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_第1頁
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_第2頁
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_第3頁
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_第4頁
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態(tài)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譚年炎(廣東省江門新會區(qū)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廣東江門529100)【摘要】目的 觀察微牛態(tài)制劑如枯草桿菌和屎腸球菌(美常安)聯(lián)合心理和食物 干預治療輕、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uc)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 設計,將4 0例輕、中度活動期uc患者分為美常安聯(lián)合心理和食物干預(a組)2 0例;sasp組(b組)20例,療程均為4周。對二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總 積分百分比、sutherland疾病活動性指數(shù)、腸鏡分級進行比較。結果 臨床癥狀 總積分降低百分比,a組治療前后為顯效,b組治療前后為有效。結論 心理和 食物干預聯(lián)合微牛態(tài)制劑治療輕

2、、中度活動期uc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用sasp,具 有較好的安全性,具有臨床推廣價值。【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柳氮磺胺毗噪微牛態(tài)心理干預食物干預 【中圖分類號】r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52 (2012) 14-0045-02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 ,uc是一種病因不明、主要侵襲結 直腸的炎性疾病,uc多呈反復發(fā)作慢性病程,很多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己 知的病因有免疫、感染、遺傳和精神因素。近年來人們進食工業(yè)化生產的食品越 來越多,輕、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的患病率有走高的趨勢。盡管對它的病因作了 不少研究,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且常規(guī)的sa

3、sp治療該病的方法尚達不到滿意 的療效,同時藥物的副作用明顯,因此進一步探索其發(fā)病機制并尋找一種新的防 治uc的有效途徑變得更為必要。近年來國內外匕有使用微牛態(tài)制劑治療uc的 報道,療效明顯優(yōu)于安慰劑木研究旨在探討微生態(tài)制劑結合心理和食物干預 治療輕、中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并與單用sasp比較。1臨床資料1.1病例選擇全部病例均為我院201 1年門月2012年5月門診及住院的uc患者40 例。實驗組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對照組男7例,女13例,年齡16歲72歲, 平均年齡39歲。1.1.1入選標準:臨床診斷均符合2000年成都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具有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腹瀉和粘液血便、

4、腹痛,伴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癥狀 者。(2)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蟲吸病、腸結核等感染性腸炎及 crohn缺血性腸炎、放射性腸炎。(3)據1993年6月太原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 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病情分級為標準。1.1.2排除標準:(1)重度或難治性uc者。(2 )治療后無復查腸鏡。(3 ) 依從性差或中途退出者。(4)微生態(tài)制劑和sasp藥物過敏者。1.2實驗方案1.2.1實驗設計:40例隨機分為兩組:美常安聯(lián)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組 20例,口服美常安(每次2粒,3次/天)。心理治療包括(1 )建立心理干預基礎: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對病人熱忱、誠摯、關心、 體貼,除了解病情外,同

5、時了解病人家庭,親友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2) 認知干預:以相關醫(yī)學知識為基礎及良好的病例為樣本,講授uc的知識,認真 解答病人對本病提出的疑問,消除對uc難愈的恐懼和憂慮,樹立治愈疾病的信 心。(3)情緒干預:以心身醫(yī)學的觀點給病人講解情緒與該病的關系,使病人 了解不良的情緒在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在臨床癥狀改 善的實際效果中,讓病人體會到滿足和快樂,使病人以愉快的情緒、松弛的心境、 良好的感覺來伴隨自己。(4)行為干預:向病人說明不良生活習慣對該病的顯 著負性作用。尤其是飲食的適當對該病的影響,禁食工業(yè)化生產的食品和全部奶 類產品。(5)家庭、社會網絡干預:家庭親屬及

6、有關朋友的參與對該病的治療 十分重要,讓他們對該病與心理治療的方法有所了解,協(xié)助參與認知、情緒、行 為干預治療過程和治療臨近,營造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sasp對照組20例,口服sasp (每次lg, 4次/天)。療程4周,實驗過程中不加入消炎等影響療效評價的藥物。二組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1.3療效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1.3.1臨床癥狀總積分降低百分比:用藥期間記錄癥狀變化,治療前及治 療4周后隨訪,分別測體重、體溫、心率、血沉、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癥狀積分 方法:大便次數(shù):1次/d2次/d, 0分;3次/d, 1分;4次/d5次/ d, 2分;≥ 6次/d, 3分。

7、大便性狀:便便或成形便,0分;軟便,1分;糊狀便,2分;稱水樣便,3分。 血便;無,0分;便中血絲,1分:便中血塊,2分;便血,3分。臨床癥狀總 積分降低百分比=(治療前臨床癥狀總積分治療后臨床癥狀總積分)/治療前臨 床癥狀總積分× 1 0 0 %o顯效:治療后癥狀積分減少 5 0 %;有效: 治療后癥狀積分減少≤ 2 5%,癥狀無變化或增加。1.3.2 u c的s utherland的指數(shù)(也稱為mayo指數(shù)變化:疾病活動性 指數(shù)(s utherland dai)總分為各項分數(shù)之和;癥狀緩解。 2分;輕度活動, 3分5分;中度,6分1 0分;重度活動,1 1

8、分1 2分。1.3.3腸鏡分級變化: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2周內復查腸鏡并做活檢及 組織檢查。腸鏡檢查退鏡時,位于左側結腸或結腸炎癥最明顯處,活檢黏膜3塊 5塊,以1 0 %甲醛固定送檢。常規(guī)石蠟包埋,作連續(xù)切片,經蘇木素伊紅染 色,由一位病理專家進行雙肓讀片,取3個高倍鏡視野的觀察指標的平均值為最 后結果。根據改進的baron內鏡下u c活動度分級標準來記錄積分;0級為黏 膜正常,0分;i級為黏膜充血,血管模糊,1分;ii黏膜有接觸性出血,2分; iii級不黏膜有自發(fā)性出血,3分;iv級為黏膜可見大小不等的潰瘍,4分。1.4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 1 1.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試驗

9、數(shù)據 均以x-±s表示,每組治療前后數(shù)據采用配對t檢驗。三組治療前后數(shù)據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2結果2.1 臨床癥狀總積分降低百分比a組臨床癥狀總積分降低百分比均數(shù)為(80.44±18.43) %, b 組為(44.21±29.54) %。a、b組間比較,p=0.007; a組積分降低百分比均大于50%,為顯效,而b組積分降低百分比大于25%,為有效。2.2 sutherland 指數(shù)變化2.2.1 二組(治療前后sutherland指數(shù)變化(見表1)表1二組治療前后sutherland指數(shù)變化a、b二組治療前后sutherla

10、nd指數(shù)變化均為pv0.05,因此治療前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3 腸鏡分級積分變化及結腸鏡下表現(xiàn)2.3.1 二組治療前后腸鏡分級積分變化(見表2)。表2二組治療前后腸鏡分級積分均數(shù)變化二組治療前后腸鏡分級變化均為p<0.0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討論常美安,其作用機制是利用生物奪氧作用,利用無毒、無害的慧致病微 耗氧微生物,即枯草桿菌暫吋在腸內定,降低局部氧濃度和氧還原電位,營造成 適合厭氧的正常腸道優(yōu)勢菌群生長的環(huán)境,從而起到抑制需氧的革蘭陽性桿菌生 長,減少細菌及內毒素易6。而耐酸的枯草桿菌和耐膽鹽的屢腸球菌的聯(lián)合, 使其在胃腸道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從而發(fā)揮最大的生物學效應。近年

11、來,人們對 腸道細菌在uc發(fā)病機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此促進了對微 生態(tài)制劑在uc治療中作用的研究。微生態(tài)劑治療uc的作用機制可能涉及到以 下幾個方面:(1)受體競爭,即微生態(tài)制劑與腸腔內微生物病原體競爭在腸 黏膜表面的有限受體,從而限制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2)微生態(tài)制劑通過釋放 抗菌物質如乳酸、乙酸、過氧化氫、細菌素等抑制腸腔病原體的生長;(3)調節(jié) 及(或)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及腸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免疫功能;(4)誘導黏膜 屏障功能的加強;(5)誘導腸固有膜內t淋巴細胞調亡。目前的研究表明:微 生態(tài)制劑對uc的治療作用應該是通過多種機制來發(fā)揮的,而不同微生態(tài)制劑的 菌屬和菌

12、株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本實驗僅從臨床角度證實微生態(tài)制劑聯(lián)合心理和食物干預治療輕中度 活動期uc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用saspo由于胃腸道的菌群極其豐富,從上消化道 到小腸、結腸、菌群種類及細菌密度均逐漸增加。正是這種復雜性,且很多腸道 微生物無法培養(yǎng)和鑒別,因此難以準確uc患者腸道菌群的構成。然而,當把目 前已有的研究結合起來則不難發(fā)現(xiàn);uc患者腸道菌群不穩(wěn)定,多樣性減少;某 些大腸桿菌(e.coli)和普通擬桿菌(b.vulgatus)可能在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有 害作用。并且該病病程長,很多病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只有采用藥物、食物、 心理、支持等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微生態(tài)制劑聯(lián)合心理和

13、食物干預治 療uc安全,療效確切,費用少,減輕患者經濟負扌口,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參考文獻1 bibiloni r,fedorak rn, tannock cw,et al.vsl#3 probioticmixture mixture induces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m jgastroenterol,2005joo :15391546.歐陽欽,張正,萬學紅主編ibd診斷標準和處理指南炎癥性腸病研究進展. 成都:四科學技術出征社,2000, 26274.3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建議.中華消化雜 志,2001,21(5):236-239.4 kornbluth a, sachar db.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uleerative colitis practice guidelines in adults(upbate):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am jgastroenterol,2004. 99 (3): 13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