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為了不教_第1頁
教是為了不教_第2頁
教是為了不教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是為了不教”讀葉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高素質(zhì)的人才,而教育正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人的素質(zhì)、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老已離開我們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的方法論也有必要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進一步推廣和發(fā)展。 我認為“不教而教”其實是強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簡言之,“不教而教”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葉老講“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是引導他

2、們自學。我以為惟有能這樣做的教師夠得上稱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這并不是減輕教師的負擔,放任學生不管,而是新課程目標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教師教育的變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有意無意地以權威自居,居高臨下,或是不自覺地怠慢,冷落學生,教學形式基本上是教師教、學生聽的灌輸式。而新課程則強調(diào)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因此,把教學定位為交往,沒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與此相適應,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師生間的交往,也要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交往。那么,教師應該有怎樣的教學理念、怎樣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教是為了不教”這

3、樣一個對學生教育的總的、綜合性的目標呢?筆者認為,應該對學生進行“無為管理”。把這種理念運用到教育中,我們稱它為“無為的教育”。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帶3歲半的兒子去游玩,遇到了一個土坑,兒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兒。當兒子玩得高興時,爸爸蹲在不遠的地方,不讓兒子看見。兒子玩夠了,要上,開始喊爸爸。爸爸一聲不吭,裝沒聽見,兒子直呼他爸爸的名字,爸爸還是不理他。于是兒子連哭帶罵:“壞爸爸,大壞蛋!嗚嗚”叫喊哭罵幾句都不見爸爸露面,兒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辦法,終于發(fā)現(xiàn)了坑邊的土階梯,便手腳并用地爬上來了。當他發(fā)現(xiàn)爸爸就在坑邊一棵大樹下蹲著時,便驚喜地撲上去,高興地摸著小拳頭不無自豪地說:“是我自己爬上

4、來的!沒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來!” 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父親預期的效果。這不正是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和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嗎?不正是家長的“無為”創(chuàng)造了孩子的“有為”嗎?這不是比空洞的說教高超得多嗎?這是“無為”教育藝術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構思,去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引導一種經(jīng)歷,讓學生和孩子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在實踐進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華。這樣的教育藝術是多么有魅力呀!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為”教育藝術對教師理論修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盁o為”教育藝術提出的課題意義在于倡導學習教育哲學,提高教師理論修養(yǎng),促進素質(zhì)教育,增強德育實效。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當多的糊涂和錯誤觀念。有人認為說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細越好。在教育過程中“多與少”、“講與練”、“低與高”、“得與舍”、“專與博”一系列矛盾應從哲學高度去認識和解決。哲學家的辯證思想:“少則得,多則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無舍不得”運用到教學領域,一些教師少留作業(yè)或不留作業(yè),反而提高了質(zhì)量。“奇人教師”魏書生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關于素質(zhì)教育,可以下上幾十種定義,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素質(zhì)教育就是學做人的教育。而“無為”教育藝術則具有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或晴天霹靂開始感悟心靈的魅力和威力。青少年的成長是從他逐步進入自律的過程?!盁o為”教育藝術展現(xiàn)的是教育者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