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jié)解剖MR解讀及常見病變MR診斷_第1頁
膝關節(jié)解剖MR解讀及常見病變MR診斷_第2頁
膝關節(jié)解剖MR解讀及常見病變MR診斷_第3頁
膝關節(jié)解剖MR解讀及常見病變MR診斷_第4頁
膝關節(jié)解剖MR解讀及常見病變MR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前窩,向外上后方斜形,呈散在狀止于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后部??梢苑譃閮蓚€功能不同的纖維束,前內側股和后外側股,但大體解剖上難以區(qū)分。功能:維持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防止脛骨向前移,防止股骨內旋,并與側副韌帶及關節(jié)囊后方增厚部一起限制膝部過伸。前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起自脛起自脛骨髁間前窩,止于骨髁間前窩,止于股骨外側髁的內側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后部面后部內內C外外O,內大外小,內大外小內側半月板更易受損內側半月板更易受損矢矢 狀狀 位位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斷面解剖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斷面解剖水水 平平 位位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斷面解剖以軸位作為定位像, 即以股骨內、外

2、側髁后緣做一連線, 向內傾斜 ( 相當于膝關節(jié)外旋 的斜矢狀位 。u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小角度的GE序列最敏感,可顯示T1WI不能顯示的細小半月板損傷,但易出現(xiàn)假陽性。在T1WI懷疑有撕裂但顯示不清晰時,可用來鑒別。T1WI更加可靠,若能在二種層面上T1WI觀察到半月板撕裂征象,診斷是有把握的。u 韌帶損傷韌帶損傷輕度的韌帶損傷,T1WI和小角度的GE序列比常規(guī)T2WI敏感,T1WI可出現(xiàn)韌帶信號增高、增粗,而T2WI韌帶信號可不增高。韌帶明顯損傷時,韌帶水腫嚴重,即使不發(fā)生完全斷裂,T1WI可因韌帶信號顯著增高,而無法看清韌帶輪廓,而T2WI可以看清韌帶的大致形態(tài),而判斷韌帶是否斷裂。小角度

3、的GE序列雖對輕度韌帶損傷敏感,但當嚴重損傷時,只能看到一片高信號。u關節(jié)面軟骨損傷關節(jié)面軟骨損傷GE序列顯示軟骨最佳,它使軟骨與積液及軟骨下骨都有良好的對比,信噪比也較好。T2WI使軟骨與積液之間有強烈的對比,顯示軟骨的表面更佳。u滑膜病變滑膜病變MRI平掃不能很好地顯示滑膜組織,在任何序列上均不能明確區(qū)分滑膜與積液。增強掃描可使滑膜組織信號明顯增高,而關節(jié)腔積液信號不增高。u骨髓病變骨髓病變首選脂肪抑制序列,骨髓內正常脂肪組織被抑制呈低信號,而任何骨髓內病變都因“水”的增多,而呈明顯高信號。GE序列對骨髓病變也較敏感。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MRI表現(xiàn)表現(xiàn)韌帶連續(xù)性中斷,信號增高。韌帶

4、增粗,在斷端處形成無定形團塊。韌帶可表現(xiàn)為松弛、走行異?;虺什ɡ藸?。陳舊性損傷,則可僅表現(xiàn)為韌帶的缺失。A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完全撕裂直接征象韌帶連續(xù)性存在,表現(xiàn)為韌帶內條狀或斑塊狀信號增高,及韌帶增粗、松弛。ACL部分撕裂直接征象部分撕裂直接征象矢狀面常因部分容矢狀面常因部分容積效應而診斷困難,積效應而診斷困難,橫斷面和冠狀面可橫斷面和冠狀面可起補充和鑒別作用起補充和鑒別作用前交叉韌帶和脛骨平臺的夾角小于45Blumenseat角:平行于股骨髁間溝頂?shù)木€與前交叉韌帶遠段部分延長線所形成的角。正常為負值,其頂點位于后上方。若為正值,頂點位于前下方,則考慮為前交叉韌帶撕裂。后交叉韌帶角:后交叉韌

5、帶近段部分與遠段部分所形成的夾角,當小于105時,提示前交叉韌帶撕裂。后交叉韌帶指數(shù):矢狀位上,后交叉韌帶在股骨、脛骨起止點處的最短連線(Y)與此線和后交叉韌帶后凸最高點間的垂直距離(X)的比例,正常時X/Y的平均值為0.270.06,當前交叉韌帶撕裂時其平均值為0.450.12。半月板后移征:矢狀面上,外側半月板后角相對于脛骨外側平臺后移,考慮前交叉韌帶撕裂。脛骨前移:外側股骨髁中部矢狀位上,股骨外側髁骨皮質后緣的切線與經(jīng)過脛骨平臺后緣平行于長軸的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如大于7mm,表明脛骨前移,提示前交叉韌帶撕裂。對吻挫傷:股骨外側髁與脛骨外側平臺后緣可見骨挫傷表現(xiàn),這兩處骨質在前交叉韌帶撕裂

6、時發(fā)生撞擊。髕骨外上入路:置入進出水套管前外側入路:置入關節(jié)鏡前內側入路:伸入探針以幫助檢查觀察檢查順序檢查順序:髕上囊和髕股關節(jié)內側隱窩內側間室髁間窩外側隱室外側間室二、內側隱窩及內側間室二、內側隱窩及內側間室三、髁間窩三、髁間窩四、外側隱窩及外側間室四、外側隱窩及外側間室假陽性原因假陽性原因 1、韌帶內的粘液樣變性,它可使韌帶內局部的信號增高; 2、股骨髁附著點的部分容積效應(矢狀面); 3、掃描方向未和前交叉韌帶的方向相平行;假陰性原因假陰性原因 多見于慢性的前交叉韌帶損傷,表現(xiàn)為斷裂的前交叉韌帶撕裂后又附著于后交叉韌帶,類似于正常的前交叉韌帶。膝關節(jié)內正常結構的影響膝關節(jié)內正常結構的影

7、響 1、半月板橫韌帶(膝橫韌帶) 2、板股韌帶 3、腘肌腱是連接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的韌帶,在MRI圖像上出現(xiàn)率為2238%。在矢狀位上,易將正常膝橫韌帶誤診為半月板撕裂。膝橫韌帶位膝橫韌帶位于外側半月于外側半月板的前方,板的前方,易誤診為半易誤診為半月板撕裂月板撕裂膝橫韌帶位膝橫韌帶位于內側半月于內側半月板的后方,板的后方,相對不易發(fā)相對不易發(fā)生誤診生誤診前后多個層面分析,膝橫韌帶出現(xiàn)類似半月板撕裂征象只有一個層面,如果兩個層面出現(xiàn),則考慮為真正的半月板撕裂。如是膝橫韌帶,冠狀位上,見不到半月板撕裂征象。如果在其它層面未發(fā)現(xiàn)膝橫韌帶,則可排除膝橫韌帶假像可能。真正半月板前角撕裂真正半月板前角撕裂

8、起自外側半月板后角,向內上方延伸,止于股骨起自外側半月板后角,向內上方延伸,止于股骨內髁的外側面。內髁的外側面。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后方,稱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后方,稱WrisbergWrisberg韌帶韌帶( (出出現(xiàn)率現(xiàn)率90%)90%)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前方,稱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前方,稱HumphreyHumphrey韌帶韌帶( (出出現(xiàn)率現(xiàn)率17%)17%)其與外側半月板后角相交處,易誤診為半月板后其與外側半月板后角相交處,易誤診為半月板后角撕裂角撕裂板股韌帶板股韌帶腘肌起于股骨外髁的外側面上緣,向后繞過股骨外髁向內下走行,止于脛骨。因其與外側半月板后角緊貼,易誤診為半月板后角縱形

9、撕裂。腘肌腱腘肌腱部分容積效應截斷偽影MRI信號的影響信號的影響部分容積效應部分容積效應截斷偽影截斷偽影女,23歲。左膝關節(jié)扭傷后疼痛5年,伴交鎖不穩(wěn)。體檢:左股四頭肌萎縮,內、外側間隙均有壓痛,過屈試驗(),McMurray征() ,Lachman征() 。 內側半月板桶柄樣撕裂,后角變小,且可見貫穿半月板上下緣的縱形信號增高線,部分半月板移位至前角,形成“雙前角征”,并于髁間可見半月板的碎片;前交叉韌帶信號大部分缺如,僅于靠近脛骨處可見少量的前交叉韌帶殘余組織;后交叉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連續(xù)性好,外側半月板未見明顯異常,髕骨內側可見粗大纖維化的內側滑膜皺襞。髕股關節(jié)嚙合良好,髕內側滑膜皺襞

10、增生,形成棚架,前交叉韌帶斷裂,僅在止點處殘留少許纖維,內側半月板呈桶柄樣破裂,外側半月板后角處縱形破裂。1、退變型2、斜型3、縱型(桶柄型)4、放射(橫)型5、水平型6、前、后角撕裂型7、邊緣撕裂型8、混合型半月板內的高信號與脛骨平臺平行,達到半月板的游離緣,多見于盤狀半月板水平撕裂水平撕裂在與撕裂垂直或斜型的層面上,蝶型的半月板內,出現(xiàn)小的裂口或半月板分離;在與撕裂相平行的層面上,則出現(xiàn)某一層面半月板信號缺失或呈中等信號;縱型撕裂方向與半月板長軸方向平行,且垂直與脛骨平臺。是縱型撕裂的特殊形式“雙前角征”:撕裂的半月板組織向前移位至半月板前角的后方,矢狀位可見半月板前角后方一低信號組織,像

11、是兩側半月板前角桶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雙后交叉韌帶征:撕裂的半月板向內移至髁間,位于后交叉韌帶下方,類似兩根后交叉韌帶。只發(fā)生于內側半月板。桶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冠狀位表現(xiàn):可見位于髁間的半月板碎片,半月板體部體積變小。桶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矢狀面表現(xiàn):正常的半月板體部在矢狀面上,一般可見兩個層面上呈“領結樣”表現(xiàn),如果只出現(xiàn)一個層面或沒有層面顯示,則可考慮為桶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是一種普遍的撕裂形式半月板內級高信號影的方向與脛骨平臺成一定的角度,達半月板關節(jié)面的上緣或下緣。4、斜形撕裂、斜形撕裂在半月板前、后角均出現(xiàn)級高信號影5、前、后角撕裂、前、后角撕裂半月板與關節(jié)囊附著處分離6、邊緣

12、撕裂、邊緣撕裂MRI表現(xiàn):半月板內斑片狀高信號,但形態(tài)未出現(xiàn)變化。關節(jié)鏡下半月板體部完整,游離緣呈毛刷狀7、退變型撕裂、退變型撕裂半月板內多種類型的級高信號影同時存在。關節(jié)鏡下半月板撕裂嚴重,呈多種類型混雜,半月板失去原有形態(tài)。8、混合型撕裂、混合型撕裂在我國多見,其發(fā)生率占半月板切除術的2546%絕大多數(shù)為外側半月板,內側者只占1%病因:發(fā)育過程中,盤狀的軟骨板中央部分未吸收或吸收不全所致。盤狀半月板盤狀半月板膝關節(jié)是全身最大的滑膜關節(jié),滑膜幾乎覆蓋了除關節(jié)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膝關節(jié)內的結構。在胎兒發(fā)育過程中,早期由薄膜將膝關節(jié)分隔成髕上囊和內外側脛股關節(jié)腔,以后薄膜漸漸消失,使膝關節(jié)成為

13、一個單腔。如這些薄膜在出生后直至成人仍不消失,則成為滑膜皺襞。滑膜皺襞在正常人中出現(xiàn)率很高,但多數(shù)無癥狀。臨床上很難診斷,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交鎖或彈響按部位分為:髕上滑膜皺襞、髕內側滑膜皺襞和髕下滑膜皺襞髕上滑膜皺襞髕上滑膜皺襞:以內側半月形皺襞最為多見髕內側滑膜皺襞髕內側滑膜皺襞:大小、形態(tài)多變,又稱為“髕內滑膜棚架”髕下滑膜皺襞髕下滑膜皺襞:又稱“滑膜韌帶”女,17歲。左膝關節(jié)酸痛4年加重半年,伴交鎖。體檢:髕內側壓痛。 關節(jié)鏡關節(jié)鏡:髕骨內側滑膜皺襞增生,形成棚架,皺襞增生肥厚、色白,寬度達關節(jié)面的一半,相應髕骨軟骨受損軟化。 男,25歲。右膝扭傷后疼痛、伸直受限6天。體檢:右膝關節(jié)腫脹,內側間隙有壓痛,McMurray(+)退變性滑膜炎退變性滑膜炎男,40歲。左膝關節(jié)酸痛21年伴交鎖。體檢:左膝關節(jié)腫脹,浮髕征(+),內側間隙有壓痛,過屈試驗(+),McMurray(+)類風濕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男,45歲。左膝關節(jié)腫痛反復發(fā)作3年。體檢:左膝關節(jié)腫脹,浮髕征(+),內外側間隙均有輕壓痛,McMurray()晚期類風濕晚期類風濕關節(jié)炎關節(jié)炎色素沉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