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瀾教育概論第一章第二、三節(jié)_第1頁
葉瀾教育概論第一章第二、三節(jié)_第2頁
葉瀾教育概論第一章第二、三節(jié)_第3頁
葉瀾教育概論第一章第二、三節(jié)_第4頁
葉瀾教育概論第一章第二、三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回顧:廣義、狹義的教育概念。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 人 教育內容、教育物資 物 依據(jù)在教育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和承擔的任務不同,教育要素中人的因素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教的責任和施加教育影響的人都是教育者。在廣義的教育中,包括各級教育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校外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家長等。狹義的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指具有一定資格的專職教師和相對固定的兼職教師。 受教育者:廣義地說,凡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的責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學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指學生。 思考:教育者同時也可以是受教育者嗎? 受教育

2、者同時也可以是教育者嗎? 你知道哪些能說明二者關系的名 言?名言中的教與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鬃忧啵≈谒{而青于藍。荀子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chuàng)造學生,學生也創(chuàng)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行知關于教師與學生的地位的爭論 教師中心說赫爾巴特(德) “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

3、不可能的。” 學生中心說杜威 “兒童是起點、是中心,也是目的?!睂W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教育的一切措施圍繞著他們轉動。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相互關系 1. 二者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2. 二者是復合主客體的關系。關于主體與客體 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承擔者(主)客體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指向的對象(賓)。 主體與客體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復合主客體 教的過程: 教 師 學 生 (主體) (客體) 學的過程: 學 生 教 師 (主體) (客體) 自我反思過程: 學 生 學 生 (主體) (客體) 教 師 教 師 (主體) (客體)教育內容 定義教育內容

4、是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掌握、運用的對象,是教育活動中的純客體。是教育信息的主要部分。 思考:教育內容=課程? 教育內容=教材?學校教育內容的特點 1.學校教育目的決定教育內容,具有目的性和預定性。 2.學校教育內容的價值知識與經(jīng)驗 個體發(fā)展3.4 教師 學生學校教育內容教育物資 定義:教育物資是指進入教育過程的各種物質資源。包括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媒體及教育輔助手段三大類。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思考: 1.教育公平視野下教育物資的不均衡現(xiàn)象。 2.隨著教育媒體的多樣化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教師的職能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能否取消學校教育而由網(wǎng)絡教育取而代之? 3.教育輔助

5、手段與教育媒體之間的關系? 4.教育物資與教育活動效果的關系? 5.教育的四個基本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最基本的矛盾是?第三節(jié) 教育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 教育活動學校教育系統(tǒng)非學校教育系統(tǒng)各級各類學校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機構各種社會組織教育大眾傳媒教育等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層次 國家(地方)學校教育系統(tǒng)總方案國家(地方)學校教育系統(tǒng)總方案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總方案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總方案 教師工作總方案教師工作總方案 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學生個體的發(fā)展 思考:這四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思考:這四個層次之間的關系?一、國家(地方)學校教育系統(tǒng)總方案:一、國家(地方)學校教育系統(tǒng)總方案:確定教育目的;確定教育目的; 確定教

6、育制度與學校教育確定教育制度與學校教育制度;制度; 制定普通教育的課程方案制定普通教育的課程方案 ( 教學計教學計劃劃 ) 和課程標準和課程標準 ( 學科教學大綱學科教學大綱 ) ; 確定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規(guī)劃。二、二、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總方案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總方案:將以上將以上內化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的具體方案。內化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的具體方案。三、教師工作總方案:三、教師工作總方案:學校工作的總方學校工作的總方案內化為每個教師的工作方案、教育認識案內化為每個教師的工作方案、教育認識與行為。與行為。四、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四、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把教師提出的對把教師提出的對學

7、生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覺要求,把教育學生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覺要求,把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內容內化為學生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層次之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國家教育目的、學校培養(yǎng)目標、家庭教育期望 我國教育目的描述: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層次之學制 定義: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是國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tǒng),它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縱向和橫向關系。 分析:比較建國初我國學制系統(tǒng)和當代學制系

8、統(tǒng)的不同 p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系統(tǒng)圖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層次之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具體規(guī)定學校應設置的課程、各門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課時分配和學年編制等,并對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課程標準:對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求以綱要形式做出標準性規(guī)定的文件。具體內容是規(guī)定各門課程知識的范圍、深度及其結構,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教學的進度和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或建議。教育系統(tǒng)的功能 社會功能、個體功能 思考:你認為教育是以實現(xiàn)社會功能為主還是以實現(xiàn)個體功能為主?爭鳴: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

9、 個人本位論者主張?zhí)岢鼋逃康膽攺氖軅€人本位論者主張?zhí)岢鼋逃康膽攺氖芙逃叩谋拘猿霭l(fā),而不是從社會出發(fā)。教育者的本性出發(fā),而不是從社會出發(fā)。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人,充分發(fā)展受教育者的個性,增進養(yǎng)成人,充分發(fā)展受教育者的個性,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在他們看來,個人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在他們看來,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社會只有在有助于個價值高于社會價值,社會只有在有助于個人的發(fā)展時才有價值,評價教育的價值也人的發(fā)展時才有價值,評價教育的價值也應當以其對個人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來衡量。應當以其對個人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來衡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

10、要有孟子、盧梭、裴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盧梭、裴斯泰洛齊等人。斯泰洛齊等人。 社會本位論者相反,他們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jù)社社會本位論者相反,他們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jù)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會需要來確定,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發(fā)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發(fā)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wěn)定和延續(xù)。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wěn)定和延續(xù)。在他們看來,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他們看來,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依賴

11、并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只在與發(fā)展依賴并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只能以其對社會的效益來衡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能以其對社會的效益來衡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圖、康德以及近代的很多教育社會有荀子、柏拉圖、康德以及近代的很多教育社會學家。學家。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過程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過程有兩個方面,一是心理學的,一是社會學的。主有兩個方面,一是心理學的,一是社會學的。主張張“使個人特征與社會目的和價值協(xié)調起來使個人特征與社會目的和價值協(xié)調起來”。 一方面,杜威倡導兒童中心主義。在他看來:一方面,杜威倡導兒童中心主義。在他看來:“教育就是生長,在

12、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教育就是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的。” 另一方面,杜威又主張另一方面,杜威又主張“社會中心社會中心”,強,強調把調把“教育的社會方面放在第一位教育的社會方面放在第一位”。為了兼顧。為了兼顧這兩個方面,杜威還提出這兩個方面,杜威還提出“學校即社會學校即社會”的主張,的主張,要要“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個雛形的社會生活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個雛形的社會生活”,企圖通過這種企圖通過這種“小社會小社會”的活動保證大社會的和的活動保證大社會的和諧。諧。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lián)合國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報告 19931993年,聯(lián)合國成立了年,聯(lián)合國成立了21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

13、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由由1515位委員組成(我國周南照是其中一位),位委員組成(我國周南照是其中一位),他們經(jīng)過對全球教育調查、分析、研究,展望他們經(jīng)過對全球教育調查、分析、研究,展望2121世紀世界教育,發(fā)表了此報告。報告的中心世紀世界教育,發(fā)表了此報告。報告的中心指出:未來的教育是建立指出:未來的教育是建立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的教育。教育。教育教育促進促進人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社會化社會化個性化個性化社會需要社會需要自我需要自我需要和諧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上)教育的歷史演變 古代社會與教育 近代社會與教育 現(xiàn)代社會與教育第一節(jié) 古代社會與教育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14、與教育 關于教育起源的爭論關于教育起源的爭論 生物起源說生物起源說 心理起源說心理起源說 勞動起源說勞動起源說需要說需要說交往說交往說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非獨立性:教育的非獨立性:“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融合與生產勞動相融合 2.教育的原始性:目的、內容、方法簡單。教育的原始性:目的、內容、方法簡單。 (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下) 3.教育的同一性:同一氏族每個人接受教育教育的同一性:同一氏族每個人接受教育 基本相同?;鞠嗤E`社會與教育 (一)奴隸社會與學校的出現(xiàn)(一)奴隸社會與學校的出現(xiàn) 世界最早的學校:公元前世界最早的學校:公元前 2

15、500 年左右的埃及。年左右的埃及。 我國夏朝有學校,但尚未確證。甲骨文證明殷商我國夏朝有學校,但尚未確證。甲骨文證明殷商有了學校(前有了學校(前1700年左右年左右 )。)。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庠?!?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之以孝弟之義?!睗h書漢書董仲舒?zhèn)鳎憾偈鎮(zhèn)鳎骸傲⒋髮W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歐洲最早的學校:雅典(前歐洲最早的學校:雅典(前7-8世紀)世紀) 思考:為什么學校能在奴隸社會產生?思考:為什么學校能在奴隸社會產生?(二)奴隸社會教育的

16、特征(二)奴隸社會教育的特征1.階級性:階級性:統(tǒng)治階級掌握學校領導權,只有統(tǒng)治階級及統(tǒng)治階級掌握學校領導權,只有統(tǒng)治階級及其子女才能進學校;其子女才能進學校;學在官府,政教合一學在官府,政教合一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官吏、文士、武士、僧侶、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官吏、文士、武士、僧侶、政治家、雄辯家等;政治家、雄辯家等;教學內容的階級性教學內容的階級性?!笆恐映槭渴恐映槭俊薄啊薄稗r夫之農夫之子常為農子常為農” 2 、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和相對立、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和相對立 思考:為什么?思考:為什么? 奴隸的教育與生產勞動關系怎樣?奴隸的教育與生產勞動關系怎樣? 3、學校教育內容趨于分化和

17、知識化、學校教育內容趨于分化和知識化 (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希臘羅馬)七藝:文法、修辭、音樂、體育、(希臘羅馬)七藝:文法、修辭、音樂、體育、幾何、算術幾何、算術 4 、學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學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大學:大人之學;成人、全人之學;管理大學:大人之學;成人、全人之學;管理治國之道。治國之道。 小學:文字之學。文字訓詁音韻之學。小學:文字之學。文字訓詁音韻之學。 思考:奴隸社會的教育體系中為什么缺少思考:奴隸社會的教育體系中為什么缺少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封建社會與教育 我國封建社會教育大事記我國封建社會教育大事記春秋戰(zhàn)國:官學衰落,私學大興(后:私塾、

18、書院)春秋戰(zhàn)國:官學衰落,私學大興(后:私塾、書院)秦:焚書坑儒秦:焚書坑儒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以后:科舉制度盛行(隋唐以后:科舉制度盛行(605年開始實行)年開始實行)宋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四書五經(jīng)成為教材;宋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四書五經(jīng)成為教材; 書院盛行書院盛行 明以后:八股文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明以后:八股文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清:清:1905,科舉制廢除。,科舉制廢除。思考 為什么說科舉制的盛行和廢除都是歷史的為什么說科舉制的盛行和廢除都是歷史的進步?進步?幻燈片幻燈片 38 書院對我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什么重要書院對我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什么重要影響?影響?幻燈片幻燈片 39 科舉制初期: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世族把持科舉制初期: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世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考試給封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