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18420)_第1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18420)_第2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18420)_第3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18420)_第4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184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原文 1.襄主學御襄主學御于王子期,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速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于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導讀: 王子期教襄主學御,特別指出:"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貫注,目標明確. 注釋: 襄主:襄子.御:駕車.王子期:古時善于駕車的人.逐:追趕,這里指駕車賽馬.

2、易:更換.后:方位名詞做動詞,落后.調:諧調.誘:引導.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襄主學御于王子期( ) 2.術未盡也( ) 3.先則恐逮于臣( ) 4.夫誘道爭遠( ) 二.翻譯 1.術已盡,用之則過也. _ 2.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于馬 _ 三.你認為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贊成王子期的看法嗎 _. 1.襄主學御 襄主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駕車比賽,換了三次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說:"你教我駕車,沒把技術全教給我."王子期回答說:"技術是全教給你了,但你在使用時出了錯

3、誤.凡是駕車賽馬,最要緊的是馬套在車上舒適,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達遠方的目的地.現(xiàn)在您落后時想趕上我,領先時又怕被我趕上.實際上趕馬上路,遠途競賽,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論領先還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怎么和馬相諧調呢 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窮盡 3.被 4.發(fā)語詞 二,1.技術已經(jīng)全教給你了,(但你)在使用時出了錯. 2.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達遠方的目的地. 3.而不論領先還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怎么和馬相諧調呢 三,駕車講究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襄主卻將注意力集中在王

4、子期身上.贊成.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 原文 2.老馬識途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注釋: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孤竹:古國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掘:挖.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

5、:"老馬之智可用也." _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的來歷,現(xiàn)比喻_.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fā),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于是放開老馬,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螞蟻冬天

6、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馬識途 有經(jīng)驗, 能帶領新手工作 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注釋:常一人居外:經(jīng)常派一個人在外面.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jié)約一個勞動力,等于多得

7、到一個人使用.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及其家穿井( ) 2.國人道之( ) 3.不若無聞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 ) 三,翻譯 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_的危害. 3.穿井得人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jīng)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說:&q

8、uot;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說這件事,后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一,1.等到 2.說,講 3.不如 二,1.得到,獲得 2.找到 3.能夠 三,1.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被宋君聽到. 2.多得到一個人使用,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 原文 4.南轅北轍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 "曰:"吾馬良!"臣曰

9、:"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之:動詞,往,到. 用:資用,即路費.御者:駕車的仆夫.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我欲之楚( )2.將奚為北面( )3.吾馬良( )4.此數(shù)者愈善( ) 二,翻譯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_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_ 三,成語_出

10、自本文,比喻_.剛才我來時,在大路上碰見一個人,臉朝北方手里拿著韁繩,駕著車,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往楚國去,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雖然多,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車夫能干!"這些條件越好,離楚國就越遠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 2.這些條件越好,卻離楚國就越遠罷了. 三

11、,南轅北轍 行動和目的相反 原文 5.千里之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 捐:白

12、白費掉.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 (用文中的話回答) _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_. 5千里之馬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國王派他去了.三個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jīng)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

13、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 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 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一,1.派遣,差遣 2.花費,此指白白費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認為 3.因為 4.用來 三,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四,1.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原文 6.威后問齊使齊王使使者問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14、 王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 茍無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 導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發(fā):啟封.恙:災害,憂患.說:通"悅",高興.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齊王使使者問威后( ) 2.不然 ( )3.茍無歲(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_ 三,威后的言論體現(xiàn)了_思想,歷史上還有哪些哲學家,思想家有類似的思想

15、 _ 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語_,意義是_,形容_. .威后問齊使 齊王派使者問候威后,送給她的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問使者:"你們國家今年收成怎么樣 百姓怎么樣 國君怎么樣 "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命問候威后,可您現(xiàn)在不問候我們齊王,先問收成和百姓的情況,難道有先卑賤而后尊貴的道理嗎 "威后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沒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棄根本的而詢問次要的呢 " 一,l.問候 2.這樣 3.如果 二,排比: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反問:茍無歲,何以

16、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事不可緩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jié) 輕重倒置原文 7.齊欲伐齊欲伐,淳于髡謂齊王曰:"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之狡兔也.于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齊王懼,將休士也. 導讀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zhàn)爭,可謂大功一件. 注釋 :淳于髡(k n):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zhàn)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

17、疆.環(huán)山者三:相當于"三環(huán)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頓:困倦,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勞,這里是"使疲勞"的意思.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處( ) 3.臣恐強大楚承其后( ) 4.將休士也( ) ( ) 5.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譯: 1.東郭逡者,海之狡兔也. _ 2.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 _ 3.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_ 三,文中故事與寓言故事_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齊國要攻打國,淳于髡

18、對齊王說:"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極其狡猾的兔子.子盧追逐東郭逡,環(huán)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后面,犬與兔都疲憊至極,最后分別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農夫看見了,沒遭受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現(xiàn)在齊國與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擔心強大的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后,坐收農夫之利呀."齊王害怕了,遣散了將帥,讓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別 3.怕,擔心 4.辭去,遣散 使(讓)休息 5.獨得,據(jù)有 二,1.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環(huán)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 3.農夫看見

19、了,沒有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 三,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不要因雙方相爭持,讓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對人們有一定警示作用. 原文8. 襄子飲酒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優(yōu)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yōu)莫曰:"然則吾亡乎 "優(yōu)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 "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導讀:襄子

20、日夜飲酒不止,還不知醒悟,優(yōu)莫將其與殷紂相比,使襄子霍然頓悟,優(yōu)莫可謂善于勸諫的了. 注釋 :襄子:名無恤,春秋末年晉國大夫.廢酒:停止飲酒.矣:語氣詞,了,表示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事情.殊:副詞,很,極.殊不,意思是,一點也不.然則:(既然)如此,那么.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相亡:一塊兒滅亡.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我誠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 )( ) 3.今天下盡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選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我們還學過,_,百戰(zhàn)不殆. 三,翻譯 1.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 2.不及紂二日耳,不亡

21、何待 _ 四,優(yōu)莫把襄子飲酒五日同紂的行為作_,語意深長. 8.襄子飲酒 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沒停止,對侍從說:"我真是國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點也不疲勞."優(yōu)莫說:"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紂還差兩天罷了!紂喝酒取樂達七天七夜,現(xiàn)在您已經(jīng)持續(xù)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對優(yōu)莫說:"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滅亡了吧 "優(yōu)莫說:"不會滅亡."襄子說:"比紂就差兩天罷了,不滅亡,還等什么呢 "優(yōu)莫說:"桀紂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遇上了湯武,現(xiàn)在天下都是桀一樣的人,而您是紂一樣的人.桀與紂并存世

22、上,哪能一同滅亡呢 不過,也危險了!" 一,1.確實 2.盡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為疑問代詞,什么) 二,危險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點也不疲勞. 2.比紂就差兩天罷了,不滅亡還等什么呢 四,對比 原文 9.沛公至 沛公至,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圖書也. 導讀:"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一"皆"

23、一"獨",將蕭何的"深謀遠慮"刻畫得淋漓盡致,邦得蕭何可謂天助也. 注釋 :具:通"俱",全,都.戶口:人口.者也:裹判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 ) 2.以何為丞相( )( ) 3.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譯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圖書也. _ 三,蕭何是邦的謀士,奪得天下的功臣之一,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沒,歷史上還有一個關于蕭何和信的著名典故,即_. 原文10.四面楚歌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24、“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賬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導讀:項王夜起悲歌,蓋世英雄的窮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寫中呼之欲出。注釋 :諸侯:指侯信、建成侯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數(shù)闋:幾遍。樂終叫闋。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1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  () &

25、#160;   2.項王則夜起(    )  3自為詩曰(    )      4.莫能仰視(      )二、翻譯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2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_三、項王兵敗垓下,在_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清照曾寫詩: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_,_。表達對項王的_之情;也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_。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糧食也沒有了。邦的軍隊和信、越的軍隊

26、圍了好幾層。項羽在深夜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驚失色,說:“漢軍都已經(jīng)取得楚地了嗎?為什么楚國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帳中飲酒。項王有一個美人,名叫虞姬,經(jīng)常因寵幸而侍從在側;有一匹駿馬叫烏騅,常常騎它。于是項王就唱起了悲涼激憤的歌,自己作歌詞:“我的力氣能夠拔山啊,勇氣蓋過世人。時運不濟啊,烏騅馬也不能奔馳了。烏騅不能奔馳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將怎樣安置你呢!”唱了好幾遍,美人隨歌聲應和起來。項王流下眼淚,手下的人都哭了,沒有誰能夠抬起頭來看他。一、1.和  幾  2就 3自己、親自  4沒有人二、1.漢軍都已經(jīng)取得了楚地嗎?為什么楚國人

27、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幾遍,美人隨歌聲應和起來。三、烏江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惋惜  不可沽名學霸王原文11.叔敖遇狐丘丈人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笔灏皆唬骸安蝗?。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梢悦庥诨己?”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睂ёx: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說,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縱情傲物,以

28、至于物極必反,走向滅亡。而叔敖清醒從政,因而能善始善終,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譽、地位、金錢面前真要冷靜小心啊!注釋 :仆聞之:我聽說。仆,謙稱。怨歸之:怨恨會集中于他。歸,歸結。堯、舜其猶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堯、舜,傳說中的圣君。病,患苦。諸“之乎”的合音。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1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聞之()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惡( )之()二、翻譯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

29、心益?。晃岬撘婧?,吾施益博。2.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三、狐丘丈人說“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原文   12.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笨鬃宇欀^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導讀:文章借羅雀者之口,說明“善驚遠害”,“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誡弟子“以所從為禍?!?,“君子慎其所從”,可謂警世之言。注釋 :羅雀者:網(wǎng)捕鳥的人。黃口:雛鳥

30、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獨:表示轉折,相當于“卻”。戇(zhu ng):愚。敗:禍亂,禍害。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大雀從黃口()2.孔子顧謂弟子曰()3利食而忘患()4.善驚以遠害()二、翻譯1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2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從”,與親而遠有相似之義。原文                    13.教子王大司

31、馬母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導讀:文中列舉了正反兩個“教子”事例,孰好孰壞,讀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難分辨。注釋 :王大司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祁(今祁縣)人,字君才,初仕北,歸粱后任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及司馬。湓(p n)城:也稱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蕭繹(508554年),字世誠,南朝梁(今武進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zhèn)守江陵(今屬),侯景叛亂時,

32、派王僧辨、霸先等討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為西所擄,被殺。學士:官名,南北朝時,學士為編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蓋?;榛拢航Y婚和做官。此指成年。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性甚嚴正(        )   2年逾四十(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飾(    &

33、#160;   )二、翻譯1.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_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_三、文中將老夫人教子與梁元帝時一父親教子的_和作一正反,來說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嬌慣溺愛自己的子女。四、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原文14.石崇與王榿爭豪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蹦嗣笥蚁と∩汉鳂?,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罔然自失。導讀:石崇

34、,一個較高級的封建社會官員,竟富甲天下,試問錢從何來,不問自知。而作為一國之君的武帝,不僅不管,反而幫助王愷與之斗富爭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    注釋 :石崇與王愷爭豪:石崇和王愷爭比豪富。石崇,宇季倫,西晉人,是當時最大的富豪。王愷,字君夫,官至后軍將軍。武帝,愷之甥也: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武帝,晉開國君王司馬炎。如意:一種供賞玩之物。疾:同“嫉”,嫉忌。條干(g n)絕世:枝條樹干世上少見。如愷許比甚眾:像王愷那樣的非常之多。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1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    )2愷以

35、示崇,崇視訖(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   )4如愷許比甚眾,愷罔然自失(     )()二、翻譯1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三、文中描寫石崇與王愷爭豪,主要運用了和的方法。原文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導讀:八九歲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難時毫不驚恐,很是了不起。說明孩兒的明理聰明,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株連迫害的

36、罪惡。注釋 :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觸怒操,坐棄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外非常驚恐。中外,指朝廷外。二兒故琢釘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游戲。琢釘,古時一種兒童游戲。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責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屬。二兒可得全不:這兩個孩子可以保全他們生命不能?不(f u),同“否”。尋亦收至:不一會兒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尋,不久。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2.冀罪止于身()()3二兒可得全不()4.尋亦收至()()二、翻譯1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2.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三、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說明它的比喻義原文16.長安何如日遠晉明帝數(shù)

37、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痹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痹凼唬骸盃柡喂十愖蛉罩孕?”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導讀:明帝兩次的回答不一樣。自然不能都對,但他卻都能說出個道理來。這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注釋 :洛下:,西晉時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流淚的樣子。意謂:心里認為。居然可知:根據(jù)這一點可以知道。邪(y ):同“耶”。舉:抬起。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元帝問洛下消息()2.潸然

38、流涕()3.元帝異之()4.更重問之()二、翻譯1.具以東渡意告之。2.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三、明帝兩次回答問題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原文                        17.床頭捉刀人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王何如?”匈奴使答曰:“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武聞之,追殺此使。 導

39、讀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操是假的,但慧眼識英雄,決非平凡之才。操當機立斷派人追殺他,也是防患于未然。注釋 :武將見匈奴使: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臣。武,即武帝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數(shù)民族。雄遠國:威震遠國。使季珪代:(他)讓季珪代替他(接見匈奴使臣)。季珪,名琰,字季珪,據(jù)說長得很有威儀。帝自捉刀立床頭:武帝自己握著刀在床邊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時一種坐具,不是臥具。既畢:指接見完畢。王何如:(你看)王這人怎樣?雅望非常:高雅的風采很不一般。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l.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     )2帝自捉刀立床頭( 

40、;   )  3王雅望非常(     )4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武將見匈奴使”的“使”,詞性為解釋為;“使季珪代”中的“使”,詞性為_,解釋為_。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季珪“雅望非常”,但操卻是氣度非凡。說明操雖“形陋”,但英雄氣質自然流露,非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認為操陰險奸詐,你對操的看法是怎樣的?原文18.雪夜訪戴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

41、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導讀    :雪夜喝酒、吟詩、憶好友、連夜冒雪乘舟訪友,真是興致極高。然而剛到門前卻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會,不好言傳。注釋 :王子猷居山陰:王子猷住在山陰。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兒子。山陰,今。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來喝。詠左思招隱詩: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左思,字太沖,西晉大文人。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畫家。剡(sh n):今省嵊(sh ng)縣。經(jīng)宿方至:過了一夜才到。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夜大雪,眠覺(      )2.四望皎然()3因起彷徨(

42、60;     )4.經(jīng)宿方至()二、翻譯1.造門不前而返。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三、左思,西晉大文人,招隱詩曰:“策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巖穴無結構(房屋),丘中有鳴琴。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痹嚤痴b。四、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原文                            

43、 19.太丘與友期行 大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導讀:元方雖年小,對“無信”“無禮”的人正色批評,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從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太丘的為人和修養(yǎng)。注釋 :期:約定時間。元方:太丘的兒子,字元方,名紀。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太丘舍去(      ) 

44、;  2.尊君在不(       )3下車引之(     )  4.元方入門不顧(       )二、翻譯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_三、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容過中不至:_去后乃至:_四、閱讀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_ 原文                &#

45、160;           20.未若柳絮因風起太傅寒雪日,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ёx   :在文辭上下功夫提煉,叫做煉字。一字的精當,往往流傳千古?!傲跻蝻L起”就使道韞名垂千古。注釋 :太傅: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官至宰相。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俄而雪驟(   )  2白雪紛紛何所似(     

46、 )3撤鹽空中差可擬(     )()二、翻譯柳絮因風起。三、與“撒鹽空中差可擬”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差強人意B.參差不齊C.成績差D.出公差四、道韞,東晉女詩人,王凝之之妻,世稱“詠絮才”。請再舉出12個古代煉字流傳千古的例子。五、寫出出于本文的成語:。原文21.七步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導讀:古人說“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間為了爭王位、爭財物而互相殘殺的從古到今卻屢

47、見不鮮,這不是太可悲了嗎!注釋 :文帝:操之子丕。東阿王,操第三子,丕之弟植,大詩人。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不成者行大法()2.萁在釜下然()3漉菽以為汁()4.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釋為,寫出一個同義的成語。三、七步詩一般寫作:四、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原文                         

48、0;                22.太宗罷朝大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焙笸硕叱⒂谕ィ垠@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徵得直言。妾幸得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導讀   :唐太宗世民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可見徵正言直諫很多。盡管如此,也經(jīng)常會觸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時,指出“君

49、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賀,也算是獨具卓識之人了。注釋 :太宗曾罷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時中途散了朝。太宗,指世民。罷朝,指因生氣而散朝。文德后:即長皇后,世民之妻,死后謚文德,故稱。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見被反對而窩火。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1會殺此田舍漢(    )(    )2.誰觸忤陛下()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4.妾聞主圣臣忠()二、翻譯1豈過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妾幸得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三、用“”標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四、唐太宗世民曾說“”

50、,可見徵之正言直諫。原文                               23.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又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衣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余也。晝累累

51、與人兼行,夜則竊嚙斗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數(shù)歲,某氏徙居他州,后人來居,鼠為態(tài)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shù)日乃已。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導讀:永某氏之鼠以為“其飽食無禍為可恒”,“竊時以肆暴”,雖能得意于一時,終究要被掃除干凈。注釋 :拘忌:拘束和禁忌。值子:值,碰到。子,農歷的子年。僮:未成年的仆人。倉廩庖廚:倉廩,糧倉。庖廚,廚房。衣:衣架。累累:一個接一個。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不畜貓犬()2.悉以恣鼠不問()3.某氏室無完器()4.假五、六貓()二、翻譯1.倉廩庖廚,悉以恣

52、鼠不問。2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三、這則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原文                                       24.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53、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三年,麋出門外,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導讀:“麋”在主人的驕寵下,稍大則“忘己之麋也”,欲與外犬嬉戲,終于被食卻“至死不悟”??梢姟笆褜櫠湣苯K不會有好下場。注釋   :臨江:地名,省清江縣。怛(d ):恐嚇。稍:漸漸。使與之戲:即“使其與之戲”,讓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確。俯仰:周旋,應付。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畋得麋麑(    

54、; )  2自是日抱就犬(  )3習示之() 4.然時啖其舌(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與為戲(     )二、翻譯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2外犬見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三、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原文                 

55、;                     25.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導讀   :

56、這是一篇說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個字,不僅寫出荔枝的出處、外形、味道,而且還寫出了摘下后短期的變化情況。讀此文,可以進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進一步理解貴妃何以愛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馬加鞭運來滿足她的欲望了。注釋  :華:花。  春榮:春天開花。榮,開花。  朵:指眾多果實聚在一起,俗稱“嘟嚕”。  繒(z ng):泛指絲織品。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荔枝生巴峽間(             ) &#

57、160;    2樹形團團如帷蓋(            )3春榮;實如丹(              )     4殼如紅繒(          )5漿液甘酸如醴酪(  

58、0;     )     6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 (            )二、翻譯1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2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三、這是一篇題畫的文章,屬說明文。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它寫了荔枝的、,又寫了摘下后短期的情況。在當時,的確是一般遠離產區(qū)的人所不了解的。四、作者白居易,大詩人,字,號,

59、著有白氏長慶集。 原文                                 26.三上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導讀:名人大家讀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