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_第1頁
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_第2頁
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_第3頁
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_第4頁
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yōu)秀教案(五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學目的:1 了解作者,積累相關(guān)語言。2 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抓住閱讀重點,并讀出自己的心得。3 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質(zhì)。教學時間:2 課時第 1 課時教學目的1 了解作者,積累相關(guān)語言。2 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理清結(jié)構(gòu),基本理解文意。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情景激趣:張中行,原名張璇,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代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lǐng)域,人稱“雜

2、家”。小雅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笔钦f崇高的德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里卻一直向往著。擁有崇高的德行,歷來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今天我們所學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記載的葉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擁有崇高德行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張中行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葉老具有怎樣的德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dǎo)學生閱讀時,先讓學生采用略讀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點,要求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閱讀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處。略讀方法指導(dǎo):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nèi)容大意的閱讀方法。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jié),以

3、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3000據(jù)統(tǒng)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到 4000 個詞。略讀可以運用下列技巧:1. 不在只言片語上糾纏,也不追求對所有細節(jié)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2. 要利用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詞、黑體詞、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文章進行預(yù)測略讀。3. 通過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jié)論句以快速掌握大意。4. 把握文體要素進行快速閱讀,如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抓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等。在閱讀的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語言:繁碎:f a nsu i ,繁雜瑣碎。悲哀(be i ai):指傷心、難過。簡明扼要(ji a nmi ng6y&o):指

4、簡單明了,抓住要點。沾溉(zhangai):浸潤澆灌。比喻使人受益。高文典冊(gaow6 ndi &nc:6冊:古代帝王發(fā)出的文書。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攙合(ch a nh 6 ):攙雜混合。躬行(gongxfng):指身體力行;親身實行。師表(shi bi ao):表率,在道德或?qū)W問上的學習榜樣。謂作表率。不恥下問(bu ch i xi & w6 n杯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問題為恥。商酌(sh a ngzhu o ):指反復(fù)仔細地商量。自顧不暇(zigbxi G洸顧自己都沒法動了,不能幫助別人了。指沒有力量再照顧別人。顛沛流離(di anp6 ili u):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

5、流離:浪落。由于災(zāi)荒或戰(zhàn)亂而流轉(zhuǎn)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r e nzh e ji a nr e nzh 1 zh e ji a nzh 1 ) 仁者從仁的角度看待,智者從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大勢所趨(d & sh i su b qn大勢:指整個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fā)展的趨向。不即不離(b立j I bu l i ):即:接近,靠近;離:疏遠,離開。指對人既不接近,也不疏遠。多指對人似親非親、似疏非疏的關(guān)系。修飾(xi ushi ):整理,裝飾。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梳妝打扮,亦指講究外表、形式。修養(yǎng)品德晦澀

6、(huis6):文辭等隱晦,不流暢,不易懂朦朧(m6 ngl ong)月光不明;,看不清。看不分明, 沒有鮮明輪廓或細節(jié);,勉強看得見。在感情或直覺的意 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指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的結(jié)構(gòu)學法指導(dǎo):理解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 意義。理解結(jié)構(gòu)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1 請同學們劃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段(1 ):葉老逝世我深感悲哀。第二段(1-9 ):葉老待人寬待己嚴。1 總寫葉老品行(2)2 葉老待人深厚文字往來謙和待人(3)日常交往守禮敬人(4-5)3 葉老待己嚴格寫

7、作言文如一(7)文風倡導(dǎo)簡潔(8)重語文求完美(9)第三段(10):學葉老為人,學葉老為文。4 本文的結(jié)構(gòu)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明確:總結(jié)固趣:本節(jié)課,我們一定要注意積累語言,從總體上了解葉老的德行以及在寫作方面的主張。1 本節(jié)課你有怎樣的收獲?2 本節(jié)課按教學目標來檢查,你還有哪些內(nèi)容沒有掌握?應(yīng)怎樣彌補?布置作業(yè)深入閱讀課文,并對課文作個性理解。第 2 課時教學目的1 深入理解課文,并讀出自己的心得。2 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格。教學內(nèi)容與步聚情景激趣葉圣陶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jīng)說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

8、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比~圣陶熱切的主張規(guī)范現(xiàn)代漢語包含規(guī)范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最重要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lǐng)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上節(jié)課文,我們從總體上了解了葉老的德行以及在寫作方面的主張,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學習他在為人與為文方面的風范。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意。一、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問題:1 “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句話表達了怎樣的 含義?明確:對葉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與葉老的關(guān) 系非比尋常。二、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9、,然后回答問題:1 “相識之后,交往漸多,感到過去的印象雖然不能 說錯,也失之太淺”,這句話中“過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淺”指什么?明確:“過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葉先生只是平實規(guī)矩而已?!笆е珳\”指:評價只看到了作品這一表面現(xiàn)象,沒有觸及品格。2 作者為什么要寫漢魏以后中國讀書人思想攙合的情況?明確:強調(diào)葉圣陶先生的思想沒有攙合,是單一的儒。3 作者強調(diào)葉圣陶先生是單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明確:強調(diào)葉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人之師表,并為寫他行為的單一作鋪墊。4 “凡是同葉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 深厚而感動”,第三自然段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葉老深厚的?明

10、確:為呂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標點;讓張中行先生幫助修改文章,葉老認為改得不妥之處,謙虛而懇切地問張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復(fù)。5 “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文 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葉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寬以待人的?明確:送別,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才告別,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zhuǎn)身回去。晚年,有兩次是已經(jīng)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問候,告辭,他總是舉手打拱,還是不斷地說謝謝。我去拜訪,他因與朋友有約不在家而他非?;诤?,以為朋友住旅店而悲傷。6 “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從哪些方面 來表現(xiàn)他的律己嚴的?明確:是從三方面來表現(xiàn)的。寫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

11、風方面要求簡潔,重視語文求完美。三、朗讀課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問題:1 “問題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認為應(yīng)如何效? 明確:要知難而不畏難,要長記于心,向葉先生學習,德行如一。2 “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 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這句話表達的含義是什么?明確:語文方面要學習葉老關(guān)于寫話的主張,要體會他提出那種主張的良苦用心。四、理解課文表達的中心學法指導(dǎo):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述內(nèi)容,根據(jù)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12、指導(dǎo)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 示。1 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明確:本文表現(xiàn)了葉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品格。2 本文的中心思想對你有何啟示?第三步,選讀相關(guān)內(nèi)容,個性解讀,讀寫結(jié)合。一、個性解讀。學法指導(dǎo):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課堂探究:1 你對本文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理解?2 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二、讀寫結(jié)合。學法指導(dǎo):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 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2 .以XXX二三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鑒張 中行先生

13、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寫作技巧??偨Y(jié)固趣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葉老具有怎樣的品德以及在寫作與文風方面有怎樣的主張。我們要從文中所寫的小事中洞察到葉先生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品格,也學習到了葉先生為人謙和誠懇、平易近人,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并用以指導(dǎo)自己的為人處事。布置作業(yè):1 預(yù)習 驛路梨花,要求能概述文章內(nèi)容,擬出不懂或有質(zhì)疑之處。2 課外閱讀介紹葉圣陶先生的文章。趣味教學資料張中行簡介張中行,原名張璇,學名張瘠,河北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治學嚴謹,博學多識,造詣深厚,精通中國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學。曾參加編寫漢語

14、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著有 文言文選讀文言讀本續(xù)編;編著有 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負暄瑣話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lǐng)域,人稱“雜家”。張中行先生一生低調(diào)澹泊、無欲無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園女兒家。先生一生清貧,86 歲的時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擺設(shè)極為簡陋,除了兩書柜書幾乎別無他物。老人為自己的住所起了個雅號叫“都市柴門”。他的書房里書卷氣襲人,桌上攤著文房四寶和片片稿紙,書櫥內(nèi)列著古玩,以石頭居多。張老謙稱書房像“倉庫”

15、。而于治學方面,他則一絲不茍,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臺灣某“國學大師”南懷瑾,可謂“后五四時代”學者風范的真實寫照。追憶張先生,有人感嘆:“他有著古代文人的風范”,更有后輩贊道:“老頭有骨氣”。終生為文,以“忠于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面目對人”為信條。葉圣陶簡介葉圣陶 ( 1894 年 10 月 28 日 1988 年 2 月 16 日) ,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當小學教師,并參加新潮社和文學研究會。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

16、、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shù)家”之稱。其代表作有童話故事稻草人、長篇 小說倪煥之等。葉圣陶是20 世紀 20 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 稻草人于 1923 年出版。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葉圣陶熱切的主張規(guī)范現(xiàn)代漢語包含規(guī)范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guī)范了出版物的漢字并且規(guī)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zhì)量與

17、組織結(jié)構(gòu)。最重要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lǐng)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葉圣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xiàn)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系統(tǒng)性的重要貢獻。這一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辟、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xiàn)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jié)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jīng)驗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了中國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葉圣陶小說的突出藝術(shù)成就,在于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的特征。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內(nèi)在熱情和主觀見

18、解的 表達。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在葉圣陶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 最為突出。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地審視著蜷伏 在舊中國暗誠一角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民眾。他的內(nèi)心滿蘊著 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于 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同情與諷刺兼?zhèn)?,是葉圣陶對小市民知識分子用筆的基 本特色,在生活碾盤重壓下的知識者,他看不慣他們的怯弱、 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們有 所改變;但是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造成他們這些不良表現(xiàn) 的原因是復(fù)雜的,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 此,他在嘲諷的同時又毫不含糊地把筆鋒指向其背后的黑暗 現(xiàn)實制度,從而使他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達

19、到了一定的深度。葉圣陶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 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jīng)說過:“溫、良、恭、 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先生身上 兼而有之。”(臧克家、新浪網(wǎng)評)葉老虛懷若谷,平易近人,辦起事來剛強果斷,認真負 責。比如編講義,寫教材,他不但不滿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 抄,而且指出其中須包括自己的研究,帶有自己的心得,這 種主張是他負責精神的表現(xiàn)。又如編制“引得”,尤其為大 部頭的書編制“引得”,許多人雖明知有益于學術(shù)研究,但覺得這畢竟是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進程中的辛苦和單調(diào),不肯去嘗試。葉老卻曾用商務(wù)印書館銅版十三經(jīng)白文做底本,編出一部巨冊的“引

20、得”。初著手時,困難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認定這是有益于廣大讀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勞地去做,決不半途而廢,這是他工作中負責精神的又一表現(xiàn)。(中國網(wǎng)評)葉圣陶軼事一葉圣陶曾數(shù)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他12 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于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辈⒔逃獝蹏偷孟葠坂l(xiāng)土,曉得鄉(xiāng)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yè)。1911 年 10 月 15 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fù)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圣人陶鈞萬物,就取圣陶為字吧。”

21、這樣葉紹鈞滿意而去。 1914 年 6 月 10 日,葉紹鈞在 小說叢報第 2 期發(fā)表文言小說玻璃窗內(nèi)之畫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葉”與筆名“圣陶”連了起來,成為著名于世的筆名。葉先生有一條原則:凡希望學生去實踐的,教師一定實踐;凡勸誡學生不要做的,教師一定不做。那天葉先生諄諄教導(dǎo)我的“交友處世之道”,自己就是身體力行的典范。俞平伯先生上世紀50 年代被點名“批判”以后,葉先生仍然年年約他共賞海棠,經(jīng)常信來書往,賦詩論文。在史無前例的那場政治運動中,二老的通信不但沒有中斷,反例“像打乒乓球似的”越發(fā)頻繁起來。后來兩家后人把來往信件集中整理,居然出版了厚厚的一部書。三著名作家蕭乾先生在悼

22、念葉先生的文章里說:“1957 年以后,許多張笑臉變成橫眉豎眼,許多好友變?yōu)槁啡?。可無論我被糟踐成垃圾也罷,渣滓也罷,他見面或?qū)懶?,始終稱我作乾兄 30年代我還是個小伙子時,他就一直這么稱呼我敬重之外,我對葉老還有滿腔感激之情?!笨上菚r我對葉先生“交友處世”的重要教導(dǎo)領(lǐng)會不深,以致在那場政治災(zāi)難中,同不少親友中斷了交往,所幸與葉先生的交往如常。1966 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去看望“賦閑”在家的葉先生,他非常懇切地勸我:“你該同我劃清界限?!蔽伊髦蹨I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如果我確信葉先生的某種思想是不符合真理的,那我會同這種思想劃清界限。至于葉先生,您永遠是我的老師,我還會常來看您,面聆

23、教誨?!比~先生聽了也潸然淚下??吹轿鍖瞎裆先~師母的大幅遣像旁邊,新擺一個小鏡框,里面裝著60 年代初期葉先生和我在青島海濱的合影,知道葉先生還一直惦記著我葉圣陶教育孩子的故事一葉圣陶的兒子葉至善在小學時成績不好,還留過三次級。 后來,經(jīng)過努力,葉至善考入一所以學風嚴格、學生成績優(yōu) 異而聞名的省立中學。他在這所學校讀了一年,又因為有四門功課不及格要留 級。剛進中學就留級,葉至善非常難過,面對那些不及格的 成績單,他難過得哭了。葉至善的母親很關(guān)心他的學習,她看到葉至善的成績單 上分數(shù)那么低,常常嘮叨個沒完,說孩子不爭氣,沒出 息葉圣陶卻什么也不說,他認為一門功課學得好不好,主 要是看能否學以致用,

24、以達到終生受益,這不是單憑考試成 績能衡量出來的。他知道兒子不愿意死記硬背,特別是國文和英語,考試 要默寫整段甚至整篇課文,考試不及格情有可原。從和兒子的對話中,他感到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弱, 知識面也不窄。因此,他并不責備孩子,只是說,不要哭, 換個學校吧。于是他讓葉至善進了一所私立中學。這所學校和省立中學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習題和作業(yè), 有足夠的時間看課外書籍、唱歌、吹口琴。葉至善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對學習感興趣了。孩子的興趣廣了,葉圣陶很高興,鼓勵孩子說:“很好,以后還要多讀沒有字的書。這沒有字的書就是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向社會和自然學習知識和技能。有用的知識不只是在課堂上,不只是在那些

25、教科書里,還在社會生活中。”二葉圣陶喜歡看書,各種內(nèi)容的書都看。孩子們可以隨便到書架上拿書,只要自己愿意就行。他經(jīng)常提出一些問題來問小至善,借以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葉至善這個在小學和中學留過四次級的孩子最后取得了成功。教育并不是為了分數(shù),只要能培養(yǎng)能力,分數(shù)低也沒關(guān)系。我們教育孩子,為了使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幫助孩子樹立了他通過努力能達到的目標。不過計劃不如變化,即使孩子達不到當初設(shè)立的目標,也不要氣餒,目標可以不斷調(diào)整,退一步想,孩子努力達到目標的過程。已經(jīng)鍛煉了孩子的能力,這已經(jīng)夠了。三葉老有二兒一女:至善、至美、至誠。50 年代后期,其子葉至誠與方之、高曉聲等文學青年創(chuàng)

26、辦了文學雜志探求者,結(jié)果被錯誤批判,在人生之路上遭受不小的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改變做人的真誠,沒有改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事業(yè)的追求。他之所以能夠如此,應(yīng)該說與其父親對他的教育 是分不開的。葉至誠在談到這段經(jīng)歷時曾深有感觸地說:“我的品格的形成,是與父親的教誨和培養(yǎng)分不開的。父親 分別給我們子女起名至善、至美、至誠,就是希望我們子女 具備完美的人格。父親教導(dǎo)我們?yōu)槲呐c做人是分不開的,但 為文必先為人?!比~老既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葉圣陶先生的長子葉至善介紹小時候父親是怎樣教授他 作文時,用了 “不教”這樣的字眼。原來,葉老從不給孩子 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他僅要求子女每天要 讀些書。

27、至于讀點什么,悉聽尊便。但是讀了什么書,讀懂 點什么,都要告訴他。除此之外,葉老還要求其子女每天要 寫一點東西。至于寫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歡什么就寫什 么:花草蟲魚,路徑山巒,放風箏,斗蟋蟀,聽人唱戲,看 人相罵均可收于筆下。葉老在指導(dǎo)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教中 有教,其高明之處在于順其自然,因勢利導(dǎo),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 的興趣和自覺,讓孩子自覺成才,自覺成長,而不是強制、 苛求。不教中有教,集中體現(xiàn)在葉老精心為子女修改文章上。 葉至善在兄妹合集花萼出版時的自序中,記敘了當 時的情景:“吃罷晚飯,碗筷收拾過,植物油燈移到了桌子 的中央,父親戴起老花眼鏡,坐下來改我們的文章。我們各 據(jù)桌

28、子的一邊,眼睛盯住父親手里的筆尖兒,你一句,我一 句,互相指責、爭辯。有時候,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謬誤, 我們就盡情地笑了起來。每改完一段,父親朗誦一遍,看語 氣是否順適,我們就跟著他默誦。我們的原稿好像從鄉(xiāng)間采 回來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經(jīng)過了父親的選剔跟修剪, 插在瓶子里才還像個樣兒?!比~至誠也描寫過父子們一起改 文章的情景:“父親先不說應(yīng)該怎么改,讓我們一起來說。 你也想,我也想,父親也想,一會兒提出了好幾種不同的改 法。經(jīng)過掂量比較,選擇最好的一種,然后修改定稿” 三個孩子,一起跟父親學寫作,仿佛在進行一場競賽,每個 人都暗自憋著勁要超過其他人,多“吃”父親的紅圈。請看, 這是一種多

29、好的學習氛圍,其中有指導(dǎo),有點撥,有熱烈討 論,有激烈競賽。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后個個成才,確實得益 于葉老的“不教”。葉老重言教更重身教,其身教影響和示范對子女來說更 全面、更深刻、更耐久、更具魅力。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 葉圣陶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細密的觀察、客觀的寫 實,亦莊亦諧、莊諧結(jié)合的筆法,平實樸素、凝煉精粹的文 學語言,這一切就構(gòu)成了葉圣陶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個性。 葉圣陶“一直留意語言”,他的語言有一種不雕鑿、不做作 的樸素美。他很少用濃艷富麗、華而不實的詞藻語匯,他的作品中很難發(fā)現(xiàn)冗長拗口、曲里拐彎的歐化句子。他特別講究錘字煉句,講究以少勝多、一語傳神,自稱有“斟酌字句的癖習”

30、。葉老以身示范的藝術(shù)追求和人格修養(yǎng),對孩子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孩子的興趣廣了,葉圣陶很高興,鼓勵孩子說:“很好,以后還要多讀沒有字的書。這沒有字的書就是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向社會和自然學習知識和技能。有用的知識不只是在課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書里,還在社會生活中。”四葉圣陶先生很重視教育兒女。只要關(guān)系兒女個人的事,他總是給他們以極大的自主權(quán);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間關(guān)系的事,則一定要管。他反復(fù)告誡兒女們,使他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們中間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譬如,他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里。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

31、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zhuǎn)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類物品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又如,冬天,兒子走出屋子沒把門帶上,父親就在背后:“怕把尾巴夾著了嗎?”次數(shù)一多,不必再用這么長的句子,父親只喊:“尾巴,尾巴 ! ”就這樣,漸漸養(yǎng)成了兒子冷天 進出隨手關(guān)門的習慣。另外,父親還告誡兒女開關(guān)房門要想到屋里還有別人,不可以“砰”的一聲把門推開或帶上,要輕輕地開關(guān)??箲?zhàn)期間,葉老寫了一篇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 現(xiàn)收在初中語文第五冊中) 。文章分析了“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和“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的危害性,指出“誰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誰就得深切記住

32、,不要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葉圣陶的教育不等式教學中講解名詞葉圣陶反對“把名詞解釋清楚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wù)”的做法。很遺憾,我們今天的課堂上仍然是在解釋、講解。當代,教學早不再僅僅是承載傳授知識的“傳聲器”,更多的承擔著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社會公民的責任和義務(wù)的綜合舞臺。舞臺的主角是學生,上舞臺的途徑是學生的能力。教師專業(yè)不僅僅局限于某門學科知識層次的積累,“教”的方法成為了一項專業(yè)內(nèi)容,需要教師研究,提高。今天提倡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葉圣陶其實早已提出。教育中教知識葉圣陶指出教書本身不是教育,只是教會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感悟生命價值的一個方法。教書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教師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標、科學務(wù)實的求

33、真態(tài)度、嚴謹?shù)闹螌W精神等等“身教”,熏染了學生,讓學生體驗教育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但知讀書,忘卻人生?!睂W生讀課本并非目的,讀課本是為了理解世界,明白道 理,實踐好行為,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教師并非教書,而 是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的能力,教人怎樣做 人。受教育中學習葉圣陶反對把受教育理解為張開了空袋子,等人家把東 西倒進來,裝滿它。受教育應(yīng)該是學習和實踐的結(jié)合,學習全靠自己的能力, 發(fā)展知能,一輩子真實受用,這種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 的“生活教育”。學習就必須教會學生領(lǐng)會每一課為什么要取那些教材, 目的在哪里,包含哪些內(nèi)容,哪是重點,哪是輔佐那才 夠得上教材熟悉。熟悉之后,

34、知道學生應(yīng)該怎樣才能像吃東 西一樣完全消化,化為血肉,德育在學生生活里踐行,在實 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感悟。著眼于學生情感的內(nèi)化,使 學生學到真實的東西,一輩子受用不盡。教師講,學生聽, 一講一聽是必要的,但一講一聽不就等于教育。學習的行為 是主動、活潑、積極的,學習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學習的 內(nèi)容是包羅萬象的。啟發(fā)中發(fā)問葉圣陶認為:經(jīng)常使用連續(xù)發(fā)問的技巧,像牧人拿著長 竿子趕羊群似的,務(wù)必使學生走上老師自己預(yù)期的路線,說 出老師自己預(yù)期的答案來。貌似啟發(fā)式,其實還是灌輸式。善于啟發(fā)的老師都把學生看成有生機的種子,本身具有 萌發(fā)生長的技能,只要給予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 然地長成佳谷、

35、美蔬、好樹、好花。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生 將來在社會上能用那些知識和技能無法預(yù)料,所以要培養(yǎng)學 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老師要幫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當然,提問本身也體現(xiàn)教師的功力。葉圣陶引導(dǎo):提得 太深了,學生無力應(yīng)付;提得太多了,學生又無暇兼顧。因 此,宜取學生能力所及的,分量多少又得顧到他們的思考時 間。凡所提示的問題或題目,不只教他們“神游冥想”,以 求解答;還要讓他們利用所有的憑借,就是序目、注釋、批 評及其他參考書。在教師提示之外,學生如能自己提出,當 然大可獎勵。但是提得有無價值,得當不得當,還須由教師 注意與指導(dǎo)。教師職業(yè)中教書葉圣陶認為:教師的職業(yè)意義絕不只是教書。教師不是 教

36、會學生考試,取功名的“匠人”。我們教育職業(yè)的更高要 求是:培養(yǎng)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教師職 業(yè)的關(guān)鍵是“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jīng)驗?!苯處煹穆殬I(yè)應(yīng)該作為事業(yè)來追求。知識分子的本能就是 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即“贏得尊嚴”:得到學生和家長的 信賴、尊重,社會的尊重承認和滿足,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種 尊嚴和尊重職業(yè)內(nèi)涵,包括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自身的人生價值。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首先要有職業(yè)(通過課本的講授,知識的魅力)的神圣感。教師在講臺上就是真理的化身,理直氣壯的傳承真理,培養(yǎng)學生敬畏真理,追求真理的可貴品質(zhì)。其次,教師要有職業(yè)的使命感。說教不如身教。從一件件小事上影響學生,使學生養(yǎng)

37、成好習慣。教師必須是正直、善良、寬容的,有責任感,有道德底限,完整滿足的,才會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教師的熱情、真情、溫情、激情會化作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無限走近學生的“心靈”,與學生成為朋友,得到學生的敬重。再次,要有職業(yè)的魅力感。讓自己的每一個工作日都充滿創(chuàng)造的樂趣。讓自己享受解決懸念后的驚喜,再期待下一次的“懸念”。教育就是一種等待的藝術(shù)。等待著生命的奇跡,等待著遇合你的學生。一代教育文宗的山高水長中國青年網(wǎng)近來,一套最早出版于上世紀30 年代的小學教科書開明國語課本一直在暢銷書籍榜上有名,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兩年前他給孩子買下這本書,他和孩子共同學習,為的就是能讓孩子體會到五千年

38、文化的綿遠悠長,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而熱愛我們祖國自己的文化。這套的語文課本是由葉圣陶親自編寫的,當時的他已是在文壇久享盛名的作家,對于這項看似茶余飯后隨手揮寫的“小兒科”,他以學者的才能和一絲不茍的精神完成了第一部經(jīng)教育部審定的小學教科書。這本書課文內(nèi)容平易貼切,通俗得來又不失傳承經(jīng)典的啟蒙,字里行間,透出了文明和操守規(guī)則,透出了人性的光輝和溫暖。在時隔70 多年后經(jīng)過了漫長時光沖刷,重新走進公眾的視野,依然保存著那份樸實純真的經(jīng)典力量,并且用延綿的魅力穿透現(xiàn)下那些看似紛繁活脫實質(zhì)日益貧瘠荒蕪,無聲無息地滋潤著人們。也許這勾起的不僅是人們對那個久遠年代的回憶和清新、典雅、蓬勃、厚實的文

39、化命脈的傳承,而且更多向我們訴說的是一位藹然長者如云山江水般的風范。讀書懷天下葉圣陶出生在一個平凡質(zhì)樸的市民之家,他出生的那年,父親 47 歲,母親30 歲。晚年得子,喜悅的心情自不待言,望子成龍之心也分外心切。所以他3 歲起就開始描紅寫字,到 6 歲進私塾是已經(jīng)識字3000左右,且寫來秀麗工整,得到老師的好評。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有幸最先體驗新舊教育的不同,在新式教育下,呼吸到愛國民主的新鮮空氣。1905 年夏天,葉圣陶將滿11 歲,在父親的安排下,趕赴科舉考場。然而,就在1906 年,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停止所有的歲試、鄉(xiāng)試、會試,葉圣陶雖未能考中秀才,他的這次趕考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的科

40、試。這年春天,他坐進了蘇州城的第一所公立小學的課堂,他在這所小學里學習了歷史、地理、博物等嶄新的課程,學校專辟體育一課,組織學生一年一度遠足旅游。這些無不給他日后的教育和文藝生涯奠定了基礎(chǔ)。中學時代也令葉圣陶終生難忘。1907 年,新式小學只讀了一年,他即以優(yōu)異的成績跳級考入蘇州草橋中學。這所學校的教師很多都是有新思想的青年人,他們倡導(dǎo)學生愛國、強國,教育學生熱愛鄉(xiāng)土,立志振興中華,還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業(yè)余愛好。葉圣陶在這里學會了篆刻、寫詩,還辦了小報。大愛育人薪火相傳得益于學生時代的積累,學識堅實、興趣廣泛的葉圣陶選擇了教師作為步入社會后選擇的第一個職業(yè),1912 年,他開始他的粉筆、黑板生涯。

41、葉圣陶性格溫和,學識堅實,興趣廣泛,誰知還沒有正式上課,便遇到流言,他教育上的意見不能見諸實行,這使得他精神上一度很痛苦。“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經(jīng)過了幾年的摸爬滾打,初嘗艱辛的葉圣陶來到了明麗清新、風物宜人的小鎮(zhèn)甪直,從而吧,開始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里,他遇到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他們一起研究教育的改革并逐項付諸實施,顯示編寫新的國文課本,每篇選文后面都附有題解、作者傳略及注釋,里面也穿插著文話, 用講話的體裁談?wù)撐恼碌膶懽髋c欣賞。與此同時,他還專門研究用什么樣的方式補充課堂教育, 做到了真正的寓教于樂。他節(jié)衣縮食,在校內(nèi)創(chuàng)辦了利群書 店和百覽會,把自己收藏的名著、詩集和刊物陳

42、列出來供學 生閱覽,在百覽室的四壁開辟詩文專欄,鼓勵有興趣的學生 練筆。他還指導(dǎo)學生刻圖章印記、刻詩文互贈、刻花鳥共娛, 他送給學生刻字“溫不增華,寒不減葉”中就滲透著哲理和 人格。此后,葉圣陶帶著他的教育精神應(yīng)邀輾轉(zhuǎn)于浙江一師、 北大、復(fù)旦、協(xié)和等多所學校任教,十幾年的任教生涯,從 小學教到大學,他成為學生的精神領(lǐng)袖,桃李天下。以后的日子里,他連同他“擊槳連床共曦月”的摯友, 共同為教育之事奮斗。他的一生深知教師生涯的甘與苦,繼 而到他取得成就、當教育部長,他始終沒有離開他熱愛的教 育事業(yè)。自弄清影一代文宗現(xiàn)實主義是葉圣陶人生的一個重要鮮明的特點,這又奠 定了他在中國新文學上的光輝和貢獻。在

43、接受“五四”新思 潮之前,葉圣陶就已經(jīng)有了相當深厚、系統(tǒng)、踏實的傳統(tǒng)文 化功底。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現(xiàn)代與 傳統(tǒng)往往是雙重優(yōu)良質(zhì)素的自然契合。我們常說,葉圣陶和中國教育是有緣的,這樣的緣分更在于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的大部分小說創(chuàng)作都以他十幾年的教學生涯為生活的源泉,他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也正源于此?!拔逅摹边\動以后,尤其是文學研究會成立的 1921 年以后,葉圣陶用他的筆披荊斬棘、獲得豐收。從短片小說集隔膜 、第一部童話稻草人、到長篇小說倪煥之,他表達的情感和感覺構(gòu)筑了真相與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也使他的文章充滿無窮的力量?!扒楦腥缤雒骱霭档臒艋?,但是記述卻因為這燈火而引人注目”葉圣陶

44、曾這樣說。他都是從平凡的生活中精心擷取,表現(xiàn)合情合理、毫不過分的平實的人生理想。也許葉圣陶的為人的平和自然決定了他的作品沒有魯迅的深刻與峻急,也不及郭沫若的熱情與奔放,但是他與中國民主、科學的步調(diào)相一致,與不斷前進的時代精神相一致。他用內(nèi)涵充實堅定、外表溫婉節(jié)制的方式矗立在華夏之間?!耙粋€人本當深入生活的底里,懂得好惡,辨得是非,堅持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實踐如何盡職如何盡倫,不然就是白活一場?!比~圣陶在 1936 年的劇評 其實也是詩中這樣闡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準則。人如其文,這就是生當大波大瀾的年代,中國知識者應(yīng)當分清的大是大非。這看起來樸實無華,但越是仔細品味,就越能感到其中蘊蓄著富貴不能

45、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精神力量。(中國青年網(wǎng) 記者呂夏池編寫)葉圣陶的成長故事兒時的葉圣陶,很得父母的寵愛,因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盼著兒子日后靠著科舉能夠飛黃騰達、榮宗耀祖。葉仁伯為了使兒子求得功名,讓葉圣陶三歲時就開始識字、練字,到六歲那年,葉圣陶識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寫得相當漂亮。朱氏識字不多,但滿肚子裝著世代流傳下來的謎語、詩歌、兒歌,經(jīng)常說給兒子聽。我國蘇南地區(qū)流傳的謎語,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葉圣陶猜謎語時興致很高,從中得到了智慧的啟迪。那些誦讀起來悅耳動聽的古代詩詞,辭采華茂,言簡意豐,葉圣陶能夠背出很多。尤其是兒歌,形象生動,想象奇妙

46、,韻律優(yōu)美,把葉圣陶給迷住了,他時常掛在嘴上哼唱,唱得眉開眼笑。如螢火蟲,夜夜紅;飛到西,飛到東”搖呵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糖一包,果一包,還有餅兒,還有糕 等等,實在富有情趣,難怪葉圣陶樂得心動神搖了!戊戌變法后的那一年(1899 年 ),葉圣陶六歲的時候,父親送他進私塾讀書了。塾師是當?shù)赜悬c名氣的黃先生,文筆很好。葉仁伯把兒子托付給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長者,是十分放心的。父親對兒子的要求很嚴,放學回家后就督促他溫習功課,還要背書,立下了“弗熟不得進膳”的家規(guī)。所好葉圣陶學習自覺,記憶力又強,并沒有出現(xiàn)因書背不出而吃不成飯的事情。在黃先生那里,葉圣陶讀的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過了

47、一年以后,葉圣陶又到了懸橋巷東南端的顧家花園,跟隨一位名叫張承臚( 字元沖 ) 的老先生讀四書、詩經(jīng)、易經(jīng)。張先生教書,認真到了一絲不茍的程度,對學生督責極嚴。他規(guī)定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要讀熟背誦,否則就動用戒尺施以體罰。葉圣陶在學習上絲毫不敢懈怠,用心讀書,背誦都能上口。葉仁伯勉勵兒子熟讀圣賢書,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張像富戶人家那樣把子弟關(guān)在書房里 一心只讀圣賢書 ,而認為帶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會和認識社會上的種種人和事是務(wù)實的。 不識字好過,不識人難過。葉仁伯抱著這種傳統(tǒng)觀念,讓兒子跟著他出門到親戚家拜年、賀壽、吃喜酒,清明節(jié)到鄉(xiāng)下上祖墳,秋天到鄉(xiāng)下看收租子。這一切大大地開闊了葉圣陶的眼界,使

48、他無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葉圣陶童年時代,就領(lǐng)略了蘇州民風民情的淳樸,也孕育了關(guān)心民間疾苦的縷縷情思。葉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圍很濃的吳地,遠山近水、亭臺樓閣、齋堂殿館、廟院庵祠,甚至連城里的路名,都有來歷;哪怕是一塊匾額、一個牌樓、一座橋梁,都有傳說。父親總要帶他去看,說給他聽,而且回家后還要求他回憶參觀時的先后次序,作類似日記的記錄,作為 開筆 之前的寫作訓練。葉圣陶到了八歲時起,就 開筆 作文了。老師出的題目是 登高自卑說,作文之前,向他提示 這應(yīng)當說到為學方面去 。葉圣陶依照老師的吩咐,共寫了八十多字。老師看到他寫的毛筆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曉暢流利,說理通達,便不斷地稱贊,特別是對文

49、章的結(jié)尾 登高尚爾,而況于學乎 感到滿意,情不自禁地在 爾 和 乎 這兩個字的旁邊,用紅筆劃了兩個圈。葉圣陶高興地把作文本帶回家給父親看,父親見兒子敏悟好學、天資聰明,笑得十分開心。經(jīng)過近兩年的刻苦學習,葉圣陶大有長進,居然能夠?qū)懗鋈僮忠陨系慕?jīng)義史論或時務(wù)策論的文章了。父親急迫地希望兒子趕快成長,又將葉圣陶送進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學得更好,能夠考上秀才。父親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說里所說的那樣,拿出登高的毅力去對待學習。葉圣陶明白父親的企盼,決心勤學奮進。父親為了使兒子增長些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帶他到茶館聽說書、聽昆曲。葉圣陶小時候聽了不少的書,小書像珍珠塔、描金鳳、三笑、文武香球,大書像三國

50、志、金臺傳、水滸、英烈。這些大書小書,他有的不只是聽了一遍,最多的聽過三四遍。說書的,揮舞著紙扇,拍打著醒木,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xiàn),各種人物的聲音模仿得逼真酷肖,突顯了不同的性格。聽到精彩處,葉圣陶常常被悲歡離合的情節(jié)牽引得不能自已。他時而 因悲憤難抑表現(xiàn)出痛苦的神情,時而因喜悅洋溢舒展出快慰 的笑容,他完全陶醉于其中了。葉圣陶更喜歡聽昆曲,那典 雅的曲辭、優(yōu)美的音節(jié),那時而清柔溫潤、時而凄愴沉郁、 時而高昂雄壯、時而哀傷感嘆的曲調(diào),抓住了他的心靈,讓 他百聽不厭,甚至想到要去當昆曲演員。蘇州地域文化的熏 育,使他提高了藝術(shù)審美的能力。父親為他提供的這另一種 教育的課堂,讓他學到了在哪一所私塾也

51、學不到的知識,培 養(yǎng)了他觀察現(xiàn)實社會的眼力。葉圣陶的父親把家庭、私塾和 社會結(jié)合起來,這種教育方法是很開明的,使孩子受益不淺。葉圣陶的小故事二則葉圣陶小時候的故事小葉圣陶的爸爸葉仁伯勉勵兒子熟讀圣賢書,但由于家 境寒苦,他不主張像富戶人家那樣把子弟關(guān)在書房里“一心 只讀圣賢書”,而認為帶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會和認識社 會上的種種人和事是務(wù)實的。“不識字好過,不識人難過”。葉仁伯抱著這種傳統(tǒng)觀 念,讓兒子跟著他出門到親戚家拜年、賀壽、吃喜酒,清明 節(jié)到鄉(xiāng)下上祖墳,秋天到鄉(xiāng)下看收租子。這一切大大地開闊 了葉圣陶的眼界,使他無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葉圣陶童年時代,就領(lǐng)略了蘇州民風民情的淳樸,也孕

52、育了關(guān)心民間疾苦的縷縷情思。葉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圍很濃的吳地,遠山近水、亭臺樓閣、齋堂殿館、廟院庵祠, 甚至連城里的路名,都有來歷;哪怕是一塊匾額、一個牌樓、 一座橋梁,都有傳說。父親總要帶他去看,說給他聽,而且 回家后還要求他回憶參觀時的先后次序,作類似日記的記錄, 作為“開筆”之前的寫作訓練。葉圣陶到了八歲時起,就“開筆”作文了。老師出的題目是登高自卑說,作文之 前,向他提示“這應(yīng)當說到為學方面去”。葉圣陶依照老師 的吩咐,共寫了八十多字。老師看到他寫的毛筆小楷字方方 正正,文句又曉暢流利,說理通達,便不斷地稱贊,特別是 對文章的結(jié)尾“登高尚爾,而況于學乎”感到滿意,情不自 禁地在“爾”

53、和“乎”這兩個字的旁邊,用紅筆劃了兩個圈。 葉圣陶高興地把作文本帶回家給父親看,父親見兒子敏悟好 學、天資聰明,笑得十分開心。經(jīng)過近兩年的刻苦學習,葉 圣陶大有長進,居然能夠?qū)懗鋈僮忠陨系慕?jīng)義史論或時務(wù) 策論的文章了。父親急迫地希望兒子趕快成長,又將葉圣陶 送進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學得更好,能夠考上秀才。父親教 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說里所說的那樣,拿出登高的毅 力去對待學習。葉圣陶明白父親的企盼,決心勤學奮進。葉圣陶三塊糖教育學生的故事葉圣陶做小學教員時,有一次在校園內(nèi)行走,無意間看 到一個男孩舉起一塊大磚頭,正想向另一個男孩砸過去。葉 圣陶趕緊上前制止了他,并請舉他頭的孩子到辦公室去一下。當

54、葉圣陶來到辦公室時發(fā)現(xiàn)該生已站在那里等他,葉圣陶溫和地遞過去一塊糖果,并說:“你來的比我準時,這說明你很守時,獎勵你的。”之后又拿出第二顆糖果說:“你能聽從我的訓斥把磚頭放下,這是你對我的尊重,為了這一點,我獎勵你第二塊糖果?!睂W生半信半疑地拿了過去。這時葉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塊糖果說:“聽其他學生說,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動手教訓他,從小就有正義感,這是獎勵你的第三塊糖?!碑斎~圣陶拿出第四顆糖時,該生已經(jīng)淚流滿面,有悔改之意。葉圣陶接著說:“你已經(jīng)知道武力不能解決問題,看到自己錯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顆也給你,獎勵你知錯就改的好品質(zhì)?!比~圣陶的教育名言1 小學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 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2 學校教育應(yīng)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3 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yǎng)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4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5 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各種良 好的習慣。6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7 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8 教師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9 教師并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10 師范教育是推進和革新教育事業(yè)的根本。11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dǎo),必令 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lǐng)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巧為善教者也。12 教育工作不限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 抓,才能使學生受到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