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保護煤柱留設_第1頁
第四章保護煤柱留設_第2頁
第四章保護煤柱留設_第3頁
第四章保護煤柱留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該地區(qū)的移動角參數(shù)為: =55°,=73°,=45°,用垂直斷面法留設保護煤柱的方 法和步驟如下: (1)確定受護邊界。通過建筑群的角點作平行于煤層走向和平行于煤層傾向的四條直 線,兩兩相交得一矩形保護范圍查表 4-2 得圍護帶寬度 s=15m,從矩形保護范圍邊界向外 圈出一圍護帶 s=15m,其外緣 abcd 即為受護邊界; (2)過保護范圍 abcd 的中心 o,作沿煤層走向和傾向的垂直剖面-、-; (3)在傾向垂直剖面上標出地表線,受護邊界的位置 m、n,松散層和煤層等,并標 注出煤層的傾角 a=30°,煤層的厚度 m=2.5m,煤層的埋藏深度

2、H0250m,及簡要的地層柱 狀圖; (4)在受護邊界點 m、n 作松散層移動角 =45°,與基巖面相交于 m1、n1,再從 m1、n1 點分別作基巖移動角 =73° 和 =55°,與煤層底板相交于 m2、n2 點,點 m2、n2 分別為沿煤 層傾向剖面上保護煤柱的上下邊界。將 m2、n2 投影到平面圖上,即得點 M、N; (5)將平面圖上-線與保護邊界的交點 q、k 投影到走向剖面-上,得 q、k 點。 從 q、k 點以 = 45 作直線,與基巖面相交于 q1、k1。再從 q1、k1 以基巖移動角 作斜線; (6)將-剖面上的 m2、n2 點分別水平投影到-上,

3、與-剖面上從 q1、k1 點以 做出的斜線相交,得 q2、k2 和 q3、k3。q2、k2 為煤柱上邊界線在-剖面上的投影,q3、k3 為煤柱下邊界線在-剖面上的投影; (7)將 q2、k2 和 q3、k3 分別投影到平面圖上,得 B、C、D、A,依次連接 A、B、C、 D 各點形成的梯形,即為所求保護煤柱的平面圖; (8)計算因留設保護煤柱而呆滯的煤量。 9 3´ 3 30º 4 8 2´ 7 30º 1´ 6 5 圖 4-7 用垂線法留設保護煤柱 -400m 2 1 60º -300m 4´ 12 -100m 10 s

4、s 11 -200m p 二、垂線法(Plumb Line Method) 上例的保護煤柱也可以用垂線法確定,其方法和步驟如下: (1) 確定受保護邊界。 在平面圖 (圖 47) 先確定需要保護的范圍, 然后加圍護帶 s=15m, 得受保護邊界 1-2-3-4; (2)在受保護邊界各點 1、2、3、4 向外按寬度 p = h ctg = 40 ctg 45 = 40m 劃出矩形 62 1-2-3-4,即得表土層與基巖接觸面上的受保護邊界; (3)從 1、2、3、4各點分別做出線段 1-2和 1-4、2-1和 2-3、3-2和 3-4、4-3 和 4-1的垂線的長度 q、 l 分別按下式進行計算

5、:上山方向的垂線長 q 為 q= 下山方向的垂線長 l 為 (H h ctg 1 + ctg tg cos (4-9) l= (H h ctg 1 + ctg tg cos (4-10) 式中 H 計算 1、2、3、4位置的煤層埋藏深度,它可以從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量取 ; h 表土層厚度; 各受保護邊界與煤層走向所夾的銳角; 煤層傾角; 、 斜向斷面上的斜面移動角。 已知數(shù)據(jù)及計算結果列于表 4-4 中。 (4)在各垂線上按比例尺截取其垂線長,得點 5、6、12,依次連接各點并相交于 、。四邊形、就是用垂線法留設的保護煤柱的平面圖; (5)計算因留設保護煤柱而呆滯的煤量。 表 4-4 垂線長度

6、 q、l 的計算表 角點號 1 350 310 15 60 16 30 27 30 2 290 250 28 60 99 104 112 90 39 60 41 3 145 105 310 30 60 4 205 165 411 30 79 55 412 60 H Hh 垂線 q l 垂線法長度 q、l 計算公式推推導如下: 圖 4-8 為通過 點并與建筑物保護邊界線垂直的斷面圖。保護邊界與煤層走向相交成 角,而此斷面與煤層走向相交成 90°- 角,H 為未考慮表土層厚度時的煤層埋藏深度, 為煤層的偽傾角。從圖 4-9 可知 tg = OO = OAtg = OBtg 。 OO OO

7、 , tg = ,而 O B = O A cos ,因此, OA OB 煤層偽傾角 與傾角 和 之間的關系為 tg = tg cos 在圖 4-8 的 D B 中,有 (4-11) tg = 在 DA 中,有 H h1 q tg = H + h2 l 在 AOD 和 BOD 中,有 63 tg = h1 h2 = q l tg = H + tg l 因此有: tg = H tg q 將式(4-11)代入上式,可得 q= H ctg 1 + ctg tg cos H ctg 1 ctg tg cos l= 考慮到表土層的厚度 h 后,即可得式(4-9)和(4-10)兩式。 a ´ ´ H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