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操作及護理試題_第1頁
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操作及護理試題_第2頁
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操作及護理試題_第3頁
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操作及護理試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操作及護理一、單選題 (每題 1 分,總分 18 分 )1.針刺入腧穴后,針刺部位產(chǎn)生的酸、麻、脹、重等感覺和向遠處傳導放射,稱為:( B )A. 行針B. 得氣C.補瀉手法D. 提插捻轉法2.毫針針刺的留針時間( B )A.5 10 分鐘B.10 20 分鐘C.20 30 分鐘D.30 40 分鐘3.關于穴位注射,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D )A. 它是將針刺對腧穴的刺激作用和藥物的藥理作用結合在一起,發(fā)揮治療作用B. 應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副作用大或者刺激性強的藥物應慎用C.內(nèi)有重要臟器的部位不宜針刺過深,以免刺傷內(nèi)臟D. 患者若有觸電感,是得氣的表現(xiàn),可以注入藥物

2、4.耳穴埋籽的留籽時間( D )A.5 10 天B.10 天以上C.每天更換D.27 天5.失眠患者耳穴埋籽不適合選( C )A. 神門B. 皮質(zhì)下(腦)C.肺D. 腎6.拔罐的禁忌證不包括( D )A. 高熱抽搐、凝血機制障礙者;.B. 皮膚有潰瘍、過敏、水腫及大血管處;C.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D. 毒蛇咬傷7.耳穴神門主治包括( B )A. 失眠多夢B. 便秘C.各種炎癥D. 鎮(zhèn)靜、鎮(zhèn)痛8.中藥煎湯后趁熱在局部淋洗、浸泡、濕敷,稱為( C )A. 熏洗法B. 敷藥法C.溻漬法D. 藥熨法9.中藥煎湯后趁熱進行全身或局部的熏蒸、淋洗、浸浴,稱為( A )A. 熏洗法B. 敷藥法C.溻漬

3、法D. 藥熨法10.刮痧時,一般每一部位刮多少下( B )A.10B.20C.30D.4011.屬于提膿祛腐的摻藥是( B )A. 三七粉B. 九一丹C.平胬丹D. 生肌散12.黃蓮油膏的功效( A )A. 清熱解毒B. 活血祛腐C.收澀止癢.D. 溫經(jīng)散寒13.熏洗療法熏蒸時藥液的溫度一般為( C )A.30 40B.40 50C.50 70D.70 8014.藥熨時藥袋的溫度( C )A.30 40B.40 50C.50 70D.70 8015.青敷膏適用于( A )A. 局部紅腫熱痛B. 跌打損傷引起的淤血腫痛C.皮膚病欣癢腫痛D. 局部不紅不熱,漫腫無痛16.以下哪種情況不可選擇灸法(

4、 D )A. 瘡瘍久潰不斂B. 風濕性關節(jié)疼痛C.月經(jīng)不調(diào)D. 陰虛發(fā)熱17.關于刮痧,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體質(zhì)過于消瘦有出血傾向者禁止刮痧B(yǎng). 刮痧時應由內(nèi)向外、自上而下反復來回刮,用力要均勻適中C.每一部位宜刮20 下左右,以皮膚出現(xiàn)紫紅色為宜D. 刮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人病情及局部皮膚顏色,并詢問病人有無不適18.拔罐法留罐時間( B )A.5 10 分鐘B.10 15 分鐘C.15 20 分鐘D.20 25 分鐘二、多選題 (每題 1 分,總分 11 分 ).1.毫針的進針方法( ABCD )A. 指切進針法B. 舒張進針法C.夾持進針法D. 提捏進針法E.提捏進針法2.

5、毫針針刺的禁忌癥( ABCDE )A. 患者疲乏,饑餓或精神高度緊張B. 皮膚有感染、瘢痕或腫痛的部位C.高度水腫及有出血傾向患者D. 小兒囟門未閉時,頭頂腧穴E.小兒囟門未閉時,頭頂腧穴3.耳穴埋籽的禁忌癥包括( BD )A. 懷孕的婦女B. 有習慣性流產(chǎn)的孕婦C.月經(jīng)期的婦女D. 耳部有炎征、凍傷的部位E.耳部有炎征、凍傷的部位4.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正確的是( ABCDE )A. 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鄰近B. 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C.與軀干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D. 與內(nèi)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E.與內(nèi)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5.常用的拔罐方法

6、包括( ABCDE )A. 留罐法B. 閃罐法C.走罐法.D. 刺血拔罐E.刺血拔罐6.耳穴交感的主治包括( ABCE )A. 消化、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B. 哮喘C.急驚風D. 感冒E.感冒7.關于涂藥,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BCDE )A. 涂藥前需清潔局部皮膚B. 涂藥不宜過厚、過多,以防毛孔閉塞C.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不可涂于面部;嬰幼兒禁用D. 混懸液先搖勻后再涂藥E.混懸液先搖勻后再涂藥8.以下哪種情況不適合用藥熨法( CDE )A. 腹痛伴有發(fā)熱B. 局部無知覺C.大血管處D. 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腫痛E.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腫痛9.下列可以選擇刮痧療法的是( ABCDE )A. 高熱中暑

7、B. 頸肩背疼痛C.急性腹痛腹瀉D. 感冒引起的頭痛E.感冒引起的頭痛10.關于換藥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BDE ).A. 換藥室應保持清潔,每日消毒一次B. 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所用物品每人一套C.先處理感染傷口,再處理無菌傷口D. 瘡面需清潔干凈,避免損傷新鮮的肉芽組織E.瘡面需清潔干凈,避免損傷新鮮的肉芽組織11.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有( ABCDE )A. 按法B. 揉法C.摩法D. 拿法E.拿法三、簡答題 (每題 1 分,總分 4 分)1.何為閃火拔罐法?答:用長紙條(卷成卷)或血管鉗夾一個酒精棉球點燃后,使火在罐內(nèi)繞1 3 圈(注: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后,將火退出,迅速將

8、罐口扣在應拔部位,即可吸附于皮膚上。此法因罐內(nèi)無火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2.試述刮痧的方法。答:刮痧方法:手持刮板或瓷匙,蘸少許介質(zhì),在所選的刮痧部位由內(nèi)向外、自上而下單一方向用力均勻的刮擦皮膚;每一部位刮 20 下左右,以病人能耐受為宜;刮痧部位應盡量拉長,一般選 3 5 個部位;如刮背部應在脊柱兩側、肩部、肋間隙,刮肋間隙時應呈弧線由內(nèi)向外刮,每次刮 8 10 條,每條長 6 15cm。刮痧過程中應保持刮痧板的濕潤,感到干澀時,要及時蘸取潤滑劑再刮,直至皮下呈現(xiàn)微紅色或紫紅色痧痕為度。3.如何運用觀察法和按壓法選擇耳穴進行治療?答:觀察法:拇食二指緊拉耳輪后上方,由內(nèi)至上,分區(qū)觀察,在病變相應區(qū)如有變形、變色、脫屑、結節(jié)、充血、凹陷、小水皰等陽性反應點,這些反應點一般有明顯壓痛。按壓法:診斷明確后,在病人耳廓病變的相應部位,用探棒用力均勻的探壓尋找壓痛點,當壓到敏感點時, 病人會出現(xiàn)皺眉、呼痛等反應,壓痛最明顯的一點為耳穴治療點,如反復查找不到壓痛點,可按穴位治療。4.熏洗療法的護理及注意事項。答:( 1)注意保暖,暴露部位最好加蓋衣被(2)熏蒸的溫度不宜過熱,一般為50 70,以防燙傷。淋洗浸泡的溫度40 45,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