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局限趙彥春 王娟 四川外語學院摘 要: 構式語法采取功能主義方法,將詞匯、語法、語義、語用視為一個整體從而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有悖于傳統(tǒng)語法的分析。它把構式看作其形式或意義的某些方面具有不可預測性的形式意義的配對,不管是詞素還是句子都不存在組合或轉換關系,都是形式和意義的直接映射,也就是語言不存在層級和遞歸。詞素、短語、句子構成一個連續(xù)統(tǒng),其間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構式語法注重感知的整合而忽略邏輯的分析,一個明顯的問題是:一方面沒有什么不是構式,另一方面任一個構式都是無窮個構式。這一分析方法將造成解釋系統(tǒng)的混沌與彌散,自然也就缺少科學所要求的剛性特征。主題詞: 形式意義;不可預測;連
2、續(xù)統(tǒng)中圖分類號:H3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382(2008) 03-0042-09引言作者簡介:趙彥春,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簡稱CG)由Adele E. Goldberg和Paul Kay等人在20世紀90年代創(chuàng)立。該語法理論源于C. J. Fillmore(1982)的“框架語義學”,其認識論、方法論與認知語言學(簡稱CL)一脈相承。后來,Goldberg(2006)干脆把其構式語法稱作認知構式語法。與傳統(tǒng)的語法分析相比,CG對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不是從語言的組成成分入手,而是采取“所見即所得”的功能
3、主義方法,將詞匯、語法、語義、語用視為一個整體,它認為:語言的功能使語言的形式得以形成或改變,因此對語言的形式研究離不開對意義和功能的審視;形式和意義是密不可分的結合體,任何一種語言形式,只要不能從其組成成分或結構中預測出意義就可以稱為構式。CG強調(diào)構式的獨立性,即“一個意義一個構式”,否定構式內(nèi)部和構式之間存在轉換關系,因此語言就無所謂層級性和遞歸性。CG秉承連續(xù)統(tǒng)觀念,試圖解釋常規(guī)語法規(guī)則和意義形成規(guī)則無法解釋的語言結構,無疑給語言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但是,CG并不能取代傳統(tǒng)語法,其本身的悖論性和彌散性也不可忽視。擇其要者,如果語言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那么在這個連續(xù)統(tǒng)中到底存在多少構式
4、?誰也說不清,而且也不會達成一致的意見。就像下文(1)這樣一句話,按照Goldberg的觀點是一個構式,而按照Kay的觀點則是不同構式的組配:以詞計算有14個構式,以結構計算至少有there is、there is not、enough room、for us、enough room for us、let alone、let alone NP、notlet alone NP、six dogs、Numeral N pl、and、a cat、Art N、six dogs and a cat、NP and NP等等,這樣算來就有30多個構式了。且不說還有詞素、句式、時體等其他構式了,僅動態(tài)的語用因素
5、就可以產(chǎn)生無窮個構式。如果說構式語法源于習語之類的特殊用法而有其意義, 那么隨著研究的深入似乎已誤入一個走不出的迷宮。2構式語法的早期觀點及不足所謂形式、意義和功能的不可預測性,指的是無法用常規(guī)的語法規(guī)則和意義形成規(guī)則來解釋語言結構。Goldberg(1995: 4)對構式的定義是:“當且僅當是一個形式意義的結合體Fi,Si,且形式Fi或意義Si的某些方面不能從C的組成成分或其他既有構式中嚴格推導出來時,C是一個構式?!边@一定義蘊含的意思是,凡是構式,無論簡單復雜都有自己獨立的形式、語義或功能。換言之,任何語言表達式,只要它的形式、語義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預測的,就都可稱之為構式。有關語言的
6、構造,過去一直認為是從底層42分子開始,通過組合規(guī)則向上逐級構成,如此構成的語言結構都可以通過常規(guī)的語法規(guī)則加以分析;有關語言結構的意義,應是其組成分子意義的合成。因此,只要掌握合成規(guī)則,就可以推演出語言結構的意義。但是,CG認為并非所有語言結構都是通過常規(guī)語法規(guī)則形成的,語言結構的意義并不都是其組成分子意義的合成。語言中存在大量并非通過常規(guī)語法規(guī)則組合而成的結構,其意義并非通過規(guī)則就能推演出來,由此而提出構式語法的研究框架。語言結構的意義能否通過規(guī)則推導出來是構式語法與其他語法的根本分歧。問題的關鍵是,我們?nèi)绾卫斫庖饬x的推導。如果我們無視語言的單位和層級,模糊語義與語用的分野,那就無所謂推導
7、??墒?,如果我們承認語言的結構并撥開表面的蔽障,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合成原則和結構依賴原則那無可置疑的解釋力。而如果依據(jù)CG的研究方法我們只會有感覺上的“合理性”而無以把握語言系統(tǒng)。以下僅以若干例證進行反向論證,以辨真?zhèn)巍?.1 關于let alone一個典型的例證就是(1)中的let alone,這是一個動詞加副詞構成的動詞詞組,其用法相當于一個連接詞,表述與它前面成分相對的意義。它不是合成的,無所謂推導,學習者必須經(jīng)過專門的學習才能掌握。(1) There is not enough room for us, let alone six dogs and a cat.CG認為,英語中通常沒有動詞加
8、副詞作連接詞的用法,因此let alone這一表達式無法用英語中一般的造詞規(guī)則來解釋,其整體意義不等于其組成分子意義的簡單相加。這一認識首先割裂了語言單位,混淆了語言的級階。既然let alone的用法相當于一個連接詞,它就是一個詞位;既然是一個詞位,let和alone就不再享有詞的地位而只是構成let alone的詞素。既然是詞素而不是詞,那就無所謂CG所說的“動詞加副詞”了?!皠釉~加副詞”是離開語言運作系統(tǒng)的語文學認識。其次,它忽略了語言變化中的語法化現(xiàn)象。在let alone作為一個整體用作連詞前,有l(wèi)et alone的用法,表示“不干涉某人/某事”,如:(2) She is asked
9、 to be let alone but the press keeps pestering her.(2) 中的let alone是可推導的。從letalone表示“不干涉”到let alone表示“更不用說”有一個隱喻過程,即let alone發(fā)生語法化,虛化成表示to say nothing of、considering之義的連接詞let alone。當這一義項固著下來,我們就直接將它作為一個連接詞而不再去分解它。詞語的語法化現(xiàn)象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單詞由實而虛的轉化,如back從表示“后背”轉變?yōu)榻樵~“在后面”,二是由單詞的組合虛化而來,如by and large。let alone屬于
10、后者,它是作為一個整體發(fā)生語法化的,它不再是一個動詞詞組而是一個相當于連接詞的詞位。語言的組合不是+ and + a + cat之類的線性組合而是結構單元之間的層級構造:PP let alone NPNPand NP a cat。我們不能打亂層級,把alone割裂成動詞let和副詞alone而生出VPADV alone NPNP six dogs and NP a cat這樣的錯誤結構來。這說明語言的運作完全符合結構依賴原則和合成原則。綜上分析,CG對let alone的分析是皮相的,這是沒有根據(jù)形式與功能對語言單位和級階進行科學界定的結果。據(jù)此,語言的合成性或可推導性這一命題是可以維護的。2
11、.2 關于white collar除了let alone這種所謂非語法規(guī)則的組合,在CG看來即便是按照語法常規(guī)組合起來的詞或句子,如果其意義獨立于組合成分的意義或不是其意義的簡單相加,則同樣也是構式,如英語中的white collar、red tape、elephant,漢語中的“木馬”、“傷風”。不可否認,這些詞語的意義都不能通過一般組合規(guī)則得出。原因是這些詞語也經(jīng)歷了類似于語法化的詞匯衍生過程。如white collar,本是辦公人員所穿襯衣衣領的顏色,后來經(jīng)隱喻而指代管理或小資階層,現(xiàn)在漢語也使用直譯過來的“白領”一詞。類似詞語還有很多,如“藍領”、“金領”、“粉領”,這些詞語的意義都不
12、等同于字面意義;隱喻化之前的字面義引退為新詞語即隱喻義的理據(jù),如圖1:隱喻)類比) 藍領、金領圖 143在句法分析中我們不能把隱喻義的white collar(或white-collar)看作兩個單元,因為它只表示一個概念。white和collar是構成white collar的詞素,其表示的“白領”是“管理階層”這一意義的理據(jù)。就句法結構而言,white collar是不可分割的,如:(3) The number of single white collar women keeps increasing.句中的white collar women只能是white collar與women的組
13、合,而不能是white與collar women的組合,white collar是附加語(Adjunct),women是補足項缺位的名詞短語(NP),white collar women可以抽象成Adjunct NP。與之相對,字面意義的white collar則是兩個成分的組合,如:(4) This is his favorite T-shirt that has a beautiful white collar.句中的 white collar可以抽象為Adj N,按照短語規(guī)則a white collar 可以抽象為Adjunct NP,white為a collar的附加語。以此可見,在句
14、法層面上(3)中的white collar相當于(4)中的white。作為“小資”義的white collar是一個詞,表示一個概念;作為“白色的領子”義的white collar是兩個詞,表示兩個概念??梢?,推導和不可推導取決于語言的組合和聚合這兩個參照系。無論是共時還是歷時,都可以確立這一斷言:語言是合成的,是可以推導的。2.3 關于V TIME away根據(jù)CG,構式并不僅限于詞匯層面,同樣也存在于句法層面。例如英語中的V TIME away結構:(5) a. Jane slept the whole trip away.b. Elizabeth knitted the whole we
15、ekaway. c. She danced the night away.(引自嚴辰松,2006)CG認為,V TIME away無法用常規(guī)的語法規(guī)則來解釋,這一結構的意義也無法從構成成分的意義推導出來。dance the night away表示什么意思?只有比較了多個類似的例子之后才能知道其共同的意義,即構式義:從事特定的行為從而度過或浪費了一段特定的時間。44“常規(guī)語法規(guī)則”當如何理解呢?“常規(guī)”又當如何定義和把握呢?“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的界線在哪里呢?對于外語學習者而言,可能一時無法理解She danced the night away這個句子的意思,但是對于本族語者而言,在創(chuàng)作時寫出
16、這樣的句子是否還要給Jane slept the whole trip away、Elizabeth knitted the whole week away加注,以便讀者對比閱讀呢?其實,這類用法由于與spend TIME away的類比關系而得到了重新編碼,即經(jīng)歷了詞匯衍生,如(5a)中的sleep、(5b)中的knit和(5c)中的dance分別表示spend (time) through sleeping、spend (time) through knitting、spend (time) through dancing。事實上,僅就V TIME away這樣一個抽象句型的字面意思而言,
17、我們也不難理解其意義:用某種動作驅(qū)走時間,即打發(fā)時間。由此可見,語言是合成的,是可以推導的。2.4 關于Whats X doing Y?CG認為,構式特征還包括焦點、話題、語體風格等語用意義,其與構式的關系是約定俗成的,是構式本身所具有的表達功能。因此,即便是可用語法規(guī)則進行推導的句式,如果其語用意義特殊,也同樣屬于構式。比如英語中的 “Whats X doing Y?” 是按照常規(guī)語法組織起來的特殊疑問句,可是它的有些用法具有特殊的意義或功能,如:(6) Whats the y doing in my soup?這句話顯然不是訊問蒼蠅在做什么,而是對菜里面出現(xiàn)了蒼蠅表示驚訝或不滿。所以,CG
18、認為 “Whats X doing Y?” 加入語用因素的特殊用法就是構式,其不可預測性體現(xiàn)在用法上。談到語用就不得不涉及主體對意義的理解問題,一旦客觀形式加入主觀闡釋,一切都會動蕩起來。同一句話,有多少人就可以有多少種闡釋;就算是同一個人也會因不同的時空、情景等因素而做出不同的闡釋,如:(7) 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walks like a crane.這個句子至少有兩種解讀:(1)她輕盈高窕,走起路來像一只(優(yōu)雅的)鶴;(2)她瘦骨嶙峋,走起路來像一只(孱弱的)鶴。這顯然是兩種完全對立的闡釋,但都是合理的??梢?,如果構式的界定中加入動態(tài)的語用因素,那么構式也就
19、因人而異了?!癢hats X doing Y?” D-結構可以表示為NPXIPbeVPVdoNPwhatPPY,這是語言的結構也是語義的取值范圍。至于語用,那是在語言結構之外的。如果 “Whats X doing Y?” 涉及語用,那么任何語言成分都涉及語用,因此如果它是構式,一切語言成分都是構式,且任一語言成分都是無窮個構式。3對構式語法特點的考察Goldberg(1997)指出:CG是一個有關說話者語言知識本質(zhì)的語言學理論。它是非模塊的、非轉化的語法方式,目的在于全面研究語言的客觀存在,同時兼顧語言內(nèi)部或語言之間的共性。它認為不能把語言現(xiàn)象分為核心部分和外圍成分而把研究對象限定在核心部分,
20、相反,所有的語言現(xiàn)象都應該得到關注。CG將形式意義任意性的范圍擴大到所有語言結構及應用層面,認為一切構式都是非推導性的(non-derivable),即上一層構式不能通過下一層分子推導而出。就構式的概念,即形式意義的不可推導性而言,其實是Saussure關于符號定義的延伸。Saussure把符號看作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CG將這種符號的任意性擴展到短語甚至是句子層面,認為語言是單層面的直接投射,不存在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的轉化,力圖瓦解語言的模塊觀、轉化觀。就構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尤其強調(diào)語言研究的全面性,強調(diào)形式和語義的匹配,把詞匯、語法、語義、語用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希望對語言做出全息的解釋。
21、3.1 關于非轉化性,單層面性CG的命題是,構式是單層面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轉化,但并不否認構式的組配。Kay(1995)認為,當且僅當某語言中存在一套構式,而這些構式能夠組合起來產(chǎn)生一個句子的表層結構和語義的確切表征式時,這個句子才被語法確認為合格。一般來說,一個具體句子往往同時是多個構式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如(8) John faxed Mary a letter.(8) 是由主謂構式、雙賓構式、限定構式(不定冠詞)、過去時構式以及與該句中5個詞相對應的5個簡單的詞法構式所產(chǎn)生的。按照CG的這種分析方式,下面兩個句子便是不同構式匹配的結果:(9) a. They had a meeting.
22、 b. They are having a meeting.由于構式是語義和形式的組配,(9a)、(9b)不存在形式和意義的轉換,兩者都是語義和形式的直接組配。相反,生成語言學(GL)認為,(9a)和(9b)是由同一D-結構轉化而來,如圖2:圖 2CG對這種D-結構與S-結構之間的轉換關系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所見即所得”,任何句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因此句子之間不存在轉換。兩個句子,如(9a)和(9b),哪怕只有時態(tài)上的差異,也屬于不同的構式。同樣,對同一件事情進行描述的主動態(tài)和被動態(tài)凸現(xiàn)的是不同的描述對象,因此屬于不同的構式,不存在任何的推導關系,如:(10) a. I brok
23、e the cup. b. The cup was broken by me.一般認為(10b)是由(10a)轉換而來的被動態(tài),兩者是主動與被動的轉換關系,但是CG強調(diào)單層面性,強調(diào)每一種構式的獨立性,完全否定構式之間的轉化。如果語言中不存在轉化而只有各種獨立的構式,那么就要對每種構式的形式和意義進行分別描寫,這樣建立起來的語法體系將是非常龐雜的,而終究是不可能成為體系的。因為按照CG的泛化觀點,一個句子就是一個獨立的構式,那么有多少個句子就有多少個構式,這還不包括我們前面討論過的作為構式的詞素、詞語等以及因語用因素而產(chǎn)生的無窮盡的構式。同時,CG強調(diào)各類構式都是在習得者接受了足夠的輸入,并借
24、助于一般的認知機制而習得的。矛盾由此產(chǎn)生:一方面構式無窮,另一方面構式需要不斷的習得,那么人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如何習得如此多的構式?進而言之,構式不可推導,而我們又隨時創(chuàng)造新的句子,是不是我們還要習得自己創(chuàng)造的構式?3.2 關于非模塊性CG主張非模塊性(non-modularity),強調(diào)形式和意義都是語法中每個具體構式的組成部45分,不是語言中的不同模塊。在所有非模塊語法理論中,CG尤其強調(diào)語用意義與具體語言形式的約定俗成的結合(Kay, 1995),如:(11) Sit down!(12) Him be a doctor?(11)句的形式表示祈使,(12)句的形式表示說話者的不信任。Kay認為
25、,上述表達所產(chǎn)生的語用效果是語言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因而成為這些語法構式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也就是說,構式是語法、語義和語用的一體,因此是非模塊性的。但是,我們沒法否認(11)、(12)分別是其構成成分的投射,而各自表示的祈使、不信任都是各從其類的句類。從研究方法上看,CG將語法、語義和語用納為一體,這種三位一體的研究方法真的能對語言做出全息的解釋嗎?我們首先明確什么是語用,它和語義有何區(qū)別。雖然學界沒有就語義與語用的關系達成一致意見,但其間的區(qū)別不容否認。根據(jù)Leech(1983),語義學揭示的意義是二元關系的句子意義,解決“What does X mean?”的問題,而語用學揭示的意義是三
26、元關系的說話人意義,解決“What did you mean by X?”的問題?!耙虼?,語義學研究的意義是句子的認知意義,是不受語境影響的意義;而語用學也研究意義,但那是語言使用上的意義”(何自然,1988: 7)。概言之,語義是“靜”的研究而語用是“動”的把握。盡管句子的語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該句子在實際語境中的語用意義,但我們認為這不足以說明語法構式本身包括語用信息。如:(13) What ne weather!不同的語境會賦予(13)不同的意義:(1)某人正準備出門,突然天降大雨,他自嘲地如是說,此時,語用意義和語義剛好相反;(2)某人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決定出游,但是一直陰雨連
27、綿,好不容易天放大晴,此時(13)的語用意義和語義保持一致。同樣的語言形式到底含有何種語用信息?自嘲?還是喜悅?這種由于語境而產(chǎn)生的兩個意義是否意味著同一個句子卻屬于兩個不同的構式?如果是,我們?nèi)绾螌@兩種構式進行語法描寫?是否要附著對語境的描寫?因此,我們有理由質(zhì)疑“構式是語法、語義和語用的一體”(Kay, 1995)這一命題。3.3 關于全面性CG堅持解釋的全面性(full coverage),認46為:語法理論從原則上講必須解釋所有的語言事實,不能首先假設某些語言現(xiàn)象是核心的而另外一些是邊緣性的。Kay(1995)認為,現(xiàn)實的語言數(shù)據(jù)并不能使我們在習語和能產(chǎn)性規(guī)則之間劃一條明確的分界線,
28、語法應該是一個構式的連續(xù)體,該連續(xù)體的一端是能產(chǎn)性強的構式(如主謂構式),另一端是相對固定的構式,如Whats X doing Y?中間沒有天然的可以分割的所謂中心和邊緣語言現(xiàn)象的分界線。從相對微觀的角度看,一個句子常常既包含能產(chǎn)性強的構式,也包含相對固定的構式,對標記性構式的關注就有可能給這樣的句子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解釋。不可否認,一個完整的語法理論必須解釋語言事實,但是這種解釋必須直指語言本質(zhì)而不應浮于表象。GL懸置語義就是擱置了表象,為的是更深入地觸摸本質(zhì)。語義和句法本是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雖有交接面(interface)卻獨立運行,懸置語義出于科學的理想化要求并非邊緣與核心之分。相反,CG倒
29、有為全面而全面之嫌。它希望將語義和句法甚至語用統(tǒng)一到一個系統(tǒng)中來解釋,好像只有這樣才算對語言做出了全息解釋。它從結構相對穩(wěn)定的習語出發(fā),將形式意義的不可推導性逐漸泛化,最后納入了最不穩(wěn)定的語用因素。(14) a. Hello. b. Hello! c. Hello?同一個招呼用語,語氣不同,屬于幾個構式?這恐怕是原型理論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在同一個范疇中給它一個固定的坐標。CG “語義、語法、語用”三位一體的捆綁式解釋,看似面面俱到,實際上卻將語言熬成了一鍋粥:詞素、詞、習語以及句型都是約定俗成的“形式意義”結合體,一切語言形式都是構式。這就等于說,語言單位失去了層級、遞歸;詞匯和句
30、法具有同質(zhì)性。我們稱語言為系統(tǒng),是因為它有自我運行的普遍規(guī)律和各司其職的單位和層級,如果語言靠的就是認知映現(xiàn),那么語言系統(tǒng)性何在?3.4 共性遺傳等級模式CG自認為是一個高度統(tǒng)一的體系。構式與構式之間一般來說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構式之間的共同點構成這些構式的共性,這些共性本身也是一個構式,該構式的特性通過遺傳關系傳給更加具體的構式,這就是所謂的共性遺傳等級模式(generalizations-inheritance hierarchy) 比如:一個抽象的左偏離構式(left isolateconstruction)可以通過遺傳將其特性傳給多種具體的不同的構式(Kay, 1995; Goldber
31、g, 1997):到層級與遞歸去探討語言的共性??梢哉f,只要涉及語言的共性或本質(zhì)問題,不管論述正確與否,都離不開對語言遞歸系統(tǒng)的考察。(15) a. the woman who she metyesterday(限制性定語從句)構式語法的泛化及悖論b. Abby, who she met yesterday.(非限制性定語從句)CG的初衷是解釋語言的特異性(或習語性)c. Bagels, I like.(主題句)現(xiàn)象,可是按照CG的理路進行研究就無可避 d. What do you think she did? (特殊疑免地將構式泛化到一切語言現(xiàn)象。的確如此,問句)Goldberg(2006:
32、 5)對于構式的最新界定是:“后天習得的形式語義/語篇功能對,包括詞以上任何一種句型,都要求有自己的特素、單詞、短語以及部分填充詞匯和完全沒有殊構式,原因是它們的形式和語用功能各不相填充詞匯的短語類型”??梢钥闯?,Goldberg同。但是,它們又都繼承了抽象的左偏離構式在強調(diào)構式的后天習得性的同時,將構式范圍的特征:左偏離構式由兩個姐妹結組成,左結擴大到從詞素到各種完全或部分抽象的短語類須滿足右結述位的配價要求;右結是一個有/沒型,如那些可以用一般語法規(guī)則解釋的抽象有主目的動詞詞組。句型,如及物句型、不及物句型、雙及物句型按照CG的觀點,既然任何句型都有自己等,因其都有獨特的功能,其整體意義和
33、功能的特殊構式,再者從詞素到句子之間是一個連都是不可預測的??傊?,語言中各種規(guī)約化的續(xù)統(tǒng),那么語言中已不存在層級和遞歸。既然“形式意義/功能”結合體都是構式,構式存不存在層級與遞歸,何來抽象的左偏離構式?在于語言的各個層面,表1是Goldberg(2003)CG割裂了語言層級間的張力,卻又不得不回所列示例:4表1 構式類型詞素詞合成詞習語(全固定式)習語(半固定式)共變條件構式雙及物構式(雙賓語構式)被動式如:anti-,pre-,-ing如:avocado,anaconda,and如:daredevil,shoo-in如:going great guns如:jog <someones&
34、gt; memory形式:the Xer the Yer如:The more you think about it, the less you understand.形式:Subj V object1 object2;意義:(有目的的或?qū)嶋H的)轉移n.如:He baked her a muf形式:Subj aux VPpp(PP by)話語功能:使遭受者成為話題和/或使施動者非話題化如:The armadillo was hit by a car.句型的形式和抽象意義由句中主要動詞所表達的語義/語用信息決定,因為動詞能夠投射它自身的論元結構(argument structure)。論元結構表示
35、述位(predicator)傳達的活動和狀態(tài)最低限度的參與者(B2000),這些因素決定了句型結構,如:(16) Chris gave Pat a ball.give是三價動詞,因此與三個論元共現(xiàn):施事、接受者和受事,由此可得出句子的基本意義。但CG認為(16)這一句型的形式和意義并不一定是由主要動詞的賦值單獨決定的。在Goldberg(1995, 1998, 2000, 2001)看來,動詞CG將詞素、詞、合成詞及全固定式習語稱作實體構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這些構式在詞匯上是固定的(lexically xed),即其組成分子不可替換;將半固定習語及其后的構
36、式都稱為圖式構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Fillmore,Kay & OConnor,1988)從實體構式到圖式構式都是形式意義的結合體,都是非轉換的,即單層的(monostratal)。據(jù)此,從詞素到句子就不存在生成或轉換關系,都是形式和意義的直接映射,即語言不存在級階和遞歸,詞素、詞、短語和句子沒有實質(zhì)的區(qū)別,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4.1 論元結構式:抽象的句型很多語言學理論認為,一種語言中基本47所具有的對句子整體意義的預測能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強。這是因為:第一,在相當多的句子中,我們并不能把句子的整體形式和意義歸結于動詞。比如,sneeze本身是一價動詞
37、,但是sneeze可以有以下用法:(17) Pat sneezed the foam off the cappuccino. (17) 表述了“有方向的致使遷移”,也就是說,sneeze在用于“致使遷移”的句型中,獲得了原本不具備的二價動詞的用法。第二,一個動詞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多種論元結構的句型中,也就是說,不同的構式會賦予同一個動詞以新的配價。例如sew能出現(xiàn)在以下各種論元結構中:(18) a. Pat sewed all afternoon. (不及物構式) b. Pat sewed a shirt. (及物構式) c. Pat sewed Chris a shirt. (雙及物構式) d.
38、Pat sewed the sleeves shut. (結果構式) e. Pat sewed a button onto the jacket. (使役移動構式)f. Pat sewed her way to fame andfortune. (路徑構式)以上分析表明,句子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對于這種規(guī)律性,Goldberg采用“構式”這個概念來表示。構式的意義不僅來自它的組成分子,而且其本身具有意義。具體說來,構式的整體意義來自其原形動詞(如sneeze、sew)的意義,而構式一旦形成,該構式的論元結構(即抽象構式自身的配價)又會影響動詞的意義和功能,使之與整體相適應,也就
39、是說,構式整體的配價與該構式動詞的配價相一致。一價動詞、二價動詞等,其實只是動詞特征集的一部分。但是也正是由于這種劃分后的規(guī)約沉積,常常讓人產(chǎn)生一種誤解動詞的配價決定了它在句子中所攜帶信息量的多少,一旦超出我們常規(guī)性的接受限度時,就表現(xiàn)出某種超常性即不可預測性。其實,一個動詞具有怎樣的配價是由其句子結構所決定的,單獨談一個詞其實是無所謂配價,甚至可以說是無所謂詞性的。sew作為動詞在(18)中的使用,從一價動詞到二價、三價所發(fā)生的變化都是由結構制約的,是動詞配價在具體結構中的重新調(diào)整。CG之所以認為48sew的及物用法屬于不可預測性是因為其使用幾率遠遠小于不及物式。我們不能用現(xiàn)象的發(fā)生幾率去解
40、釋事物的本質(zhì)問題。如果可以的話,請問我們?nèi)庋勰芸匆娂t外線的幾率有多高?如果看不見是否就等于不存在?那是主觀唯心的。同時,CG將形式意義看作一個結合體,并根據(jù)語義劃分構式類型,如結果構式、使役構式、路徑構式等。我們說語義是流變的,是見仁見智的取舍。如(18e),既可以看做是使役移動,也可以看做是動作的結果,因此根據(jù)語義來劃分構式,會出現(xiàn)一個構式多個意義,這本身與CG所謂的“一個構式一個意義”的基本構式觀相左。再者,如果根據(jù)語義劃分像NP+VP這樣的抽象句型,這又屬于哪種構式,其本身又包含多少個構式?4.2 構式觀下的連續(xù)統(tǒng)問題從表1不難看出,實體構式到圖式構式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處在這個連續(xù)統(tǒng)中的構式
41、成員在凝固性(fixability)上有一定范圍的變化。連續(xù)統(tǒng)的一端是簡單的構式,如詞素、詞、合成詞等,另一端是概括性的抽象句型,如主謂結構、被動式;處在中間的是其他各種凝固程度不同的構式??傊~素、詞、習語以及句型構成一個連續(xù)統(tǒng),都是約定俗成的“形式意義”結合體。事實上,語言分析如果撇開結構而著眼于語義或功能成分,其結果就不可能得出界限分明的或是或非的結論。語言因表征世界而有語義,因擬構自身而有結構,語義和結構分別是外在的和內(nèi)在的。我們?nèi)绾文馨淹庠诘谋碚髯鳛閮?nèi)在結構的依據(jù)?這本是兩個獨立的系統(tǒng)。形式意義結合體就一個詞看,類似于Saussure(1916)所說的能指和所指能指與所指具有任意性
42、,二者猶如一張紙的正反面,相互對立卻須臾不離。單就詞這一層面而言,一個詞確實可以看作是一個形式意義結合體。Saussure談到的“任意性”相當于CG所提到的“不可預測性”。如果將能指與所指間的任意性看作形式與意義間的不可預測性,那就等于說一個詞就是一個構式,換句話講,語言中有多少詞就有多少構式,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兩個絕對相等的詞語。在這個角度上說,形式意義結合體單就詞的層面而言確實有理,不過如果說詞就是構式,那么構式不過就是詞的別名罷了。CG將形式意義結合體擴大到短語和句子層面。它認為,人類通過認知能力把反復感知到的現(xiàn)象概念化、范疇化、圖式化并用一定的構式表達出來,因此一個構式就是一個概念。在此
43、意義上,短語和句子作為語言單位,和詞匯一樣,都是對一個概念的直接表征,所以它們是平行的基礎生成而非轉化關系。形式意義作為一個結合體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甚至是句子,因此語言不是模塊與模塊的組合,而是構式與概念的直接映射。據(jù)此,語言中其實不存在詞、短語和句子的區(qū)別,它們都以形式意義這樣的匹配方式存在。我們可以將短語、句子都看作分別對應不同的具體概念的詞條。不僅如此,CG又納入了風格、語域、修辭等因素。同一個詞、短語、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會產(chǎn)生附加意義,而這些附加意義都是不可預測的。如此一來,使用的不確定性直接造成了構式的泛化,即一個用法一個構式,無窮個用法無窮個構式。其結果就是:每一個詞、短語、句
44、子都是構式,而且都是無窮個構式。照此,表1的分類就不充分了,也不必要了因為一個構式同時是無窮個構式。綜上,Goldberg的經(jīng)典定義便經(jīng)不起推敲了。其一是以偏概全,有些構式如詞素及部分詞匯的形式意義關系是完全不可預測的而不是某些方面不可預測,因為我們不知道anti-、-ing等詞素、avocado、and等詞匯的形式意義為什么如此結合。其二,如果納入語用因素形式意義的配對就不再是一對一的關系而是一對多的關系,如all right既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以表示應付甚至可以表示挑戰(zhàn),到底能表示多少種意義實在難以窮盡。且不說構式語法定義的不嚴謹性,照其認識論和方法論進行研究,語言分析的簡約性和概括性又從何
45、談起?這個其大無外的詞庫我們將如何去描述?人類語言豈不如散亂的星云,無邊際地延宕開去?當我們說“Seeing is believing”的時候,我們卻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騙。我們能看到語言表象,卻看不見背后的機制,正如我們能看到飛舞的枝葉卻看不到流動的空氣。CG想否認語言的模塊觀,但其論證是表象的、彌散的,其實又離不開語言生成組合的本質(zhì),因此也是悖論性的。5結語CG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探尋語言的本質(zhì),將語法、語義和語用歸為一體,以期對語言作出全息解釋。有所為則有所不為,如果我們將表征結構的語法和表征現(xiàn)象的語義甚至是具體使用的語用混為一談,那么這個全息性的理論最終也只能止于表象。CG的出發(fā)點是解釋一部
46、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合成原則的語言成分,而事實上任何語言成分都不止一種解讀。如果將這種不定性看作不可預測,那就意味著所有語言成分都是構式,或者任何語言成分都可分解為不同的構式,從而有悖于“一個意義一個構式”的界定。總而言之,CG所設定的判定構式的標準:形式、意義和功能三者中任一方面的不可預測性,都會將構式泛化以至于構式語法缺乏科學所要求的剛性特征。如果CG的論證成立,那么我們每說一句話、一個詞都屬于不同的構式,都是客觀事實在大腦中的映射結果。事實上,我們知道動物也具有簡單的刺激反應能力,它們也會用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情感,但這種聲音和人類語言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它不具有組合能力。組合是建立在語言的層
47、級與遞歸之上的,是一種邏輯能力的體現(xiàn)。我們且不論語言的習得是否天賦,或者人腦中是否真的存在LAD,但是如果人類語言沒有了層級與遞歸,我們僅靠已有詞語和句子的輸入來習得語言,人到老甚至是死了之后都不可能完全學會語言的。注釋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認知語言學在外語教學與學習詞典編撰中的應用研究”(04XYY003)的階段性成果。參考文獻1 meaning A.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0: 640-651.2 case of LET ALONE J. Language501-538.3 Goldberg, A. Grammar Approach to Ar
48、gument Structure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1995.4 and constructions A. In & E. Sweetser (eds). Construc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CCompany, 1997: 383-398.495 Goldberg, A. E. The emergence of the semantics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and Limits of of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s
49、A. In B. Construction GrammarMacWhinny (ed). The Emergence of Language Abstract: Construction grammar (CG) adopts a 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regard lexicon, grammar, Associates, 1998: 197-212.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s an integral whole, 6 Goldberg, A. Patient
50、 arguments of causative hence its analysis of language is detrimental verbs can be omitte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o that of traditional grammars. CG regards a structure in argument distribution J. Language construction as a form-meaning pair, some aspect Science, 2001 (34): 503-524.of which is un
51、predictable. A construction entails 7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 A new theoretical direct mapping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with Approach to language J. 外國語, 2003 (3).no combinatorial or transformational relationship 8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involved, be it a morpheme or a s
52、entence, that is,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M. Oxford there exists no hierarchy or recursion in language University Press, 2006.and there is no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9 Kay, P. Construction grammar A. In J. morphemes, words and sentences, which form a Verschueren, J. Ostman & Blommaert. (eds). continuum. As CG pinpoints perceptual integration Handbook of Pragmatics C. Amsterda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推動下的生物質(zhì)能源技術進步
- 上海2024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社區(qū)消防安全隊伍建設與培訓計劃
- 2025浙江嘉興市博思睿招聘27人(派遣至海寧市尖山新區(qū)開發(fā)有限公司)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廣西河池市鳳山縣招聘國有企業(yè)領導班子人員考察人選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技引領中醫(yī)藥在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中的應用
- 二零二五學年度兒童在校打傷同學經(jīng)濟賠償合同
- 2025年度中國人壽校園招聘火熱開啟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二零二五年度汽車充電樁場地租賃與充電設施維護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山羊養(yǎng)殖收益共享代養(yǎng)協(xié)議
- 編輯學概論-課件
- 理發(fā)店個人門面轉讓合同
- 03J111-1 輕鋼龍骨內(nèi)隔墻
- 資產(chǎn)負債表模板范本
- 中國城市人口排名表
- 基于技術互補性的潛在技術合作伙伴選擇研究
- 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選擇性必修二導學案
- 牛津深圳版八年級下冊英語Unit 1-Unit 8各單元作文范文(實用)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同步隨堂練習一課一練
- 【數(shù)控加工】數(shù)控銑床教案
- 科室藥事管理記錄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