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題_第1頁
高考語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題_第2頁
高考語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題_第3頁
高考語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題_第4頁
高考語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點要求能閱讀、分析鑒賞淺易的古代詩文。1.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2.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常見文言虛詞(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3.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譯5.文中信息的篩選6.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一、(2013·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送丁琰序宋曾鞏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嘗論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無一賢守,有百里者相環(huán)而無一賢令。至天子大臣嘗患

2、其然,則任奉法之吏,嚴刺察之科,以繩治之?;蝼砘蛄T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每舉者有姓名,得而視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卒亦未見焉。舉者既然矣,則以余之所見聞,陰計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豈天下之人固可誣,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蓋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師友之游,有有司之論,而賞罰之始于鄉(xiāng),屬于天下,為教之詳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則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質(zhì),則皆可為材且

3、良,故古之賢也多。賢之多,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咸宜焉,獨千里、百里之長哉?其為道豈不約且明,其為致天下之材,豈不多哉?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鄉(xiāng)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哉?故今之賢也少。賢之少,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常不足其人焉,獨守令哉?是以其求之無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蘇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無不樂道之者。今為令于淮陰,上之人知其材而舉用之

4、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獨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為吏者也。(本文有刪節(jié))第一步整體把握1.全文共5段,可劃分為幾個層次?各層次的大意是什么?答:_答案可劃分為兩大層:第一層(13段),指出當今社會缺少賢守賢令的現(xiàn)象并用古今對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該層也可分為兩層:先擺出社會現(xiàn)象,后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第二層(45段),點明為丁琰寫送序的原因和目的。2.本文要談的中心話題是什么?作者在這個話題上持怎樣的觀點?答:_答案中心話題:當今社會缺少賢守賢令。作者觀點:作者認為,當今

5、社會缺少賢守賢令的原因在于沒有像古代那樣推行庠序、師友、賞罰之法;如果能夠推行庠序、師友、賞罰之法,就能培養(yǎng)足夠的人才,選拔出真正的賢守賢令。第二步真題訓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堪:勝任b.豈天下之人固可誣 誣:誣蔑c.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 御:防備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答案b解析誣:欺騙。試題評點該題所選四個實詞,“堪”為120個常用實詞之一;“誣”“御”“平”雖常見,但其義項并不常見,都需要用代入法結合語境判定?!罢_”解釋為“誣蔑”屬以今釋古,從技巧上容易判斷,但仍需放入語境中驗證。該題難度不大。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6、相同的一組是()(3分)a.b.c.d.答案b解析a項連詞,表并列關系/副詞,將要。b項都表示句中停頓。c項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d項代詞/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試題評點該題所選四個虛詞,除“之”外,其余三個相對較冷,近幾年浙江卷很少涉及,重現(xiàn)率不高?!耙病弊鳛檎Z助詞,都用于句中,表停頓,很容易判斷。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篇贈序的重點不是寫丁琰的才干,而是針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員才德低下的社會現(xiàn)實,進而建議推行古代庠序、師友、賞罰之法,以培養(yǎng)足夠的人才。b.本文首段感慨賢人之少,一唱三嘆;再通過古今對比,嘆問之間,憂慮國事之情溢于言表;

7、文末由勉勵丁琰推及天下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無盡。c.作者認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匱乏并且缺少激勵機制,學校又嚴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賢也少”的重要原因,這種見解可謂一針見血,深中肯綮。d.作者通過南城縣令、邑人的評價來稱賞丁琰的政績,為他能得到有司舉薦并被任命為淮陰令而發(fā)出“得人”的感嘆,體現(xiàn)了愛才若渴之心。答案c解析c項表述不當。原文說有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鄉(xiāng)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卻沒有道路,這是“今之賢也少”的重要原因。試題評點這道題又回到了“賞析”重點上來。四個選項分別“賞析”作者的見解、情感態(tài)度及行文特點,浙江卷特色鮮明。不過,該題設誤點仍放在“原因”上,“學校又嚴重不足”于文無據(jù)。4.

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猶 恐 予 之 愚 且 賤 聞 與 見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則 求 夫 賢 而 有 名 位 聞 與 見 之 博 者 而 從 之 問 其 人 之 孰 可 舉 者 卒 亦 未 見 焉答案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首先,通讀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篇內(nèi)容,斷開一些比較明確的地方。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詞,如本文中的“也”“則”“者”“而”等。這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

9、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試題評點做該題可先借助語言標志“也”“者”,可先行斷開;再根據(jù)“聞與見焉者少”與“聞與見之博者”對稱特點,又能斷開兩處。容易斷錯的可能在“而從之”處,從文意看,此處應解釋為“從他那里”,后面緊承“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則順理成章。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譯文: _(2)奚重而不更也?(3分)譯文: _答案(1)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的憂慮呢?(2)為什么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解析本題涉及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倒裝句。(1)“有勞于

10、求”“密于法”是介賓短語后置句;“勝”,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盡;“患”,憂慮;整個句子又是一個反問句。(2)“奚”表反問;“更”是動詞,改變。試題評點該題所譯兩句全為反問句,一長一短,考查的重點是關鍵詞語和特殊句式。多義詞“勝”“患”“重”“更”須在語境中確定其義項;“勞于求”“密于法”是介賓短語后置句,翻譯時要提前;“豈哉”是固定的反問句。第三步模擬訓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至天子大臣嘗患其然患:擔心b.其為致天下之材 致:招致c.其為道豈不約且明 約:約束d.信于此 信:講信用答案c解析約:簡約。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b.c

11、.d.答案c解析c項均為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句末語氣詞/形容詞詞尾,“的樣子”。b項連詞,表目的/表承接。d項代詞,他們的/代詞,他。3.翻譯下列句子。(1)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譯文: _(2)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譯文: _答案(1)難道是因為現(xiàn)在與古代相距太遠,治理天下最終沒有辦法嗎?(2)請求我寫文章的很多,我都拒絕沒有給他們寫。解析(1)“去”,距離;“卒”,終于;“豈哉”,反問句式。(2)“莫之與也”,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參考譯文太守和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離得最近又特別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我曾經(jīng)評價當今的太守和縣令,存在著千里連成一個州郡卻沒有一個賢

12、良太守的現(xiàn)象,也存在著百里形成一個縣卻沒有一個賢良縣令的現(xiàn)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時常憂慮這種現(xiàn)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加強對太守和縣令的考核與監(jiān)察,用來約束懲治他們。有的被降職,有的被罷免,在地方上一個又接一個。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下達詔書,選定朝臣,讓他們分別薦舉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擔任太守或縣令。每次被舉薦的人都有姓名,我看到這些人的名字,然后推求考察那些人的資質(zhì)品行確實能夠勝任的人,到最后也一直沒有見到過。被舉薦的人已經(jīng)是這樣了,那么從我所看到和聽到的人中,暗暗揣摩那些人中有誰真該被薦舉,最終也一直沒有見到過。我還擔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聞與所見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賢明

13、而又享有名聲與地位、所聞所見也廣博的人請教。向他詢問他所了解的那些人有誰真該被薦舉,可也最終一直沒有見到過。這難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騙,而上天壓根就沒在當今降生人才嗎?假使天子與大臣擔憂天下的弊端,就多次更改法令來防備這些弊端。法令一天比一天嚴密,可是弊端一天比一天多。難道是因為現(xiàn)在與古代相距太遠,治理天下最終沒有辦法嗎?大概古人有學校教育,有老師朋友交往,有主管的官吏來評定,獎賞和處罰從鄉(xiāng)里開始,最終普及到天下,作為教育普及到這種程度。掌握圣人之道的士人,就都能夠施行他們的教化;只要是可塑之才,就都能夠成為優(yōu)良的人才,所以古代的賢人就多。賢人多,那么從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倉庫等地位低下的

14、官員的選拔,都有合適的人,難道只是太守、縣令(有合適的人任命)嗎?他的為政之道難道不是簡約明確的嗎?他招致天下的人才難道不多嗎?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的憂慮呢?現(xiàn)今,學校、師友、賞罰的法令與古代都不同了,掌握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鄉(xiāng)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卻沒有道路。人愚鈍,就愚昧!可以通過教化使之變得賢能,可是最終又有誰能教化他們呢?所以今天的賢人少。賢人少,那么從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倉庫等地位低下的官員的選拔,常常不能找到合適的人,難道只是太守、縣令(找不到合適的人)嗎?因此搜求人才沒有得不到的,制度法令一天比一天嚴密,卻不能用來把天下

15、治理好,原因都是出自這些罷了。唉!為什么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姑蘇人丁琰在南城輔佐縣令,南城政治安定。我向那里的縣令了解,縣令說:“是因為丁琰輔佐我?!蔽矣窒蚩h里的人了解,縣里的人沒有不樂于談論他的?,F(xiàn)在他在淮陰任縣令,是上面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才舉薦任用他。從縣令這個角度看,得到了適合的人才。假使丁君能夠用對待這里百姓的心去就任,被這里的百姓信任,能不被那里的百姓信任嗎?請求我寫文章的很多,我都拒絕沒有給他們寫。唯獨丁君去赴官登程,沒有求我寫文章,但是我樂于寫出自己曾經(jīng)的觀點來送給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勵他,并且勉勵天下所有做官的人。二、(2014·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16、完成文后題目。歐陽行周文集序唐李貽孫歐陽君生于閩之里。幼為兒孩時,即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里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獨娛之,常執(zhí)卷一編,忘歸于其間。逮風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汩沒之饑氓也。未知為吉兇邪?”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圣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父子之節(jié),忠孝之際,唯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fā)

17、于鄉(xiāng)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歐閩之鄉(xiāng)不知有他人也。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重復: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君于貽孫言舊故之分,于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nèi)名為予伯舅

18、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征于集。故予沖幼之歲,即拜君于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練副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請序。予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悵惘。汩沒:淪落。歐:通“甌”。第一步整體把握1.這篇序言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答:_答案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2段),主要敘述了歐陽行周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和文章特點;第二部分(第3段),點明了作序的緣由和目的。2.作者作序的目的是什么?

19、答:_答案借序言為歐陽行周立傳。介紹歐陽行周的文章特點,使歐陽行周的文章不斷絕。完成歐陽行周后人的囑托。表達對歐陽行周的敬仰、追念之情。第二步真題訓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蓋其性所多也多:超過b.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 振發(fā):顯揚c.宜其司當代文柄 司:職掌d.皆可征于集 征:驗證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岸唷睉獮椤胺Q贊、喜歡”的意思。試題評點該題考查實詞,重在考查它們在語境中的意義。所選四個實詞均不是最常見到的,“司”的義項見于教材諫太宗十思疏;雙音節(jié)詞語“振發(fā)”可用代入法檢驗;“征”有“驗證、證明”之意,可聯(lián)系成語“信而有征”?!岸唷笔请y點,它

20、本是形容詞,放在“所”字后用作動詞,結合前面流連于美景的句意,可判斷解釋為“超過”有誤。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b.c.d.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而、者、于、以”四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a項“而”,第一個表承接關系;第二個表轉(zhuǎn)折關系,相當于“卻”。b項“者”,第一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是“者”的定語;第二個是代詞,“的人”。c項“于”,均為介詞,對。d項“以”,第一個是連詞,用來;第二個是介詞,憑借。試題評點2014年考查虛詞,命題思路與前些年一致,難度不大。四個虛詞中,“而”“于”“以”都是高頻虛詞,“者”是浙江卷首次考查,與2013

21、年考“也”一脈相承,表現(xiàn)出對18個虛詞中生冷虛詞的關注。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敘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歷程,評定其文章特點,最后交代為文集作序的緣由,有借作序為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b.歐陽行周年少時酷愛山水與讀書,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為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群,終于成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歐陽行周寫文章語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辟,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嘆其身后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敘事、議論之中,頗能

22、感人。答案b解析以偏概全。選項“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他”中的“都”太絕對化了,因為也有“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而“皆賀之”。試題評點該題與2013年一樣,側重于賞析。四個選項分別從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及表達方式角度賞析,雖說是“賞析”,但設誤點仍放在以偏概全上。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君 加 以 謙 德 動 不 逾 節(jié)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聲 漸 騰 于 江 淮 且 達 于 京 師 矣 時 人 謂 常 公 能 識 真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

23、文斷句的基礎在于對整篇文章的領會。首先,通讀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抓住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如文段中的兩個“矣”后面要斷開,虛詞“且”前面要斷開。根據(jù)主語不同句子就不同的原則,斷開其他句子,如“君”“常公”“時人”。這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試題評點該題考查斷句,與2013年相比難度稍小,只要抓住名詞性主語(兩個“君”字,一個“常公”,一個“時人”)及兩個助詞“矣”、一個句首詞“且”字,差不多就可斷出了。容易斷錯的地方在開頭兩句,從文意看,“謙德”指謙遜的美德,“動不逾節(jié)”理解為“行動不逾越禮節(jié)”。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

24、)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譯文: _(2)性頗嗜誘進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4分)譯文: _答案(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擔心呢!(2)(他)生性很喜歡引導后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本題涉及一詞多義、狀語后置句、判斷句。(1)“若”是代詞,你,你們;“奈何”是副詞,表示疑問,相當于“為什么”;“此若家之寶也”是判斷句。(2)“誘”是動詞,誘導,引導;“進”是動詞,進?。弧巴瓢巍笔墙x詞連用,推舉選拔;“推拔于寒素中”是狀語后置句。試題評點該題所選句子一為陳述句,一為反問句,且全為敘事性句子,與2013年選偏重議論的句子

25、不同,故難度稍有降低。考查重點在詞語、固定結構和特殊句式上。第三步模擬訓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操筆屬詞屬:寫作b.至之日,比君為芝英 比:比如c.尋而陸相贄知貢舉 知:職掌d.故予沖幼之歲 沖幼:幼小答案b解析比:比作。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伏圣人之教伏:通“服”,信服b.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 泊:等到c.而詞竟未就 竟:竟然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卒:完成答案c解析竟:最終。3.翻譯下列句子。(1)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汩沒之饑氓也。譯文: _(2)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譯文: _答案(1)這兒子不知道他心志怎樣,

26、怕不會成為淪落的饑民吧。(要點:指、氓、大意對)(2)歐陽行周的名聲逐漸在江淮一帶響亮起來,并且都傳到京城去了。(要點:“達于”中的“于”、且、大意對)參考譯文歐陽君出生在閩地鄉(xiāng)下。還是幼童時,就不跟其他小孩子親近玩耍,行走坐立常常自己獨處。十多歲時,在鄉(xiāng)里沒有關系好的朋友。每當看見河邊山畔有一點點風景可以觀賞,內(nèi)心就獨自歡喜,常常手拿一本書,流連于風景而忘了回家。遇到月明風清之景,有時很晚了還會留在那里,內(nèi)心悵惘不能釋懷,自己卻不知道原因,大概他的本性就喜歡山水吧。不怎么懂文章時,跟隨別人去問文章字句,忽然有一句話非常合乎他的內(nèi)心,很長時間內(nèi)心感到很得意,長吟高嘯,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停下來。

27、他的父母不了解他的內(nèi)心,常常對鄉(xiāng)里人說:“這兒子不知道他心志怎樣,怕不會成為淪落的饑民吧。不知道他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鄉(xiāng)人中有知道事情多見聞廣的人,都來祝賀他們說:“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擔心呢!”歐陽行周從此就天天讀書,信服圣人的教導,敬仰和樂平易的教化,通曉君臣父子之間的禮節(jié),對于忠于君主孝敬長輩這些事情,唯恐達不到圣人的要求。提筆寫文章,言辭秀美,才思敏捷,一般人們說不出來的,他寫起來卻很容易,從此名聲在鄉(xiāng)里顯揚。建中、貞元年間,他的文章興起,名聲更加顯揚,甌閩一帶,人們不知道還有別的文人。恰逢原來的丞相常袞來做福建的觀察使,他在文章方面名望很高,生性很喜歡引導后輩進取,在

28、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常公到福建之后,把歐陽行周比作芝英。每逢他有文章問世,就屢次加以贊賞激勵。游玩宴飲,一定會招來歐陽行周同席。歐陽行周更加謙讓有禮,一舉一動絕不會失禮。常公對他的了解,隨著時間更深入了。歐陽行周的名聲逐漸在江淮一帶響亮起來,并且都傳到京城去了。當時的人認為常公善于識別真正的人才。不久,宰相陸贄職掌科舉考試,搜羅天下文章,錄取士人之多,之前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歐陽君的名字自然也在榜中。經(jīng)常跟歐陽君文道相同、才能不相上下的,有侍郎韓愈、校書李觀,等到把歐陽君并入幾百年來的杰出人物中,人們到現(xiàn)在才信服。歐陽君的文章新奇,沒有什么沿襲的東西,才能不

29、曾乏困過。他精于事理,所以文章大多周密詳盡;切合于感情,所以敘述事情非常詳盡:應當讓他職掌當下的文壇,來改變文風。他忽然去世了,上天多么無情?。W陽君對我說過親朋故舊的情分,首推我的外祖父一家。所以他寫的文章之中,為我的伯舅所寫的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從文集里得到驗證。所以我在幼年時,就在外祖父家拜見過歐陽君。大和年間,我做福建團練副使時,他的兒子歐陽價從南安來到福州,獻上歐陽君的舊文一共十編,從頭到尾有很多篇,哭泣叩拜請求我為他寫一篇序言。我已經(jīng)答應他的要求了,但文章終究沒寫完。歐陽價沒有文名,又早就死去。大中六年,我又做觀察使,讓人查訪他的后人,于是找到了他的孫

30、子歐陽澥。不能讓歐陽君的文章就斷絕在他的傳人身上,于是為他的文集題寫序言,也用來完成他后人的心愿。三、(2015·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太平州學記(宋)張孝祥學,古也。廟于學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閣于學以藏天子之書,古今之通義,臣子之恭也。當涂于江、淮為名郡,有學也,無誦說之所;有廟也,無薦享之地;有天子之書,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閣王侯秬來領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災,盡壞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則有邊事,當涂兵之沖,上下震搖。侯下車,救災之政,備敵之略,皆有次敘。饑者飽,壞者筑。赤白囊晝夜至,侯一以靜填之。明年春,和議成,改元乾道,將釋奠于學。侯語教授沈瀛曰:“學如是

31、!今吾州內(nèi)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蔣暉、呂濱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一不備。客有過而嘆曰:“賢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當涂,昔之當涂也,來為守者,孰不知學之宜葺,而獨忘之者,豈真忘之哉?力不贍耳!始王侯之來,民嘗以水為憂,已又以兵為憂。王侯易民之憂,納之安樂之地,以其余力大新茲學,役不及民,頤指而辦。賢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嘆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天下,傳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萬世無敝者也。時治時亂,時強時弱,豈有他哉?人而已耳!財用之不給,甲兵之不強,人才之不多,寧真不可為耶?詩曰:無競維人。謂予不信,請視新

32、學?!毕乃脑录韧?,歷陽張某記。注當涂,古縣名,宋代稱太平州,今屬安徽。王侯秬,王秬,時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對士大夫的尊稱。赤白囊,古代遞送緊急情報的文書袋。第一步整體把握全文共4段,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答:_答案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當涂學校破敗情況;第二部分(第2段),敘述當涂新任太守王秬在救民救災后修葺州學一事;第三部分(34段),借“客”之口贊揚王秬的賢舉并從中揭示一個深刻道理自古以來天下治亂強弱、事業(yè)成敗皆系于人。第二步真題訓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坎而置之屋壁坎:挖洞b.當涂兵之沖 沖:突襲,沖擊c.侯下車

33、下車:初到任d.力不贍耳 贍:足,夠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從一詞多義和文化常識的角度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沖”,本指大道交叉路口,要道,這里指軍事或交通上的要地。試題評點該道實詞解釋題仍秉持浙江卷特色:四個實詞,三個單音節(jié)詞,一個雙音節(jié)詞;四個實詞不屬于120個常用實詞,其義項也不多見于高中語文教材,體現(xiàn)了要求考生能根據(jù)上下文辨析、推斷詞義的命題意圖。答該題,更多的是運用成語推斷法(如“首當其沖”“下車伊始”)和代入檢驗法。值得注意的是“坎”的活用,這是浙江卷近幾年的首次考查。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 b.c. d.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

34、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前一個“也”,助詞,表判斷;后一個“也”,助詞,表將然語氣。b項前一個“則”,副詞,表承接,可不譯;后一個“則”,副詞,表轉(zhuǎn)折。c項兩個“而”都是連詞,表修飾。d項前一個“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后一個“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試題評點該道虛詞題是浙江卷中的常規(guī)題型,只是難度稍大于2014年。2014年四個虛詞均是高頻虛詞,該題除“而”“之”外,“也”“則”兩字相對較冷。四個虛詞中,“而”字是連續(xù)出現(xiàn),而其余三個是隔一年復現(xiàn)(2013年考過)。這似乎給考生對18個虛詞的學習暗示了方向。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

35、項是()(3分)a.本文名為“學記”,卻略于州學本身的具體描述,將重心置于有救民興學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學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贊王秬賢于當涂歷任長官,就是因為只有他才真正認識到修葺州學的重要性,故能事濟而功成。c.文末感嘆,自古以來天下之治亂強弱皆系于人,成事與否關鍵也在于人,太平州學得以重建就說明了這個道理。d.文章語言質(zhì)樸流暢,敘事簡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議論,宏闊高遠,顯示出宋代士大夫心憂天下、善議政事的特點。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從原文第3段“今之當涂,昔之當涂也,來為守者,孰不知學之宜葺,而獨忘之者,豈真忘之哉?力不贍耳”可知,

36、并不是只有王秬才真正認識到修葺州學的重要性,當涂歷任長官都認識到了,但沒有能力修葺州學。故錯。試題評點該道概括賞析題與前兩年側重賞析的題意不同,不再是“三賞一概”,而是“兩賞兩概”(a、d兩項為賞析,b、c兩項為概括),側重于概括,這可能與所選文本的內(nèi)容有關。不過,設誤點仍與2014年一樣,都放在了文意概括上。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先 是 郡 將 欲 樓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為 閣 辟 其 門 而 重 之 凡 學 之 所 宜 有 無 一 不 備答案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一不備解析本題考查正確斷句的能力。解答本題

37、要先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理解這句話的大致意思,然后找出幾個可以做主語的詞“郡”“材”“侯”,“先是”是一種常見說法,其后通常要斷開,另外“凡”往往在句首。綜合起來判斷即可。試題評點該道斷句題分值、難度與2014年大致相同,只是所給文字沒有過多的虛詞標志,更多的要依靠對文意的理解,尤其是對主語和動詞的把握。題中兩個難斷之處是“欲樓居材既具”和“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坝麡蔷印币鉃榇蛩闵w新樓,“材既具”謂材料已經(jīng)備好。此間可斷開。后文的“取以為閣”意為把這些材料拿來造書閣,后句動詞“辟”的主語承前省略,據(jù)此可斷。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今吾州內(nèi)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

38、)譯文: _(2)始王侯之來,民嘗以水為憂,已又以兵為憂。(4分)譯文: _答案(1)現(xiàn)在我們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還有什么比這件事更優(yōu)先的呢?(2)當初王侯來時,百姓曾經(jīng)把水災作為憂患,隨后又把戰(zhàn)爭作為憂患。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略,大致。孰,有“哪一個更”的意思。(2)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結合注釋把“王侯”翻譯準確,不能翻譯成“王侯將相”。試題評點該道翻譯題主要考查重點詞語、固定結構和特殊句式,皆為常見常用的,且多次出現(xiàn)在教材中,難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句中較多的虛詞,如“略”“始”“嘗”“已”,像“以為”也屬于固定虛詞結構。第三步模擬訓

39、練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薦享之地薦:祭祀b.直秘閣王侯秬來領太守事 領:兼任c.萬世無敝者也 敝:衰敗d.時治時亂 治:治理答案d解析治:形容詞,治理得好。2.翻譯下列句子。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譯文: _答案建筑材料已經(jīng)準備好,王秬下令把它們拿來造藏書閣,開了兩扇門。(要點:具,以為,“辟其門而重之”大意對)參考譯文學校,是古代以來就有的。在學校立牌位來祭祀孔子,是后世興起的制度;在學校建閣來收藏天子的書籍,是古今共同的合乎正義的事,是做臣子的應該奉行的事。當涂在江淮地區(qū)是有名的郡治,有學習的人,沒有傳述解說的地方;有牌位,沒有祭祀的地方;有天

40、子的書籍,挖坑放在墻壁之中。甲申年秋天,直秘閣王秬來擔任太守,正趕上發(fā)生水災,把堤防都沖壞了,百姓沒有一粒糧食吃。到了冬天,邊境地區(qū)又發(fā)生戰(zhàn)事,當涂是軍事要地,上下震動。王秬初到任,救災的措施,防備敵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饑餓的人能吃飽,倒塌的堤防進行了修筑。緊急情報日夜送到,王秬都平靜地對待。第二年春天,和議達成,改年號為乾道,打算在學校中舉行祭奠先圣先師的典禮。王秬對教授沈瀛說:“學校竟然到了這樣(衰敗的程度)!現(xiàn)在我們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還有什么比這件事更優(yōu)先的呢?”命令他的屬官蔣暉、呂濱中拆除后重新修建它。在此之前,郡里打算建樓,建筑材料已經(jīng)準備好,王秬下令把它們拿來造藏書閣,開了兩扇門,凡是學校應該有的,沒有一樣不具備的。有一位經(jīng)過的客人感嘆說:“賢明真的像這樣沒有止境??!現(xiàn)在的當涂,還是過去的當涂,來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