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梭倫改革-第1課雅典城邦的興起 一、雅典的地理位置1位置:希臘阿提卡半島;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2地形:小塊的平原(多山、多島、多港、多人、少地);3物產:葡萄、橄欖、優(yōu)質陶土和大理石。二、梭倫改革的原因:平民與貴族矛盾的激化(政治): 原因:政治上:貴族把持首席執(zhí)政官和長老會議(貴族掌權),公民大會無權(平民少權)。經濟上:貴族通過高利貸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淪為“六一漢”直至債務奴隸。表現(xiàn):前632年,平民暴動一度占領衛(wèi)城,最后遭鎮(zhèn)壓.影響:給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必須進行社會政治改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經濟):前提:公元前8世紀以后,鐵農具的使用,農業(yè)生產力提高。表現(xiàn):手工業(yè)取得較大進步;商業(yè)
2、貿易日趨繁榮。影響: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的形成:一些沿海平民和貴族.;經商地點:地中海和黑海。雅典公民的分化與矛盾:平原派:主張維護貴族寡頭政治;山地派:主張實行激進的民主政治,要求徹底改革;海岸派:主張實行溫和的改革.薩拉米斯島的喪失(客觀):梅加臘占領了薩拉米斯島,嚴重打擊了雅典的海外貿易。梭倫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主觀)梭倫成為執(zhí)政官的原因:外因:雅典社會動蕩阻礙經濟的發(fā)展;其他城邦實力已趕上并超過雅典;薩拉米斯島的喪失引發(fā)憤慨(契機);前594年平民與貴族矛盾再度激化,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內因:假扮瘋詩人鼓起公民的愛國精神;指揮軍隊奪回薩拉米斯島從而樹立威望。梭倫當選:前 6C初(前594年)第2課
3、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一、改革目的:消除雅典的社會矛盾和穩(wěn)定社會秩序。二、改革措施:經濟方面:1.頒布“解負令”。內容:廢除債務奴隸和“六一漢”制。2.限制土地兼并,杜絕侵占財產;內容:規(guī)定土地最高限額,制定“遺囑法”。3.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內容: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政治方面:1.確立財產等級制度。內容:按財產多少劃分四個等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權利越多,義務越多2.推行國家權力機構的改革:恢復公民大會,建立“四百人會議”,設立公民陪審法庭。第3課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影響)梭倫改革的歷史意義:大大促進了農業(yè)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雅典成為希臘最繁榮的城邦 動搖了貴族專制統(tǒng)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4、。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梭倫改革-基礎,克里斯梯尼改革-形成,伯利克里改革-最終形成。梭倫改革的歷史局限: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氏族制度殘余和貴族勢力仍然存在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商鞅變法第1課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一、社會變化的新氣象1.經濟:鐵器牛耕提高生產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手工業(yè)發(fā)展,商業(yè)活躍。2.政治:新興地主階級要求擴大政治權利,變法運動興起。3.軍事:周王室地位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zhàn)爭需要“富國強兵”。4.思想:“百家爭鳴”;法家學說順應時代要求,成為思想武器。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改革變法的根本原因;稱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變法的直接動力二、
5、風起云涌改革和變法春秋時期的改革齊國管仲改革:內容:“相地而衰征”-不論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壞和產量征收實物稅;本質:實際上承認土地私有;成效:增強了齊國實力,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魯國初畝稅:內容:不論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實物稅;本質:公開承認土地私有。戰(zhàn)國時期改革變法魏國李悝變法:內容:經濟: 實行“盡地力之教”,發(fā)展農業(yè)和生產; 推行“平糴法”。政治:制定法經,加強法治;成效:使魏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率先強盛。楚國吳起變法:內容:政治:I限制貴族權力,改變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祿;II強令舊貴族遷居,變相沒收其土地;III裁撤冗員,削減俸祿,獎勵軍功;IV嚴格吏治;成效:楚國成為戰(zhàn)國中的強
6、國。三、處在十字路口的秦國(變法原因)客觀原因穆公稱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必要條件獻公改革,無根本改觀;有利條件權力集中、法家學說、尚武精神;歷史機遇三家分晉、“士人要求”;主觀原因孝公變法圖強,重用商鞅第2課“為秦開帝業(yè)”-商鞅變法 措施積極作用經濟廢井田,開阡陌廢除奴隸制經濟基礎,確立封建經濟基礎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保護了個體生產,促進了封建經濟發(fā)展統(tǒng)一度量衡便利賦稅征收;為經濟活動提供便利軍事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嚴禁私斗)大大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政治廢除世卿世祿制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特權普遍推行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司法制定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強化了基層管理,加強了專制統(tǒng)治制定秦律用法
7、律形式把改革的內容固定下來文化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了對人民的思想控制習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三、商鞅變法措施的特點1.措施最全面: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司法、文化、習俗等方面;2.措施最徹底:廢除井田制,廢除世卿世祿制;3.歷時最久:先后兩次改革,持續(xù)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變“刑不上大夫”的傳統(tǒng),嚴懲舊勢力5.成效最明顯:增強秦國實力,為秦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第3課富國強兵的秦國一、商鞅之死1.原因:貴族的抵制、破壞;秦孝公去世;2.過程:I.338BC秦惠王下令捕拿商鞅;II商鞅起兵被殺。二、富國強兵的秦國(評價)總的意義
8、: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來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起了重要作用。1、政治:打擊了血緣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國家機器,開創(chuàng)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2、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確立了土地私有制;3、軍事:極大地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三.商鞅變法的的歷史局限1.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2.變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3.變法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4.商鞅變法的嚴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來的秦朝也有消極的影響,如“焚書坑儒”政策。 孝文帝改革第1課 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與統(tǒng)一黃
9、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興起:源于東北鮮卑族拓跋部魏晉之際游牧于山西、內蒙古東晉建立代國。發(fā)展: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399年拓跋珪稱道武帝,鞏固新生政權:對外:武力征服;對內:參照漢族政權統(tǒng)治方式:I經濟上:實行編戶;授田勸農;II政治上:仿漢官制;重用儒生;III思想文化上:興辦太學。2.北魏的統(tǒng)一:標志:439年拓跋燾統(tǒng)一黃河流域。影響:初步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局面,創(chuàng)造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了生產發(fā)展和民族融合。二、社會改革迫在眉睫1.階級矛盾激化:基層統(tǒng)治方式實行宗主督護制:賦役制度縱富督貧,避強侵弱。2.民族矛盾激化:實行民族歧視和壓迫。3.社會動蕩不
10、安,各地起義不斷.三、改革的推動力統(tǒng)治者因素1.馮太后:出身漢家,以強硬手段掌握政權,推動北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精心培養(yǎng)孝文帝拓拔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臨朝聽政,推行初步改革;2.孝文帝: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過禪讓即位;在馮太后培養(yǎng)下,精通漢文化,通過比較鮮卑文化,堅定改革信念;勤于政事,關心民生孝文帝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要鞏固統(tǒng)治(改革目的),就必須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借鑒漢族封建國家的統(tǒng)治經驗,改革鮮卑族落后的統(tǒng)治方式。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特點:在馮太后的主持下進行,建立新制度取代舊制度。1.俸祿制:原因:吏治黑暗,貪污成風,影響財政收入,加深矛盾;目的:整頓
11、吏治,鞏固統(tǒng)治;內容:由國家征收統(tǒng)一租調,籌集祿銀,按級別高低發(fā)放,不許官吏自籌;影響:吏治好轉,農民安心從事生產,北方農業(yè)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2.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無主荒地;內容:按一定的標準,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土地不得買賣;性質:封建土地國有制;影響: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糧食產量,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促進了北方地區(qū)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3.“三長制”:內容:設鄰長、里長、黨長,直屬州郡;影響:健全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體制,保證了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國家對人民推行均田制。4.租調制:目的:發(fā)展生產,緩和矛盾,鞏固新生政權;內容:一對夫婦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量的租
12、和調;作用:增加了政府的租調收入。二、巧設計遷都洛陽1、原因:政治:舊都保守勢力強大,阻撓改革;經濟:舊都經濟落后,糧食供應困難;軍事:舊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騷擾和威脅;地理:舊都偏居塞上,經略中原困難。2.遷都過程:以“南伐”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遷到洛陽。三.移風易俗1.特點:孝文帝親自主持,改變鮮卑族原有的風俗習慣,進一步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2.內容:易服裝:下令鮮卑貴族一律改穿漢裝;講漢話:要求朝臣講漢話,30歲以下嚴格執(zhí)行;改漢姓:將鮮卑姓改為漢姓,按門第高低選拔人才;通婚姻:提倡鮮卑人同漢人通婚;改籍貫:凡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原籍。第
13、3課促進民族大融合一、經濟的復蘇和繁榮1.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興修水利荒地開墾,糧食產量增多,人口增多;經濟作物的發(fā)展;畜牧業(yè)的發(fā)展。2.手工業(yè):絲織業(yè)和制瓷業(yè)繁盛。3.商業(yè):洛陽多市場貨源充足,交易活躍;貨幣貿易恢復;對外貿易長足發(fā)展。二、政權封建化的加速1.尊儒崇經,興辦學校;2.恢復漢族禮樂制度:含義:禮樂制度是周代最早對“禮”(祭祀等儀式)和“樂”(伴隨“禮”進行的樂舞)作出的規(guī)定制度,是對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強調和固定。措施:制定各種禮儀制度,廢置鮮卑族祭祀禮儀,改用漢族的祭祀禮儀。3.采納漢族封建統(tǒng)治制度:模仿漢族官制,將北魏制定為九品,改變官職名稱,修訂法律,廢除殘
14、酷律行。三、民族的交流和融合1.交流與融合:鮮卑族學習漢族:牧民變?yōu)檗r民,貴族轉為地主;生產、生活、習俗中原化;漢族學習鮮卑族:生產特別畜牧業(yè)生產;文學、生活融入鮮卑色彩。2.意義: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民族融合。宗教改革-第一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1.經濟:資本主義因素產生,商品貨幣關系蓬勃發(fā)展而教會卻倡導輕商思想;2.政治:西歐各國強化王權而教會是各國強化王權的障礙;3.思想文化:文藝復興興起,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而教會卻實行專制;4.天主教會:腐敗奢侈;5.導火線:1517年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歐洲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阻礙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根本原因第二課馬丁
15、3;路德的宗教改革1.原因:德國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德國經濟的發(fā)展(根本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搜刮(主要原因);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觀原因);教皇兜售贖罪券,路德發(fā)表“論綱”(直接原因)。2.內容:提出“因信稱義”學說,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實質);主張簡化圣禮,神甫可以娶妻;信仰的唯一根據是圣經;世俗權力應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建立本民族教會。3.實踐:公布九十五條論綱;翻譯圣經成德文;蔑視教皇權威,焚燒教皇令,并娶妻;創(chuàng)立了路德教。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作用)1、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2、推動了廣大人民的反封建斗爭(閔采爾人民起義);3、促進了路德教派合法地
16、位的確立;4、首次打開天主教神權體系的缺口,為歐洲其他地區(qū)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局限性:明確反對農民戰(zhàn)爭,要求人民服從政府;使部分教徒乘機奪取天主教會的財產;引發(fā)宗教戰(zhàn)爭。第3課-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一、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主張和影響主張:重新解釋基督教教義:A-反對盲從,圣經權威至高無上;B-主張信仰得救,即先定論;簡化教會組織和宗教儀式,選舉神職人員;制定嚴格的道德標準,過節(jié)儉生活;教會監(jiān)督國家、社會和家庭;將日內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國。影響:引起社會風氣的變化;傳播的歐洲其他地區(qū),日內瓦成為宗教改革一個重要的國際中心, “新教的羅馬”.二、英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英國借助王權建立起附屬于王權
17、的民族教會:原因:英國較早形成為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控制;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要求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加爾文宗教改革的影響;婚姻繼承問題導致亨利八世與教皇決裂 形成:亨利八世時通過至尊法案,英王為教會首腦,教皇無權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義和儀式;解散修道院,沒收其土地財產,修士還俗伊麗莎白一世時:重申至尊法案神職人員效忠英王信仰得救,圣經為惟一標準英國宗教改革的特點:領導和方式:由國王領導,依靠王權自上而下進行的內容:國王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腦,建立了民族教會,但也不徹底,保留了天主教的教義和教規(guī)。體現(xiàn)了英國王權與羅馬教廷的權利之爭。影響:宗教改革其實是
18、加強英國的封建專制,當加爾文教傳入英國后引發(fā)了資產階級的清教徒運動。分析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影響(作用) (思想)它是繼文藝復興之后歐洲又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打擊了教會權威,聲張了人的價值; (政治)它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在各國的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成長;宗教改革也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斗爭旗幟; (經濟)新教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guī)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宗教改革使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fā)展。 俄國農奴制改革一、背景1、經濟:落后的農奴制度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根本原因;2、政治:工農運動打擊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動
19、搖了農奴制度的基礎3、思想: 受到西歐民主思想影響。4、國際:克里米亞戰(zhàn)爭進一步加劇了俄國的國內矛盾 。5、沙皇的抉擇:廢除農奴制的改革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31856)原因:擴張領土;轉移國內矛盾。經過:1853年,俄國發(fā)動侵略土耳其戰(zhàn)爭,11月土戰(zhàn)敗。第二年英法對俄宣戰(zhàn),史稱“克里米亞戰(zhàn)爭”; 性質: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結果:1855年俄國戰(zhàn)敗結束,1856年2月,雙方訂立和約。戰(zhàn)敗原因:俄國與數(shù)個強國作戰(zhàn),力量懸殊;俄國社會制度落后于英法。影響: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激化;加劇了農奴制的危機,推動俄國六七十年代的改革。二、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1、改革的內容:“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
20、3日)I.政治上: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得買賣或干涉其生活;II.經濟上: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得到一塊份地,同時負擔一定的義務(贖買土地);III.組織上:加強村社制度,幾個村社組成一個鄉(xiāng),隸屬調停吏管理三、改革的進步性與局限1、進步性:表現(xiàn):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性質:資產階級性質改革;影響:俄國歷史上重要轉折點,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局限性:表現(xiàn):農民很大程度上還被束縛在土地上;實際上對農民的一次大規(guī)模掠奪;原因:封建地主主持下進行的目的是鞏固沙皇專制統(tǒng)治四、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原因: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大量自由勞動 解放了農村
21、生產力表現(xiàn): 19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農業(yè)成為俄國農業(yè)主要組成部分 主要工業(yè)部門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特點:落后于西歐;對外國資本嚴重依賴;發(fā)展不平衡推動政治緩慢變革:目的:使沙皇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以維護其統(tǒng)治;主要措施:政治體制改革:設立選舉產生的城市和地方自治機構,但有財產限制;司法制度改革:廢除等級審理制,實行公開審理制,但農村照舊;軍事、教育:略;反映的問題:農奴制改革實際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影響:推動了俄國由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的轉變,加快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步伐。日本明治維新一、明治維新的背景1.政治:幕府的腐朽統(tǒng)治,激化了社會矛盾,
22、人民的反抗不斷;2.經濟:日本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和發(fā)展;3.外部環(huán)境:佩里叩關(黑船事件)使日本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4.前提條件:倒幕運動推翻幕府統(tǒng)治,建立和鞏固了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二、尊王攘夷和武裝倒幕異同相同點:1.背景相同:民族危機加深,對幕府統(tǒng)治不滿;2.目的相同:實現(xiàn)富國強兵,抵制外國侵略;3.方式相同:抬出天皇,爭取天皇的支持;4.領導力量基本一致,中下級武士 ;5.根據地基本一致,西南強藩。不同點:前者重在“攘夷”,失??;后者重在“倒幕”,勝利。三、倒幕武裝迅速打敗幕府軍隊的原因1.幕府統(tǒng)治不得人心,遭到廣泛痛恨;2.更多大名與幕府決裂,參與倒幕戰(zhàn)爭;3.三井等大商人
23、開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財政支持;4.新政府廢幕府苛政,減租減稅獲得人民支持;5.新政府廢幕府苛政,減租減稅獲得人民支持;6.政府軍作戰(zhàn)目標明確士氣旺盛;7西方列強宣布中立,英國商人把大批武器賣給倒幕派。四、明治維新的內容1.政治:廢除舊體制,加強中央集權。I.廢藩置縣:廢除藩國,設置都、道、府、縣,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轄之下。II.廢除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級身份制和武士階層特權。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為進一步推行改革,富國強兵奠定了基礎。2.經濟:I.改革幣制;II.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提高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發(fā)展,但市場狹小。III.地稅改革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fā)展
24、;IV殖產興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A.重點:軍事、重工業(yè);B.交通運輸和通訊業(yè);C.創(chuàng)辦國營“樣板”企業(yè),扶持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為日本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基礎;日本掀起了工業(yè)革命的熱潮,到世紀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xiàn)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3.文教:文明開化,發(fā)展近代教育I.教育:確定“國民皆學”方針;II.生活習俗:西化。4.軍事:建立新軍隊,為對外擴張創(chuàng)造條件I.軍事上創(chuàng)辦軍工企業(yè),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皇軍);II.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III.設立軍事院校。擺脫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獨立富強道路,日本躋身于世界強國的行列,但同時走上對外擴張道路。五、1889年日本憲法188
25、9年憲法制訂的背景:1.明治政府在推翻舊有體制后,開始仿效西方近代政治制度,決心仿照德國制定憲法,在日本實行專制主義統(tǒng)治;2.中小資產階級掀起“自由民權”運動,呼吁制定一部民主憲法,來推動日本社會的發(fā)展;3.政治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后;4.向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傾斜的政策。評價:1.1889年憲法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同時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2;在法律上,憲法承認了人民的基本權利。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六、明治維新的結果崛起為東方強國1.歷史潮流19C中,日本資義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2.力量對比封建專制統(tǒng)治相對薄弱,倒幕派力量強大,推翻了的幕府統(tǒng)治;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
26、政權后,大刀闊斧地實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改革者素質向資產階級轉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級武士充當了領導;5.國際環(huán)境列強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客觀上使日本發(fā)展資義有一個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六、如何評價明治維新性質: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積極意義: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資本主義)道路的標志。1、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后的狀況,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逐步擺脫了民族危機,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成為亞洲近代唯一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國家;3、明治維新的成功為亞洲國家擺脫落后狀況、實現(xiàn)民族振興提供了某些經驗,鼓舞了信心。局限性:1、在經濟、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
27、建殘余;2、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給鄰國及日本本身帶來了重大災難。戊戌變法 一、背景:1、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加緊對華資本輸出,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加深;2、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進一步加劇;3、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日益壯大并開始登上政治舞臺;4、早期維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梁維新思想的形成和傳播;(思想理論基礎)5、德國強占膠州灣,俄、法、英不甘落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險;(直接原因)二、康有為的維新思想: 實踐:A.辦學堂講學:萬木草堂;B.著書立說: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C.上書:1895年公車上書標志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D.創(chuàng)辦報刊:中外紀聞 E.組織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自治區(qū)科技廳直屬事業(yè)單位引進考試真題
- 修繕采購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兼職輔導老師合同范例
-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系統(tǒng)構造與檢修 項目三-課后習題帶答案
- 勞務分包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銷售渠道合同范本
- 農民玉米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杭州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江西省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企業(yè)雇傭貨車合同范本
- DB11T 852-2019 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
- 最新2022年減肥食品市場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預測
- 材料化學合成與制備技術
- DB23∕T 343-2003 國有林區(qū)更新造林技術規(guī)程
- 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1:第30課PPT課件[通用]
- 馬工程西方經濟學(第二版)教學課件-(4)
- 醫(yī)療廢物管理組織機構架構圖
-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guī)程》
- 社保人事專員績效考核表
- 杭州育才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共4頁)
- 旋挖樁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全護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