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_第1頁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_第2頁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_第3頁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    各類文案策劃與寫作、職稱論文發(fā)表指導:QQ:1328832741    電話#160; 摘要:從性質上看,反向假冒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從商標權的角度看,也構成商標侵權。比較相關立法,我國應著重適用商標法,以規(guī)制反向假冒行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商標法:應對“投入市場”進行擴張解釋;采取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對隱性反向假冒補充立法。     論文關鍵詞:反向假冒;商標侵權;法律規(guī)制;完善建

2、議 商標反向假冒的概念源自美國1946年蘭哈姆法(即美國商標法),在界定這一行為時用的一組詞是“Reverse Passingoff,字面的意思是“相反的騙賣”或“顛倒的騙賣”。商標反向假冒可以理解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而撤、換他人合法貼附的商標后,再將商品投入市場的行為。在反向假冒中,行為人是在他人的商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標。這是反向假冒與假冒商標最明顯的區(qū)別。 反向假冒分為兩種,一為顯性反向假冒(expressreverepassingof),指侵權人擅自將他人商品上的商標除去,換上自己的商標,并將該商品作為自己的產品再次投入市場流通的行為。二為隱性反向假冒(impliedrevers

3、epassingoff),指將他人合法貼附于商品上的商標去除后并不換上自己的商標,在無任何標識的情況下出售的行為。二者區(qū)別的關鍵在于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前者是利用自己的商標竊取他人的商譽,后者是剝奪他人商譽但侵權人自己并不以獲取商譽為目的,手段更隱蔽。 一、商標反向假冒的性質分析 (一)商標反向假冒是不正當競爭行為 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是基本的商業(yè)道德準則。這一準則要求競爭者不得故意編造虛假信息,使消費者在錯誤信息的誘導下進行交易,也不得通過損害其他競爭者的合法利益換取競爭優(yōu)勢。由于立法的局限,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guī)制尚不完善,但該法還是表達了立法者反對弄虛作假,損人利己行為的

4、旨意。反向假冒可能導致混淆,也可能使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產生不切實際的信賴,這些都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不容。此外,反向假冒還掠奪了他人的產品聲譽,阻礙了他人商標信譽的建立,因而是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二)商標反向假冒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行為 在商品的眾多識別因素中、商標的識別功能最為突出而反向假冒使消費者元法通過商標的指示區(qū)別商品的來源。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秩了解包括商品產地、生產者在內的有關自己所購買商品的一切真實信息,經營者有義務將有關商品的信息,如實告知消費者。反向假冒人更換或除去別人的商品上的商標,提供給消費者虛假的信息,錯誤地引導消費者做出購買行為,實際上妨礙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5、 (三)商標反向假冒構成商標侵權 反向假冒不僅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而且從商標專用權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注冊商標專有權包含了“行”與“禁”兩個方面,一是“行”的權利,即商標所有人或經其授權的其他人將特定的商標使用在特定的商品上;二是“禁”的權利,即所有人或經其授權的其他人有權禁止他人將與權利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使用于相同或類似的商品上?!靶小钡臋嗬U显谏唐返氖袌隽魍ㄟ^程中商標權人的商標與商標權人的商品相聯(lián)的權利,除了終極消費者,任何人都無權割斷這種聯(lián)系。“禁”的權利保障商標權人的商標與商品的聯(lián)系在市場流通過程中不被混淆的權利。任何混淆行為,都可能導致商標的聲

6、譽被玷污,商標上的利益被掠奪。將他人標識在商品上的商標除去或更換,從形式上消滅了商標權人在其商品上標識商標的行為結果,直接侵害的是商標權人對注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也是對商標禁用權的非法否定。 二、對商標反向假冒的法律規(guī)制 商標反向假冒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它既侵犯商標校人的商標專用權同時也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且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會給市場秩序造成混亂,對其他經營者而言也構成不正當競爭。反向假冒行為侵害客體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適用不同的法律,以完成對這一違法行為的規(guī)制。比較相關立法,筆者認為我國應主要適用商標法,以規(guī)制反向假冒行為。 (一)外國的通常做法 從世界范圍來看,盡管各國對反向

7、假冒行為的性質認識不一,因此在適用法律上也表現(xiàn)出差別性但“不論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反向假冒都是要受到法律禁止及制裁的?!比绶▏?、意大利、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直接將反向假冒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而加以禁止。而在德國、日本、荷蘭等國,反向假冒是按不正當競爭行為來定性的。也有的國家將反向假冒行為分別規(guī)定在商標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實行雙重的規(guī)制,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國。美國蘭哈姆法第43條a款(即美國商標法第1125條a)是最明確的禁止商標反向假冒的商標法條款。另外,該條同時還屬于反不正當競爭的總款。此外,美國還在反不正當競爭重述(第3版)第5條也將反向假冒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規(guī)范。 (二)我國現(xiàn)

8、行法對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規(guī)制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痹摲ǖ?9條規(guī)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倍?,該法還規(guī)定了相關的行政責任。 2、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制。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規(guī)定了什么是不正當競爭,把反向假冒商標行為涵蓋在內。雖然我們可以從現(xiàn)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找到制裁反向假冒商標行為的若干依據(jù),但不無遺憾的是,我們找不到一個明確規(guī)范這砷行為的條款。這種情況無疑對制止反向假冒商標行為,保護合法經營者權益頗為不利。 3、商標法的規(guī)制。我國在

9、2001年10月27日新出臺的商標法第52條作了這樣的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本條文明確了反向假冒行為屬于商標侵權,商標權人可直接依據(jù)此條款保護其在先權利。 轉貼(三)規(guī)制反向假冒行為,應著重適用商標法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兩方面對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予以規(guī)制,但消費者相對于商標權人來講,其鑒別能力明顯偏低,取證成本要高得多。而商標權人去打擊反向假冒行為勝訴后所取得的收益遠遠高于其所花費的成本。理性的反向假冒者在面對自己的行為肯定會受到打擊的負收益結果時就會選

10、擇“不反向假冒決策”。這樣消費者和原商標權人的利益都會得到保障,同時市場的競爭環(huán)境也得到了保護。 反向假冒既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又構成商標侵權,但相對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更易操作: 1、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對象的側重點不同?,F(xiàn)代反不正當競爭法服務于三重目的即保護合法競爭、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維護公共利益,側重于保護整個市場秩序的整體利益。商標侵權行為僅是其中被禁止的一個方面,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guī)定。而商標法所保護的是特定的商標權人,側重于對個體利益的保護,相關的規(guī)定更為具體和詳盡,更符合商標權是私權利之存在。 2、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與商標侵權構成的要件不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要件有

11、三:行為主體是從事商品、服務和其他商業(yè)活動的經營者;行為人在主觀上須有排擠其他競爭者之故意;實施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的或者違背誠信原則和公認的商業(yè)道德的行為。其中特別強調了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對于一些不具有排擠競爭對手故意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都采用列舉的方式作出例外的規(guī)定。因此適用反不正當競爭,則還需考查行為人是否具有排擠競爭對手之故意或損害競爭秩序之過錯,無疑增加了權利人舉證的責任和困難,造成對權利人的不公正。而商標權則是一種排他性權利,只要行為人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志,或者干涉、妨礙商標所有人使用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或者實施了與注冊商標可能

12、產生混淆的行為,即構成商標侵權。 三、完善我國商標法規(guī)制反向假冒的建議 商標法第52條第4款對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規(guī)定,是吸收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理念,以保護商標權人的在先權利。比較各國法律,并衡量各學說,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新商標法對反向假冒行為的規(guī)制存在一定缺陷。 (一)應對“投入市場”進行擴張解釋 多數(shù)學者認為“投入市場”應解釋為在市場中銷售的行為,但在商標反向假冒中“投入市場”主要是指但絕不應僅限于在市場中銷信的行為,還應包括任何在公眾場合進行廣泛使用,如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如澳大利亞商標法規(guī)定,在明知或應知注冊商標己被篡改或注冊商標己被去除或注冊商標被欺騙性的使用的情祝下,

13、銷售該商品,為銷售而陳列該商品,為生產或交易而占有或者進口該商品,同樣構成刑事犯罪。這一立法我國應予借鑒。相應地對商標法第52條第4款“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也應做擴大解釋,即不僅銷售反向假冒商品屬于商標侵權,將反向假冒商品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商業(yè)活動的行為都應屬于商標侵權行為。 (二)應采取舉證責任倒置 從我國民事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的舉證原則來看,除了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幾種特殊侵權行為采取舉證責任倒置以外,對于般侵權行為,均采取“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而反向假冒行為并未被我國民事法律列為特殊侵權行為,即被假冒者在訴訟中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敗訴風險。在商標反向假

14、冒行為中,反向假冒者的假冒行為通常比較隱蔽,不易被發(fā)現(xiàn),對于被假冒者的影響也是在長期的經濟行為中逐漸表現(xiàn)出來的。通常有了假冒行為,而損害結果卻尚未發(fā)生,被假冒者無法舉證或舉證困難,因此由被假冒者舉證難以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對于反向假冒者的行為也難以起到限制作用。 筆者以為,我國應借鑒“TRIPS協(xié)議”第45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于商標權人要求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侵權人負有舉證責任?!睂⑸虡朔聪蚣倜扒謾嘈袨榱袨樘厥馇謾嘈袨?,采取舉證責任倒置。如果一方當事人已經提供可以合理取得并足以支持其權利主張的證據(jù),同時指出能夠支持其權利主張的證據(jù)處于相對方的控制之下,法院應有權責令另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jù)。

15、為了幫助權利人取得證據(jù),只要并非與侵權的嚴重程度不協(xié)調,法院應有權責令侵權人將卷入制造和銷售侵權商品或提供侵權服務的第三方的身份及其銷售渠度和效率。這樣就可以大大加強查處的力度和效率。 (三)應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我國商標法僅規(guī)定了補償性賠償金而并未提及懲罰性賠償金,列于難以確定的損失賠償50萬元以下等規(guī)定也是模糊的,而實際的損失是有可能超過這一數(shù)額的。 對于反向假冒行為應當適用懲罰性賠償金使被侵權人在訴訟中獲得超過其實際損失的賠償金,這樣就加大了侵權人侵權的成本縮小了其行為的邊界。我們可以借鑒“TRIPS協(xié)議”第45條“不僅商標權人因商標侵權所致的利潤損失應列入賠償額,而且也有權獲得一定的法

16、定賠償”的規(guī)定,在我國商標法中,對于反向假冒所導致的損害賠償增加適用懲罰性賠償金。這樣,不僅使被假冒者的利益得到保護,而且還能對假冒者起到懲戒作用。 (四)補充隱性反向假冒立法的必要性 商標法第52條第4款雖然明確規(guī)定“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屬于商標侵權行為,但該條款的內容只是針對“更換”注冊商標,也就是說,我國商標法所指的反向假冒僅指顯性反向假冒,并沒有在立法上承認“除去”注冊商標即隱性反向假冒也屬于商標侵權行為。如前所述,不論是顯性反向假冒還是隱性反向假冒,都反映著反向假冒的基本特征:剝奪了商標權人擴大自己商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自己市場信譽,增長企業(yè)利潤,增強企業(yè)競爭的可能,對消費者作商品來源的虛假表示。隱性反向假冒同樣符合商標侵權的構成要件,屬于商標侵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隱性反向假冒的案件也時有發(fā)生。 這種立法方式使得我國商標法并沒有全面地保護商標的使用權。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假冒理論已經形成了一種理論體系,其中對反向假冒的禁止不僅包括顯性反向假冒,也包括隱性反向假冒。因此,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