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_第1頁
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_第2頁
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_第3頁
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_第4頁
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及其應對策略一、問題的提出案例1:某校在辦公平臺上傳530名學生信息時泄密,造成多名 家長遭遇電話詐騙。(新快報2007年11月5日)案例2:某校辦公室內老師偷看黃片,學校大屏幕直播20分鐘。 (貴州商報2008年11月5 h)案例3:某市55位中小學教師為評職稱,網上抄襲論文被查處。 (新華u報2011年5月24 u)以上案例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問題:教師的信息倫理。信息倫理, 指的是以“善”為目標,以非強制力為手段,調整在信息生產、傳播、 利用和管理等信息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guī)范和準則。1內容涉 及個人隱私權、知識產權、信息存取、信息

2、責任、信息技術的使用和 信息的授權等。其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特點,是信息素養(yǎng) 的重要維度之一,是信息技術的價值指導,它為信息技術的運用設定 善的價值坐標。信息技術本身的價值是中性的,而人的行為則具有明 確的價值傾向性。只有在信息倫理的指引下,信息技術才可以生成善 的價值。正如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所說:“技術的發(fā)展,對善和惡都 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o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給教師工作帶來了極大 的便利。但信息技術在為教師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的同時,也帶來了信 息倫理問題。作為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具有較高信息倫理素養(yǎng)的意義 重大。教師的信息倫理除了一般信息倫理所具備的特征外,還具有示

3、 范性和服務性,即教師的信息活動及其所蘊含的信息倫理對學生的信 息活動及其信息倫理的建構起著表率作用,信息活動的宗旨是為學生 服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示范性和服務性是教師專業(yè)特征在教師信 息倫理上的體現。教師在獲取、加工、處理、創(chuàng)造、傳輸信息的過程 中是否恪守信息倫理、遵循信息法律法規(guī),不僅影響其自身,更直接 影響到學生信息倫理的形成。上述案例,就是因為教師信息倫理水平較低而帶來了相應的不良 后果。因此,在信息技術時代,教師除了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道德品質外, 還應具有良好的信息倫理??梢哉f,信息技術越是發(fā)展,越是要求教 師的“道徳口律”,越是要求教師具備與之相適應的信息倫理素養(yǎng)。 正因如此,世界各

4、國對教師的信息倫理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女口,美 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nets*t)將“促進和示范數字化公民 和職責”的倫理要求作為五項標準之一,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 能力標準也將“社會責任”作為四大指標z-o從現有文獻來看,目前對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學生信息倫理的研 究較多,而對教師信息倫理的相關研究較少。鑒于教師信息倫理素養(yǎng) 的重要性,筆者對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進行了實證調查,較深入 地了解了當前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并對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 息倫理水平的路徑和措施進行了探討。二、對當前屮小學教師信息倫理現狀的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廣東省湛江市4所小學、8所中學的340名教師。從各個

5、學校隨 機抽取教師,取樣時兼顧教師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學科等方面 的分配,共發(fā)放問卷340份,回收340份,有效問卷340份。教師基本情況:男教師190名,女教師150名,小學教師156名, 中學教師184名,平均年齡39歲;語文教師102名,數學教師80名, 英語教師46名,信息技術教師15名,其他課程教師97名;??萍?以下學歷者63人,木科254人,碩士 22人,博士 1人;職稱上,初 級64人,中級208人,高級68人。(二)研究工具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參考國外 有關信息倫理素養(yǎng)的要求,如美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美國 acrl信息素養(yǎng)標準、美國計算機倫理協(xié)

6、會“計算機倫理十戒”等, 結合我國中小學教育現狀,口行設計中小學教師信息倫理調查問卷。 問卷由背景變量、測試題兩部分組成。測試題共19個題目,分別從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基本情況、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尊重他人、信 息保護和安全、對低俗網絡文化的態(tài)度兒方面設計,每題都具有一定 的區(qū)分度。調查主要以發(fā)放問卷進行,部分教師通過電子郵件問卷調查,部 分教師在問卷結束后還進行了深度交流。調查結果利用spss 11 5 for windows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處理。(三)分析1. 中小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情況表1中小學教師上機上網吋間及目的從表1和表2可知,中小學教師每天上機的吋間在12小吋z 間

7、的居多,每周上網吋間510小吋的占了近85%,而且教師上機和 上網的目的主要都是為了教學和學習。這說明大部分教師都把信息技 術作為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支持路徑,信息技術已與教師的教學 工作密不可分。2. 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表2屮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從表2可以發(fā)現,大部分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冃的相對比較明確。而對于教學中沒仃網 絡“若有所失”和“無法忍受”的教師有41.8%,說明部分教師在教 學中已有“網絡依賴”傾向,值得關注。在對網絡信息法規(guī)和倫理認 知方面,教師了解很少,不太了解、一無所知和說不清的超八成。這 說明當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和信息法律

8、意識還有待提高。調查還 發(fā)現,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對信息法規(guī)和倫理認知程度明顯高于其他課 程教師。這個結果,與我國對網絡信息倫理法規(guī)教育欠缺不無關系。 由于教師自身對信息倫理法規(guī)知z甚少,自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信 息倫理法規(guī)教育的意識就不強,因此從不對學工進行信息倫理法規(guī)教 育的占30. 3%,經常進行的只w 10. 9%o3. 尊重他人表3中小學教師信息活動中尊重他人狀況表3表明,有40.9%的教師經常通過網絡與學生交流,說明網絡 已成為教師了解學生、聯系學生的重要工具。在與學生網上交流中, 大部分教師能夠注重網絡禮儀,尊重學生,但也有超過32%的教師有 過不經學生同意進入學生郵箱,打開學生文檔

9、的經歷,有19.4%的教 師從不注意禮儀。這反映出部分教師在虛擬社會中不能像在真實生活 世界屮那樣去尊重學生,可能是因為在他們心目屮網絡社會是虛擬社 會,不像在真實的教育教學世界中那樣重要和正式。!一endprint> <!-startprint-> 4.信息安全和保護表4中小學教師信息安全和保護狀況從表4可知,有24. 5%的教師在網絡上泄露和散布過學生信息。 進一步訪談得知,教師泄露學生信息大多并非惡意,而是出于不小心, 甚至出于好意,泄露的內容涉及學生隱私、家庭狀況、成績等,說明 有的教師在信息安全、信息保護上意識不強,責任心不高。而有近 19%的教師對學生傳播過不真實

10、或不良信息,說明部分教師對信息的 理解、評價、選擇上還有待加強。兒乎所有被調查者都用過盜版軟件 和盜版影咅資料,說明教師的版權意識不強。當然,這與正版軟件和 盜版軟件價格上的巨大差異有關。調查發(fā)現,有八成左右的教師在引 用網上有關資料時很少注明出處,在與部分教師深度交流時,有教師 就提到在備課時經常直接在網上下載、復制課件或教學設計,還有很 多教師在提交教學論文或工作計劃、總結等時也是直接下載,稍作改 頭換面后為自己所用。這表明教師的知識產權意識嚴重淡薄。關于舉 報非法網站問題,絕大多數教師沒有過這種經歷,說明部分教師對非 法網站的辨識度不夠,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欠缺。在訪談 中,老師

11、都提到,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對非法網站都是睜一只眼閉 一只眼,也有老師認為不知如何舉報。5.對低俗網絡文化的態(tài)度表5中小學教師對低俗網絡文化的態(tài)度從表5可知,瀏覽過色情網頁信息的教師占39. 7%,對待低俗網 絡文化的態(tài)度不容樂觀。部分教師坦承,在與網友的網上交流中,經 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會涉及到“性”的話題。而和當多的教師不能自覺 抵制黃賭毒以及反動不良信息的狀況更令人擔憂。造成這一狀況的原 因從客觀上來說受當前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教師盡管是為人師表的知識 分子,依然不能超然于世外。主觀上是部分教師自身修養(yǎng)不足,還存 有低俗思想。(四)結論從整個調查結果來看,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水平整體上比較高,

12、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 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心理;2. 絕大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方面的法規(guī)倫理認知匱乏,受此影 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很少對學牛進行相應的信息倫理和法規(guī)教育;3.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育吋,尊重學生、保護學生 隱私的意識和行為有待提高;4. 教師知識產權意識非常薄弱,教學中對信息的選擇、評價、 理解、判斷上還存在偏差;5. 教師在抵制低俗網絡文化的態(tài)度上應更堅定。三、應對當前教師信息倫理現狀的策略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全面提高 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yǎng)?!薄靶畔⑺仞B(yǎng)”包括信息倫理的維度。提 高教師的信息倫理水平應成為教師教育和教

13、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議題。 針對調查結果中教師信息倫理存在的問題,提高信息倫理水平可從教 師口律、加強教育和建構倫理準則等途徑著力。(-)教師不斷加強修養(yǎng),強化信息活動上的自律網絡具有虛擬開放性、隱匿自由性等特點,網絡人際關系呈間接 的性質,信息活動表現為數字流,活動主體具有很強的匿名性、虛擬 性,使得信息倫理的承受對象變得極為模糊,直面的信息倫理評價與 抨擊都難以進行,對有悖信息倫理行為的監(jiān)督、約束、制裁比較困難。 此吋,信息活動主體就有可能行為失范,甚至恣意妄為。因此,特別 要求信息活動主體具有慎獨自律精神。教師應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的 身份和地位,恪守教書育人的職業(yè)道徳,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

14、自 己的信息倫理水平,在信息活動中慎獨口律,做到網下是人民教師, 網上依然是人民教師。(二)加強對教師信息倫理的教育,提高教師信息倫理認知調查顯示,教師對信息倫理和法規(guī)的認知程度并不是很高,這與 教師缺少信息倫理教育有關。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自己兒乎從來沒接 受過這方面的教育。因此,應將信息倫理教育納入教師教育課程,在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中實施。一是開設專門的信息倫理課程。美 國在中小學和大學都開設了專門的信息倫理課程,如杜克大學開設“倫理學與國際互聯網絡”課程,肯特州立大學開設“信息倫理學” 課程等。這一做法值得借鑒。二是在其他教師教育課程中滲透信息倫 理教育。在諸如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以及教

15、師職業(yè)技能、職業(yè)道徳等 課程中滲透信息倫理教育,將相關知識納入進去。無論是專門課程還 是滲透課程,在學習中,應盡量顧及教師專業(yè)的特性,運用案例教學、 情境教學以及討論教學法加強教師對信息倫理的體驗。三是加強法制 教育。目前,國家專門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范信息網絡的法律法規(guī),如中 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 辦法等。在刑法、知識產權法、民法也有很多涉及信息保 護、運用的條款。應加強對教師和關法律的教育和普及,增強其法制 育。應將教師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健康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建立 教師心理咨詢屮心、教師心理援助熱線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網絡心理問 題進行干預。觀念,強化其信息

16、倫理意識,規(guī)范其信息行為。u!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對教師的信息倫理教育形式應多樣靈活。可通過校木活動,如專 題講座、信息報告會、信息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多種形式,還可設立 專門的信息倫理網站,普及信息倫理知識,提供信息倫理的咨詢、解 答等服務。(三)建設符合教師專業(yè)的和關準則,規(guī)范教師信息行為信息倫理主要訴諸于個體的自律,但自律是在他律的指導下逐漸 形成的,如果缺乏清晰的倫理準則,那么大多數個體在面對各種行為 選擇時會茫然不知所措,只有提供了倫理準則,個體才能比較容易地 作出是非評判。2因此,提升教師信息倫理素養(yǎng)還需建立符合教師 專業(yè)的信息倫理準則。冃前,世界各地對信息倫理準則的制定一般分 普遍性倫

17、理準則和行業(yè)性(專業(yè)性)倫理準則。前者是對所有公民的 要求,而后者是對特定人群的要求。教師是一種有著自身特點的專業(yè), 其對信息倫理的要求與普通公民相比應更高、更多。教育行政部門可 以結合教帥專業(yè)特點,學校也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系統(tǒng)、 本校的信息倫理準則,規(guī)范教師行為。女口,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就 制定了自己的網絡倫理準則,并從逆向思維的角度指出6種網絡不道 徳行為類型,要求師生克服。建立符合教師專業(yè)的信息倫理規(guī)范,既 要體現教師專業(yè)的“示范性”,又要凸顯教育“服務”理念,還要現 實性和前瞻性相結合。教師信息倫理規(guī)范將使教帥有則可依,教師對 其反復踐履,就逐步將這種外在的準則化為自己內在的口覺倫理意識。教師信息倫理規(guī)范應與師德建設結合。目前,在教師守則、教師 師德內涵中,涉及信息倫理的兒乎缺如。這反映了師德建設不能與時 俱進,也說明了教師信息倫理沒有受到相應的關注和重視。應將信息 倫理納入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在教師師德評價、 考核、晉職、評優(yōu)等方面賦予一定的權重,使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提 高自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