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觀念應順應時代的變化_第1頁
教師的觀念應順應時代的變化_第2頁
教師的觀念應順應時代的變化_第3頁
教師的觀念應順應時代的變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師的觀念應順應時代的變化內(nèi)容提要:在社會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市場化、觀念多元化時代,如何使得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能抓住學生特點,順應時代的要求,體現(xiàn)時代特色,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我結合理論學習,聯(lián)系工作實踐,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辦法。我認為要順應時代潮流,理解施教對象,轉變施教方式,理性對待師生缺陷,這是應對變化的切實途徑。關 鍵詞:順應 理解 轉變 理性作 者:錢鳳華 單 位:銀川十四中 職位: 教師 近幾年我校新進了許多年輕教師,他們朝氣蓬勃,富有生機,思維活躍,上課語言鮮活,不時引用幾句“時髦”話語,很能烘托教學氣氛,學生認可度很高。 某學期聽一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課上這位教師分別

2、用“酷斃了”、“爽歪了”、“暈菜了”、“樂翻了”等幾句話引入了教學過程,學生反應熱烈,笑聲不斷,師生互動積極,教學效果良好。聽完課,我心里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心想“這是教學語言嗎?”。我理解教學語言應該是術語規(guī)范、推導嚴格、表述準確、中規(guī)中矩,不宜趕時髦??墒菍W生歡迎的事情能輕易否定嗎?難道中老年教師落伍了嗎?于是,我默默地觀察著這位青年教師。一學期下來,不但他教的課學生很歡迎,而且統(tǒng)考成績領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面對學生的良好評價,面對統(tǒng)考的好成績,不禁使人心生敬意。他們教學效果好的原因僅僅在于教學語言的生動活潑嗎?應該不是,我覺得應該是教師觀念順應了學生愿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

3、情,這才是事情的本質(zhì)。看來老觀念,老辦法要改一改了。 社會環(huán)境在變,學生要求在變,教師的觀念不變不行。和計劃經(jīng)濟相比,市場經(jīng)濟的特點就是能激活每一個生產(chǎn)要素,也能激活每一個人。所以,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社會生活日趨主體化、個性化、多元化,各種知識和信息充斥著人們的耳目,人們對各種觀念的比較、選擇的機會大大增加,社會大環(huán)境對校園小環(huán)境產(chǎn)生著的巨大的影響,學校向?qū)W生提供的知識、觀念、方法等等,恐怕不是唯一合理和科學的,來自學生的挑戰(zhàn)和對抗其實早已經(jīng)默默地開始了。反觀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怎一個“統(tǒng)”字了得。統(tǒng)一的體制、統(tǒng)一的大綱、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命題、統(tǒng)一的考試、統(tǒng)一的答案、統(tǒng)一的觀念,中考、高考的壓

4、力,使得學校就像是工廠,一切就是為了制造標準件,完全是計劃經(jīng)濟那一套。市場經(jīng)濟不需要統(tǒng)一模式,它要求滿足不同人的各種需求,人是最千差萬別的,統(tǒng)一的模式束縛了學校、也束縛了教師和學生。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教育的權威性,教師地位的權威性,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法的權威性日益遭受質(zhì)疑,向來以嚴肅、規(guī)范、統(tǒng)一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已難以為繼。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如果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傳道、授業(yè)、解惑”等這樣一些“以我為中心”的框架之下,以學生導師的面目出現(xiàn),以知識的擁有者自居,以道德的楷模現(xiàn)身,極有可能造成可悲、可笑、可憐的結局。孔夫子當年哀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禮崩樂壞”,可是,他沒有意

5、識到這恰恰預示著歷史的進步,最后不得不承認“逝者如斯夫”的歷史必然。對于這位大儒思想的原意先不去深究,但是他對待歷史和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的確是可悲、可笑、可憐的。好在孔夫子同時也留下了“三省吾身”的反思理念。那么,我們就來反思一下應該怎樣應對今天的師生關系,應該擁有怎樣的教育教學觀念念。 應該努力理解和適應今天的施教對象。傳統(tǒng)觀念一致認為,教師所提供的知識具有內(nèi)容的科學性、真理的嚴肅性、規(guī)律的客觀性、道德的高尚性、話語的權威性、答案的唯一性。但是我們的教育對象除了對知識的理性需求之外還有著邏輯和理性所無法提供的其它需求,還有巨大的精神空間是我們所未能滿足的。而青年教師無論是從外在形象、還是內(nèi)在氣質(zhì)

6、;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價值觀念,還是行為方式,更接近學生,在解讀理論的同時自然地采用了“現(xiàn)代話語”、“時尚話語”,情感上順應了學生的需求。親其師,信其道,他們的教學獲得學生的好評就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這一特點往往就是中老年教師的不足。所以,在現(xiàn)代化時代,教化學生的方式不能太乏味,“說服力”與“感染力”應該有機結合。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一樣東西即使很正確,如果一點也不“酷”,肯定就少了許多親和力,就不能感染人。對于青年教師的成功做法,教師們?nèi)绻麅H僅流于表面模仿是很不夠的,他們?yōu)槭裁茨芙痰煤茫恳欢ㄓ衅鋬?nèi)在原因,我覺得在這些教育教學行為的背后包含著“愛”、“信任”和“鼓勵”。大凡成功的教

7、師不僅愛自己也愛他人,更愛學生;不僅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更信任學生;不僅經(jīng)常鼓勵自己鼓勵他人,更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學生們經(jīng)常處于被愛、被信任、被鼓勵的輕松、愉快、積極的氛圍之中,學生們源源不斷地獲得最佳的精神食糧,怎能不積極進取,爭先恐后。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nèi)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保ń逃茖W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P83)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當成機器任意驅(qū)使,從人的需求角度思考教育教學方式,努力探索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溝通師生情,激發(fā)興趣點,

8、抓住求知欲,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應該努力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施教方式,以平等心態(tài)對待學生。在一次課堂上我遇到與我“頂?!钡膶W生,師生當場較量。可是,除了氣勢以外,道理上我并沒有說服他,也沒有說服在場的其它學生,我感到很憋屈。事后我想,我為什么一定要說他?為什么要迫使大家都接受我的觀點?在當今時代,人們對一些人文價值觀之類的對錯之分、優(yōu)劣之別、高低之差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肯定,應該允許不同認識主體之間的平等對話、交流,尤其應該看到價值觀的認可和選擇必須經(jīng)歷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這是教學雙方都必須要走過的心路歷程,“頂?!笔琼敳怀隽己眯Ч?。我感到,新型的師生關系,需要從多個層面來理解:從人際關系來說,

9、師生雙方應當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臨下”式的;從教育過程看,應當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從教育方法來看,應當是服務的、負責的、全面的,不是“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從工作目標來看,應當是著眼長遠,著眼未來,而不是只看到眼前效果。說到底,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教師只有真正體會到學生作為獨特的個人的需要、情感、態(tài)度,體會到學生作為發(fā)展主體的獨特個性及其自由,才可能理解、尊重學生,真正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還說:“我們認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同上P491)離

10、開了平等、民主、全面、尊重、友善,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天賦和才能,教育就可能陷入失敗。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從比較盲目、比較武斷和以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轉變到比較理性、比較開明和互相尊重的態(tài)度,遇到自己不了解、不贊同的觀點,只要還沒有切實依據(jù)說服對方時就采取寬容的、尊重的、溝通的態(tài)度,在研究的基礎上再做出合理判斷。固執(zhí)己見、寓于成見只會降低和破壞教師的地位和形象,惡化教學雙方的關系,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甚至可能走向教育教學目標的反面。應該理性對待教師和學生的缺陷。首先,教師不要把自己當成知識和道德的楷模和化身。實際上教師也是有缺陷的人,有缺陷的人才是真實的人。要勇敢地向?qū)W生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地提高和充

11、實自己,為自己制定出新的追求目標,并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斷使學生受到感染。教師有勇氣、有大志,才能培養(yǎng)出有勇氣、有大志的學生,才會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度。其次、學生也是有缺陷的人,有缺陷不是學生的錯誤,而是學生的特點,有缺陷才使教育成為必要。我記得一份教育刊物上登載了一篇學生感言,他特別感謝老師的寬容,學生說“他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將來也是一樣”,帶著感恩之心這個學生順利完成了學業(yè)。的確,百川歸海,有容乃大,教師的胸懷應該像大海,對學生永遠寬容,哪怕是學生錯了,也要海涵,因為他是學生,并且是你的學生,需要你的引導和教會他才能長大成人。在老師的人格力量的感召下,學生也能學會原諒別人

12、,寬以待人,學會與別人和睦相處。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巴甫里克”的“差生”的故事。該生學習懶惰,不思進取,似乎智商也不夠高,成績很差,盡人皆知,一學期下來他的母親被叫來八次,一開始老師也很無奈。但是巴甫里克喜歡植物學,抓住這個特點,老師就指派他去管理溫室,結果溫室管理得非常好,巴甫里克還自己做了成功的植物學實驗,消息立刻傳遍全校。從此,巴甫里克變了,學習進步之神速,提問難度之大使老師都難以置信。就是這個學生,中學畢業(yè)后考入了農(nóng)學院,成為一名農(nóng)藝師(故事取自蘇霍姆林斯基同名著作P330-338)。不難看出,正是被尊重、被信任使得巴甫里克獲得了動力,改正了缺點,取得了進步。世上沒有

13、完人,所有的人都是在發(fā)現(xiàn)和彌補缺陷中發(fā)展和進步的。所以,正確對待自己和學生的缺陷是不斷進步的前提。再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能置缺陷和錯誤于不顧。教師對于自己的錯誤和缺陷要毫不留情,堅決改進,同時要虛懷若谷,真誠接受來自同行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學生的錯誤和缺點要寬容理解,同時還要及時跟進,幫其改正,不可姑息。教育就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包括他育和自育,包括育己和育人,他育和自育不可分割,育人和育己不可分割。缺陷和錯誤是客觀存在的,應該努力地發(fā)現(xiàn)之、彌補之,不斷進取,提升境界。對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更應該抱有一種互相理解、寬容、引導、關愛的心態(tài),逐漸走進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為教育教學的積極健康發(fā)展鋪平道路,順利達到目標。我無意否認傳統(tǒng)教育方式和觀念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從計劃到市場,從統(tǒng)一到多元,從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中心,這是一個客觀的必然趨勢。種種現(xiàn)象表明,我們固有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已經(jīng)受到時代潮流的挑戰(zhàn),教育教學的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無法拒絕撲面而來的社會潮流。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教師不能以等文件、靠上級、要辦法的心態(tài)對待這一變化,每一位教師勢必都是歷史的親歷者,也理應成為變革的參與者,有必要積極主動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入變革的因素,積極主動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成為歷史的推動者。如何在承認差異中求和諧、在理解缺陷中求進步、在包容多元中求發(fā)展,抓住焦點;如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