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合組織國家生產率測度面臨的挑戰(zhàn)Paul Schreyer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統(tǒng)計局 目錄引言271生產率增長測度273勞動生產率及多要素生產率概念及相關內容273多要素生產率測度274產出測度275勞動投入277資本投入282指數(shù)285生產率測度的理解286和技術進步間的聯(lián)系286生產率增長中商業(yè)周期的角色288生產率和效率的區(qū)別288創(chuàng)新和生產率289參考文獻291引言 1. 生產率的增長是實際收入和財富提高的基礎。緩慢的生產率增長率不僅會限制實際收入增長的速度,而且會增加產生收入分配沖突的可能性(Englander和Gurney, 1994)。因此生產率增長率和生產率發(fā)展水平是重要的經濟指
2、標。2. 原則上,生產率是一個相當直接的指標。它描述了產出和為這種產出所需要的投入之間的關系。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在測度生產率時,還是會產生幾個問題。當我們想比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生產率增長率,不管是比較整體經濟還是比較某個行業(yè),或者想就生產率發(fā)展水平進行國際性的比較,這些問題都是很重要的。生產率測度方面的某些困難與技術進步,一個目前非常令人感興趣的問題,密切相關。例如,要想評估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在生產率增長中的作用,需要構建精確的國際可比的ICT產品的價格和物量指數(shù)。其它的一些問題,像勞動投入的測度等,雖已經過較長時間的討論,但仍未解決。生產率測度方面最重要的問題最近被總結在OECD生
3、產率手冊(OECD, 2001a)中,本文中的部分論題即取自這本手冊。 3. 對于生產率,有多種不同的測度。選擇哪種測度,主要依賴于測度生產率的目的,以及在很多情況下,數(shù)據的可獲得性。一般來說,生產率測度可被分為單要素生產率測度(產出測度同單一的投入測度相聯(lián))和多要素生產率測度(產出測度與多種投入測度相聯(lián))。另外一個區(qū)別是生產率測度是用總產出和一個或幾個投入變量計算求得,還是用增加值與這些變量計算求得。這一區(qū)別在研究產業(yè)和企業(yè)水平的生產率計算時特別需要注意。4. 表1使用這些標準列舉了主要的生產率測度。表中所列舉的情況是不完全的,像單要素生產率測度也可以被定義在中間投入的基礎之上,勞動資本多要
4、素生產率原則上也能在總產出的基礎上計算出來。出于簡化的目的,此表只列舉了最常使用的幾種生產率測度。這些測度包括勞動和資本生產率測度以及多要素生產率測度(MFP),其中多要素生產率測度(MFP)既包括資本勞動MFP的形式(產出為增加值口徑),也包括資本勞動能源原料服務MFP的形式(KLEMS,產出為總產出口徑)。在這些測度中,基于增加值概念的勞動生產率是使用最頻繁的生產率統(tǒng)計,其次是資本勞動MFP和KLEMS MFP。5. 本文將就有關生產率測度的各方面進行全面的討論。因此下文中將對同生產率增長有關的某些測度關鍵詞重點標出。下一節(jié)對勞動生產率和多要素生產率測度的理論基礎進行簡要回顧,接下來討論產
5、出、勞動、資本投入的測度。最后一節(jié)討論了對生產率增長測度的理解。表1:主要的生產率測度一覽產出測度類型投入測度類型勞動資本資本和勞動資本、勞動及中間 投入(能源、原材料服務)總產出增加值勞動生產率(基于總產出)資本生產率(基于總產出)資本勞動MFP(基于總產出)KLEMS 多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基于增加值)資本生產率(基于增加值)資本勞動MPF(基于增加值)單要素生產率測度多要素生產率(MFP)測度生產率增長測度勞動生產率及多要素生產率概念及相關內容6. 最簡單及使用最頻繁的生產率測度為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水平用產出(Q)和工作時間(L)的比值來衡量:7勞動生產率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進行計
6、算:對單個的企業(yè)、某個行業(yè)、某些行業(yè)的集合(如制造業(yè)),或者是對整個經濟總體。統(tǒng)計部門很少關注個體單位的生產率測度,而往往對更高層次上的生產率測度感興趣。8. 勞動生產率反映生產中勞動使用效率的高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一定意味著必然增加了勞動強度。正如下文中要進一步解釋的一樣,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或許實際上比勞動強度更重要的因素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多要素生產率測度9 勞動生產率是一個不依賴于任何特定的經濟理論的單一的(偏)生產率測度。多要素生產率(MFP)測度則反映集中在一起的勞動和資本投入產生產出的效率如何,是基于經濟理論的。1957年,Robert Solow以生產函數(shù)的形
7、式給出了生產率測度的公式,并且將它們同經濟增長分析聯(lián)系在一起。從那時起,這個領域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發(fā)展,現(xiàn)在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一致的方法,以能將有關企業(yè)、指數(shù)和國民帳戶等的理論結合在一起。Robert Solow的增長率測算方法可以區(qū)分出不同的投入對產出增長的貢獻。在其最簡單的形式中,產出Q以經過價格縮減的增加值衡量,投入只限于勞動L和資本服務K,這樣增長率計算方程可以被表述為: 10. 在這個表達式中,勞動和資本都對增加值的增長有所貢獻,它們的貢獻率由各自的變動率分別乘以它們在總投入中占的比重來衡量。而不歸因于勞動和資本投入的增加值的變動,是由多因素生產率引起的,由變量A描述。這樣,A的變動就
8、是做為殘差來衡量的,即從產出的變動率中減去勞動和資本的貢獻率。另外,推導增長率計算公式的一個有用的方法是根據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分解來進行。11. 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通過產出增長率的變動減去勞動投入增長率的變動來計算的,即 ln(Qt/Qt-1)-ln(Lt/Lt-1)。我們重新組織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勞動生產率變動的一個分解形式,其中第一部分表示這一變動歸因于資本深化(當每個工人使用的資本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第二部分表示MFP增長率的影響。資本強度的變化 勞動生產率增長 多要素生產率12. 圖1是加拿大勞動生產率增長分解的例子。從圖中所示可以看出,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資本深化在勞動
9、生產率的增長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在增長過程中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例如,如果產出的增長率由資本和就業(yè)率的增長同時驅動,那么資本強度就將保持不變。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MFP的增長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地位,這種情況只是到了2003年才有轉折。確定增長的驅動源對于政策制訂者來說是個很令人感興趣的話題,因為這有助于理解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由“傳統(tǒng)”資本的投資所驅動,還是由創(chuàng)新、結構性變化和研發(fā)的影響等MFP因素所驅動。產出測度13. 產出的物量指數(shù)一般是通過將現(xiàn)價產出序列除以一個適當?shù)膬r格指數(shù)獲得(即通過價格縮減)的。只有在小部分的情況中物量的測度才通過對產出量序列的直接觀測得到。因此產
10、出的物量測度通常等同于構建價格指數(shù)這個問題遠遠超出了本文討論的范圍。不過和產出的縮減相關的一些較難的問題本文仍有涉及。圖 1: 加拿大的勞動生產率分解總體經濟,百分比來源:OECD生產率數(shù)據庫,2004年11月9日14. 產出的測度是同投入的測度相互獨立的。要想正確測度生產率,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產出的價格和物量指數(shù)的構建要獨立于投入的價格和物量指數(shù)。例如,當產出的物量指數(shù)是通過一個或幾個投入物量外推獲得時,這種獨立性就不復存在。使用的物量指標一般是所考慮產業(yè)的投入指標,往往是就業(yè)統(tǒng)計。15. 實際增加值是通過基于產出的價格指數(shù)進行外推的。這樣做的偏差顯然小于基于投入指數(shù)外推的偏差。例如,Eld
11、ridge (1999)指出,在美國,汽車保險費的物量指標是保費的縮減值,這里所用的縮減指數(shù)是CPI的一個組成指數(shù)。在另外一些例子中,自然的產出數(shù)據被用作物量指標,在美國,證券經紀人業(yè)務收入的物量指數(shù)主要基于經濟分析局(BEA)對一些訂單的估計,這些訂單都來源自證券交易委員會和交易源的數(shù)據。16. 從生產率測度的角度來看,投入統(tǒng)計和產出統(tǒng)計間的獨立是很關鍵的。使用基于投入的指標構建產出序列會造成生產率測度的一個明顯偏差,不管統(tǒng)計學家在構建產出序列時對生產率的增長做出何種假設,生產率增長都將把它反映出來(例如,勞動生產率沒有變化)?;谕度氲耐馔埔话阒饕獞糜诋a出的市場價格難于觀測的情形。因為這
12、個原因,在整個經濟中,基于投入的外推法更多的應用于服務行業(yè),同時也能給生產率測度造成偏差。17. 質量變化。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帶給構建價格指數(shù)方面兩個需長久考慮的問題:如何處理已有產品質量方面的變化,如何處理新產品(見Triplett, 2004)。這兩個問題間的區(qū)別其實也不甚清晰,因為我們很難清楚的劃出一條介于“真正的”新產品和已有產品的質量變化之間的界線。18. 統(tǒng)計機構推導產品的價格指數(shù)的典型做法是觀測代表性樣本中代表產品的價格變化。新產品、質量變化和新分類是在觀測價格變化時普遍發(fā)生的現(xiàn)象,統(tǒng)計機構已經有很好的應對這些情況的方法和程序。不幸的是,這些方法在各國都有所不同,而且有
13、時會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偏差。最被廣泛提及的例子就是計算機之類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的價格指數(shù)。它們的價格在美國每年下降30,而在歐洲有些國家每年僅下降5??紤]到這些產品的同質性及國際交易,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很可能不是由于實際的價格變化,而是由于統(tǒng)計方法的不同。在本文中,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像這樣由于測算方法的不同對產出測度的比較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勞動投入19. 就業(yè)的不同測度。在生產率理論的實質中,一個行業(yè)的勞動投入用經過質量調整的實際工時數(shù)來衡量最為恰當。而最簡單,但同時也是最少被推薦的勞動投入測度方法,是通過職位總數(shù)或就業(yè)人數(shù)。這種測度不能反映每個就業(yè)人員的平均勞動時間,也不能反映兼職、自
14、雇傭以及勞動質量等內容。20. 采用經質量調整的實際工時數(shù)測度勞動投入的方法有兩個優(yōu)點,第一個優(yōu)點在于它使總就業(yè)得到了擴展,使其既包括付酬勞動人員,也包括自雇傭人員(包括能提供家庭服務的家庭人員)。第二個優(yōu)點是使簡單的職位(或從業(yè)人員)計算轉變?yōu)榭偂皩嶋H工時數(shù)”的估計。當每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隨著時間變化時,從業(yè)人數(shù)的變動率不等于總工時數(shù)的變動率。這種變化有可能是由一場要求更多帶薪休假的運動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全日制工作人員要求更短的“正常”工作時間造成的。更進一步,對勞動的需求會隨著商業(yè)周期的變化而有所起伏,這樣也會使工時數(shù)產生變化。很多OECD國家都已經有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也說明了選擇“實際
15、工時數(shù)”作為代表生產率測度中勞動投入的變量的重要性,因為同簡單的人數(shù)統(tǒng)計相比,工時數(shù)與工作人員提供的生產性服務間具有更緊密的聯(lián)系。21. 在下面的圖2中,我們給出了一個例子,說明選擇不同的就業(yè)測度對勞動生產率測度產生的影響。法國在1987-98年間,分別使用總工時數(shù)、全日制等值就業(yè)人數(shù)、雇傭就業(yè)人數(shù)(人頭數(shù))、就業(yè)人數(shù)(人頭數(shù))等指標計算得到不同的勞動生產率指標。表中給出了工業(yè)(包括采礦業(yè)、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和市場服務業(yè)的結果。意料之中的是,基于總工時數(shù)的測度結果增長明顯快于其它情況的結果。在制造業(yè)中,基于人頭數(shù)和全日制等值就業(yè)人數(shù)的測度結果幾乎一樣,而在服務業(yè)中情況就相當不同,這主要是由于兼職
16、就業(yè)在許多國家增長迅速,正在總就業(y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外,是否將自雇傭包括在服務業(yè)內,會對測度結果造成更加明顯的不同影響,這也正和基于總就業(yè)和僅基于就業(yè)人數(shù)會得到不同結果所反映出來的一樣。圖 2: 法國基于不同就業(yè)測算方法的勞動生產率* 來源:法國國家統(tǒng)計局(INSEE).22. 全日制等值職位數(shù)(或就業(yè)人數(shù))有時作為測度勞動投入的另外一個變量。根據定義,全日制等值就業(yè)等于總工時數(shù)除以全日制職位中的年均工時數(shù)。那么從概念上講,在全日制等值測度中,兼職就業(yè)人員所占權重小于全日制就業(yè)人員。因此,全日制等值測度應避免兼職就業(yè)在勞動中所占比重變化而帶來的偏差。但是全日制等值測度不會因為全職職位工時數(shù)
17、的變化而調整,如因立法等因素而改變工作時間。另外,構建全日制等值就業(yè)人數(shù)(或職位數(shù))的方法并不總是很明晰,而且有可能在國家之間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情況中,全日制等值采用粗略的估計,即將所有兼職職位(一般定義為任何工時數(shù)小于正常水平的職位)都按全日制職位的一半來計算。23. 資料源。勞動投入有兩個主要的資料源:基于住戶的勞動力調查(LFS)和基于企業(yè)的調查(ES)。LFS的特點是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提供關于勞動力個人特征的可靠信息,像教育程度、年齡或從事多種職業(yè)等情況,還可提供關于職位(例如所從事職業(yè)和工作類型)的信息。另外,LFS還有覆蓋整個經濟范圍的優(yōu)點。ES主要是基于生產的角度,將勞動做為
18、一種投入要素。同LFS相比,ES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是,它獲取的是職位信息而不是就業(yè)人員信息,所以具有多個職位的人在ES中會被重復統(tǒng)計。ES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它只能覆蓋某個產業(yè)所有企業(yè)中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是某一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如果被調查的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和未被調查的規(guī)模以下企業(yè)生產率不同的話,那么ES無法反映真實的生產率情況,因為ES無法反映企業(yè)規(guī)模構成情況。24. 在一些OECD國家(例如荷蘭),統(tǒng)計部門將兩種來源完全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單一的最終勞動統(tǒng)計結果。大多數(shù)國家都同時使用兩種來源以得到國民核算(NA)中的就業(yè)數(shù)據,同時這些NA數(shù)據可以限定首選來源來進行生產率分析。然而,NA統(tǒng)計經常會突然停
19、止勞動投入的相關測度(特別是工時數(shù)),或者在相關部門我們無法獲得這些詳細的數(shù)據。這時我們將不得不使用混和的來源,雖然這可能會帶來不可比的風險。一個這樣的例子是將基于LFS的人均年均工時數(shù)應用于基于NA的雇傭人數(shù)統(tǒng)計。就生產率的增長而言,這樣做是可以接受的,但就生產率自身而言,數(shù)據常有嚴重的不可比性。25. 勞動投入測度對于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國際比較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多數(shù)OECD國家都已經按照公認的原則進行勞動力統(tǒng)計,所以OECD國家的就業(yè)統(tǒng)計已經很好的標準化了。因此,大體上基本不存在國際比較方面的問題。最大的困難是要保證就業(yè)數(shù)據同進行生產率比較的其它數(shù)據口徑范圍相一致,特別是GDP和工時數(shù)統(tǒng)
20、計的口徑范圍一致。26. 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國家是否將勞動力調查和企業(yè)統(tǒng)計結合在一起。從理論上講,和僅依靠單一來源相比,這樣做與GDP更加一致。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OECD國家都將就業(yè)統(tǒng)計結合到國民核算中,這意味著勞動力統(tǒng)計仍是最具可比性的資料來源。27. 第二密切相關的問題是工時數(shù)的估計是否同就業(yè)數(shù)據相一致。工時數(shù)的估計是典型的基于兩個可選來源(LFS和ES)的情況。LFS是基于住戶的調查,而ES是基于企業(yè)的調查。對于應用于生產率水平比較而言,兩種來源看起來都是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OECD, 1999a; Van Ark和McGuckin, 1999):Ø LFS或許會低
21、估病假和休假帶來的影響Ø 同LFS相關的時間使用方面的跡象表明,長時間工作的人可能會過多估計他們的工作時間。Ø LFS潛在的包含了經理和專家等在企業(yè)里超過日常工時數(shù)外的額外工時數(shù),顯然在ES中并沒有將此包含在內。Ø ES沒有覆蓋整體經濟中的所有人,而且可能會低估加班的情況。28. 大體說來,這表明LFS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高估了總工時數(shù),而ES卻低估了。然而,調查的覆蓋面和質量是很重要的,所以現(xiàn)在一些OECD國家采用基于混和來源的對工時數(shù)的全面估計。OECD最近用基于這種混和來源的工時數(shù)估計方法對數(shù)據進行了修正,即將來源于LFS的工時數(shù)估計向下調整以修正已知的偏差(S
22、carpetta, et al., 2000)。這樣做比使用一些國家原有的數(shù)據更具國際可比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29. 勞動技能構成。勞動投入反映勞動的時間、強度和技能。然而工時數(shù)數(shù)據只反映了時間方面的因素,沒有反映技能的因素。如果總工時數(shù)只是所有就業(yè)人員總工作時間的簡單加總,那就沒有考慮勞動之間的不同性質。對于估計生產率變化,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隨著時間變化,勞動的構成是否也有變化,即是否存在勞動投入的平均質量增高或降低的情況。大多數(shù)測度顯示,勞動的質量有一個平穩(wěn)的增長(OECD, 1998a)。勞動平均質量的提高實際上也意味著經質量調整的勞動投入測度比未經調整的勞動投入測度增長要
23、快。成功的質量調整等價于使用不變質量單位來測度勞動。Jorgenson et al. (1987), Denison (1985) 和美國勞工局 (BLS, 1993)在各自的關于生產率測度的出版物中,給出了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30. 從幾個方面來看,測度不變質量的勞動投入是個有趣的問題。首先,它要求更精確的描述勞動對生產的貢獻。我們可以回想在MFP測度產出的增長時,不能用勞動、資本和中間投入的變動來解釋。當使用經質量調整的勞動投入測度代替未經調整的工時數(shù)計算增長率時,產出增長的一大部分將歸因于勞動要素,而不是生產率增長的其它方面。換句話說,用經質量調整的勞動投入測度代替未經調整的測度,能讓我
24、們通過區(qū)分外在因素和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更清楚的明了增長的來源。 資本強度變化勞動生產率增長 勞動構成的變化 多要素生產率31. 第二,通過比較經調整的和未經調整的勞動投入測度,我們可以測度勞動投入相應的結構性或質量上的變化。這可以理解為人力資本形成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對要測度無形投資的影響所邁出的一步。它還引入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另外一個決定因素,這有助于分解增長的來源。例如,勞動構成的變化在法國20世紀90年代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中是個重要的因素。32. 然而,即使僅按簡單的特征來區(qū)分勞動投入,例如職業(yè),所需的信息還是很多的:我們需要將總工時數(shù)按職業(yè)、產業(yè)和年度進行分配。另外,勞動投入的物量測度
25、(即工時數(shù))需要同價格測度(即相關的平均報酬)一起進行,我們需要用價格測度來構建權重。這么豐富的數(shù)據不僅難于獲得,而且成本較高,因此在實際中不容易得到。33. 即使這樣的數(shù)據不能獲得,“潛在區(qū)別”仍能提供一個雖不完善但有用的勞動質量調整。當通過細分的行業(yè)測度勞動投入(即總工時數(shù)),而不區(qū)分每個行業(yè)內不同類型的勞動時,就會產生潛在區(qū)別。如果我們以每個行業(yè)在總勞動報酬中的比重作為權重,對各行業(yè)的工時數(shù)變化率進行加權匯總以得到整體經濟的指標,那么那些薪酬高于平均水平的行業(yè)就會占較大權重,而那些薪酬低于平均水平的行業(yè)所占權重就會偏小。假設高于平均水平的薪酬反映了勞動構成中高于平均水平的技能,那么這樣做
26、就把一部分勞動投入的質量變化計算在內了。加拿大的行業(yè)生產率水平統(tǒng)計給出了潛在區(qū)別的一個例子,他們的行業(yè)生產率水平是通過對分細行業(yè)的工時數(shù)加權匯總而來,所選取的權重為其在整個行業(yè)總勞動報酬中的比重。資本投入34. 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資本和中間投入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或多個產出。從概念上說,資本投入測度的很多方面都是同勞動投入測度相似的。資本品,不管是被一個企業(yè)購買還是租用,都提供構成生產過程實際投入的資本服務流量。類似的,受雇于特定時期的雇員也可以被視作從他們的人力資本存量中提供勞動服務流量。由于生產者通常擁有資本品,這樣就產生了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區(qū)別。當資本品向它的擁有者提供服務時,沒有市場
27、交易被記錄下來。這些內在交易其物量是一定時期內資本存量提供的服務,其價格是使用者的購買或租用價格的測度,是資本測度中的挑戰(zhàn)之一。35. 構建資本服務測度。從概念上說,資本服務反映的是一個物量概念,不應混淆于資本的價值或價格概念。由于資本服務的物量流通常不能直接觀測,所以不得不采取近似的方法。最普遍的,主要是通過假設在每個制造年期被轉換為標準的“有效”單位后,服務流量同資本存量成比例。這樣計算的資本存量有時被稱為給定類型資產的“生產性存量”。相應的,資本存量測度對于生產率分析是很重要的,這僅是出于它們?yōu)楣烙嬞Y本服務流量提供了一個實際工具的事實,假設后者是可以被直接觀測的,也就沒有必要測度資本存量
28、了。36. 幾種經濟統(tǒng)計中常遇到的資本測度沒有提供適用于生產率測度的資本服務估計。其中包括凈資本存量或財富資本存量某個行業(yè)或國家生產性資本的市場現(xiàn)價估值。應用財富存量的目的之一是測度經濟中的折舊隨著資產老化而損失的價值。資產貫穿所有制造年期的總折舊,恰好是凈資產存量隨時間老化而損失的價值。然而,財富存量不是描述資本服務物量方面的恰當工具。37.“總資本存量”是一個緊密相關的資本測度。它表示投資的累積流量僅僅進行了報廢調整,但這樣做有個前提,即假定資產的生產能力在其整個服務期內都保持不變。對于一個單一的同質性資產,總資本存量可被視為生產性存量的特殊情況,即資產在報廢之前,其生產能力沒有任何損失。
29、38. 在實際應用中,資本服務的一個特點是其增長率往往高于財富存量的增長率。如果使用財富存量作為生產率計算中的資本投入測度,就意味著相對使用資本服務而言,會夸大相應的MFP增長率(詳見下文)。另一方面,由于總資本存量增長要快于資本服務,因此使用總資本存量計算會潛在地導致低估MFP增長率。39. 資本服務的價格是用它們的租用價格測度的。如果對于資本服務有完備的市場,租用價格可以被直接觀測。例如像寫字樓或汽車,其租用價格的確存在,而且在市場上是可觀測的。然而很多其它被生產者擁有的資本品不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必須推算它們的租用價格。這種資本擁有者潛在地付給自己的費用,引出了術語“資本的使用者成本”。
30、40. 因為很多不同類型的資本品被用于生產中,所以必須給出一種計算資本存量或資本服務總量的方法。對凈(財富)存量來說,很顯然只需直接將不同類型的資產加總即可。在這樣做時,使用市場價格作為權重。而在生產率分析中,情況有所不同。一般來講,每種類型的資產都同一個特定的資本服務流量相聯(lián),對個體的資產而言,資本服務被假定與資本存量之間存在嚴格的比例關系。然而,對于不同類型的資產,這個比例是不同的,這樣包含不同類型資本的存量與流量的計算必須分別進行,否則不可能用一種單一的計算方法同時得到兩者,除非僅有一種單一的同質性資本品(Hill, 1999a)。41. 在競爭市場和均衡條件下,使用者成本反映了不同資本
31、的邊際生產率。從而使用者成本權重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隨著投資和資本結構的變化,將不同類型投資的生產貢獻間的差異考慮進來。Jorgenson (1963) 和Jorgenson及Griliches (1967)率先提出了將不同類型資產考慮在內的總資本服務。他們定義了每種類型資產個體的資本服務物量流量,然后將特定資產使用者成本作為權重,從不同類型的資產匯總得到總服務。42. 圖3是一個反映兩個資本測算概念間差異的例子。在所考慮的時期內,澳大利亞的資本服務測度增長明顯快于財富測度。要想解釋這一點,需注意到財富測度是不同資產的加權匯總,權重為相應資產的市場價格。用來構建資本服務測度的權重,短期資
32、產的要高于長期資產的:投資于短期資產的1美元必須要獲得比投資于長期資產的1美元更高的年回報率,才能使投資物有所值。如果短期資產比長期資產增長更快,那么資本服務測度的增長也將快于財富測度。圖 3:澳大利亞1986-99年間資本服務及凈資本存量測度澳大利亞,198699來源: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43. 這個特點在其它國家也存在,特別是在美國(Dean et al. 1996)(0.3 x 1.6% = 0.48%)。這樣,基于凈存量而非資本服務的資本測度,澳大利亞的MFP在1995-99年間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5,同應該使用的資本服務測度相比,MFP被高估了;產出增長被過高的歸因于MFP的變化。44.
33、資本利用率。有許多因素會導致資本利用率,更一般的講是企業(yè)生產能力利用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需求條件的變化、季節(jié)性變動、中間產品供應的中斷或者機器故障,都是引起資本服務流量變化的因素。但資本服務流量往往被假定同資本存量間的比例不變(為了獲得更好的關于利用率的信息),這是導致生產率序列與經濟周期同步變化的原因之一:產出變化被反映在數(shù)據序列中,但是相應的資本(及勞動)投入變動無法完全獲得。如果機器時數(shù)被測度,那么就能做出調整。然而在實際中,所需要的數(shù)據很少存在,因此需求和產出的變動就反映在剩余生產率測度中。過去曾經有人數(shù)次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解決辦法。指數(shù)45.
34、生產率通常被測度為產出的物量指數(shù)和投入的物量指數(shù)之間的比率。需要使用指數(shù)是因為商品和服務的異質性使得不能對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加總。然而,匯總結果通常對指數(shù)公式敏感,因此我們無論從概念還是實際上都應對指數(shù)公式慎重選擇。46. 如果要在幾個時期間做比較,我們首先必須做出的選擇是我們是直接比較兩個時期(例如,在時期0和時期2之間),還是間接比較(在這種情況中時期0和2之間的比較是通過0和1之間的變化,1和2之間的變化來得到的)。經濟學教材以及1993年SNA都一致建議,較長時期內的中間時段的比較,應該采用鏈式的方法進行,即將逐年之間的變動鏈接起來。采用鏈式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它允許我們采用反映經濟行為的
35、權重:例如,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會引起對這種商品更多的消費,也會改變它在支出數(shù)據中的比重。鏈式指數(shù)就反映了這種在支出份額中的變化,因為權重是定期更新的。當指數(shù)所基于的權重,只能反映數(shù)年之前的基期的情況時,就會存在權重過時的風險,這會引起價格和物量測度的誤差。47. 另一個問題是指數(shù)公式的選擇。應用最廣泛的指數(shù)公式是Laspeyres和Paasche指數(shù)(前者使用基期權重,后者使用報告期權重),F(xiàn)isher指數(shù)(Laspeyres和Paasche指數(shù)的幾何平均數(shù))和Tornqvist指數(shù)(組成部分的加權幾何平均數(shù))。生產率測度的理解48. 生產率是衡量經濟成果的重要準繩。但人們經常在還沒有弄
36、清楚正在使用的特定生產率測度之前,就對不同的生產率測度加以利用。本節(jié)簡要介紹了使用最普遍的生產率測度及其可能存在的缺陷:生產率增長和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生產率和消耗之間的聯(lián)系;商業(yè)周期中的生產率;生產率和效率之間的區(qū)別;行業(yè)和企業(yè)生產率增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創(chuàng)新和生產率增長。和技術進步間的聯(lián)系49. MFP增長經常被理解為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并不是完全正確的,有三個原因:(1) 技術進步不一定轉化為MFP增長; (2) MFP增長不一定是由技術進步引起的; (3)MFP可能會低估生產率變化在刺激產出增長方面的重要性。我們將在下面討論這三個因素。50. 某些技術上的進步不會轉化為MFP的增長
37、,這是因為,內生的技術進步,例如資本質量的改善或人力資本的提高,會反映到資本和勞動對產出增長的貢獻上來。另一方面,非內生的技術進步,將反映到MFP的增長上來,這些是同科學知識的進步,以及如何處理事情包括更好的管理和組織變化的知識的傳播有關的。MFP也應該包括資本和勞動的擴散效應,例如信息通信產品投資的網絡效應。51. 從概念上而言,以及根據Jorgenson (1995a)的觀點,MFP這個術語反映了除投資以外的所有那些對產出的影響,這里投資被理解為利用當前資源做出的許諾,希望在將來獲得回報,這也意味著這些回報可以被投資者內生化。這個區(qū)別是重要的,因為內生的技術進步的傳播依賴于市場交易:對改良
38、的資本品和中間消耗品的投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直到它的邊際收益恰好等于它的使用者成本,投資本身依賴于資本品的市場價格。52. 人們注意到,當在MFP計算中使用的資本服務物量的測度,是通過經質量調整的資本品價格指數(shù)得到時,內生的技術進步將反映在資本的增長中,而不是MFP殘差項中。相反的,當資本品價格指數(shù)未經質量調整時,內生的和非內生的技術進步都將被包含在MFP殘差項中。正如Hulten (1992)所說,可以通過比較基于經質量調整的價格指數(shù)的資本投入和基于未經調整的價格指數(shù)的資本投入,來測算技術的內生化部分。53. 數(shù)據和資料源的限制,常常不允許仔細區(qū)別以及完全覆蓋所有的勞動和資本投入。因此,部分技
39、術進步的內生化影響和部分或全部勞動投入構成中技能的變化被MFP殘差項所描述。所以要想正確理解同技術進步相關的生產率,需要首先了解構建資本和勞動投入時間序列的方法。54. 正如一些技術進步并不能相應的帶來MFP的增長,一些MFP的增長也不是由技術進步引起的。即使殘差項部分或者全部反映了技術變化時,仍有其它一些因素包含在MFP測度中。這些因素包括調整成本、規(guī)模經濟、周期影響、無效率和測度誤差。這已經被聯(lián)系MFP增長和技術變量的計量經濟學研究所證實,這些技術變量包括研發(fā)經費支出、專利、可單獨控制的調整成本變量,或允許規(guī)模報酬變化的變量。研發(fā)支出與生產率增長顯著相關,但這僅解釋了MFP總體年度變化中很
40、小的一部分,這意味著還有其它因素存在。因此最好將MFP測度理解為總體效率的提高,而不僅是技術進步的表現(xiàn)。55. 最后,MFP或許會低估生產率變化在刺激產出增長方面的重要性。這反映了在增長率計算模型中的一個事實,資本被視為生產過程的外生投入。在一個動態(tài)模型中,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在生產率變化和資本之間存在著一個反饋機制。假設技術進步允許每個人有更多的產出,靜態(tài)的MFP殘差項僅測度技術進步的影響。然而人均的額外的產出將導致額外的儲蓄和投資,并且會引起資本勞動比率的上升。一個傳統(tǒng)的增長率計算框架會將這一誘發(fā)增長歸結為資本的貢獻,但事實上是技術進步引起的。因此,MFP殘差項可以正確反映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進
41、步,但卻無法捕捉技術進步的誘發(fā)影響。生產率增長中商業(yè)周期的角色56. 大多數(shù)生產率測度是與經濟周期同步的,在經濟膨脹期間加速,衰退期間減速。這要部分歸因于不充分的測度。雖然經濟統(tǒng)計中產出量的周期性變化被測度得相當準確,但是投入利用率的變化不能被充分地刻畫。特別的,資本設備利用率的變化(即機器時數(shù)的變化)很少在這些測度中被描述。勞動投入如果由實際工時數(shù)測度,會更好的反映人力利用率的變化,但仍存在缺陷。因此,在膨脹期間生產能力利用率的增長會引起產出測度顯示出更迅速的增長,但是投入測度或許會保持平穩(wěn)或者緩速增長,其結果是生產率增長測度的增長。衰退期間的情況恰好相反。57. 即使生產能力利用率被準確地
42、測度,仍然存在將標準生產率模型與商業(yè)周期的實際情況相協(xié)調的困難。很多用于指導構建這些測度的經濟和指數(shù)理論依賴于長期的、均衡的關系。由于很少或基本不考慮突發(fā)事件和非均衡性,所以生產率測度的經濟模型更適用于連續(xù)和輕緩膨脹的時期,而不太適用于商業(yè)周期內快速變化的階段。這種局限性意味著不能將年度生產率變化想當然地看作是非內生的技術進步。出于這個目的,更可取的作法是觀察一段較長時期內生產率增長的模式,或者根據周期對生產率估計進行調整。另外,最好不要僅根據幾年的數(shù)據就得出關于生產率變化的定論。生產率和效率的區(qū)別58. 生產率和效率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概念。一個企業(yè)或行業(yè)如果以現(xiàn)有的投入能生產更多的產出,則
43、被認為是無效率的,即此企業(yè)沒有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而還是在其內部。生產率是和生產中使用一個或多個投入得到的產出物量相關,和這些投入使用的效率無關。在分析國家之間的生產率增長時,這兩個概念間的區(qū)別會導致三個過程的不同。首先,生產率增長可能歸因于創(chuàng)新活動,它會造成總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擴。第二,企業(yè)可以通過采用他人發(fā)展的生產過程或產品來提高生產率。擴散在概念上不同于效率收益,后者是同使用給定技術產生的進步相關的即使這種技術按國際標準來說已經過時。第三,生產率增長也可能歸因于無效率的減緩。一個無效率的企業(yè)或行業(yè)會使用比特定技術要求更多的資源和要素投入,將資源同低生產率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降低了經濟整體的可
44、分配效率。因此在將生產率增長歸結為某一特定來源時,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必要的。創(chuàng)新和生產率59. 大多數(shù)測度生產率的方法深深根植于一個新古典主義的均衡概念。均衡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有助于求得各種參數(shù),沒有均衡條件這些參數(shù)將難于確定。雖然均衡方法的有效性已經被普遍認識到,但它并不適用于研究創(chuàng)新和生產率增長等問題。一些發(fā)展經濟學家(例如Dosi,1988;Nelson和Winter,1982;Nelson,1981)認為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是信息不對稱和市場不完備的結果。從本質上講,創(chuàng)新和信息不對稱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但這樣的不對稱作為市場經濟中技術進步的必要條件,很少被稱為市場不完備(Metcal
45、fe, 1996)。發(fā)展經濟學家的觀點是,對研究生產率變化測度而言,均衡概念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如果真正存在均衡,就不再有搜尋、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動機,也就沒有生產率的增長了。60. 在使用和解釋生產率測度時,必須認真對待這些論斷。這場爭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生產率計算本身不能解釋增長背后的原因。Griliches (1997)有一個相關的論斷。 “我們可以進行生產率增長計算并把增長分解歸因到各種因素,以減少未分配殘差項的數(shù)值。雖然這樣做非常有用,但這樣做的結果只是將所研究的問題轉變?yōu)榱硗庖恍﹩栴}:為什么會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增長是否會持續(xù)?導致資本改良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解釋將來自于對科學與技術進步的
46、認識,對相關動機、產生環(huán)境以及有助于技術實施和擴散因素的識別。解釋必須要根據歷史數(shù)據來進行。”61. 本文討論的各種觀點并沒有否認標準均衡方法測度生產率的有效性,只是提醒我們這一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對該方法應該進行補充:使用增長核算和生產率測度將增長的各種因素進行了一致性的大致的量化。這樣做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可測度投入變量的供給、需求和類別之間的替代情況。同時,要使用機構信息、歷史數(shù)據和案例研究對增長核算進行補充,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導致增長、創(chuàng)新與生產率變動的真正原因。(譯者:呂峰)參考文獻ARK, B. VAN and R.H. McGUCKIN (1999), "International C
47、omparisons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er Capita Income", Monthly Labor Review, July 1999, pp. 33-41.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1993), Labor Composition and U.S. Productivity Growth, 1948-90,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DEAN, E.R., M.J. HARPER and M.S. SHERWOOD (1996), "Productivity
48、Measurement with Changing-Weight Indices of Outputs and Inputs", in OECD (1996a), Industry Productivity -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Measurement Issues, pp. 183-215. DENISON, E.F. (1985), Trends 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1929-82,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DOSI, G. (1988), &quo
49、t;Sources, procedures and micro-econo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6. ENGLANDER, S. and A. GURNEY (1994), "Medium-Term Determinants of OECD Productivity", OECD Economic Studies, No. 22, Spring, pp. 49-109. GRILICHES, Z. (1997), "R&D and the Produ
50、ctivity Slowdown: Is Recovery Around the Corner?", unpublished mimeo. HILL, P. (1999a), "The productive capital stock and the quantity index for flows of capital servi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meeting of the Canberra Group on Capital Stock Statistics, Washington, D.C. HULTEN,
51、C. (2001),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 Short Biography", in: Hulten, Dean and Harper (eds.). New Developments in Productivity Analys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HULTEN, C. (1992), "Growth Accounting when Technical Change is Embodied i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2 (4), pp. 964-80. JORGENSON, D. (1963), "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u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裝空調工程合同范本
- 購房合同有購房合同范本
- 單位合伙建房合同范例
- 關于獨家合同范本
- 醫(yī)藥會議合同范本
- 單位給買車合同范本
- 化工項目整體承建合同范本
- 產品總經銷合同范本
- 醫(yī)院加盟合同范本
- 親子服務合同范本模板
- 湯姆走丟了 詳細版課件
- 大學學院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預案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課件
-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EHS)方案(24頁)
- 水廠項目基于BIM技術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城市智慧水務講座課件
- 幼兒園繪本:《閃閃的紅星》 紅色故事
- 三年級學而思奧數(shù)講義.doc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yè)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叉形件加工設計與分析論文
- 高強螺栓質保書
- 市政工程施工進度網絡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