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_第1頁
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_第2頁
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_第3頁
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_第4頁
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一中2020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試題和答案一、九年級化學上冊選擇題1.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氣中燃饒,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物質甲烷氧氣水氧化碳X反應前質量/g3.211.2000反應后質量/g007.24.4aA. 表中a的值為2.6B. X左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 X可能含有氫元素D. 若增加氧氣疑,則生成物的種類可能減少2. 明膠,可以在制藥與食品工業(yè)中使用。明膠里含有多種蛋白質,其中某蛋白質在人內(nèi)水解產(chǎn)物之一為苯丙氨酸(化學式為C9H11O2N) O下列對相關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 一個苯丙氨酸分子有23個原子構成B. 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氫、氧、氮四種

2、元素組成C. 苯丙氨酸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質量比為9: 11: 2: 1D. 苯丙氨酸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3. 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I溶液20g,使其充分反應,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 石蕊試液顯A. 紅色B.藍色C.無色D.紫色4. 下表列岀了除去物質中少量雜質的方法,其中錯誤的是選項物質所含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ACO=CO點燃Bco:O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CCUZn加入過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DFCC1:溶液CuCl:加入過雖的鐵粉,過濾A. AB. BC. CD. D5. 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表示四個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的數(shù)拯及處理情況,苴中正確的是A. 高溫瑕燒一泄

3、質量的石灰石B. 加熱一定質量的髙錢酸鉀固體C 相同質量的鐵粉和鋅粉分別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圧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二氧化鐳固體11腆十水 減十汽油實驗四6下列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A. 實驗一可以證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B. 實驗二可以說明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水同時接觸C. 實驗三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 實驗四可以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列種類有關7. 電解水時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栄參與反應),電解一龍質量氫氧化鈉稀溶液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生成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 1 B.溶液中鈉元素質量變大C.

4、溶液中氫、氧元素質量比不變D.溶液中氫元素質量分數(shù)減小8. 最早使用的充電電池是鉛蓄電池。已知電動車鉛蓄電池充電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PbS01+2H=O=Pb+PbOc+2X,則 X 的化學式為()A. SO-B SO5C. S03D H:SO;9.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 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不正確的是()物質MNQP反應前質量(g)181232反應后質量(g)X26212A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B. 反應后物質X的值為13C. 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5: 4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10. 下列四種圖

5、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氫的質量也C.固 體 的 木炭在髙溫下和氧化銅反應質量gD.用兩份完全相同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制取氧氣有催化劑11. HF8 和> 分別代表A2和B2兩種物質, 法不正確的是(時間Fmin二者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有關說A.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 反應的生成物是混合物C反應后各元素化合價都發(fā)生了改變D. 參加反應的A2與B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3 : 112. 左條件下,任密閉容器中發(fā)生某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圖所示。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36g O:-SgW4g O;22g H2O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A. X的值為22 B.該反應為換反應C. W

6、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D. W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85%13. 岀取34克某物質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克C0:和18克水,該物質的組成 有下列推斷一左含碳氫元素一左不含氧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一泄含有氧元素該 物質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 1一個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2: 1,其中正確的是( )A. ©©B. ®C.D.14. 在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發(fā)生某反應,測得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物質abCd反應前質量(g)1010102反應后質量(g)待測2212A.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d可能是催化劑B. a、b兩種物質中元素種類

7、一泄與C物質中元素種類相同C. b物質可能是單質D. 反應后a物質的質疑為3g15.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應該采用的方法是()A. 把混合氣體點燃B. 把混合氣體通過澄淸的石灰水C. 混合氣體通過灼熱氧化銅粉末D. 把混合氣體由一個容器傾入另一個容器中16. 如圖為改良版的"驗證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用一根鐵絲穿4片紫色石曲試紙,按圖示將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應的試紙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干燥的 二氧化 碳A. 圖中1、3變?yōu)榧t色,2、4不變色B. 若將稀硫酸換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C. 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與石蕊發(fā)生反應生成紅色物質D. 該實驗的優(yōu)點是將四

8、個實驗改成一個實驗,對比性強17. 科學家合成了核電荷數(shù)為口4的原子,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9,則該原子的中 子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是()A. 114B. 61C. 175D. 28918. 左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發(fā)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一定條件½u IOgAX的值為22B. 該反應中的生成物是CO2、出0和02C. 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D. W中碳、氫元素原子個數(shù)比為1: 419. 甲、乙、丙、丁表示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甲.乙屬于同種元素B. 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C. 丁中 x=8D. 乙表示陰離

9、子20. 下列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固體中鉀猛元素質量比碳酸鈣質量増一一氧化猛質量g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喀A.加熱一怎質量的髙鎰 酸鉀制氧氣B. 將水通電電解一段 時間C向一CaCOs 中力 入稀鹽酸A. ABBCCDD21. 已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等于氣體體積之比。如圖是一泄體積的氫氣和 不同體積的氧氣化合成水(液態(tài))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通入氧氣的體積,縱 坐標表示反應后剩余的氣體的體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5本積L/X*X0 1 2 3 4 5 6體積mLA. 實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氫氣B. 虛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氣C. 實線與虛線的交點表示兩種氣體恰好完全反應D. 反

10、應前,原有氫氣2mL22. 左條件下,下列物質在密閉容器內(nèi)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純凈物乙醇氧氣二氧化碳水X反應前質:g2.34000反應后質量/g002.22.7待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后X的質量為l5gB.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D. X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 123. 已知貼燭的著火點約為190,蠟燭的火焰由氣態(tài)蠟燃燒形成,如圖所示,在溫度示 數(shù)為28(C以上時,快速推動活塞,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其主要原因是A. 隔絕氧氣B. 氣流帶上可燃物C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D. 無法判斷24. 在密閉容器中加入a、b、c、d四種物質,

11、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物質abCd反應前的質量/g3210反應后的質量/g0.2X14.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X等于1.6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 C 一定是催化劑D.反應過程中a與d的質量比為7: 1125. 從石油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GH8)、丁烷(QHio)、丙烯(C3H6) . 丁烯(CIH8)等。某液化石油氣可能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4種中的一 種或幾種組成,為檢測英成分,取一左量該氣體樣品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將生成物 依次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測得濃硫酸增重45g,氫氧化鈉溶液增重88g,無剩余氣 體排岀(每步完全吸收)。下列對該液化石油

12、氣的成分判斷正確的是()A該液化石油氣中一定含有丁烷B該液化石油氣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成C.該液化石油氣一左是純凈物D該液化石油氣不可能同時含有4種氣體26下列物質間的轉化,在一立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 CfCO-C0:(2)A1-AlA-AlCl3 NafOj-NaCl-N 必0亠 CaCOSfCaO-C3 (OHLA.B.® C. D,27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28下列各項分析正確的是稱量10.05gg體在密閉容器中,水的通電分解物的分數(shù) 咨肉質總子A0時間5B.余體話素質sO 剩固中元的重加熱一左量的高錨酸鉀C.氣內(nèi)體質g 隼祗氣的重D.咸體質S生氣的里加熱時間m

13、in' 碳在盛有氧氣的密閉集氣瓶內(nèi)燃饒S間寸UO t時間,S29. 下列說法合理的有 凡是不純的氫氣在空氣中點燃都會引起爆炸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因為有了溫室效應,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才提髙到目前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 向IOog雙氧水(過氧化氫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應至無氣泡產(chǎn)生,濾 出MnO2固體后稱量剩余物質的質量為97.2g,則該雙氧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0.8%A. 1個B. 2個C. 3個D. 4個30. 相同質量的H2、CH°和CO完全燃燒需要氧氣的質量()A. CO最多,H2最少B. H2最多,CM最少C. H2最多,CO最

14、少D. CM最多,CO最少二、九年級化學上冊實驗題31. 某小組對測左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進行了如下研究。 完成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不適合選用下列哪種物質:A汞 B磷 C銅 D木炭 用甲、乙兩套裝置進行實驗(紅磷充足、裝置不漏氣)。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有關分析合理的是:MMIr注射器彈再夾紅磷疽氣球A實驗結束后裝置內(nèi)剩余氣體只有氮氣B甲中燃燒匙伸入集氣瓶太慢,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將偏大C乙中的癟氣球可以防止燃燒放熱使橡膠塞彈出D實驗結朿時未冷卻到室溫,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將偏大 利用乙裝宜實驗時,先關閉彈簧夾,加熱使紅磷反應,待裝苣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 夾。反應前后各數(shù)

15、據(jù)及結論如下。玻璃管中原有空氣的體積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結論反應前反應后ml40ml30ml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32. 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請回答下列問題。(1)宏觀現(xiàn)象:按圖A所示裝置,C測走空氣中氧氣含蚩D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當電源接通一段時間后,a管與b管中氣體的體積比約為o微觀分析:該反應中發(fā)生分解的微粒需稱是,實驗A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O(2) 實驗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具備的性質是O(3) 實驗C通過現(xiàn)象,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結論。(4) 實驗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瓶內(nèi)水的作用是o33.根據(jù)己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知識,請結合圖示回答下

16、列問題.(1)寫出帶標號儀器的名稱:(2)實驗室用二氧化鐳與雙氧水制取02的化學方程式為若要控制產(chǎn)生02的速度,選用的發(fā)生裝苣為 (填字母編號)。(3)實驗室制取C02選用B的優(yōu)點是O G裝置可用來測盤生成的C02體積,水而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的空氣對實驗結果 (填"有"或"沒有")影響。最終若仰視量筒中水,讀數(shù)為200mL,則氧氣 的體積將2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O(4甲烷是一種無色,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醋酸鈉和堿石灰 的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則選

17、擇的發(fā)生裝宜為 (填字母編號,下同),收集裝置O(5)如圖裝宜具有多種用途。b 收集氣體:如收集氧氣時,只要將氣體從 (填a或b)通入,驗滿方法 o該裝置也可以代替上圖中的D裝苣,請簡述操作方法:事先向集氣瓶內(nèi)裝滿,再將氧氣從(填a或b)通入。 檢驗氣體:若檢驗某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瓶中預先裝入然后將氣體從 (填a或b)通入。34 . (1)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回答問題: 寫岀圖中有標號儀器的輕稱:a; 用髙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可選用裝置A和(選填序號)組合,裝入藥品前要先;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銹制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選填序號),用符號表示該化學反應.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證明氧氣已經(jīng)收集滿。

18、(2)已知澄淸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 許多物質發(fā)生反應。下述三個反應的相同點是(多選,填序號)。甲乙E 都是A都是化合反應B都是氧化反應C生成物都是固體D 都需要點燃 非金屬與氧氣反應 在做甲實驗時,事先需在集氣瓶底部裝有少疑水,貝作用是; 將裝置乙改裝為如圖所示裝置,還可用于測左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經(jīng)測泄,集氣瓶 的容積為250mL,在此實驗中,觀察到量筒中減少的水的體枳為SO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o如果未冷卻到室溫便打開彈簧夾觀察量筒內(nèi)減少的水的體積,則實驗結果將(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9、。反思此實驗的探究過程,用燃燒法測泄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 (答一條)。35實驗室常利用以下裝置完成氣體制備及性質實驗。請回答:三,l,l lll,(La,打開活塞b,將分液漏斗中的稀鹽酸滴入廣口瓶中,此時逸岀的氣體主要是,符號表達式為,欲收集該氣體,應選擇的收集裝宜是(填字母)。(5)為了證明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有CO:氣體產(chǎn)生,某校興趣小組的學生設計了如右圖所 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室只用嘴吸氣和呼氣)O回答: 圖中瓶I【的作用是O 實驗中若猛吸猛呼,會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時會使裝垃【中的溶液進入口腔,猛呼時會使裝置I【中O36.小張對老師演示的“空

20、瓶生煙”實驗(如圖1/2)很感興趣,他査閱資料后對實驗作 了改進(如圖3) O請回答下列問題:圖1圖2(資料)濃鹽酸易揮發(fā)岀氯化氫(HCl)氣體,濃氨水易揮發(fā)出氨氣(NH5),氨氣與氯化氫氣體 相遇會產(chǎn)生大量白煙,這是因為兩者發(fā)生反應生成了白色固體氯化彼:氣體的相對分子 質量越小,其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1)圖1實驗中,抽去集氣瓶間的玻璃片后,集氣瓶中產(chǎn)生大疑白煙。此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O(2)寫出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的文字表達 ,該反應屬于 (選填:“分解”或“化合”)反應。(3)圖3實驗中,你認為玻璃管中白煙最濃厚的地方是 (選填“d” “e”或“f”),理由是?!緟⒖即鸢浮?試卷處理標

21、記,請不要刪除一、九年級化學上冊選擇題1. D解析:D【解析】【詳解】A、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氧氣的質呈: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質量為7.2g+4.4g+a=14.4g,故 a=2.8g 故 A 錯誤:B、X的質量在反應后增加,故X為生成物,故B錯誤;1 ×4C、3.2g甲烷中氫元素的質量為:3.2g× -一 × 100%=0.8g,則碳元素的質量為:1x4 + 121x23.2g-O.8g=24g: 7.2g 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7.2g×× 100%=0.8g,故X中不含有氫元素,故C錯誤;D、由C中計算可知,3.2g甲烷

22、中碳元素的質量為2.4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1212 + 16x2× 100%=1.2g;故 X 中應含有 2.4g-1.2g=1.2g 碳元素,又因為X的質量為2.8g,故X中應含有l(wèi)6g氧元素,故X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燒生成的,增加 氧氣量,就不會生成一氧化碳,則生成物的種類可能減少,故D正確。故選:Da2. A解析:A【解析】【分析】【詳解】A、一個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個碳原子、口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氮原子構成的,則一個苯丙氨酸分子由23個原子構成的,故A選項說法正確: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氫、氧、氮四種原子構成

23、的,故B選項說 法錯誤;C、苯丙氨酸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2x9) : (IXll) :(16×2):149: 11: 2: 1,故C選項說法錯誤:D、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等于該元素原子相對原子質童和除以相對對分子質量。原子苯丙氨 酸中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12x9=108,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Lx8=&氧原 子的相對原子質疑之和為16×2=32,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14,碳元素的相對原子 質量之和最大,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髙,故D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3. A解析:A【解析】取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鹽酸溶液20克充分反應,鹽酸

24、與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 溶質的質量相等.反應中消耗鹽酸酸與氫氧化鈉的質量比關系如下:HCl + NaOH= NaCI+H2036.540可知每36.5份質量的鹽酸與40份質量的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2%的NaOH溶液20 克和2%的鹽酸溶液20克充分反應,稀鹽酸有剩余,溶液顯酸性,滴加紫色石密試液,溶 液為呈紅色.故選A.點睛:反應后溶液的顏色取決與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需通過計算判斷反應的程度,酸剩 余呈酸性,堿剩余呈堿性,剛好完全反應呈中性。4. A解析:A【解析】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反 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

25、能將其中的一氧化碳點燃,因此 不能達到除雜的目的:B、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固體氧化銅,二氧化碳不與銅 反應:C、鋅和硫酸反應生成易溶的硫酸鋅及氫氣,銅與硫酸不反應,過濾將銅與硫酸鋅溶 液分離,然后洗滌除掉銅表而的溶液,干燥后得純的銅:D、氯化銅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和銅,過濾除掉銅的硫酸亞鐵溶液;選A5. C解析:C【解析】A.髙溫熾燒一左質量的石灰石,高溫條件下雜質不反應,碳酸鈣分解生成固體氧 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反應后固體的質S-大于零;B.加熱一泄質量的髙徭酸鉀固 體,分解生成銹酸鉀、二氧化鐳、氧氣,所以反應后固體的質量為鐳酸鉀和二氧化鐳的質 量和,大于零:C.鋅的活動性比

26、鐵的強,所以鋅先反應完,相同質量的鐵粉和鋅粉分別加 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金屬反應完,金屬的質疑決上氫氣的質量,同質量的鐵比鋅生成氫 氣多,所以最終鐵的平線更高;D.向一泄質疑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二氧化鐳固體,過氧 化氫在二氧化錢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所以水的質量增加;選C6. C解析:C【解析】A.實驗一中,鋅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證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B. 實驗二中,沒有氧氣時鐵不生銹,沒有水時鐵不生銹,當鐵、氧氣、水三種物質共存時 生銹,可以說明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C.實驗三中,木屑和煤粉與空氣的 接觸程度相同,溫度也相同,但是煤粉比木屑先燃燒,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

27、之一是需要可 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D.實驗四,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而在水中能溶解得到溶液,可以 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選C點睛:實驗探究過程中要遵循控制變量原則,即對照的一組實驗,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 它所有影響因素都要相同。7. D解析:D【解析】A.電解水時,正極生成氧氣,負極生成氫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 1B. 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溶液中鈉元素質量不變,C.氫氧化鈉中氫、氧元 素質量比為1:16,水中氫、氧元素質雖比為1:8,電解過程中水減少,所以溶液中氫、氧 元 素 質 量 比 變 小。D.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化學式中某原子的個數(shù)X其相對原子質量化合

28、物的相對分子質量×1%氫氧化鈉中氫氫元素質疑分數(shù)1-40x100%,水中氫元素質量分數(shù)2÷18×100%,電解過程 中水減少,溶液中氫元素質量分數(shù)減?。哼xD8. 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原子守恒,反應物中有10個氧原子,生成物X應該有4個氧原子:反應物中有4個 氫原子,生成物X中應該有2個氫原子,反應物中有2個硫原子,生成物X中應該有1個 硫原子;故選擇D項。9. A解析:A【解析】【分析】本題可分析N、Q、P三種物質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情況,確左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然后 根據(jù)質疑守恒泄律確泄M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進而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驹斀狻坑杀?/p>

29、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前后,N的質:增加了 26g-lg=25g, N是生成物,生成的N的質量為25g:同理Q的質量反應前后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 應:可以確泄P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P的質量為32g - 12g=20gs由質量守恒定律,M應 為反應物,參加反應的M的質量為25g - 20g=5go A、該反應的反應物是M和P,生成物 是N,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A錯誤;B、反應的M的質 量為5g,則X的值為18g - 5g=13g,故B正確;C、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25g : 20g=5 : 4,故C正確:DS Q的質量反應前后不變,可能作該反應

30、的催化劑,也可能 沒有參加反應,故D正確。故選A?!军c睛】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質呈:不 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10. A解析:A【解析】【分析】【詳解】A、髙徭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氧氣、二氧化鐳、鐳酸鉀,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 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前后銹元素的質疑不變,正確;B、電解一泄量的水,電解過程中氫氣的質量不斷增加,水完全反應后,氫氣的質疑不再改 變,錯誤:C、木炭在髙溫下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反應后固體銅的質量大于零,錯 誤:D、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生成物的質量,用兩份完全

31、相同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 制取氧氣的量相同,錯誤。故選A?!军c睛】11. B解析:B【解析】根據(jù)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兩種單質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A.該反應 屬于化合反應,正確:B.反應時,B?沒有完全反應,生成物是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錯 誤:C.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不為零,故反應后各元素化合價 都發(fā)生了改變,正確:D.參加反應的A?與B?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6 : 2=3:1,正確。故選B。12 . C解析:C【解析】【分析】根據(jù)質疑守恒立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利用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反應物質量會減小,生成物質量會增多

32、,判斷反應物與生成物,進 而書寫岀反應的表達式,判斷反應的類型據(jù)此回答問題即可?!驹斀狻緼、x=8g+4g+2g+36g-4g-22g=24g,故 A錯誤:B、二氧化碳增加了 22g,水增加了 18g, W減少了,氧氣減少了,所以該反應不屬于垃換反應,故B錯誤:C、增加了二氧化 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6g,增加了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g,所以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 成,故C正確:D、W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75%,故D錯誤。故選C?!军c睛】做這類題目的關鍵是反應后質量和反應前進行比較,質量增加了說明是生成物,質量減少 了是反應物,質疑不變可能是催化劑。13. 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34g某物

33、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根據(jù)質量守恒泄律可知,參加 反應的氧氣的質:為:44g+18g-34g=28g ;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疑為:44g×-×l% = 12g ,氧元素的質量為:44g-12g=32g ; 18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442為:18g× 一×100% = 2g ,氧元素的質量為 18g-2g=16g: 12g+16g=28g.28g<34g , 一定存 18在氧元素:該物質中碳、氫元素的質疑比=12g:2g=6: 1;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皂:戛二1:2,綜上計算,®©正確。故

34、選D。12 1【點睛】在化學反應中遵循質量守恒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14 . 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jù)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差,可得該物質在反應物還是生成物中,質量增加的物質在生成 物中,質量減少的物質在反應物中,質量不變的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雜質。分析表中數(shù) 據(jù),b反應后質量減少,在反應物中,b參加反應的質=10g-2g=8g, C反應后質量增加, 在生成物中,生成C的質=21g-10g=llg, d任反應前后,質疑不變,故d可能是催化劑。 根據(jù)質量守恒左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 和,a應在反應物中,參加反應的

35、a的質=llg-8g=3g,故反應后待測a的質=10g-a + b = c3g=7g。即:。3g 8g IlgA、由上述分析,該反應是化合反應,d可能是催化劑,故A選項敘述正確;B、a與b反應生成c,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故B選項敘述正確:C、b物質在反應物中,與a反應生成c, b物質可能是單質,故C選項敘述正確;D、反應后a物質的質疑是7g,不是3g,故D選項敘述錯誤。故選DO15. B解析:B【解析】【詳解】A、把混合氣體點燃,將一氧化破除去;故選項錯誤。B、把混合氣體通過澄淸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與澄淸的石灰水反應,一氧化碳不反應:故選 項正確。C、混合氣體通過灼熱氧化銅粉末,將一氧化碳除

36、去;故選項錯誤。D、把混合氣體由一個容器傾入另一個容器中,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錯誤, 故選:B。16. 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A、稀硫酸可以使石烷變紅,故1變紅,3滴上水后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故3變紅, 水不能使石茫變紅,故2不變紅,4只與干燥的二氧化碳接觸,故不變紅,故A正確;B、稀硫酸和稀醋酸都顯酸性,故都能使石蕊變紅,故B正確;c、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酸性物質可以使右蕊變紅,而不是二氧 化碳與石蕊反應,故錯誤:D、該實驗的優(yōu)點是將四個實驗改成一個實驗,對比性強,故正確。故選C?!军c睛】干燥的二氧化碳不顯酸性,不能使石蕊變紅,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

37、應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變 紅。17 . B解析:B【解析】【詳解】原子的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114,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故中子數(shù)=289- 114=175,中子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175-114=61,故選B。18. D解析:D【解析】【詳解】反應后質量增多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反應后出現(xiàn)的新物質是生成 物。根據(jù)反應前后物質的差:可知,反應是W+O2H2O+CO2。參加反應的W的質量是 8g,參加反應的02的質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質量是IOg-Ig=9g0 A.根據(jù)質量守恒 龍律,X的值為:8g+12g-9g=llg,此選項錯渓:B.該反應中的生成

38、物是CO2、H2O,此選項 錯誤: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W中一泄含有碳、氫元素,IlgCO2中碳元素12 2的質疑是:llg×44=3g , 9gH2O中氫元素的質:是:9gX18=Ig ,碳元素與氫元素是質量之 和是:3g+lg=4g,而參加反應的W的質量是8g,所以W中除含有碳元素、氫元素之外, 一泄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為:8g-4g=4g ,此選項錯誤;D.W中碳、氫元素原子3g Ig個數(shù)比為:遼:: 4,此選項正確。故選DO【點睛】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19. B解析:B【解析】【分析】【詳解】A、甲和乙的質子數(shù)相同,屬于

39、同種元素,說法正確:B、甲、乙、丙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相 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相似,說法不正確:C、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 以x=8,說法正確:D、乙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質子數(shù)是9,電子數(shù)是10,所以是陰離子, 說法正確。故選Bo20 . A解析:A【解析】【分析】【詳解】A、加熱一立質量的高鐳酸鉀制氧氣,還生成了鐳酸鉀和二氧化徭,鉀元素和鐳元素一宜 存在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鐳元素的質量不變,則鉀元素和鎖元素的質量比也不 變,故A正確:通電 不 金B(yǎng)、電解水實驗中,2HQ = 2H,T+O, T,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 1,質量比是(2x2) : 32=1: 8,故B

40、錯誤;C、向一 CaCO3中加入稀鹽酸,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碳酸鈣 的質量逐漸減小,完全反應后為0,故D錯誤。D、向一立量的二氧化銹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不變, 故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是一道圖象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 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 而確定正確的圖象。21. 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占燃反應的方程式為:2H2+O2 = 2H2O,從圖中可以看出:每增加ImL的氧氣,氫氣則減少2mL,當氧氣體積小于2mL時,氫氣有剩余:當

41、氧氣體積為2mL時,兩者完全反應;氧氣 大于2mL時,氫氣被反應有氧氣剩余。故實線部分表示有氫氣剩余:實線與虛線的交點(坐標為2, 0)為兩者恰好完全反應:虛線部分表示氧氣剩余。由此判斷:A、實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氫氣:故A正確;B、虛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氧氣:故B正確:C、實線與虛線的交點表示兩種氣體恰好完全反應,故C正確:D、根據(jù)氫氣和氧氣反應時的體積比2: 1,可推知原有氫氣為4mL:故D錯誤。故選:DO【點睛】根據(jù)圖象所表明的反應物中氫氣與氧氣的體積關系,用繞圖象表明變化關系得出結論。22. B解析:B【解析】【分析】在該反應中乙醇及氧氣的質量減小,所以是反應物,二氧化碳和水質量增

42、加是生成物,且 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等于2.3g+4g=6.3g,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是2.2g+2.7g=4.9g, 所以X是生成物,且質量是6.3g - 4.9g=1.4g,英反應的表達式為乙醇+氧氣T二氧化碳+水 +X.【詳解】A、由以上分析知X等于l4g:24B、2.3g乙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質量是2.3g1.2g,反應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是4&2.2g×-=1.6g,碳元素質量是2.2g - 1.6g=0.6g,碳元素質量不等,所以X中一左含有碳元 素,水中的氧元素是2.7g=24g,兩者中氧元素的和與反應的氧氣質量相等,因為乙醇 中還含有氧元素,所以X中一能含

43、有氧元素:C、反應的乙醇中氫元素的質量是2.3g×-=0.3g,而水中的氫元素質量是2.7g-=0.3g所4&IS以X中不可能含有氫元素:D、由以上分析知X中含有碳氧兩種元素(1.2g-0.6g) : 2.3g>3: 4:46故選B。23. B解析:B【解析】【分析】蠟燭的著火點約為190 =C,蠟燭的火焰由氣態(tài)蠟燃燒形成。如圖所示,任溫度計示數(shù)為 280°C以上時,快速推動活塞,使氣態(tài)石蠟被趕走,所以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故蠟燭熄火 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驹斀狻緼、快速推動活塞,使氣態(tài)石蠟被趕走,所以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故蠟燭熄滅的主要原 因是移走可燃物,

44、而不是隔絕氧氣,錯誤;B、快速推動活塞,使氣態(tài)石蠟被趕走,所以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故蠟燭熄火的主要原因 是移走可燃物,正確:C、快速推動活塞,使氣態(tài)石蠟被趕走,所以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故蠟燭熄火的主要原因 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錯誤:D、快速推動活塞,使氣態(tài)石蠟被趕走,所以觀察到蠟燭立即熄火,故蠟燭熄火的主要原 因是移走可燃物,錯誤。故選B。【點睛】火火的原理有:(1)與空氣(或氧氣)隔絕;(2)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3)清 除可燃物。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一般情況下不能改變。24. 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A、根據(jù)質量守恒泄律,3+2+l=0

45、.2+x+2+4.4,得x=0.6,故錯渓:B、由表可知,ab的質量減少,是反應物,d的質量增加,是生成物,故是化合反應,故 錯誤;C、反應前后C的質量沒有改變,故C可能是催化劑,可能是雜質,故錯誤:D、反應過程中a反應的質量為3-0.2=2.8, d生成的量為4.4,故ad的質量比為: 2.8:4.4=7:11,故正確。故選 D。25. B解析:BD【解析】【分析】取一左疑該氣體樣品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將生成物依次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測得濃硫酸增重45g,說明生成的水的質呈為45g,氫氧化鈉溶液增重88g,說明生成2的二氧化破的質量為88g,生成的水中的氫元素的質呈:為45g

46、15;-×100% = 5g ,生成的1812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質呈:為88g××100% = 24g ,則液化石油氣中的碳原子和氫原子 的個數(shù)比為韭:空二2:5。12 1【詳解】A、將生成物依次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測得濃硫酸增重45g,說明生成的水的質量 為45g,氫氧化鈉溶液增重88g,說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疑為88g,生成的水中的氫元素2的質量為45g×-×100% = 5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質量為1888g×4×l% = 24g,則液化石油氣中的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主:巡二2:5, T44121

47、烷(QH】。),該液化石油氣中可能含有丁烷,故A不正確:B、丙烷(GH8)、丙烯(GH6,當含有3個丙烷分子和1個丙烯分子,碳原子和氫原子 的個數(shù)比為2:5,則該液化石汕氣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成,故B正確:C、當含有丁烷(QHio) 種物質時,屬于純凈物,則該液化石油氣可能是純凈物,故C 不正確;D、當丙烷(GH8)、丙烯(C3H6)、丁烯(GIH8)四種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7: 1: 1時, 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 5, 丁烷(QH】。)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 5,該 液化石油氣可能同時含有4種氣體,故D正確。故選B。26. D解析:D【解析】點燃點燃2C+0c=2C0, 2

48、C0+0= = CO=,符合題意; 4A1+3O=2A1O9, Al=O8 + 6HC1 =2A1C13+ 3H:0,符合題意:®Na:C03 + 2HC1 = 2NaCl + H=O + CO: t , NaCI +高溫AgNO3=AgCl I + NaNO5 ,符合題意;CaCO5 = CaO÷CO= t , CaOTQ=Ca(OH):,符合題 意。故選D。27. A解析:A【解析】A.液體加熱。故A正確。B.量筒應根拯就近原則。故B錯渓。C.就近對火。故C 錯誤。D.左物右碼。故D錯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28. B解析:B【解析】【分析】【詳解】A

49、、在密閉容器中,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時,每2個水分子生成1個氧氣分子和2個氫氣 分子,分子總數(shù)增加,選項錯誤:B、加熱一泄量的高鐳酸鉀,生成錨酸鉀、二氧化銹、氧氣,據(jù)質量守恒立律可知反應前后 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所以固體中鐳元素的質量不變,選項正確:點燃C、碳在盛有氧氣的密閉集氣瓶內(nèi)燃燒,C+O2=CO2,由方程式可知,每32g氧氣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44g,所以反應中氣體的質量增加,選項錯誤;D、電解水時,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選項錯誤。故選Bo29. B解析:B【解析】【分析】【詳解】 氫氣和空氣混合,達到一左比例,點燃會引起爆炸,不是不純的氫氣在空氣中點燃都會 引起

50、爆炸,錯誤。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錯誤。 因為有了溫室效應,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才提高到目前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正確。 向IOOg雙氧水(過氧化氫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應至無氣泡產(chǎn)生,濾 出MnO2固體后稱量剩余物質的質呈:為97.2g,則生成氧氣質 IOOg-97.2g=2.8g,反應后 97.2g水中氧元素質97.2g×=86.4g ,氧元素總質量86.4g+2.8g=89.2g,氫元素質量IOog-892g=108'則該雙氧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趙w°g°%正確。由分 析可知正確,故選:BO30. C解析:C【解

51、析】【分析】【詳解】 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jù)反應的質量可知:氫氣與氧氣的反應比為1:8即7: 56;甲烷與氧氣 反應的質量比為1:4即7: 2& 氧化碳與氧氣反應的質疑比為7:4 o所以氫氣的需氧氣的 質量最多,一氧化碳的需氧氣的質疑最少,故選C。二、九年級化學上冊實驗題31. D磷+氧氣點燃一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BC 50【解析】【詳解】 汞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磷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 磷,銅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解析:D磷+氧氣點攆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BC 50【解析】【詳解】 汞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磷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銅和空氣 中

52、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木炭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氧化汞、五氧化 二磷、氧化銅都是固體,二氧化碳是氣體,選用木炭時容器內(nèi)氣壓不降低,不能用來測泄 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故選D: 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磷+氧氣點摻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A實驗結朿后裝置內(nèi)剩余氣體中含有氮氣、稀有氣體等,故A錯誤;B甲中燃燒匙伸入集氣瓶太慢,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部分受熱膨脹外逸,從而導致測得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將偏大,故B正確:C乙中的癟氣球起緩沖作用,可以防止燃饒放熱使橡膠塞彈岀,故C正確:D實驗結束時未冷卻到室溫,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偏少,從而導致測得空氣中氧氣的 體積分數(shù)將偏小,故D錯誤。故

53、選BC: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減少YlOmL,說明裝垃中的氧氣1是IOmL,則玻璃管中原有空氣的體積為:IOmL ÷-=SOmLo32. 1: 2;水分子;2H202H2 f+02 f ;分解反應;難溶于水;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3Fe+202Fe304 ; 防解析:1:2: 水分子;2戰(zhàn)0誦電2H2T+O2個;分解反應;難溶于水:量筒中 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 3Fe÷2OzFe3O4: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窘馕觥俊驹斀狻浚?)宏觀現(xiàn)象:按圖A所示裝置,當電源接通一段時間后,a管與b管

54、中氣體的體積分別 是電源的正、負極產(chǎn)生的氧氣和氫氣,體積比約為1: 2。微觀分析;該反應中發(fā)生分解的 微粒名稱是水分子,實驗A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戰(zhàn)0誦電2出個+02個,該反應由 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基本類型是分解反應。(2)實驗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具備的性質是難溶于水。(3)實驗C是測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通過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 氣體積的丄現(xiàn)象,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丄的結論。(4)實驗D中是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2點燃Fee。,瓶內(nèi)水的作用是:防止髙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點睛】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熟練應用電解水、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氧氣的 性質等知識是解題關鍵。33. 長頸漏斗 錐形瓶C 能夠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沒有 大于 A D或E b 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 a導管口,如果帶MnO,解析:長頸漏斗錐形瓶2H2O2=÷2H2O+O2 C能夠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沒有 大于A D或E b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導管口,如果帶 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已經(jīng)收集滿水a(chǎn)澄淸石灰水b【解析】【詳解】(1)儀器的名稱長頸漏斗;錐形瓶;MnO7木(2)實驗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