與水泥發(fā)生反應。5.2 封存樣應密封保管 3 個月。試驗樣與分割樣亦應妥善保管。5.3 在交貨與驗收時,水泥廠和用戶共同取實物試樣,封存樣由買 賣雙方共同簽封。 以抽取實物試樣的檢驗結果為驗收依據(jù)時, 水泥廠 封存樣保存期為40d;以同編號水泥的檢驗報告為驗收依據(jù)時,水泥 廠封存樣保存期為 3 個月。5.4 存放樣品的容器應至少在一處加蓋清晰、不易擦掉

4、的標有編 號、取樣時間、地點、人員的密封印,如只在一處標志應在器壁上。5.5 封存樣應貯存于干燥、通風的環(huán)境中。6 取樣單樣品取得后,均應由負責取樣操作人員填寫取樣單 .T0504 2005 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 (勃氏法 )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 本方法規(guī)定采用勃氏法進行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本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 鹽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粉狀物料。2 儀器設備透氣儀:由透氣圓筒、壓力計、抽氣裝置等三部分組成。透氣圓筒:內(nèi)徑為12.70 o+O.O5mm,由不銹鋼制成。圓筒內(nèi)表面 的粗糙度

5、Ra=1.6O m,圓筒的上口邊應應與圓筒主軸垂直,圓筒下 部錐度應與壓力計上玻璃磨口錐度一致, 兩者應嚴密連接。 在圓筒內(nèi) 壁,距離圓筒上口邊55m± 1Omm處有一突出的寬度為O.5mm1mm 的邊緣,以放置金屬穿孔板。穿孔板:由不銹鋼或其它不受腐蝕的金屬制成,厚度為1.OO-O.immo 在其面上,等距離地打有35個直徑1mm的小孔,穿孔板應與圓筒內(nèi)壁密 合。穿孔板兩平面應平行。搗器:用不銹鋼制成,插入圓筒時,其間隙不大于O.lmm搗器的 底面應與主軸垂直,側面有一個扁平槽,寬度3.Omn±O.3mni搗器的頂 部有一個支持環(huán),當搗器放入圓筒時,支持環(huán)與圓筒上口邊接觸

6、,這時搗 器底面與穿孔圓板之間的距離為15.Omn±O.5mn。壓力計:U形壓力計由外徑為9mm的具有標準厚度的玻璃管制成。 壓力計一個臂的頂端有一錐形磨口與透氣圓筒緊密連接,在連接透氣圓筒 的壓力計臂上刻有環(huán)形線。從壓力計底部往上28Omm3OOmn處有一個出 口管,管上裝有一個閥門,連接抽氣裝置。抽氣裝置:用小型電磁泵,也可用抽氣球。濾紙:采用中速定量濾紙。天平:感量為img。秒表:分度值為O.5s其他:烘干箱、干燥箱和毛刷等。3 材料壓力計液體壓力計液體采用帶有顏色的蒸餾水?;静牧?基本材料采用中國水泥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制備的標準試樣。4 儀器校準4.1 漏氣檢查將透氣圓簡上口

7、用橡皮塞塞緊, 接到壓力計上。 用抽氣裝置從壓 力計臂中抽出部分氣體,然后關閉閥門,觀察是否漏氣。如發(fā)現(xiàn)漏 氣,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4.2 試料層體枳的測定4.2.1 水銀排代法:將兩片濾紙沿圓筒壁放入透氣圓筒內(nèi),用一 個直徑略比透氣圓筒小的細長棒往下按, 直到濾紙平整放在金屬的穿 孔板上。然后裝滿水銀,用一小塊薄玻璃板輕壓水銀表面,使水銀面 與圓筒口平齊,并須保證在玻璃板和水銀表面之間沒有氣泡或空洞存 在。從圓筒中倒出水銀,稱量,精確至0.05g。重復幾次測定,到數(shù)值基本不變?yōu)橹?。然后從圓筒中取出一片濾紙,試用約3.3g的水泥,注按照本方法 5.3款的要求壓實水泥層 注。再在圓筒上部空間注入

8、水銀, 同上述方法除去氣泡、壓平、倒出水銀稱量,重復幾次,直到水銀稱 量值相差小于0.05g為止。4.2.2圓筒內(nèi)試料層體積V按式(T0504-1)計算,精確到5X10-9m3:-6V = 10 ° X(P1 P2)/ P 水銀(T0504-1)式中:V試料層體積(m3);P1 未裝水泥時,充滿圓筒的水銀質(zhì)量 (g);P2裝水泥后,充滿圓簡的水銀質(zhì)量(g);P水銀試驗溫度下水銀的密度(g/cm3),見表T0504-1表T0504-1在不同溫度下水銀密度、空氣粘度n和,n室溫(C)水銀密度(g/cm3)空氣粘度n (Pa s)813.580.00017490.013221013.570

9、.00017590.013261213.570.00017680.013301413.560.00017780.013331613.560.00017880.013371813.550.00017980.013412013.550.00018080.013452213.540.00018180.013482413.540.00018280.013522613.530.00018370.013552813.530.00018470.013593013.520.00018570.013633213.520.00018670.013663413.510.00018760.013704.2.3試料層體

10、積的測定,至少應進行兩次。每次應單獨壓實, 若兩次數(shù)值相差不超過5旳0-9口3,則取兩者的平均值,精確至10-10m3, 并記錄測定過程中圓筒附近的溫度。每隔一季度至半年應重新校正試 料層體積。5試驗步驟5.1試樣準備5.1.1將110C±5C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到室溫的標準試樣, 倒人100mL的密閉瓶內(nèi),用力搖動2min,將結塊成團的試樣振碎, 使試樣松散。靜置2min后,打開瓶蓋,輕輕攪拌,使在松散過程中 落到表面的細粉,分布到整個試樣中。5.1.2水泥試樣,應先通過0.9mm方孔篩,再在110C±TC下烘 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5.2確定試樣量校正試驗用的標

11、準試樣量和被測定水泥的質(zhì)量,應達到在制備的試料層中的空隙率為0.500 ±.005(50.0%±).5%),計算式為:(T0504-2)W = p V(1 £ )式中:W需要的試樣量(kg),精確至1mg;試樣密度(kg/m3);按本方法4.2測定的試料層體積(m3);注試料層空隙率。注:孔隙率是指試料層中孔的體積與試料層總的體積之比,一般水泥采用0.500 ±.005(50.0%±).5%)。如有些粉料按式 (T0504-2)算出的試樣量在圓筒的有效體積中容納不下或經(jīng)搗實后未能充滿圓筒的有效體積,則允許適當?shù)馗淖兛紫堵省?.3試料層制備將穿孔

12、板放入透氣圓筒的突緣上,用一根直徑比圓筒略小的細棒 把一片濾紙注送到穿孔板上,邊緣壓緊。稱取按本方法5.2確定的水泥量,精確到0.001g,倒人圓筒。輕敲圓筒的邊,使水泥層表面平坦。再放人一片濾紙,用搗器均勻搗實試 料直至搗器的支持環(huán)緊緊接觸圓筒頂邊并旋轉兩周,慢慢取出搗器。注:穿孔板上的濾紙,應是與圓筒內(nèi)徑相同、邊緣光滑的原片。穿孔板上濾紙片如比圓筒內(nèi)徑小時,會有部分試樣粘于圓筒內(nèi)壁高出圓板上部;當濾紙直徑大于圓筒內(nèi)徑時會引起濾紙片皺起使結果不準。每次測定需用新的濾紙片。5.4透氣試驗5.4.1把裝有試料層的透氣圓筒連接到壓力計上,要保證緊密連 接不致漏氣注,并不振動所制備的試料層。注:為避

13、免漏氣,可先在圓筒下錐面涂一薄層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壓力計頂端錐形磨口處,旋轉兩周。5.4.2打開微型電磁泵慢慢從壓力計一臂中抽出空氣,直到壓力 計內(nèi)液面上升到擴大部下端時關閉閥門。當壓力計內(nèi)液體的彎月液面 下降到第一個刻度線時開始計時,當液體的彎月面下降到第二條刻度 線時停止計時,記錄液面從第一條刻度線下降到第二條刻度線所需的 時間,以秒表(s)記錄,并記下試驗吋的溫度C)。6試驗結果6.1當被測物料的密度、試料層中空隙率與標準試樣相同,試驗時 溫差不大于時,可按式(T0504-3)計算:Ss#Sc =(T0504-3)vT s如試驗時溫差大于 七C時,則按式(T0504-4)計算:SsT

14、T 尺Sc =(T0504-4)式中:Sc被測試樣的比表面積(m2/kg);Ss標準試樣的比表面積(m2/kg);T被測試樣試驗時,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的時間(s);Ts標準試樣試驗時,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的時間(s);n 被測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 s);n s 標準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 s)。6.2當被測試樣的試料層中空隙率與標準試樣試料中空隙率不同,試驗時溫差不大于 出C時,可按式(T0504-5)計算:SsJ(1汨 S =>fTS(1 - £ s V8 s如試驗時溫差 出C時,則按式(T0504-6)計算:Ss T(仁涌.:s(T0504-5)Sc =

15、斤S(14厲廠(T0504-6)27,Ts(1 - £ d I ; : p '、式中:P 被測試樣的密度(kg/m3);Ps標準試樣的密度(kg/m3)。6.4比表面積值的單位為 m2/kg,精確至1 m2/kg。6.5水泥比表面積應由兩次透氣試驗結果的平均值確定,精確至 1式中:£被測試樣試料層中的空隙率;標準試樣試料中的空隙率6.3當被測試樣的密度和空隙率均與標準試樣不同,試驗時溫差不 大于±3C時,可按式(T0504-7)計算:(T0504-7)_Ss斤(1-涌 £ PsSc =斤(1-騷頁P如試驗時溫差大于時,則按式(T0504-8)計算

16、:(T0504-8)Ss T(1-£j ;3 Ps, sSc =m2/kg。如兩次試驗結果相差2%以上時,應重新試驗。7 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原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和產(chǎn)地;試驗日期及時間;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及編號;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水泥試樣的比表面積;執(zhí)行標準;要說明的其它內(nèi)容。T05052005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 、凝結時間 、安定性檢驗方法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本方法規(guī)定了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 凝結時間和體積安定性的測 試方法。本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 鹽水泥及指定采用本

17、方法的其它品種水泥。引用標準:JC/T 727 1996 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凈漿標準稠度與凝結時間測定儀JC/T 7291996 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水泥凈漿攪拌機GB/T 13462001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 凝結時間、 安定性檢 驗方法2 儀器設備水泥凈漿攪拌機。標準法維卡儀。代用法維卡儀。沸煮箱。雷氏夾膨脹儀。量水器:分度值為0.1mL,精度1%。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濕氣養(yǎng)護箱:應能使溫度控制在20C±C,相對濕度大于90%。 雷氏夾膨脹值測定儀:標尺最小刻度 0.5mm。秒表:分度值1s。3 試樣及用水3.1 水泥試樣應允分拌勻,通過 0.9mm 方孔篩并記錄篩余

18、物情況, 但要防止過篩時混進其它水泥。3.2 1 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如又不爭議時可用蒸餾水4 實驗室溫度、相對濕度4.1實驗室的溫度為20C翌C,相對濕度大于50%。4.2 水泥試樣、拌合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實驗室內(nèi)溫度一致。5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 (標準法 )5.1 試驗時必須做到 維卡儀的金屬棒能夠自由滑動。 調(diào)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 水泥凈漿攪拌機運行正常。5.2 水泥凈漿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 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布擦過, 將拌合 水倒入攪拌鍋中,然后 510s 內(nèi)小心將稱好的 500g 水泥加人水中, 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

19、至攪拌 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 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 120s停機。5.3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歩驟5.3.1 拌合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放在玻璃板 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的凈漿。5.3.2 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到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 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 試桿 30s 時記錄試桿到底板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5.3.3 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 1.5min 內(nèi)完成。 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 底板

20、6mm± 1mm 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 其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 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計。5.3.4 當試桿距玻璃板小于 5mm 時,應適當減水,重復水泥漿的 拌制和上述過程; 若距離大于 7mm 時,則應適當加水, 并重復水泥 漿的拌制和上述過程。6 凝結時間測定6.1 測定前準備工作:調(diào)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使 指針對準零點。6.2 試件的制備: 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按 5.2制成標準稠度凈漿 (記錄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 )一次裝滿試模, 振動數(shù)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6.3 初凝時間測定6.3.1 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

21、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 用“ mi n”計。6.3.2 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至加水后 30min 時進行第一次測 定。測定時,從濕氣養(yǎng)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 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 入水泥凈漿中。觀察試針停止沉入或釋放試針 30s時指針的讀數(shù)。6.3.3 臨近初凝時,每隔 5min 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 4mm±1mm 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6.3.4 達到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 為達到初凝狀態(tài)。6.4 終凝時間測定6.4.1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 間,用

22、“ min”計。6.4.2 為了準確觀察試件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huán)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 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 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繼續(xù)養(yǎng)護。6.4.3 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 15min 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件0.5min 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件上留下痕跡時, 為水泥達到終 凝狀態(tài)。6.4.4 達到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 為達到終凝狀態(tài),6.5 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 徐徐下降,以防止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 程中試

23、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nèi)壁 10mm。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 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yǎng)護箱 內(nèi),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振動。注:使用能得出與標準中規(guī)定方法結果的自動測試儀器時,不必翻轉試件。7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 (代用法 )7.1 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可用調(diào)整水量法和不變水量法兩種方 法中的任一種,如發(fā)生爭議時,以調(diào)整水量法為準。采用調(diào)整水量法 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時, 拌合水量應按經(jīng)驗確定加水量; 采用不變水 量法測定時,拌合水量為142.5mL,水量精確到0.5mL。7.2 試驗前須檢查項目:儀器金屬棒應能自由滑動;試錐降至錐模 頂面位置時,指針應對準標尺零點;

24、攪拌機運轉應正常等。7.3 水泥凈漿拌制同 5.2。7.4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7.4.1 拌合結束后。 立即將拌好的凈漿裝入錐模內(nèi), 用小刀插搗, 振動數(shù)次后,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迅速放到試錐下面固定位置上。將試錐降至凈漿表面處,擰緊螺絲 1s2s后,突然放松,讓試錐垂直 自由沉入凈漿中,到試錐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錐30s時記錄試錐下沉深 度。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nèi)完成。7.4.2 用調(diào)整水量法測定時,以試錐下沉深度28mm±2mm 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計。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須另稱試樣,調(diào)整水 量,重新試驗,直

25、至達到 28mm± 2mm 時為止。743用不變水量法測定時,根據(jù)測得的試錐下沉深度S(mm),按式(T0505-1)(或儀器上對應標尺)計算得到標準稠度用水量 P(%):P =33.40.185S(T0505-1)當試錐下沉深度小于13mm時,應改用調(diào)整水量法測定。8 安定性測定 (標準法 )8.1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樣需要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質(zhì)量約75g80g的玻 璃板兩塊。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 層油。8.2 雷氏夾試件的制備方法 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 井立刻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裝滿雷氏夾。 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

26、氏夾, 另一 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shù)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 接著立刻將雷氏夾移至濕氣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 24h±2h。8.3 沸煮8.3.1 調(diào)整好沸煮箱內(nèi)的水位,使之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沒過 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 同時保證在 30min±5min 內(nèi)水能沸騰。8.3.2 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 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 A, 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水中算板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 不交叉,然后在 30min±5min 內(nèi)加熱水至沸騰,并恒沸 3h±5min 。8.4 結果判別沸煮結束后, 即放掉箱中的熱水, 打開箱蓋,

27、待箱體冷卻至室溫, 取出試件進行判別。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 C,精確至0.5mm,當兩個試件煮 后增加距離(C- 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 格;當兩個試件的(8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 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9 安定性測定(代用法)9.1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樣品需準備兩塊約100mmX100mm的玻璃板。凡與水泥凈漿 接觸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層隔離劑。9.2 試餅的成型方法將制好的凈漿取出一部分分成兩等份, 使之呈球形, 放在預先準 備好的玻璃板上, 輕輕振動玻璃板并用濕布擦凈的小刀由邊緣向中央 抹動,做成直

28、徑70mm80mm、中心厚約10mm、邊緣漸薄、表面光 滑的試餅,接著將試餅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 24h±2h。9.3 沸煮9.3.1 調(diào)整好沸煮箱內(nèi)的水位,使之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沒過 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 同時保證水在 30min±5min 內(nèi)能沸騰。9.3.2 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檢查試餅是否完整 (如已開裂、翹 曲,要檢查原因,確定無外因時,該試餅已屬不合格品,不必沸煮 ), 在試餅無缺陷的情況下將試餅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箅板上,然后在 30min±5min 內(nèi)加熱至水沸騰,并恒沸 3h±5min 。9.4 結果判別沸煮結束后, 即放掉箱中

29、的熱水, 打開箱蓋, 待箱體冷卻至室溫, 取出試件進行判別。 目測試餅末發(fā)現(xiàn)裂縫, 用鋼直尺檢查也沒有彎曲 (使鋼直尺和試餅底部緊靠,以兩者間不透光為不彎曲 )的試餅為安定 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當兩個試餅判別結果有矛盾時,該水泥的安 定性為不合格。10 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要求檢測的項目名稱;試樣編號試驗日期及時間;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及編號;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 執(zhí)行標準;使用檢測方法;水泥試樣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 要說明的其它內(nèi)容。T 0506 2005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 (ISO 法)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本方法規(guī)定水泥膠砂強度檢驗基準方法的儀器、 材料

30、、膠砂組成、 試驗條件、操作步驟和結果計算。其抗壓強度結果與 ISO 679:1989 結果等同。本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 復合硅酸鹽水泥、 道路硅酸鹽水泥以及石灰石硅 酸鹽水泥的抗折與抗壓強度檢驗。 采用其它水泥時必須研究本方法的 適用性。2 儀器設備膠砂攪拌機 膠砂攪拌機屬行星式,其攪拌葉片和攪拌鍋作相反方向的轉動。葉片和鍋由耐磨的金屬材料制成, 葉片與鍋底、 鍋壁之間的間隙為葉 片與鍋壁最近的距離。制造質(zhì)量應符合 JC/T6811997的規(guī)定。振實臺振實臺應符合JC/T6821997的規(guī)定。由裝有兩個對稱偏心輪的 電動機產(chǎn)生振動,使用時

31、固定于混凝上基座上?;{釣400mm,混凝土的體積約0.25m3,重約600kg。為防止外部振動影響振實效果, 可在整個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層厚約 5mm 天然橡膠彈性襯墊。將儀器用地腳螺絲固定在基座上, 安裝后設備成水平狀態(tài), 儀器 底座與基座之問要鋪一層砂漿以確保它們完全接觸。代用振動臺使用該設備最終得到的28d抗壓強度與按ISO 679規(guī)定方法得到的強度之差在 5%內(nèi)為合格。使用代用振動臺,其頻率為2800 次/min3000次/min,振動臺為全波振幅 0.75mn±0.02mm,代用膠砂振 動臺應符合JC/T7231996的規(guī)定和 GB/T17671 1999中第11章的 要

32、求。試模及下料漏斗 試模為可裝卸的三聯(lián)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部分組成,制 造質(zhì)量應符合 JC/T 7261997水泥膠砂試模的規(guī)定??赏瑫r成型 三條截面為40mm>40mmX160mm的棱形試件。 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兩部分組成。漏斗用厚為 0.5mm的白 鐵皮制作,下料口寬度一般為 4mm5mm。模套高度為20mm,用金 屬材料制作。套模壁與模型內(nèi)壁應重疊,超出內(nèi)壁不應大于 1mm。抗折試驗機和抗折夾具抗折試驗機應符合 JC/T7241982(1996)中的要求,一般采用雙 桿式,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它試驗機。 加荷與支撐圓柱必須用 硬質(zhì)鋼材制造。 通過三根圓柱軸的三個豎向平面應

33、該平行, 并在試驗 時繼續(xù)保待平行和等距離垂直試件的方向, 其中一根支撐圓柱能輕微 地傾斜使圓柱與試件完全接觸,以便荷載沿試件寬度方向均勻分布, 同時不產(chǎn)生任何扭轉應力。抗折夾具應符合JC/T7241996中的要求??拐蹚姸纫部捎每箟簭姸仍囼灆C (見本方法 2.6)來測定,此時應 使用符合上述規(guī)定的夾具??箟涸囼灆C和抗壓夾具抗壓試驗機的噸位以 200kN300kN 為宜??箟涸囼灆C,在較 大的 4/5 量程范圍內(nèi)使用時,記錄的荷載應有 ±1%的精度,并具有按 2400N/G200N/S速率的加荷能力,應具有一個能指示試件破壞時荷載 的指示器。壓力機的活塞豎向軸應與壓力機的豎向軸重合,

34、 而且活塞作用的 合力要通過試件中心。 壓力機的下壓板表面應與該機的軸線垂直并在 加荷過程中一直保持不變。當試驗機沒有球座,或球座已不靈活或直徑大于120mm時,應采用抗壓夾具,由硬質(zhì)鋼材制成,受壓面積為 40mm 乂10mm,并應 符合 JC/T 683 1 997 的規(guī)定。天平:感量為1g。3 材料3.1 水泥試樣從取樣到試驗要保持 24h 以上時,應將其儲存在基本 裝滿和氣密的容器中,這個容器不能和水泥反應。3.2 ISO 標準砂。各國生產(chǎn)的 ISO 標準砂都可以用來按本方法測定 水泥強度。中國 ISO 標準砂符合 ISO679 中 5.1.3 要求,其質(zhì)量控制 按 GB/T 17671

35、1999的 11 章進行。3.3 試驗用水為飲用水。仲裁試驗時用蒸餾水。4 溫度與相對濕度4.1試件成型試驗室應保恃實驗室溫度為 20i2C (包括強度實驗 室 ),相對濕度大于 50%。水泥試樣、 ISO 砂、拌合水及試模等的溫 度應與室溫相同。4.2養(yǎng)護箱或霧室溫度20C ± C,相對濕度大于90%,養(yǎng)護水的溫 度 20C±C。4.3 試件成型實驗室的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在工作期間每天應至 少記錄次。養(yǎng)護箱或霧室溫度和相對濕度至少每 4h 記一次, 5 試件成型5.1 成型前將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涂黃油,緊 密裝配,防止漏漿,內(nèi)壁均勻地刷一薄層機油。5.2

36、水泥與ISO砂的質(zhì)量比為1:3、水灰比0.5。5.3 每成型三條試件需稱量的材料及用量為:水泥450g±2g;IS0砂 1350g±5g;水 225m±1mL。5.4 將水加入鍋中,在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并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 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 時均勻將砂子加入。砂子分級裝吋,應從最粗粒級開始,依次加入, 在高速攪拌 30s。5.5 用振實臺成型時,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適當?shù)?勺子直接從攪拌鍋中將膠砂分為兩層裝入試模, 裝第一層時, 每個槽 里約放 300g 砂漿,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

37、 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 60 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 播平,再振實 60 次。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試模,并用刮尺以 90o的角度架在試模頂?shù)囊欢?,沿試模長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 向另一端移動, 一次將超出試模的膠砂刮去。 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 平的情況下將試件表面抹平。5.6 當用代用振動臺成型時,在攪拌膠砂的同時將試模及下料漏斗 卡緊在振動臺臺面中心。將攪拌好的全部膠砂均勻地裝于下料漏斗 中,開動振動臺 120s±5s 停車。振動完畢, 取下試模, 用刮平尺按 5.5 方法刮去多余膠砂并抹平試件。5.7 在試模上作標記或加字條標明試件的編號和試件相對于振實 臺的

38、位置。兩個齡期以上的試件, 編號時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件 分在兩個以上的齡期內(nèi)。5.8 試驗前或更換水泥品種時,須將攪拌鍋、葉片和下料漏斗等抹 擦干凈。6 養(yǎng)護6.1 編號后,將試模放入養(yǎng)護箱養(yǎng)護,養(yǎng)護箱內(nèi)箅板必須水平。水 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上。對于 24h 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 20min 內(nèi)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h24h內(nèi)脫模。脫模時 要非常小心,應防止試件損傷。硬化較慢的水泥允許延期脫模,但須 記錄脫模時間。6.2 試件脫模后即放入水槽中養(yǎng)護,試件之間間隙和試件上表面的 水深不得小于5mm。每個養(yǎng)護池中只能養(yǎng)護同類水泥試件,并應隨 時加水,保持恒定水位,不允許養(yǎng)護

39、期間全部換水。6.3 除 24h 齡期或延遲 48h 脫模的試件外,任何到齡期的試件應在 試驗(破型)前 15min 從水中取出。抹去試件表面沉淀物,并用濕布覆7強度試驗7.1各齡期(試件齡期從水泥加水攪拌開始算起)的試件應在下列時 間內(nèi)進行強度試驗:齡期試驗時間24h24h±l5m in;48h48h±30min;72h72h±45min;7d7d±2h;23d28d±3h。7.2抗折強度試驗7.2.1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7.2.2采用杠桿式抗折試驗機試驗時,試件放入前,應使杠桿成 水平狀態(tài),將試件成型側面朝上放入抗折試驗機內(nèi)。試件放入

40、后調(diào)整 夾具,使杠桿在試件折斷時盡可能地接近水平位置。7.2.3抗折試驗加荷速度為50 N/s ±ON/s,直至折斷,并保持兩 個半截棱柱試件處于潮濕狀態(tài)直至抗壓試驗。7.2.4抗折強度按式(T0506-1)計算:1.5Ff _Rf =3(T0506-1)b3式中:Rf抗折強度(MPa);Ff 破壞荷載(N);L支撐圓柱中心距(mm);b試件斷面正方形的邊長,為 40mm??拐蹚姸扔嬎憔_到0.1MPa。7.2.5抗折強度結果取三個試件平均值,精確至0.1MPa。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過平均值 ±0%的;應剔除后再平均,以平均值作為抗 折強度試驗結果。7.3抗壓強度試驗7.3.

41、1抗折試驗后的斷塊應立"即進行抗壓試驗。抗壓試驗須用抗壓夾具進行,試件受壓面為試件成型時的兩個側面,面積為40mm X40mm。試驗前應清除試件受壓面與加壓板間的砂?;螂s物。試件的 底面靠緊夾具定位銷,斷塊試件應對準抗壓夾具中心, 并使夾具對準 壓力機壓板中心,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中心差應在±).5mm內(nèi),棱柱體露在壓板外的分約為10mm。7.3.2壓力機速度應控制在2400N/S ±00N/s速率范圍內(nèi),在接近 破壞時更應嚴格掌握。7.3.3抗壓強度按式(T0506-2)計算:Rc=FcA(T0506-2)式中:Rc抗壓強度(MPa);Fc破壞荷載(N);

42、A受壓面積,40mm>40mm二 1600mm??箟簭姸扔嬎阒稻_到0.1MPa。7.3.4抗壓強度結果為一組6個斷塊試件抗壓強度的算術平均值: 精確至0.1MPa,如果6個強度值中有一個值超過平均值 ±10%的,應剔 除后以剩下的5個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如果5個值中再有 超過平均值±0%的,則此組試件無效。8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要求檢測的項目名稱;原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和產(chǎn)地;試驗日期及時間;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及編號;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執(zhí)行標準;不同齡期對應的水泥試樣的抗折強度、抗壓強度,報告中應包括所有單個強度結果(包括舍去的試驗結果)和計算出的平

43、均值;要說明的其它內(nèi)容T0522 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試驗方法(坍落度儀法 )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本方法規(guī)定了采用坍落度儀測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方法 和步驟。本方法適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 的水泥混凝上的坍落度測定。2 儀器設備坍落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儀中有關技術要求。坍落 筒為鐵板制成的截頭圓錐筒,厚度不小于1.5mm,內(nèi)側平滑,沒有鉚 釘頭之類的突出物, 在筒上方約 2/3 高度處有兩個把手, 近下端兩側 焊有兩個踏腳板,保證坍落筒可以穩(wěn)定操作。搗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儀(JG3021)中有關技術要求, 為直徑16mm,長約6

44、00mm并具有半球形端頭的鋼質(zhì)圓棒。其它:小鏟、木尺、小鋼尺、鏝刀和鋼平板等。3 試驗步驟3.1 試驗前將坍落筒內(nèi)外洗凈, 放在經(jīng)水潤濕過的平板上 (平板吸水 時應墊以塑料布 ),踏緊踏腳板。3.2 將代表樣分三層裝入簡內(nèi), 每層裝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 1/3,用 搗棒在每一層的橫截面上均勻插搗 25次。插搗在全部面積上進行, 沿螺旋線由邊緣至中心,插搗底層時插至底部,插搗其它兩層時,應插透本層并插入下層約 20mm30mm,插搗須垂直壓下(邊緣部分 除外),不得沖擊。在插搗頂層時,裝入的混凝土應髙出坍落筒口, 隨插搗過程隨時添加拌合物。 當頂層插搗完畢后, 將搗棒用鋸和滾的 動作,清除掉多余的

45、混凝土,用鏝刀抹平筒口,刮凈筒底周圍的拌合 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 5s10s 內(nèi)完成,并使混凝 土不受橫向及扭力作用。從開始裝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個過程應在 150s內(nèi)完成。3.3 將坍落筒放在錐體混凝土試樣一旁,筒頂平放木尺,用小鋼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試樣頂面最高點的垂直距離, 即為該混凝土拌合物的 坍落度,精確至 1mm。3.4 當混凝土試件的一側發(fā)生崩坍或一邊剪切破壞,則應重新取樣 另測。如果第二次仍發(fā)生上述情況,則表示該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應 記錄。3.5 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 220mm 時,用鋼尺測量混凝土 擴展后最終的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 在這兩個直徑之差小于 50

46、mm 的 條件下,用其算術平均值作為坍落擴展度值;否則,此次試驗無效。3.6 坍落度試驗的同時,可用目測方法評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下列性 質(zhì),并予記錄。3.6.1 棍度:按插搗混凝土拌合物時難易程度評定。 分“上”、“中”、 “下”三級?!吧?”:表示插搗容易;“中”:表示插搗時稍有石子阻滯的感覺; “下”:表示很難插搗。3.6.2 含砂情況:按拌合物外觀含砂多少而評定,分 “多”、“中”、 “少”三級?!岸唷保罕硎居苗N刀抹拌和物表面時,一兩次即可使拌合物表面平 整無蜂窩;“中”:表示抹五,六次才可使表面平整無蜂窩; “少”:表示抹面困難,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現(xiàn)象。3.6.3 粘聚性:觀測

47、拌合物各組分相互粘聚情況。評定方法是用 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側面輕打, 如錐體在輕打后逐漸下沉, 表 示粘聚性良好;如錐體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發(fā)生石子離析現(xiàn)象,即 表示粘聚性不好。3.6.4 保水性:指水分從拌合物中析出情況,分 “多量”、 “少量 ”、 “無”三級評定。“多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較多水分從底部析出;“少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從底部析出;“無”:表示提起坍落簡后,沒有水分從底部析出。4 試驗結果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擴展度值以毫米 (mm)為單位,測量 精確至1mm,結果修約至最接近的 5mm。5 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要求檢測的項目名稱、執(zhí)行標

48、準;原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和產(chǎn)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日期及時間;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及編號;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攪拌方式;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坍落擴展度值 );要說明的其它內(nèi)容,如棍度、含砂情況、粘聚性和保水性。T 0553 2005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方法1 目的、適用范圍和引用標準本方法規(guī)定了測定水泥混凝土抗壓極限強度的方法和步驟。 本方 法可用于確定水泥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作為評定水泥混凝土品質(zhì)的主 要指標。本方法適于各類水泥混凝土立方體試件的極限抗壓強度試驗。2 儀器設備壓力機或萬能試驗機。球座。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等于 C60 時,試驗機上、下壓板之間應 各墊一鋼墊板,平面尺寸應

49、不小于試件的承壓面,其厚度至少為 25mm。鋼墊板應機械加工,其平面度允許偏差 ±).04 mm;表面硬度 大于等于55HRC;硬化層厚度約5mm。試件周圍應設置防崩裂網(wǎng)罩。3 試件制備和養(yǎng)護31試件制備和養(yǎng)護應符合T0551中相關規(guī)定。3.2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尺寸符合 T 0551中表T0551-1規(guī)定。3.3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符合 T 0551中表T0551-1規(guī)定。3.4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應同齡期者為一組,每組為3個同條件制作和養(yǎng)護的混凝土試塊。4試驗步驟4.1至試驗齡期時,自養(yǎng)護室取出試件,應盡快試驗,避免其濕度 變化。4.2取出試件,檢查其尺寸及形狀,相對兩面應平行。量出棱邊

50、長 度,精確至1mm。試件受力截面積按其與壓力機上下接觸面的平均 值計算。在破型前,保持試件原有濕度,在試驗時擦干試件。4.3以成型時側面為上下受壓面,試件中心應與壓力機幾何對中。4.4強度等級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MPa/s0.5VPa/s的加荷速度; 強度等級大于C30小于C60時,則取0.5MPa/s0.8VPa/s的加荷速度; 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8MPa/s1.CMPa/s的加荷速度。當試件 接近破壞而開始迅速變形時,應停止調(diào)整試驗機油門,直至試件破壞, 記下破壞極限荷載F(N)。5試驗結果5.1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按下式計算:Ffeu = A(T0553-1)式中:feu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M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