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DOC34頁)_第1頁
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DOC34頁)_第2頁
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DOC34頁)_第3頁
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DOC34頁)_第4頁
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DOC3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工管道伴熱設計規(guī)定第一章 伴熱方式及其選用石油化工企業(yè)中的管道,常用伴熱的方法以維持生產操作及停輸期間管內介質的溫度。它的特點是伴熱介質取用方便,除某些特殊的熱載體外,都是由企業(yè)的公用工程系統(tǒng)供給。伴熱方式多種多樣,適用于輸送各種介質及操作條件下的工藝管道。通過幾十年的實際運行,證實安全可靠。由于工藝管道內介質的生產條件復雜,因此選用伴熱介質,確定伴熱方式都應取決于工藝條件,現分析如下。一、伴熱介質1 熱水熱水是一種不常用的伴熱介質,適用于在操作溫度不高或不能采用高溫伴熱的介質的條件下,作為伴熱的熱源。當企業(yè)有這一部分余熱可以利用,而伴熱點布置比較集中是時,可優(yōu)先使用。有些廠用于原油罐或添加

2、劑罐的加熱,前者是為了節(jié)省蒸汽利用余熱,后者是控制熱源介質的溫度,防止添加劑分解變質。2蒸汽蒸汽是國內外石油化工企業(yè)中廣泛采用的一種伴熱介質,取用方便,冷凝潛熱大,溫度易于調節(jié),使用范圍廣。石油化工企業(yè)中蒸汽可分高壓、中壓及低壓三個系統(tǒng),而用于伴熱的是中、低壓兩個系統(tǒng),基本上能滿足石化企業(yè)中工藝管道的使用要求。3熱載體當蒸汽(指中、低壓蒸汽)溫度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時,才采用熱載體作為熱源。這些熱載體在煉油廠中常用的有重柴油或餾程大于300餾分油;在石油化工企業(yè)中有聯(lián)苯-聯(lián)苯醚或加氫聯(lián)三苯等。熱載體作伴熱介質,一般用于管內介質的操作溫度大于150的夾套伴熱系統(tǒng)。4電熱電熱是一種利用電能為熱源的伴熱

3、技術。電伴熱安全可靠,施工簡便,能有效地進行溫度控制,防止管道介質溫度過熱。二、伴熱方式1 內伴熱管伴熱伴熱管安裝在工藝管道(以下也稱主管)內部,伴熱介質釋放出來的熱量。全部用于補充主管內介質的熱損失。這種結構的特點:(1)熱效率高,用蒸汽作為熱源時,與外伴熱管比較,可以節(jié)省1525%的蒸汽耗量;(2)內伴熱管的外側傳熱系數hi,與主管內介質的流速、粘度有關;(3)由于它安裝在工藝管道內部,所以伴熱管的管壁加厚。無縫鋼管的自然長度一般為813米,伴熱管的焊縫又不允許留在工藝管道內部,因此彎管的數量大大增多,施工工程量隨之加大。(4)伴熱管的熱變形問題應予重視,否則將引起伴熱管脹裂事故,既影響產

4、品質量,又要停產檢修。(5)這種結構型式不能用于輸送有腐蝕性及熱敏性介質的管道。一般很少用于石化企業(yè)工藝管道。2 外伴熱管伴熱外伴熱管是目前國內外石化企業(yè)普遍采用的一種伴熱方式,其伴熱介質一般有蒸汽和熱水兩種。伴熱管放出的熱量,一部分補充主管(或稱被伴管)內介質的熱損失,另一部分通過保溫層散失到四周大氣中。在硬質圓形保溫預制管殼中,主管與伴熱管之間有一最大的保溫空間,也就是伴熱管放出的熱量,幾乎全部代替主管的熱損失,因而這種型式的伴熱保溫結構,熱源的耗量是最省的。當伴熱所需的傳熱量較大(主管輸送溫度大于150)或主管要求有一定的溫升時,常規(guī)伴熱設計將難以滿足工藝要求,需要多管(伴熱管根數超過3

5、根)伴熱。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傳熱系數大的伴熱膠泥,填充在常規(guī)的外伴熱管與主管之間,使它們形成一個連續(xù)式的熱結合體(如圖1-1所示),這樣的直接傳熱優(yōu)于一般靠對流與輻射的傳熱。因此,一根帶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相當于用3根同直徑的常規(guī)伴熱管的作用。其結構如圖1-1所示。實踐證明帶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可以代替投資昂貴的夾套管及多根伴熱管。它能提供與夾套管一樣的傳熱效果。 如圖1-2所示。綜上所述,外伴熱管在石化企業(yè)中能廣泛的應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 適應范圍廣,一般操作溫度在170以下的工藝管道都可以采用。輸送有腐蝕性或熱敏性介質的管道,不能用內伴熱及夾套伴熱,但對于常規(guī)的外伴熱管,只要在主

6、管與伴熱管之間用石棉板隔熱后,仍可采用。(2) 施工、生產管理及檢修都比較方便。伴熱管損壞后,可以及時修理、既不影響生產,又不會出現質量事故。(3) 帶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它的傳熱率非常接近于夾套管。同時傳熱膠泥能對任何部分維持均勻的溫度。(4) 傳熱膠泥使用壽命長,具有優(yōu)良的抗震能力。在加熱與冷卻交替循環(huán)的操作條件下,不會發(fā)生破裂、剝落及損壞現象。傳熱膠泥也可用于電伴熱系統(tǒng)。3夾套伴熱夾套伴熱管即在工藝管線的外面安裝一套管,類似套管式換熱器進行換熱。在理論上只要伴熱介質溫度與內管介質的溫度相同,或略高一些,就能維持內管介質的溫度,這時蒸汽消耗量只要滿足本身的熱損失,因而伴熱效率是比較高的。常

7、用的夾套管基本上分為兩種類型:(1) 管帽式夾套管管帽式夾套管要求內管焊縫全部在夾套外側。這種結構又稱內管焊縫外露型,如圖1-3所示。(2) 法蘭式夾套管法蘭式夾套管的內管焊縫全部在夾套內部,法蘭及閥門處都能通過伴熱介質,不會產生局部(指法蘭及閥門處)熱損失,達到全線在夾套下伴熱的目的。這種類型又稱內管焊縫隱蔽型。如圖1-4所示。夾套管伴熱耗鋼量大,施工工程亦大。但它能應用于外伴熱管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的介質管道。如石化企業(yè)中輸送高凝固點,高熔點介質的管道,需采用這種伴熱方式。4電伴熱以往管道伴熱多用蒸汽作外供熱源,通過伴熱管補償其散熱損失。這種傳統(tǒng)的伴熱方式,伴熱所需維持的溫度無法控制;耗熱量大

8、,安裝和維修的工作量大,生產管理不方便。采用電伴熱可以有效利用能量,有效控制溫度。電伴熱方式有感應加熱法、直接通電法、電阻加熱法等。在實踐過程中,蒸汽外伴熱管伴熱是一種使用最多的伴熱方式,故敘述蒸汽外伴熱的設計原則,其它伴熱方法參見其它有關規(guī)定。三、設計原則1伴熱設計的原則(1) 管道伴熱設計,一般情況下僅考慮補充管內介質在輸送過程或停輸期間的熱損失,以維持所需的操作溫度,不考慮管內介質的升溫。(2) 對于工藝有特殊要求,介質需要升溫的管道,可以選用特殊的伴熱方式進行升溫輸送。(3) 下列條件的管道應考率保溫伴熱。a. 在環(huán)境溫度下,需從外部補充管內介質的熱損失,以維持輸送溫度的液體管道;b.

9、 在輸送過程中,由于熱損失產生凝液而引起腐蝕或影響正常操作的氣體管道;c. 在操作過程中,由于在壓力突然下降而自冷,可能導致結冰堵塞或管道劇冷脆裂的管道;d. 在切換操作或間歇停輸期間,管內介質由于熱損失造成溫度下降,又不能放空或掃線而影響下次輸送的管道;e. 在輸送過程中,由于熱損失造成降溫,導致析出結晶體的管道;f. 在輸送高粘度介質時,由于熱損失導致介質溫降后粘度劇增,輸送量下降且其量達不到工藝允許量一半的管道;g. 在歷年一月份平均溫度的平均值低于0地區(qū),保溫管道掃線后仍有存水無法排凈的局部管段。2伴熱介質的選用(1) 管內介質溫度在95以下的管道,應選用0.30.6Mpa的蒸汽作為熱

10、源。再伴熱點(或稱加氣點)集中地段,也可選用熱水伴熱。(2) 管內介質溫度在95150之間的管道,應選用0.70.9Mpa的蒸汽伴熱。(3) 輸送溫度在150以上的管道,當0.9Mpa蒸汽還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時,可選用熱載體作為伴熱介質。(4) 夾套管的伴熱介質溫度可等于或稍高于被伴介質的溫度,但不宜高于被伴介質溫度50。3伴熱方式的選用(1) 輸送介質的凝固點低于50的管道,可選用外伴熱管伴熱。當有特殊要求且工藝管道的公稱直徑大于150mm時,也可選用內伴熱管伴熱。(2) 輸送介質的凝固點從50100的管道,或經常處于重力自流,或停滯狀態(tài)的易凝介質的管道,宜選用管帽式夾套管伴369熱,或帶傳熱

11、膠泥的外伴熱管伴熱。(3) 輸送介質的凝固點高于100的管道,應選用法蘭式夾套管伴熱。管道上的法蘭、閥門應帶夾套型。(4) 輸送腐蝕性介質或熱敏性介質的管道,嚴禁使用內伴熱管、帶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及蒸汽夾套管伴熱??蛇x用外伴熱管伴熱,但伴熱管與主管之間應有隔熱措施。(5) 加熱爐前的燃料氣體,為了防止冷凝帶液影響燃燒,可用夾套伴熱。(6) 工藝管道要求在輸送過程中有一定溫升時,可選用帶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或夾套管伴熱。(7) 對于在100左右或大于100時,管內介質易于分解、聚合或產生其它物性改變的物料,應采用熱水外伴熱管伴熱,熱水溫度可根據工藝操作條件確定。(8) 輸送有毒介質的管道當采用夾套

12、管伴熱時,應采用管帽式夾套管。第二章 蒸汽外伴熱管工藝設計一、蒸汽外伴熱管1伴熱管直徑計算外伴熱管的計算公式受保溫結構的影響,現分述如下。(1) 圓形保溫殼的伴熱計算,這種保溫結構(如圖2-1所示)相當于一圓管內殼,在保溫層內壁與工藝管道(或簡稱主管)的外壁(包括伴熱管的外壁)之間有一“加熱空間”,這樣主管通過保溫層散失到四周大氣中的熱量,在伴熱計算中可以略去不計。據此,計算公式大為簡化。伴熱管道的熱損失 (2-1)則外伴熱管所需要的伴熱內徑(2-2)伴熱管的根數 (2-3)(2) 非圓形保溫結構的伴熱計算 這種結構系指軟質保溫材料,加入某種粘合劑后,制成的圓形保溫管殼,安裝經緊扎后變形為非圓

13、形的保溫結構(如圖2-23所示),亦稱異形保溫殼。這時管殼出現一個散熱角,它是主管與保溫層接觸部分,也就是主管通過這部分把熱量散失到四周大氣中去。另一個加熱角 ,由它傳熱于主管內介質的熱損失。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施工過程中異形保溫結構下部加熱空間不得用保溫材料或勾縫用料加以堵塞或填充(采用傳熱膠泥例外)。否則所有的加熱角絕大部分要轉變?yōu)樯峤?,大大降低伴熱效果。如果要用某種軟質保溫材料,一定要在主管與伴熱管的外圍包覆一層鐵絲網,以保證它的加熱空間。這種結構形式的伴熱管計算公式較圓形結構復雜。本手冊僅列出異形保溫結構的保溫厚度與伴熱管直徑的關系,不作詳細推導。異形保溫結構伴熱管外徑與保溫厚度的關

14、系式: (2-4)(3) 式2-14中符號意義及有關參數取值式中 Do保溫層外徑,m;Di保溫層內徑,m;d伴熱管計算 徑,m;do伴熱管公稱直徑,m;K熱損失附加系數;一般取1.151.25;n伴熱管根數,根;q1帶外伴管的管道損失,w/m;散熱角,度;加熱角,度;t主管內介質溫度,;tst飽和蒸汽溫度,;tk加熱空間溫度,;在異性保溫結構中,tk>t,一般高于t約1040。主管內介質的操作溫度越高,則tk-t的差值越小。 ta環(huán)境溫度,;取歷年一月份月平均溫度的平均值保溫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1.163(10+6), W/m2K;風速,m/s,取歷年年平均風速的平均值ai保溫層

15、內加熱空間空氣保溫層的放熱系數一般取i=13.95, W/m2K;at伴熱管向保溫層內加熱空間的放熱系數 W/m2K;在不同蒸汽壓力下的at值見表2-1。表2-1 在不同被伴介質溫度下at值伴管直徑mm蒸汽壓力MPa(kgf/cm2)W/(m2K)被伴介質溫度 7090150.2940.49(35)21.280.5890.981(610)22.9123.14200.2940.49(35)20.120.5890.981(610)21.6322.10250.2940.49(35)19.540.5890.981(610)20.9121.40保溫材料制品的導熱系數,W/mK。2帶外伴熱管管道的保溫層經

16、濟厚度計算,計算公式見式2-5式2-6: (2-5)(2-6)式中 fh熱能價格,元/106 kJ;Pi保溫層結構的單位造價,元/m3 ;Pt伴管單位造價,元/kg ;Si保溫工程投資償還年分攤率,按復利計算;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St伴熱工程投資償還年分攤率,按復利計算;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ni伴熱工程貸款計息年數,年;ni保溫工程貸款計息年數,年;i 年利率(復利),% ;t伴熱管管壁厚度,m;年運行時間,h;鋼材密度,kg/m3;保溫層厚度,m;t環(huán)境溫度,;取歷年夏季空氣調節(jié)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其它符號同前。3

17、. 伴熱管直徑及根數的選用工藝管道所需的外伴熱管的直徑及根數,可以采用上一節(jié)計算公式計算確定。但工程上應用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伴熱管的最小內徑,不使生產中在彎曲處造成銹渣雜物堵塞,影響通汽量降低伴熱效果 、MADE單耗 。二是規(guī)格不宜過多,要便于選用及安裝。 推薦外伴熱管最小直徑為dN15、最大為dN25,根數不超過3根。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及工藝操作條件下,伴熱管直徑與根數可按表2-2選用。表2-2 伴管直徑及根數選用被伴管直徑mm不同環(huán)境溫度計操作條件下的管徑及根數環(huán)境溫度+5環(huán)境溫度-5環(huán)境溫度-15環(huán)境溫度-25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507090120150507

18、090120150507090120150507090120150252X151X151X152X151X152X15402X152X202X152X20501X152X152X202X152X202X25802X252X251002X252X201X202X203X201501X202X203X201x202X203X201X203X201X201X252X253X252003X252X253X251X252X253X252502X251x252X203X203001X252X203X202X203X203X253503X203X253X251X254001X251501X252X202X2

19、52X202X252002X25注:表中被伴介質溫度120時,按0.6Mpa蒸汽計算;被伴介質溫度150時,按0.9Mpa蒸汽計算。4.伴熱長度伴熱管的供汽點(或稱加汽點)至排凝點(或稱放水點)的最大允許長度(距離)稱為伴熱長度。可按式2-7近似計算。 (2-7)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式中 Lmax 伴熱管的最大允許長度,m;gmax 伴熱管在允許壓力降下的最大蒸汽用量,kg/ h;g1 主管伴熱用的蒸汽耗量,kg/m h; 見式2-8。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

20、AX修正系數,一般取0.60.7。根據國內石油化工企業(yè)中實際運行的伴熱長度、同時參考國外設計公司及引進裝置的有關資料。推薦可按表2-3確定伴熱長度。蒸汽壓力Mpa(kgf/cm2)伴管直徑mm被伴管直徑,mm<1001503003505000.290.49(35)15602010080251501300.590.98(610)151002020015012025300200170表2-3 伴管伴熱長度 m使用上表中的伴熱管長度,還需注意以下兩點:當伴熱管在允許伴熱長度內出現U形彎時,則以米計的累計上升高度,不宜大于以蒸汽壓力與疏水閥出口壓力差值(以Mpa計)的40倍。例如:蒸汽壓力為0.

21、6Mpa疏水閥出口壓力0.2Mpa。則允許累計上升高度為 40(0.6-0.2)=16m(2) 當伴熱蒸汽的冷凝水不回收時,表中伴熱長度可延長2030%。5. 伴熱管的蒸汽耗量(1) 計算公式: (2-8)式中 g1 蒸汽用量,kg/m h;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q1 帶外伴熱管的管道熱損失,w/m;Hv飽和蒸汽的焓,kJ/kg;Hi飽和水的焓,kJ/kg;K熱損失附加系數,一般取1.151.25。(2) 推薦數值 為了方便設計,單位長度和單位時間內外伴熱管的蒸汽用量可按表2-4選用。(一) 帶傳熱膠泥外伴熱管1. 傳熱膠泥的技術指標(1). 有機型傳熱膠

22、泥技術指標見表2-5。表2-4 外伴熱管的蒸汽用量 kg/mh蒸汽壓力MPa伴管直徑dN,mm各種工藝管徑DN1001503003505000.3150.150.250.3200.300.32250.61.0150.17200.180.300.32250.210.320.36表2-5 有機型傳熱膠泥技術指標項 目有機型傳熱膠泥型號T-85(日本)TM-II(中國)最高使用溫度190190線膨脹系數,10-6 /30401624壓縮強度,MPa8.755.75剪切強度,MPa4.226.3導熱系數 W/mK ()室溫9.42>(8.1)11.97(10.3)19010.12(8.7)水溶性

23、不溶不溶儲存期限 月366(2)無機型傳熱膠泥指標見表2-6。項 目傳熱膠泥型號STD/T-3TM-I(中國)最高使用溫度, 370370線膨脹系數, 10-6 /3.73抗壓強度, MPa15.1導熱系數 W/mK(Kcal/Mh)12.816.3(1114)17.45(15)粘接力 MPa0.711.1 表2-6 無機型傳熱膠泥技術指標(3)斯蒙傳熱膠泥技術指標見表2-7。STD/T-3T-63T-80T-85適用范圍適用帶鉤槽附件的伴熱系統(tǒng)(1)也適用于電伴熱系統(tǒng)如閥門、泵體及設備適用極潮濕及腐蝕性氣候區(qū)域特別適用于伴熱閥門和類似的設備溫度極限最大最低371-190675-190162-

24、190190-190從伴管至主管壁的總傳熱系數W/m²加熱冷卻110225110225.1101405511011014055110搭接底層的抗剪強度,KPa1380172513801725690012400690012400開始工作要求如采用鉤槽系統(tǒng)不需要固化一般在70100下412小時同左不需要特殊的固化步驟同左電阻0.11 OHMS/cm1.3 OHMS/cm57 OHMS/cm57 OHMS/cm儲存期限一年一年30天在冷藏下一年同左表2-7 斯蒙傳熱膠泥技術指標(1) 如果采用鋼伴熱管、自安裝日期起60天固化。 2.工程應用帶有傳熱膠泥的外伴熱管直徑及根數可按表2-8選用。

25、表2-8 帶有傳熱膠泥外伴熱管管徑及根數選用主 管直 徑mm環(huán)境溫度5環(huán)境溫度-5環(huán)境溫度-15環(huán)境溫度-25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被伴介質溫度,9012015017090120150170901201501709012015017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x151x151x201x251x151X251x151x201x252X151x251x201x202x151x201x201x251X251x251x252X201x201x251x252x152x201X252x152x151x252X15第三章 蒸汽外伴熱管的安裝設計(一) 一般要

26、求1、蒸汽外伴熱管(1) 伴熱管必須從主蒸汽管或蒸汽分配管頂部引出,并靠近引出處設切斷閥。(2) 每根伴熱管宜設疏水閥。(3) 在3米半徑范圍內如有三個或三個以上供汽點或排凝點時,則應在該處設蒸汽分配管或凝水集合管,并應在分配管或集合管上設置備用接頭。(4) 通過疏水閥后不回收的冷凝水,宜集中引入一汽水分離器內,將廢汽高空排放,冷凝水應引至附近排水溝。(5) 每根伴熱管應盡量高點供汽,沿工藝管線由高向低敷設,在最低點排凝;并盡量減少“U”形水袋,以防止產生液阻和氣阻。(6) 當主管要求伴熱而支管不要求伴熱時,該支管上的第一個切斷閥(靠近主管處)應予伴熱。要求伴熱的管道上的取樣閥、放氣閥、掃線閥

27、和排液閥等均予伴熱。(7) 伴熱管可不設低點排液閥。2、帶傳熱膠泥的伴管.(1) 傳熱膠泥應根據產品性能確定使用方法。(2) 有機型傳統(tǒng)膠泥應采用填角法,把膠泥填充在主管與伴管之間,如圖3-1中b所示。(3) 無機型傳熱膠泥應采用抹子把膠泥在伴管四周抹勻,保證伴管在膠泥之中如圖3-1中a所示。3. 外伴管必須采用無縫鋼管。4. 伴管連接應采用焊接。當經過被伴管的閥門、設備和法蘭時,為便于拆卸檢修應采用法蘭連接。5. 被伴管為水平敷設時,伴管應安裝在被伴管下方一側或兩側。當被伴管為垂直敷設而伴管等于或多余二根時,宜沿被伴管四周均勻布置。6. 伴管可用金屬扎帶或鍍鋅鐵絲捆扎在被伴管道上,捆扎間距為

28、11.5m。有墊層的伴管在墊層出捆扎;當伴管捆扎材料與被伴管有接觸腐蝕時,在接觸處應加石棉布隔離墊。見圖3-2所示。7. 伴管不得直接焊接在被伴管上作固定點。8. 伴熱管的熱補償,可按下列要求設計。(1) 當伴熱管供氣點至排凝點之間的直線段不超過40m時,可采用中間固定方式,不設補償器。(2) 當伴熱管供氣點至排凝點之間的直線段大于40m時,除L型自然補償的管段外,每隔3040m設一補償器。(3) 補償器可采用“U”型、“”型或螺旋纏繞型。(4) 伴管隨被伴管轉彎作自然補償時,伴管固定點的設置應使被伴管彎頭處的保溫結構不受損壞。(二) 伴熱管安裝結構圖1. 外伴熱管安裝見圖3-3圖3-5。2.

29、 供汽分配管(或稱集合管)安裝圖例(1) 適用于管架敷設的工藝管道a. 供汽分配垂直安裝見圖 3-6 b. 供汽分配管(集合管)水平安裝見圖3-7,分配管(集合管)的直徑可按表3-1選定。 表3-1 分配管(集合管)的直徑伴管根數公稱直徑DNmm名稱伴熱管直徑(DN1525)36725供汽集合管5080供汽引入管4050冷凝水引出管2020(2) 在管墩敷設的工藝管道的水平安裝的冷凝水集合管見圖3-8。 3.冷凝會集合管安裝圖例(1)適用于管架敷設的工藝管道a. 垂直安裝的冷凝水集合管見圖3-9。b. 水平安裝的冷凝水集合管見圖3-10。其集合管的直徑可按表3-2選定。 表3-2 冷凝水集合管

30、的直徑伴管根數公稱直徑DNmm名稱伴熱管直徑(DN1525)36725冷凝水集合管5080冷凝水引入管4050(2)在管墩敷設的工藝管道的水平安裝的冷凝水集合管見圖3-11。4.汽水分離器(1) 適用于6根(以及6根以下)伴熱管的汽水分離器如圖3-12所示。(2) 7根以上的伴熱管的汽水分離器如圖3-13所示。 表3-3 材 料 表件 號名 稱規(guī) 格數量質量,kg單 重總 重1底 板500,=10115.4174.0562無縫鋼管57X3,l=50011.9343螺旋焊縫鋼管377X7,l=600138.0224橢圓形封頭113.005無縫鋼管89X3.5, l=50013.646無縫鋼管57

31、X3,l=50012.005.伴熱管經過閥門、法蘭時安裝結構圖見圖3-14。其結構尺寸按表3-4選定。表 3-4 外伴熱管過法蘭、閥門時安裝結構尺寸工藝管線公稱直徑 DN,mmA,mmB,mm256010040508010020012015014020025080160300190350902004002204501102205002506.外伴熱管捆扎圖見圖3-15。7.外伴熱管固定管卡圖見圖3-1617。固定管卡的結構尺寸按表3-5。表3-5 固定管卡的結構尺寸伴熱管管徑DN,mm152025外徑DH,mm182532扁鋼(一個)R,mm11141,mm666展開長,mm6681102質量,kg0.090.110.14 表3-6 固定管卡的結構尺寸工藝管管徑,mmDN2540508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DH32455789108159219273325377426480529半邊管卡(扁鋼)2個mmR18263146568211314016619221724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