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化學復習資料_第1頁
天然藥物化學復習資料_第2頁
天然藥物化學復習資料_第3頁
天然藥物化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天然藥物化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1.新藥:未在本國上市的藥物。包括:新化學實體 新劑型 新組方 新用途新化學實體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2.先導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過各種途徑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種生物活性的化學結構。它具有確定的藥理活性,因存在的某些缺欠,無法直接藥用,但卻作為線索物質為進一步的優(yōu)化提供了前提。3.新藥研究與開發(fā)的特點:高投入、高風險、 高利潤、專利保護嚴密、品種更新迅速、發(fā)展?jié)摿薮?4、醫(yī)藥生產(chǎn)企業(yè)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現(xiàn)象: “一小”是大多數(shù)生產(chǎn)企業(yè)規(guī)模小。(90%是小廠) “二多”是企業(yè)數(shù)量多,產(chǎn)品重復多。醫(yī)藥工業(yè)企業(yè)3613家;低水平重復研究、重復生產(chǎn)、重復建設, 828家生產(chǎn)企業(yè)生產(chǎn)諾氟

2、沙星。 “三低”是大部分生產(chǎn)企業(yè)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chǎn)能力利用率低。生產(chǎn)技術水平不高,生產(chǎn)裝備陳舊,勞動生產(chǎn)率低,產(chǎn)品質量和成本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污染比較嚴重。 5、天然藥物化學:天然藥化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科學6、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成分叫有效成分。7、無效成分:無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叫無效成分。8、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9、糖、蛋白質、脂質、核酸等對植物機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稱為一次代謝產(chǎn)物,也稱為初級代謝產(chǎn)物;10、上述物質產(chǎn)生過程對維持植物生命活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且?guī)缀醮嬖谟谒械木G色植物中,此過程稱為一次

3、代謝,也稱為初級代謝。11、特定條件下,一次代謝產(chǎn)物作為原料或前體,又進一步經(jīng)歷不同的代謝過程,這一過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發(fā)生,對維持植物生命活動不起重要作用,此過程稱為二次代謝,也稱為次生代謝12、生成的萜類、生物堿等化合物稱為二次代謝產(chǎn)物,也稱為次生代謝產(chǎn)物。13、超臨界流體(SCF):當一種物質處于其臨界溫度與臨界壓力以上的狀態(tài)時,將形成既非液體又非氣體的單一相態(tài)。(一)常用提取方法 1.升華法 原理:利用某些具有升華性質的化合物遇熱汽化上升,遇冷后又凝固的性質從藥材中提取該類成分。2.水蒸汽蒸餾法:原理:利用某些揮發(fā)性成分能隨水蒸氣蒸發(fā)的性質。 3.溶劑提取法 原理:利用天然藥物的化學成

4、分在特定溶劑中能夠溶解的性質。(一)兩相溶劑萃取法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系數(shù)不同進行純化分離.(二)酸堿法 1.原理:根據(jù)酸性化合物溶于堿水,堿性化合物溶于酸水,酸水堿水均不溶的為中性化合物的原理分離酸性、堿性和中性化合物。(三)沉淀法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溶解度的差異或通過加入化學試劑、溶劑或改變PH值等改變溶解度將混合物中某組份沉淀出來.(四)鹽析法1、原理:利用飽和鹽水溶液可以降低化學成分在水中溶解度的性質,使其沉淀析出或選用適宜溶劑萃取,使其得以純化分離。(五)制備衍生物法 1、原理:制成適宜的易于分離的衍生物后,再進一步進行分離純化。(六)透析法1.

5、 原理:利用水溶液中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過半透膜,而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性質進行分離純化。 (七)分餾法1、原理:利用各類成分沸點不同(八)結晶法 1、原理:一般情況下,一種固體成分達到一定純度,在某種條件下就會結晶析出,分離結晶與母液,從而得以純化分離。(九)吸附法 1、原理:利用吸附材料如大孔吸附樹脂、活性碳、聚酰胺等對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不同洗脫劑對不同化合物洗脫能力的不同,來純化分離混合物中的不同組分。(一)吸附色譜 1.原理:依據(jù)吸附劑對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性能的不同,使各成分得到分離。 10、聚酰胺吸附色譜法(1)吸附原理: 通過分子中的酰胺羰基與酚類、黃酮類化合物的酚羥

6、基,或以酰胺鍵上的游離胺基與醌類、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氫鍵締合而產(chǎn)生吸附。a. 形成氫鍵的基團數(shù)目越多,則吸附能力越強,Rf值越小。c. 分子結構中芳香化程度高,則吸附性增強;反之,則減弱。11.大孔吸附樹脂(1)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樹脂是吸附性和分子篩性原理相結合的分離材料。(3)影響吸附的因素 A、非極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非極性大孔樹脂吸附;極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極性大孔樹脂吸附。B、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大,樹脂對此物質的吸附力就??;反之就大。C、能與大孔吸附樹脂形成氫鍵的化合物易被吸附。 B、對于非極性大孔吸附樹脂,洗脫液極性越小,洗脫能力越強;(三)凝膠過濾色譜1、原理:系利用分子篩原理分離物

7、質的一種方法,其中所用載體為葡聚糖凝膠等。 (四)離子交換色譜1、離子交換法分離物質的原理 利用被分離組分與固定相之間發(fā)生離子交換的能力差異來實現(xiàn)分離。(三)紅外光譜(IR)1、紅外光譜:研究分子運動的吸收光譜,反映分子中原子間的振動和變角運動。 3600-3200cm-1出現(xiàn)強的寬峰,表示有-OH存在; 2200-2100cm-1出現(xiàn)吸收峰,表示可能有CN或CC鍵存在; 1850-1650cm-1出現(xiàn)強的吸收峰,且受其他 峰的影響小,這是-CO的標志; 1600-1500cm-1出現(xiàn)弱的吸收峰,表示有-CC-存在。(四)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1、原理:是分子中某些價電子吸收了一定波長(2

8、00700nm)的紫外-可見光,由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光譜。(五)質譜 1、基本原理:有機化合物在高溫真空中受熱汽化,受到50100eV的電子束轟擊后,會失去電子變成帶正電荷的分子離子。該分子離子在電子流進一步轟擊下,又會發(fā)生鍵的斷裂而形成各種碎片離子。這些離子在電場和磁場的綜合作用下,按照質荷比的大小順序被記錄下來,所形成的圖譜即MS。(六)核磁共振譜(NMR)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自旋核在外加磁場中存在兩種能量狀況,通常處于低能級的核比處于高能級的核稍多一些.如果在垂直于外加磁場的方向上增加一個電磁場,當電磁場的能量與核磁能級差相等時,處于低能級的多余的磁核就會吸收電磁波能量而躍

9、遷到高能級,即產(chǎn)生核磁共振.化學位移概念:各個1H核共振吸收峰與原點之間的相對距離原點:標準物TMS(CH3)4Si的核磁共振吸收峰的位置(設為0ppm)。(4)不同類型質子化學位移的大致范圍 -CHO 910ppm 芳環(huán)-H 68ppm -C=C-H 4.56.5ppm -CC-H 23ppm -CH2-CH2- 0.81.2ppm. 活潑氫 不定(加D2O消失)(-OH、-NH、-SH)峰的裂分:由單峰分裂成多重峰的現(xiàn)象(1)峰的數(shù)目:標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質子的種類,多少種;(2)峰的強度(面積):每類質子的數(shù)目(相對),多少個;(3)峰的位移(d ):每類質子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化合物中位置;

10、(4)峰的裂分數(shù):相鄰碳原子上質子數(shù);(5)偶合常數(shù)(J):確定化合物構型。偶合常數(shù):有機化合物中各類質子由于所處化學環(huán)境的不同,當磁核發(fā)生自旋偶合作用時,質子的共振峰要發(fā)生裂分現(xiàn)象,分別形成一組多重峰,多重峰的譜線之間有一定的間隔距離稱為偶合常數(shù)。甾體及苷類1.醋酐-濃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應 樣品/冰HAc + 濃硫酸醋酐(1:20)黃紅紫藍綠污綠,最后逐漸褪色。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應 :樣品/氯仿 + 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紅至紫色。3.三氯化銻(或五氯化銻)反應:樣品液/濾紙,噴20%SbCCl3(SbCCl5) 6070,樣品呈現(xiàn)灰藍、灰紫斑

11、點。4.強堿作用強心苷 + KOH/H2O開環(huán),酸性下可逆強心苷 + KOH/EtOH開環(huán),酸性不可逆5.脫水反應 5-OH (叔羥基)酸水解時易脫水 14-OH(叔羥基)酸水解時易脫水 6.酸催化水解 溫和的酸水解法:條件:0.020.05mol/L鹽酸或硫酸/含水醇半小時至數(shù)小時加熱回流,特點 : 2-去氧糖間的苷鍵 苷元+ 2-去氧糖 Glc與2-去氧糖苷鍵 二糖或三糖強酸水解法:條件:35%鹽酸或硫酸/含水醇時間延長、加壓特點 :2-羥基糖等所有苷鍵均斷鍵 脫水苷元+單糖 7.不飽和五元內酯環(huán)反應Legal反應 亞硝酰鐵氰化鈉 深紅或藍 Kedde反應 3,5-二硝基苯甲酸 深紅或紅

12、Raymond反應 間二硝基苯 紫紅或藍 82-去氧糖反應FeCl3冰HAc(Keller-Kiliani)反應 :供試液水浴蒸干冰HAc+FeCl3 濃硫酸 (1)冰HAc層藍色 (2)界面處呈紅棕色(隨苷元不同而異) 游離2-去氧糖、 2-去氧糖與苷元連接的苷 顯色 2-去氧糖與葡萄糖相聯(lián)、 羥基糖連接的二糖、三糖 不反應9.醋酐-濃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應樣品/冰HAc + 濃硫酸醋酐(1:20)黃紅紫綠逐漸褪色(甾體皂苷) 藍逐漸褪色(三萜皂苷)10.三氯醋酸(Rosenheim)反應 :樣品液/濾紙 + 25%CCl3COOH 加熱60紅紫(甾體皂苷) 加熱

13、100 紅紫(三萜皂苷)11. Ehrlich反應 呋甾烷皂苷+HCl.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紅 螺甾烷皂苷+HCl.對二甲氨基苯甲醛不顯色萜類化合物1、 經(jīng)驗異戊二烯規(guī)則 萜類化合物:由異戊二烯衍變而來,是異戊二烯的聚合體或衍生物。2、 生源的異戊二烯法則:萜類化合物是經(jīng)甲戊二羥酸途徑衍生的一類化合物,通式為 (C5H8 )n3、 . 萜類化合物的化學性質4、 (1) 加成反應(雙鍵加成、羰基加成反應):A、雙鍵與鹵化氫(氫碘酸或氯化氫 )、溴、亞硝酰氯 (Tilden試劑)可用于不飽和萜類成分的分離和鑒定。 Diels-Alder加成反應。B、羰基加成反應:與亞硫酸氫鈉、 硝基苯肼、吉拉德試劑加

14、成(吉拉德(Girard)試劑是一類帶有季銨基團的酰肼,常用的Girard T和Girard P)反應步驟:將吉拉德試劑的乙醇溶液加入含羰基的萜類化合物中,再加入10% 醋酸促進反應,加熱回流。反應完畢后加水稀釋,分取水層,加酸酸化,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后復得原羰基化合物。 (2) 氧化反應:意義:用來測定分子中雙鍵的位置,醛酮合成等。常用氧化劑:臭氧、鉻酐(三氧化鉻)、四醋酸鉛、高錳酸鉀、二氧化硒等。A、鉻酐為廣泛的一種氧化劑,可與所有可氧化的基團作用生成酮。鉻酐幾乎與所有可氧化的基團作用。用強堿型離子交換樹脂與三氧化鉻制得具有鉻酸基的樹脂,它與仲醇在適當溶劑中回流,則生成酮,B、高錳酸鉀

15、是常用的中強氧化劑,可使環(huán)斷裂而氧化成羧酸C、二氧化硒具有特殊氧化性能,專一氧化羰基的a-甲基或亞甲基,以及碳碳雙鍵旁的a-亞甲基 糖和苷1、 五碳醛糖L-阿拉伯糖 D-來蘇糖 D-木糖 D-核糖2、 六碳醛糖D-葡萄糖 D-甘露糖 D-半乳糖 D-阿洛糖(Glc) (Man) (Gal.) (All.)3六碳酮糖D-果糖 L-山梨糖(Fructose) (Sorbose)4、甲基五碳醛糖L-鼠李糖 D-雞納糖 L-夫糖(Rha) (Guinovose)5、糖醛酸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6、糖醇D-山梨醇 D-甘露醇(D-sorbitol) (D-mannitol)-消除反應: 苷鍵的-位有吸電

16、子基團者,使-位氫活化,在堿液中與苷鍵起消除反應而開裂。1活性炭柱色譜用途分離水溶性物質較好 如:氨基酸、糖類及某些苷類。特點:(對于活性炭柱色譜) 上樣量大,分離效果較好,適合大量制備; 來源容易,價格廉; 缺點:無測定其吸附力級別的理想方法。 活性炭對物質的吸附規(guī)律 對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即:多糖 > 單糖 活性炭在水溶液中的吸附力最強,在有機溶劑中吸附力較弱。洗脫順序: H2O、10%、20%、30%、50%、70%乙醇液無機鹽 二糖 三糖 多糖、 單糖等 生物堿1、堿性強度與pKa值關系: pKa<2(極弱堿)、pKa 27(弱堿)、pKa 712(

17、中強堿)、pKa> 12(強堿)。2、堿性基團的pKa值大小順序一般是: 胍基 > 季胺堿(pKa> 11) > 脂胺類,脂氮雜環(huán)類(pKa 811)> 芳胺類,芳氮雜環(huán)類(pKa 37)>兩個以上的氮雜環(huán)類(pKa <3)> 酰胺基(中性)1)氮原子的雜化度:生物堿分子中氮原子孤電子對處于雜化軌道中,其堿性強度隨雜化度升高而增強,即sp3>sp2>sp。(比較氰基、吡啶和吡咯烷的堿性)2)誘導效應:生物堿分子中氮原子上電荷密度受到分子中供電基(如烷基等)和吸電基(如芳環(huán)、?;?、醚鍵、雙鍵、羥基等)誘導效應的影響。供電基使電荷密度增多

18、,堿性變強;吸電基則降低電荷密度三萜及苷1、 四環(huán)三萜:達瑪烷型(8、10位有角甲基)、羊毛脂烷型(10、13、14位有、 、角甲基、20位有側鏈)、甘遂烷型(10、13、14位連有- -、-角甲基、20位有-側鏈)、環(huán)阿屯烷型(與羊毛脂烷相似,僅19位甲基與9位形成三元環(huán))、葫蘆烷型(與羊毛脂烷相似,10位的甲基轉到9位)、楝烷型(高度氧化的四環(huán)三萜)2、 五環(huán)三萜:齊墩果烷型、烏蘇烷型、羽扇豆烷型、木栓烷3、 溶血作用:與膽甾醇形成水不溶性分子復合物。 人參三醇、齊墩果酸為苷元的人參皂苷:顯著 人參二醇為苷元的人參皂苷:抗溶血作用。 4、 酸性皂苷(通常指三萜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銨、醋酸

19、鉛或其他中性鹽類即生成沉淀。中性皂苷(通常指甾體皂苷)的水溶液則需加入堿式醋酸鉛或氧化鋇等堿性鹽類才能生成沉淀。1、天然藥物化學: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2、異戊二烯法則:在萜類化合物中,??煽吹讲粩嘀貜统霈F(xiàn)的C5單位骨架。3、單體:具有單一化學結構的物質。4、有效成分:天然藥物中具有臨床療效的活性成分。5、HR-MS: 高分辨質譜,可以預測分子量。6、液滴逆流分配法:可使流動相呈液滴形式垂直上升或下降,通過固定相的液柱,實現(xiàn)物質的逆流色譜分離。7、紅外光譜,可以預測分子結構。8、鹽析:向含有待測組分的粗提取液中加入高濃度中性鹽達到一定的飽和度,使待測組分沉淀

20、析出的過程。9、透析:是膜分離的一種,用于分離大小不同的分子,透析膜只允許小分子通過,而阻止大分子通過的一種技術。10、萃取法: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類化合物。是組成糖類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單元。1二次代謝產(chǎn)物:由植物體產(chǎn)生的、對維持植物生命活動來說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類、生物堿類化合物等。2苷化位移:糖與苷元成苷后,苷元的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學位移值均發(fā)生了變化,這種改變稱為苷化位移:5Klyne法:將苷和苷元的分子旋光差與組成該苷的糖的一對甲苷的分子旋光度進行比較,數(shù)值上接近的一個便是與之有相同苷鍵的一個。7紫外光譜,可以預測分子結構。8核磁共振,可以預測物質分子結構。1.苷鍵的水解方法? 答

21、:酸催化水解,乙酰解反應,堿催化水解和B-消除反,酶催化水解反應,糖醛酸苷的選擇水解反應。2.簡述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答:提取方法:溶劑法、水蒸氣蒸餾法及升華法。分離法:根據(jù)物質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根據(jù)物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根據(jù)物質的吸附性差別進行分離,根據(jù)物質分子大小差別進行分離。根據(jù)物質離解程度不同進行分離3.應用堿堿酸沉法提取黃酮類化合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答:應注意堿液嘗試不宜過高,以免在強堿性下,尤其加熱時破壞黃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時,酸性也不宜過強,以免生成羊鹽,致使黃酮類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產(chǎn)品收率。4.試用電子理論解釋為什么黃酮類多顯黃色,而二氫黃酮多

22、無色?答:其色原酮部分原本無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環(huán)后,即形成交叉共軛體系,并通過電子轉移,重排,使共軛鏈延長,因而顯現(xiàn)出顏色,而二氫黃酮不具有交叉共軛體系或共軛鏈短,故不顯色。5.就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的立體結構解釋其在水中溶解度規(guī)律?答:黃酮,黃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強的分子,因分子與分子間排列緊密,分子間引力較大,故更難溶于水,而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等,因系非平面性分子,故分子與分子間排列不緊密,分子間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進入,溶解度稍大。至于花色苷元類雖也為平面性結構,但因以離子形式存在,具有鹽的通性,故親水性較強,水溶度較大。6.天然藥物中所含化學成分的主要類型?答:糖和苷,苯丙素,醌

23、類,黃酮類,萜類和揮發(fā)油,三萜及其苷,甾體及其苷,生物堿等1、黃酮類化合物: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huán)通過中央三碳原子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鹽酸-鎂粉反應:此為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3、鋯-枸椽酸反應:鋯絡合物反應液中加入枸櫞酸后,5-羥基黃酮的黃色溶液顯著褪色,而3-羥基黃酮溶液仍呈鮮黃色。4、交叉共軛體系:色原酮部分原本無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環(huán)后,即形成此體系。5. 香豆素:是鄰羥基桂皮酸的內酯,具有芳香氣味。6. 乙型強心苷:以海蔥甾或蟾酥甾為母核。7. 甾體皂苷:是一類由螺甾烷為在化合物與糖結合的寡糖苷。8. 生源的異戊二烯法則:經(jīng)甲戊二羥酸途徑衍生的一類化合物即萜類

24、化合物。9. 揮發(fā)油:一類具有芳香氣味的在常溫下能揮發(fā)的油狀液體總稱。10. Girard試劑:一類帶有季銨基團的酰肼。11、苷化位移:糖與苷元成苷后,苷元的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學位移值均發(fā)生了變化,這種改變稱為苷化位移:醌類化合物1、定義指醌類或容易轉變?yōu)榫哂絮愋再|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與醌類有密切聯(lián)系的化合物。2、以游離蒽醌類衍生物為例,酸性強弱將按下列順序排列: 含-COOH > 2個以上b-OH > 1個b-OH > 2個a-OH > 1個a-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3、由于蒽醌苷類水溶性較強,分離精制較困難,故現(xiàn)

25、多用柱色譜進行分離。4、柱層析載體常用有:硅膠、聚酰胺、葡萄糖凝膠、纖維素等5、衍生物的制備(1).甲基化反應目的保護-OH、測定-OH數(shù)目及成苷的位置。條件 (1)反應物甲基化易難: -COOH > b-OH > Ar-OH > a-OH > R-OH ( 酸性越強,質子易解離,甲基化易 ) (2)試劑的活性: CH3I > (CH3)2SO4 > CH2N2 (3)溶劑: 溶劑的極性強,甲基化能力增強(2.)乙?;磻?(1)反應物的活性:(易與羰基形成氫鍵) 強 R-OH > b-OH > a-OH 弱 (親核性越強,越容易被?;?(2)

26、?;噭┑幕钚砸阴B?> 醋酐 > 酯 > 冰醋酸 CH3COCl (CH3CO)2O CH3COOR CH3COOH (3)催化劑的催化能力: 吡啶 > 濃硫酸6、萘醌類的紫外吸收特征:引入助色團(如-OH,-OMe)使相應吸收峰紅移 醌環(huán)上引入助色團影響257nm紅移 (不影響苯環(huán)引起的吸收) 苯環(huán)上引入a-OH影響335nm紅移到427nm7、羥基蒽醌類有五個主要吸收帶:第 峰 230 nm左右(母核的強吸收峰)第 峰 240 260 nm (苯樣結構引起)第 峰 262 295 nm (醌樣結構引起)第 峰 305 389 nm (苯樣結構引起)第 峰 >

27、 400 nm (醌樣結構中 >C=O引起)-OH取代將影響相應的吸收帶向紅位移8、黃酮的色原酮部分無色,在2-位上引入苯環(huán)后,即形成交叉共軛體系,使共軛鏈延長,因而呈現(xiàn)出顏色。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類多顯灰黃黃色,查耳酮為黃橙黃色,顯微黃色,異黃酮類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不顯色 在上述黃酮、黃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電基后,化合物的顏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入-OH、-OCH3等供電基影響較小 花色苷及其苷元的顏色隨pH不同而改變,一般顯紅色(pH < 7)、紫色(pH 8.5)、藍色(pH > 8.5)等顏色9、還原反應:陽性黃酮、黃酮醇、二氫黃

28、酮、二氫黃酮醇陰性查耳酮、橙酮、兒茶素類、大多數(shù)異黃酮10、鹽酸-鋅粉反應:陽性二氫黃酮醇、黃酮醇-3-O-糖苷陰性黃酮醇,二氫黃酮醇-3-O-糖苷11、分離(1) 柱色譜法 硅膠柱色譜 一般為吸附色譜,可以用于分離極性較小的異黃酮、二氫黃酮和高度甲基化的黃酮;加水去活化后,為分配色譜,可用于分離極性較大的多羥基黃酮及其苷類 聚酰胺柱色譜 聚酰胺柱色譜屬于雙重色譜,即當流動相為水-醇系統(tǒng)時,其為反相色譜;當流動相為氯仿-甲醇系統(tǒng)時,其為正相色譜 聚酰胺色譜吸附能力大小有如下規(guī)律:a. 形成氫鍵的基團數(shù)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強b. 容易形成分子內氫鍵,吸附能力降低c. 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軛系統(tǒng)越長,

29、吸附能力越強出柱規(guī)律:a. 不同類型的化合物,其出柱順序為:異黃酮、二氫黃酮、查耳酮、黃酮、黃酮醇b. 苷元相同,出柱順序為:三糖苷、雙糖苷、單糖苷、苷元c. 母核上酚羥基數(shù)目越多,越后出柱,但由于容易形成分子內氫鍵,具有3,4-二羥基的化合物比具有4-羥基的黃酮類化合物先出柱 葡聚糖凝膠柱色譜分離黃酮苷元時,主要靠吸附作用,凝膠對黃酮類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決于游離酚羥基的數(shù)目,與酚羥基的位置無關;分離黃酮苷時,則分子篩的性質起主導作用,黃酮苷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順序出柱。12、在黃酮及黃酮醇母核上,如7-及4'-位引入羥基、甲氧基等供電基,可引起相應吸收帶向紅移。通常,整個母核上氧取代程度越高,則帶I將越向長波方向位移。黃酮及黃酮醇母核上的羥基甲基化或苷化時,將引起相應吸收帶,尤其帶I向紫移黃酮類化合物1、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指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的一類化合物,現(xiàn)在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huán)(A-與B-環(huán))通過中央三碳原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