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實詞復(fù)習(xí)卷_第1頁
高中文言實詞復(fù)習(xí)卷_第2頁
高中文言實詞復(fù)習(xí)卷_第3頁
高中文言實詞復(fù)習(xí)卷_第4頁
高中文言實詞復(fù)習(xí)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文300個常見文言實詞(高中1160)1、哀( )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晉崤之戰(zhàn) 2、愛( )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論( )百姓甚以王為愛也 齊桓晉文之事3、安( )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賦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夢游天姥吟留別(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4、按( ) 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 ( ) 按榆溪舊塞 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 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5、案( )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

2、如列傳6、拔( )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夢游天姥吟留別 ( ) 是以先帝間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7、白( ) 不知東方之既白 前赤壁賦(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訓(xùn)儉示康( )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 蘇武傳( ) 然使君冤未白 書博雞者事8、敗( )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訓(xùn)儉示康( )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 秦晉殽之戰(zhàn)( )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秋聲賦9、拜( ) 拜送書于庭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秦晉殽之戰(zhàn) ( ) 拜夫人于堂上 左忠毅公逸事( )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陳情表( )于是辭相印不拜 指南錄后序 ( ) 臣不

3、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陳情表10、報( )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鴻門宴( )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過秦論 ( )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 滕王閣序( )吾今且報府 孔雀東南飛11、暴( ) 屢撩之,蟲暴怒 促織( )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勸學(xué)( )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暴秦之欲無厭 六國論(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國論12、備( )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勸學(xué)( ) 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 秦晉崤之戰(zhàn)( ) 備極護愛 促織13、被(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促織( ) 操吳

4、戈兮被犀甲 屈原 國殤( )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左忠毅公逸事14、倍(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鴻門宴15、悲( ) 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 黃州快哉亭記( ) 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 史記·高祖本紀(jì)( ) 悲予志焉 指南錄后序( ) 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 游褒禪山記16、北( )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阿房宮賦(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過秦論( ) 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 戰(zhàn)國策17、背( ) 草屨,背筐,手長镵 左忠毅公逸事( ) 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鴻門宴( )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陳情表18、奔( )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黃州快哉亭記

5、( )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指南錄后序19、本( )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諸子喻山水( )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伶官傳序20、彼( )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 師說( ) 彼實構(gòu)吾二君 秦晉崤之戰(zhàn)( )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孫子兵法21、逼( ) 細(xì)贍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 促織( )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22、辟( ) 前辟四窗,垣墻周庭 項脊軒志( )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病梅館記( )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 秦晉崤之戰(zhàn)23、蔽( )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前赤壁賦( )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諫太宗十思疏24、畢(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廉頗

6、藺相如列傳25、便(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淪( )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視歷復(fù)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26、遍( )舉天下所貢蝴蝶、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諸子喻山水27、表( ) 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潼關(guān)懷古( )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寸心 在獄詠蟬( )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陳情表( )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察今28、并( )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過秦淪( ) 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 促織( ) 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不能行捉矣 促織29、伯( )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陳情表( )

7、晉侯秦伯田鄭 左傳·僖公二十年(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陳情表30、薄( ) 但以劉日薄西山陳情表( ) 不薄今人愛占人 戲為六絕( )薄田五十頃 三國志·諸葛亮傳(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32、博( )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xué)( )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促織34、裁( )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梅花嶺記( )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唯大王裁其罪 韓非子36、操( ) 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 促織( ) 津人操舟若神 列子·黃帝( ) 雖賈人,有賢操 漢書·張湯傳37、草( )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指

8、南錄后序( ) 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 左忠毅公逸事( ) 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陳情表38、策( )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 )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歸去來兮辭39、曾( ) 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 此兒當(dāng)及其曾祖 晉書40、差( )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史記·蕭相國世家( )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禮記·經(jīng)解( ) 吳公差強人意 后漢書·吳漢傳( ) 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阿房宮賦41、嘗( )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權(quán)術(shù)·心術(shù)( )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 過秦

9、論42、長( ) 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二章( )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前赤壁賦( )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 長利積,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 諸子喻山水( )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并序)43、超( )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秦晉崤之戰(zhàn)(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44、朝( )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過秦論 45、陳( )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 ) 陳情表 陳情表(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蘭亭集序( ) 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 李將軍列傳46、稱( )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

10、 訓(xùn)儉示( ) 其流風(fēng)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黃州快哉亭記( ) 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 ) 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與妻書( )度而取長,稱而取重 商君書47、誠( )誠既勇兮又以武 國殤(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諫太宗十思疏48、出( ) 果以富得罪出亡 訓(xùn)儉示康( )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古之圣人 指南錄后序( ) 其出人也遠(yuǎn)矣 師說( ) 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并序)( )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秦晉殽之戰(zhàn)(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49、除( ) 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 蘇武

11、傳( ) 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 左忠毅公逸事(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50、辭( )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 臣等不肖,請辭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蘇武傳(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廉頗藺相如列傳51、馳( )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陳情表( )身在邊隅,情馳魏闕 隋書·史祥傳( )然其名聲馳于后世 韓詩外傳52、沖( )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dá)之郊也 戰(zhàn)國策·齊策(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諫太宗十思疏 ( )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老子( )有一蛇,虎色,首沖南

12、方 山海經(jīng)53、傳( ) 舍相如廣成傳舍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師說( )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游褒禪山記(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傳其事以為官戒 種樹郭橐駝傳54、垂( )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諸子喻山水( )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垂老別55、次( )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 秦晉崤之戰(zhàn)( ) 山頂千門次第開 過華清宮( ) 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論語·七則56、刺( ) 面刺寡人之過者 ( ) 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現(xiàn)57、促( )省覽周環(huán),慰同促膝 答晉安王書( )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琵

13、琶行(并序)58、錯( )顏詩如錯彩鏤金 詩品(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錄后序59、處(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幽獨處乎山中 涉江( )與貴酋處二十日 指南錄后序(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七則60、達(dá)( )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dá) 諸子喻山水( )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 陳情表61.殆 ( )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軒志 (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石鐘山記 ( )進退不由,殆例送死 指南錄后序62.怠 (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 ) 二人怠慢軍法,吾故斬之 群英會蔣干中計 ( )

14、故病且怠 種樹郭橐駝傳63.旦 ( ) 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 種樹郭橐駝傳 (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阿房宮賦 (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 ( ) 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 ( )旦暮吏來而呼曰種樹郭橐駝傳64.獨 ( )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石鐘山記 (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 (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 莊子·人間世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前赤壁賦 (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65.篤(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陳情表 (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秋水 ( )君子篤于親論語)66.度

15、 ( )相如度秦王雖齋 廉頗藺相如列傳 ( )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錄后序 (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諫太宗十思疏 ( )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淪67.斷 ( )事不日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石鐘山記 (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 促織 ( ) 斷無消息石榴紅 無題68.奪 (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陳情表69.發(fā) ( ) 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促織 ( ) 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竊發(fā)盆 促織 (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蘇武傳 ( ) 使人發(fā)書至趙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 ) 遂發(fā)命,遽興姜戎 秦晉殽之戰(zhàn) ( )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 蘇武傳 ( )

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入夜亡:告之 蘇武傳( ) 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論語七則70.法(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71.反 ( )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 新序二則 ( )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促織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師說 ( )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 種樹郭橐駝傳72.放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 卜居 (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蘭亭集序 ( )怨女三千放出宮 七德舞 ( )江南紅梅已放春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 73.非 ( )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歸

17、去來兮辭 ( )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訓(xùn)儉示康 (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盂子二章 非常:1 (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游褒禪山記)74.分 ( )自分已死久矣 蘇武傳 ( )予分當(dāng)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指南錄后序 (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人間詞話 ( ) 如:處分適兄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75.奉 (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陳情表 ( )相如奉璧奏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鴻門宴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陳情表 ( )以貪勤民,天奉我也。秦晉崤之戰(zhàn) (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18、。秦晉崤之戰(zhàn)76.服 ( )平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 秦晉崤之戰(zhàn) (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過秦論 ( )到京師服水土言兵事疏 ( )汝非徒身當(dāng)服行訓(xùn)儉示康)77.伏 ( )廡下一生伏案臥 左忠毅公軼事 (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 黃州快哉亭記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陳情表78.復(fù) ( )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 病梅館記 ( )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 師說 ( )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阿母為汝求,便復(fù)在旦夕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相對默然,不復(fù)聊賴 促織 79.蓋 ( )蓋夫秋之為狀也 秋聲賦 ( )玉之言蓋有諷焉 黃州快哉亭記 (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19、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賦 (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諫太宗十思疏80.茍 (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賦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二章 ( )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 陳情表81.鼓 ( )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石鐘山記 ( )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廉頗藺相如列傳 ( ) 漏鼓移則番代 左忠毅公逸事 ( )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 石鐘山記82.固 ( ) 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鐘山記 (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七則 ( )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 ( )人皆嗤吾固陋 訓(xùn)儉示康 ( )

20、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 )一定 少年固強之 促織 ( )甚善。名我固當(dāng) 種樹郭橐駝傳 ( ) 藺相如固止之廉頗藺相如列傳)83.寡 ( )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 秦晉崤之戰(zhàn)84.國 ( ) 出國門而軫懷兮 九章·哀郢85.過 ( ) 多不過七行。 訓(xùn)儉示康 ( ) 大母過余曰 項脊軒志 (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 新序二則 (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鴻門宴 (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陳情表 ( )未必不過此已忘 促織86.何 (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秋聲賦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奎S州快哉亭記 ( )何

21、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傳序 ( ) 何可勝道也哉! 游褒禪山記 奈何:(1)(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奈何飲于酒肆?訓(xùn)儉示康奈何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87.恨 ( ) 此三者,吾遺恨也 伶官傳序 ( )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兮辭88.厚 ( ) 德不厚而思國之安 諫太宗十思疏 ( ) 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過秦論 ( ) 固前圣之所厚 離騷 ( ) 如:何意致不厚古詩為焦仲卿妻作89.胡 ( ) 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 秋聲賦90. ( ) 如:今張君不以謫為患黃州快哉

22、亭記)91.或 ( ) 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 種樹郭橐駝傳 ( )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訓(xùn)儉示康 (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 )云霞明滅或可睹 夢游天姥吟留別疾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季氏將伐顓臾 ( ) 龐涓恐其恐于己疾之 史記·孫臏傳即 ( )即捕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織 ( )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左忠毅公逸事 ( )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黃州快哉亭記 (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蘇武傳 (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 蘇武傳 (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 蘇武傳 ( )項王即日因

23、留沛公與飲。鴻門宴將 ( )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與李小二 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 ( ) 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過秦論 ( ) 將進酒,杯莫停 將進酒 ( )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前赤壁賦解 (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師說 ( )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庖了解牛 ( )遂以解國之大患 荀子·臣道結(jié) ( )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 ( ) 結(jié)廬在人境 飲酒 ( )結(jié)發(fā)同枕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矜 ( )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 促織 ( )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陳情表 ( )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陳情表竟 (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24、項脊軒志 ( )秦王競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就 (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xué) ( ) 故就酒家觴之 訓(xùn)儉示康 (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歸去來兮辭 (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陳情表 ( )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 諫逐客書絕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勸學(xué) ( )羆之狀,被發(fā)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羆說 (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堪 (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七則 ( )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 ( ) 妾不堪驅(qū)使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克 (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諫太宗十思疏 (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

25、吾其還也 秦晉殽之戰(zhàn) ( ) 克己復(fù)禮為仁論語彌 ( )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宋人有得玉者 ( )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 蘇武傳靡 ( )天高地迥,號呼靡及 指南錄后序 ( )試與他蟲斗,蟲盡靡 促織 ( )吾性不喜華靡 訓(xùn)儉示康莫 ( )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論語七則 (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石鐘山記能 ( )言善信,事善能,動善時 諸子喻山水 ( )蓋子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禪山記內(nèi) ( ) 近日上大夫家,酒非內(nèi)法,果、肴非遠(yuǎn)方珍異 訓(xùn)儉示康 ( )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鴻門宴迫 (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

26、錄后序 (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 陳情表 ( )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鴻門宴 (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 指南錄后序期 ( ) 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 病梅館記 ( )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歸去來兮辭 (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陳情表 ( )期我乎桑中(桑中:地名) 詩經(jīng)·桑中遷 (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 )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過秦論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蘭亭集序勸 ( ) 勸學(xué) 勸學(xué) ( )或勸以少休 左忠毅公逸事卻:( ) 卻與小姑別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相如因持璧卻立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卻匈奴七百

27、余里 過秦論( )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聲聲慢 ( )謝安固卻之肥水之戰(zhàn)( )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如 ( ) 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蘇武傳 ( ) 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鴻門宴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說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魚我所欲也 ( )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若 ( )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秦晉崤之戰(zhàn) ( )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秋水 ( ) 吾兒,久不見若影 項脊軒志 ( )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稍 ( )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蘇武傳色: ( ) 短小,黑赤色 促織 ( ) 成倉猝莫知所救,頓

28、足失色 促織121、甚( ) 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廉頗藺相如列傳 ( )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種樹郭橐駝傳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 )甚善,名我固當(dāng) 種樹郭橐駝傳( )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阿房宮賦122、審( ) 審諦之,短小,黑赤色 促織 ( )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 博學(xué)之,審問之123、識 ( ) 獨其為文猶可識 游褒禪山記 ( )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魚我所欲也( )汝識之乎? 石鐘山記 124、適( )將何適而非快? 黃州快哉亭記 ( )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哉? 黃州快哉亭記 ( ) 始適還家門。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處分適兄意

29、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適得府君書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黃州快哉亭記127、數(shù) ( )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伶官傳序 ( ) 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 秋水 ( ) 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 訓(xùn)儉示康 ( ) 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 指南錄后序 ( ) 范增數(shù)目項王 鴻門宴( ) 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 六國論128、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129、疏(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論語 ( )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種樹郭橐駝傳 ( ) 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 )以金籠進上,細(xì)疏其能 促織130、率 ( )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

30、百之眾 過秦論 ( )子路率爾而對曰 論語( )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六國論132、私( )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 鴻門宴133、遂( )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種樹郭橐駝傳 ( )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促織 ( )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者無一遂 報任安書134、涕( )兒涕而出 促織 ( ) 涕落百余行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136、徒( )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廉頗藺相如列傳 ( )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師說 ( )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過秦論138、望( ) 七月既望 前赤壁賦 ( ) 卿為清望官 訓(xùn)儉示康 ( )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 阿房宮賦139、微( ) 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 石鐘山記 ( )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 陳情表 (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左忠毅公逸事 ( )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 )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 )其文約,其辭微 屈原列傳 (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兮辭140、聞(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諸子喻山水 ( )宰以卓異聞 促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