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PPT課件_第1頁
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PPT課件_第2頁
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PPT課件_第3頁
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PPT課件_第4頁
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屈原列傳之課文分析文章結構主 線任、疏、絀、遷、沉第一部分(13)屈原作離騷緣由及對其高度評價 第二部分(410) 屈原由見“黜”而見“遷”。 第三部分(第11段) 屈原自沉汨羅的經(jīng)過。 第四部分(最末段) 屈原死后的影響。 第一段:因才能卓越被重用 楚王同姓(身份) 被信任原因 博聞強志遭嫉妒原因 杰出才能 明于治亂 (才識) 嫻于辭令 王甚任之 司馬遷對屈原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寫屈原初次被疏遠上有昏君 楚君懷王下有佞臣 上官大夫上官大夫嫉賢進讒 昏君楚懷王信饞屈原被懷王疏遠 任 疏 第三段:屈原作離騷本段可從三個層次理解:1.離騷寫作緣由“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蓋自怨生也?!?.介紹主

2、要內容特色“上稱帝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3.贊溢屈原偉大人格“自疏 淖污泥之中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钡诙糠? 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 的過程。(4-10)1、屈原被黜,懷王三次被秦所騙而最終客死于秦。2、頃襄王昏憒腐朽,屈原被遷。第二部分學習提示一、 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概括:4.受騙絕齊兵敗丹淅藍田退兵5.復釋張儀6.諸侯擊楚7.赴秦身死二、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這些事發(fā)生在“屈平既絀”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大家應該也有點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81.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

3、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態(tài)度:嫉之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2. 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在楚國興盛衰亡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89段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作者議論)第8段:為臣角度 屈原見絀見遷而心系懷王 懷王屢受秦騙卻至死不悟第9段:為君角頃襄王接受讒言而怒遷屈原接連遭遇昏君!第二部分:屈原由見“黜”而見“遷” 47段屈原罷黜后,懷王三次為秦所騙并客死于秦,突出屈原的個人遭遇與楚國命運息息相關。 第4段:受騙絕齊 并敗丹淅 藍田退兵 第5段:復釋

4、張儀 第6段:諸侯擊楚 結果第7段:赴秦身死 89段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作者議論)第8段:為臣角度 屈原見絀見遷而心系懷王 懷王屢受秦騙卻至死不悟第9段:為君角度 頃襄王接受讒言而怒遷屈原第三部分(11段)屈原自沉汨羅的經(jīng)過 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何作用?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漁父和屈原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 漁父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zhí)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世推移,至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的。 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能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

5、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 司馬遷把漁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寓議于敘 本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思想內容屈原的性格特征: 愛國、正直思想品德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征。1、屈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而且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司馬遷在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有兩個方面與一般文章不同: (1)、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說明了屈原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 (2)、把屈原的“眷顧楚國”同“系

6、心懷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國家的象征 ),通過他的“存君興國”的思想集中表現(xiàn)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司馬遷寫此傳也意在抒寫個人幽憤,在本文末說他對屈原是“悲其志”。聯(lián)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司馬遷與屈原有相似的身世 :一樣的懷才,正直,忠君愛國,有志向;一樣的受讒被疏,面臨生死抉擇。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馬遷是以生踐“志” 。所以司馬遷是借寫屈原的身世在抒發(fā)自己的感憤(含蓄)。 1、是對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見上頁) 2、是對腐敗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訴(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懷王不知忠臣之分,此不知人之禍也,爽然自失 )

7、3、是對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謂窮矣 ,能無怨乎,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怪其自令若是)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這篇傳記主要就是為人才的身世遭遇鳴不平,抒發(fā)一種忠心耿耿、才干卓犖,而卻受打擊、受壓抑、報國無門,以致窮困潦倒抑郁而死的終天憤慨。屈原有才干,有遠見,對楚國忠心耿耿,卻一被楚王排斥,再被頃襄王流放,直到懷石沉汨羅而死。賈誼漢初最有才氣,最有作為的政治家之一,但終未被重用,才能無從施展,終生郁郁不得志。司馬遷品格高尚,才華橫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漢武帝處以宮刑。李景星四史評議:通篇多用虛筆,以抑郁難抑之氣,寫懷才不遇之感,豈獨屈賈二人合傳,直作屈賈司馬三人合傳讀可也。寫作特色:選材上,屈原列傳

8、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 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為評價式,第二部分為結語式,第三部分為陳述式,第四部分為比照式。 思考:(1)三處議論,彼此間的關系怎樣?是否帶有回環(huán)往復的特點? (2)三處議論,分別用了怎樣的議論方法? (3)三處議論,在筆調上有何共同特點? 第一處帶有總綱性質,后兩處帶有分論性質,后兩處與第一處有回環(huán)往復的關系,這種回環(huán)往復,前人又叫“回挽法”。議論的方法,第一處是述評法,第二處是寓議于敘和抒感相結合;第三處也是寓議于敘,但用的是引譬說理的方法。三處議論,運筆雖不相同,但都帶有詠嘆的筆調。回環(huán)往復的回挽法,加上議論方法的豐富多彩的充滿感情的詠嘆筆調,就使全文具有離騷的文情筆意,離騷的文情筆意正具有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