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講到素質教育,有以下幾個問題想提出來和同志們商榷。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智力因素培養(yǎng)與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關系及在化學教學中如何著眼于素質教育等問題。一、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沒有考試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顯然也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誰也不會認為“交白卷是素質高的表現(xiàn)。然而,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開展的公民,而不是培養(yǎng)“考試得高分,其余不沾邊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實上,隨著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進,高分低能現(xiàn)象也在逐漸減少至最低程度。從這個意義講,考試與素質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瘜W老師如何在突出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
2、中駕馭考試呢?一方面,考試所涉及的化學根底知識、根本技能和自學、思維等才能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對于觀察才能圖片觀察除外、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及德行、體質等難以通過考試檢測,但學校及老師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對付考試就抓住了一切呢?顯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不再單純看升學率,同樣,學校評價老師也不再以升學率為唯一尺度。第二,經歷說明:化學老師除了上好課外,也應與學生溝通情感,關心他們的思想品德,身體安康等諸方面的進步。即素質教育抓好了,考試成績也一定會上去的。相反,倘假設對大綱所規(guī)定的“掌握、理解、理解、常識性介紹等不同層次的要求視為多考與少考、重點考與非重點考、
3、考與不考來組織教學是有害的,即那種老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做法應理智地予以摒棄。二、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關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為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興趣、動機、理想、氣質、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為的或心理的活動中起著動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智力因素迅速開展,非智力因素逐漸形成、開展和趨于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對待這個問題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與開展,而非智力因素那么認其自然地開展,認為后者是學校和老師所管不了的,是社會和家長的事情。另一種態(tài)度那么認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一樣,使之與智
4、力因素得到同步的開展。有位心理學家說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任何一方出現(xiàn)“病癥,都會抑制另一方面的安康開展。非智力因素應如何培養(yǎng)呢?它與智力因素一樣,同樣有著自身的發(fā)生、開展規(guī)律。如學習化學的良好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就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弱到強的開展過程,即好奇興趣喜歡愛好熱愛?;瘜W老師往往利用化學實驗中的發(fā)光、發(fā)聲、發(fā)熱、顏色變化、狀態(tài)改變、氣味等奇異現(xiàn)象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本能的、不穩(wěn)定的認識傾向,接著,老師又通過形象生動、準確明白的講授、以及性質聯(lián)絡用處、理論聯(lián)絡實際等教學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導和穩(wěn)固,還有作業(yè)與考試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漸使好奇開展
5、為興趣。興趣比好奇要深化、穩(wěn)定、詳細明晰且有力。在此根底上再進一步開展為喜歡、愛好和熱愛。當學習成果常與榮譽、理想和抱負聯(lián)絡在一起時,喜歡、愛好和熱愛就融有強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穩(wěn)定、持久而強烈的動力特征。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和形成也有一個知、情、意、行的諧調統(tǒng)一的開展過程。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存在著一個開發(fā)和引導、穩(wěn)定和穩(wěn)固、開展和進步的過程。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特點是在開展過程中具有反復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因此,只有讓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開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安康開展。三、化學教學如何著眼于素質教育 前面講過,“雙基教學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
6、分。此外,在化學教學中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重視實驗教學 有人提出: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志。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老師指導下進展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開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測試不到而無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已深有體會: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穩(wěn)固化學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yǎng)科技素質。通
7、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運籌才能;通過計算和稱量實驗是否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過“翻開試劑瓶蓋要倒放的動作技能的訓練是否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揭開茶杯或電飯煲鍋蓋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習慣呢?至于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觀察才能等就不再贅述了。二重視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突出素質教育的一個不可無視的方面,我們應當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豐富多采的。如組織和指導學生辦化學小報、化學墻報、化學魔術表演、自制儀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實驗、舉辦化學講座、化學競賽、搞社會調查、組織參觀化工廠、化學興趣小組開展化學實驗等活動。就拿這次全區(qū)義務教育化學樣本班研討會期間組織老師們參觀遂川火柴廠來說,與會者親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來竟要這么多的設備和工序!不僅驗證了課本上寫的:火柴盒側面所涂物質是紅磷、三硫化二銻等混合物,火柴頭上的物質是氯酸鉀、二氧化錳和硫磺等,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消費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塞規(guī)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3000借款合同范本
- 設計epc合同范本
- 女裝時尚設計與產品創(chuàng)新趨勢
- 零碳數(shù)據(jù)算力中心經濟效益分析
- 平流式撇渣刮泥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供熱管網升級改造方案
- 12MWh儲能電站項目概述
- 蘇州集裝箱項目申請報告范文模板
- 2025年代理商貿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171614
- 寧夏銀川一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五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物聯(lián)網安裝調試員(初級工)職業(yè)資格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設備科安全培訓》課件
- 延長石油招聘筆試題庫
- 糖尿病與飲酒
- 【公開課】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 建筑安全施工勞動保護考核試卷
- 烹飪工藝與營養(yǎng)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52T 1036-2015 建材產品中廢渣摻加量的測定方法
- 磁力聚星星選達人認證考試-初階
- 《心態(tài)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