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作為對《GB/T 10596-2011 基礎上的更新,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增補:

  1. 技術參數(shù)與性能要求的優(yōu)化:新版標準對埋刮板輸送機的關鍵技術參數(shù),如輸送能力、工作速度、功率消耗等,進行了重新評估與規(guī)定,以適應近年來技術進步和行業(yè)發(fā)展的需求,確保設備運行效率與能耗指標更加合理。

  2. 安全要求的加強:考慮到使用安全的重要性,2021版標準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對設備安全防護措施的具體要求,包括緊急停機裝置、過載保護、防塵防爆等方面的詳細規(guī)范,旨在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保障。

  3. 材料與制造質量標準提升:針對輸送機主體結構材料的選擇、加工精度及表面處理等方面,新標準提出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指標,旨在提升設備的整體耐用性和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

  4. 環(huán)保要求的加入:隨著國家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新版標準引入了環(huán)保設計原則,要求在設備設計與制造過程中考慮噪音控制、粉塵排放減少等環(huán)保因素,促進綠色生產。

  5. 檢驗規(guī)則與試驗方法的修訂:為保證產品符合新標準要求,2021版標準對檢驗項目、檢驗方法以及合格判定準則進行了細化和優(yōu)化,增強了標準的可操作性與執(zhí)行力度。

  6. 適應性與互換性的增強:考慮到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新標準對埋刮板輸送機的模塊化設計、部件標準化等方面給予了更多指導,便于設備的維護更換與系統(tǒng)升級,提高了設備的通用性和靈活性。

  7. 信息標識與使用說明的完善:為了便于用戶正確安裝、操作和維護,2021版標準對設備的標識要求和使用說明書內容做了明確規(guī)定,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xiàn)行
  • 正在執(zhí)行有效
  • 2021-12-31 頒布
  • 2022-07-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_第1頁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_第2頁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_第3頁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_第4頁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輸送機-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53.040.10犆犆犛犑81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犌犅/犜10596—2021

代替犌犅/犜10596—201

埋刮板輸送機

犈狀犿犪狊犲犮狅狀狏犲狔狅狉

20211231發(fā)布 2020701實施

發(fā)布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10596—2021

目 次

前言 Ⅰ

1范圍 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

3術語和定義 1

4型式和基本參數(shù) 2

5技術要求

6試驗方法

…………………4

…………………8

7檢驗規(guī)則 13

8標志、包裝和貯存 14

附錄A(規(guī)范性)刮板和鏈條的型式及應用 15

附錄B(資料性)輸送量、刮板鏈條名義速度、輸送效率的計算和選用 17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0596—201《埋刮板輸送機》,與GB/T10596—201相比,除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增加了對特殊物理性能的物料示例(見第1章);

——修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的相關內容(見第2章,201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章(見第3章);

——型式與基本參數(shù)合并為第4章(見第4章,201年版的第3章和第4章);

——修改垂直型為C型(見表1等,201年版的表1);

——修改了熱料型輸送機的溫度范圍,增加了高溫型輸送機(見表2,201年版的表2);

——修改了有毒性滲透性物料的表述(見表2,201年版的表2);

——刪除了型號表示方法(見201年版的3.4);

——增加了140mm和160mm兩種機槽寬度(見表3、表9和表1);

——修改了承載機槽高度規(guī)定,改為機槽承載高度系列(見表4,201版的表4);

——增加了工程用焊接結構彎板鏈的內容(見4.2.3.2);

——增加了0.05m/s和1.25m/s刮板鏈條名義速度(見表5,201年版的4.3);

——增加了鏈條節(jié)距的相關內容(見4.2.5);

——增加了工作環(huán)境條件的相關內容(見5.1);

——增加了刮板鏈條名義速度偏差和輸送能力要求的內容(見5.2.4和5.2.5);

——第一次大修前正常工作時間要求修改為輸送機刮板鏈條的設計壽命要求(見5.2.1,201版

5.1.12);

——刪除了銷軸、套筒和滾子的公差規(guī)定(見201年版5.2.1.1、5.2.1.2、5.2.1.3);

——修改了輸送鏈長度累計誤差的規(guī)定(見5.3.1.7和5.3.1.8,201年版的5.2.1.7);

——刪除了頭輪和鏈輪孔的公差規(guī)定(見201年版5.2.2.1和5.2.2.2);

——修改了輪齒對稱中心面對稱度規(guī)定的描述(見5.3.2.5,201年版的5.2.2.6);

——修改了導軌的相關內容(見5.3.3.1,201年版5.2.3.1);

——刪除了輸送機安全輔助裝置中的料層指示和料層高度調節(jié)裝置(見201年版的5.2.5.1和

5.2.5.2);

——增加了輸送機堵料報警裝置的內容(見5.3.5.3);

——增加了刮板鏈條在其他領域應用的涂裝要求(見5.5.3);

——增加了目測檢驗的方法(見6.1);

——修改了輸送機氣密試驗方法(見6.6,201年版的6.6);

——修改了出廠檢驗項目、將出廠檢驗項目和型式試驗項目通過表格的方式列出(見表13,201年版的7.1.4、7.2.2);

——刪除了物料試驗[見201年版的7.2.2c)];

——修改了標志、包裝和貯存的相關內容(見第8章,201年版的第8章);

——修改了201版附錄A中輸送機刮板基本型式和輸送鏈節(jié)距對應的機槽寬度的相關內容(見附錄A,201年版的附錄A)。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連續(xù)搬運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1)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北宜都運機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宜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蕪湖市愛德運輸機械有限公司、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勒(常州)機械有限公司、湖北宜都中機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宜都華迅智能輸送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市南方輸送機械工程有限公司、廣東甲寶輸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市振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若東、王傳平、汪昌松、萬厚兵、程潞樣、張強、李開領、周滿山、史玉萍、辛祖善、宋紅玖、安杰、昌建林、鄭始才、周紹春、王名飛、黃波、黃俊杰。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10596.1—1989、GB/T10596.2—1989、GB/T10596.3—1989;

——GB/T10596—201。

埋刮板輸送機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埋刮板輸送機的型式、基本參數(shù)、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輸送散狀物料的埋刮板輸送機。

本文件不適用于輸送下列散狀物料的埋刮板輸送機:

a)高腐蝕性的物料;

b)堆積密度大于1.8t/m3的物料;

c)具有黏附性、聯(lián)結、纏繞和結塊性等特殊物理性能的物料。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69—2015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

GB/T985.1氣焊、焊條電弧焊、氣體保護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薦坡口

GB/T184—196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3768聲學 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絡測量面的簡易法

GB/T7324—2010通用鋰基潤滑脂

GB/T8923.1—201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 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 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

GB/T9286—1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GB/T1352—209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GB/T1306標牌

GB/T1384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15390工程用焊接結構彎板鏈、附件和鏈輪

GB/T35017連續(xù)搬運設備 散狀物料分類、符號、性能及測試方法JB/T9154埋刮板輸送機用鏈條、刮板和鏈輪NB/SH/T0587—2016二硫化鉬鋰基潤滑脂

3術語和定義

GB/T35017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3.2

埋刮板輸送機犲狀犿犪狊犲犮狅狀狏犲狔狅狉

在封閉的機槽中靠刮板鏈條對物料的作用力及物料的內摩擦力連續(xù)輸送散狀物料的輸送機。

3.3

機槽寬度犮犺狌狋犲狑犻犱狋犺

承載機槽兩內側壁之間的寬度。

刮板鏈條狊犮狉犪狆犲狉犮犺犪犻狀

不同型式的牽引鏈與不同形狀的刮板組合而成的構件。

4型式和基本參數(shù)

4.1型式

4.1.1總則

按結構分為水平型、C型、Z型、平面環(huán)型、立面環(huán)型和扣環(huán)型等6種型式。

按輸送物料的特性分為普通型、熱料型、高溫型、耐磨型和氣密型等5種型式。

4.1.2按結構分

埋刮板輸送機(以下簡稱“輸送機”)按結構分為6種型式,其型式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型式

布置角度

布置簡圖

水平型

0°~25°

C型

>0°~90°

Z型

60°~90°

平面環(huán)型

立面環(huán)型

扣環(huán)型

60°~90°

4.1.3按輸送物料的特性分

輸送機按輸送物料的特性分為5種型式,其型式和對應輸送物料的特性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表2

型式

普通型

熱料型

高溫型

耐磨型

氣密型

物料特性

常用物料

120℃~450℃

450℃~850℃

磨損性物料

有毒性或暴露在空氣中會產生爆炸和燃燒的物料

4.2基本參數(shù)

4.2.1機槽寬度

輸送機機槽寬度犅(見圖1)應符合表3規(guī)定的數(shù)值。

犪)水平型中間段截面 犫)平面環(huán)型、立面環(huán)型中間段截面 犮)垂直型、犣型、扣環(huán)型中間段截面

圖1表3

單位為毫米

機槽寬度犅

160、20、250、315、40、50、630、80、100、1250、140、160

4.2.2機槽承載高度

輸送機機槽承載高度犎(見圖1)應符合表4規(guī)定的數(shù)值。

表4

單位為毫米

機槽承載高度犎

10、120、130、160、20、250、280、320、40、50、60、70、80

4.2.3刮板和鏈條的型式及應用

4.2.3.1輸送機刮板分為T型、V型、U型、B型、O型、L型和H型等7種型式。

4.2.3.2輸送機牽引和承載鏈條(以下簡稱鏈條)分為模鍛叉型鏈(以下簡稱模鍛鏈)、套筒滾子鏈(以下簡稱滾子鏈)和工程用焊接結構彎板鏈(以下簡稱彎板鏈)等3種型式。

4.2.3.3輸送機刮板和鏈條的型式及應用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

4.2.4刮板鏈條名義速度

輸送機刮板鏈條名義速度應優(yōu)先采用表5規(guī)定的數(shù)值。

表5

單位為米每秒

刮板鏈條名義速度

0.04、0.05、0.063、0.080、0.10、0.125、0.16、0.20、0.25、0.315、0.40、0.50、0.63、0.80、1.0、1.25

4.2.5鏈條節(jié)距

模鍛鏈和滾子鏈的鏈條節(jié)距應符合JB/T9154的規(guī)定;彎板鏈的鏈條節(jié)距應符合GB/T15390的規(guī)定。

4.2.6輸送量、刮板鏈條名義速度、輸送效率的計算和選用

輸送機輸送量、刮板鏈條名義速度、輸送效率的計算和選用見附錄B。

5技術要求

5.1工作環(huán)境條件

5.1.1輸送機工作環(huán)境溫度為-20℃~40℃。

5.1.2輸送機工作環(huán)境海拔高度不應超過100m。

注:超過上述規(guī)定范圍時,由用戶和制造商協(xié)商解決。

5.2整機性能

5.2.1主機運行應平穩(wěn),無刮、卡、碰現(xiàn)象及異常噪聲。

5.2.2主機運行時,驅動裝置不應有異常振動。

5.2.3刮板鏈條運行方向應與規(guī)定方向一致,進入頭輪時應嚙合正確,離開頭輪時不應出現(xiàn)卡鏈、跳鏈現(xiàn)象。

5.2.4輸送機空載運行時,刮板鏈條名義速度的允許偏差應為設計速度值的±5%。

5.2.5輸送機滿載運行時,輸送能力不應低于設計輸送量。

5.2.6張緊裝置應調整方便、動作靈活可靠。

5.2.7安全輔助裝置應反應靈敏,動作準確可靠。

5.2.8物料在輸送過程中不應泄漏,卸料口不應有堵塞現(xiàn)象。

5.2.9普通型、耐磨型和氣密型輸送機主機軸承溫升不應大于40℃;熱料型和高溫型輸送機主機軸承溫升不應超過80℃。

5.2.10輸送機滿載運行時,在距輸送機周圍1m處的最大噪聲不應超過85dB(A)。

5.2.1 普通型和氣密型輸送機刮板鏈條的設計壽命不應低于800h;熱料型和耐磨型輸送機刮板鏈條的設計壽命不應低于500h;高溫型輸送機刮板鏈條的設計壽命不應低于400h。

5.3主要零部件

5.3.1刮板鏈條

5.3.1.1鏈條的鏈桿(板)應采用力學性能不低于GB/T69—2015中45號鋼的材料制造,并進行調質

處理,硬度應為HB217~HB25。

5.3.1.2銷軸應采用力學性能不低于GB/T69—2015中45號鋼的材料制造,并進行調質處理,硬度應為HB20~HB235。

5.3.1.3套筒、滾子應采用力學性能不低于GB/T69—2015中15號鋼的材料制造,并進行滲碳處理,

硬度應為HRC50~HRC60。

5.3.1.4鏈條的節(jié)距公差不應低于表6的規(guī)定。

表6

單位為毫米

鏈條節(jié)距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公差

±0.175

±0.2

±0.23

±0.26

5.3.1.5模鍛鏈鏈條上應標注運行方向指示箭頭。

5.3.1.6鏈條拉伸破斷試驗值不應低于給定破斷載荷的95%。

5.3.1.7模鍛鏈和滾子鏈的鏈條長度累計誤差應符合JB/T9154的規(guī)定。

5.3.1.8彎板鏈的鏈條長度累計誤差應符合GB/T15390的規(guī)定。

5.3.1.9 刮板與鏈桿(板)的焊接不應有裂紋、夾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焊縫坡口應符合

GB/T985.1的規(guī)定。焊縫強度不應低于40MPa。

5.3.1.10刮板鏈條裝配后應轉動靈活,不應有任何卡死現(xiàn)象。

5.3.2頭部、尾部

5.3.2.1頭輪和大小鏈輪應采用力學性能不低于GB/T69—2015中45號鋼及GB/T1352—209中

ZG310570號鋼的材料制造。齒面應進行淬火處理,硬度應為HRC40~HRC50。

5.3.2.2頭輪軸應采用力學性能不低于GB/T69—2015中45號鋼的材料制造,并進行調質處理,硬度應為HB217~HB25。

5.3.2.3頭輪上的箭頭所表示的轉動方向應與設計一致。

5.3.2.4頭輪、尾輪應轉動靈活。

5.3.2.5頭輪和尾輪輪齒的對稱中心面對機槽設計位置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不應大于2mm。5.3.2.6普通型、耐磨型和氣密型輸送機軸承和軸承座油腔中應充入性能不低于GB/T7324—2010中規(guī)定的2號鋰基潤滑脂,軸承充脂量為軸承空隙的40%~60%,嚴重污染環(huán)境下充脂量應達到75%~80%。

5.3.2.7熱料型和高溫型輸送機軸承和軸承座油腔中應充入性能不低于NB/SH/T0587—2016中規(guī)

定的2號二硫化鉬潤滑脂,軸承充脂量為軸承空隙的40%~60%,嚴重污染環(huán)境下充脂量應達到

75%~80%。

5.3.2.8采用在水夾套中通冷卻水方式的熱料型和高溫型輸送機,宜采用并聯(lián)注水方式。

5.3.2.9張緊裝置應調節(jié)靈活。對于小車式張緊裝置,小車在軌道上應滑動自如,軌道中心面與輸送機機槽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不應大于4mm。

5.3.3機槽

5.3.3.1導軌應采用與鏈條相適應的耐磨材料制造。

5.3.3.2機槽兩端法蘭內口的寬度公差帶應符合H14的規(guī)定。

5.3.3.3機槽兩端法蘭對機槽對稱中心面垂直度應符合GB/T184—196中附表B3中12級的規(guī)定。

5.3.3.4單段機槽長度應為50mm~300mm,其長度偏差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

表7

單位為毫米

機槽長度

偏差

50~200

±2

200~300

±3

5.3.3.5機槽表面平面度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

表8

單位為毫米

機槽長度

平面度

50~100

1.5

100~200

200~300

5.3.3.6機槽兩端法蘭的平面度應符合表9的要求。

表9

單位為毫米

機槽寬度犅

平面度

160、20、250

1.2

315、40、50

630、80、100、1250、140、160

5.3.3.7 彎曲段承載機槽中的導軌與中間隔板曲率應一致并應貼合緊密,局部凸起量不應大于1.5mm。

5.3.4回轉段

5.3.4.1導輪、托輪的對稱中心面對機槽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不應大于2mm。

5.3.4.2導輪與承載機槽底板導輪槽的側隙不應大于2mm。

5.3.4.3導輪、托輪均應轉動靈活,不應有擦、刮、碰現(xiàn)象。

5.3.5安全輔助裝置

5.3.5.1過載保護裝置和斷鏈報警裝置

5.3.5.1.1當輸送機產生的沖擊載荷使其過載電流超過規(guī)定要求時,過載保護裝置應能使電動機在設定的時間內停止工作。

5.3.5.1.2當輸送機出現(xiàn)斷鏈事故時,斷鏈報警裝置應能在設定的時間內使電動機停止工作,并同時發(fā)出報警信號。

5.3.5.2清掃裝置

清掃裝置應能有效地防止物料在機槽內積壓和返料。

5.3.5.3堵料報警裝置

堵料報警裝置應能在輸送機堵料時有效報警。

5.4整機安裝和調試

5.4.1輸送機在正式使用前應進行空載和負載試驗。

5.4.2驅動裝置應在出廠前組裝,大鏈輪或半聯(lián)軸器應與頭部頭軸裝配好方可出廠。

5.4.3刮板鏈條運行方向指示箭頭應與頭輪旋轉方向的指示箭頭一致。5.4.4刮板鏈條應松緊適度,張緊裝置已利用的行程不應超過全行程的50%。5.4.5各段機槽法蘭內口的聯(lián)接應平整、密合。

5.4.6耐磨型輸送機的耐磨件應聯(lián)接可靠。

5.4.7輸送機對稱中心面對機槽兩側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

表10

輸送機總長度犔

輸送機結構型式

水平型、平面環(huán)型

C型、Z型、立面環(huán)型、扣環(huán)型

≤10

8mm

4mm

>10~30

10mm

6mm

>30~50

12mm

8mm

>50

14mm

10mm

5.4.8刮板鏈條與機槽最小側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單位為毫米

機槽寬度犅

160

20

250

315

40

50

630

80

100

1250

140

160

最小側隙

10

15

20

5.4.9采用鏈傳動驅動時,大小鏈輪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不應大于兩鏈輪中心距的0.2%。

5.4.10除刮板鏈條銷軸外,所有螺桿、滑軌、軸承、傳動部件以及減速器內應有足夠的潤滑油或潤滑脂。

5.4.1 采用水夾套結構的熱料型和高溫型輸送機,其水夾套應在冷卻水壓力為0.3MPa的情況下,穩(wěn)

定5min而不滲漏。

5.4.12氣密型輸送機,主機在壓力為0.02MPa的情況下,在5min內的氣壓降不應大于50Pa。

5.5防銹和涂漆

5.5.1涂漆前,鋼材應進行表面除銹處理,除銹等級不應低于GB/T8923.1—201中的Sa2級。5.5.2輸送機各部件非加工表面應涂底漆。無特殊要求時機槽外表面涂兩層面漆,每層油漆干膜厚度為25μm~35μm,總厚度為75μm~105μm,漆膜附著力應符合GB/T9286—198中2級的規(guī)定5.5.3刮板鏈條裝配后應涂一層防銹漆,對于特殊要求的場合,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涂裝。

5.5.4漆層表面應均勻、光亮、色澤一致,不應有起泡、脫落、流掛、皺皮等缺陷。

6試驗方法

6.1目測檢驗

目測檢驗包括整機和所有重要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外觀質量、標牌是否滿足技術要求。

6.2鏈條拉伸破斷試驗

6.2.1試驗條件為:

a)試驗鏈段鏈條不應少于三個節(jié)距,當鏈條為滾子鏈時,其兩端應為內鏈節(jié);

b)鏈條與試驗機的連接應有專用夾具,如果試驗鏈段在夾具附近處破壞,則試驗無效。

6.2.2試驗設備為萬能材料試驗機。

6.2.3試驗程序為:

a)將試驗鏈段用專用夾具與萬能材料試驗機連接;

b)開動萬能材料試驗機,施加初載荷,其值為鏈條計算破斷載荷的5%;

c)逐漸增加載荷直至鏈條斷裂,以此數(shù)值為鏈條破斷載荷值。

6.3鏈條長度累計誤差測定

6.3.1測定條件為:

a)整個鏈條應在無潤滑的情況下支起;

b)預加載荷是破斷載荷的1/50。

6.3.2試驗設備為:a)專用平臺;b)施力機構;c)專用檢具。

6.3.3試驗程序為:

a)用一個銷軸穿過鏈桿(板)軸孔,將其固定在專用平臺的夾具上,另一端施以予加載荷;

b)用專用檢具測量鏈條的實際長度。

6.3.4長度累計誤差按式(1)計算:

式中:

Δ犾——長度累計誤差;

Δ犾=犾1-犾 (1)

犾1——鏈條實際長度,單位為毫米(mm);

犾——鏈條公稱測量長度,單位為毫米(mm)。

6.4輸送機對稱中心面對機槽兩側對稱中心面對稱度的測定

6.4.1測定儀器為:

a)直徑0.25mm,不同長度的細鋼絲;

b)平面形角尺;

c)經(jīng)緯儀;

d)水準尺。

6.4.2輸送機組裝調試完畢后,按以下程序進行。

a)水平型、平面環(huán)型(以水平型為例)

1)找出頭部和尾部機槽對稱中心面的犪、犫兩點,在輸送機一側拉細鋼絲W,且平行于犪、犫

連線,對犪、犫連線可平行移動(見圖2);

2)使W距犪、犫兩點連線的距離為犛,犛=犅/2+80(單位為mm);3)檢查距機槽側板的垂直距離Δmax和Δmin。

圖2

b)C型、Z型、立面環(huán)型、扣環(huán)型(以Z型為例)

1)找出頭部和尾部機槽對稱中心面的犪、犫兩點,在輸送機一側的頭、尾方向分別置水準尺P和經(jīng)緯儀N,且使P和N距犪、犫兩點連線的距離為犛,犛=犅/2+80(單位為mm)(見圖3);

2)持角尺M,使其垂直于機槽外側;

3)通過N和P讀出M的讀數(shù)Δmax和Δmin。

6.4.3對稱度按式(2)計算:式中:

圖3

δ=Δmax-Δmin (2)

δ——輸送機兩側機槽對對稱中心面對稱度,單位為毫米(mm);

Δmax——測量點距機槽外側的最大值,單位為毫米(mm);Δmin——測量點距機槽外側的最小值,單位為毫米(mm)。

6.5水夾套水壓試驗

6.5.1采用水夾套結構的輸送機在空載運行時應進行水夾套水壓試驗。

6.5.2試驗設備為:a)閥門和試壓泵;b)壓力表;

c)膠管和秒表。

6.5.3試驗程序為:

a)將輸送機各部件的進、出水口按圖4所示用膠管連接,并捆扎緊;

b)將試壓泵出口、閥門、壓力表以及輸送機水夾套進水口用膠管連接起來(如圖4,以水平型為例);

c)打開閥門和試壓泵,使壓力達到5.4.1規(guī)定壓力的1.5倍,然后關閉閥門,觀察水夾套在5min內有無滲漏。

圖4

6.6氣密試驗

6.6.1氣密型輸送機在空載運行時應進行主機氣密試驗。試驗應重復三次,取其最大值。

6.6.2試驗設備為:

a)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b)閥門、壓力表和壓差表;c)膠管和秒表。

6.6.3試驗程序為:

a)對輸送機各加料口、卸料口、觀察口用密封蓋密封,其中加料口(或卸料口或觀察口)上的密封蓋應有進氣口;用膠管連接試驗設備和輸送機(如圖5,以水平型為例);

b)打開閥門1、閥門2及空氣壓縮機,使壓力達到5.4.12規(guī)定壓力的1.5倍,然后,關閉閥門1使

儲氣罐等與輸送機形成一個正壓密閉系統(tǒng);再關閉閥門2,測定5min內機槽氣壓降。

圖5

6.7刮板鏈條名義速度測定

6.7.1測試儀器為光電轉速儀。

6.7.2測試程序為:

10

在外露的頭輪軸的外徑上貼上反光體,然后將光電轉速儀的光電頭對準反光體,啟動光電轉速儀即可讀出頭輪軸的轉速。

狏=

6.7.3刮板鏈條名義速度按式(3)進行計算:

式中:

犇——頭輪節(jié)圓直徑,單位為米(m);

π×犇×狀

60

…………(3)

狀——頭輪軸轉速,單位為轉每分(r/min);

狏——刮板鏈條名義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

6.8空載試驗

6.8.1運行前,先進行盤車(或點動)試驗,盤車(或點動)不應少于三個全行程,當一切正常后方可進行空載運行。

6.8.2檢查是否符合5.2.1、5.2.2、5.2.3和5.2.4規(guī)定的要求。

6.8.3在額定速度下空載運行不應少于2h。

6.9負載試驗

6.9.1試驗條件為:

a)按規(guī)定輸送量的50%和10%的負載,在額定速度下試驗;b)所用物料的物理性能等各項指標與設計要求相一致;

c)加料時應均勻、連續(xù),不應驟然大量加料;

d)加料口處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塊物料及異物進入輸送機。

6.9.2試驗中檢查:

a)各部分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常噪聲;

b)主機軸承溫升;

c)物料在輸送過程中有無泄漏,卸料口處有無堵塞;

d)張緊裝置是否調節(jié)靈活,安全輔助裝置是否安全可靠,驅動裝置有無異常振動。

6.9.3負載試驗中的注意事項如下:

a)停車前應先停止加料,待輸送機卸料口無物料卸出后方可停車;

b)輸送機不宜滿載啟動,如因突然事故或緊急情況滿載停車后再啟動,應先點動幾次或適量排出機槽中的物料,再開車運轉;

c)如有數(shù)臺輸送機銜接輸送物料時,啟動時按物料流方向應順序地先開動最后一臺,然后,逐臺往前開動,停車順序與啟動順序相反。

6.10輸送量試驗

6.10.1試驗條件為:

a)取輸送機負載運行時的某一段時間內所輸送物料的質量,計算其輸送量;

b)每次取料時間應在30s~90s范圍內。

6.10.2試驗設備及儀器為:

a)秒表;b)磅秤;c)取料工具。

6.10.3試驗程序為:

a)將物料通過導料槽排入料斗內;

b)由秒表計算排料時間;

c)用磅秤稱出料斗中的物料質量。

6.10.4試驗結果計算為:

a)輸送量按式(4)計算;

犙=

式中:

3.6犿狋×ρ

…………(4)

犙——輸送量,單位為立方米每時(m3/h);

犿——物料質量,單位為千克(kg);

狋——排料時間,單位為秒(s);

ρ——物料堆積密度,單位為噸每立方米(t/m3);

b)試驗應重復三次,取其平均值。

6.1 噪聲測定

6.1.1測試儀器為:

a)聲級計,誤差0.5dB(A);

b)直尺或卷尺。

6.1.2測試程序為:

a)按GB/T3768規(guī)定的方法分別測定輸送機驅動裝置、頭部、尾部、彎曲段、回轉段、中間段的噪聲(如圖6,以水平型為例);

b)首先測量環(huán)境噪聲犔0,然后測量運轉時的噪聲犔1。

圖6

6.1.3測定結果計算為:

a)當犔1-犔0>10dB(A)時,輸送機噪聲為犔1;當犔1-犔0<3dB(A)時,測定噪聲無效;

當3dB(A)≤犔1-犔0≤10dB時,運轉時的噪聲犔1減去噪聲修正量Δ犔(表12)即為輸送機實際噪聲。

b)取各測量部位中的最大值為輸送機噪聲值。

表12

單位為分貝

犔1-犔0

4~5

6~8

9~10

Δ犔

0.5

12

6.12漆膜附著力試驗

漆膜附著力的劃格試驗應符合GB/T9286的有關規(guī)定。

7檢驗規(guī)則

7.1出廠檢驗

7.1.1外購件應有出廠合格證。

7.1.2檢驗部門的檢驗工具應具有相應級別的計量部門簽發(fā)的合格證,并且與檢驗對象的精度等級相適應。

7.1.3產品應經(jīng)制造廠技術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并附有證明產品質量合格的文件。

7.1.4出廠檢驗項目見表13。

7.2型式試驗

7.2.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試驗:

a)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的試制定型鑒定;

b)正式生產后,如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

c)產品停產達三年以上后恢復生產時;

d)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試驗有較大差異時;

e)國家質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7.2.2型式試驗項目見表13。

序號

項目名稱

出廠檢驗

型式試驗

檢驗要求

試驗方法

整機運行

5.2.1~5.2.3

6.1

鏈條速度

5.2.4

6.7

輸送量

5.2.5

6.10

輸送機鏈條拉伸破斷載荷

5.3.1.6

6.2

輸送機鏈條長度累計誤差

5.3.1.7、5.3.1.8

6.3

輸送機對稱中心面對機槽兩側對稱中心面對稱度

5.4.7

6.4

水夾套承壓性

5.4.1

6.5

氣密型輸送機氣密性

5.4.12

6.6

空載試驗

5.2.1~5.2.4

6.1和6.8

10

負載試驗

5.2.1~5.2.3、5.2.5~5.2.9

6.1和6.9

噪聲

5.2.10

6.1

12

刮板與鏈桿(板)焊縫外觀

5.3.1.9

6.1

13

涂漆外觀

5.5.4

6.1

14

漆膜附著力

5.5.2

6.12

注:“√”表示需檢驗的項目,“—”表示可不檢驗的項目。

表13

13

7.3抽樣和判定

對定型產品應按其成批生產的5%抽樣,但不應少于一臺。如在抽樣中有一項不合格,應加倍抽樣,加倍抽樣應全部達到要求,若仍不合格則應逐臺檢驗。

8標志、包裝和貯存

8.1標志

8.1.1每臺輸送機應在頭部的醒目位置上固定產品標牌,標牌至少包括如下內容:

a)產品名稱;

b)型號;

c)主要技術參數(shù)(機槽寬度、刮板鏈條名義速度、輸送量和功率);

d)整機質量;

e)生產批號及日期;

f)制造商名稱。

8.1.2標牌的尺寸和技術要求應符合GB/T1306的規(guī)定。

8.2包裝

8.2.1包裝應按照GB/T1384的規(guī)定,其中電氣、電動機包裝應加有防潮裝置,刮板鏈條捆扎后,可放在花格箱內。

8.2.2每臺輸送機出廠至少應包括下列隨行文件:

a)裝箱單;

b)產品合格證明書;c)產品使用說明書;d)產品安裝布置圖。

8.3貯存

所有零部件應妥善保管,應注意通風、防潮、防銹和防止碰撞變形。

14

附 錄犃

(規(guī)范性)

刮板和鏈條的型式及應用

犃.1輸送機刮板基本型式應符合表A.1的規(guī)定。

犃.2輸送機刮板基本型式的應用宜采用表A.2的規(guī)定。

犃.3輸送機鏈條的基本型式應符合表A.3的規(guī)定。

表犃.1

刮板類型

刮板基本型式

T型刮板

V型刮板

U型刮板

B型刮板

O型刮板

L型刮板

H型刮板

15

表犃.2

輸送機結構型式

水平型

C型

Z型

平面環(huán)型

立面環(huán)型

扣環(huán)型

刮板型式

T型

V型

U型

B型

O型

L型

H型

注:“√”為推薦的刮板型式。

鏈條

鏈條的基本型式

模鍛鏈

滾子鏈

彎板鏈

表犃.3

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