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開(電大)古代漢語(1)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參考答案(下載可編輯)形考作業(yè)1一、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28分)1.許慎東漢文字學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漢字的文字學專著。2.六書是正式討論漢字形體構造的學說,其名稱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到了西漢末年,六書理論臻于成熟。東漢許慎繼承發(fā)展了前代六書理論,自著作說文解字將六書概括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3.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漢字的文字學專著。全書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敘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4.象形
2、是通過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詞義的造字法。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號來表現(xiàn)詞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6.會意是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表意符號以表示新義的造字法。7.形聲是以聲符表示詞的聲音,形符表示詞義范疇的造字法。8.假借是本來沒有這個字,靠借用的同音字來寄托所寫詞的意義。9.因形示義漢字具有表意性,字形與意義有這密切的聯(lián)系,因形示義、義寓形中,字形結構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所寫詞的意義。10.隨體話訓許慎用以表達對象形字的解釋。即字體隨著物體形狀曲折婉轉即成。請訕:屈曲,曲折。11.獨體指事字一種,用純粹的抽象符號構成,不代表任何具體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12.合體指事字一種,以象形字為基礎
3、,于其上附加指示符號。13.變體指事字一種,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來表現(xiàn)詞義的。14.四體二用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可以轉注字的形體范圍而稱為造字法,而“轉注”和“假借”不能轉變其形體范圍,只是用字法,故稱 “四體二用”。二、簡要回答下列問題(每題2分,共20分)15.簡述漢字與漢語的關系。參考答案: 漢字時記錄傳遞漢語的社會性書寫符號體系,是人們?yōu)榭朔Z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把語言信息傳向遠方和傳給后世的最重要的輔助工具。漢字是記錄漢語、表達漢語詞義的。16.六書中哪些屬于造字法?哪些屬于用字法?參考答案: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注和假借是用字法。17.象形造字法主要特點是
4、什么?它在六書中所處的地位怎樣?參考答案: 象形造字法主要是通過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詞義的。以生動的圖像表達詞義。在六書中,象形字歷史悠久,是漢字構形的基礎。18.指事造字法與象形法相比較有什么特點?參考答案: 象形字所表達的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的客觀實體,而指事字一般所表達的多是抽象概念;象形字采用的是描畫物象的寫實法,指事字則是運用抽象符號的象征法。19.說明異體字與古今字的主要區(qū)別。 參考答案: 說明異體字與古今自得主要區(qū)別:異體字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古今字只是把所兼的某個意義交給了今字,今字意義與古字意義不完全相符。20.什么是六書假借?參考答案: 六書,指古
5、人分析漢字形體的構造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書是造字法,后兩書是用字法。假借就是本來沒有這個字,靠借來的同音字寄托所要表達的詞。21.什么是用字通假?參考答案: 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臨時借用一個音同音近字來代替,是 “本有其字”。22.假借與通假有何異同?參考答案:用字通假和六書假借不同:(1)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臨時借用一個音同音近字來代替,是“本有其字”;六書假借是為了全面記錄漢語,對沒有造字的詞借用音同字來書寫,是“本無其字”。(2)用字通假是偶爾的、暫時的借用,很快恢復使用本字;六書假借是長期的永久的借用,所謂“久假不歸”。23.秦漢時期用字
6、通假現(xiàn)象為什么較為普遍?參考答案: 因為那個時期,字詞關系尚不穩(wěn)定。魏晉以后,逐步形成了詞有定字的局面,用字通假現(xiàn)象日益減少。24.漢字通假必備的條件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是必須是音同或音近。二是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為標準的。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說明其意義(每題1分,共22分)25.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戰(zhàn)國策齊策) 責,今作債,債務。26.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辟,今作避,躲避。27.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景,今作影,像影子。28.灘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察今) 益,今作溢,溢出。29.是
7、亡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韓非子飾邪) 亡,今作忘,忘記。30.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李斯:諫逐客書) 內,今作納,接納。31.初,宣子田于首山。(左傳宣公二年) 田,今作,耕種。32.爾貢苞茅不人,王祭不共。(左傳德公四年) 共,今作供,上供。33.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見,今作現(xiàn),出現(xiàn)。3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坐,今作座,座位。3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弟,今作悌,敬愛兄長。36.韓厥執(zhí)摯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壁以進。(左傳成公二年) 奉,今作捧,捧起。37.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戰(zhàn)國策趙策)
8、奉,今作棒,棒祿。38.吳起取齊女為妻。(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取,今作娶,迎娶。3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受,今作授,傳授。40.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孟子梁惠王上) 采,今作彩,彩色。41.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李斯:諫逐客書) 采,今作彩,彩飾。42.失其所與,不知。(左傳僖公三十年) 知,今作智,智慧。43.公賜之食,食舍肉。(左傳隱公元年) 舍,今作舍,放置。44.一脛之大幾如要。(賈誼:治安策) 要,今作腰,腰部。45.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呂氏春秋察今) 隊,今作墜,墜入。46.莫春者,春服既成。(論語先進) 莫,今作暮,遲暮。四、指
9、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說明其意義(每題1分,共10分)47.鄒忌脩八尺有余。(戰(zhàn)國策齊策) 鄒通修,修長48.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論) 倍通背,違背。49.秦與趙兵相距長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距通拒,抗拒。50.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商君書更法) 錯通措,廢棄。51.我之懷矣,自治伊感。(左傳宣公二年) 治同貽,給。52.善!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辨。(商君書更法) 辨通變,變化。53.魏文侯燕飲,皆令諸大夫論己。(呂氏春秋自知) 燕通宴,宴會54.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惠通惠,智慧。55.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詩經豳風七月) 壺通瓠,瓠瓜。56.繁啟蕃長于春夏,畜
10、積收減于秋冬。(荀子天論) 減通藏,收藏。五、將下列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段10分,共20分)57.天下之事無窮,造字之初,茍無假借一例,則逐事而為之字,而字有不可勝造之數(shù),此必窮之數(shù)也,故依聲而托以事焉。視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則其聲也;聞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盡;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窮而通其變。 注釋: 窮:窮盡。 逐事:一件一件的事。逐,逐一。 窮:困窘。 數(shù):技術,方法。 喻:明白。參考譯文: 人們的認識和宇宙間的事物是無窮無盡的,而漢字的字數(shù)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出現(xiàn)一個新事物或者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就又造一個新字,那樣的話,勢必導致漢字膨脹到不可估量的地步,成為難于作為交際工具、難于為人們掌握
11、的文字。要使有限的漢字能應付無窮的事物,就只好利用已有的音同音近字,而不另造新字。58.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蹄(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指孔子懷有治國的德才)而迷其邦(卻使國家的事情混亂),可謂仁乎?”曰(陽貨接著說):“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仍是陽貨接著說):“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 “諾,吾將仕矣?!保ㄕ撜Z陽貨)說明:陽貨,又名陽虎,季氏家臣。季氏把持魯國的政治,陽貨這時正把持季氏權柄,他想讓孔子充當助手,孔子不愿意,又不想嚴詞拒絕,所以采取了敷衍的態(tài)度。參考譯文: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
12、贈送給孔子一只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鬃哟蚵牭疥栘洸辉诩視r,往陽貨家拜謝,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 “來,我有話要跟你說?!保鬃幼哌^去。)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 “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笨鬃诱f:“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形考作業(yè)2一、填空題(14分,每題2分,錯一處扣1分,不倒扣分)1.古今義異詞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詞義程度上)的差異;二是(詞義范圍)的差異;三是(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2.
13、從詞義演變的結果觀察,新義同原義比較,在詞義的(范圍上)古今有了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 (或是有所擴大); (或是有所縮?。? (或是原義消失而轉成新義)。3.古今詞義的差異,還表現(xiàn)在感情色彩的差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詞義褒貶的差異)的差異;二是(詞義輕重的差異)的差異。4.古今義里的“古”和“今”是個相對的概念。所謂古義,不論是先秦的、兩漢的、六朝的、唐宋的,凡是沒有(流傳到現(xiàn)代的意義)都是古義。所謂今義,是指(現(xiàn)代義),但許多今義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歷史上便產生了。因為詞義的演變不是(一朝一夕)發(fā)生的,而是錯落不一地發(fā)生在(各個語言時代),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5.所謂詞的本義,就是
14、詞的(本來的意義),詞的本義并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因為漢語的產生,遠在漢字發(fā)生之前。詞的本義是(造字時代)的詞義,是指與該詞(書寫形式相應)并有(文獻參證)的(最古的)意義,而不是漢語發(fā)生時代的(原始義)或(最初義)。6.掌握詞的本義,就可以(提干摯領),(以簡馭繁),使紛繁的詞義(條例清晰),(脈絡分明)。7.推斷詞的本義,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二是(多義歸納法)。前者必須有(文獻)的參證,后者是運用(詞義演變規(guī)律)。二、說明下列句中加“”詞的古義和今義(每題1分,共20分)8.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隱公元年) 斃,古義,倒下去,今義,死9.小人有母,皆嘗小人
15、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左傳隱公元年) 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今義指湯10.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左傳隱公元年) 兵,古義是兵器,今義為士兵11.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楚辭哀郢)墳,古義土丘,今義,墓12.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伐,古義夸耀,今義討伐13.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 征,出征,與今義同14.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左傳僖公四年) 共,古義供,今義,共同15.師進,次于召陵。(左傳僖公四年) 次,古義帳篷,這里引申為軍隊暫時駐扎義,今義,1、量詞,表次數(shù),2、形容詞,表次一等。16.不介馬而馳之。(左傳成公二年)
16、 馳,驅馬奔馳今義,奔馳17.豈敢言?。课嶙尤讨?。(左傳成公二年) 病,傷勢嚴重,今義,疾病18.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左傳成公二年) 險,地勢不平,難行的路,今義是危險。19.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左傳成公二年) 再,第二次,今義,再次20.厲王虐,國人謗王。(國語周語上) 謗,背后的批評議論,并不含貶義,今義是無中生有,惡意中傷,是個貶義詞21.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國語周語上) 親戚,古義:父母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及其成員。22.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史記淮陰侯列傳) 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23.我非愛其
17、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孟子梁惠王上) 愛,古義:吝惜,今義:喜歡。24.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孟子梁惠王上) 怨,仇恨,今義,怨恨25.太后之色少解。(戰(zhàn)國策趙策) 色,古義神色,今義顏色26.假舟械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假,借用,今義虛假27.穆公訪諸蹇叔。(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訪:古義為詢問,咨詢,今義為探訪,訪問三、查工具書,給下列句子中帶“”的詞選擇正確答案(每題1分,共26分)28.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戰(zhàn)國策趙策)()A.行走B.奔向 C.快跑29.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論語先進)()A.孩子B.兒子 C.女兒30.其右提彌
18、明知之,趨登。(左傳宣公二年)()A.趨向B.行走 C.快步走31.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商君書更法)()A.站立B.登上帝王或諸侯位置C.立刻32.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賈誼:過秦論)()A.努力做某事B.追求C.事業(yè)33.便國不必法古。(商君書更法)()A.有利B.安寧 C.便宜34.從者病,莫能興。(論語衛(wèi)靈公)()A.發(fā)動B.起來C.興盛35.信言不美,善言不信。(老子)()A.相信B.言語真實C.誠實3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公輸)()A.寇賊B.砍伐C.寇邊,侵犯37.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莊子養(yǎng)生主)()A.解脫B.解剖C.松弛38.指通豫南,達于漢(漢水)陰,可乎?(列
19、子湯問)()A.山的北面B.陰暗 C.水的南面39.夫人將啟之。(左傳隱公元年)()A.開發(fā)B.開導 C.開門40.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周密:觀潮)()A.文章B.文采C.彩色交錯的花紋41.臨其穴,惴惴其慄(li)。(詩經秦風黃鳥)()A.面對B.遇見C.由高處向低處看4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A.聽覺銳敏B.聽得清楚C.智慧43.不足,又顧而之他。(孟子離婁下)()A.回頭看B.關心C.拜訪44.死生存亡,窮達貧富。(孟子離婁下)()A.得行其志B.顯貴C.到達45.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梁惠王上)()A.安撫B.扶養(yǎng)C.保存,守住46.齊國雖褊
20、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A.吝嗇B.喜愛C.憐惜47.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史記項羽本記)()A.限度B.合乎法度C.揣度48.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孟子離婁上)()A.明亮B.視力C.高明49.民有饑色,野有餓莩。(孟子梁惠王上)()A.人的表情B.顏色C.色彩50.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游)()A.氣息 B.呼吸C.嘆息51.澤無舟梁。(莊子馬蹄)()A.魚梁B.橋梁C.房梁52.垂諸文而為后世法。(韓愈:答李翊書)()A.邊陲B.掛著C.流傳下去53.將軍角弓不得控。(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A.拉開弓B.控制C.勒馬四、分析下列句中帶“”字的結構。說明它們各自
21、的本義,在句中是本義、引申義還是假借義?(每小題1分,共18分)【題解示例】畔:形聲字,從田,半聲。 (1)耕能讓畔,路不拾遺。(傅奕:請廢佛法表) (2)昔在強秦,愛初開畔。(后漢書文苑傳) (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楚辭漁父)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本義:(1)項,田界,形符從田。引申義:(2)(3)項。(2)疆界。由田界擴大為一般界限。 (3)旁邊由界限特指旁邊,側邊。假借義:(4)項。通“叛”,叛亂,背叛。54.戒(1)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序)(2)勝敵而愈戒。(荀子儒效)楊倞注:“戒,備也。言勝敵而益戒備。”(3)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22、論語季氏)參考答案: 戒:1、引申為引以為戒2、本義,戒備、警惕3、引申為節(jié)制55.莫(1)日莫人倦。(禮記聘義)(2)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無終極。(荀子成相)(3)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參考答案: 莫:1、暮,假借2、暮,假借3、本義,相當于“不”56.賤(1)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韓愈:送薛存義序)(2)谷賤傷農。(漢書昭帝紀)(3)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戰(zhàn)國策齊策)參考答案: 賤:1、低賤,引申義2、價格低,本義3、引申為動詞,輕賤(之)57.責 (1)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者乎?(戰(zhàn)國策齊策) (2)宋多責賂于鄭。(左傳桓公十三年) (
23、3)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參考答案: 責:1、音zhai,本義:債款,債務2、本義,債務3、責備,引申義58.發(fā)(發(fā))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 (2)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內,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史記李將軍列傳) (3)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參考答案: 發(fā):1、散發(fā),引申義2、本義,放箭3、引申義,捎帶修59.脩 (1)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脩:干肉。 (2)鄒忌脩八尺有余。(戰(zhàn)國策齊策) (3)凡酒脩酌。(周禮春官司尊彝)鄭司農:“脩酌者,以水洗勺而酌也?!编嵭?“脩,讀如洗滌之滌。
24、”參考答案: 修:1、假借。修,通“惰”。干肉2、身高,引申義3、di音敵,洗滌之意假借五、說明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句中義和今義(每題2分,共22分6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前出師表) 卑鄙,句中義:地位低微今義:卑劣粗鄙61.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前出師表) 痛恨,句中義:痛心遺憾今義:非常憎恨62.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身體,句中義:親身體驗今義:即指人的身體63.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其實,句中義:他實際上今義:實際情況64.兩家子弟才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張中丞傳
25、后敘) 通知,句中義:透徹了解今義:通告他人知道6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然而,句中義:是兩個詞,“然”代指上文所說的情況,“而”表示轉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今義:是一個表示轉折的連詞。66.消息盈虛,終則有始。(莊子秋水) 消息,句中義:消,消失;息,滋生今義:信息67.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前出師表) 感激,句中義:感動,激動今義:感謝6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知道,句中義:不知大道今義:知曉69.三德者誠乎上,則下應之如影響。(荀子富國) 影響,句中義:影子今義:指對人事所起的作用70.海內之
26、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地方,句中義:地土方圓今義:泛指空間的一部分形考作業(yè)3一、簡要回答下列問題(每題2分,共10分)1.什么是詞類活用?古代漢語詞類活用主要有幾種情況?參考答案: 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靈活運用,便是此類或用。主要可以分為名詞、形容詞、名詞性詞組等活用動詞,名次或泳狀語等情況。2.詞類活用和詞的兼類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詞類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用法,一旦離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原來屬于什么詞類仍屬于原有詞類;詞的兼類則不同,他的詞義引申發(fā)展的結果,各種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3.先秦漢語的詞分為哪
27、十類?與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有何不同?參考答案: 先秦漢語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十種,都是根據(jù)詞的語法意義和功能劃分的,但是不同的是前秦漢語中的詞存在或用的現(xiàn)象。4.名詞活用為動詞,主要可分哪幾種情況?舉例說明。參考答案:(1)普通名詞用作動詞,如 “左右欲刃相如?!保?)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如“日漸暮,遂前其足?!保?)名詞性詞組用作動詞,如“欲其子之齊語也。”5.古代漢語名詞活用為動詞的基本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參考答案:(1)名詞前面有副詞,如“皆共目之?!保?)名詞與能源動詞結合,如“左右欲兵之?!保?)名詞后有 “我”、“之”等代詞,如“履我
28、”(4)名詞前后有介賓詞組作狀語或補語,如“師還,館于虞?!保?)名詞用“而”連接,組成并列結構,如“外戶而不閉”(6)兩個名詞連用,既非并列關系也非偏正關系,如“衣褐,至良所”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28分。錯1處扣1分,不倒扣分)6.名詞用作狀語,是指(普通)名詞、(方位)名詞和(時間)名詞直接用于動詞前作狀語,并不包括名詞同介詞組成作狀語的情況。7.古代漢語普通名詞可以直接用作狀語,從其作用看,可以分為四個類型: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表示(行為的處所)、表示(行為的依憑)、表示(行為的身份)或態(tài)度。8.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用作狀語的名詞所稱謂的事物常有某種(行為)特征,以這種特征來(比喻描寫)
29、被修飾的動詞的(行為狀態(tài))。9.方位名詞用作狀語,有的表示行為的(處所),有的表示行為的(趨向)。10.時間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日、月、歲單用于動詞前,表示行為的(經常性),含有(每日)、(每月)、(每年)的意思。11.使動用法:動詞和賓詞的關系,需要用“(使賓語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原來就是(動詞),有的是由(形容詞)、(名詞)活用為動詞的。12.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賓語怎么樣的)”或者“(把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這種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動詞沒有意動用法。13.所謂動詞的使動用
30、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fā)出這一動作。14.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后,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15.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16.形容詞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17.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用作(易動的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18.所謂為動用
31、法,動詞和賓語的關系,是(為賓語而動),可以用 “為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19.所謂對動用法,動詞和賓語的關系,是(對賓語而動),可以用“對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三、說明下列句中的名詞狀語(每題1分,共16分)20.賊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資治通鑒張巡守壅丘) 賊作狀語21.賊乃夜遁,收兵人陳留,不敢復出。(張巡守壅丘) 夜作狀語22.有狼當?shù)?,人立而啼。(中山狼傳?人作狀語23.失時不雨,民且狼顧。(論積貯疏)狼作狀語24.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保ㄊ酚涥惿媸兰遥┑ぷ鳡钫Z25.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諫逐客書)蠶作狀語26.齊將田忌善
32、而客待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客作狀語27.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景作狀語28.山居而谷汲者,媵臘而相遺以水。(韓非子五蠧)汲: ji,取水。媵:lu,古代楚國人把二月作為祈求豐收、祭祀飲食神的節(jié)日。臘:古代年終謝百神的節(jié)日。遺wei,贈送。 山和谷作狀語29.群臣有后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劍作狀語3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保ㄊ酚涥惿媸兰遥┮棺鳡钫Z31.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兄作狀語32.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史記游俠列傳) 父作狀語33.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箕作狀語34.黔無驢
33、,有好事者船載以人。(柳宗元:黔之驢) 船作狀語3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身作狀語四、說明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每個詞類活用1分,共20分)36.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zhàn)國策齊策) 衣冠,名詞或用動詞37.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中山狼傳) 囊,名詞活動動詞38.從左右,皆肘之。(左傳成公二年) 肘,名詞或用動詞39.今京不度,非制也。(左傳隱公元年) 制,名詞或用動詞40.所友者以百數(sh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百,數(shù)量詞活用動詞4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難,形容詞活用動詞4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左
34、傳僖公三十年) 東,名詞活動動詞4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傳僖公三十年) 仁,形容詞活用動詞44.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 君,名詞活用動詞45.逐之,三周華不注。(左傳成公二年)三周,數(shù)量詞活涌動詞46.孟嘗君客我。(戰(zhàn)國策齊策) 客,名詞活用動詞47.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戰(zhàn)國策齊策) 賈,名詞活用動詞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老、幼,名詞活用動詞49.假舟欕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水,名詞活用動詞50.(孟子曰:“許子冠乎”?陳相曰:“冠?!痹?“奚冠?”曰:“冠素?!保献与墓希?冠,
35、名詞活用動詞51.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 履,名詞活用動五、說明下列各句中帶“”詞屬何種詞類活用現(xiàn)象(26分)【題解示例】a.莊公寤生,驚姜氏。驚: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嚇。b.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認為不一般。c.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家: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安家。52.子反為人嗜酒,甘之。(韓非子飾邪) 甘,形容詞易動用法,認為,甘美。53.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段太尉逸事狀) 衣,名詞活用動詞,衣裹。54.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左傳隱公元年) 生,名詞活用動詞,生出。55.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 飲,動詞
36、使動用法,讓.飲酒。56.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左傳宣公二年) 免,動詞使動用法,使.免。57.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傳成公二年) 難,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難;免,使動用法,使.免5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zhàn)國策齊策)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59.孟嘗君客我。(戰(zhàn)國策齊策) 客,名詞作動詞。60.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戰(zhàn)國策齊策) 客,名詞作動詞。61.孟嘗君怪之。(戰(zhàn)國策齊策)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怪。62.于是梁王虛上位。(戰(zhàn)國策齊策)虛,使動用法,使虛。63.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來,安,使動用法,使來
37、,使.安。64.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莊子秋水) 合,離,然、可,使動用法,使合,離,然,可。65.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貧,形容詞作動詞。66.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 病,名詞作動詞。67.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侶,友。形考作業(yè)4一、填空題(每題2分,共12分。錯1處扣1分,不倒扣分)1.詞序又稱(語序),是指由(詞)或(詞組)所充當?shù)模ň渥映煞郑┰诰渲薪M合的(先后次序)。2.古代漢語賓語前置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疑問代詞作賓語的);(二)(否定句代詞作賓語的);(三)(賓語用代詞“是”、“之”
38、復指的)。3.在上古漢語中,由疑問代詞(何)、(誰)、(安)、(奚)等充當賓語,或者附有疑問代詞作(定語)的,賓語一般要置于(動詞)之前。4.在(否定句)中,由(代詞)充當賓語的,賓語常常置于(動詞)之前。5.為了(突出)而把賓語提前,然后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代詞(是)或(之)復指。 6.古代漢語除賓語前置外,兼語也常常前置。兼語提到(主語前)或提到兼語前的(謂語動詞前),有(突出兼語)的效果。二、說明下列句中的賓語前置屬于何種類型(24分)7.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疑問代詞作賓語。8.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 賓語用代
39、詞“是”復指。9.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傳隱公元年) 賓語用代詞“是”復指,唯,是結構。10.棄人用犬,雖猛何為?(左傳僖公三十年) 疑問代詞作賓語11.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左傳僖公四年) 代詞“之”復指12.君何患焉?(左傳隱公元年) 疑問代詞作賓語13.敢問何謂也?(左傳隱公元年) 疑問代詞作賓語14.“我之懷矣,自詒伊感!”其我之謂矣!(左傳僖公三十年) 代詞“之”復指15.責畢收,以何市而反?(戰(zhàn)國策齊策) 疑問代詞作賓語16.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列子說符) 疑問代詞作賓語17.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代詞“是”復指18.夫晉何厭之有?
40、(左傳僖公三十年) 疑問代詞作賓語19.之二蟲又何知?(莊子逍遙游) 疑問代詞作賓語三、說明句中加點詞的本義是什么,句中用的是本義、引申義還是假借義(每詞2分,共14分)2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之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暴,本義是日曬,句中用本義。21.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共鳴喈喈。(詩經周南葛)集,本義是鳥棲息,句中用本義;木,本義是樹,句中用本義。22.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集,本義是鳥棲息,句中用今義;從,本義跟從,句中用本義。23.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韓非子五) 構,本義是架木造屋,句中用本義。24.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zhàn)國策趙策) 牢,本義是養(yǎng)牛馬的地方,句中用本義。25.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論語微子) 節(jié),本義是竹節(jié),用引申義。四、說明下列句中形容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它們屬何種用法,表示什么意義(20分)【題解示例】a.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史記項羽本紀)善: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友好。b.能富貴將軍者,上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富貴: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富貴。能富貴將軍者:能使將軍得到富貴的人。26.今吾以十倍之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多元策略試題及答案
- 理解交易心理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小語種備考問題解答與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考試的核心競爭力與試題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考點試題及答案
- 傳授知識的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精彩回顧與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分享
- 金融科技革命對理財行業(yè)的挑戰(zhàn)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內容更新試題及答案
- 機械識圖基礎培訓-課件
- 成人still病參考課件
- 我們畢業(yè)啦畢業(yè)季通用模板課件
- 建設工地治保維穩(wěn)工作專項檢查表
- 高國卿《項脊軒志》說課
- 產品召回控制程序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廢鉑催化劑化學分析方法 鉑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
- 《手機短視頻:策劃拍攝剪輯發(fā)布》第4章 手機短視頻的拍攝方法
- Q∕SY 1134-2014 產品駐廠監(jiān)造規(guī)范
- 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
- 高處作業(yè)審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