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技能操作_第1頁
臨床檢驗技能操作_第2頁
臨床檢驗技能操作_第3頁
臨床檢驗技能操作_第4頁
臨床檢驗技能操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一、血涂片的制備和染色【原理】 將一小滴血液均勻涂在玻片上,呈單層緊密分布,制成薄血片。用含天青B和伊紅的Romannowsky類染料進行染色。細胞中的堿性物質如RBC中的血紅蛋白及嗜酸性粒細胞胞質中的嗜酸性顆粒等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成紅色;細胞中的酸性物質如淋巴細胞胞質及嗜堿性粒細胞質中的嗜堿性顆粒等與堿性染料亞甲藍結合染成藍色;中性粒細胞的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tài)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成淡紫紅色?!酒鞑摹?載玻片 使用前,必須仔細清洗,并用乙醇或軟布清潔。2推片 選擇邊緣光滑的載玻片,在兩角分別作斜線標記,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兩角,制成約15mm寬度的推片。3吸耳球。4顯微鏡。5酒精燈。6

2、采血針。7注射器和針頭?!驹噭?瑞氏(Wright)染液(1)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純甲醇(AR級以上)600ml、甘油15ml。將全部染料放入清潔干燥的乳缽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勻,然后將溶解的部分倒入潔凈的棕色瓶內,乳缽內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許甲醇細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為止。再加15ml甘油密閉保存。(2)液:磷酸鹽緩沖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氫鉀(KH2PO4)0.3g、磷酸氫二鈉(Na2HPO4)0.2g、蒸餾水加至1000ml。配好后用磷酸鹽溶液校正pH,塞緊瓶口貯存。如無緩沖液可

3、用新鮮蒸餾水代替。2吉姆薩染液 包含吉姆薩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將吉姆薩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內,每天混勻3次,連續(xù)4天,最后過濾備用。3瑞-吉復合染液(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薩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將瑞氏染料和吉姆薩染料置潔凈研缽中,加少量甲醇,研磨片刻,再吸出上液。如此連續(xù)幾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搖3min,共5d,以后存放1周即能使用。(2)液:即磷酸鹽緩沖液(pH6.46.8)。包含無水磷酸二氫鉀6.64g、無水磷酸氫二鈉2.56g,加少量蒸餾水溶解,用磷酸鹽調整pH,加水至1000

4、ml?!静僮鳌?采血 (1)靜脈采血法:用EDTA·K2抗凝12h內的標本,使用玻棒、毛細管、注射針頭等在距載玻片一端1cm處加1滴抗凝血,直徑約4mm。(2)皮膚采血法:選擇第三、四手指,并先采紅細胞、白細胞計數(shù),再采血1滴置潔凈玻片上用于血涂片制備。2制作涂片 左手平執(zhí)載玻片,或放在類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從后方移動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邊緣展開,將推片與載玻片呈30°45°角,用均勻速度向前將血液推成厚薄適宜的血涂片,血涂片應呈舌狀,頭、體、尾三部分,且清晰可見。所有血液必須在推片到達末端前用完。推大于一片血片。貧血病人推片速度要快。3干燥涂片 空氣干

5、燥:迅速干燥。4標記涂片 在載玻片的一端用記號筆編號,注明患者姓名或門診/住院號。5染色(1)瑞氏染色法:待血涂片干透后,用蠟筆在兩端畫線,以防染色時染液外溢。然后將玻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I液)35滴,使其迅速蓋滿血涂片,約0.51min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緩沖液(液),輕輕搖動玻片或用吸球對準血涂片吹氣,使染液充分混合。510min后用流水沖去染液,待干。(2)吉姆薩染色法:將固定的血涂片置于被pH6.46.8磷酸鹽緩沖液稀釋1020倍的吉姆薩染液中,浸染1030min(標本較少可用滴染)。取出用流水沖洗,待干燥后顯微鏡檢查。(3)瑞一吉復合染色法:操作步驟同瑞氏染色法,只是染色時將

6、瑞一吉復合染液液和液替代瑞氏染液的液和液。6觀察結果 將干燥后的血涂片置顯微鏡下觀察。用低倍鏡觀察血涂片體、尾交界處的血細胞。在顯微鏡下,成熟紅細胞染成粉紅色;血小板染成紫色;中性粒細胞胞質染成粉紅色,含紫紅色顆粒;嗜酸性粒細胞含大的桔黃色顆粒;嗜堿性粒細胞胞質含有大量深紫藍色顆粒;單核細胞胞質染成灰藍色;淋巴細胞胞質染成淡藍色。觀察后顯微鏡擦拭。【注意事項】 1瑞氏染液 新鮮配制的染液偏堿,染色效果較差,經(jīng)在室溫下貯存一定時間,美藍逐漸轉變?yōu)樘烨郆后方可使用,這一過程稱染料成熟。放置時間愈久,天青B愈多,染色效果愈好,但必須蓋嚴瓶口,以免甲醇揮發(fā)或氧化成甲酸。甲醇必須用AR(無丙酮)。染液中

7、也可加中性甘油3ml,防止甲醇揮發(fā),使細胞染色較清晰。2采血(1)不能采集以下部位的血液:示指或拇指血液。感染部位血液,如甲溝炎。耳垂部位血液,含單核細胞太多。(2)不能使用肝素抗凝標本。(3)玻片必須清潔、干燥、無塵。新玻片:應在清潔液中浸泡過夜,然后用水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沖洗。已用過的玻片:應在60清潔液中加熱20min,然后用水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沖洗。邊緣破碎、表面有劃痕的玻片不能再用。(4)使用玻片時,只能手持玻片邊緣,切勿觸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潔、干燥、中性、無油膩。3制作涂片 許多因素可影響血涂片的厚度,針對不同患者應有的放矢,對血細胞比容高、血粘度高的患者應采用小血滴、小角度

8、、慢推;而貧血患者則應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涂片質量不佳可能原因不規(guī)則間斷和尾部太長推片污染、推片速度不連續(xù)、載玻片太臟有空洞載玻片污染脂肪、油脂白細胞和血小板尾部分布不規(guī)則制片技術差涂片太長或太短推片角度不佳涂片沒有尾部血滴太大涂片很短血滴太小涂片沒有邊緣空隙推片太寬有細胞退變現(xiàn)象固定延遲、固定時間太短、甲醇污染血涂片厚血滴大、血粘度高、推片角度大、推片速度快白細胞破損推片時用力過猛 4干燥涂片 血涂片干透后方可固定染色,否則細胞尚未牢固地吸附在玻片上,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5染色步驟(1)操作注意事項及操作不當?shù)暮蠊姳?-3。操作注意事項操作不當?shù)暮蠊尤疽簯m量過少則易蒸

9、發(fā)沉淀,一旦染料沉積在血涂片上,則不易沖洗,使細胞深染不易檢查。沖洗時不能先倒掉染液,應以流水沖洗染料沉著在血涂片上沖洗時間不能過久脫色沖洗完的血涂片應立放于支架上剩余水分浸泡脫色 (2)染色時間與染液濃度、室溫及細胞多少有關。染液淡、室溫低、細胞多則染色時間要長;反之,可減少染色時間。必要時可增加染液量或延長時間。沖洗前,應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有核細胞是否染色清楚,核質是否分明。應該在具體實踐中摸索合適的時間,特別是在更換染液時。每批染色液和緩沖液,均需試染,以便掌握染色時間和加緩沖液的比例。6結果觀察 低倍鏡下觀察血涂片應厚薄適宜,細胞不重疊,頭尾及兩側有一定的空隙,一些體積大的特殊

10、細胞常在血涂片的尾部出現(xiàn)。如有可能,干燥后的血涂片先用中性樹膠封片后再觀察,不僅能長期保存血涂片,而且觀察效果更佳。染色效果可能原因糾正措施太藍涂片太厚、沖洗時間太短、中性水pH太高、染色時間太長、稀釋染液重復使用、貯存染液暴露于陽光在含1硼酸的95乙醇溶液沖洗2次,用中性水沖洗,待干鏡檢太紅沖洗時間太長、中性水pH太低、貯存染液質量不佳、涂片干燥前加封片規(guī)范操作。新鮮配置中性水。保證染液質量不佳太淡染色時間太短、沖洗時間太長復染。應先加緩沖液,后加染液,或加染液與緩沖液的混合液,不可先加染液染料沉積染料沉淀、染液未過濾、涂片太臟用甲醇沖洗2次,并立即用水沖掉甲醇,待干后復染藍色背景固定不當、

11、涂片未固定貯存過久、使用肝素抗凝劑注意涂片的固定。使用EDTA抗凝靜脈血實驗二、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原理:用白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的倍數(shù),同時破壞溶解紅細胞。將稀釋的血液注入血紅細胞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體積內的白細胞數(shù),經(jīng)換算即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數(shù)量。器材:顯微鏡、改良牛鮑計數(shù)板、試管、吸管、微量吸管、滴棒。試劑:白細胞稀釋液操作:1、加稀釋液  用吸管吸取白細胞稀釋液0.38ml于小試管中。2、吸取血液  用微量吸管吸取新鮮全血或末稍血20ul, 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將吸管插入小試管中白細胞稀釋液的底部,輕輕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層白細胞稀釋液清洗吸管23次。3

12、、混勻  將試管中血液與稀釋液混勻,待細胞懸液完全變?yōu)樽睾稚?、充池  再次將小試管中的細胞懸液混勻。用滴棒蘸取細胞懸液1滴,充入改良Neubauer計數(shù)板的計數(shù)池中,室溫靜置23min,待白細胞完全下沉。充兩個池雙份計數(shù)取平均值。5、計數(shù)  在低倍鏡下計數(shù)四角4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總數(shù)。6、計算: 白細胞= 4  ×10×20×106=20×109/L注意事項:1、稀釋用吸管、微量吸血管、血紅細胞計數(shù)板均為計量工具,使用前需經(jīng)過嚴格的校正,否則將直接影響計數(shù)結果的準確。2、使用標本可

13、為由靜脈搏穿刺采取的新鮮全血,也可為靜脈末梢血。采集末梢血時,應注意采血部位不得有凍瘡、水腫、發(fā)紺、炎癥等,以免標本失去代表性;同時也應注意不能過度擠壓,以免組織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因或造成計數(shù)結果不準確。3、在充池時,如充液不足、液體外溢、斷續(xù)充液,或產生氣泡、充液后移動蓋玻片等,均會使細胞分布不均勻,造成計數(shù)結果不準確。4、計數(shù)池內的細胞分布應均勻,一般情況下各大方格間的細胞數(shù)相差不超過10%,若相差太大,應重新充池。5、計數(shù)大小方格內的壓線細胞時,遵循數(shù)上不數(shù)下、數(shù)左不數(shù)右的原則。6、白細胞數(shù)量過多時,可采用加大稀釋倍數(shù)的方法,注意區(qū)分雜質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原理:將血液制成細胞分布均勻的血

14、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根據(jù)各類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和顏色差異將白細胞進行分類并計數(shù)。通常分類100個白細胞,計算得出各種白細胞所占的百分率。器材:顯微鏡、分類計數(shù)器、香柏油、拭鏡紙、清潔液。試劑:瑞氏染液、磷酸鹽緩沖液操作:1、染色 將血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沖洗干凈,自然干燥后待用。2、低倍鏡觀察  低倍鏡下觀察白細胞分布和染色情況。3、油鏡觀察  選擇血涂片體尾交界處細胞分布均勻、著色良好的區(qū)域,按一定的方向順序對所見的每1個白細胞進行分類,并用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器作好記錄,共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4、計算  求出各類細胞所占的百分率注意事項:1、由于各種白細胞體積大小不等

15、,體積較小的淋巴細胞在血涂片的頭、體部較多,而尾部和兩側以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較多,因此分類最佳區(qū)域為體、尾交界處。2、分類時要有秩序地、沒一定方向連續(xù)地進行,既不重復亦不遺漏,避免主觀選擇視野。3、分類計數(shù)結果的記錄也可采用手工畫“正”或“+”的方法。實驗三、 紅細胞計數(shù)原理: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充入計數(shù)池后,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體積內的紅細胞數(shù)量,經(jīng)換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器材:微鏡、改良牛鮑記板、試管、微量吸管、玻璃棒。試劑:細胞稀釋液操作:1、加稀釋液  取小試管1支,加紅細胞稀釋液2ml。2、加血  用清潔干燥微量吸管采集末稍血或抗凝血10u

16、l擦去管外余血,輕輕加至紅細胞稀釋液底部,再輕吸上清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勻。3、充池  混勻后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將紅細胞懸液充入計數(shù)池,室溫下平放35min,待細胞下沉后于顯微鏡下計數(shù)。4、計數(shù)  用高倍鏡依次計數(shù)中央大方格內4角和正中5個中方格內的紅細胞數(shù)。5、計算紅細胞/L=N×5×10×106×200=N×1010=100  ×1012N:表示5個中方格內數(shù)得的紅細數(shù)。× 5   :將五個中方格紅細胞數(shù)換算成1個大方格紅細胞數(shù)。×10:將1個大方格紅細胞數(shù)

17、換1ul血液內紅細胞數(shù)。×106:1L=106ul200:為血液的稀釋倍數(shù)。注意事項:白細胞實驗四、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原理:織紅細胞胞質內殘存的少量核蛋白體和核糖核酸等嗜堿性物質,在活體染色時可被煌焦油藍染成藍色網(wǎng)狀或顆粒狀,可與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區(qū)別。器材:微鏡、香柏油、拭鏡紙、清潔液、試管、玻片試劑:10g/l煌焦油藍水溶液,標本新鮮全血。操作:1、加染液  于小試管中加入10g/L煌焦油藍生理鹽水溶液2滴,再加入新鮮全血2滴,立即混勻,置室溫下1520min。室溫不可過低37度。2、制備涂片  取1小滴制成薄血涂片,自然干燥。3、觀察  在低

18、倍鏡下選擇紅細胞分布均勻的部位進行觀察。4、計數(shù)  在油鏡下計數(shù)至少1000個紅細胞中的網(wǎng)織紅細胞數(shù)。5、計算 網(wǎng)織紅細胞分數(shù)=  N/1000網(wǎng)織紅細胞絕對值(網(wǎng)織紅細胞/L)=紅細胞/L×網(wǎng)織紅細胞分數(shù)實驗五、 紅細胞沉降率原理:一定量的枸櫞酸鈉抗凝全血置于特制血沉管中,直立于特制血沉架上1h后讀取紅細胞下沉后血漿的高度。器材:魏氏血沉管、血沉架、吸管、試管。試劑: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新鮮全血。操作:   1、加抗凝劑  吸取濃度為109mmol/L的枸櫞酸鈉0.4ml于試管中。 

19、  2、采靜脈血  取靜脈血1.6ml,加入含抗凝劑的試管中,混勻。   3、裝血沉管  用血沉管吸入混勻全血至刻度“0”處,拭去管外殘留余血。   4、立血沉管  將血沉管直立于血沉架上。注意事項:   1、使用分析純枸櫞酸鈉抗凝劑,配制時濃度應準確,配成后液體不渾濁、無沉淀,保存期為2周。   2、嚴格控制采血量,使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為14。   3、血沉管內徑要標準,放置要垂直,不得傾斜。4、胞在單位時間內下沉的速度與血漿蛋白的量與質,血漿中脂類的量和

20、質,紅細胞的大小與數(shù)量,是否成串錢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內徑、清潔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溫高低等因素都有關系。 5、采集時應空腹。 6、血沉的標本要在采集后3h 內測定,并充分混勻。 7、溫過低、過高和貧血時,對結果有影響。為此,血沉應盡量放在1825室溫下測定。室溫過高時血沉加快,可以按溫度系數(shù)校正。室溫過低時血沉減慢,無法校正。實驗六、 血小板計數(shù)原理:液經(jīng)稀釋液按一定比例稀釋和破壞紅細胞后,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內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血小板數(shù)量,經(jīng)過換算求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數(shù)量。器材 微鏡,血細胞計數(shù)板,采血針,血紅蛋白吸管,試管。試劑10g/L草酸銨稀釋液。操作:1、吸取稀釋液

21、 準確吸取10g/L  草酸銨稀釋液0.38ml,置于清潔小試管中。2、采血  常規(guī)消毒無名指,穿刺后,讓血液自然流出,準確采血20ul,置于含有草酸銨的稀釋液中,立即充分混勻。3、稀釋靜置  待完全溶血后再混勻1min,置室溫10min。4、充液靜置 取混勻的血小板懸液1滴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內,靜置1015min,使血小板充分下沉??諝飧稍锏募竟?jié)應將血細胞計數(shù)板置濕盒內。5、計數(shù)  用高倍鏡計數(shù)血細胞計數(shù)板中央大方格內的四角和中央共5個中方格內血小板數(shù)量。6、計算  每升血小板數(shù)=5個中方格內血小板數(shù)×109/L注意事項1、草酸銨稀釋

22、液要清潔,無細菌、塵埃等污染。存放時間較長后應過濾后再使用。2、毛細血管采血時,針刺應達3mm深,使血液流暢。拭去第1滴血后立即采血,以防血小板聚集和破壞。如果同時做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時,應先采血做血小板計數(shù)。3、血液加入血小板稀釋液內要充分混勻,但不可過度振蕩,以免導致血小板破壞和聚集。4、血小板懸液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內需要靜置1015min,使血小板完全下沉后再計數(shù)。但應注意保持濕度,避免水分蒸發(fā)而影響計數(shù)結果。5、計數(shù)時光線不可太強,注意微有折光性的血小板與塵埃等的鑒別,附著在血紅細胞旁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數(shù)。6、應在1h內計數(shù)完畢,否則結果偏低。7、所用計量器材必須標準化。8、檢查前

23、,患者應避免服用含有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實驗七、 尿葡萄糖定性檢查原理:葡萄糖或其他還原性糖的醛基在熱堿性溶液中,能將班氏試劑的藍色硫酸銅還原為黃色的氫氧化亞銅,進而形成紅色氧化亞銅沉淀。器材:試管架、中試管、滴管、試管夾、酒精燈。試劑:1、甲液 枸櫞酸鈉,無水碳酸鈉,蒸餾水加熱助溶。2、乙液  硫酸銅,蒸餾水加熱助溶。冷卻后,將乙液緩慢加入甲液中,不斷混勻,冷卻至室溫后補充蒸餾水至1000ml。如溶液不透明則需要過濾,煮沸后出現(xiàn)沉淀或變色則不能應用。操作:1、鑒定班氏試劑質量  取中號試管1支,加入班氏試劑2.0ml,搖動試管徐徐加熱至沸騰,觀察試劑有無

24、顏色及性狀變化,若試劑仍為透明藍色,可進行以下實驗。2、加尿液  向班氏試劑中加離心后的尿液0.2ml,混勻。3、加熱煮沸  繼續(xù)煮沸12min,或置沸水浴5min,自然冷卻。4、判斷結果  判斷結果見表糖定性試驗結果判斷反應現(xiàn)象 報告方式  葡萄糖含量(mmol/L)藍色不變   5.6藍色中略帶綠色,但無沉淀  ± 5.611.2綠色,伴少許黃綠色沉淀 +28較多黃綠色沉淀,以黃為 + 2856土黃色渾濁,有大量沉淀+ 5

25、7112大量棕紅色或磚紅色沉淀 + 112注意事項:1、試劑與尿液的比例為101。2、煮混時應不時搖動試管以防爆沸噴出,出可在沸水浴中實驗。3、檢驗糖尿病患者尿液中葡萄糖,應空腹或餐后2h留取尿標本。4、尿液中有大量尿酸鹽存在時,煮沸后也呈渾濁并帶綠色,但久置后并不變黃色而呈灰藍色,故必須于冷卻后觀察結果。尿中含大量銨鹽時可抑制氧化亞銅沉淀的生成,應加堿煮沸除去。蛋白含量較高時也影響銅鹽的沉淀,可用加熱乙酸法除去。5、一些非糖還原性物質,如水合氯醛、氨基比林、PAS、阿匹林、青霉素、鏈霉素、VitC、異煙肼等,當基在尿中含量過高時亦呈陽性反應,應停藥3d后再進行檢查。對靜脈

26、輸注大劑量VitC者5d內不宜做尿糖定性,或定性時先將尿液煮沸使之分解破壞。實驗八  尿沉渣鏡檢原理:采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根據(jù)尿液細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態(tài)特征,識別并記錄其在顯微鏡一定視野內的數(shù)量。器材:載玻片、離心機、刻度離心管、蓋玻片、滴管、普通顯微鏡、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操作:1、未離心直接涂片法(1)混勻:充分混勻尿液。(2)制備涂片:取混勻的尿液1滴于載玻上,加蓋玻片,注意避免產生氣泡。(3)觀察計數(shù):先用低倍觀察全片細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況,然后用高倍鏡確認。注意使用暗視野觀察尿液有形成分,特別是透明管型。管型在低倍鏡下觀察,至少計數(shù)20個視野;細胞在高倍鏡下觀察至少

27、計數(shù)10個視野,取其平均值報告;尿結晶和鹽類數(shù)量以每一高倍視野、2、3、4報告。計數(shù)時要注意細胞的完整性,還要注意有無其他異常巨大細胞、寄生蟲蟲卵、滴蟲、細菌、粘液絲等,男性尿液標本還要注意有無精子及卵磷脂小體。2、離心沉淀涂片法(1)離心尿液:透用于尿外觀非明顯渾濁的尿標本,是尿沉渣檢查標準化推行的方法。取尿液10ml離心5min,要求相對離心力為400g。1500r/ min 離心5min(2)提取尿沉渣:手持離心管傾斜45°90°,用滴管吸去上層尿液,保留下層0.2ml尿沉渣。(3)涂片:輕輕混勻尿沉渣后,取1滴置載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

28、215;22mm的蓋玻片覆蓋后顯微鏡檢查。(4)觀察計數(shù):與未離心尿直接涂片法相同。3、定量尿沉渣分析法  定量尿沉渣分析板由1塊硬質塑料板制成,每塊板內分為10個統(tǒng)一深度的計數(shù)池,每1個計數(shù)池內的計數(shù)區(qū)為1.0ul計數(shù)區(qū)分為10個大方格,每個大方格又分為9個小方格。(1)未離心法:直接取充分混勻的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計數(shù)池內,在低倍鏡下計數(shù)10個大方格內管型總數(shù),在高倍鏡下計數(shù)10個大方格內細胞總數(shù),此即每微升尿液某種細胞或管型的數(shù)量。(2)離心法:尿液標本處理同離心尿沉淀涂片法,然后充池計數(shù),方法同上。4、報告結果(1)涂片法:細胞以最低數(shù)最高數(shù)/HP、管型以最低數(shù)最高數(shù)/

29、低倍鏡視野報告。結晶以所占視野面報告,無結晶為();結晶占1/4視野(+);結晶占1/2視野為(+);結晶占3/4視野為(+);結晶滿視野為(+)。如果細胞、管理的數(shù)量過多難以計算,也可按結晶的報告方式報告結果。(2)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以每微升某種細胞或管型數(shù)報告。實驗九 尿沉渣定量檢查 (一小時尿沉渣計數(shù)法) 操作: 1. 標本收集:患者先排尿棄去,準確收集3 h 尿液于干燥容器內送檢(標本留取時間5:308 :30)。 2. 準確測量3h尿量,充分混合。取混勻尿液10ml,置刻度離心管中,1500r/min離心5min,用吸管吸棄上層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勻。吸取混勻尿液1滴,注

30、于血細胞計數(shù)板內。細胞共數(shù)10個大方格,管型共數(shù)20個大方格。最終計算出紅細胞/h、白細胞/h、管型/h。 注意事項: 1. 尿液應新鮮,PH應在6以下。 2. 尿液比重最好在1.026以上。 3. 如尿液中含多量磷酸鹽時,應加少量稀醋酸液(切勿加多),使其溶解;含大量尿酸鹽時,應加溫使其溶解。 4. 亦可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或尿沉渣自動分析儀進行尿沉渣定量檢查,詳見有關資料。實驗十 本周氏蛋白定性檢查 試劑: 1. 200g/L磺基水楊酸溶液; 2. 2mol/L醋酸鹽緩沖溶液(pH4.9±0.1)。 操作: 1. 先將尿液用磺基水楊酸法作蛋白定性檢查,如呈陰性反應,則可認為尿液標

31、本中本周氏蛋白陰性。 2. 取透明尿液4ml于試管中,再加入醋酸鹽緩沖液1ml,混勻后,放置56水浴中15分鐘。如有渾濁或出現(xiàn)沉淀,再將試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分鐘,觀察試管中渾濁或沉淀的變化,如渾濁變清、渾濁減弱或沉淀減少,均提示本- 周氏蛋白陽性。若煮沸后,渾濁增加或沉淀增多,表明此尿液中還有其它蛋白質,此時應將試管從沸水中取出,立即過濾。如濾液開始透明,溫度下降后渾濁,再煮沸時又透明,提示本- 周氏蛋白為陽性。注意事項: 1. 過多的本- 周氏蛋白,在90以上不易完全溶解,故需與對照管比較,也可將尿液稀釋后再測。 2. 煮沸過濾除去尿中白、球蛋白時,動作要迅速,并需保持高溫,否則本- 周氏

32、蛋白也會濾去。實驗十一 尿含鐵血黃素定性試驗 試劑: 120g/L亞鐵氰化鉀水溶液(用時新鮮配制); 23 %鹽酸。 操作: 1. 取混勻的新鮮尿液15ml,以2000r/min離心5min,傾去上清液。 2. 在沉渣中加入新鮮配制的20g/L亞鐵氰化鉀水溶液及3%鹽酸液各2ml,充分混勻,室溫靜置10min。 3. 再離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加蓋玻片后用高倍鏡(必要時用油鏡)檢查。 4. 如見有分散或成堆藍色閃光顆粒(直徑13um)即為陽性,如在細胞內則更為可信。注意事項: 1. 所有試管、玻片、試劑均應防止鐵劑污染,以免出現(xiàn)假陽性。 2. 一般應做陰性對照,如亞鐵氰化鉀與鹽酸混和后即顯深藍

33、色,表示試劑已污染高鐵,不宜再用。實驗十一 尿乳糜定性檢查 【 試 劑 】 1. 乙醚(AR); 2. 蘇丹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紅染色液。 【 操 作 】 1. 取尿510ml,加乙醚23ml,混合振搖后,使脂肪溶于乙醚。靜置數(shù)分鐘后,2000r/min離心5min。 2. 吸取乙醚與尿液的界面層涂片,加蘇丹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紅染色液1滴。 3. 鏡檢觀察是否有紅色脂肪小滴。 【 注意事項】 1. 尿液中加少量飽和氫氧化鈉,再加乙醚,有助于澄清。 2. 將分離的乙醚層隔水蒸干,若留有油狀沉淀,也可加蘇丹,鏡檢證實有無脂肪小滴。實驗十二 尿膽色素原定性試驗 【 試 劑 】 1.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

34、劑; 2. 飽和醋酸鈉溶液; 3. 氯仿; 4. 正丁醇。 【 操 作 】 1. 在試管中,加入尿標本2ml及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劑2ml,混合。 2. 立即加飽和醋酸鈉溶液4ml,混合,加氯仿3ml,振搖混合后,上層水溶液呈紅色者為陽性反應。 3. 陽性結果應用下法證實:如尿膽原含量多,用一次氯仿不能完全抽提尿膽原,應多次用氯仿抽提,直至氯仿層呈淡粉紅色或無色為止,再觀察上層水溶液色澤。如上層水溶液為紅色時,再加正丁醇4ml抽提,如水溶液仍呈紅色則證實尿中膽色素元為陽性。 【注意事項 】 1. 醋酸鈉溶液必須為飽和液。 2. 當尿膽色素原濃度太高時,應將尿標本稀釋25100倍。 3. 尿液必須

35、新鮮,不能久置。實驗十三 尿苯丙酮酸定性試驗 (三氯化鐵法) 【 試 劑 】 1. 100g/L三氯化鐵液; 2. 磷酸鹽沉淀劑。 【 操 作 】 1. 尿液4ml加磷酸鹽沉淀劑1ml,混勻,靜置3min,如出現(xiàn)沉淀,可用濾紙過濾或離心除去。 2. 濾液中加入濃鹽酸23滴和100g/L三氯化鐵溶液23滴,每加1滴立即觀察顏色變化。以尿液顯藍綠色并持續(xù)24min,為陽性。 【 注意事項 】 1. 尿中若含酚類藥物(如水楊酸制劑)及氯丙嗪,也可與氯化鐵結合顯色,試驗前應停用此類藥物。膽紅素也可造成假陽性。 2. 小兒出生后6 周內不易查出。故于出生6 周后檢查為宜。 3. 大多數(shù)苯丙酮尿癥患者的尿

36、液可出現(xiàn)陽性。但約1/41/2病例可能會漏檢 4. 亦可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實驗十四  腦脊液顯微鏡檢查器材:顯微鏡、改良牛鮑計數(shù)板、微量吸管、刻度吸管、小試管。試劑:生理鹽水或紅細胞稀釋液,1%冰乙酸,白細胞稀釋液,瑞氏染液或瑞-吉染液。操作:(1)充池:直接用微量吸管吸取混勻的腦脊液,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上下2個計數(shù)池。(2)計數(shù):靜置23min后,低倍鏡下計數(shù)2個計數(shù)池內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10個大方格內的細胞數(shù)。(3)計算:10個大方格內的細胞總數(shù)即為每微升腦脊液細胞總數(shù),再換算成每升腦脊液細胞總數(shù)。 1. 細胞總數(shù): (1)澄清腦脊液:混勻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計數(shù)池,計數(shù)10

37、個大方格內紅、白細胞數(shù),其總和即為每u l的細胞數(shù)。(如細胞較多,可計數(shù)一大格內的細胞數(shù)×10)。 (2)渾濁或帶血腦脊液:用血紅蛋白吸管吸取混勻的腦脊液20ul,加入含紅細胞稀釋液0.38ml的小試管內,混勻后滴入計數(shù)池內,用低倍鏡計數(shù)4個大方格中的細胞總數(shù),再乘以50即為每ul腦脊液的細胞總數(shù)。 2白細胞數(shù): (1)非血性標本:小試管內放入冰乙酸12滴,轉動試管,使內壁沾有冰乙酸后傾去之,然后滴加混勻的腦脊液34滴,數(shù)分鐘后,混勻充入計數(shù)池,按細胞總數(shù)操作中的紅、白細胞計數(shù)法計數(shù)。 (2)血性標本:將混勻的腦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釋后,按細胞總數(shù)操作中的紅、白細胞計數(shù)法計數(shù),結果

38、×稀釋倍數(shù)。 3細胞分類: (1)直接分類法:白細胞計數(shù)后,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直接在高倍鏡下根據(jù)細胞核的形態(tài)分別計數(shù)單個核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和多核細胞,應數(shù)100個白細胞,并以百分率表示。若白細胞少于100個,應直接寫出單核、多核細胞的具體數(shù)字。 (2)染色分類法:如直接分類不易區(qū)分細胞時,可將腦脊液離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1滴,推片制成均勻薄膜,置室溫或37溫箱內待干,進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鏡分類。如見有不能分類的細胞,應另行描述報告。注意事項:1、直接白細胞計數(shù)時,也可用微量吸管吸取冰乙酸后盡可能全部吹出,僅使吸管內壁粘附少許冰乙酸,再吸以少量混勻的腦脊液于吸

39、管中,數(shù)分鐘后吸管內紅細胞溶解,然后再充池計數(shù)。2、細胞計數(shù)時,如發(fā)現(xiàn)較多細胞有皺縮或腫脹等異?,F(xiàn)象,應如實報告,以協(xié)助臨床醫(yī)學鑒別是陳舊性出血或新鮮出血。3、血性腦脊液中的白細胞必須校正后才有價值,校正方法是分別計數(shù)血液紅細胞、白細胞數(shù)和腦脊液細胞總數(shù)、白細胞數(shù),扣除因出血而帶進腦脊液的白細胞數(shù)。   腦脊液紅細胞數(shù)×血液白細胞數(shù)白細胞校正數(shù)腦脊液白細胞未校正數(shù)  血液內紅細胞數(shù)4、細胞涂片時,為了使細胞容易粘在玻片上,可取沉淀的細胞懸液2滴,加血清1滴,混勻后涂片。5、涂片染色分類時,如見內皮細胞或異常細胞,則另行描述報告,必要時

40、用巴氏或HE染色查找腫瘤細胞。6、實驗結果后,血細胞計數(shù)板用0.75%乙醇浸泡消毒60min,忌用酚浸泡,以免損壞計數(shù)板。7、細胞計數(shù)時,應注意新型隱球菌與白細胞的區(qū)別。實驗十五  腦脊液蛋白質定性檢查原理:腦脊液中球蛋白與苯酚結合,形成不溶性蛋白鹽而產生白色渾濁或沉淀。器材:小試管、刻度吸管、尖滴管。試劑:5%飽和苯酚溶液操作:1、加試劑  取試劑2ml于小試管中。2、加標本  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腦脊液標本12滴。3、觀察結果  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觀察結果。4、判斷結果(1)清晰透明,不呈現(xiàn)云霧狀為()。(2)呈微白霧狀,對光不易看見,黑色背景下才能

41、見到(±)。(3)灰白色云霧狀為(+)。(4)白色渾濁或白色薄云狀沉淀為(+)。(5)白色絮狀沉淀或白色濃云塊狀為(+)。(6)立即形成白色凝塊為(+)。注意事項:1、當室溫在10以下時,應將試劑保存在37溫箱中,否則飽和度降低,可致假陽性。2、試管內徑以小為佳,一般為(13±1)mm,加入試劑后立即觀察結果。3、標本中如紅細胞過多,應離心沉淀取上清液檢測。實驗十六  漿膜腔積液顯微鏡檢查器材:顯微鏡、改良牛鮑計數(shù)板、微量吸管、小試管。試劑:生理鹽水或紅細胞稀釋液,冰乙酸,白細胞稀釋液,瑞氏染液或瑞-吉染液。操作:(一)有核細胞計數(shù)1、直接計數(shù)法(1)去除紅細胞:

42、在小試管內放入冰乙酸12滴,轉動試管,使內壁粘附少許冰乙酸后傾去,滴加混勻漿膜腔積液34滴,混勻,放置數(shù)分鐘,破壞紅細胞。(2)充池:用微量吸管取混勻破壞紅細胞后的漿膜腔積液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2個計數(shù)池內。(3)計數(shù):靜置23min后,低倍鏡計數(shù)2個計數(shù)池內四周和中央大方格共10個大方格內的有核細胞數(shù)。(4)計算:10個大方格有核細胞總數(shù)即每微升漿膜腔積液的有核細胞總數(shù),再換算成每升漿膜腔積液的有核細胞數(shù)。2、稀釋計數(shù)法(1)稀釋破壞紅細胞:根據(jù)標本內有核細胞多少,用白細胞稀釋液對標本進行一定倍數(shù)稀釋,混勻,放置數(shù)分鐘,破壞紅細胞。(2)充池:用微量吸管取混勻稀釋后的漿膜腔液充入1個計數(shù)池。(

43、3)計數(shù):靜置23min后,低倍鏡計數(shù)1個計數(shù)池內的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5個大方格內的有核細胞總數(shù)。(4)計算:根據(jù)5個大方格內的有核細胞總數(shù)稀釋倍數(shù),計算每升漿膜腔積液的有核細胞數(shù)。(二)有核細胞分類1、直接分類法 有核細胞計數(shù)后,將低倍鏡轉為高倍鏡,直接在高倍鏡下根據(jù)細胞形態(tài)和細胞核形態(tài)進行分類,共分類計數(shù)100個有核細胞,分別計數(shù)單個核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間皮細胞)和多個核細胞(粒細胞)的百分率。方法基本與腦脊液同,漏出液中有核細胞數(shù)量常在100×106/L以下;滲出液中有核細胞數(shù)量較多,常在500×106/L以上。2、涂片染色分類法  在抽出穿刺液

44、后,立即以1000r/min離心5min,取沉淀物制成均勻的薄片,置于室溫下或37恒溫箱內盡快干燥,瑞氏或瑞-吉染色后油鏡分類計數(shù)100個有核細胞。一般標本中可見到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間皮細胞等。注意事項:1、有核細胞計數(shù)應包括間皮細胞。2、必要時可采用細胞玻片離心沉淀儀收集細胞,以提高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準確性。3、有核細胞分類計數(shù)誤差大,尤其是陳舊性、細胞變形的標本,故推薦采用涂片染色分類計數(shù)。4、染色分類計數(shù)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間皮細胞和不能分類的異常細胞應中外描述或作HE、巴氏染色查找腫瘤細胞。實驗十七  漿膜腔積液粘蛋白定性試驗原理:漿膜腔上皮細胞在炎癥刺激下分泌粘

45、蛋白。粘蛋白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其等電點pH為35,因此,可在稀乙酸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器材:100ml量筒,滴管。試劑:冰乙酸、蒸餾水。操作:1、加試劑  加23滴冰乙酸于100ml量筒中,再加大約100ml蒸餾水,混勻,此時溶液的pH為35,靜置數(shù)分鐘。2、加標本  垂直滴加待測標本1滴于量筒中。3、觀察結果  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觀察有無白色云霧狀沉淀生成及其下降程度。4、判斷結果(1)陰性、陽性結果的判斷。1)陰性:清晰,不顯霧狀或有輕微白色霧狀渾濁,但在下降過程中消失。2)陽性:出現(xiàn)白色霧狀渾濁并逐漸下沉至量筒底部不消失。(2)陽性程度的判斷1)漸呈白霧狀為(&#

46、177;)2)可見灰白色霧狀為(+)3)白色薄云狀為(+)4)白色濃云狀(+)注意事項:1、血性漿膜腔積液經(jīng)離心沉淀后,用上清液進行檢查。2、量筒的高度與蒸餾水的量要足夠。3、加入標本后立即在黑色背景下仔細觀察結果。如渾濁不明顯,下沉緩慢,中途消失者為陰性。實驗十八  精子活動率和活動力檢查原理:精液液化后,將精液滴于載玻片上,顯微鏡下觀察精子的活動情況,計算活動率和活動力。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試劑:5g/L伊紅Y染液標本:新鮮液化精液。操作:1、計算精子活動率 取液化精液1滴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高倍鏡下觀察100個精子,計數(shù)有尾部活動精子數(shù),計算其百分率,即精子活動率。

47、2、觀察精子活動力  在觀察活動率的同時,觀察精子活動的強度,將精子活動分為a、b、c、d四個級別,即精子活動力。a級:精子呈前向快速運動;b級:緩慢或呆滯的前向運動;c級:非前向運動;d級:死精子。3、染色  若不活動精子大于50%,可進行體外活體染色,以鑒別其死活。取新鮮液化精液和伊紅Y染液1滴于載玻片上,混勻,1min后推成薄片,自然干燥后于顯微鏡(高倍鏡)下觀察。死精子呈紅色,活精子不著色。觀察100個精子,以不著色精子的百分率報告精子活率。注意事項:1、排精后1h內送檢,時間過長,精子活動率和活動力減低。2、檢查時注意保溫,溫度過低,精子活動率、活動力下降。如室溫低于10時,應將標本先放入37溫育510min后鏡檢。實驗十九  精子計數(shù)原理:采用碳酸氫鈉破壞精液的粘稠度,甲醛固定精子,然后充計數(shù)池,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精子數(shù),換算成每升精液中的精子數(shù)。試劑:精子稀釋液。標本:新鮮精液化精液。操作:1、取稀釋液  取精子稀釋液0.38ml于小試管內。2、加精液 加入混勻的液化精液20ul,充分混勻。3、充池  取1滴精子懸液充入計數(shù)池內,靜置35min。4、觀察  高倍鏡下計數(shù)中央大方格內四角及中央5個中方格內的精子數(shù)。以精子頭部作為基準進行計數(shù)。5、計算精子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