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礦山的年檢后洲、平據(jù)物探設計_第1頁
勘探礦山的年檢后洲、平據(jù)物探設計_第2頁
勘探礦山的年檢后洲、平據(jù)物探設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勘探礦山的年檢后洲、平據(jù)物探設計第一章 項目概況 21.1 目的任務 21.2 實物工作量 21.3 工作區(qū)范疇、地理條件 21.4 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 31.5 以往地質工作評述 3第二章 地質概況 62.1 后洲測區(qū) 62.1.1 區(qū)域地質背景及成礦條件 62.1.2 礦區(qū)地質特點 102.2 平據(jù)測區(qū) 132.2.1 區(qū)域地質背景及成礦條件 132.2.2 礦區(qū)地質特點 132.3 地球物理找礦方案 14第三章 物探工作部署與方法技術 153.1 工作部署 153.2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153.2.1 野外工作方法 153.2.2 要緊儀器設備技術指標 193.3 室內工作方法技術

2、 203.3.1 室內資料整理和數(shù)據(jù)處理 203.3.2 綜合研究 203.3.3 報告編寫 21第四章 打算進度 224.1 工作安排 224.2 工作打算進度 22第五章 組織治理和項目人員設置 235.1 組織治理 235.2 項目人員組成及分工 23 第六章 經費預算 236.1 預算編制的依據(jù) 236.2 預算編制的方法 24276.3 資金預算結果 24 第七章 預期提交成果 26 第八章 質量保證與安全措施8.1 質量保證措施 278.2 安全及勞動愛護措施 278.3 全面質量治理方法及措施第一章 項目概況1.1 目的任務 廣西南丹縣后洲及平據(jù)多金屬礦勘探權由廣西河池市南方有色

3、冶煉有 限責任公司依法取得。為詳盡該礦區(qū)的基礎地質資料,提供進一步勘查的 成礦規(guī)律,圈定找礦靶區(qū),為勘查工程布置提供決策依據(jù);開展地質靶區(qū), 該公司托付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對該礦區(qū)進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 (C SAMT )勘探??傮w目的是通過 CSAMT 測量,查明測區(qū)多金屬礦床資源分 布特點,總結測區(qū)地質物探綜合研究,全面分析以往地質勘查和礦山開發(fā) 的成果資料,深入研究測區(qū)的成礦地質條件和控礦因素,提升找礦成效。1.2 實物工作量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測量剖面約 19.95km,測點距 50m,測點 322 個。其中后洲測區(qū)剖面 12.10km,平據(jù)測區(qū)剖面 7.85km。1.3 工作區(qū)范

4、疇、地理條件 后洲測區(qū)和平據(jù)測區(qū)分不位于南丹縣大廠鎮(zhèn)西官山 老街一帶和南丹 縣吾隘鄉(xiāng)平據(jù)一帶,行政隸屬南丹縣管轄??辈閰^(qū)至南丹縣城約 25 公里, 有村級公路相通,南丹至河池 金城江為 210國道。交通便利,見交通位 置圖(圖 1.1)。工作區(qū)拐點坐標如下:后洲測區(qū):, 24° 50 00, 24° 50 00, 24° 49 00, 24° 49 00, 24° 48 30, 24° 48 30, 24° 48 15, 24° 48 151、107°24302、107°27303、107

5、76;27304、107°28005、107°28006、107°27307、107°27308、107°2545平據(jù)測區(qū):1、107°2100,24°50002、107°2200,24°50003、107°2200,24°48304、107°2230,24°48305、107°2230,24°48006、107°2200,24°48007、107°2200,24°47008、107°2100,2

6、4°47009、107°2100,24°483010、107°2030,24°483011、107°2030,24°493012、107°2100,24°49301.4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911107°24480、107°25001、107°25007°243030, 24° 4930圖 1.1 廣西南丹縣后洲及平據(jù)多金屬礦區(qū)交通位置圖區(qū)內屬亞熱帶山地氣候, 年平均氣溫 16.9,年平均降雨量 1497.9mm, 多集中在 58 月,年均無霜期 289天。區(qū)

7、內地貌為中低山區(qū),海拔 55012 00m。一樣相對高差 400500m。區(qū)內外居民以漢、壯、瑤等民族為主,要緊從事農業(yè)、林業(yè)、采礦業(yè) 等,糧食差不多自給,生活水平中等,勞動力資源豐富。1.5 以往地質工作評述一、基礎地質工作1、19571958 年,廣西有色 215地質隊在工作區(qū)進行了 1:5萬1:10 萬地質調查,初步查明本區(qū)地層、地質構造和礦產特點。2、1966 1968年,廣西區(qū)測隊在工作區(qū)開展了 120 萬南丹幅區(qū)域地 質礦產調查,大致查明區(qū)內的地層、構造及礦化蝕變特點。3、1987 1990年,廣西區(qū)調隊在工作區(qū)開展了 120 萬南丹幅水系沉積物化探掃面工作,圈定銅、鎢、銻、鉛、鋅

8、等多金屬元素組合專門多處。4、19861990年,李孝全、王香成、徐新徨等對廣西河池南丹地區(qū)泥 盆系多金屬礦控礦條件及遠景推測作過專題研究,提出了丹池成礦帶的礦 床成因模式,對礦床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5、建國以來,廣西有色 215 地質隊長期從事包括工作區(qū)在內的丹池成 礦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評判多處工業(yè)礦床,工作程度較高。二、地質勘探及礦床開采情形1、建國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廣西地質勘探公司 215 隊在丹 池成礦帶從事地質勘探,評判具工業(yè)價值的礦床多處。2、周邊銅坑礦床、大廠礦床、五一礦床、亢馬礦床等具有 30 多年開 采歷史,至今仍在開采中。第二章 地質概況2.1 后洲測區(qū)2.

9、1.1 區(qū)域地質背景及成礦條件工作區(qū)位于丹池成礦帶中部, 丹池成礦帶是我國聞名的錫 多金屬成礦 帶。構造上位于江南古陸西緣,右江再生地槽北部邊緣的丹池褶斷帶,屬 古特提斯構造域和太平洋構造域的復合部位。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發(fā)育, 尤以泥盆系獨具特色,是區(qū)內的含礦層。北西向丹池大斷裂和丹池復背斜 構成了區(qū)內的要緊構造格架。此外,北東向斷裂、褶皺亦較發(fā)育。北西向 丹池大斷裂具有控巖、控礦和控相的作用。中酸性巖漿巖常以巖墻、巖脈、 巖枝狀產出(深部多處見隱伏花崗巖) ,呈帶狀沿北西向丹池褶斷帶出露。(一)、地層 區(qū)域內出露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及第四系。 泥盆系分布廣泛,巖相變化復雜,

10、沉積類型繁多,以南丹型沉積建筑 為特點。本系各統(tǒng)出露齊全,統(tǒng)間為整合接觸關系,與上覆下石炭統(tǒng)除局 部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外,均為整合接觸。以灰?guī)r、硅質巖、黑色泥巖、 砂巖為主,生物群以漂浮和游泳的竹節(jié)石、菊石、牙形刺為主,見三葉蟲、 浮游介形蟲,漂浮瓣鰓類及少量薄殼類腕足類等。代表斷陷盆地較深水缺 氧低能沉積環(huán)境的有塘丁組、羅富組、榴江組、五指山組。泥盆系下部為 蓮花山組、郁江組,屬濱海沉積。石炭系分布較廣泛,化石豐富,沉積類型多樣。早石炭世巖相變化復 雜,于盆地相區(qū)為一套黑色泥巖沉積;臺地與盆過渡相區(qū)為硅質巖、泥巖、 砂巖和含硅質碳酸鹽巖沉積;臺地相區(qū),下部缺失巖關期沉積,為一套碳 酸鹽巖沉

11、積。中、晚石碳世于盆地部位為含硅質碳酸鹽巖沉積,盆地兩側 臺地部位為具滑塌特點的碳酸鹽巖沉積。二疊系由于受黔桂運動和東吳運動阻礙,沉積相與石碳紀有較大差不。 整個二疊系為兩個較明顯的沉積旋回,早、晚二疊世,下部為碎屑巖、泥 質巖,上部為碳酸鹽巖沉積。二疊系與下伏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 統(tǒng)間局部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三疊系僅出露中、下統(tǒng),屬再生地槽沉積類型,為一套碎屑巖、泥巖 夾火山巖及碳酸鹽巖,屬陸源碎屑濁積巖沉積。第四系零星分布,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和砂、礫石組成。據(jù)巖性 和階地特點劃分為更新統(tǒng)和全新統(tǒng)。厚 514m。與下伏地層均為角度不整 合接觸。(二)、巖漿巖 工作區(qū)區(qū)域上巖漿巖

12、不甚發(fā)育,可見有侵入巖和噴出相巖類。侵入巖 侵入巖分布于北部芒場、龍燈,中部大廠、籠箱蓋等地。地表所見為 中(基) 酸性斑巖脈,于芒場、籠箱蓋深部見酸性巖體,均屬淺成 超淺 成侵入巖。區(qū)域上侵入巖依巖性劃分為花崗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霏細斑巖、 石英閃長玢巖、石英二長斑巖、石英安山玢巖、輝綠玢巖等。地表多數(shù)呈 巖脈、巖墻狀,少數(shù)呈巖枝狀產出,深部隱伏巖體呈巖株、巖基狀,少數(shù) 巖瘤狀產出。侵位于泥盆系、石碳系。據(jù)前人研究,巖體同位素年嶺值為 7 2138Ma,屬燕山晚期。噴出相巖類 噴出相巖類均產于一定的層位中,要緊產于丹池北西向斷裂西側的盆 地相內,產出層位為中下泥盆統(tǒng)塘丁組、羅富組,上泥盆

13、統(tǒng)榴江組,下石 碳系鹿寨組,上二疊統(tǒng)四大寨組、領好組及下中三疊統(tǒng)石炮組、百蓬組, 巖性為中酸性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區(qū)域噴出相巖類要緊為海底火山噴發(fā)的凝灰、凝灰熔巖、沉凝灰?guī)r、 火山碎屑巖等,均分布于丹池北西向斷裂西側的盆地內。產出層位有中下 泥盆統(tǒng)塘丁組、羅富組,上泥盆統(tǒng)榴江組,下石碳統(tǒng)巴平組,上二疊統(tǒng)四 大寨組、領好組及下中三疊統(tǒng)石炮組、百蓬組等。一樣火山活動規(guī)模較小, 強度不大,表現(xiàn)為間歇性的噴發(fā)和溢出,其巖性有泥盆紀的中酸性 石碳紀 的酸性 二疊紀的中基性 三疊紀的酸性演化特點。泥盆紀火山巖于區(qū)內規(guī) 模較小,但因處于專門的構造環(huán)境,在海底火山活動過程中,因噴氣和熱 泉作用,為金屬礦產的形

14、成和富集起了重要作用。(三)、構造 丹池褶斷帶位于江南古陸西緣,右江再生地槽北部邊緣的丹池斷褶帶, 屬古特提斯構造域和太平洋構造域的復合部位。褶斷帶構造線總體走向為 北西北北西向,其北西延伸與紫云弧形褶斷帶相接,南東與宜山弧形斷褶 帶相連,總體構成一個形似反 S 型褶斷帶。丹池褶斷帶由北西向斷裂(丹 池斷裂、益蘭斷裂)和一系列北西向平行展布的長軸狀復式褶皺(羅富復 背斜、南丹 河池復背斜和鳳凰山復向斜)組成。具體構造地質特點參照區(qū) 域地質圖(見圖 2.1)。斷裂丹池北西向斷裂帶 丹池北西向斷裂是一深達地幔的深大斷裂,由二至三條平行展布的斷 裂組成,于中元古代四堡期就已存在,在加里東及海西期皆為

15、繼承性斷裂。 它由一系列北西向韌性斷裂和北北東向走滑斷裂組成。斷裂帶走向 31035 5°,向北西與紫云大斷裂相接,南東與宜山東西向弧形斷裂相連。該斷裂 是泥盆紀時期的同沉積斷裂。褶皺南丹 河池復背斜總體軸向 330°,延長大于 100km,寬約 2030km,核部出露地層為塘 丁組、羅富組,兩翼地層為石碳系、二疊系。它由芒場背斜、車河背斜、 大廠背斜、北香背斜和五圩背斜等組成。羅富復背斜位于西部,總的軸向 330°,長約 56km,寬約 2025km。背斜樞紐波 狀起伏,有三個極高點和極低點,使背斜在空間上呈馬鞍狀。背斜東翼和 背端有較多北西向次級邊幕式褶皺組成

16、花邊狀構造。(四)、礦產區(qū)域礦產豐富,為全國聞名的丹池錫 多金屬成礦帶。已知有錫、鎢、 鉬、銅、鉛、鋅、銻、汞、砷、銀、金、鈾等各類礦床、礦點(礦化點) 2 00余處,其中大型礦床 7 處,中型礦床 11處。本區(qū)礦床學研究的熱點地區(qū), 礦床學大伙兒(涂光識、程裕川、曾允孚等)對本地區(qū)的礦床成因有極大 愛好,大部分礦床學家和在本區(qū)工作地質專家認為本區(qū)礦床成因類型為海 底火山熱泉(噴氣)同沉積 巖漿疊加改造型礦床。礦床帶呈北西 南東向的狹長帶狀, 自北而南依次分布芒場大山、 大廠、 大福樓、北香、五圩等錫 貴重金屬 多金屬硫化物礦床。在礦化帶的西側, 有益蘭、羅富、龍燈,北段巴平、麻陽,南段花蕉、

17、紅紗一帶均有銻、汞 礦產分布。礦床產出受地層層位操縱,預查區(qū)外圍已知礦床的產出地層要緊為泥 盆系榴江組、五指山組。礦化類型多種多樣,有熱水沉積的層狀、似層狀礦體,又有巖漿熱液 型的脈狀礦體和矽卡巖型的銅、鋅礦體及云英巖型的鉬鎢礦體,其中層狀、 似層狀錫石 硫化物類型在本區(qū)為重要的工業(yè)礦床類型。礦床中礦物成分復雜,僅大廠礦田就已發(fā)覺有 120 多種礦物。金屬礦 物要緊有錫石、閃鋅礦、方鉛礦、磁黃鐵礦、黃鐵礦、毒砂、輝銻礦、輝 鉬礦、黃銅礦、白鎢礦、黑鎢礦、脆硫銻鉛礦、辰砂等。在已知礦區(qū)外圍和深部,持續(xù)有新的發(fā)覺,找礦前景較好。2.1.2 礦區(qū)地質特點(一)、地層 預查區(qū)位于南丹河池背斜中部。出露

18、的地層要緊有泥盆系的塘丁組、 榴江組,石炭系的巴平組,石炭二疊系的南丹組、四大寨組、領好組及 三疊系的石炮組、百蓬組等。各組巖性特點如下。郁江組( D1Y ) 下部為黃褐色、灰黃色泥質粉砂巖、細砂巖,中部為黃綠、灰綠色泥 巖夾泥質灰?guī)r透鏡體,上部為生物灰?guī)r、泥灰?guī)r、泥晶灰?guī)r的巖石組合。 總厚度 200 240m。塘丁組( D1-2t) 灰黑色、灰黃色中薄層泥巖、頁巖夾碳質泥巖、粉砂巖、硅質砂巖。厚度 400500m。榴江組( D3l) 灰黑棕色薄層硅質巖、硅質泥巖為主,局部夾含錳硅質巖、含錳灰 巖,是區(qū)內的含礦層位??偤?300500 m。五指山組( D3w ) 淺灰、灰、淺褐色中厚層扁豆狀灰

19、巖、泥質條帶灰?guī)r、薄層泥晶灰 巖等,夾少量硅質條帶或硅質結核??偤穸燃s 95120m。鹿寨組( C1lz) 灰黑色薄層泥巖夾硅質巖、灰?guī)r、泥灰?guī)r及砂巖,是一套深水還原環(huán) 境沉積組合??偤穸?96150m。巴平組( C1-2b) 深灰色薄層泥巖與硅質巖、灰?guī)r互層,下部夾含錳灰?guī)r、含錳硅質巖。 在該組的下部局部見錳礦層。厚 200 400 m。南丹組( C2P1n) 灰、深灰色中薄層灰?guī)r夾薄層硅質巖、泥巖。單層較薄??偤穸葹?30 0500m。四大寨組( P1-2s)深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與中厚層砂屑灰?guī)r、 礫屑灰?guī)r互層。 總厚度約 5 00 m 左右。領好組( Plh) 褐黃色、灰綠色、深灰色的砂

20、巖、泥巖,夾少量硅質巖及灰?guī)r。地層 總厚度 500 673m。石炮組( T1s ) 灰黃灰綠色薄層鈣質泥巖夾薄層粉砂巖、泥灰?guī)r及少量薄層凝灰?guī)r。 巖性組合復雜多變、富含鈣質,分選差。巖石劈理發(fā)育??偤穸?00250m。百逢組( T2bf )為一套巨厚的復理石建筑。底部為厚 1030m 的灰黃色凝灰?guī)r,其上 為灰色厚層塊狀不等粒雜砂巖、薄層粉砂巖及泥巖三者互層,沉積旋回清 晰,巖石具有明顯的濁流沉積特點,鮑馬層序發(fā)育。該段巖性復雜多變, 分選差。地層厚度在建組剖面為 1755m。(二)構造工作區(qū)位于丹池褶斷帶, 南丹河池復背斜中部, 褶皺和斷裂均較發(fā)育。褶皺 預查區(qū)及其鄰近要緊褶皺見羅富背斜、那

21、地背斜斜、更荒向斜,都屬 南丹河池復背斜次級褶皺。那地背斜, 軸向 310320°,長約 12km,寬約 1.52.5km。背斜樞紐 中間高,兩端低。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泥盆系羅富組,石碳系鹿寨組、巴 平組,兩翼出露地層為石碳至二疊系南丹組、二疊系四大寨組。本預查區(qū) 位于那地背斜北西傾伏端東側。更荒向斜, 位于預查區(qū)中并延出區(qū)外。 軸向 310320°,長約 20km, 寬約 3.05.0km。向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三疊系石炮組,兩翼出露地層為石碳 至二疊系等。斷層穿巖洞正斷裂預查區(qū)斷裂構造在地表不甚明顯,僅在預查區(qū)外北東一斷裂, 斷裂走 向 315°,長 30km 以

22、上,傾向北東,傾角 3545°。上泥盆統(tǒng)及下石碳統(tǒng) 分不與中、上泥盆統(tǒng)接觸,地層缺失明顯。劈理預查區(qū)內劈理比較發(fā)育,要緊分布于斷層破裂帶中,以流劈理為主。(三)熱液蝕變預查區(qū)內熱液蝕變作用地表不明顯,要緊為熱液作用產物為硅化、黃 鐵礦化,要緊發(fā)育于背斜核部及斷層破裂帶中。沒有與巖漿熱液有關的蝕 變作用產物,可能與隱伏巖體較深有關。(四)成礦條件分析預查區(qū)內在地表沒有發(fā)覺礦體或礦化體,按照區(qū)域地質條件和鄰區(qū)大 廠礦田的成礦規(guī)律,預查區(qū)深部專門有可能存在隱伏盲礦體,在預查區(qū)內 深部找尋工業(yè)礦體是有可能的。2.2 平據(jù)測區(qū)區(qū)域地質背景及成礦條件 普查區(qū)位于丹池成礦帶羅富背斜西南翼,吾隘向斜

23、北東翼,出露的要 緊層位有泥盆系的榴江組,石炭系的南丹組、黃龍組、都安組、堯云嶺組, 二疊系的合山組、茅口組、棲霞組,三疊系板納組、邏樓組。區(qū)域構造活 動強烈,褶皺、斷層發(fā)育,各種礦化蝕變發(fā)育, 1:20 萬化探專門分布面積 大。調查區(qū)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知有錫、鎢、鉬、銅、鉛、鋅、銻、金、 銀等礦種。羅富背斜位于巴雷、羅富、那地一帶,是個寬敞略呈箱狀的背 斜。軸向 340° 350°,長 74Km 以上,寬 1216Km,軸部由泥盆系地 層組成,核部出露最老地層為下泥盆統(tǒng)蓮花山組。翼部由石炭、二疊系組 成。2.2.2 礦區(qū)地質特點(一)、地層 普查區(qū)位于丹池成礦帶羅富背斜西

24、南翼,吾隘向斜北東翼,出露的要 緊層位有石炭系的南丹組、黃龍組,二疊系的棲霞組,各組巖性特點如下:( 1)、黃龍組( C2 h) 要緊巖性為淺灰灰色中厚層生物屑灰?guī)r、生物屑泥晶灰?guī)r、白云 質灰?guī)r夾白云巖。沉積環(huán)境屬開闊臺地、臺地淺灘及半局限臺地。要緊化 石有 蜓、牙形石等。( 2)、南丹組( C2P1n) 要緊巖性為一套為深灰色中厚層白云巖夾灰?guī)r和燧石條帶夾厚層生物 屑灰?guī)r、礫屑灰?guī)r、白云巖。沉積環(huán)境屬盆地相。要緊化石有 蜓、牙形石3)、棲霞組( P2q)要緊巖性為深灰灰黑色薄厚層狀泥晶灰?guī)r組合,含泥質條帶、硅 質條帶和結核。 底部見厚約 210m 之灰色砂巖及頁巖; 沉積環(huán)境屬碳酸鹽 臺地相

25、。要緊化石有 蜓 、菊石等。(二)構造 普查區(qū)內褶皺、斷裂發(fā)育。褶皺發(fā)育吾隘向斜,斷裂發(fā)育吾隘逆斷層。(1)、吾隘向斜軸向 330°,核部地層為中泥盆統(tǒng)板納組, 翼部地層為下泥盆統(tǒng)邏樓組。 兩翼較對稱,傾角 55° -57°。(2)、吾隘逆斷層:位于羅富背斜西翼南段,吾隘東約 1Km,走向 340° 350°,長 25K m,吾隘以北,斷層發(fā)育于上石炭統(tǒng)內,斷面東傾,傾角 60°以上。上盤 向西推逆。吾隘以南,斷面西傾,傾角 75°,斷裂帶地層錯亂、破裂,破 裂帶寬 2050m,破裂帶內方解石和斷層角礫巖發(fā)育。(三)礦產特點

26、 普查區(qū)目前已在南丹組中發(fā)覺有鋅礦(化)點,礦體呈不規(guī)則脈狀、 團塊狀,可見長 50-130m,厚 0.3-3m。圍巖有碳酸鹽巖,蝕變有硅化、方 解石化、黃鐵礦化。2.3 地球物理找礦方案 按照已有地質資料,結合已知礦床(點)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可控 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 (CSAMT )。通過 CSAMT 測量,查明測區(qū)多金屬礦 床資源分布特點,總結測區(qū)成礦規(guī)律,圈定找礦靶區(qū),為勘查工程布置提 供決策依據(jù);并開展地質物探綜合研究,全面分析以往地質勘查和礦山開 發(fā)的成果資料,深入研究測區(qū)的成礦地質條件和控礦因素,提升找礦成效。2C311CD3l4'00"深測個。其 圖中例圖

27、3.1 后洲測區(qū) CSAMT 剖面布置圖D3l454第5107° 可3.124°48'7'1'3300"k" 22m44°°55;00''°27'30" 24°49' °49' °48' 0" 24°48'圖 3.2 平據(jù)測區(qū) CSAMT 剖面布置圖3C3C12747D2449.95k4m4例 炭系中統(tǒng)面總長為 C17.石8炭5系下k統(tǒng)m查區(qū)剖面布設分不456 107C284110265

28、464524測點距45 50m,測46 點 32107°228'30"0" 9 107°25'45" 24°48'45"00""3.11110 11和0077°°22圖55''0000"" 22344°°.44298''34。50""0" 12 107 °24'30" 24°49'30"設計勘探線:7 條0

29、線:,0.9剖91km 5線: 0.9km1線: 1.315km 6線:1.959km2線: 0.986km 7線:1.09km3線: 1.594km 8線:1.652km4線: 0.697km 9線: 0.472km 總長:11.656km3.2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野外工作方法此次 CSAMT 野外工作擬在綜合研究成礦地質條件的基礎上,著重結 合已有的物化探資料,布置 CSAMT 剖面性工作。1、野外工作方案(參見圖 3.3)1) .工作使用電偶極子標量測量系統(tǒng), EMAP 分站式測量方式,觀測電 場 Ex 和磁場 Hy ,保證在所需的頻率范疇(勘探深度)內,工作在遠區(qū)。2) .設計供電

30、工作場源與測量區(qū)之間的收發(fā)距由試驗定 (R 起始 6千米)。3) .使用 GDP32型儀器,測量頻率 1Hz8192Hz。4) .觀測區(qū)必須處于電偶極子中心偏移± 15°的扇形范疇之內。5) .供電系統(tǒng)的供電電流 I 原則上大于 15A 左右,高頻段( 10248192H z)一樣不能低于 5A 左右,以保證測量信號的可靠性;因客觀條件限制而 無法達到時,應減小接地電阻。6) .測量信號信噪比原則上應大于 5%,弱信號時不能低于 1%,以確保觀測信號的可靠性。2、場源1).場源布置采納接地電偶極子場源進行供電, 接地電偶極距 AB 選擇 1 Km 左右,AB 方位誤差小于

31、3度。實際接地點 (A 或 B)在相應比例尺圖上 偏離設計點位不超過 1cm。2).盡量選擇土壤潮濕處埋設供電電極, 可采納多塊金屬板、 網、箔(約 1m×1m)等材料, 挖多個坑埋設,坑深不小于 0.8m,相鄰坑距不小于 3m, 在導電材料上澆鹽水,壓實坑土,保證接地良好。 AB 場源的接地電阻應一 樣不大于 30。3).供電點處要有明顯的標志,供電導線連接處應用絕緣膠布包裹,遇 障礙物應挖溝架空埋設 (保證絕緣)。供電點和導線均應掛上高壓危險標志, 沿線有專人查護,確保人畜生命安全。4).供電站應選在地面干燥、盡可能處于供電線中部的位置,發(fā)射機操 作人員應配備有高壓防護服裝及設備

32、。3、觀測裝置1).測量工作使用 EMAP 分站式測量,測線方向( MN )平行于場源方 向( AB )測點點距 50 米,測量偶極子長度 50米。電道與磁道比例由試驗 確定。觀測頻率范疇 1Hz8192Hz(按 2 加密頻點)。供電偶極距 AB=100 0 米左右,收發(fā)距由試驗定,起始試驗 r=6km 。2).電場測量:電場方向于供電偶極子方向相同,要求采納不極化電極, 與土壤接觸良好,并澆水壓實,使接地電阻小于 3.5k。3).磁場測量:應保證磁棒水平,并用羅盤確定方向,保持與電場垂直, 誤差小于 3 度。4).電場連線、磁棒連線不能懸空,應沿地壓實,以防止晃動切割磁力 線對測量產生干擾;

33、同時,電場連線和磁棒連線不能近距離平行放置,相 交時應盡量使其相互垂直。發(fā)射機1kmB 3.5-4kmA60o測量網格 4-8km圖 3.3 CSAMT 法野外工作布置圖5) .測點應盡量選在周圍開闊、地勢平緩處,盡可能躲開陡峭的山頂和 狹窄的深溝底或巖石裸露處。6) .在地勢復雜區(qū),測點偏離設計測線不得超過 30%線距,沿測線方向 偏離設計點位不應超過 20%點距。7) .測點應遠離強干擾源。8) .測點平面坐標和高程的測定,用高精度 GPS 結合測繩敷設測線,逐 點測定測點,相鄰點距均方相對誤差優(yōu)于± 5%,其它測點執(zhí)行物化探工 程測量規(guī)范(DZT0153-95)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34、4、儀器設備工作采納美國 Zonge 公司的 GDP-32儀器,包括一套發(fā)射系統(tǒng)和接收 系統(tǒng)及相應的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系統(tǒng)。儀器預備和測試及野外期間儀器設備的愛護均參照儀器講明書。5、數(shù)據(jù)采集1) .電極和磁棒布設完畢后,應檢查布設是否正確,連線是否牢固。檢 測電磁道傳輸線與屏蔽層的絕緣電阻。2) .確認儀器各項參數(shù)正常后,通知供電系統(tǒng)發(fā)射低頻 8Hz 信號進行測 試。選定接收儀的增益檔,然后能夠自高頻至低頻逐個頻率測量。3) .在觀測每個頻點時應及時在對數(shù)厘米方格紙上繪制磁場曲線,保證 在所需的頻率范疇(由試驗測線反演深度確定)工作在遠區(qū)。4) .觀測數(shù)據(jù)疊加次數(shù)由疊加次數(shù)增加后數(shù)據(jù)離差沒有明顯變

35、小的疊加 次數(shù)確定,數(shù)據(jù)離差與干擾大小以及增加疊加次數(shù)的有效性有關,離差小為好。如果增加疊加次數(shù)后,如果離差仍專門大,同時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 要考慮采納增大電流(減小接地電阻)或增加 AB 距等措施。5) 在視電阻率曲線的關鍵部位, 如極值點處, 應重復觀測, 確保數(shù)據(jù)精 度和專門的可靠性;當相鄰測點曲線的極值點在頻率軸上有位移時,應重 復檢查觀測。6) 觀測時,應填寫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測深點布極班報。6、通訊1) .車載電臺應當設在地勢開闊處,與測站通信聯(lián)系應清晰可靠,在地 勢等因素造成通信困難時,應增設通信中轉站。發(fā)射機操作員應有工作記 錄,記錄測點各頻點實際發(fā)送的電流和時刻。2) .測站觀

36、測時,應關閉無線電通信,防止其對觀測數(shù)據(jù)的干擾。7、質量檢查1) .質量檢查點應在相同場源、同一坐標位置處進行,要求相同儀器在 不同日期換操作員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2) .檢查點總數(shù)不得少于全測區(qū)坐標點的 3%,且在測區(qū)內分布平均, 專 門是測區(qū)視電阻率專門部位必須有檢查點。式1 運算:aiai2ni 1 ai3) .檢查點兩次觀測的相應視電阻率專門部位的曲線應形狀一致,對應 頻點的數(shù)值接近。測n量數(shù)據(jù)質量采2納均方相對誤差衡量,總均方相對誤差 10%。式中:m-均方相對誤差ai-第 i點原始觀測值ai'-第 i 點檢查觀測值n-檢查點數(shù)4) 野外工作質量評判 全頻視電阻率曲線質量評判分為:

37、 一級:曲線圓滑連續(xù),無畸變頻點,關鍵頻點作過檢查觀測 二級:曲線形狀清晰,無連續(xù)三個以上的畸變頻點,曲線高頻或低頻段個不頻點存在畸變,但不超過總頻點數(shù)的 20%,經平滑后能滿足講明要求。三級 :曲線形狀不清、連續(xù)的畸變頻點超過總頻點的20%。作為不合格每個測點的視電阻率和相位曲線應分不評定,按級登記,對三級曲線 還要注明緣故。一級 :測點的視電阻率,并至少有 50%為一級品,相鄰測點的曲線類型 規(guī)律性較好,原始記錄(班報及曲線)清晰齊全。二級:測點視電阻率為二級以上,經平滑后能保證曲線形狀清晰,規(guī)律 性好,原始記錄齊全。三級:低于二級要求。其它按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技術規(guī)定 ( SYT577

38、22002)執(zhí)行3.2.2 要緊儀器設備技術指標AGDP-32多功能電法工作站GDP-32多功能電法工作站是由美國 ZONGE 公司研發(fā),為寬頻帶、 多通道、多功能的數(shù)字式接收機,通過軟件實時采樣 ,自動剔除天電干擾 CSAMT 采樣頻帶范疇: 0.125 8192Hz(0.0007Hz to 8KHz forMT ) 直流( DC)輸入阻抗: 10M 動態(tài)范疇: 190db(分貝) 最小可檢測電信號: 0.03 V (微伏) 相位精度: ±0.1mrad(毫孤度 )(0.006度)( GDP-32II 接收機) 疊加次數(shù): 2 n 任選 n =0,1,15 最大輸入電壓 : +/-

39、 32V 同步方式:高準確度的石英鐘 (5×10-10s/24 小時) 微處理器:主頻 133MHz 的 586 微機處理器B GGT-10發(fā)射機GGT-10是美國 ZONGE 公司為 GDP-32 多功能電法工作站配套的大功率發(fā)射機。 電源: 120 V 三相交流電( 400 Hz ) 最大輸出電壓和電流: 1000 V 、20A 最小關斷延時: 125 sec (300 x 300 m2 回線 ) 發(fā)射波形:雙極性方波,占空比 50( GT-10 大功率發(fā)射機)。3.3 室內工作方法技術3.3.1 室內資料整理和數(shù)據(jù)處理1)資料預處理a. 對每個測點曲線進行掃瞄,逐點了解 Ex、

40、Hy 測深曲線形狀、干擾 水平,改正突變點;b. 對相位曲線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的要作改正。c. 靜態(tài)位移校正: 按照已知地質資料和原始視電阻率斷面等值線圖及地 勢起伏情形判定靜態(tài)位移現(xiàn)象及其嚴峻性,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靜態(tài)位移校正, 應采納多種方法進行校正對比,以選擇最佳校正方法。2)二維反演運算采納美國 Zonge 公司的 SW-SCS2D二維處理軟件,進行起伏地勢條件 下的二維反演運算。3)資料講明a. 定性講明 :第一研究探測區(qū)內的曲線類型,專門應對已知剖面和井旁 測深曲線進行正反演模擬,確定電性層對應的地質層位和探測區(qū)的地電模 型。然后,研究探測區(qū)內的視電阻率,初步了解剖面電性專門特點,并與

41、 已知剖面進行對比、分析提出定性意見。b. 定量講明:第一按照定性分析結果, 綜合其他地質地球物理資料,確 定每條測線的初始地電模型。最后以二維反演為主,結合已知的鉆井、地 質資料,對剖面進行講明,并使其趨于合理。所有講明結果應拷貝存盤并列表打印,作為成果報告的附件。c. 綜合地質講明應包括: 研究探測區(qū)斷裂展布、 隱伏花崗巖頂端埋深和 起伏形狀;按照電性層變化估量巖性變化;結合化探工作指出成礦遠景區(qū) 等地質內容。3.3.2 綜合研究1. 充分收集和研究礦區(qū)已有的物探成果, 航測、地面磁測資料及重力測 量資料等;2. 分析各種物探圖件,在已知地質剖面上對比物探專門的特點,用專 門特點對地質現(xiàn)象

42、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3. 按照磁專門、重力專門、電專門等各種地球物理信息,以及地球化 學、收集到的本區(qū)地質、鉆探、水文等多方面地質信息,對測區(qū)進行剖面、 切面的立體地質講明估量;4. 總結測區(qū)深部成礦規(guī)律,進行成礦遠景推測,指導勘查工程部署。5、研究適合本區(qū)的靜態(tài)位移改正方法。6、研究場源阻礙。3.3.3 報告編寫1) 提交的資料a. 野外工作提交的資料 : 原始電子數(shù)據(jù)盤; 操作職員作記錄、測點班報; 視電阻率原始記錄曲線;點位測量記錄及其數(shù)據(jù)盤;儀器檢測、愛護及標 定記錄。b. 野外提交的預處理數(shù)據(jù)盤及相應的打印資料 :視電阻率和相位曲線及 數(shù)據(jù)盤;視電阻率和相位剖面圖;其它資料。c. 提交的

43、原始資料及其它成果,必須配套齊全,并列出清單,供檢查、 驗收。除 a、b 所列上述資料外還包括: CSAMT 大地電磁測深勘探視電阻 率曲線質量評定表; CSAMT 大地電磁測深勘探檢查點誤差統(tǒng)計表; CSAM T 大地電磁測深勘探視電阻率測量野外工作總結等。2) 提交的圖件按照地質講明需要可選擇做出下列定性講明圖件: 視電阻率曲線類型圖;視電阻率剖面圖;總縱向電導圖;某頻率視電阻率平面圖;特點點 (如極大、極小 )視電阻率平面圖;按照地質任務的要求提交下列定量講明圖件:海拔深度電阻率剖面圖; 其它有意義的圖件。 提交的要緊地質成果圖件: 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講明圖; 成礦遠景推測圖。3) 提交

44、的報告測區(qū) CSAMT 成果報告。第四章 打算進度4.1 工作安排1物探工作設計 5 天。2野外作業(yè) 60 天。3數(shù)據(jù)處理、室內資料整理 30 天。4綜合研究、報告編寫 30 天。4.2 工作打算進度12009年 12月 10 日2010年 2月 10日完成野外工作。2 2010年 2月 11日2010年 3月 10日,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室內資料整 理、成果圖件編制,物探成果初步匯報。32010年 3月 11日4月 10日,綜合研究、報告編寫。42010年 4月底前提交物探成果報告。第五章 組織治理和項目人員設置5.1 組織治理1. 本項目由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和廣西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煉有限責任 公司

45、共同組織實施。為保證本項目的順利實施,需成立項目領導小組。項目實施的質量、安全和進度三項治理工作由項目領導小組統(tǒng)一指揮 領導,項目技術負責人總體組織和諧和實施落實。2. 實行項目負責人制, 擬設項目負責人 1 名,由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較 豐富找礦體會的高級工程師擔任,負責項目的立項、設計和組織實施。3. 按項目治理,項目費用專戶治理、專款專用、獨立核算,費用開支嚴 格執(zhí)行有關規(guī)定。5.2 項目人員組成及分工項目人員總數(shù) 6 名,其中項目負責人 1名,技術負責人 2名。項目負 責人全面負責項目的技術路線、工作方法手段、施工、質量檢查、綜合研 究、報告編寫等工作,確保項目進度和工作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46、,勘查任務 和目的實現(xiàn)。技術負責人具體分管工程實施、資料整理、綜合研究等工作質量。項目組人員組成見表 5.1。項目組要緊技術人員組成一覽表 表 5.1序號姓名性不年齡學歷職稱專業(yè)單位分工1敬榮中男44博士 教授級高工物探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項目負責2黃理善男26研究生 工程師物探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技術負責3何國朝男44教授級高工地質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技術負責4曾暉男25本科 助理工程師物探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數(shù)據(jù)采集與資 料整理5曾高福男25本科 助理工程師物探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數(shù)據(jù)采集與資 料整理6秦來勇男31研究生 高級工程師地質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綜合研究第六章 經費預算6.1 預算編制的依據(jù)

47、(1)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 (地質調查部分 )實 施手冊;(2)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治理暫行方法 。6.2 預算編制的方法(1)按項目投入的工程手段 (包括地勢測繪、地質測量、物探、化探、 鉆探、槽探、巖礦試驗、其他地質工作、工地建筑等 )逐項進行運算,并進 行匯總編制。(2)勘查區(qū)實施實物工作技術經濟條件: 工作區(qū)地勢等級應為級; 據(jù)勘查區(qū)地質情形,其地質復雜程度定為復雜區(qū)(級) ; 地區(qū)調整系數(shù)為 1.0。( 3)預算表的編制方法 按照實物工作量和相應的單位預算標準運算預算費用,凡屬外業(yè)工作 的運算公式為:預算費用工作量×單位預算標準。6.3 資金

48、預算結果本項目資金預算總費用為 47.53 萬元,測算詳情見表 6.1。表 6.1 廣西南丹縣后洲及平據(jù)多金屬礦物探工作經費預算表序號工作手段名稱技術條件計量單位工作量預算標準 (元單 位工作量)總預算(萬 元)備注甲乙丙丁123 1×24四、物化探37.82(二)物探1.電法1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級地勢點322113436.52點距 50m(四)物化探測網與剖面 布設2CSAMT 剖面布設級地勢km19.956501.30測點距 50m八、其他地質工作5.00綜合研究及編寫報告3綜合研究200002.004礦產物探勘查成果報告份1300003.00其他5治理費及稅費11%4.71總計47.53第七章 預期提交成果 預期提交如下成果:1. 原始資料1)工作總結;2)GPS操縱點記錄;3)儀器性能測試記錄本、運算統(tǒng)計表格和曲線圖冊等。4)各類原始觀測記錄本。等。5)各類成果表:專門成果表、巖(礦)石電性參數(shù)及質量檢查統(tǒng)計表2. 各原始資料數(shù)據(jù)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