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導學案6_第1頁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導學案6_第2頁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導學案6_第3頁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導學案6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南省沁陽一中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荊軻刺秦王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 1【課文導讀】【知識鏈接】1、關于戰(zhàn)國策的知識課文節(jié)選自國別體史書(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戰(zhàn)國策·燕策 。初中語文第六冊的基本課文唐雎不辱使命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 ,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編訂的,全書共三十三篇, 分為東周、 西周、 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語言犀利流暢,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原書沒有標題,課文題目都是后加的。2、背

2、景介紹: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 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趙 ( 滅趙是公元前 222 年 ) ,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 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訪得荊軻,即尊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國行刺,其目的是要荊軻“劫秦王,使悉返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殺之”。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

3、秦是極其危險的事,還是毅然前往,當事敗后,荊軻身被八創(chuàng)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壯烈而死 . 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 226 年破燕,公元前 222 年滅燕。3、兩位主人公:荊軻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后遷居衛(wèi)國,原叫莊軻,到了燕國以后, 才叫荊軻, 他喜歡讀書擊劍, 結交名人勇士。 課文中提到的擊筑的高漸離,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奉侍 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秦始皇 ,

4、秦孝公的第六世孫,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他出生于趙國,所以又叫趙政秦國經(jīng)過商鞅變法后,逐步富強起來,前247 年,贏政即位為秦王,前238 年親政,從前230年到前 221 年 ,先后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tǒng)一天下統(tǒng)一全國后,自稱皇帝,他通過一系列的統(tǒng)一措施,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 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 統(tǒng)一 交通道路, 統(tǒng)一貨幣, 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重大的舉措但始皇以猛治國,法律苛嚴, 終于在他死后激起民變。秦始皇多次出巡,前 210 年 7 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時年 50 歲。4. 駱賓王詩: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1. 詩文助讀:

5、 . 燕丹:戰(zhàn)國時燕國太子丹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fā)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2. 妙題誘思:請你 聯(lián)系本詩的寫作背景,分析此時詩人的心境賞析點撥:因為駱賓王的“討武檄文”流傳天下,所以他被武則天抓進了監(jiān)牢。武則天念其才華而不忍殺之,想讓他為朝廷做事,但駱賓王拒絕了,想返回家鄉(xiāng)。駱賓王非常苦悶:一方面為自己的處境憤憤不平;另一方面想為匡復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業(yè),又要念及武則天的不殺之恩。在這種彷徨壓抑中,他寫出了“易水送人”這首詩。這首詩雖然名為“送人”,實際上重點確是借描寫燕丹送荊軻變現(xiàn)出今日送人的壯烈情景,抒懷詠志,曲折地表達了詩人苦悶的心境【檢測反饋】一、基礎達標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

6、字的有()A.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B.秦王還柱而走。C.荊軻奉樊於期頭函。D.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E.偏袒扼腕而進。F.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G.秦王必說見臣。2. 從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異義的詞語,并分別寫出其古今的不同意義。A. 仰天太息流涕詞語古義今義B. 持千金之資幣物詞語古義今義C.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詞語古義今義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詞語古義今義E 樊無期偏袒扼腕而進詞語古義今義F. 愿大王少假借之詞語古義今義G.事所以不成者詞語古義今義H.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詞語古義今義3.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 荊軻( k)拜謁( yè)督亢( h

7、áng) 戮沒( l ù)謬誤( miù)B. 偏袒( t n)扼腕(è)厄運(è)濡染( r ú)怯懦( ru ò)C. 淬火( cù)猝然( cù)忤逆( w)鐵杵( w) 拊心( f )D. 創(chuàng)傷( chung) 創(chuàng)辦( chuàng) 瞋目( chn) 箕踞( j ) 目眩( xuàn)4.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又前而為歌曰 乃朝服,設九賓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使使以聞大王 箕踞以罵曰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皆白衣冠以送之A. B.C

8、.D.5.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2)諸郎中執(zhí)兵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4)愿大王少假借之 ()(5)左右既前,斬荊軻()( 6)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6. 翻譯下列句子。(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7.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愿大王少假借之 ()( 2)自引而起,絕袖 ()(3)秦王還柱而走 ()( 4)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8.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1)秦武陽奉地圖函通( 2)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通(3)秦王還柱而

9、走通( 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通(5)秦武陽色變振恐通9. 解釋加點虛詞的意義并指出其用法。(1)秦武陽奉地圖函,以次進(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10、戰(zhàn)國策是一部史書,秦漢間編纂,經(jīng)西漢整理,定名為戰(zhàn)國策。是先秦時代歷史散文發(fā)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漢代的史傳文學。長于,長于細膩描寫,長于人物性格刻畫。敘事情節(jié)生動,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生動,個性鮮明。二、個性閱讀1. 對荊軻的評價歷來見仁見智,蘇洵在六國論中認為荊軻的行為“始速禍焉”,朱熹認為荊軻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對他表示稱贊,比如,左思的詠荊軻稱頌為“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論”,“賤者雖

10、字賤,重之若千鈞”,陶淵明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下面我們來讀一讀柳宗元和陶淵明的詩,看看他們對荊軻的評價是怎樣的,和荊軻刺秦王相比有何不同。詠荊軻柳宗元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qū)。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詠荊軻陶淵明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

11、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荊軻刺秦王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公元前 227 年,荊軻帶著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秋風蕭瑟,筑聲悲涼,感人肺腑。撼人心魄源于凄慘悲愴氣氛的呈現(xiàn)。送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聽者“皆垂淚涕泣”,繼而“皆嗔目,發(fā)盡上指冠”?!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后,秦王在咸陽宮

12、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緦懽魉夭摹壳G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舅夭募せ睢啃袀b須仗義助人講原則為人講義氣, 舍己助人本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 當代青年又因受武俠小說的影響, 崇尚俠義的風氣很盛行。但是,我們要提醒青年朋友,“俠”“義

13、”不能割裂,行俠需不忘正義,助人要講原則。 荊軻是一個俠肝義膽的勇士, 他刺秦的義舉來自他對強秦的國仇家恨, 更是出于救六國人民的俠義之心。 當下有的青少年講究朋友義氣, 有時不管誰是誰非, 不問青紅皂白, 朋友一個電話就馬上前往“拔刀相助”。我們說這不是行俠仗義,這是勇于私斗,擾亂社會治安。 “義”是“俠”的基礎, 行“俠”須仗“義”; 不問“義”盲目行“俠”那是助紂為虐的“國之大蠢”,是不值得提倡的。寫作運用【適用話題】 可用于“心靈的選擇”“命運與時代”“真面強權”“仁厚”“情義”“壯烈”“誠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寫作話題?!具\用范例】(一)人心不是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愛。太

14、子丹用仁厚愛人之心獲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時也成就著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二) 渴望壯烈可以說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壯烈不因生命的長短而改變;壯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 壯烈就是壯烈, 壯烈的人生誰都有權利擁有。 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 , 理應為這個世界留下些鏗鏘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跡。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讓人贊嘆唏噓;汪洋恣肆的長江嘯傲百川,讓人扼腕擊節(jié);司馬遷忍大辱而著史記 ,讓 人高山仰止;屈大夫不隨俗而沉汨羅,讓人一酹江月; 當荊軻義無反顧踏上刺秦之路, 耳邊響起“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時, 是何等的壯烈; 當譚嗣同引頸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15、哉快哉”時,又是何等的壯烈!生命之花無論花期長短,只要開得燦爛,開得輝煌,花期長短之論又何足道哉?。ㄈ┪页3涯钸h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后,是一個用誠信、 無私、執(zhí)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艱難與危險?但他義無反顧地去了, 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家的忠誠和對誓言的忠貞。 那手執(zhí)和氏壁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道秦王的陰險與貪婪嗎?他出發(fā)前許下了完璧歸趙的承諾! 他正是在尋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悍衛(wèi)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摘自守住心靈的契約)(四)

16、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廢”也不悔,別人卻認為他應該登到山頂。但是說不定到了山頂這位登山者就會因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荊柯卻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他在衛(wèi)、在榆次、在邯鄲之時,人們對他的期待很低,衛(wèi)元君不用他,蓋聶“怒而目之”,魯勾踐“怒而比之”,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卻認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與高漸離飲于市,歌于市, 旁若無人, 最后還真被太子丹看中,擔負起刺秦的重任。結果,秦王沒死,自己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 還加速了燕的滅亡。 太子丹開始說他能刺秦時,荊柯還說“恐不足任便”,沒想到,經(jīng)不住太子的“固請”,荊柯竟不顧此“國之大事”而接了

17、這個活,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他荊柯就被別人的期待弄昏了頭。結果,在他死后, 魯勾踐笑話他說:“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也!囊者吾叱之,彼以為我非人也。”(2004 年重慶高考優(yōu)秀作文自己的認識與別人的期待節(jié)選)(五)感情,似乎是一種十分縹緲的東西,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們。親情、友情、愛情 而我們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正是有感情,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感情影響。感情是促進人正確認知事物的催化劑,正是有了感情,人對事物的認知欲更強,更能加深對事物的認知。易水河邊那位高唱著“風蕭蕭今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柯, 正是因為對燕國

18、的感情,使他認知了為國犧牲的意義和人的價值。在抗擊“非典”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中,我們多少可愛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鄧練賢。 他說過“選擇當醫(yī)生就選擇了奉獻”,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民、對病人的那一份真摯的感情。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戰(zhàn)斗在“抗非”第一線;在病房里, 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險,堅守一線搶救照顧病人,最終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梢姡诟星榈耐苿酉?,使人在認識上可達到不惜犧牲的境界。( 2003 高考滿分作文感情與認知節(jié)選)(六)古時,荊軻因勇刺秦正為人稱頌。的確,荊軻的勇氣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總覺得荊軻死得糊涂。記得三國演義開篇第

19、一句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v觀歷史,此話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戰(zhàn)國后期,七個諸侯國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許多小國,中國被分得支離破碎, 多年戰(zhàn)事, 弄得民不聊生。 這時候, 建立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帝國是民心所向,可惜,荊軻不知這個理,他一心一意要殺秦王,促成那一批勢單力薄的小國。不過,荊柯畢竟只是一介書生,戰(zhàn)國以前的歷史也不很長,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為怪的。荊軻死了不算, 秦王惱羞成怒, 下令立刻攻打燕, 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滅亡,荊軻實在太失算。所以,荊軻不但沒救燕,還加速了燕的滅亡,真是太糊涂了。(評荊軻節(jié)選)(七)荊軻刺秦王是一個在中國民間流傳極廣的故事?!耙磺袣v史都是當代史”,用今

20、人的眼光去看, 荊軻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職業(yè)殺手,說不定還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筆者看來, 燕太子丹雇傭荊軻去刺殺秦王,以為刺殺了秦王就可以阻攔住秦軍的東進步伐, 真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是一種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決不了當年的政治問題。事實上燕國很快就滅亡了,這與荊軻刺秦失敗不無關系。但是荊軻絕不是一個我們所想象的普通簡單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個寄人籬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記 ?刺客列傳,似乎又很難界定其身份: 表面上看確為一個殺手,但是卻與聶政這樣目不識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讀書擊劍”,稱其為知識分子也不無道理。在那個分裂割據(jù)戰(zhàn)爭迭起的年代,荊軻的出現(xiàn),實為罕見和奇缺,遺憾

21、的是能文能武的荊軻未能實現(xiàn)白己的目標,人們就更對其懷有無限的同情和哀憐。(“荊柯刺秦”的現(xiàn)代解讀及其他節(jié)選)(八)有一種觀點認為,秦王固然該刺,但荊軻的人品行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刺客或俠士。 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寫詩責備荊軻“愚蠢”,與東晉詩人陶淵明對荊柯的盛贊形成鮮明對照。 就在今天, 很多人對荊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個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認為: 面對因劍長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沒有武器的群臣,荊柯竟然沒有能刺傷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懾服了,固有的不學無術, 整日與高漸離擊筑唱歌的消極一面都在這一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兩千年彈指而逝,荊柯到底是俠士還是刺客其實已不重要??陀^地說, 他既

22、是崇尚節(jié)義的俠士,也是冷血無情的刺客。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細分析起來都具有兩面性 (議成敗節(jié)選)(九) 據(jù)史記 所載,燕太子丹囑咐荊柯:“得劫秦王, 使悉反諸侯之地 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就是說, 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贏政, 脅迫他退還己侵占的諸侯國領土,如果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們未必想害贏政的性命, 倘若贏政不肯, 他們才準備殺掉他。 荊軻刺秦體現(xiàn)了一種阻擋秦國繼續(xù)攻打其他小國的企圖。 無論是退兵之計也好,或僅僅是緩兵之計也罷,這應尚是荊軻為解燕國之困,更是為所有諸侯國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史為今鑒, 至少我們今人可以從中感受到幾千年來普通民眾對強權的反抗。(荊軻刺秦的真象

23、節(jié)選)(十) 有人說, 荊軻僅僅為了一個承諾,為了一種方式, 為了燕太子丹設置的情感和信義的羅網(wǎng)而無法自拔, 在身不由己地異化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個人的悲劇。也有人說, 荊軻為了去兌現(xiàn)那個時代所崇尚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而用生命擁抱信仰,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個時代悲劇。 其實,在那個大悲大歌風起云涌的時代,荊軻也猶如一顆沒有決定輸贏勇氣與權利的棋子,在那個時代,荊軻的選擇是二元對立的,同時,他的選擇也是步履維艱的。 無論哪個時代,生命與生活都充滿了悖論,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我們也常常 走出了一個陷阱,卻又陷人了另一個困境。人總是處于一定的時代,我們從一個時代去反觀另一個時代的局

24、限時, 往往忽略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能用白己所處時代的價值作為標準去衡量荊軻那個時代的信仰價值。因而,荊軻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那個時代的無奈。 其信仰的成功度己體現(xiàn)在其悲劇行為過程的執(zhí)著中。(感受荊柯淺析荊軻悲劇結局的無奈節(jié)選)壯哉,荊軻唱一曲別離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搵一把英雄淚,“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以報太子也”。你作別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無歸期的秦國路,丟開生死,守住承諾,壯哉,荊軻!你是一名劍客。劍道曾經(jīng)是你畢生的追求,游俠天下曾經(jīng)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襲青衫,三尺長劍,涉過了吳越的水,翻過了齊魯?shù)纳健A伊议L風,你倚劍而行;皚皚白雪,你把酒而歌。

25、劍客的生活是簡單的,而劍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臣以左手執(zhí)其袖,右手揕其胸,將軍豈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坦蕩不留痕。然而,你憑著一名劍客一往無前的氣勢,挾一把匕首闖入秦宮,只為守住那份承諾。你也是一位忠臣。 雖然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遠大理想, 卻有著“生死何須顧,情義一肩挑”的強大信念。秦軍破趙,兵至燕國邊境,你知道,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身為燕人的你,沒有退卻,更沒有逃避,絕世的劍法敵得過千千萬萬如狼似虎的秦軍嗎?怎樣以己之力保全燕國呢?多少次夜不成眠,多少次食不知味,你原來豁達的心變得沉重起來

26、了。太子丹的囑托,樊於期的信任, 燕地百姓的希望,使你守住一份承諾:刺殺嬴政,別無選擇。你更是一位智者。 你的智, 不是晏嬰巧答楚王的善辯之智;不是鄒忌諷勸齊王的善諫之智;也不是孫臏減灶敗魏的將兵之智。你的智,是“身處江湖,心系天下”的大智。太子問策時,你提出以樊將軍之首獻秦王,足見你的深謀遠慮;進入強秦,又以千金資物厚遺寵臣蒙嘉,足見你的計劃周詳;秦宮進見,舞陽色變振恐而你笑著道歉,足見你的應變機敏。而真正凸現(xiàn)你的大智莫過于揮匕的一瞬間,僅僅一案之隔, 武功超卓的你難道這么輕易讓嬴政逃脫?淬毒的匕首竟會劃不破嬴政的肌膚?這是你早有計劃還是臨時決定?一切不得而知。但我從中看到了你睿智的目光投在

27、了全天下的百姓身上:刺秦失敗,燕國必亡,天下統(tǒng)一,百姓就不再遭受戰(zhàn)亂之苦。以己之身換來天下蒼生的福澤,荊軻幸甚!于是匕首擲中銅柱的一剎那,便如耀眼的恒星照亮了戰(zhàn)國的天空。謹守你的承諾, 以生命的代價報答了太子的厚待;獻出你的生命, 為天下的黎民百姓結束了一個漫長的戰(zhàn)爭噩夢。勇者無懼,忠者無畏,智者無己。壯哉,荊軻!荊軻刺秦王導學案參考答案一、1. C 、 E 析: A. 反返; B. 還環(huán); D. 振震; F. 卒猝; G. 說悅2. 析: A. 涕:B.幣: C.窮困: D. 提:3. D析: A. 亢 kàngB. 懦 nuòC.淬 cuì,杵 ch4. C析:皆為名詞做動詞5.( 1)袒露一只臂膀( 2)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