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行合一,讀好人生“三本書”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其實,人的一生,就是要知行合一讀好“三本書”。 讀有字之書,讓人生收獲知識;讀無字之書,讓人生充盈智慧;讀心靈之書,則讓人生提升修養(yǎng)品德。有字之書,往往是先賢經(jīng)典、詩詞佳句,后人吟詠傳習。我們讀春秋而知微言大義,閱史記而知先敘后評,吟唐詩誦宋詞而感意韻俱美。無字之書,其實是記錄人生的閱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明代徐霞客離鄉(xiāng)背井、披荊斬棘游覽華夏大地,唐朝玄裝遭遇千難萬阻赴天竺取經(jīng),馬可波羅沿絲綢之路來到東亞,于萬化冥合
2、之間,讀自然造物之書。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讀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我們求得書本知識和行動實踐能力。能夠躬行實踐的“知”就是“行”,這樣的“知”方不虛妄;能夠明覺精察的“行”就是“知”,這樣的“行”才不盲目。所以,知行必須兼顧,不可偏廢。厚今不薄古,繼往為開來。無論是人文精神的塑造,還是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都離不開人類的經(jīng)典知識。而真正的“知”必須付諸行動,知識是行動的出發(fā)點。而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xiàn)知的。真切篤實的“行”,已有明覺精察的“知”在起作用。 心靈之書,往往指思想精神。賢者以心靈之書衍有字之書,哲人以心靈之書明無字之書。人要讀好心靈之書,以提升自
3、身修養(yǎng)、品德和情操。明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寫了傳習錄,它在鞭策我們,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只有經(jīng)過磨練,在實學中求知。以知促行,為善去惡,強調自律自覺,領悟“知行合一”的精神。當今社會,有不少人當面說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知”與“行”完全脫節(jié)。比如,有些官員在臺上高喊廉政,暗地里貪污腐化。他們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不知天理良心為何物,結果是身敗名裂,遭到應有的懲罰,也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因而,我們更有必要提倡“知行合一”,提升每個人的道德人文素質??傊?,讀好人生的“三本書”,雖然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
4、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我們既要有科學務實的思維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更要躬行實踐,做到以德立人的道德自覺。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責任感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風貌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道德標準。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責任感,把道德認知轉化為行動自覺,還需要全黨全社會付出艱苦的努力?!耙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感?!比绻f好德之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德責任感則不僅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好”,更意味著唯此為快的踐德之忱、舍我其誰的道義擔當。路遇跌倒的老人,應當說無人不有惻隱之心,可有的
5、人溜之大吉,有的人“愛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風險挺身相助。為什么一事當前,表現(xiàn)不一?歸根結底,區(qū)別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神圣責任。追尋道德責任感不只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國家、社會、個人自我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叭齻€倡導”所體現(xiàn)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把個人、社會、國家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對國家前途的關注、對社會進步的期許、對個人幸福的追求,就是責任感油然而生的基礎。自賦責任是一種偉大的權利,履行責任是一種神圣的使命。有了道德責任感,才會更加自覺地建設美好國家、維護公序良俗、推動社會進步。如果說價值認知是道德責任感的指針,行動則是衡量其高度的標尺。文明,不去實踐就不可能抵達。法治
6、,不去奉行就無以彰顯其公正。誠信,不去堅守就難以成其為風尚。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從來不會取決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決于擇善而從的行動者。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諸行動的價值準則。常有人扼腕于社會轉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嘆市場經(jīng)濟對精神世界的巨大沖擊。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樣,社會的道德風尚便是怎樣;每個人擔負起一分道德責任,社會的道德水準就因此而托起一分。對良心盡責、對他人盡責、對國家社會盡責,就是對我們自己盡責。在責任的基點上,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道德良知才會與他們的利益訴求、現(xiàn)實感受實現(xiàn)最牢固的對接和統(tǒng)一。常懷善
7、念,更要常行善舉,知行合一、行勝于言,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變成主導13億人思想和行動的道德責任感,我們所展現(xiàn)的必將是一個禮義之邦的泱泱氣度,我們所改變的也必定遠勝于我們所期待的。淺談有效學習過程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學習,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更有效地學習呢?在我看來,有效學習的過程無非包括三步:重視基礎、持之以恒、學以致用。登高自卑,重視基礎。近期,一位著名企業(yè)家到商學院作演講,在長達四個小時的演講中,企業(yè)家反復強調最為基礎的商業(yè)常識,卻被商學院的學生們看作是場冗長的、毫無價值的
8、掃盲教育。其實不然,正如勸學所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所謂“卓越”,無非是將最簡單的東西重復訓練到極致。做學問、做企業(yè)亦是如此,將基本功練扎實,層次自然就上去,能力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然而在基本功并不扎實的情況下,一味地去追求那些高端華麗的領域,除了滿足你的好奇心外,并沒有其它作用。甚至還會打亂你認知的步伐,養(yǎng)成了淺嘗輒止、一知半解的壞習慣。故而學習的第一個過程,就是反復練習自己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知識打牢了,學習的境界才能提升。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面對無涯的學海,有些人可能感到垂頭喪氣:“學海無涯,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窮盡無限的知識呢?”胡適曾答道“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是的,在如今知識更為
9、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知識的選擇上就已經(jīng)猶豫了,更何況去窮盡所有知識。但正如胡適所言,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窮盡所有的知識,我們所要做的,是持之以恒地去學習,將學習日?;?、生活化,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做到樂在其中,欲罷不能。所以學習的第二個過程,就是鍥而不舍地去堅持學習。我輩若有堅忍不拔之志,他日必將學有所成。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始之成。”在學習進行時中同樣也提到了學習不應只停留在書本和腦袋里,更應落實在行動上。誠然,在如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對知識的死記硬背總讓我們有種“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渴望。所以,盡管我們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書本理論知識,但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應用于實際生產(chǎn)中,這還需要我們樹立“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不拘泥于書本知識,具有創(chuàng)新批判思維,靈活地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店面轉讓定金及風險管理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5G通信技術應用合作協(xié)議范例3篇
- 2025年度內墻膩子施工與廢棄物處理技術合作勞務合同2篇
- 2025年度旅游項目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度文化產(chǎn)業(yè)資產(chǎn)并購收購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內部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XX工廠內部承包生產(chǎn)任務分配與考核協(xié)議3篇
- 2025汽車租賃合同樣本范文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全新員工入職與全球業(yè)務拓展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車輛租賃及駕駛員培訓考核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教育平臺合作項目協(xié)議書模板3篇
- 2024-2030年中國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行業(yè)發(fā)展展望與投資策略建議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醋酸乙烯行業(yè)運營狀況與發(fā)展風險評估報告
- 企業(yè)文化塑造與員工激勵方案
- 2024年01月2250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指導期末試題答案
- 多發(fā)性神經(jīng)病護理
- 【MOOC】線性代數(shù)-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開門紅包費用申請
- 區(qū)塊鏈原理與實踐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運動神經(jīng)元病小講課
- 工會的財務管理制度〔13篇〕
- 新版醫(yī)務人員法律法規(guī)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