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學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教 學 實 習 報 告 課程名稱: 水土保持規(guī)劃 專業(yè)年級(班): 水保 學生姓名(學號): 指導教師: 劉增文 學年學期: 2012-2013第一學期 實習時間: 第18周 實習地點: 校內 實習內容一:山東省聊城市水土保持區(qū)劃聊城市地處中原腹地,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于華北、華中、華東三大區(qū)域交界處。母親河的黃河和代表古代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十字樞紐。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fā)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
2、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便利港口,還可利用中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qū)的區(qū)域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緯35o 47'37 o02' 和東經115o 16'116 o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偯娣e8715平方公里,總人口557.5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半干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
3、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qū)、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yè)單位1219個,事業(yè)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人。1.自然條件1.1地質地貌聊城市屬黃河沖積平原, 地勢低平, 受黃河歷次決口改道和自然侵蝕的影響, 形成了微度起伏, 崗、坡、洼相間的平原微地貌。淺平洼地、緩平坡地、背河洼地和河灘高地是區(qū)內的主要地貌類型。境內地形較為平緩,除東阿縣沿黃河一帶有10座剝蝕的殘山外,皆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莘縣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陽谷縣
4、的東北部最低,海拔27.5米。1.2氣候 聊城市屬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春季干旱多風, 晚秋易旱。地處半濕潤地區(qū), 全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7 mm。降水變率一般為18. 3%-25. 8%, 最大可達70%, 年干燥度為1. 7-1. 9, 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 氣候較為干燥。降水62% - 67% 集中在夏季, 降水強度大, 全區(qū)暴雨年平均日數為1. 9- 2. 6 d, 日最大降雨量為312. 2 mm。1.3水資源市內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東部和東南部沿黃河一帶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區(qū)匱乏。據全市14個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實測,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6.7毫米
5、,產水總量為48.7億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徑流3.69億立方米,通過各級河溝泄入徒駭河、馬頰河、衛(wèi)運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閘前,入滲補給地下水9.81億立方米,其余大部分轉化為土壤水,為自然蒸發(fā)所消耗。過境水資源比較豐富,黃河、金堤河、衛(wèi)運河諸河道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6.22億立方米,其中黃河349.58億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徑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資源很少,徒駭河、馬頰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32億立方米,僅在汛期入境。1.4植被聊城開發(fā)歷史悠久, 人口稠密, 境內天然植被很少, 僅有零星灌木林640 hm2, 占土地總面積的0. 074%。分布在古黃河故道沙丘地帶。目前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用材林、
6、農田林網防護林、河岸防護林、果園林、四旁樹木以及次生草植物群落等, 總的來說, 植被覆蓋率抵, 涵養(yǎng)水源、攔蓄徑流能力比較低, 一遇高強度降水或大風, 將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并使沙化土地面積將進一步擴大。1.5 土壤聊城市土壤分為褐土、潮土、鹽土和風沙土4 個土類。其中風沙土類面積2. 76 萬hm2 ,占全市土壤面積的3. 9%, 主要分布在莘縣、冠縣、茌平、東昌府區(qū)和高唐等縣市的決口扇形地和沙質河槽地邊緣。這類土壤質地松散, 結構性差, 抗侵蝕力差, 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肥力低, 持水能力較差, 遇中雨易產生地表徑流, 引起土壤沖刷, 造成水土流失。春季風蝕也比較嚴重。2.社會經濟情況全市
7、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qū)、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17.86萬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135.79萬人。男女性別比101.9:100。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長率3.87。有少數民族43個,56785人。聊城經濟發(fā)展迅速、百業(yè)俱興,一、二、三產業(yè)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yè)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公頃,農業(y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畝。耕作制度多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近年來,全市正初步形成蔬菜、畜牧
8、、林果、水產4大主導產業(yè),實現由糧棉主導型向多種經營主導型的轉變。3.水土流失3.1水土流失聊城市水土流失比較普遍,但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冠縣、莘縣、茌平、高唐、東昌府區(qū)等縣(市)的決口扇形地和沙質河槽地邊緣的風沙區(qū)。這些地區(qū)土壤質地松散,地表起伏不平,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并加劇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部分地區(qū)嚴重沙化。聊城市沙區(qū)總面積約2 521 km2,其中屬強度侵蝕面積379 km2,占沙區(qū)面積的15;中度侵蝕面積686 km2,占27;輕度侵蝕面積940 km2,占沙區(qū)面積的373;微度侵蝕面積516 km2,占沙區(qū)面積的20.5。3.2水土流失類型聊城市水土流失類型主要是水
9、蝕和風蝕。聊城市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部,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泛濫沖積,上游攜帶物質在境內決口扇形地和沙質河槽地處大量沉積。土壤質地均為沙質土,結構疏松,春季常隨風飄揚滾動,雨季在地表徑流的沖蝕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十分嚴重。由于風沙區(qū)土壤為松沙土,土壤質地松散,結構性差,植被覆蓋率又低,每逢大雨和大風使土壤表層隨風吹、水沖而流失,使土壤質地變粗,土壤肥力下降。3.3水土保持治理成績沙區(qū)人民群眾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積極植樹造林,改良土壤,治理風沙,在風沙區(qū)營造了大面積的防風固沙林,如冠縣毛白楊林場造林400 hm2多,唐寺林場300 hm2多,莘縣馬西林場60 hm2多,高唐舊城林場1 0
10、00 hm2多,目前已基本郁閉成林,水土流失狀況有所好轉,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步由惡性循環(huán)向良性循環(huán)轉變,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聊城市人民水土保持治理具體經驗有:(1)植樹造林,不僅能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又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青飼料,收效明顯。(2)大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使農田基本具備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條件,為發(fā)展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等提供良好的保證。(3)平整沙丘,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采取“小平大不平”的方法,劃方平整并搞好水土保持,按一定的規(guī)格,在每個小區(qū)域周圍營造速生農田林網,在林網內種植農作物,并注意土壤的改良。這樣在兩年內風蝕水蝕現象明顯減輕,34年內基本控制,保護了
11、土地,改良了土壤。(4)改革生產體制,綜合治理風沙。實行戶包或聯戶承包等責任制形式,以小流域為單元,依靠千家萬戶,全面規(guī)戈,綜合治理,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并重,治管結合。經過幾年的治理,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3.4存在的主要問題聊城市水土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土地開發(fā)利用方面。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加劇了水土流失。該區(qū)在土地開發(fā)利用上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重用輕養(yǎng),使土壤肥力提高緩慢甚至下降;二是亂占、濫用耕地,使本來人均數量就不多的耕地逐年減少;三是在風沙區(qū)亂開荒地,破壞了原來地表的草本植被根系,使地表緊密實度降低,減
12、弱了荒地稀疏植被對土壤水土的保持作用,使該區(qū)土壤進一步沙化和鹽堿化。4.水土保持區(qū)劃4.1區(qū)劃原則 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經濟相結合。區(qū)域的劃分及相應的建設方向和改造措施的提出,既要考慮社會經濟法則,還要考慮社會經濟法則。 主導因素和綜合因素相結合。要考慮自然和社會經濟經濟因素的各個方面,分析它們的相互關系和綜合作用,但更要抓住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以便劃分區(qū)域的界線。 同一區(qū)域的主要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及其建設方向和治理做事必須基本相似,區(qū)域間有明顯的差異。 各區(qū)的地域必須連片; 區(qū)域界線以自然和社會經濟主導因素的界線為主,但當區(qū)劃界線與鎮(zhèn)、鄉(xiāng)行政界線接近時,可以采用行政區(qū)界線,保持各行政區(qū)的完整性,
13、以利于統計區(qū)劃數字,應用區(qū)劃成果。4.2區(qū)劃依據(1)水土流失類型、特征及其分布。(2)各區(qū)所處的地貌類型、植被以及氣候條件。(3)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人類活動的強度。(4)水土流失強度以及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效果。4.3區(qū)域的劃分 根據以上條件聊城市的水土保持區(qū)劃劃分為3個一級區(qū)(因為面積不是很大,行政區(qū)域劃分較整齊),結果及圖示如下:分區(qū)代碼分區(qū)命名分區(qū)行政區(qū)水土流失類型主要治理方式西南部平原重度侵蝕區(qū)莘縣,陽谷風力侵蝕、水力侵蝕實行退耕還林,退牧還林,封山護林,建立林地保護區(qū) 中部平原中度侵蝕區(qū)冠縣,東昌府區(qū),東阿縣水力侵蝕大力植樹種草,加強人工林,綠化帶的建設東北部平原輕度侵蝕區(qū)臨清市,茌平
14、縣,高唐縣水力侵蝕為主、少許風力侵蝕進行合理的林業(yè)規(guī)劃,栽種經濟林,既有水土保持效應,也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實習內容二:山東省聊城市土地資源分類與評價一、聊城市自然概況(因與水土保持區(qū)劃是同一地區(qū),所以詳見山東省聊城市水土保持區(qū)劃”)二、聊城市地區(qū)土地資源分類 (一) 分類原則 1. 綜合性原則這一原則是由土地類型本身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它要求把自然地理的所有要素當做本身的組成成分,分析它們的相互關系和組合方式,掌握類型的特征。 2. 主導因素原則在自然綜合體形成的過程中,自然地理各要素間的作用不是均衡的通常是其中某一兩個因素起著長期而穩(wěn)定的作用,正是影響和制約土地綜合體的分異和特征。因此,在綜
15、合分析各要素關系的基礎上,應力求找出其中的主導分異因素,但應該看到,不同等級其主導因素是可以不同的。 3. 聯系生產實踐的原則土地類型研究與其他自然科學一樣,最終是為生產服務的,開展對土地類型的研究,在于了解掌握一個地區(qū)的土地特點,因地制宜布局生產,建立科學的用地格局。另外,還有發(fā)生學原則、動態(tài)變化原則、多級序原則。(二)分類依據和指標 1.分類依據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主要是類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隨著等級的增高,其內部相似性逐漸減小,而相互間的差異性逐漸增大。2.指標 由于土地是一自然綜合體,因此其成因、結構及其生態(tài)學特征有著密切的聯系,故結構和特征常作為土地分類的指標。在這里考慮土地利用方式
16、及人類活動的結果。因此把土地利用類型作為一級指標,土地利用方式作為二級指標,人類活動的強弱在二級分類中有所體現。(三)分類系統(用表格表示) 表1 山東省聊城市土地類型分類系統分類系統面積(公頃)占流域土地一級分類二級分類三級分類各類面積合計面積(%)農用地類1耕地11園地12林地13牧草地14水面15350622358301610130.29建設用地類2居民用地21工礦用地22交通用地23水利設施2420095282714195350.76未利用地類32749518.95三、聊城市土地資源評價(一)評價原則1生產性原則2綜合性原則3主導因素原則4針對性原則5比較性原則6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二)評
17、價依據1.土地的適宜性 土地適宜性,指土地適宜的利用方式而言。即某類土地用作農、林、牧業(yè)生產方式中那一種才能發(fā)揮它的生產潛力,并保證在正常生產過程中土地生產力不致衰退和枯竭。土地適宜性可分為現有條件下當前的適宜性和經過改良后潛在的適宜性 2.土地生產能力 土地生產力即土地的生物生產能力,它是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也是土地資源評價的主要依、據。一般來說,土地資源生產力分為現實生產力和潛在生產力。3.土地本身的自然屬性(土地資源的限制性) 土地資源的限制性又稱土地資源的局限性,它是與適宜性相對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發(fā)揮潛力的障礙因素。(三)評價方法及其原理(說明你本次評價所采用的是哪種
18、方法,該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何)1.評價方法的選擇由于本次土地評價主要是服務于社會,為水土保持規(guī)劃奠定基礎,為方便起見本次評價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方法2.FAO的基本原理FAO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分四級,即土地適宜性綱(orders)、土地適宜性級(classes)、土地適宜性亞級(subelasses)和土地適宜性單元(units)。 (1)土地適宜性綱 土地適宜性綱反映了土地的適宜性種類。土地適宜性綱分為適宜綱、不適宜綱。 1)適宜綱(S) 指在此土地上按所考慮用途進行持久利用預期產生的效益值得投資,對土地不會產生不可接受的破壞危險。 2)不適宜綱(N) 土地質量顯示不能按所考慮的用途長期利用。 (2)土地適宜性級 土地適宜性級反映了綱內適宜性的程度。土地適宜性級可分為:高度適宜、中等適宜和勉強適宜。1)高度適宜(S1) 指土地可長期地用于某種用途而不受限制或受限制較小,不致于降低生產力或效益,不需增加超出可承擔水平的費用。2)中等適宜(S2) 指土地有限制性,當長期用于規(guī)定用途會出現中等程度降低生產力或效益,并增加投資及費用,但仍能獲益。3)勉強適宜(S3) 指嚴重限制性,對某種用途的持續(xù)利用影響是嚴重的,因此將降低生產能力或效益,或者需增加投入,利用僅勉強合理。 對不適宜綱按不適宜持久程度分為:當前不適宜和永久不適宜。 1)當前不適宜(N1):指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工程學院《遙感基礎與圖像解譯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生物醫(yī)用材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場委托招商合同范本
- Diphenmanil-methylsulfate-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Chlorpromazine-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Boeravinone-B-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長沙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運籌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雙GP合伙協議書范本
- 信陽藝術職業(yè)學院《建筑給水排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師范高等??茖W?!陡怕逝c統計學(英文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太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完整》
- 2024年02月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2024年公開招考專業(yè)技能崗位文職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二)》大單元集體備課整體設計
- 10kv高壓送電專項方案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6部分:建設項目
- 煤炭供應鏈管理與協同創(chuàng)新
- 2024年江蘇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
- 露天采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 食品感官評價員培訓方案
- 蘇教版一年級上、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