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國畫《洛神賦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情感表達_第1頁
顧愷之國畫《洛神賦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情感表達_第2頁
顧愷之國畫《洛神賦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情感表達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顧愷之國畫洛神賦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情感表達摘要: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畫卷之一, 洛神賦圖是典型的詩畫結(jié)合的典范,是對當時美學特征的充分展現(xiàn),同時也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繪畫標準。洛神賦圖不論在繪畫的內(nèi)容構(gòu)圖、人物造型、藝術結(jié)構(gòu)和筆墨展現(xiàn)等方面,還是在對文學美術形象的展現(xiàn)方面,都可以稱之為我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關鍵詞:顧愷之;洛神賦情感顧愷之因感 洛神賦其情真意切而作 洛神賦圖,他從獨特的視覺效果出發(fā),用柔美的曲線抒寫了一段若即若離的人神之戀,其結(jié)構(gòu)和人物都在畫師的精心安排和設計下顯得美不勝收,從畫中體現(xiàn)的情感交織在不同的時空之中,錯落有致地行走在山水之間,將虛幻的時空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由于魏晉時期

2、的審美意識非常濃厚,無論是曹植的洛神賦還是顧愷之的 洛神賦圖,都傾向于美的理念,他們使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體現(xiàn)出人物和自然景色的美,更是體現(xiàn)出一種流露在文字間和畫卷間的真摯情感,那感人至深的情才是牽動人內(nèi)心跌宕的關鍵因素所在。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洛神賦圖,開創(chuàng)了文學與繪畫相結(jié)合之先河。此畫與曹植的詩意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將詩情與畫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古畫雖經(jīng)歷千年風雨,卻依舊散發(fā)著魁力,可謂歷久而彌新。一、洛神賦圖的藝術創(chuàng)作洛神賦圖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一幅詩畫結(jié)合的繪畫作品,也是顧愷之摹本中流傳下來的精品。目前流傳的洛神賦圖一共有四個摹本,分別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博物館、美國弗利爾藝術

3、博物館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摹本保存較為完整,在畫風上最接近六朝作品。作品橫長 572 厘米,縱長 27厘米,共描繪了 61 個人物,此外,還描繪了山石、動物、花鳥等形象,設色清新典雅,用筆細致,長卷構(gòu)圖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長卷的先河。(一)洛神賦圖的來源洛神賦圖是畫家顧愷之有感于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的洛神賦而創(chuàng)作的,二者不僅在情感上具有傳承關系,在人物與主題上也構(gòu)成了互文關系。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三國時期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為懷念甄氏創(chuàng)作的一首辭賦。相傳,曹植少時便對甄氏有好感,后來甄氏成為袁紹之子袁熙之妻,后作為俘虜轉(zhuǎn)嫁給曹丕,成為妃子,在皇后郭氏的挑撥下被賜死。甄

4、氏死后那一年,曹植被人誣陷進京辯誣,在京師洛陽,曹植看到甄氏所生之子曹睿(即后來的明帝),想起甄氏。在宮中,又收到曹丕賜予的甄氏遺物,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在從洛陽返回封地途經(jīng)洛水,人困馬乏便夜宿岸邊,恍惚間見一佳人凌波御風而來,神似甄氏,驚醒后才發(fā)現(xiàn)是南柯一夢。回到封地后,這一夢境縈繞在曹植腦海中,他便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感甄賦,后改名為洛神賦。在洛神賦中曹植假借對洛神的向往既表達了他對甄氏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將自己屢遭猜忌的郁積心情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出來。(二)洛神賦圖的主要內(nèi)容洛神賦共用六個段落來描寫曹植與甄氏人神分離的故事,故事將容貌非凡的甄氏描繪成“翩若驚鴻”的洛神,兩人情投意合,

5、無奈人神有別,無法長相廝守,只留無盡思念。根據(jù)洛神賦,洛神賦圖共分為四個段落。第一段主要描繪了傍晚時分,“余”在水濱散步,流水潺潺、鮮花盛開,此時洛神“回翔于碧水之間”,彼此思慕之情躍然紙上。第二段描寫了“余”與洛神四目相對、人神殊途的哀怨、悲傷與無奈。與他們悲傷流轉(zhuǎn)相對應的是兩種迥然不同的場景:一邊是風神、河神、水神以及女媧正在嬉戲,一派熱鬧的場景;另一邊則是垂柳稀疏、河水靜止、兩人凝望,氣氛寧靜壓抑,這種畫面帶給欣賞者無限的期望。第三段描繪的是激揚、迷離、依依惜別的場面。洛神乘著云車駛向遠方,眼神中流露出無限的不舍與依戀,在這離別的場景中,龍、魚、云等都呈現(xiàn)出奔放飛馳的生動狀態(tài),給人以驚心

6、動魄之感,悲劇情感達到高峰,場景催人淚下。第四段描繪了洛神離去后,“余”急忙追趕已不見佳人影蹤,“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二、洛神賦圖中的情感表達(一)悲劇情感的傳承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曹魏文學代表人物曹植為懷念甄氏所作,甄氏原為袁紹兒子袁熙的妻子,后與曹植產(chǎn)生情愫,卻被曹丕搶走,納為己有,而后由于皇后郭氏挑撥又失寵于皇帝,最終被賜死,終年40歲。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后,曹丕將甄氏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

7、,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后,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由于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于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口口相傳,便把甄氏認定成洛神了。洛神賦中洛神的容貌體態(tài)、穿戴乘騎、左右隨從用了大量篇幅,后與曹植相遇后,曹植的既專注又驚訝,內(nèi)心激動外表矜持的復雜心情更是襯托了洛神的美貌。而這些超長的篇幅、美麗的辭藻卻將后面的悲劇氣氛渲染的更為沉重,悲劇結(jié)尾的序曲,表達了作者深深思念、夜不能眠的低落情緒。這種悲劇性的情感在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同樣傳承了下來,洛神賦圖是根據(jù)洛神賦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畫

8、。顧愷之是東晉的人物畫大家,后世評論他的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著有畫論、魏晉勝流畫贊和畫云臺山記三本繪畫理論書籍,繪畫作品傳世的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人摹本。提出“以形寫神”、“盡在阿堵中”的傳神理論。洛神賦圖今存有摹本5卷,皆絹本設色,分別藏于中國大陸、臺灣臺北及美國,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洛神賦圖最接近六朝作品,從某種程度上說它能代表顧愷之那個時代的藝術水平。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作之一。此畫用筆細致古樸,設色清新典雅,富有濃郁的詩意。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遠望龍鴻飛舞,洛水女

9、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xiàn),忽往忽來。后段畫洛神駕六龍云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依依不舍,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xiàn)畫面。遼寧省博物館藏洛神賦圖被清乾隆皇帝定為第二卷,是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個摹本,此摹本用小楷將詩賦全文寫入畫面,而且詩畫對應,可以作為詩畫比較的參考。洛神賦中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從“騰文魚以警乘”到“悵神宵而蔽光”共131個字,華麗的語言卻體現(xiàn)了詩文的悲劇性,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而在洛神賦圖中,這也是畫面的一個高潮,六龍并駕,拉著裝飾豪華的云車,各種奇禽怪獸開道,洛神由一名仕女陪伴,扭頭望著曹植,萬般依戀,畫面的悲劇性也由此展開。此畫面之后的情節(jié)都明顯帶有悲

10、劇色彩,“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晚上曹植坐在洛水邊上,點上兩支紅蠟燭,一手后倚,一手伸出,像是在回憶,又像是在夢中,對侍從的關心毫不在意,揭示了深重的離愁別恨。整幅圖將洛神與子建相遇幾晝夜的故事情節(jié)連接而成,畫面充滿了詩意。子建睹神部分畫的是曹植在翠柳叢石的岸邊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洛水之上飄來一位婀娜多姿的女神時如癡如醉的神情寫照。他生怕驚動洛神,用雙手攔住侍從們,目光中充滿了初見洛神時的又驚又喜的神態(tài)。而在處理曹子建的侍從們時,將他們畫的比例明顯小于主人,服裝比較樸素且沒有變化,甚至動態(tài)及神情也都木然,用侍從們呆滯的目光,襯托出主人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畫面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這時我們看到的曹

11、植的神情是既專注又驚訝,內(nèi)心既激動外表又矜持的復雜心情,這是言語所難以表達的。這種處理方式讓人不禁想起“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六朝山水人物的面貌,這些比例的夸張都是為了突出主體人物。 而云東以載部分,亦即六龍并駕的高潮部分,可一窺顧愷之的“高古游絲描”真容。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tài)、水性千變?nèi)f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將詩中悲劇氣氛傳承的成功之極。(二) 時代民族情感的傳承詩畫的悲劇性情感的傳承是二者的共同之處,而民族性時代性情感的傳承也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曹植的洛神賦以

12、豐富的想象和熾熱的情感而凌駕于楚辭漢賦那種繾綣的詠嘆和精彩的描繪,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作為洛神賦的形象注解,它除力求與辭賦所述情狀相吻合外,更重要的在于緊隨六朝時期玄學大振之風及繪畫變革步伐,充分發(fā)揮繪畫自身的表現(xiàn)功能,使繪畫在美的自覺中成為美的觀照對象,從而獲得美感享受的獨立價值。六朝時期在政治上是動蕩紛亂、黑暗沉重的,然而精神史上卻是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思想文化異常璀璨,深深地吸引著后人,尤其是六朝美術,不是從思辨而來,不是從理論而來,而是來自士人的感受與體驗,充滿了時代與人生的悲劇色彩,具有濃重的人生與文化內(nèi)涵倡導藝術表現(xiàn)與天地萬物同體的精神美。提到六朝,就會想到王羲

13、之父子的字、顧愷之陸探微的畫、戴逵戴顒的雕塑、嵇康的廣陵散、曹植阮籍陶潛的詩文、云崗龍門的石窟,無不是光芒萬丈、前無古人,這些藝術品不僅本身有著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趣味,更重要的在于它們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民族的精神和作者不受社會政治約束,超越時代政治的審美理想。結(jié)語顧愷之高超的繪畫藝術成就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的經(jīng)典畫作洛神賦圖,乾隆皇帝贊譽:“子建文中俊,長康畫里雄?!甭迳褓x圖塑造了空靈脫俗、清雅動人的洛神形象,代表了當時中國繪畫的最高水準。西蒙奈底斯如是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聲的詩。”洛神賦圖在中國繪畫史上開創(chuàng)了文學與繪畫相結(jié)合的先河,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及含蓄蘊藉的象外之趣。今天,我們透過洛神賦圖的摹本,仍然可遙窺其筆墨神情,不愧為中國藝術史上的瑰寶。參考文獻:1 熊燕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