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15/15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總復習(上)第六章 力和機械61 怎樣認識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chǎn)生的條件: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說明: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2、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練習題:2、關于力的以下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個物體也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B. 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受力物,但不一定有施力物C.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沒有力的作用D. 施力物和受力物是成對出現(xiàn)的3、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人推車時,人也受到車給人的推力B.兩個物體只要互相接觸,就一定發(fā)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一個空易拉罐,易拉罐變癟了,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D.排球運動員扣球使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4、下列因素中不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 力的大小 B. 力
3、的方向 C. 力的作用點 D. 力的單位5、人在湖水中用槳劃船時,使船前進的力是( )A.人對船的推力 B. 槳對水的推力C.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D.水對槳的推力62 怎樣測量和表示力1、力的測量: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測力計:A、原理:在彈性限度,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shù)=掛鉤受力。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
4、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3、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練習題: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每個彈簧秤都有一定的測量圍,如果超過這個圍,彈簧的就不跟成正比,撤去拉力后,彈簧也(填“能”或“不能”)恢復原來的長度。2、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測量圍是,指針所示被測物重是N。3、在研究彈簧的伸長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
5、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1)由圖可知,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頓,彈簧的伸長增加厘米;(2)該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6.3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
6、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質地不均勻外形不規(guī)則的物體其心可用懸掛法找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 大氣不會產(chǎn)生壓強;練習題:1、質量是10 kg的木塊放在斜面上,則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N,方向,施力物體是。2、建筑房屋時,用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的重錘線是根據(jù)制成的.3、一物體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將12 kg的物體放到月球上,用天平測得其質量kg,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其重力是 N.41、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幾何中心必然與重心重合
7、B. 重心就是物體最重的一點C. 重心總是在物體上,不可能在物體之外D.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5、有一塊磚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將磚塊側放在地面上,最后豎直放在地面上.則其重心位置和重力大小( )A.重心高度不變,重力大小不變 B.重心高度減小,重力大小減小C.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增加 D.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不變6、關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確的是:28、一根繩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10塊長2 m、寬1 m、厚1 cm的鋼板?(鋼=7.8103 kg/m3)6.4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發(fā)
8、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2、產(chǎn)生的條件:(1)兩物體相互接觸 (2)兩物體相互擠壓發(fā)生形變 (3)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者具有相對運動趨勢 (4)接觸面不光滑摩擦力靜摩擦動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3、分類: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5、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6、在一樣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一樣)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7、滑動摩擦力: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9、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一樣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一樣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7、應用: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練習題:1、一小朋友在玩耍時,不小心把手臂伸進瓷壇,瓷壇外形如圖所示誰知壇口太小,伸進去卻拔不出來,急得大哭讀初中的明看見此情形,想了個辦法順利地解決了問題他
10、的辦法是 ( )A.把瓷壇打破 B. 順著手臂倒肥皂水C.順著手臂倒水 D.突然抱小孩起,利用慣性讓瓷壇脫落4、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5、下面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6.5探究杠桿的平衡原理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說明: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2、條件:(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繞某固定點轉動3、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OF1l1l2F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說明
11、 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找支點O;畫力的作用線(虛線);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 標力臂(大括號)。4、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實驗前: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結論: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解題指導:分析解決
12、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蝗缓蟾鶕?jù)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5、應用:名稱結 構特 征特 點應用舉例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fā)剪刀、釣魚
13、桿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天平,定滑輪說明:應根據(jù)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練習題:1、如果把鐵锨看作費力杠桿,如圖所示的ABC三點中,支點是點,動力作用點是點,阻力作用點是點.2、右上圖中,圖的握法更有利于擰緊或松開螺帽。司機擰螺母時把板子套上一個較長的套筒,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這樣做是通過增大來達到的目的。3、如圖所示,桿秤秤砣的質量為0.1千克,桿秤的質量忽略不計。若桿秤水平靜止時,被測物和秤砣到秤紐的距離分別為0.05米、0.2米,則被測物的質量為千克。若秤砣有缺損時,則桿秤所示的質量值被測物的真實
14、質量值(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如圖,一根均勻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部分長度是木尺長的1/3,在木尺末端的B點加一個作用力F,當力F3N時,木尺的另一端A開始向上翹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為N。5、園藝師傅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C增大動力臂,省力 D減小阻力臂,省力6、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若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杠桿靜止在圖a所示位置,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適當調節(jié),使杠桿在位置平衡,其目的是。(2)實驗中共
15、有6個鉤碼,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調節(jié)好杠桿后,在杠桿左邊、離支點2格的A處掛有3個鉤碼,如圖b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你在杠桿右邊掛上鉤碼(用一種方法),你的方法是(3)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4)有一組同學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能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們經(jīng)過實驗,獲得了下述數(shù)據(j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4554于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驗證,你認為他們的實驗過程存在什么問題?7、圖是人們用木棒撬石塊的示意圖。撬石塊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以B點為支點,在C點用與棒垂
16、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種是以A點為支點,在C點用與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木棒自重不計)(1)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2)若石塊壓在棒上的D點正好是AB的中點,你認為第種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6.6 探究滑輪的作用l1l2F2F1定滑輪:定義:在使用時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F1l1F2l2動滑輪:定義:在使用時軸的位置隨被拉重物一起運動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
17、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 拉力F= (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滑輪組定義:由若干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為物重量,為滑輪重量)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jù)公式 (為物重量,為滑輪重量)求出繩子的股數(shù)。然后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
18、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練習題:1、如圖所示,物體 A 和 B 所受重力都為80牛,滑輪重與摩擦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xiàn)A繩端通過的距離是物體A上升高度的倍,FB為牛。2、圖是人們利用滑輪組工作的情景。使用該機械的好處是:即能;又能。3、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司機按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車的動力仍小于阻力1000N,則甲圖人勻速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N,其中比較省力的是圖。(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4、下列說確的是( )A.杠桿一定能夠省力B.定滑輪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C.動滑輪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D.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19、5、用如圖所示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物,那么:( )A方向的拉力最小 B方向的拉力最小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個方向的拉力都一樣大6、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重為10N的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為50N的物體不計摩擦,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7、如圖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不計滑輪重與繩子摩擦的情況下,G1G2為( )A、12 B、11 C、21 D、318、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同一物體,在滑輪重與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最省力的是( )9、如圖,繩與滑輪重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不計.若已知用 F=30N 的拉力可使物體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確的是( )A.可求
20、物體重為60N B.可求物體重為90NC.可求物體受摩擦力為60N D.可求物體受摩擦力為90N10、請在圖中畫出使用該滑輪組最省力的繞線方式11、一汽車不小心開進了泥潭中,司機取來一套滑輪要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圖所示。若車重為8104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03 倍,忽略滑輪重力與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請在圖中連接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并計算出司機至少得用多大拉力才能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第七章 運動和力7.1 怎樣描述運動1、機械運動定義: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2、參照物定義: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或靜止時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選取原則:參
21、照物可以選取自身以外的任何物體,一般選取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3、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而對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是也是相對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對結論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練習1、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擇,選擇不同的判斷同一物體的運動,得到的結果不盡一樣,所以說,運動和靜止具有性。2、在平靜的湖面上行駛的游船上坐著的乘客,以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以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3、小明坐在一輛行駛的轎車上,自西向東運動,他相對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的,相對于乘坐的車是的,相對于跟他乘坐的汽車同樣快慢,方向一樣的另一輛汽車是的,相對于跟他乘坐的汽車同樣快慢,方向
22、相反的另一輛汽車是的。16、甲看路旁的樹木向南運動,乙看甲靜止不動,若以樹木為參照物,則( )A.甲、乙都向北運動 B.甲、乙都向南運動C.甲向北運動,乙向南運動 D.甲向南運動,乙向北運動20、空中加油技術是遠程作戰(zhàn)的重要基礎,而我國是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如圖所示,加油過程中加油機、受油機沿同一方向以一樣的速度水平飛行。以下面的哪一物體為參照物,認為加油機是運動的( )受油機 B受油機里的飛行員 C加油機里的飛行員 D22、寒假期間,新版西游記在許多電視臺熱播,我們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悟空騰云駕霧,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是演員在原地做著各種姿勢,快速移動后面的背景形成的。那么,我們認為悟
23、空在運動所選取的參照物是()A電視 B背景 C自己 D悟空24、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一個法國飛行員用手抓住身旁的一顆德國子彈,這是因為子彈( )A相對地球靜止 B相對飛機靜止C相對飛機很小 D比飛機運動得快7.2 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通過一樣的運動路程,比較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說明運動得越快在一樣的時間比較物體通過的路程,通過的路程越長,說明物體運動得越快2、速度定義:物體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時間 即:單位: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米每秒) 常用單位有kmh(千米每小時)單位換算:1ms=3.6kmh 1kmh=ms按速度分勻
24、速運動變速運動按軌跡分直線運動曲線運動3、運動的分類:4、勻速直線運動:定義: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通過的路都相等練習1、如圖中(a)(b)分別表示比較自行車和摩托車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圖(a)的方法是;圖(b)的方法是。而在物理學中,用來比較運動的快慢。2、汽車以25m/s的速度行駛了2 h,它在這段時間通過的路程是km;如果以這個速度行駛,要通過135 km路程需要h。3、甲、乙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65,它們運動的時間之比是43;兩車運動速度之比是。6、從平均速度的觀點出發(fā),看龜兔賽跑的典故,其結果表示的平均速度大于的平均速度。16、甲、乙兩同學在平直的馬
25、路上騎車勻速前進,甲同學的速度比乙同學的大,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運動的路程比乙長 B甲運動的時間比乙短C運動一樣的路程甲用的時間比乙長 D在一樣的時間甲運動的路程比乙長17、一短跑運動員5s跑了50m,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車的行駛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排序是( )A. 汽車、羚羊、運動員 B. 羚羊、汽車、運動員C. 運動員、汽車、羚羊 D. 運動員、羚羊、汽車19、從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 =S/t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B.速度與時間成反比C.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D.速度與路程成反比23、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
26、百米賽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終以12.5 s的優(yōu)異成績獲得冠軍。關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賽跑過程,下列說確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34、爆破小組進行爆破操作時,如果要保證安全,人必須在爆破點500m的距離之外,已知導火索長80cm,燃燒的速度為1.6cm/s,那么為了保證負責點燃導火索的人員安全,點火后,他至少以多大的速度跑開?7.3 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1、伽利略斜面實驗: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一樣。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
27、,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2、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
28、證明牛頓第一定律。B、牛頓第一定律的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3、慣性: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
29、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練習4、運輸液體貨物的槽車,液體上有氣泡,如圖。車向右開動時,相對于車,氣泡將向運動;剎車時, 相對于車,氣泡將運動,其原因是具有慣性。5、當汽車突然起動的時候,由于乘客具有,他會向傾倒;向北行駛的汽車突然向西拐彎時,車上的乘客會向(填“左”或“右”)傾倒;如圖
30、汽車中乘客的反應可以判斷,這輛汽車現(xiàn)在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前排乘客為了避免撞到擋風玻璃,應當。13、用繩子拉小車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當繩子突然斷裂后,小車的運動速度將( )A變小 B不發(fā)生變化 C變大 D立即變?yōu)榱?4、關于慣性,以下說確的是( )A.物體靜止時不易推動,所以物體靜止時比運動時慣性大B.物體高速運動時不易停止,所以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C.物體不受力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所以物體只有在不受力時才有慣性D.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16、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止運動時,車上的木塊將
31、( )A.立即停下來 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繼續(xù)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24、如圖所示,細繩上端固定在O點,下端系一個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做圓周運動,假如從某一時刻起,細繩斷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那么小球將( )A.做勻速直線運動 B.立即停止運動C.運動越來越慢 D.仍做圓周運動25、牛頓第一定律指出,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下圖所示的四個物體中,慣性最大的是( )26、在研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用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著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繼續(xù)運動,分別停在圖中所示位置,請回答:(1)為什么要使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滑
32、下?(2)小車在不同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不等說明了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越,物體速度減小得,運動的距離。(3)從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結論:。7.4 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1、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一樣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一樣性質的力。平衡力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4、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物體受力條件物體運動狀態(tài)說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為0靜止勻速運動運動狀態(tài)不變力不是產(chǎn)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運動快慢改變運動方向改變運動狀態(tài)改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5、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畫圖時注意:先畫重力然后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tài)。練習1、物體受到幾個力而處于狀態(tài)或狀態(tài),我們就稱這幾個力相互平衡,這時物體處于狀態(tài).2、作用在的兩個力,如果它們、,這兩個力就是平衡的4、物體受到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作用,它們的合力大小是20N,方向向東。已知其中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坡成就介紹課件
- 上海市奉賢區(qū)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歷史 含解析
- 專業(yè)職業(yè)課件
- 合伙合同與終止合同
- 遼寧省沈陽市五校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考模擬試卷(1)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東理工大學《數(shù)據(jù)結構中俄》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六中學2025年重慶一中初三4月月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銷售合同書范文
- 店鋪租賃合同模板
- 云南省德宏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5月模擬考試自選試題含解析
- 智鼎在線測評28題答案
- 青少年無人機課程:第一課-馬上起飛
- 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八年級心理健康考核試題
- 3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主題班會《我本是高山》教學課件
- 《通信原理》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五年級下冊英語教案-Unit 3 Lesson 17 Danny's Email(冀教版)
- 2024建筑企業(yè)資質股權轉讓居間協(xié)議
- 大學助農(nóng)直播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4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興淼水務分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CHT 8023-2011 機載激光雷達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規(guī)范(正式版)
- 2023-2024學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