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說史知識點(姚開建第二版)_第1頁
經濟學說史知識點(姚開建第二版)_第2頁
經濟學說史知識點(姚開建第二版)_第3頁
經濟學說史知識點(姚開建第二版)_第4頁
經濟學說史知識點(姚開建第二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古希臘、古羅馬、歐洲中世紀的經濟思想一、學習重點1、古希臘三位思想家的主要經濟思想;2、古羅馬加圖、瓦羅、西塞羅的主要經濟思想;3、中世紀阿奎那的經濟思想;4、宗教異端的經濟思想;二、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古希臘三位思想家的主要經濟思想1、色諾芬的生平和著作,如色諾芬的主要著作包括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等。第一,掌握色諾芬的財富觀。色諾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換兩種功能,同時,他也有了對于財富的最初看法,認為財富就是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第二,分工觀。如一是他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二是他指出分工可以提高物品的質量,三是他已經了解到分工的程度取決于市場范圍的大小。四是色諾芬重視農業(yè)、輕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2、第三,增加國家收入問題。色諾芬在雅典的收入中從國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問題。他建議給僑居雅典的外國人的利益以照顧。他主張授予商人特權、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從而大力發(fā)展對外貿易。他還主張大力開發(fā)和管理銀礦,在開礦方面重視奴隸勞動,建議國家購買和擁有奴隸,并把奴隸出租給平民開礦。他特別強調國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須保有和平的環(huán)境。第四,貨幣觀。色諾芬注意到貨幣有著不同的作用。貨幣可以成為財富的積累手段,他描繪人們對白銀是不厭其多,人們之所以喜歡儲藏白銀是因為白銀可以隨時購買到有用的物品??傊?,色諾芬具有奴隸主階級的思想意識,但他對當時的已出現商品經濟現象做出了一定研究,對后人有一定的

3、啟迪作用。2、柏拉圖的主要經濟著作理想國。柏拉圖的經濟思想,分工觀:第一,從個人需要的多面性和個人才能的片面性來說明分工的必要性和國家的產生。第二,他認為分工的原則應當是適合人的稟賦。第三,他認為農業(yè)是一國的經濟基礎,同時肯定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必要性。理想國:柏拉圖根據他的分工思想勾畫出了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被馬克思成為埃及種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貨幣觀:意識到貨幣可以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他反對貨幣作為貯藏手段,這與他反對商業(yè)資本和高利貸有關。3、亞里士多德的經濟思想。商品的兩種用途:亞里士多德看到了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兩重屬性。但他還不能從價值理論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只把使用價

4、值看成是商品本身的屬性,而把交換價值看成是“不正當”的屬性,并且模糊了兩者的區(qū)分。把這兩者都看作是商品的使用價值。經濟和貨殖:亞里士多德區(qū)分了經濟和“貨殖”??疾炝松唐方粨Q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實際區(qū)分了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區(qū)分了簡單商品流通和作為資本的貨幣流通。貨幣觀:亞里士多德最早分析了價值形式。第一,他指出商品的貨幣形式不過是簡單價值形式的進一步發(fā)展的形態(tài)。第二,指出了交換的商品必須具有質的等同性。但他未能發(fā)現商品能還原為等同性的實際東西是商品的價值。他看到了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的職能。知識點二 古羅馬加圖、瓦羅、珂魯麥拉的主要經濟思想1.賈圖的經濟思想。賈圖十分重

5、視農業(yè)。主張奴隸主農莊要做到自給自足。強調要加強對奴隸的管理。2.瓦羅的經濟思想。瓦羅把農業(yè)置于首要地位。奴隸主農莊應該保持自給自足,他比賈圖更加注意維護奴隸制的自然經濟。在管理奴隸的方法上比賈圖更進一步。如他把奴隸當做會說話的工具。3. 珂魯麥拉的經濟思想。珂魯麥拉十分推崇農業(yè)。他一方面勸告奴隸主要注意使奴隸提高興趣,另一方面提出把農業(yè)交給隸農經營的主張。知識點三 中世紀阿奎那的經濟思想1.阿奎那的生平和著作。阿奎那的主要著作是神學大全,被認為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神學大全中有一部分是經濟學說,論及的主要經濟問題有公平價格、貨幣、商業(yè)、利息和私有制。2.公平價格論。阿奎那接受了馬格努關

6、于公平價格的思想,并做了進一步的發(fā)揮。確定商品的“公平價格”時,他提出要考慮成本,而同時又把買賣雙方對商品的主觀評價、需求情況、風險等作為“公平價格”的因素,還提出售價應照顧出售者的身份和生產水平。阿奎那用生產費用論、效用論和供求論等對公平價格進行解釋。3.貨幣論、商業(yè)論和利息論。阿奎那關于貨幣、商業(yè)和利息的觀點都帶有明顯的二重性。4.封建農奴制度論。阿奎那主要依據“自然法”的觀念來論證封建農奴制度的合理性。知識點四 宗教異端的經濟思想1.城市市民異端的主要經濟觀點。城市市民異端的基本特點是:它并不反對整個封建制度,只是反對教會的封建制度。2. 農民貧民異端的主要經濟觀點。第二章、重商主義的經

7、濟思想一、學習重點1、重商主義的基本思想和重商主義發(fā)展的兩個階段;2、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的異同點;3、孟克列欽的經濟思想;4、柯爾培爾的經濟思想;5、海爾斯和斯塔福德的經濟思想;6、托馬斯孟的經濟思想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重商主義的基本思想重商主義(Mercantilism)這一術語是由亞當·斯密提出的,被馬克思認為是現代生產方式的最早的理論探討。1.社會財富觀念:重商主義者堅持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金銀。他們把財富與貨幣混為一談,認為金銀即貨幣是財富的惟一形態(tài);把貨幣的多寡視為衡量富裕程度的標準。 2.財富源泉的觀點:重商主義者認為財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領域,只有靠流

8、通領域才能使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國內商業(yè)不能增加國家的貨幣量,只有對外貿易才是國家富裕的根本途徑。 3.強調國家的作用:重商主義者認為,中央集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國家致富的重要保證。封建割據的國家是妨礙商業(yè)資本的充分發(fā)展的。因此他們要求建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并極力主張國家采取各種干預經濟的措施,并提出鞏固和增強中央集權國家的實力。 4.獎勵增加人口:重商主義者認為,人口是國家勞動力的重要來源,又是進行武力掠奪、殖民擴張的兵源。因此,他們主張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時鼓勵外國人口、特別是有熟練手藝和有科學技術的人才移入本國。知識點二 重商主義發(fā)展的兩個階段重商主義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階段:早期重商主義

9、和晚期重商主義。它們都把貨幣看做財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態(tài),但在如何增加貨幣上卻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張,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從15世紀到16世紀中葉為早期重商主義階段。早期重商主義,也稱為貨幣差額論或貨幣平衡論,認為一切購買都會使貨幣減少,一切銷售都會使貨幣增加,因此主張盡量少買或不買,從而實際強調了“多賣少買”公式中的“少買”。這實際上是力圖通過直接調節(jié)貨幣的運動,以達到積累貨幣財富的目的。從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中葉為晚期重商主義階段。晚期重商主義,又稱為貿易差額論或貿易平衡論,強調“多賣少買”中的“多賣”。晚期重商主義力圖在對外貿易中調節(jié)貨幣的運動,以達到積累貨幣財富的目的。知識點三 海爾斯

10、和斯塔福德的經濟思想第一,他們從貨幣差額論的觀點出發(fā),反對鑄造分量不足的貨幣,認為不足量的貨幣會使商品漲價和足值貨幣外流。第二,他們主張實行保護貿易政策。他們的思想英國早期重商主義的學說。知識點四 托馬斯孟的經濟思想主要著作:托馬斯孟的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是重商主義一部劃時代的著作。托馬斯孟的主要觀點:第一,他認為對外貿易才是國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對外貿易中保持出超,才能達到致富的目的。第二,他反對早期重商主義的禁止貨幣輸出的政策,要求取消禁止貨幣輸出的法令。第三,他論證了為保護貿易順差應采取的途徑和手段。他的思想屬于英國晚期期重商主義的學說。知識點五 讓博丹的經濟思想博丹(1530159

11、6):針對物價問題,提出法國當時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金銀的數量過多。最早地提出了貨幣數量理論。 他的思想屬于法國早期重商主義的學說。知識點六 孟克列欽的經濟思想孟克列欽1615年發(fā)表了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詞。孟克列欽的主要觀點:第一,他認為商業(yè)是國家活動的基礎,國家應該采取保護商人利益的政策,他反對外國商人在法國進行商業(yè)活動,提出了要保護法國自然資源的主張。第二,他認為財富就是貨幣,就是金銀,對外貿易是一國財富增殖的源泉。第三,他認為使國家富足的不是充足的黃金和白銀,而是生活必需品。這種觀點說明他在對待貨幣問題上是自相矛盾的。他的思想屬于法國早期重商主義的學

12、說。知識點七 柯爾培爾的經濟思想主要觀點:(1)認為貨幣即金銀是衡量國家富?;蜇毨У臉藴?。要使國家致富,必須采取必要的手段,直至掠奪其他國家的貨幣財富。(2)重視發(fā)展對外貿易。提出只有對外貿易才能使法國富裕。主張必須堅持貿易差額的原則。(3)鼓勵發(fā)展工業(yè)是柯爾培爾經濟政策的重要方面。(4)十分重視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5)推行了殖民擴張的政策,圖謀與英國、荷蘭一決雌雄。評價:柯爾培爾執(zhí)政時期,實行了重商主義政策,對法國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靠犧牲農業(yè)發(fā)展經濟,使法國農業(yè)凋敝,破壞了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法國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柯爾培爾重商主義政策的實踐比較徹底,但他沒有

13、把這種實踐理論化,這是法國晚期重商主義的明顯特點。知識點七 其它西歐國家的重商主義1.安東尼奧·塞拉是17世紀意大利重商主義的重要代表,代表作為略論可以使無礦之國金銀充裕的成因。整部著作論述的是商品豐裕所依賴的要素自然資源、人口素質、工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以及政府的效率其含義是,如果整個經濟過程運行良好,則貿易差額會自行調整,不需要任何具體措施。在這種圖式里,貨幣現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是征兆性的,本身并不重要。2.霍尼克:從國家立場上,通過分析整個國民經濟狀況,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見,論述自己的經濟對策的。他說:“就總的國民經濟來說,這時它應當考慮的是,怎樣使這種物資充裕,使這種鼓勵和享受可以

14、持續(xù)存在,而無須仰賴別國,如果這樣做不能處處行得通的話,也應盡可能地少依賴外國,竭力節(jié)省國家自己的資金。” 為此,他提出使奧地利富強的9條原則。3. 尤斯蒂的國家與財政學說尤斯蒂提出了國家征稅的6條基本原則:(1)必須讓人民有能力繳納捐稅。(2)賦稅應完全按公平合理的比例向人民征收。(3)賦稅的征收方式不應損害國家和人民的福利(4)應該按照國家的性質和政府的體制來組織稅務制度,以保證稅收的公正無私。(5)一切賦稅必須建立在明確的和光明正大的基礎上,即數額必須確定。(6)征稅的費用應減至最低。第三章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一、學習重點1英國古典經濟學產生的及其貢獻2配第的生平和著作3配第

15、的價值論、分配論4洛克的經濟思想5諾斯的經濟思想6. 馬西的經濟學說7. 休謨的經濟學說8. 斯圖亞特的經濟學說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及其貢獻1.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定義古典政治經濟學(也稱古典經濟學)這一術語是由馬克思最早提出來的,并被后來的經濟學家所沿用。根據馬克思的規(guī)定,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國從配第開始,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也即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20年代。2.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重商主義盛行的時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處于弱小的地位,商業(yè)資本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17世紀以后,在西歐,產業(yè)資本開始取代商業(yè)資本的地位。重商主義在現

16、實中破產。此時,一些思想家超越重商主義者眼界之外,到生產領域中去重新尋找國富民強的原因,這種活動的結果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在17世紀中期的英國與法國的產生。3.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貢獻1.它在政治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把理論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研究了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內部聯系。2.它揭露了階級矛盾與階級斗爭,并且不回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與對立。是同封建主義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3.馬克思認為,它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在不同程度上,對利潤、利息和地租作了揭露和分析;對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的分析作了第一次嘗試;初步論述了經濟危機。4.它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具有科學意義的理論體系。知識點二

17、 配第的生平和著作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偉大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稱他為“政治經濟學之父,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統(tǒng)計學的創(chuàng)始人”,而且稱贊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創(chuàng)見的經濟研究家主要經濟學著作有賦稅論、1664年寫成獻給英明人士、1672年前后,運用數學和統(tǒng)計學寫成的政治算術,1682寫成貨幣略論。他是英國與土地貴族有密切聯系的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建議加速勞動者與土地的分離。他力圖證明英國負有征服世界市場的使命。知識點三 配第的價值論、分配論價值理論是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賴以建立的基礎,配第在政治經濟學上最重要的一個歷史功績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

18、意識地把商品價值的源泉歸于勞動,從而奠定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的基礎。第一,他價值論的探討上提出了四個術語:“自然價值”、“自然價格”“政治價格”和“實際的市場價格”。 指出商品的價值量同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的事實。第二,他提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認為勞動和土地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配第的分配論和貨幣論配第初步研究了工資、地租和利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1.工資理論配第認為工資的自然基礎是工人維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認為政府調節(jié)工資必須以自然工資為標準。2.地租理論地租理論是配第研究的中心問題。根據佩第的觀點,地租就是一塊土地上生產的農產品價值扣除生產資料的價值和

19、勞動力的價值(工資)以后的余額。第一次提出了剩余價值與工資的對立關系。配第還考察了級差地租問題,提出了有關級差地租的最初概念。3.利息理論和土地價格配第用一定年限的地租說明土地價格,把土地價格看成是資本化的地租。配第把對利息的研究看做是對貨幣使用權的價值的研究。配第把利息稱為“貨幣的租金”,認為利息就是使用別人資本的人對使用別人資本而支付的報酬。他已把利息看做是一種正當的收入。4.貨幣理論配第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貨幣的一般等價物作用,認識到貨幣的一些基本職能,特別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還初步討論了一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問題。 五、配第的分工和賦稅理論配第已認識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

20、一國財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又取決于分工的水平與規(guī)模。他曾分析17世紀荷蘭經濟強大的原因,強調分工的重要作用。他還把科學看做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因素,認為科學和技術發(fā)明會使財富得到成倍的增長。配第把從事生產性勞動的人數看做一國財富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配第還討論了賦稅。他認為賦稅對一國實力可以產生積極影響,也可以產生消極影響。他主張利用賦稅限制不必要的消費和促進生產,認為賦稅應征自土地所有者和貴族,而向資本家征稅會減少資本積累,阻礙生產的擴大。知識點四、17世紀中葉18世紀中葉英國經濟思想的發(fā)展1.洛克的經濟思想洛克關于利息的觀點是以其國家與私有財產起源說為前提的基礎的。洛克是沿著

21、配第的道路發(fā)展的,同樣從地租中推論出利息,把利息看做“貨幣的租金”。不過,洛克明確地把地租和利息的產生歸結為生產資料與直接生產者相分離的結果。根據洛克的思想,隨著私有財產和國家的出現,土地與貨幣的分配出現了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打破了原來自然狀態(tài)下的所有權界限和原則,產生了地租和利息。2. 諾思的經濟思想諾思的貿易論代表了英國17世紀下半期自由貿易越來越強烈的傾向。諾思就財富問題對重商主義進行了批判。他指出,一個國家的商業(yè),在任何時代只需要一定的貨幣量,貨幣自有其運動的規(guī)律,任何國家不用擔心貨幣的保有額。他明確提出,不論國內還是國際貿易,都應自由進行,國家不應干預。這種思想被后來的經濟學家,尤其是

22、斯密,發(fā)展為“國際分工”論。諾思也分析了利息。他把利息看做資本的租金,并且指出,不是低利息促進了貿易,而是貿易發(fā)展增進了國民資本,從而使利息下降。他反對人為地、強制地降低利息。在利息率上,諾思比配第和洛克都更前進了一步,認為決定利息率的不是貨幣,而是借貸資本的供求關系。他明確指出,貸款利息應由市場自由決定,不應受法律約束。諾斯被馬克思認為是第一個正確理解利息的人。3.馬西的經濟學說馬西在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潤是一個獨立的經濟范疇,而利息只不過是利潤的一個部分。他說:“既然借債人 為所借貨幣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貨幣能夠帶來的利潤的一部分,那末,這個利息總是要由這個利潤 決定?!币虼?,他認為利

23、息的降低是由資本積累及由此引起的利潤下降造成的。4.休謨的經濟學說休謨以其人性論而聞名,他認為在地球上的一切動物中,最被自然所虐待的是人類,自然賦予了人類以無數的欲望和需要,而只給他以薄弱的手段。所以,人只有依賴社會才能彌補他的缺陷。休謨糾正了把貨幣和借貸資本混同的觀點,指出:利息率并不取決于貴金屬的多寡。休謨在經濟學說史上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論證了貨幣數量論。5. 斯圖亞特的經濟學說詹姆斯·斯圖亞特(17121780)被馬克思稱為是“建立了資產階級經濟學整個體系的第一個不列顛人”。其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這是第一本以“政治經濟學”為名的英文著作。斯圖亞特在價值

24、理論上有特殊的貢獻(1)提出了“實際價值”的概念,指出價值決定于完成的勞動量,而且是決定于平均所需的勞動時間。(2)提出了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將價格范疇同它的物質內容區(qū)分開。(3)區(qū)分了“特殊社會勞動”和“實在勞動”,意識到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這一點上甚至超過斯密和李嘉圖。第四章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一、學習重點1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社會經濟狀況2.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3布阿吉爾貝爾的生平和著作4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學說5. 坎蒂隆的生平與著作6. 坎蒂隆關于價值、貨幣和分配理論7. 坎蒂隆的重農思想 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社會經濟狀況1.法國資

25、本主義生產關系落后于英國,封建生產關系仍占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因素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2.路易十四依靠柯爾布爾,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增強了法國的實力。但是,柯爾布爾的重商主義政策最終也給法國社會經濟帶來嚴重后果。知識點二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都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定發(fā)展為歷史前提,并且都把重商主義作為批評的對象。不過,英法兩國社會經濟不同的具體發(fā)展道路和特征又使兩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從一開始就具有各自的特點。知識點三 布阿吉爾貝爾的生平和著作布阿吉爾貝爾(16461714)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法國重農學派的先驅者。法國諾曼底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

26、代在巴黎研究法學,后來擔任過任盧昂地區(qū)法院院長。布阿吉爾貝爾的重要經濟學著作是法國詳情(1695-1696)、法國詳情補篇(1707)、法國的辯護書(1707),以及寫于1697年1707年間的谷物論、貨幣缺乏的原因、論財富、貨幣和賦稅的性質。知識點四 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理論 (一)財富論 1、反對重商主義關于財富的看法,認為貨幣并不是財富的惟一形式。2、構成真正財富的,“包括人們全部的享受,不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夠滿足人們身體官能的快樂的一切物品?!卑沿敻欢x為滿足人們需要的各種使用價值。3、反對重商主義,反復強調貨幣并不是財富。(二)“自然秩序”思想 1、強調社會經濟活動有

27、其規(guī)律性,人們的經濟活動只能按自然規(guī)律進行。2、認為財富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各行業(yè)之間形成的經濟關系構成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就是社會經濟的“自然秩序”3、強調為了穩(wěn)定經濟,要使一切貿易往來均衡發(fā)展。4、政策主張:國家不要干預經濟,自由競爭會使一切按應有比例分配。(三)自由貿易思想1、主張自由貿易,他的自由貿易思想是建立在對農產品價格的分析基礎之上的。2、主張實行農產品自由貿易政策,即撤銷谷物輸出的禁令,允許谷物自由輸出和輸入。3、已認識到商品的需求或供給彈性不同的問題。更強調農產品自由輸出,反映著法國農業(yè)大國的特點,與同樣主張農產品自由貿易的英國經濟學家形成鮮明對照。 知識點五 坎蒂隆的生平與著

28、作坎蒂?。?6801734)法國重農學派的先驅者之一。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最初在倫敦經商,1716年移居法國,從事銀行、貿易業(yè)務。他雖是英國人,但他長期生活在法國,其經濟研究以法國社會為對象。他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是商業(yè)性質概論,于1755年在巴黎以法文出版,1759年又以英文在倫敦出版。 知識點六 坎蒂隆的經濟理論1、坎蒂隆關于價值、貨幣和分配的理論 (一)價值理論土地是所有財富得以產生的源泉和質料。(二)貨幣理論金屬的內在價值在金屬生產中所使用的土地和勞動成比例(三)分配理論(1)具體說明工資等于最低生產資料價值的觀點。(2)考察了工資的不同形式。(3)認識到利潤是利息的基礎。2、坎蒂

29、隆的重農思想(1)魁奈和米拉波的某些思想得益于坎蒂?。?)強調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3)第一次系統(tǒng)考察農業(yè)年產品經過流通在全社會各階級間分配過程。認識到農業(yè)同人口數量有一定聯系。 第五章 重農學派一、學習重點1.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的社會經濟狀況2. 重農學派的形成3重農學派學說的功績和特點;4魁奈的生平和著作;5魁奈的經濟學說;6魁奈的經濟政策和主張;7杜爾哥的生平和著作;8杜爾哥對重農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的社會經濟狀況1、重農學派出現于18世紀50-70年代,即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時期。2、法國大革命前,社會矛盾激化,農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害。3

30、、法國貨幣改革的失敗和對外爭奪霸權的失敗加速了法國專制制度的滅亡。知識點二 重農學派的形成三個歷史前提1、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奠定客觀物質基礎。2、法國涌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3、法國的重農主義思想。知識點三 重農學派學說的功績和特點(一)重農學派的功績:重農學派是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第一個系統(tǒng)理解,為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真正鼻祖。其功績主要表現在兩個要點上:第一,他們分析了資本在勞動過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個物質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們研究了資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預付、原預付),并且一般地確立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之間的聯系,從而把對剩余價值起源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直接生產領域,為

31、分析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二)重農學派的特點:第一,“自然秩序”觀念的重要地位。自然秩序包括:自然秩序,自然法則,自然權利。第二,它的封建主義外貿和資本主義實質的矛盾。重農學派在法國只出現二三十年。(原因:一是因為它的興起同當時法國的風尚合拍;二是因為它的成功局限于“沙龍外交”)名詞解釋:1、自然秩序:重農學派對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釋:人類社會和物質世界一樣,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即他們所說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類的權力”必須遵守的,是“堅定不移的、不可破壞的,而且一般說來是最優(yōu)良”的規(guī)律。 而斯密所說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種競爭的市場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

32、,各種事物都聽任其自然發(fā)展,聽其完全自由,讓每個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競爭自然會把經濟事物搞得井井有條。2、重農學派:重農學派是出現在18世紀50到70年代的法國的一個古典經濟學學派,代表人物是魁奈和杜爾哥?!白匀恢刃颉笔侵剞r學派思想的哲學基礎。 “純產品”學說是重農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也實際上是重農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重農學派的整個理論體系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3純產品:魁奈認為,物質財富本身數量擴大,就是農業(yè)中不斷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這樣的生產過程,除了補償生產中耗費的生產資料(即種子)、工人的生活資料和農場主的生活資料外,還有剩余產品??沃赋?,這里所說的剩余產品就是“

33、純產品”。4、年預付與原預付:魁奈把資本區(qū)分為“年預付”和“原預付”,這實際上是把資本區(qū)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年預付” 即每年支付的資本,如種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資等; “原預付” 即幾年預付一次的資本,如耕畜、農具、房屋、倉庫等。 “年預付”全部進入生產費用之內,它的價值要從每年的生產物中得到補償,“原預付”只是部分進入生產費用之內,它的價值必須經過相當長的時期“如九年”,才能得到完全補償。知識點四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之一,法國重農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1758年,魁奈發(fā)表了著名的經濟表。知識點五 魁奈的經濟學說(一)論財富1、初

34、步探討了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及價格等。2、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出賣價值的財物和有使用價值又有出賣價值的財富加以區(qū)別。3、指出商品價格同它的使用價值經常無關。4、認為財富與人口、需求、消費、價格等具有內在的聯系。(二)“純產品”學說1、“純產品”學說是魁奈理論體系的核心和基石。2、“純產品”學說的出發(fā)點是交換的等價性原則。3、認為財富是用于交換的使用價值。4、認為一切交換都是等價的?!凹儺a品”學說在經濟學說史上的作用對資本主義生產分析的結果,實際上研究了剩余價值的起源。一個正確的抽象觀點:只有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勞動才是生產的。 “純產品”學說是魁奈經濟理論體系和經濟綱領的核心和基石,他的社會階

35、級結構理論、資本及社會再生產與流通理論、賦稅理論及其國家政策建議等都是以“純產品”學說為基礎的?!凹儺a品”學說產生的必然性1、農業(yè)勞動是一種使剩余價值創(chuàng)造顯而易見,可以不通過流通領域就表現出來的勞動。2、農業(yè)是一切勞動部門發(fā)展的基礎。3、剩余價值的生產要以一個既定的勞動生產率為條件。(三)社會階級的劃分 魁奈則明確把整個社會劃分為三個階級:1、生產階級,即從事農業(yè)生產的階級,包括租地農場主和農業(yè)工人。2、土地所有者階級,包括地主及其從屬人員、國王、官吏以及教會等。3、不生產階級,即從事工商業(yè)的階級,包括工商業(yè)資本家和工人。(四)資本理論魁奈的資本理論也是以“純產品”理論為基礎的,他根據“純產品

36、”的唯一源泉是農業(yè),而認為只有投到農業(yè)的資本才是生產資本。第一,農業(yè)資本是生產資本。第二,農業(yè)資本分為兩部分,即“年預付”和“原預付”。 “年預付”,即每年預付的資本,如種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資等。 “原預付”,即幾年預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倉庫、耕畜、家具等。(五)魁奈的經濟表:1、經濟表集中表述了魁奈的幾乎全部重要經濟思想2、力圖從三大階級之間的交換關系上說明財富如何被創(chuàng)造和增加。經濟表 本身也有一些錯誤:1、不生產階級的預付沒有區(qū)分。2、年總產品70億,生產階級50億外,還有不生產階級的20億。3、不生產階級未給自己留一部分消費。知識點六 杜爾哥的生平和著作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172717

37、81),是法國重農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杜爾哥1766年寫的關于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書代表了他的主要經濟思想。此外,杜爾哥還有關于商業(yè)的重要問題(1755)、市集與市場(1756)等著作。知識點七 杜爾哥經濟學說杜爾哥對重農主義的發(fā)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社會階級結構理論他把魁奈所稱的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的內部又再劃分為資本家和工人。(二)工資理論和“純產品”學說杜爾哥進一步發(fā)展了工資理論。他認為,工人出賣勞動的代價是工資,但工資的高低又取決于買賣勞動雙方自由競爭的結果。對“純產品”學說進一步發(fā)展。仍從使用價值上去把握剩余價值。(三)關于收入的學說杜爾哥相當完備地劃分了資本主義社會的

38、基本收入,說明了工資、利潤、地租、利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資本主義社會各階級的收入描述更詳細。把利潤當做較高的資本家工資。把利息看做是違反自然的高利貸。承認資本家能獲取利潤的思想就包含了與等價交換相矛盾之處(四)主觀價值理論他提出主觀價值論的概念,即商品出賣者對自己商品的估價,把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相區(qū)別。第六章 斯密的經濟學說一、學習重點1. 斯密所處的時代1斯密的生平和著作;2國富論簡介;3斯密的社會觀和方法論;4分工交換和貨幣學說;5價值學說;6分配學說7生產勞動、資本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8國家、財政和稅收理論9經濟自由主義與國際貿易理論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斯密所處的時代1、亞當&#

39、183;斯密的學說形成于18世紀5070年代,比威廉·配第晚一個世紀。2、18世紀的英國,已經形成了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即社會中明顯區(qū)分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三大階級。3、新興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重商主義國家政策,自由競爭、自由放任和自由貿易成為清除封建法制殘余、反對國家干預和擴張對外貿易的新口號。知識點二 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亞當斯密(17231790),18世紀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經濟知識歸結為一個統(tǒng)一和完整的體系并加以豐富和發(fā)展,是公認的經濟學宗師。斯密生前出版的著作只有兩部,即道德情操論(1759)和國民財富的性

40、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斯密逝世后,后人整理出版的斯密著作有:哲學問題論集(1793)、亞當斯密關于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1896)等。 知識點三 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全書共有五篇三十二章。國富論的主題是研究國民財富如何增加。國富論的基本思想是經濟自由。國富論: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的簡稱,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代表作,出版于1776年。國富論的研究對象是國民財富,研究目的是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書中指出:“政治經濟學提出兩個目標:第一,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計,第二,給國家或社會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傊?,其目的在于富國裕民。國富論全書分為五篇三十

41、二章。第一篇的標題是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分配給社會各階級的順序在第1篇中,斯密說明了勞動生產力得以改進的原因和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分配給社會各階級的順序。這一篇的基本結構是分工貨幣價值三個階級的基本收入(工資、利潤、地租)。第二篇的標題是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在第2篇中,斯密分析了資本的性質、積累和用途。斯密把資本看做積累的一部分,是國民財富增長的又一主要原因。他把資本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分析資本作用和積累的條件,敘述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區(qū)別,以及資本的幾種形態(tài),即借貸資本、工業(yè)資本和商業(yè)資本的區(qū)別。第三篇的標題是論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fā)展,在第3篇中主要考察了

42、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歐洲農村的衰落與城市的興起與繁榮,論述了不同國度中財富的不同發(fā)展途徑和后果。第四篇的標題是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對早期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進行了理論概括。其中對重商主義進行了詳盡的批判,對重農主義進行了全面的評價,相當于經濟學說史。第五篇的標題是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討論了國家的出現、地位、作用及各項經濟職能,并提出了國家稅收的公平、確立、便利、經濟四大原則。 國富論的主題是研究國民財富如何增長。所謂國民財富就是一國國民每年消費的商品總量。財富的源泉是勞動,增加財富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國民財富勞動生產率分工市場范圍資本積累國民財富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比率

43、資本積累國富論的基本思想是經濟自由。斯密認為,為了實現國民財富的增長,最好的辦法是讓每個人按照自然秩序自由地從事經濟活動,這個思想蘊含在國富論五篇的內容當中。在第一、二篇中指出了無論擴大勞動分工還是增加資本,只要讓每個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自由地活動就能達到;第三、四篇中,指出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證明經濟自由政策是促進財富增長的政策,并從經濟學說史的角度對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進行了評論,進一步論述了采取經濟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第五篇討論了在經濟充分自由的情況下,國家只有采取合理的財政制度使收入超過支出,才能使國民財富增長。 知識點四 斯密的社會觀和方法論斯密的社會觀是人性論。 斯密的研究方法具有二重性。

44、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著許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論,在價值、利潤、地租和工資等分析上常出現雙重的或多重的觀點和論述,被稱為斯密理論的二重性。斯密的二重方法是同他的二重研究任務相聯系的。一方面,他試圖深入研究資產階級社會的內部生理學,另一方面,他試圖描述它外部表現出來的聯系,又要部分地為這些現象尋找術語和相應的理性概念名詞解釋:1、“看不見的手”:斯密在經濟學說中運用的經濟術語。斯密用它來描述這樣一種原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作用可以使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更好地促進社會利益,使兩者協(xié)調一致,促進生產的發(fā)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2、斯密教條:亞當斯密認為商品價值只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種收入,或只

45、由三種收入構成,即W=V+M,而把生產資料轉移到商品中的價值(C)漏掉了。斯密的W=V+M錯誤觀點被后來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教條地遵循,因此被稱為“斯密的教條”。3、三種收入價值論:斯密提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三種收入”構成價值。他認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購買到的勞動可以分解為工資、利潤、地租三種收入,反過來這三種收入又構成商品價值的要素。這就把價值分解與價值決定混淆了,從而完全背離了勞動價值論。知識點五 分工、貨幣理論(一)、分工理論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的一個重要途徑。斯密認為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有三個原因。斯密把工場手工業(yè)內部的分工與社會分工混淆在一起。(二)、交換理論斯密

46、認為分工是由交換引起的,這顛倒了分工與交換的因果關系;斯密正確地看到了分工的程度受交換范圍即市場規(guī)模的限制。(三)、貨幣理論貨幣的產生;貨幣的職能及貨幣流通規(guī)律。對斯密關于分工、交換和貨幣學說的評價。知識點六 價值學說(一)、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價值有時表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購買力。前者是使用價值,后者是交換價值。論述缺陷:沒有認識到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屬于商品范疇;忽視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聯系(二)、勞動價值論及其兩種價值規(guī)定斯密價值理論的最大貢獻是他關于價值決定的見解。提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對三個問題的回答:什么是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構成真實價格的各部分,究竟

47、是什么?什么情況使上述價格的某些部分,有時高于其自然價格,有時又低于其自然價格?(三)三種收入價值論認為資本所有者是為了得到利潤而將資本投到勞動者身上,一旦土地變?yōu)樗接?,土地私有者將不勞而獲,商品價格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種收入,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觀點是薩伊“三位一體公式”的理論依據之一。(四)、市場價格圍繞自然價格波動觀點:市場價格是在供求競爭中圍繞自然價格而上下波動的斯密的自然價格以存在工資、利潤和地租的一種平均率為前提1、商品按自然價格出賣的價格等于其價值。2、有效需求是商品出售得以實現。3、競爭使價格波動。4、市場價格的變動還可以由于偶然原因。知識點七 分配學說(評析斯密的三個階級、

48、三種收入學說)1三大階級的劃分 研究了三個階級的三種收入:工資、利潤和地租。三個階級的收入是社會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的收入。2工資理論 斯密在工資理論上的二重性。第一,工資是勞動的收入,由勞動決定。第二,工資是勞動的自然價格。第一種提法與正確的價值論相聯系,第二種工資理論認為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工資就是勞動的報酬,工人似乎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這樣他的第二種工資理論就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工資變動規(guī)律斯密認為,工資的數額即勞動的市場價格是資本家與工人在勞動市場上競爭的結果,這種市場價格是以勞動的自然價格為基礎而波動的。國民收入與資本是否增加直接影響到對勞動者的需求,從

49、而影響勞動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二)、利潤理論第一種利潤是工人勞動對原材料所增加的價值扣除工資以后的余額。第二種利潤理論認為利潤是資本的自然報酬。簡要評述。(三)、地租理論1、地租是工人勞動生產物的部分。2、地租是使用土地而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代價。3、地租是一種壟斷價格。4、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對其地租理論的簡要評述。對斯密的分配學說的評價:貢獻(1)第一次正確劃分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工資、利潤和地租等經濟范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從而接近于認識剩余價值問題。缺陷:由于斯密受資產階級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局限性,特別是他

50、的二重的研究方法,嚴重地影響了他對三種收入的分析,在理論上造成了許多混亂。特別是他把三種收入歸于一切交換價值的源泉,為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開了先河。知識點八 生產勞動、資本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一)、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理論生產勞動是同資本相交換的勞動,非生產勞動是同收入相交換的勞動。生產勞動是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反之,則是非生產勞動。(二)、資本理論1.資本的見解資本是能給資本家?guī)砝麧櫟氖侄?,是資本家為了取得利潤在勞動人民身上的投資;資本是資本家為了繼續(xù)生產而積累起來的儲存品,也是為了用于繼續(xù)生產以取得利潤的生產資料。2.資本積累的原因對于資本的積累的原因,斯密是從資本與收入的相互關系出

51、發(fā)來分析的。他說:“資本增長的直接原因,是節(jié)儉,不是勤勞。誠然,未有節(jié)儉以前,須先有勤勞,節(jié)儉所積蓄的物,都是由勤勞得來。但是若只有勤勞,無節(jié)儉,有所得而無所貯,資本決不能加大?!?“節(jié)儉可以增加社會資本,奢侈可以減少社會資本。”3.資本的構成他提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qū)分。用于生產或購買物品,然后通過出賣以取得利潤的部分,可稱為流動資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購買機器等不用通過出賣即可提供利潤的部分,可稱為固定資本。斯密用流通、不流通作為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標準是不準確的。(三)、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1.斯密教條:斯密認為,無論是個別商品還是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都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種收入,即三

52、種收入構成商品的價值。這樣在商品價值中就丟掉了生產資料的價值,堵塞了分析。2.總收入和純收入的劃分3.價值形式的收入和實物形式的收入的劃分知識點九 經濟自由主義與國際貿易理論(一)、自由放任政策斯密的自由放任原則的主要內容是自由竟爭和自由貿易。(二)、國際分工論斯密的國際分工的主要觀點是:第一,他主張各國必須根據優(yōu)勢進行分工,每個國家只生產它最擅長的東西,然后用來交換別國最擅長生產的東西,這樣就能用最少的花費換回最多的東西,從而增加國民財富;第二,各國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生產出相對別國來說在生產成本上占有優(yōu)勢的產品,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使勞動和資本得到正確的分配和運用。絕對成本說的含義。

53、斯密主張各國專門從事生產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商品,即這種商品所需要的成本絕對地少于其他國家,然后各國通過交換,均可獲得利益,這就是絕對成本學說。(三)、國家的作用斯密主張實行經濟自由主義政策,但并不排斥而是要限制國家的作用。根據斯密的觀點,國家的職能主要有三項:“第一,保護社會,使其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侵犯。第二,盡可能保護社會上各個人,使不受社會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壓迫,這就是說,要設立嚴正的司法機關。第三,建設并維持某些公益事業(yè)及某些公共設施”(四)、賦稅原則斯密提出了四大賦稅原則:第一,公平。一國國民都須按各自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各自能力納稅,做到負擔公平。第二,確定。納稅日期、數額、方法都應明確,

54、并且避免隨意變更。第三,便利。納稅方法、日期都要顧及納稅人是否方便或容易。第四,經濟。賦稅征收盡量減少稅收費用。第七章 李嘉圖的經濟學說一、學習重點1李嘉圖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2李嘉圖的生平和著作3李嘉圖的社會觀和方法論4李嘉圖的價值學說5李嘉圖的分配學說6李嘉圖的對外貿易學說7李嘉圖的貨幣學說8李嘉圖的積累和社會再生產學說 三、理論精要知識點一 李嘉圖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英國的社會生產力迅速增長。英國社會階級矛盾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在一系列問題上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和沖突。知識點二 李嘉圖的生平和著作 大衛(wèi)李嘉圖(17721823)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55、在李嘉圖那里達到頂峰。李嘉圖的著作有黃金的價格(1809)、建立國家銀行的計劃(1823)、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等。知識點三 李嘉圖的社會觀和方法論(一)李嘉圖的社會觀是功利主義思想和經濟自由主義李嘉圖受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影響,認為每個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時,并不與整個人類、整個社會的利益沖突。他反對國家干預,主張自由競爭和自由放任,認為這是一個國家的資本按最有利于社會的方式進行分配的重要條件。(二)李嘉圖的研究方法是抽象法同其他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一樣,李嘉圖采用了抽象法。他指出了斯密方法上的二重性及其所帶來的觀點的二重性,追求前后一貫的理論,始終運用抽象法進行研究。具體說來,李嘉圖在著

56、作中運用的方法是:先抓住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中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這一正確原理,并由此出發(fā)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其他經濟范疇,看這些經濟范疇同這個原理是否符合,或者在什么程度上需要加以修正。知識點四 李嘉圖的價值學說(一)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李嘉圖比較正確地分析了商品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認為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二)交換價值的決定兩種商品的劃分及其價值決定。對斯密購得的勞動決定價值、三種收入決定價值兩種觀點的否定。(三)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個別勞動與必要勞動第一,認為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有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之分,復雜勞動是多量的簡單勞動。第二,區(qū)分了直接勞動和間接勞動,認為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不僅包括直接勞動,而且包括間接勞動(物化勞動)。第三,區(qū)分了個別勞動和必要勞動,認為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不是每個生產者實際耗費的勞動,而是必要勞動。(四)價值與交換價值區(qū)分價值和交換價值。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