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1.gif)
![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2.gif)
![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3.gif)
![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4.gif)
![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ed98239d-55a7-48fa-9a4f-314a22ff8ad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高三第一輪復習是整個復習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和夯實,對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和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一輪復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夯實雙基,突出主干,形成網(wǎng)絡在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特別重要,只有理解了,東西才能真正記住,才能使它真正成為個人的東西,才可能正確、靈活地應用;只有理解所學的知識,才可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真正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雙基是分析判斷解答問題的依據(jù),使學生能力提高的基礎,離開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任何有關提高學生的能力的方法都是毫無意義的。要準確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基本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及多
2、種表達形式等,并能熟練應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知識梳理時應回歸課本,重視課堂,將自己學過的知識,結合考試大綱,進行系統(tǒng)整理。從概念的形成,定義式及變形式、物理意義、單位、矢量性及相關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對定理、定律的理解則從其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物理實質、適用條件等作全面的分析理解。我們說課本是基礎,課堂是主戰(zhàn)場,兩者都不能忽視。有些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更應該抓住課本,重視課堂。否則,第一輪復習中學生對基礎知識似懂非懂,說起來知道做起來錯,煮成“夾生飯”,以后就很難再補救了。在完成知識的完整性、準確性的基礎上,希望同學們能夠抓住主干知識及主干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綜合。主干知識,如物體的
3、平衡;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規(guī)律的綜合應用;動量定理及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動能定理及機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應用;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或電磁場中的運動;有關電路的分析和計算;電磁感應現(xiàn)象及其應用等。因此要充分注重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重視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重讀課本加深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的理解),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學科知識,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二、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掌握科學的解題思路提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應從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上開始。1、審題能力:表面上是一種閱讀能力,實質上還是理
4、解能力。每次考試總有學生埋怨自己因看錯了題而失分,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對某些題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類題,因題干太長,無法從中獲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學對這類題有一種恐懼感,影響其它題的解答)。這都是審題能力不強的表現(xiàn),如何才能避免呢?具體來說,在審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個方面的問題:(1)關鍵詞語的理解。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在審題時,只注意那些給出具體數(shù)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條件,而對另外一些敘述性語言,特別是一些關鍵詞語不求甚解,所謂關鍵詞語,可能是對題目涉及的物理變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對要求討論的研究對象、物理過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變得混亂。如:題目中的“剛好不相碰”
5、,“連在桿上或繩上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剛好能越過最高點”等“剛好”一類的詞,不能正確理解其含義。另外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時把豎直面內的圖與水平面內的圖混淆,以至于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不需要考慮重力時而考慮了重力),原因一是因為思維定勢所引起的,二是基礎不扎實,對一些常見的運動及其受力情況、遵循的規(guī)律不清楚。(2)隱含條件的挖掘。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并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把這些隱含條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如:“兩接觸物體脫離與不脫離的臨界點是相互之間的彈力、摩擦力為0”;“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點為繩子的拉力達最大值”;“追擊問題中兩物體相距最遠時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臨界
6、點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地點時V1V2”;“做變加速運動的物體,當合外力為最大時,加速度最大;當合外力為0,加速度為0,而速度達到最大”;“兩物體碰撞過程中速度相等時系統(tǒng)動能最小”“在電場和重力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帶電小球,重力和電場力合力為0”等都是一些常見的隱含條件,要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潛意識。(3)排除干擾因素。在一些信息題中,題目給出的諸多條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無關的條件,而這些無關條件常常就是命題者有意設置的干擾因素,只要能找出這些干擾因素,并把它們排除,題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決。2、掌握科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答物理問題時,應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掌握科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如正確選擇研究對
7、象,準確的分析物體受力,在對狀態(tài)、過程分析時,畫出狀態(tài)、過程的示意草圖,將抽象的文字條件形象化、具體化,構建物理模型,分析運動狀態(tài)和過程,尋找規(guī)律,列出物理方程,解答并檢查結果。在平常的練習中,掌握經(jīng)典習題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對經(jīng)典習題通過變換情景,改變條件,轉換角度等方式,將其舉一反三,進行遷移。對解答完后的習題,要學會反思,深層理解,歸納總結。只有這樣,才能靈活應用,少走彎路,跳出題海。3、表述能力及解題的規(guī)范化訓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規(guī)范解題格式是目前廣大學生應解決的重大問題。怎樣答題才算規(guī)范呢?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1)對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題中又沒有明確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
8、母、符號用假設的方式進行說明。(2)說明題中的一些隱含條件。(3)說明研究對象與研究的過程。(4)寫出所列方程的理論依據(jù)(包括定理、定律、公式)。(5)對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負號的含義加以說明。其次是列方程時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學在解答時,只是簡單地把一些公式羅列在一起,沒有實際意義)。(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變形式。(3)方程要完備,不要漏方程。(4)要用原始式聯(lián)立求解,不要用連等式,不斷地用等號連等下去,因為這樣往往因某一步的計算錯誤會導致整個等式不成立而失分。最后對結果也要注意:(1)對題中所求的物理量應有明確的回答(盡量寫在顯眼處)。(2)答案中不能
9、含有未知量和中間量。(3)因物理數(shù)據(jù)都是近似值,無特殊說明的,一般不能以無理數(shù)或分數(shù)作計算結果。(4)除特殊說明外,一般在最終結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數(shù)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5)是矢量的必須說明方向。三、加強實驗復習,提高實驗遷移能力全國高考物理實驗題的設計全部取材于課本中的學生實驗,又比課本中的原有實驗有所加深、提升和變化,縱觀近幾年的考題變化可以看出,實驗的考查更加全面,從實驗電路圖的選擇,實驗數(shù)據(jù)的讀取,到實驗步驟的完善和數(shù)據(jù)的處理,以及誤差的分析,都有所涉及。其中,實驗原理是實驗考查的核心,是物理實驗命題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復習時要有意識加強,對課本上的每個實驗,應從實驗目的、實驗原
10、理、實驗儀器的使用與實驗數(shù)據(jù)的讀取、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處理、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等方面加以復習。其次,要注重設計性實驗的復習,深挖課本上的設計思想。在復習常規(guī)實驗的同時,還應知道此類實驗是否還能用其他方法完成,或者此實驗中的器材、原理、方法還可以完成哪些實驗,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方案的訓練,以提高解答設計性實驗的能力。再次,要重視新教材中探究性的實驗,注意新舊教材的銜接??傊粚嵒A知識是根本,掌握基本規(guī)律的應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關鍵,在第一輪的復習中,同學們應盡可能利用有限時間,狠抓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規(guī)律、提高能力,相信成功一定屬于你們。復習的過程是總結,歸納,系統(tǒng),提高
11、的過程,它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總結,歸納,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線,連成片,構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那么,如何進行歸納,總結呢 ?筆者認為:應當以教材為藍本,以考綱為目標,找準知識點,把握復習方向。我們知道每年高考題中的知識點源于教材,但題目必須具有原創(chuàng)性。鑒于這一點,以教材為藍本,使考點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必然受到較好的復習效果。怎樣確定考點呢?應當以考綱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第一輪復習中應當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教材與考綱的關系;(二)考點與知識點的關系;(三)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教材是知識點的載體,各種各樣的知識點通過載體表現(xiàn)得千姿百態(tài),異同有別;知識點以載體為背景,
12、教材內容對知識點加以襯托,顯現(xiàn)出知識點各自的特征,沒有載體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造成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障耐。我們在第一輪復習中,怎樣面對眾多紛紜的知識點呢?不能面面俱到,而應輕重有別,要做到輕重有別,就要以考綱為目標。考綱上規(guī)定的,才是高考卷上可能出現(xiàn)的,考綱上沒有的,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頻繁地練習它、研究它,那樣會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這里列舉兩例說明教材里出現(xiàn)的知識點與考綱里出現(xiàn)的知識點的差異。高中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列詞匯如下:introduction , practice , dawn , state , chemistry , geography , well , res
13、ult , physics , biology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 wheat , employ , pump , expression , area , channel , regret 列短語如下:as a result, in ones opinion , find out, give ones regards to sb. in the way,come on, have sb. do , so do I, go on with sth., prefer A to B, in the south; take care of, at this
14、 time last week 例句型如下: Nice to meet you . Let me introduce sb. to sb. See you soon. I must go / be off / be leaving now . Give ones regards / best wishes / love to sb . 上文所列出的詞匯有些在考綱中沒有,如:oral , partner , regards ;還有的是三會詞匯,如:area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wheat ,employ , expression , channel ,
15、 regret ,這些詞匯只要求學生能聽懂,會讀,懂得漢語意思就可以了。高中英語第一冊第二單元列詞匯如下: allow , once , unless , experiment , cupboard , electricity, , shut , finally , basin , soap , taste , lively , petrol , castor , oil , vinegar , mix , mixture , dip , second , suck , sadly , request , proper 列短語如下:on holiday , first of all , fol
16、low your teachers instruction , make sure , allow sb. to do sth . , have a way of doing sth., bring out , fill sth. with sth. , hold up, dip A into B, make faces, taste horrible, a student of chemistry, turn off, by the side of , instead of , at the end of 例句型如下:What about . ? sb. told sb. to do sth
17、 . sb. asked sb . to do sth .在第二單元里考綱中沒有出現(xiàn)的詞匯有:suck, dip , petrol, vinegar, mix, mixture 這些詞在高考題中不會成為考點。另外,像experiment ,sadly, finally, lively, basin ,request, cupboard, electricity, soap, castor, oil proper 這些詞作為三會單詞,只要求聽懂,能讀,知道漢語意思。從以上兩個單元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輪復習不能脫離開教材,應當在教材中去理解,分析,掌握知識點,但又應當認真地研究考綱,把握住考點,做
18、到方向明確,輕重有別,精講精練,事半功倍。 在第一輪復習中,對于知識點應做拉網(wǎng)式總結,而且應注意編織知識網(wǎng)絡。但應當指出的是知識點不等于考點。考點與知識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考點含蓋著更多的知識點,一個考點是一個小的知識網(wǎng)絡;知識點是考點的支撐,考點來源于知識點,復習中應當注重知識點,更應當注重考點,應當把復習的重點放到研究考點上。還是以第一單元為例,考點并不多,這里列出來可供參考:(1)go 構成的短語,如:go away/go on doing sth./go on to do sth.);(2)“必須走”的表達方式,如:must be off/must be leaving ;(3) pr
19、efer A to B, prefer to do sth./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4) in the way/by the way/on the way;(5) have sb. do sth./have sth. done/have sth. doing/have sth. to do;(6) until/ not until;(7) so do I/so I do 等等。 在復習中如何對待知識點與考點呢?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筆者認為知識點是認知的知識,而考點是運用的知識點。換句話說,知識點是記憶性的知識,而考點需要加工、分析、判斷的知識。這里舉例說明:r
20、esult 一詞是一個普通名詞,記住它的漢語意思就可以了,并且了解它能夠成短語,as a result ,意思是:其結果。 go與result不同,光記住它的漢語意思是不夠的,還應當記住它怎樣應用,應當掌握它的不同用法;go on to sth ,go on doing sth . go on with sth . 它與 keep on ding短語的區(qū)別是什么,go 還可以構成不同的短語,如:go away , go out , go in , go off 等等,所以還需對go 的深層含義加以挖掘,并應分析它的特征,分析它的含義,go on doing 表示做某過程中停頓一會繼續(xù)做;go
21、on to do 指接著做(另一件事);keep on ding指連續(xù)不斷地做,go on with 或go on to 后跟名詞。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知識點是加以識記的知識,而考點是識記并加以分析運用的知識,基于這一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努力挖掘考點。知識與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提到知識,就想到識記,一提到能力,就想到運用。其實,能力是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對某方面知識能運用自如,這說明能力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努力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能力才是我們工作、生活中最有意義的。目前的高考中,題目的設定實現(xiàn)了以知識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轉變,著重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這就為我們的復習指明了
22、方向。下面我們進一步舉例說明能力與知識的關系,introduce一詞的意思 為“介紹”,如果你只知道它的漢意,說明你只是有了introduce的知識,但如果你不光知道它的漢語意思,而且能正確地讀,別人講這個詞,你能聽懂,而且你能把它寫下來,甚至能進行形式變換,知道它的名詞形式為 introduction,知道句型 introduce sb. to sb.能運用這個句型向別人傳遞信息,這就已經(jīng)轉化為能力了。那么,能力是什么樣形成的,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能力是知識運用的熟練成度,它的著重點在“運用”,所以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實踐。對某知識點反復地運用,才能形成能力,在高考題中,考查學生的聽、讀、寫等能力,
23、考查學生的的語法運用能力,詞語的辯析能力。這些能力都要靠教學中學生的反復操練才能獲得。聽力題考查學生既能聽懂所傳遞的信息。而且能夠做出迅速反映的能力;閱讀題考查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判斷中心思想,作者意圖、詞義判斷,細節(jié)信息的判斷能力。單項選擇題考查學生語境中對不同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對不同詞匯的理解。近幾年的高考題中盡量減少了只憑死記就能得分的因素,加大了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中要求我們把知識變?yōu)槟芰?,把死的知識學活,注意挖掘知識點的深層含義,從而轉化為能力,這里列舉幾例:(1) so do I一般
24、講解此短語時,告訴學生(1)漢語意思:我也那樣做了(2)應當附在上文是肯定含義的句子后面,(3)與neither do I 或nor do I的區(qū)別, neither do I ( nor do I )用于上文為否定意義的句子中,而so do I 用于上文是肯定意義的句子,但是往往忽略一點:so do I中的主語一定與上文中提到的主語不相同。請看下題:A: You came here late yesterday . B: _.A. So did I B. So I did C. Neither did I D. Nor did I E. So do I 一般學生都會選擇A項,當學生看到A、B
25、、C、D、E五個選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也是這樣,Neither did I上文要求是否定句,E項中do與上文came時態(tài)不相符,這些學生都能考慮到,但you與I的選擇上往往搞不清,其實這題的語境是A說B昨天來晚了,B回答說的確來晚了,如果選A,表達“我也是來晚了”顯然語義不通,正確選項應當是C。意思是:我確實來晚了,這里you與I在對話中指的是同一個人此題的巧妙之處就在于此。(2) withoutwithout 一詞意思是介詞,意思是“沒有”,這在學習中一般都要學到,但它與instead of的區(qū)別在什么地方?下題中是否能填without一詞呢?He stayed at hom
26、e studying English_ going to the cinema. A. without B. instead of C. instead D. with 句義為:他躲在家學習英語,沒有去電影院。有的學生可能填入without 一詞,沒有考慮到instead of的區(qū)別,實質在于instead of表示前后兩個動作,兩種事物是對比的關系,而without沒有這種作用,此題正確答案應當填入instead of。請看下題中應當填入without , Tom passed by me _ saying hello to me. 湯姆從我身邊走過,沒有打招呼。(3) unless教師講解
27、unless 時,一般教給學生漢語意思“如果不”相當于if not ,這樣學生在應用 這個詞時,往往與until相混。例如:I didnt work it out _I explained how to him. A: unless B. until C. when D. even 學生往往選擇A。他們理解為:如果我不向他解釋如何,他就不會解出這道數(shù)學題。學生這樣理解是由于沒有掌握unless一詞的實質,與虛擬表達方式中的條件從句相混了,其實unless不能在虛擬表達時,引導條件狀語從句。學生把它理解為虛擬語氣是錯誤的,如果不向他解釋就解不出這道數(shù)學題,事實上已經(jīng)解出。理解為虛擬,但謂語動詞結
28、構不是虛擬結構,這樣是不合理的,所以只能考慮until 一詞,理解為:直到我向他解釋,他才解出這道題。 從以上例子可以的出結論,只有反復操練知識點,仔細分析知識點的深層含義,才能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抓住課本,從課本中來到課本中去從新浪網(wǎng)獲取經(jīng)驗一輪復習是重點,必須要抓好,要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 一輪中課本是關鍵,需要像開始學習那樣從頭至尾看一遍,不能覺得之前已經(jīng)會了就草草跳過,這是大忌,因為再簡單的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都有可能因為知識點的遺忘而變得困難。所以,一輪中要把書從頭到尾細看一遍,但要把握速度,因為是復習,不能跟學習時那么慢。注重基礎!首先概念要理解并記牢,
29、多看例題多做習題,學會舉一反三,方法對了學習也就輕松了一、章節(jié)編排順序的比較順序基本不變,主要變化有:1、原第三節(jié)平拋物體的運動改成了探究平拋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和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二節(jié);2、原第四節(jié)勻速圓周運動改成第五節(jié)的圓周運動;3、原第五節(jié)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改成了第6節(jié)的向心加速度和第7節(jié)的向心力;4、原第6節(jié)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和第7節(jié)的離心現(xiàn)象及其應用改成了第8節(jié)的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二、教材變化的意圖分析第1個變化:“探究平拋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是探究性的學生實驗,從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改變而來,所以看起來增加了一節(jié)內容,其實總課時數(shù)是沒增加的,新教材這樣處理,教學理念變化很大,實驗功能和教學線索截然
30、不同?!皰侒w運動的規(guī)律”的處理,第一,較注重體現(xiàn)拋體運動的普遍規(guī)律,而不僅僅是具體的平拋運動的解題方法。第二,較注重跟數(shù)學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把數(shù)學中的學習內容及其術語跟物理學融合起來。第三,拓展到斜拋運動,但應用的要求不高。第2個變化:第一,明確引入了平均和瞬時線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極限的思想,明顯提高了數(shù)學上的要求,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也不象以住那樣僅限于勻速圓周運動。第二“轉速”也是歸類于研究一般的圓周運動的概念,只有“周期”這概念才在勻速圓周運動中提出的,比較嚴謹,規(guī)范。第3個變化:第一,構建向心加速度合理的知識結構,充分體現(xiàn)“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這一本質含義。第二,努力突破用極限思
31、想推導向心加速度的困難;教材采用了“抓住要害,放慢過程,降低級階,化解難點”的策略。第三,加強了向心力概念的教學,用牛頓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就順理成章了。第4個變化:第一,以前二課時,時間很浪費,目前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現(xiàn)象”,才一課時;第二,原來的題目有問題,拱橋問題是非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現(xiàn)在寫成“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更合理;第三,章節(jié)在此有所壓縮,保證總章節(jié)變化不大。新課程第六章目錄2001版第六章目錄1、行星的運動一、行星的運動2、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二、萬有引力定律3、萬有引力定律三、萬有常量的測定4、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四、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上的應用5、宇宙航行五、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
32、6、經(jīng)典力學的局限性閱讀材料:黑洞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三、新、舊教材內容比較(一)、追尋守恒量1、能量的概念是在人類追尋“運動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守恒量。守恒關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關系,從中學開始加強學生對守恒關系的認識是有益的。因為它“是極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據(jù)這種認識,本書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體的概念之前,即從追尋守恒時出發(fā)引入能量概念,并把這種物理思想滲透在能量學習的全過程中,這既是學科教學的需要,跟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也是吻合的。引入本節(jié)內容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樹立能源觀點,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識,
33、也為了使整章知識的結構更順暢。因此,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如果能幫助學生學會通過一般的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的方法,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形式中,達到開闊思路、錘煉能力的目的就可以了。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結合實驗進行討論教學的方法比較合適,但要課前要進行精心的準備。(二)、功1、這節(jié)內容光從知識的角度來看跟舊教材相比沒什么變化,只是跟生產和生活的聯(lián)系結合得緊密一些而已,生活化的插圖使課程生活化的味道更濃了。2、變力做功刪去了舊教材作為閱讀材料的“變力的功”。但作為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通道,或給學生留一個思維的窗口,以達到開闊學生視野的目的。3、功和功率的內容學生比較熟悉,要盡可能
34、“舊課新上”,適當?shù)刭x以這塊內容以研究性的味道。4、不要刻意進行做功問題的習題訓練,功的概念、功的計算問題要通過后續(xù)內容的學習中逐步加深,是一個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功率1、新教材提出了額定功率的概念。2、與生活中的汽車換檔等問題掛鉤,生活化的程度提高了,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新教材刪去了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的問題,這是由于這種情景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千萬不要再去補充這樣的習題,以免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負擔。4、教學中,要結合實際問題解決,理解公式P=FV的物理意義。例如,可以通過引入汽車通過換低檔獲得較大的牽引力,換高檔獲得較大的速度;測量人在某種運動或勞動中的功率等實例的分析
35、,以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四)、重力勢能1、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貫穿于教材編排的整個主線中,但這種思路到這節(jié)內容時才正式登臺亮相。2、重力的功比舊教材介紹得具體多了,重力勢能的引入鋪墊得足夠到位了。到這時,重力勢能也已呼之欲出了。3、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滲透在其中,也是通過語言表達的形式以“心照不宣”的途徑作為一條暗線出現(xiàn)的。在初中科學教科書中,十分突出功和能的關系,人教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物理教科書中沒有明確給出“功是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探究彈簧的拉力做功和探究與物體的速度變化關系的過程中,不斷地滲透和提升這一思想的。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功能關系這條主線,突出功與能量變
36、化的因果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采用這種方法來處理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知識的生成方面來看,也是比較和諧的。(五)、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1、科學探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行為,變求知為已知。其中是否采用實驗的方式,不是問題的本質特征。教材中,關于彈性勢能表達式的探究過程中,盡管沒有采用實驗的方法,教材中探究性思路的設計卻體現(xiàn)得很好。2、彈性勢能在新教材中單立一節(jié)后,更強化了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的思想。使學生明確這既是一種教學思路,更是一種考慮問題的途徑,也是一種科學思想之路,因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研究方法是非常有益的。3、在教學中要展示清楚建立彈性勢能概念的思路。(六)、探究功與物體速度
37、變化的關系1、增加這么一節(jié)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貫徹新課程重在體驗與感受的教育理念。2、進一步強化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的教學思想。3、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4、本節(jié)與“動能和動能定理”一起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研究課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會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5、這節(jié)內容,教材的處理中,只是為下一節(jié)“動能和動能定理”的理論推導奠定一個認識基礎,并沒有直接給出動能定理。但是,沒有動能定理,又不能完整敘述功與速度、功與速度的變化、功與速度二次方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把握。(七)、動能和動能定理1、盡管動能和動能定理這節(jié)內容新、舊教材相比變化甚少,但將排序調整后,從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角度來看意義卻完全不同了。新教材中,它是作為“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的又一個實例的形式出現(xiàn)的,使學生又經(jīng)歷了一次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究經(jīng)歷中,獲得發(fā)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豐富。而舊教材中,動能定理卻更多的是以作為統(tǒng)帥后續(xù)內容的面貌出現(xiàn)的,其探究性功能是被大大地削弱了。2、動能和動能定理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一個例題,但例題所反映的物理情景不夠寬廣,還須補充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采購合同簡單范本與采購合同范本
- 運輸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借調合同和勞動合同
- 機修班承包合同
- 滅火器材的密封與保密教育
- 履帶式電動微耕機自動導航系統(tǒng)設計與試驗
- 承包合同有沒有期限規(guī)定
- 污泥清掏合同
- 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方案
- 基于3D激光雷達點云的機器人重定位算法研究
- 2024年國家焊工職業(yè)技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特魯索綜合征
- 2024年山東省泰安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 全國助殘日關注殘疾人主題班會課件
- TCL任職資格體系資料HR
- 《中國古代寓言》導讀(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五年級上冊計算題大全1000題帶答案
- 工程建設行業(yè)標準內置保溫現(xiàn)澆混凝土復合剪力墻技術規(guī)程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脫式計算100題及答案
- 屋面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施工方案及方法
- 110kv各類型變壓器的計算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