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_第1頁
中考復習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_第2頁
中考復習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_第3頁
中考復習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問題 3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學生提問如圖所示,均勻木棒AB 長為 1m ,水平放置在 O、O兩個支點上。 已知 AO、OB 長度均為 0.25m 。若把 B 端豎直向上稍微抬起一點距離,至少需要用力20N ;若把 B 端豎直向下稍微壓下一點距離,則至少需要用力() 20N 40N 60N 8ON老師,怎樣才能計算出這時的最小動力呀?問題探究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方法(重要性:)老師:解答這一問題,要用到杠桿平衡的條件,你想想杠桿的五要素是什么?學生:杠桿的五要素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老師: 那你想想,物體在什么狀態(tài)下稱為平衡?杠桿怎樣才稱為平衡呢?學生:學習二力平衡時, 課本上

2、介紹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稱為平衡。 那杠桿平衡也符合這一規(guī)律吧, 也是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才平衡。嗯,不太合適,杠桿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那 杠桿平衡應該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吧?老師: 你分析得很好!那你認為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我想想,杠桿的平衡應該與杠桿的五要素有關。這五要素中支點沒有數(shù)量大小的變化,大小會發(fā)生變化的是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那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不是與這四個因素的大小有關系呀?老師: 既然你認為杠桿的平衡與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有關,那就設計實驗來探究吧。學生:好!杠桿受到的動力和阻力可以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測出;難就難在動

3、力臂和阻力臂的測量上!力臂是通過在平面內畫圖畫出來的,在做實驗的立體空1間中我不好找垂足,就是用上刻度尺力臂我也測不準?。坷蠋煟簞e急!你提出的測量動力與阻力的方法可以,但你一人能獨立完成實驗嗎?你再想想,如果你選一根直杠桿,要是動力臂和阻力臂與杠桿重合,支點和兩個垂足不就在杠桿上了?你沿著杠桿去量,不就能精確測量出力臂了?學生: 哈哈,老師“一語點破夢中人呀!”那我明白了, 杠桿可以選用均勻直棒,將支點設置在中點處;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一個鉤碼的重量,然后用細棉線系兩個繩套,套在杠桿兩端,杠桿受到的動力和阻力通過在杠桿兩端繩套下掛鉤碼施加,根據(jù)鉤碼的個數(shù)就能知道動力和阻力的大??;這樣的話得把

4、杠桿掛得高一些,可以用鐵架臺懸掛起杠桿!只要我讓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平衡,動力的作用線和阻力的作用線就與杠桿垂直, 那么動力臂和阻力臂就是杠桿的一部分長了,兩個繩套的位置就是兩個垂足的位置! 我用刻度尺測出支點與兩個繩套之間的距離,就能測量出動力臂和阻力臂了!老師: 學生真棒!分析能力越來越強了!其實實驗室中已經給我們配備了你所說的杠桿了,而且將刻度線都印刷在均勻直杠桿的正面了,如圖所示。這樣便于在杠桿平衡時直接測出動力臂和阻力臂。這個杠桿的兩端還配備了螺母,你明白它的用途嗎?學生: 呵呵,這難不住我,這個杠桿與天平的橫梁類似,它兩端的螺母應該也是平衡螺母, 是在掛鉤碼之前先把杠桿調節(jié)平衡,防止

5、杠桿本身對實驗有影響的!老師: 你真聰明!你再想想,這一實驗要做幾次?學生:哦,多次測量求平均值能減小誤差,那這個實驗也要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或力臂至少做三次吧?老師:是的,但 測量三組或三組以上數(shù)據(jù)不是為了減小誤差,而是為了使我們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科學性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重要性:)老師:下表是某位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學生,你分析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看看能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嗎?2實驗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數(shù)F1/NL1 /mF2/NL2/m12.00.044.00.0221.00.020.50.0432.50.031.50.05學生:每次

6、的數(shù)據(jù)中動力和阻力都不一樣大、 動力臂和阻力臂也不一樣大不過我發(fā)現(xiàn),如果把動力與動力臂相乘、 阻力和阻力臂相乘, 三組數(shù)據(jù)有個共同的規(guī)律:2.0N ×0.04m=0.08N ·m;4.0N ×0.02m=0.08N ·m1.0N ×0.02m=0.02N ·m;0.5N ×0.04m=0.02N ·m2.5N ×0.03m=0.075N ·m;1.5N ×0.05m=0.075N ·m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老師: 這就是杠桿平衡的條件!也可以用字母符號表

7、示為F1 L1 F2 L2學生: 嗯,上面的問題我會解答了。木棒的重力可看做是每次的阻力,由可得抬 B 端時,O為支點20N ×0.75m=G×0.25m G=60N壓 B 端時, O為支點F ×0.25m=60N 0×.25mF=60N所以選 C學生筆記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要點訓練1.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 首先,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使杠桿兩端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狀態(tài)。3(2) 如圖所示,杠桿每格長度相同,杠桿的a 處已掛著 2 個 0.5N 的鉤碼,要使杠桿

8、平衡,則應在杠桿的處,掛上個 0.5N 的鉤碼。答案: (1) 平衡螺母;平衡;(2)b( 或 c 或e) ;4( 或 2 或 1)解析:( 1)探究前杠桿的調節(jié)與天平的調節(jié)一樣,都是通過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讓它們在水平位置靜止達到平衡狀態(tài);(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 2 ,只要滿足支點兩側鉤碼個數(shù)與力臂格數(shù)的乘積相等即可。2. 如圖所示,繩子 OO懸吊著質量忽略不計的桿,在桿的 a 點掛上重物 G,在 O 右側某點 b 處掛上鉤碼,重物 G 的質量及 a 到 O 的距離不變,要使桿保持水平, b 點掛的鉤碼個數(shù)(各個鉤碼質量相同)和b 到 O 的距離的關系是圖中的()答案: B解

9、析: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 2 ,由題意知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所以動力與動力臂成反比,圖像是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B。43. 園藝師傅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 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C增大動力臂,省力D減小阻力臂,省力答案: D解析:剪刀就是兩個同時使用的杠桿,手握的部位是動力的作用點,所以動力臂的大小是一定的;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阻力臂就減小了,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 1 F2 l2 可知,在動力臂、阻力一定時,動力與阻力臂成正比,即 F1F2l 2 。l14. 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 現(xiàn)在小華同學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測量力臂, 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寫出一條即可 ) ;(2) 下表是小華得到的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由此她得出“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的結論。你認為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