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_第1頁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_第2頁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_第3頁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_第4頁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科發(fā)資2017298號附件7“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2018年度申報指南國家質量基礎(NQI)由計量、標準、合格評定(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共同構成,是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在總結質量領域100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的。NQI支撐并服務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技術性、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國際性等特征鮮明,不僅被國際公認是提升質量競爭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國民經濟有序運行的技術規(guī)則、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技術平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新常態(tài)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把推動發(fā)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NQI的戰(zhàn)略地位和基礎作用更加凸顯。加強國家質

2、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推進我國NQI的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質量提升,依據國務院關于印發(fā)質量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國發(fā)20129號),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計量發(fā)展規(guī)劃(20132020年)的通知(國發(fā)201310號),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513號)等文件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464號)要求,科技部會同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等13個部門,制定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

3、專項實施方案。按照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的思路,聚焦產業(yè)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國際競爭力等國家重大需求,圍繞計量、標準、合格評定(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和典型示范應用5個方向設置11個重點任務:新一代量子計量基準、新領域計量標準、高準確度標準物質和量值傳遞扁平化、基礎通用與公益標準、產業(yè)共性技術標準、中國標準國際化、基礎公益檢驗檢測技術、重要產業(yè)檢驗檢測技術、基礎認證認可技術、新興領域認證認可技術和典型示范。本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我國NQI總體水平達到并跑,在部分領域達到領跑水平;為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做出實質性貢獻,研制計量基標準和測量裝置100120臺/套,研制國家標準

4、物質500600項,計量科技整體水平躋身世界前列;研制國際標準200項以上,實現超過100項中國標準走出去,研制基礎通用、社會公益和產業(yè)共性國家標準1000 余項,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科技創(chuàng)新需求的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標準水平領跑國際;填補社會公益和重要產業(yè)領域檢驗檢測新方法和核心技術300項,新裝置51臺/套,診斷產品70種,實現重點領域檢驗檢測核心技術突破;建立6套國際或區(qū)域領先的認證認可技術方案,重點領域認證認可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5套以上全鏈條的“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本專項執(zhí)行期為2016年至2020年。各任務落實以項目為主,2018年擬部

5、署41個重點任務,國撥總經費約4億元。重點研究高精度計量儀器、標準器和扁平化量值傳遞計量技術,基礎性、公益性和重點產業(yè)急需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技術,以及開展NQI技術在典型領域的集成示范。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則上只支持1項,僅在申報項目評審結果相近,技術路線明顯不同,可同時支持2項,并建立動態(tài)調整機制,根據中期評估結果,再擇優(yōu)繼續(xù)支持。所有項目均應整體申報,須覆蓋全部考核指標。項目執(zhí)行期為3年,如無特殊說明,每個項目下設的課題數不超過6個,項目所含單位數不超過15個。本專項指南如下:1. 新領域計量標準1.1超大帶寬信息傳輸計量基標準和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第五代(5G)

6、通信中信道、微波及太赫茲等關鍵參數計量技術,建立太赫茲(THz)功率和噪聲、三維多入多出(3D MIMO)角度、時延和空中接口(OTA)計量基準和標準;研究高速信息傳輸、數字視頻和顯示等計量關鍵技術,建立高速脈沖、數字調制、超高清視頻抖動、片上散射和天線、光纖光柵傳感和智能顯示計量標準裝置;研究云服務器和網絡流量計量技術,建立寬帶速率、網絡設備能效、云存儲計量標準裝置。考核指標:1. 通信與信息計量基標準裝置13臺/套:頻段為:220GHz330GHz的矩形波導法蘭3(WR-3)功率計量基準,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1%1.5%;WR-5噪聲計量基準,噪聲溫度300K20000K,u:3%;3

7、D MIMO信道參數標準,(303000)ns時延u:(525)ns;光電脈沖時域參數計量標準,上升時間測量范圍(2100)ps,u:0.3ps;數字調制計量標準,正交幅度調制(QAM)誤差矢量幅度(EVM),u:0.08%(載波頻率30MHz40GHz、調制階數16 QAM與64 QAM、調制帶寬<100MHz);超高清視頻基帶抖動計量標準,u:(0.010.05)單元間隔(UI);100kHz100GHz通信器件片上散射參數計量標準,反射系數01,u:0.010.05,傳輸系數(060)dB,u:(0.010.4)dB;(1870)GHz在片天線計量標準,增益u:(0.250.5)d

8、B;(15101640)nm光纖光柵傳感解調計量標準,波長u:0.3pm;智能顯示動態(tài)光學參數計量標準,響應時間u:0.25ms;(256kbps1Gbps)寬帶網絡速率計量標準,u:1%;網絡設備能效計量標準,u:3%;云計算環(huán)境下存儲計量標準,u:2%,每套計量標準裝置的核心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2.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2項。1.2水運工程關鍵計量標準及溯源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建立含沙量測量儀計量標準裝置及溯源技術;研究建立港口航道淤積計量檢測方法、計量標準裝置及溯源技術;研究建立淺濁水域底物與地質結構精細探測分辨計量標準裝置及

9、溯源技術??己酥笜耍河嬃繕藴恃b置5套:含沙量測量儀計量標準裝置,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1%;淤積厚度計量標準裝置,u:0.2%;底物分辨率計量標準裝置,u:1cm;水下地層剖面分辨率計量標準裝置,u:2cm;水下超短基線定位計量標準裝置,u:1%。2. 高準確度標準物質和量值傳遞扁平化技術2.1納米幾何特征參量計量標準器研究及應用示范研究內容:研制高精度一維、二維柵格等具有關鍵特征參量的納米幾何結構長度計量標準器;研究納米幾何結構長度計量標準器的定值、校準和溯源方法;建立納米計量領域計量基標準;在重點產業(yè)開展納米計量關鍵技術的典型示范應用??己酥笜耍?. 研制納米幾何特征參量計量標準器6種:(1

10、)(501000)nm周期的一維柵格標準器3種,相對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5%,(2)(2002000)nm周期的二維柵格標準器3種,u:5%。2. 申報納米計量領域計量基標準5項。3. 在微電子集成電路、先進制造等重點產業(yè)20家企事業(yè)單位示范應用。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2項。2.2 多參量高穩(wěn)定度計量標準器的研制研究內容:研制微小力值、重力、容量等高穩(wěn)定度力學現場校準計量標準器;研制覆蓋紫外至太赫茲波段的光輻射度量值傳遞標準器;研制用于放射診療及輻射監(jiān)測的電離輻射標準器;研制用能產品能效量值傳遞標準器;研制高穩(wěn)定度超高壓力量值傳遞標準器;研制基于相干布居數囚禁原理的高頻率穩(wěn)定度冷原子鐘??己?/p>

11、指標:1. 計量標準器13套:微小力值傳遞標準器,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2×10-2;重力傳遞標準器,u:1×10-8;液體靜態(tài)容積標準器,穩(wěn)定性±5×10-5;太赫茲功率傳遞標準器,u:2%;弱光照度亮度傳遞標準器,測量范圍(1×10-71)lx和(1×10-41×103)cd/m2;光譜型紫外輻射照度標準器,u:1.5%;(5001000)nm光譜范圍內高吸收比標準器,吸收比達到0.999,u:0.0002;60keV3MeV光子眼晶體劑量當量標準器,u:(5%10%);(10105)Bq甲狀腺(碘)活度標準器,u:3%;

12、(20007500)制冷量能效量值傳遞標準器,u:(0.5%1.0%);(20150)kV實用峰值電壓傳遞標準器,u:1%;(1501000)MPa超高壓力量值傳遞標準器,u:(2.55)×10-5;相干布居數囚禁冷原子鐘裝置,長期(大于10000秒)頻率穩(wěn)定度優(yōu)于2×10-13。2.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12項,制定計量技術規(guī)范(送審稿)不少于4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1項。2.3高純多肽及蛋白中雜質精確分析計量裝置開發(fā)與應用研究內容:研究痕量肽段雜質的準確定性和定量新技術,研制高純多肽及蛋白中雜質精確分析的計量檢測裝置,包括研究痕量肽段高效離子化技

13、術、離子高效傳輸技術、選擇性富集技術以及高效裂解技術,開發(fā)肽段雜質準確測量軟件、專用數據分析軟件及譜庫檢索軟件;開發(fā)高純多肽中肽段雜質測量的標準化方法,并在多肽類藥物雜質分析中示范應用。考核指標:1. 高純多肽及蛋白中雜質精確分析計量檢測定性裝置1套:質量范圍(5010000)Th,分辨率優(yōu)于30000,不少于2種離子裂解模式,含量0.01%以上肽段雜質精確定性分析;高純多肽及蛋白中雜質精確分析計量檢測定量裝置1套:質量范圍(502000)Th,單位質量分辨率,裝置檢測靈敏度1pg利血平信噪比(S/N)150000:1,含量0.01%以上肽段雜質定量重復性優(yōu)于5%;建立翻譯后修飾蛋白、含二硫鍵

14、多肽、直鏈大分子多肽中雜質分析,開展3種多肽類藥物中雜質準確分析方法的典型應用。2.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12項,軟件著作權不少于3項。2.4高精度重磁計量標準裝置研發(fā)研究內容:研究鐵磁材料共振參數分析技術,研制微波鐵磁材料共振參數計量標準裝置;研究銫原子抗弛豫技術及磁場實時跟蹤技術,研制高精度銫光泵原子磁力儀;研制高靈敏度振動樣品磁強計及量傳用磁矩標準樣品的校準裝置;研究適合于極地考察等低溫氣候條件下海洋重力計量溯源技術,建立極區(qū)重力校準點??己酥笜耍?. 高精度磁性計量標準裝置4臺/套:(120)GHz微波鐵磁材料共振參數計量標準裝置1套,諧振點磁場測量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7.5%;高精度銫

15、光泵磁力儀1臺,u:1.5×10-9T;高靈敏度振動樣品磁強計1套,靈敏度10-10Am2;磁矩標準樣品的校準裝置1套,u:0.3%。2. 可溯源的極區(qū)重力校準點1個,u:3×10-5m/s2。3.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3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1項。2.5多自由度系統(tǒng)位置與姿態(tài)過程控制計量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位置與姿態(tài)高精度實時校準和溯源的扁平化量值傳遞技術,建立空間位置與姿態(tài)國家計量標準裝置;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動態(tài)曲線軌跡過程中的運動幾何特性,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曲線運動軌跡幾何參數的在線計量裝置;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

16、統(tǒng)曲線運動軌跡幾何參數評價的運動學模型和修正系統(tǒng)。考核指標:1. 計量裝置2套和軟件系統(tǒng)1套: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位置與姿態(tài)國家計量標準裝置,空間位置和姿態(tài)測量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7m+5×10-6L(位置)、30(姿態(tài)角),注:L是測量長度,單位為m;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曲線運動軌跡在線計量裝置,軌跡位置和姿態(tài)測量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30m +5×10-6L(位置)、30(姿態(tài)角),注: L是測量長度,單位為m;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統(tǒng)曲線運動軌跡修正補償軟件系統(tǒng),修正后運動軌跡和理論軌跡的偏差減小10以上。2.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3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

17、1項。2.6食品、環(huán)境現場儀器與方法的計量溯源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食品、環(huán)境現場儀器的校準技術;研究現場快檢技術的共性及特性驗證評價關鍵技術;研究電化學與生物技術結合的便攜式現場檢測儀器用快速分析方法和計量溯源與評價技術;研制生乳中蛋白、非脂溶性固體等基礎指標、動物體液中瘦肉精類物質、水產品中重金屬元素等食品和環(huán)境分析儀器校準用系列標準物質。考核指標:1. 制定食品、環(huán)境現場儀器校準規(guī)范或國家標準(送審稿)4項。2. 建立酶聯免疫、紅外光譜、生物傳感現場快檢技術的計量驗證評價技術4種。3. 國家標準物質12種:提供包括蛋白等6項基礎指標、瘦肉精類、重金屬元素、環(huán)境形態(tài)分析儀校準用國家級標準物

18、質12種,特性量不少于30個,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純度標準物質0.5%,溶液標準物質1.5%,基體標準物質6%。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2項。2.7電能與電子氣體關鍵計量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建立直流電能計量標準裝置,直流電能表檢定方法,直流電能表型式評價方法;研制氫燃料電池用高純氫檢測標準物質;研究直流突變、紋波等電能質量分析共性技術;研究磁懸浮軌道交通、光伏直驅空調等典型應用中的直流電能計量及電能質量控制技術。考核指標:1. 計量標準裝置5套:10 mV1.15 kV直流電能計量標準裝置,功率/電能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0.001%;10 m

19、V1.15 kV直流電能表計量標準裝置,功率/電能u:0.0025%;DC100 kHz直流電能質量分析檢測裝置,功率/電能u:0.05%;磁懸浮軌道交通直流能耗動態(tài)檢測裝置,功率/電能u:0.05%;光伏直驅空調直流電能計量及電能質量檢測裝置,功率/電能u:0.02%。2. 氫燃料電池用高純氫檢測等國家標準物質10種,特性量不少于10個,u<5%。3. 計量檢定規(guī)程(送審稿)2項。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申報國際互認的測量和校準能力(CMC)不少于4項。3. 基礎通用與公益標準3.1人體生物特征識別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人臉、動態(tài)簽名和聲紋等的數據格式標準;指紋型骨架、指

20、靜脈和手型輪廓等的數據格式符合性測試方法標準;術語及系統(tǒng)圖符標準;訪問控制場景分級評價、操作評估、機器可讀測試數據和系統(tǒng)環(huán)境適應性評估等性能測試方法標準;卡上生物特征識別標準;互聯網金融生物特征識別標準;程序接口和交換格式框架標準;呈現攻擊、安全評估及安全防范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0項。3.2技術標準研制方法、技術推廣服務和品牌提升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標準技術內容的確定原理和方法標準、標準制定機制及程序標準;衡量標準化效益的測評方法和技術標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企業(yè)創(chuàng)新服務、科技成果評估、科普服務等科技服務業(yè)標準;標準化第三方評估技術標準;品牌培育方法和品牌管理技術標準。

21、考核指標: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40項。3.3質量信息資源整合與數據挖掘共性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機構管理、資產管理、自然資源和地理環(huán)境、安全生產等基礎通用領域信息分類編碼、元數據、符號代號國家標準;信息分類編碼標準、數據元/元數據標準符合性測試方法標準;基于制造業(yè)大數據的知識建模、數據字典、標識解析和裝備試驗數據管理標準;產品質量信用信息整合評價技術標準;缺陷產品召回信息挖掘與追溯技術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5項。3.4支撐重大環(huán)保設施高質高效運營的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及應用研究內容:研究污水處理、固廢處理處置重大環(huán)保設備和新材料的質量、能效及高效能評價

22、技術標準;污水處理、固廢處理處置重大環(huán)保系統(tǒng)設施運行效果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標準;提出重大環(huán)保設備和系統(tǒng)設施優(yōu)化控制集成解決方案,并在冶金、建材、化工、市政等重點行業(yè)開展應用。考核指標: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20項,形成重點行業(yè)環(huán)保設備和系統(tǒng)設施優(yōu)化控制集成解決方案10套。3.5重要設防建筑、港口及海洋科考領域災害與風險防控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重要設防建筑領域抗震、減隔震及地震災害評估技術標準;港口危險貨物倉儲、集裝箱運輸作業(yè)安全保障及風險防范技術標準;海洋調查和科學考察安全保障技術標準;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技術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0項。4. 產業(yè)共性技術標準4.

23、1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評價分級與保護改良共性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調查、監(jiān)測、評價、風險管控、土壤改良、污染防治等技術標準;草原時空配置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生態(tài)保護與建設等技術標準;篩選影響鹽堿地改良效果的土壤質量關鍵指標,研究鹽堿地改良技術標準。考核指標: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25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4.2農業(yè)清潔與循環(huán)生產共性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農作物秸稈在收儲運、原位還田、基料化栽培、基料化無土草毯生產、飼料加工等方面的循環(huán)利用技術標準;畜禽養(yǎng)殖污染物和屠宰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堆肥、抗生素消減等技術標準;農業(yè)生產資料包裝廢棄物分類與安全回收技術標準;糧油、果蔬廢

24、棄物分類及資源化利用、活性物質和功能物質提取、酵素加工等技術標準;循環(huán)農業(yè)質量與效率評價技術及方法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5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6項。4.3智慧農業(yè)生產流通設施與管理控制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果蔬智能溫室環(huán)境信息感知與自動控制等標準;主要大田作物種植自動化監(jiān)測以及施肥、灌溉、施藥精準作業(yè)控制等農業(yè)生產物聯網測控標準;主要畜禽與水產品規(guī)模化健康養(yǎng)殖環(huán)境監(jiān)控、精準飼喂等標準;鮮活果蔬畜禽肉及水產品智能化分級、儲藏保鮮、配送設備與服務等標準;農業(yè)生產經營智慧化管理所需的信息系統(tǒng)建設、數據描述、標識解析與接口等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0項,申請發(fā)明

25、專利不少于20項。4.4制造服務關鍵基礎共性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制造服務體系架構等制造服務基礎標準;產品性能監(jiān)控與智能故障診斷等產品運維服務技術標準;管理體系、服務與評價、預測性維護等生產設施管理標準;工業(yè)云服務實施規(guī)范、制造資源接入等工業(yè)云服務技術標準;個性化定制的分類、交互、設計、生產、評價等定制化服務技術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0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1項。4.5 煤層氣、頁巖氣及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煤層氣開發(fā)、利用與采氣采煤一體化過程中以及頁巖氣資源勘查、地質評價與開發(fā)過程中的基礎、方法、技術、管理等關鍵標準;煤氣化、煤直接液化、煤熱解提質分

26、級利用等現代煤化工領域的基礎、方法、產品與能耗等關鍵技術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0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4.6金融風險防控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基于文本數據的金融風險監(jiān)測信息語義要素分析、聚類分析、知識建模等技術標準;針對金融投資者(消費者)、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的風險評價技術標準;銀行卡、非銀行支付、移動支付等各類金融業(yè)務的基礎設施風險防控技術標準;商業(yè)銀行、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信息風險防控技術標準;自助服務等各類金融服務過程風險防控技術標準??己酥笜耍簢覙藴剩▓笈澹┎簧儆?5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2項。4.7數字出版技術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標識與描述、分

27、類、流程、質量檢測、存儲復用與交換等數字內容加工技術標準;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平臺架構等數字內容傳播技術標準;版權資源的標識與描述、加密、封裝、可信計數、最小應用和保護單元等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標準。考核指標: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20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3項。5. 中國標準國際化5.1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重要國際標準研究(二期)研究內容:研究航空航天、鐵路應用、智慧城市、工業(yè)自動化、工業(yè)環(huán)保、信息技術等領域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0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5.2傳統(tǒng)特色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二期)研究內容:研究中醫(yī)藥、鞋類、茶葉

28、、武術、煙花爆竹、蜂產品等領域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8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5.3電工和電器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電工裝備、家用電器、智能照明、通信器材等領域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5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5.4冶金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鋼鐵、有色金屬等領域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5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5.5建筑建材及材料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研究內

29、容:研究建筑建材、塑料材料、橡膠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5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5.6機械裝備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研究內容:研究交通、農林等領域機械裝備國際標準??己酥笜耍貉芯恐贫ú簧儆?5項國際標準,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獲得立項通過,已立項國際標準提案向前推進1到2個階段。6. 基礎公益檢驗檢測技術6.1 典型工業(yè)設備和產品檢測監(jiān)測云服務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機械設備、能源設備、電氣產品、石化裝備等典型工業(yè)設備和產品檢測監(jiān)測云服務關鍵技術和裝備,包括大數據通訊、接口、測試技術與工具;先進傳感技術、智能

30、數據采集終端與集成系統(tǒng);多源異構數據存儲技術、數據融合與集成技術、非結構化數據處理技術與分析算法庫、數據挖掘技術及工具;設備和產品健康狀態(tài)診斷、性能評估、故障預測、預知維修技術與方法;研發(fā)智能檢測監(jiān)測云服務平臺,并開展應用示范??己酥笜耍?. 大數據通用導入接口測試技術、集成測試技術、針對現場控制系統(tǒng)的工業(yè)標準接口統(tǒng)一架構(OPC UA)通訊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測試技術等關鍵測試技術、工具不少于6項;2. 產品質量檢測儀器與典型工業(yè)設備智能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不少于4臺套,其中裂紋監(jiān)測精度達到1mm,處于國際先進水平;3. 檢測監(jiān)測、數據挖掘、性能評估、狀態(tài)診斷、故障預測等新技術新方法不少于8項;4. 智

31、能檢測監(jiān)測云服務平臺、大數據通用測試平臺各1個,至少在機械設備、能源設備、石化裝備等3個行業(yè)應用示范,覆蓋機械設備數量不少于500臺、能源設備不少于100臺、石化裝備不少于100臺;5. 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4項;6.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有關說明: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6.2消費品中化學物質限量定值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玩具、嬰幼兒用品、體育用品等消費品,建立制定化學物質限量的科學方法;研究消費者行為方式分析方法和指標,建立使用行為分析模型;研究內外部因素對化學物質遷移量的影響和作用機理,開發(fā)不同暴露途徑遷移量

32、檢測技術和檢測裝置,建立重點化學物質的遷移模型并闡明遷移規(guī)律,結合毒理學數據提出科學限量;開展產業(yè)對限量的承受度研究,建立消費品產業(yè)承受度評估的基本規(guī)范和指標,在綜合分析科學限量和產業(yè)影響的基礎上提出綜合限量??己酥笜耍?. 建立消費者使用行為模型5項,研制遷移過程模擬裝置3套,開發(fā)遷移量檢測技術5項,開發(fā)遷移量檢測裝置2套,建立10種以上化學物質的遷移模型,提出化學物質限量建議10項;2. 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5項;3.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6.3跨境多載體隱存高危生物因子風險識別、預測和控制技術研究研究內容:研究跨境人群及攜帶物隱存高危因子風險識別和預測技術;研究進境貨物中農林高危

33、害因子快速識別、行為干擾和控制技術;研究進境交通工具中隱匿媒介風險識別、監(jiān)測控制一體化技術;研究氣溶膠、壓艙水中隱存高危因子現場多元監(jiān)測、控制技術;研究跨境隱存高危因子智能風險挖掘、風險等級識別、預測和控制技術??己酥笜耍?. 研制跨境隱存高危因子預測數據、現場多元檢測、在線監(jiān)測、風險識別、智能挖掘與評估技術等新方法20項以上;2. 研制檢測監(jiān)測、處置裝備不少于3套,檢測試劑和產品不少于25個;3. 國家標準(報批稿)和相關技術規(guī)范不少于10項;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20項。6.4典型城市民生設施質量檢測與評價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典型城市民生設施,研究城市垃圾焚燒系統(tǒng)承壓設施完整性管理技術

34、;研究城市汽柴油輸送系統(tǒng)檢測監(jiān)測和風險管理技術;研究城市燃氣供輸場站設施檢驗檢測和完整性管理技術;研究城市港口碼頭本體結構質量檢測與評價關鍵技術;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設施質量檢測監(jiān)測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己酥笜耍?. 建立城市垃圾焚燒承壓系統(tǒng)、城市汽柴油輸送系統(tǒng)、城市燃氣供輸場站設施、城市港口碼頭本體結構檢測、評價和完整性管理等新技術、新方法不少于10項;2. 研制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6套:城市燃氣供輸場站承壓結構缺陷檢測設備、儲罐自動檢測設備、城市汽柴油輸送小口徑管道缺陷內檢測設備(內檢測器檢測精度為壁厚的10%)、外檢測設備、碼頭基礎結構動態(tài)變位監(jiān)測設備(在滿足風暴潮條件下的監(jiān)測

35、系統(tǒng)精度1×10-3mm)、水下構筑物三維探測設備;3. 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設施質量檢測監(jiān)測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分別在100個以上不同結構型式碼頭、城市燃氣供輸場站、汽柴油庫和3000公里以上汽柴油輸送管道示范應用;4. 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5項;5.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有關說明: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7.重要產業(yè)檢驗檢測技術7.1氫能儲運裝備性能檢測及質量評價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高壓氫氣和液化氫氣能源儲運裝備,研究基于損傷機理、失效模式和后果評價的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高壓氫氣儲運裝備及安全

36、附件的性能測試和質量評價技術;研究液化氫氣儲運裝備及安全附件的性能測試和質量評價技術;研究高壓氫氣和液化氫氣能源儲運裝備的檢測監(jiān)測和完整性管理技術??己酥笜耍?. 提出高壓氫氣和液化氫氣能源儲運裝備性能檢測及質量評價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不少于10項;2. 研制70MPa低能耗氫氣循環(huán)疲勞試驗測試裝置、70MPa固定式氫氣儲存裝備損傷檢測設備、快響應氫濃度傳感器、液氫介質爆破試驗裝置等試驗、檢測、監(jiān)測儀器設備不少于6臺/套,儀器設備關鍵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3. 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2項;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10項。7.2基于可塑無機有機納米材料危害因子檢測新技術研究

37、研究內容:研制基于可塑納米光子晶體材料的危害因子多靶標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究制備可塑光子晶體有序微納結構試紙,輔助增強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納米標簽,實現高靈敏度的多靶標快速側向流免疫分析,開發(fā)危害因子檢測的配套設備和試劑;基于可塑無機、有機納米電紡纖維,研制用于化學危害物檢測前處理的高性能富集萃取材料和自動化裝置;構建等離激元納米光纖探針傳感器,實現危害因子的高靈敏、高特異性檢測。考核指標:1. 多靶標高通量檢測技術:單個光子晶體編碼靶標數不少于5個,樣品通量不少于380個,靈敏度優(yōu)于國際檢測標準水平;2. 可塑光子晶體試紙條:單條靶標數不少于3個,靈敏度、檢測速度、假陽性率等主要技術指

38、標均優(yōu)于國際檢測標準與同類快速檢測產品;3. 高性能富集電紡納米萃取材料1組,自動化裝置1套,該套萃取器件對危害物的絕對提取率大于60%,精密度不大于15%;4. 等離激元光纖探針增強系數達到1×107,檢測限達到1×10-9M;5. 基于上述納米技術,實現100種以上關鍵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物多靶標(一次性檢測不少于3個)檢測方法開發(fā);6. 國家標準(報批稿)不少于3項;7.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4項。有關說明: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7.3新型遙感信息獲取及處理裝備檢測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我國新型機載光學、微波

39、、激光、視頻等測繪傳感器檢測檢驗技術與方法缺乏等現狀,研究機載微型視頻傳感器視頻流時空編碼同步性檢測技術,研究機載激光雷達(LiDAR)測距、測角和加工誤差檢校檢驗方法,研究機載微型合成孔徑雷達(SAR)的輻射、極化、幾何等參數定標方法,研究低空機載窄帶寬多光譜相機陣列檢定檢測方法,研究適用于固定翼、多旋翼測繪型無人機系統(tǒng)的室內外相結合的一體化檢測方法??己酥笜耍?. 形成我國新型機載光學、微波、激光、視頻等測繪傳感器檢測檢驗和標定技術與方法4項。2. 建立新型遙感傳感器的室外計量標準檢測場。3. 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2項。4. 開展國際檢測比對不少于3項,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5項。有

40、關說明: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7.4資源類及高值產品產地溯源、摻假識別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口岸大宗金屬、能源礦產品摻假欺詐風險,研究基于特征同位素及指示組分的產地識別技術;研制離子印跡新型材料、富集設備及傳感器,建立基于超痕量特征元素的高靈敏度辨識技術;研究基于微觀形貌、物相結構、特征組分的高值礦產品無損快速鑒別與溯源技術;建立礦產品特征信息數據庫、智能追溯系統(tǒng),構建風險監(jiān)控平臺,在典型進出境口岸開展應用示范??己酥笜耍?. 礦產品產地識別技術不少于3項,無損快速鑒別與溯源技術不少于10項;2. 專利離子印跡新型材料不少于5種、

41、富集設備不少于1套,選擇性富集分離效果達到富集倍數>100、飽和吸附容量>10 mg/g、相似離子選擇性吸附因子>5;3. 礦產品特征組分鑒別傳感裝置不少于3套,較傳統(tǒng)光譜法用時節(jié)省50%;4. 礦產資源特征信息數據庫5套,特征信息累計不少于1000項;5. 智能追溯系統(tǒng)1套,風險監(jiān)控平臺1套,應用案例不少于500例;6.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10項;7. 典型進出境口岸應用示范不少于6家。7.5跨境可再生資源工業(yè)產品質量評估預測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跨境廢五金、礦冶固體廢物等可再生資源的能源消耗模擬分析及比較技術,建立回歸相應產品的能效評估方法;研究跨境可再生資源的生命周期評

42、價和毒性遷移評估技術,建立壽命預測方法;研究跨境工業(y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評估技術,建立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預警方法,并在口岸應用。考核指標:1. 跨境可再生資源能效評估技術不少于5項,開發(fā)能效評估系統(tǒng)不少于3個;2. 毒性遷移監(jiān)測和生物安全性測試技術不少于7項,測試設備不少于3臺(套),壽命預測評估系統(tǒng)不少于3個;3. 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3項;4. 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6項;5. 跨境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預警平臺1套,口岸應用不少于6家。8. 基礎認證認可技術8.1支撐“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的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二期)研究內容: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軌道交通、港口、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中關鍵設備及系統(tǒng)認證等效性評價技術研究;開展進口高風險食品質量評價、結果驗證和風險防控技術研究;開展中國-東盟、瀾滄江-湄公河區(qū)域、上合組織區(qū)域重要貿易產品認證結果互認評價關鍵指標研究;研究認證認可國際競爭力評價模型和指數。考核指標:1. 軌道交通、特高壓電網等領域認證評價國家/行業(yè)標準(報批稿)不少于6項;2. 港口基礎設施、通信設備、生物技術產品、保健產品等認證技術規(guī)范不少于10項;3. 完成三類區(qū)域重要貿易產品與東盟、瀾滄江-湄公河區(qū)域、上合組織區(qū)域認證互認技術準則,并在50家以上企業(yè)示范應用;4. 建立認證認可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指標模型,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