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幾何教學大綱_第1頁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_第2頁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_第3頁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_第4頁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一 總 則1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解析幾何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是在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和實際背景,廣泛應用于工程技術,物理、化學、生物、經(jīng)濟及其他領域。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解析方法解決幾何與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空間幾何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內(nèi)容,并為進一步學習后繼課程作準備。2 本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第一章 矢量與坐標第二章 軌跡與方程第三章 平面與空間直線第四章 柱面、椎面、旋轉(zhuǎn)曲面與二次曲面第五章 二次曲線的一般理論3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空間直線、平面、常見二次曲面和平面、一般二次曲線的理論。 難點:已知條件求軌跡。4 本課程的知識范圍以

2、及與相關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主要以線性代數(shù)為工具,研究空間解析幾何,即研究空間中的直線、平面、二次曲線及平面上的二次曲線。解析幾何與高等代數(shù)、數(shù)學分析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數(shù)學分析中,常常用到解析幾何的方法圖形的許多性質(zhì),并且解析幾何為代數(shù)中不少對象提供了具體的幾何解釋,給代數(shù)以直觀的幾何形象,加強了數(shù)量關系的直觀鮮明性,使幾何、分析、代數(shù)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5 教材的選用:本課程選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解析幾何教材,編者為蘇州大學數(shù)學系的呂林根,許子道,版本為第三版。二 課程內(nèi)容及學時分配:第一章:矢量與坐標 (講授16學時)1 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1.1 矢量的概念 (1

3、學時)(1) 矢量的特點(2) 矢量的幾何表示(3) 自由矢量 §1.2 矢量的加法 (2學時)(1) 矢量的平行四邊形法則(2) 矢量加法的運算法則 §1.3 數(shù)量乘矢量 (1學時)(1) 數(shù)量乘矢量的定義(2) 其運算法則 §1.4 矢量的線性關系與矢量的分解(3學時)(1) 線性相關與線性無關的定義(2) 兩非零矢量共線的判定(3) 三非零矢量共面的判定 §1.5標架與坐標(2學時)(1) 標架與坐標的定義(2) 兩非零矢量共線的判定(3) 三非零矢量共面的判定 §1.6矢量在軸上的射影(1學時)(1) 射影的定義(2) 射影定理 

4、67;1.7兩失量的數(shù)性積(2學時)(1) 兩矢量的數(shù)性積的定義及運算規(guī)律(2) 兩矢量垂直的充要條件(3) 矢量的分量表示數(shù)性積 §1.8兩失量的失性積(2學時)(1) 失性積的定義與運算規(guī)律(2) 兩矢量平行的判定(3) 用矢量的分量表示失性積 §1.9三矢量的混合積(1學時)(1) 混合積的定義與運算規(guī)律(2) 混合積的幾何性質(zhì) §1.10三矢量的雙重失性積(1學時)(1) 雙重失性積的定義(2) 雙重失性積與其它運算的聯(lián)系2.教學目的與要求: 目的:引入矢量代數(shù)的基本概念和運算,為研究解析幾何打好基礎. 要求:(1)理解矢量及與之有關諸概念,并能在具體問題

5、中區(qū)分那些是矢量,那些是數(shù)量。(2)掌握矢量的運算(矢量加(減)法)數(shù)與矢量乘法,兩失的數(shù)性積,失性積,混合積,二重失性積等的定義與性質(zhì),注意與數(shù)的運算規(guī)律的異同之處。(3)理解坐標系的建立,區(qū)分仿射坐標系與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區(qū)別,掌握在直角坐標系下,用坐標進行失量的運算方法。(4)會用矢量法進行有關的幾何證明問題。3教學重點: 矢量的運算及線性關系,數(shù)性積,矢量積的運算及性質(zhì)。 4難點: 數(shù)性積與混合積的運算及應用。5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由淺入深,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并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印象。第二章 軌跡與方程(講授8學時)1 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2.1平面曲線的方程(3學時)(1) 曲

6、線方程的定義(2) 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3) 直線、旋輪線、橢圓等的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 §2.2曲面方程(2學時)(1) 曲面方程的定義(2) 曲面方程與參數(shù)方程之間的轉(zhuǎn)換 §2.3母線平行于坐標軸的柱面方程(1學時) (1)母線、準線的定義 §2.4空間曲線的方程(2學時)(1) 空間曲線的方程的定義(2) 空間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2 教學目的與要求目的:在空間建立坐標系后,將滿足一定條件的軌跡(曲線或曲面)用代數(shù)方程來表示,將幾何問題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問題,為用代數(shù)的方法研究幾何奠定基礎。要求:會建立適當坐標系建立點的軌跡方程,掌握常見曲線與曲面的方程。3. 教學重點(1) 平面曲

7、線、空間曲面與曲線及其方程的定義。(2) 曲線、曲面的一般方程與參數(shù)方程的關系。(3) 掌握幾種常見曲面的方程的特征。(4) 通過例題的分析,掌握建立曲線曲面方程的思想。4 教學難點:給出已知條件求軌跡方程。5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由淺深入,由具體到抽象,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使學生掌握本章的主要思想及方法第三章 平面與空間直線 (講授12學時)1 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3.1平面方程(2學時)(1) 平面方程的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2) 平面的一般方程(3) 平面的法式方程 §3.2平面與點的位置關系(1學時)(1) 點到平面的距離(2) 三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 §3.3

8、兩平面的相關位置(1學時) (1)兩平面平行、相交、重合的充要條件 §3.4空間直線的方程(2學時)(1) 由直線上一點和直線方向所決定的直線方程(2) 直線的一般方程 §3.5直線與平面的相關位置(2學時)(1) 直線與平面相交、平行、直線在平面上的條件 §3.6空間兩直線的相關位置(2學時)(1) 空間兩直線的相關位置(2) 兩異面直線的距離與公垂線方程(3) 空間兩直線的夾角 §3.7空間直線與點的相關位置(1學時) (1)點到直線的距離 §3.8平面束(1學時)(1) 有軸平面束、平行平面束的定義(2) 有軸平面束、平行平面束的方程2

9、教學目的與要求目的:通過建立平面與空間直線的方程,用代數(shù)方法定量地研究平面和直線.要求:掌握平面和直線的各種方程和性質(zhì),已及它們之間各種位置關系的解析表達式和距離、交角等計算公式。3 教學重點:(1)平面及空間直線方程的種類及不同形式的轉(zhuǎn)化。(2)兩直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及判定。(3)兩平面的相關位置及判定。(4)直線與平面的相關位置及判定。(5)點與直線及點與平面的位置關系。4 教學難點:已知條件求各種軌跡,各種關系的判定。5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由淺深入,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用對比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各種位置關系的判定,逐漸加深對本章的理解。第四章:柱面、錐面、旋轉(zhuǎn)曲面與二次曲面(講授12學時)1

10、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4.1柱面(1學時)(1) 柱面的定義,柱面的母線,準線(2) 柱面方程 §4.2錐面(1學時)(1) 錐面,錐面的母線,準線(2) 錐面方程 §4.3旋轉(zhuǎn)曲面(2學時)(1) 旋轉(zhuǎn)曲面的定義(2) 旋轉(zhuǎn)曲面的方程 §4.4橢球面(2學時)(1) 橢球面的定義(2) 橢球面的方程 §4.5雙曲面(2學時)(1) 單葉雙曲面的定義及方程(2) 雙葉雙曲面的定義及方程 §4.6拋物面(2學時)(1) 橢圓拋物面的定義及方程(2) 雙曲拋物面的定義及方程 §4.7單葉雙曲面與雙曲拋物面的直母線(1) 單葉雙

11、曲面與雙曲拋物面的直母線的方程(2) 單葉雙曲面與雙曲拋物面的直母線的性質(zhì) 2教學目的與要求:目的:在前幾章的基礎上,擴建空間圖形的方程,以二次曲面最簡單的方程出發(fā),來區(qū)分這些曲面的類型,并概要地通過截痕法來討論它們的性質(zhì)。要求:掌握研究二次曲面的基本方法-平行截面法,能識別常見二次曲面的方程和圖形,掌握二次曲面的性質(zhì)。3 教學重點:(1)常見二次圓柱面與圓錐面,(2)一般直紋面和簡單直紋面、旋轉(zhuǎn)面如何用母線與準線建立方程。(3)根據(jù)曲線產(chǎn)生曲面的觀點,建立了三種有心二次曲面和兩種無心二次曲面,連同二次錐面與柱面和變態(tài)二次曲面共有五大類十七種。4 教學難點:識別各種面的方程、圖形及如何建立方程

12、。5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采用類比、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清楚地區(qū)分眾多的面,加強識別能力。第五章 二次曲線的一般理論(講授14學時)1 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 §5.1二次曲線與直線的相關位置(2學時) (1)二次曲線與直線的三種不同情況 §5.2二次曲線的漸進方向、中心、漸進線(2學時)(1) 二次曲線的漸進方向、中心、漸進線的定義(2) 二次曲線的漸進方向、中心、漸進線的分類 §5.3二次曲線的切線(1學時)(1) 二次曲線的切線定義(2) 二次曲線的奇異點、正常點(3) 二次曲線的切線的方程 §5.4二次曲線的直徑(2學時)(1) 二次曲線的直徑(2) 共軛方向與共軛直徑 §5.5二次曲線的主直徑和主方向(2學時)(1) 二次曲線的主直徑和主方向的方程(2) 二次曲線的特征方程及特征根性質(zhì) §5.6二次曲線方程的化簡與分類(3學時)(1) 平面直角坐標變換公式(2) 二次曲線方程的化簡與分類 §5.7應用不變量化簡二次曲線的方程(2學時)(1) 不變量與半不變量(2) 應用不變量化簡二次曲線的方程2 教學目的與要求:目的:引入平面坐標變換,并以此為工具研究平面上的一般二次曲線,對它們進行簡化與分類。要求:掌握有關二次曲線的一些概念,如中心、漸進線、直徑、共軛方向、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