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文化經(jīng)典復習PPT課件(35頁PPT)_第1頁
202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文化經(jīng)典復習PPT課件(35頁PPT)_第2頁
202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文化經(jīng)典復習PPT課件(35頁PPT)_第3頁
202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文化經(jīng)典復習PPT課件(35頁PPT)_第4頁
202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文化經(jīng)典復習PPT課件(35頁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高考經(jīng)典文化閱讀復習 第1頁,共35頁。解題方略1.讀懂材料是基礎,要提高古文閱讀的翻譯能力。2.開拓視野,注重課外經(jīng)典文化的積累。特別是要注意整理諸子百家不同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觀點。3.抓訓練,摸索答題規(guī)律和規(guī)范答題格式。特別是第二問的闡述看法題,一般可以按照“闡明觀點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思路來答題。需要注意的是,觀點往往是比較明確的,拓展也要結(jié)合所給材料,而不可隨意發(fā)揮。第2頁,共35頁。文化經(jīng)典主要有哪些?1、孔子及論語 儒家2、孟子及孟子 儒家3、荀子及荀子 儒家4、老子及道德經(jīng) 道家5、莊子及莊子(南華經(jīng)) 道家6、韓非子及韓非子 法家7、墨子及墨子 墨家第3頁,共35頁

2、。復習建議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觀點;2、精選各大思想家的論著片段進行閱讀訓練;3、能夠聯(lián)系實際指出其對我們的啟發(fā)思考;4、重視比較閱讀,比較各個思想家思想觀點 的異同。第4頁,共35頁。省高考考試說明樣卷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禮然而然,則是情安禮也;師云而云,則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則是圣人也。故非禮,是無法也;非師,是無師也。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故學也者,禮法也。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荀子修身) 23.這段話中“禮”和“師”的含義分別是什么?(2分) 24.根據(jù)這段話,簡析

3、“修身”的方法。(3分)第5頁,共35頁。參考答案23.(2分) “禮”是用以規(guī)范人行為的規(guī)則法度。 “師”是能端正禮法并身為表率的人。 (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24.(3分)向老師學習禮法,不師心自用、自行其是。將學到的禮法體現(xiàn)于自身的言行舉止中,避免非禮妄為。行動上合于禮法,情感上安于禮法,以達到圣人的境界。(每點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第6頁,共35頁。個人分析1、不只考論語,經(jīng)典文化考查范圍擴大了。2、文化經(jīng)典的學習有三個層面:文字文章文化,那么側(cè)重考查的是文化層面。3、樣卷非常具有樣板作用,材料取自荀子,這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因為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學說一脈相承的,課文涉

4、及到,應該是復習重點。第7頁,共35頁。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關(guān)系上,他一方面強調(diào)“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他認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3、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4、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第8頁,共35頁。相關(guān)資料學過的課文:勸學第9頁,共35頁。相關(guān)資料1、學過的課文:寡人之于國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名言名句: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

5、子離婁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第10頁,共35頁。孟子一書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屬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

6、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第11頁,共35頁。主要思想:仁政、民本、性善1、仁政思想: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2、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認為君主應以保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quán)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quán)推翻政權(quán)。 3、性善說。孟子的“性善說”,主要發(fā)揮孔子“仁”的觀念。認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他十分重視道德修養(yǎng),認為士應該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 第12頁,共35頁。高考真題知言者,盡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無不有以究極其理,而識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氣,即所謂體之充者。本自浩然,失養(yǎng)故餒,惟孟子為善養(yǎng)之以復其初也。蓋惟知言,則有以明夫道義,而于天下之事無所疑;養(yǎng)氣,則有以配夫道義,而于天下事無所懼,此其所以當大任而不動心也。(選自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孟子集注)23根據(jù)材料可以判斷,朱熹這段話是對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_”一句的注釋。(2分)24從畫線句中概括“知言”和“養(yǎng)氣”的功能。(3分)第13頁,共35頁。參考答案23.浩然之氣(2分)24.知言,能明道義,于事無疑。 養(yǎng)氣,能配道義,于事無懼。(3分)第14

8、頁,共35頁。高考真題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ㄕ撜Z季氏)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論語公冶長)注 微生高:春秋時魯國人。 醯(x):醋。23.第一則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孔子的 觀。(1分)24.孔子為什么說微生高不直?對孔子這種評價,你怎么看?(4分)第15頁,共35頁。參考答案23.擇友。24.第一問:醋是小物,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微生高應據(jù)實相告。而他卻向鄰居求討,以應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認為微生高不直。第二問:孔子的評價是正確的,為人處世要實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是教誨弟子養(yǎng)

9、成君子品格,于細微事不可不謹。第16頁,共35頁。高考真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保ㄕ撜Z?學而)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保ㄕ撜Z?憲問) ()()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子路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皆所謂不恥()()()()者。(宋 真德秀西山讀書記)23.補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24.根據(jù)上面的材料,簡析孔子的觀點。(3分)第17頁,共35頁。參考答案23.顏子 惡衣惡食24.貧窮而不抱怨是困難的,富有而不驕橫是容易的,故處貧難,處富易,這是孔子對人之常情的體認。處于貧窮時不僅要保持氣節(jié),更要安貧樂道;處于富有時不僅

10、要不驕橫,更要謙遜好禮。 第18頁,共35頁??鬃诱嗡枷氲暮诵模喝?、禮1、 仁是禮的內(nèi)核;2、禮是仁的目的與外在表現(xiàn)。3、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第19頁,共35頁。(一)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nèi)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第20頁,共35頁。(二)經(jīng)濟思想孔子的經(jīng)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

11、“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jīng)濟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鬃铀^“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利”指人們對物質(zhì)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guān)系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要求人們在物質(zhì)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后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后才能獲取。第21頁,共35頁。(三)教育思想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教育目的:安邦治國,學而優(yōu)則仕。教育內(nèi)容:六經(jīng)(六藝)、以“文行忠信”作文施教的主要內(nèi)容,排斥生產(chǎn)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視體育教育,講美育;學習規(guī)律:要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理解“學”與“思”的關(guān)系。教

12、學方法:注重啟發(fā)誘導,強調(diào)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討論,教學相長?!爱斎剩蛔層趲煛?。第22頁,共35頁。(四)哲學思想:中庸之道有持中、穩(wěn)健、理性、包容、調(diào)和的特色1、以中道行事,不走極端2、執(zhí)兩用中,實行穩(wěn)健的主張3、符合社會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4、寬容包納,和而不同第23頁,共35頁。(五)修身養(yǎng)性:君子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2、安貧樂道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與人為善6、文質(zhì)彬彬 第24頁,共35頁。模擬訓練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2題。(5分) 王者之法: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yǎng)萬民也。田野什一,關(guān)市幾而不征,山林澤粱以時禁發(fā)而不稅。相地而襲政,理道

13、之遠近而致貢。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使相歸移也,四海之內(nèi)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閑隱僻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夾是之謂人師,是王者之法也。 節(jié)選自荀子王制1.請寫出寡人之于國也中和選文中畫線句意思相近的兩句話。(2分)2荀子又認為秦國“威動海內(nèi),強殆中國。然而憂患不可勝校也,勰勰(xI,擔心害怕貌)然??痔煜轮缓隙埣阂病薄#ㄜ髯訌妵?。結(jié)合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請簡要評析茍子的國家“統(tǒng)一觀”。 (3分)第25頁,共35頁。參考譯文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規(guī)定好賦稅等級,管理好民眾事務,管理好萬物,這是用來養(yǎng)育億萬民眾的。對于農(nóng)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稅;對于關(guān)卡和集市,進行檢查而

14、不征稅;對于山林湖堤,按時封閉和開放而不收稅??疾焱恋氐姆蜀矸謩e征稅,區(qū)別道路的遠近來收取貢品。使財物、糧米流通,沒有滯留積壓;使各地互通有無來供給對方,四海之內(nèi)就像一家人一樣。所以近處的人不隱藏自己的才能,遠處的人不厭惡奔走的勞苦,即使是幽遠偏僻的國家,也無不樂于前來歸附聽從役使。這種君主叫做人民的師表。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實行的法度。第26頁,共35頁。參考答案 1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子河內(nèi)。 2荀子認為,秦國即使能夠即使贏得全國統(tǒng)一,也很難持久,因為國家的統(tǒng)一不應單純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應建立在諸侯國的共同利益和共識上,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

15、個穩(wěn)固而強大的 國家。另外,經(jīng)濟的統(tǒng)一是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但是,這種統(tǒng)一不是靠強力剝奪,而是建立在互惠、 互利基礎上,建立在一種道義的力量上。第27頁,共35頁。模擬訓練2閱讀下面的文化經(jīng)典選段,完成7-8題。(10分) 子路日:“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闞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 必可行也?!保ㄟx自論語子路) 彼國者,亦有砥厲,札義節(jié)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

16、,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quán)謀傾覆幽險而亡。 (選自荀子強國) 7孔子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要_ ,而葡予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_。(4分) 8請結(jié)合上面的材料分析,從治理國家角度來看,荀子與孔子觀點有無不同之處? (6分)第28頁,共35頁。參考答案7正名 隆禮(或:禮)8有不同之處??鬃拥摹罢币簿褪菫榱恕皬投Y”(“興禮樂”)。從“國之命在禮,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中可以看出,荀子在強調(diào)“禮”同時,也重視“法”。在荀子看來推禮治,固然是儒家思想的治道,但是如果純粹的王道無法在現(xiàn)實中推行,那么退一步實行以法強國的霸術(shù)也是可以的。第29頁,共35頁。模擬試題3:王何

17、必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第30頁,共35頁。1.根據(jù)文意,請分別解釋“仁”、“義”的含義。(2分)2.孟子認為“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所以,“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韓非子認為君臣父子之間只有利害關(guān)系,沒有道義關(guān)系,彼此是“用計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見韓非子 六反)。請你對此二人的觀點作分析和評論。(3分)第31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