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_第1頁
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_第2頁
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_第3頁
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_第4頁
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交流分析的策略與技術林佩佩 QCE093142交流分析遊戲分析卡普曼戲劇三角形腳本分析交流分析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簡稱TA)簡單的說,即有關人與人之間彼此以何種自我狀態(tài)進行溝通的分析。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是以彼此的自我狀態(tài),互相交換訊息,一方傳達刺激,另一方面回應而達成的。簡單的溝通只須牽涉兩個自我狀態(tài),但是一個複雜的溝通,卻會涉及三個或四個自我狀態(tài)。 互補型(complementary) 交叉型(crossed) 曖昧型(ulterior) 三種不同的交流類型:互補溝通互補溝通 (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

2、(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 互補式溝通是在二人的溝通之中,當刺激的指向和反應的來處都在同一自我狀態(tài)(如兒童對兒童,成人對成人),或自我狀態(tài)探形成互補狀態(tài)(如父母對兒童,成人對父母),在P-A-C圖中呈成平行線,刺激和回應是平行的 。成人對成人的溝通方式 兒童對兒童的方式則有趣多了 父母對父母之間則常充滿教育意涵或批判性:A:我們去找比利玩。B:耶跟他一起很好玩哦!A:你從未作對過任何事。B:那是因為你常愛挑我毛病交叉型溝通交叉型溝通(Crossed transaction)(Crossed transaction) 交叉型交流又稱交錯型溝通,是指兩個人的自我狀態(tài)並不

3、一致,也就是指向和回應的自我狀態(tài)不同,而形成交錯狀態(tài)。 若發(fā)出刺激的人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反應,可能引發(fā)不適當?shù)淖晕覡顟B(tài),使發(fā)出刺激者感到挫折、不受重視,容易讓溝通的雙方產(chǎn)生不愉快的感覺,因而可能中斷溝通,造成彼此溝通的障礙或衝突。此時,人們可能退縮、逃避對方或者轉換溝通方式。 例如:一個兒童從互補型的父母那兒得到的是給成人的反應: 兒童:你能幫我拿這個包包嗎?它大概有一噸重呢! 父母:大概才20磅重吧!你自己拿就可以了。 曖昧式溝通曖昧式溝通(Ulterior transaction)(Ulterior transaction) v 曖昧式溝通包含了兩個以上的自我狀態(tài),在明顯的訊息之下,隱藏了另

4、一種意義,外顯的訊息可能是被社會所接受的訊息,但隱藏的訊息更可能是內心本意。v 溝通的結果是由心理層次的內容決定,而非口頭的社會層次訊息。 例如:某人下班後,對朋友說: 你願意來看看我的版畫嗎? 表面上是成人間的邀請,事實上卻傳達出兒童的自我狀態(tài): 有什麼好玩的事可以一起做的? 遊戲分析(Game Analysis)心理遊戲是兩個人相處時一連串的交流與溝通,但包含著雙重的曖昧訊息,所謂的曖昧是指除了表面上的訊息外,還暗藏了許多訊息。人們表面上以玩遊戲作為交流的藉口,遊戲結束時至少會使一個玩者感到感到不舒服。許多人藉玩遊戲來增進彼 此認識,但卻又不願太過 親密,不願做親密的溝通 ,怕會暴露自己的

5、真正想 法或感情。換句話說,玩 心理因為玩遊戲的真正本 質是在阻止親密。為什麼要玩遊戲為什麼要玩遊戲 1.加強自己原有的人生劇本,收集點卷,以兌換預期的結果。2.用自己過時、但已習慣的方法來生活。3.加強自己人生劇本中對自己、別人、和世界的想法。4.再次肯定自己原有的生命位置5.遊戲源於小時未解決的共生關係,可能是想繼續(xù)維持不健康的共生關係,也 可能是對其反抗的結果,可以維護既有的參考架構,並把責任轉移至別人身 上。6.獲得強烈安撫(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的可靠方法。7.7.艾伯恩說玩心理遊戲有六種好處:艾伯恩說玩心理遊戲有六種好處: (1) Internal Psychological Adv

6、antage(維持自己人生劇本的信念)(2) External Psychological Advantage(避免接受對自己參考架構的挑戰(zhàn))(3) Internal Social Advantage(提供與人親近的假象)(4) External Social Advantage(和人閒聊的話題)(5) Biological Advantage(滿足對安撫的需要) (6) Existential Advantage(肯定自己的生命位置)遊戲包含三種不同的程度遊戲包含三種不同的程度 第一度心理遊戲:第一度心理遊戲:是社會性可接受的程度,通常這是和不太熟的人所玩得心理遊戲。此種遊戲往往帶著誘惑,讓

7、人感到興奮和有趣。事實上,第一度遊戲占了我們一般人際互動裏很大的部份。第二度心理遊戲:第二度心理遊戲:常和親戚、朋友、家人、同事等較親近的人玩,結局比第一度嚴重,會導致生活上或生命的重要改變,如離婚、離職、朋友不再往來且不希望讓鄰居知道這些不好的事。第三度心理遊戲:第三度心理遊戲:是最嚴重的程度,玩此程度遊戲的人將人生舞臺當作扮演心理遊戲的場合,而導致嚴重結局的地點,包括醫(yī)院、法庭、甚至殯儀館。通常此種程度的遊戲都包含了生理上的傷害,如藥癮、謀殺、強姦等。卡普曼戲劇三角形卡普曼戲劇三角形(Drama TriangleDrama Triangle) 卡普曼(Stephen Karpman)設計了

8、一種圖形來分析心理遊戲,就是所謂戲劇三角形戲劇三角形 。 假設每個遊戲便是一場小小的戲劇,每個戲劇裡均有三個角色: 迫害者(persecutor,簡稱P) 拯救者(rescuer,簡稱R) 受害者(victim,簡稱V) 每個人可能會喜歡扮演其中的某種角色,遊戲開始時是一種角色,但會隨著遊戲發(fā)展而轉換成另一種角色。 角色的轉換角色的轉換 著重於遊戲的過程,不去強調各種遊戲的名稱,我們可以從角色的轉著重於遊戲的過程,不去強調各種遊戲的名稱,我們可以從角色的轉換來分類:換來分類:v1.1.迫害者轉換成受害者迫害者轉換成受害者 (1)Kick Me(踢我,自作自受,討打,找罵挨) (2)Cops &

9、 Robbers(挑戰(zhàn)規(guī)定或公權力,結果被處罰或被抓) (3)Blemish(一再挑剔、找碴,結果被別人排斥) (4)If It Werent For You(如果不是你的話) v2.2.受害者轉換成迫害者受害者轉換成迫害者 (1)NIGYSOB(Now Ive Got You,Son of a Bitch 現(xiàn)在我逮到你了,你這個狗養(yǎng)的!) (2)Yes, But(你說的很對,可是) (3)Rapo(打帶跑,sexual version of NIGYSOB) (4)Stupid(I Cant Think我很笨), Poor me(I Cant Help Myself可憐可憐我吧) (5)Wo

10、oden Leg(木頭腿,variation of Poor me) (6)Do Me Something(又叫See What You Made Me Do,譴責幫忙的人在幫倒忙) v3.3.拯救者轉換成受害者拯救者轉換成受害者 (1)Im Only Trying to Help You(我只是想幫你) (2)Why Dont You(你為什麼不) v4.4.拯救者轉換成迫害者拯救者轉換成迫害者 See How Hard Im Tried(你看我已經(jīng)這麼努力了)腳本分析(Script Anayysis)Berne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腳本或人生計畫,腳本主要來自成長時父母的影響,從父母的自

11、我狀態(tài)所發(fā)出來的負面和正面的訊息。在幼年期,小孩根據(jù)外來的訊息做出一連串的決定,由此形成其人生腳本,包括:禁止訊息禁止訊息(Injunction)(Injunction)、否定訊、否定訊息(息(NagativeNagative)、許可訊息)、許可訊息(Permission)(Permission) 。生命腳本的形成和所接收的語言或生理上的反應有關,Berne指出,給予否定性的、處罰性的反應比全然的忽視要好,孩子會收集所有好的或不好的反應並成為經(jīng)驗,當個體擁有足夠的經(jīng)驗,也會表現(xiàn)在行為改變上。 五種否定性腳本 永不的腳本(Never scripts ):因為父母什麼都不許,而不能做任何想做的事。

12、如婚姻是不好的,不要結婚 直到的腳本(Until scripts ):除非能達到明確的要求,否則什麼都不能做。如:你不能做你想要做的,直到 總是的腳本(Always scripts ):父母的訊息就像是這樣:如果這是你想作的事,那你就作一輩子吧 之後的腳本(After scripts ):一個人總是告訴自己,以後將有各種不同的困境。這腳本的座右銘是:你可以舒服一會兒,但是等會兒麻煩就開始了 開放式結局腳本(Open-ended scripts ):有些人終其一生只為完成父母的命令,一旦達成之後,他竟不知道如何生活,因為一切都完成了,他只好過著單調無趣的餘生。 心理地位的四個模式 我好-你也好(Im OK; youre OK): 這種地位是健康的,最佳的一種,同時被稱為進化型地位。只要兒童能被愛與接納,個人的情緒與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就會維持此種人生地位,同時會維持贏家、強者的腳本。其他三個心理地位代表的都是輸家:我好-你不好(Im OK; youre not OK): 此種人生地位是一種妄想型地位、也是一種革命型地位。選擇這種心理 地位的人,就是那些感覺被出賣、迫害、並因此反過來出賣或迫害他人的人。行為表現(xiàn)如:向別人挑釁、將自己的不幸怪罪他人頭上、吹毛求庛、自大等;最極端的情形,可能是殺人。 我不好-你好(Im not OK; youre 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