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_第1頁
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_第2頁
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_第3頁
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_第4頁
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年級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上課鈴響了,教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后,學生坐下)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集中學完了。如今,我們復習幾個生字(教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展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比照擬難的字進展分析。)同學們,誰會分析掰字的字形構造?生:(一個學生發(fā)言說)掰字是左中右構造,兩手中間一分開,就是掰字。(這個學生還用兩只小手做了一個掰的動作。)分析準確,比畫得當,動作示義,一目了然。師:好!(教師接著問)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構造誰會分析?生:(一個男孩舉手,大聲說)蹦字是左右構造,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教師表揚同學們

2、把生字記得結實)根據(jù)字形構造特點,把一些筆畫多的生字化整為零,編成簡短的口訣,形象有趣,幫助學生識記,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這樣做,小學生對所學的生字,想起口訣會認,背著口訣能寫。師:如今,教師給同學們講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生:(學生齊聲答復)好!(教師板書課題)(教師一邊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邊演示幻燈片,彩色的小猴子動來動去,同學們仔細地看著畫片、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故事。)師:這一課的生字我們學過了,教師又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如今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學生翻開課本,先小聲預讀課文,然后集體大聲朗讀了一遍課文。)師:同學們讀得很好。如今我們一起

3、來分析這篇課文。大家看,這只小猴子從山上下來后,先到哪里?生:(學生齊聲答復)走到一塊玉米地里。(教師把彩色玉米圖片掛在黑板的第一條線繩上)師:玉米結得怎么樣?生:(齊答)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第一幅圖畫,再把詞語卡片又大又多也掛在第一條線繩上。)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心里非??鞓?,就掰了一個玉米,扛著往前走。(教師把非常快樂的詞語卡片豎掛在黑板上的線繩上,把就字的卡片掛在非??鞓返挠颐娴闹虚g線繩上。接著在第一條線繩的右端掛上掰、扛的卡片。)師: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們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邊看圖、邊考慮,自

4、學下面幾段課文。(教師同時掛上小黑板后,請一名學生念一遍問題。)生:(念題)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學生念完后,同學們小聲讀起課文,同桌互相討論,氣氛比較熱烈。)師:誰先答復?生: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心里非常快樂。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生: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吹接执笥謭A的西瓜,心里非常快樂,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生:小猴子抱著西瓜往回走。看見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鞓罚腿恿宋鞴先プ吠米?。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什么?生:小猴子沒有追上兔子,結果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所以只好空著手回去了。由于課文第二、三、四、五段

5、有共同的構段方式,教師重點指導第一段,其余幾段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才能。黑板的板書如下:教師將課文里的關鍵詞語,用圖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組合:橫觀為段,豎顯特點,連接起來,全文可見,使故事內容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對于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把握重點、概括大意、歸納中心,定有裨益。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教師讓學生看著黑板上的圖片、字卡,復述課文。幾個同學都很流利地復述課文。這時,教師便趁熱打鐵,及時向學生進展思想教育。)2/5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師:同學們,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見了許多得意的東西。它扔了這個

6、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得到,一件事也沒做好。如今大家想一想,你們平時做事情時,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小學生一下子活潑起來,小聲嘀咕,互相議論,小手都舉起來了。)生:我預習生字時,拿字典查字,有時第一個字沒查出,就去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沒記住,又急著學第三個字,結果沒有預習好。生:我清掃衛(wèi)生也和小猴子一樣,地沒掃完,就去搶著擦桌子,桌子沒擦完,又去掃院子,結果人家把教室清掃干凈了,自己一件事也沒做好。師:同學們聯(lián)絡小猴子的做法,檢查自己,這很好。今后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樣,扔了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做好。我們不管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教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xiàn)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承受。再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xiàn)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后,用不管做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